连铸方坯中心裂纹成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钢厂4#连铸机中心裂纹的研究攻关
摘要:对一钢厂4#连铸机方坯中心裂纹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钢水过热度、二次冷却强度、拉速等对铸坯中心裂纹的影响,根据分析所得的结论,采取了合理的工艺措施并进行了适当的技术改造,使中心裂纹发生率降低到0.5%以下。
关镇词:连铸机方坯中心裂纹
1.前言
韶钢一炼钢厂4#连铸机投产于1997年,该机为R6m,3机3流全弧形连铸机铸坯断面为160 mmX 160 mm,结晶器长850 mm,二冷段采用单管式表面喷淋冷却方式,火焰切割,中间包采用塞棒控制或采用长寿包定径水口浇铸。
敞开式浇注,生产钢种主要为Q235、Q215、HRB335.
该连铸机投产以来生产的160 mm ×160 mm铸坯一直存在的中心裂纹缺陷。
随着韶钢的发展,高线厂将替代三轧四轧制,高线在轧制时出现冲钢事故,严重影响生产的顺行。
为此对我厂生产的铸坯提出了较高的的质量要求。
2008年由于中心裂纹挑废的占坯产量的5%。
,严重影响了一钢厂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炼钢厂于2008.11月成立了攻关组。
目标是要把挑废率降到0.5%。
我们结合了当前的生产形式和现场实际进行了公关,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2. 中心裂纹的形态及对轧制产品的影响
2.1中心裂纹的形态
﹙图-1 ﹚
4#连铸机铸坯中心裂纹在断面上是呈不连续的岛状(点状)分布(如图-1),有时有两到三个点。
点之间的连线往往是线状的肉眼可见的中心线裂纹,严重时则沿整个铸坯长度方向连续分布并贯通,并伴随着中心偏析疏松。
单个点直径在5—15mm之间,裂纹长20^50mm 在铸坯处于发红状态时中心裂纹不易察觉,铸坯冷却至室温时则清晰可辨,给在线控制带来很大困难。
2. 2对轧制产品的影响
线材厂对中心裂纹铸坯进行的轧制表明,轧制过程轧成品裂纹不能焊合,经常出现断裂冲钢。
3.中心裂纹形成机理及原因分析
3.1 形成机理
通过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和现场跟踪生产总结,认为4号机方坯中心裂纹形成的机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钢的高温变形理论,结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中心裂纹形成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搭桥形成由于凝固坯壳的不均匀形成。
在凝固末期.凝固前沿搭桥,将钢液封住,上部钢液无法填充,这样被封住的钢液继续凝固时就会形成缩孔,这种缩孔在断面上有时呈现出中心裂纹形态。
3.1.2 铸坯在二冷段纵向冷却不合理前期二冷水过大,造成铸坯表面
冷却速度过高,后期冷却水量相对过小,造成表面温度回升大。
这样,由于热应力的作用,使铸坯中心部位撕开,形成中心裂纹。
对于浇注温度偏高,柱状晶发达的铸坯,它将进一步促进中心裂纹的形成。
试验研究表明:铸坯表面冷却速度应控制在200 ℃/m内,温度回升不超过100 ℃/m,否则,形成内裂的几率大幅度增加.从一钢厂的生产情况看,上述2种情况均存在。
3. 2 裂纹形成原因分析
4#连铸机铸坯中心裂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3.2.1 钢水过热度高我厂是一个老厂,转炉设备落后,一次命中率低后吹严重,造成出钢钢水温度温度波动很大,往往偏高。
据统计,跟踪期间平均过热度达4 7℃,高于50℃的炉占43%,高于30℃的炉占87%。
大大高于连铸正常生产要求的控制范围(30C以内)。
钢水过热度高,使铸坯的柱状晶粗大、发达,加剧了晶间裂纹产生,同时减小了结晶器出口处坯壳厚度,造成拉漏增加,液相线延长。
有研究证明过热度每提高10℃,坯壳厚度减小2mm,因而高温钢在连铸生产中极有害。
3.2.2拉速偏高,且波动大一炼钢厂为实现全方坯生产的组织模式,要达到炉机匹配,实际生产过程4#机拉速一般控制在 1.8-2. 2m/min内,其结果是造成有时带液心矫直。
3.2.3二次冷却不合理 4#连铸机原来是按连铸合金钢来设计二冷段的,其冷却情况不适应于连铸普碳钢高拉速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二冷段采用的喷嘴雾化程度差,造成铸坯中心冷却弱,角部冷却过强,
四面冷却不均匀,应力增大,且易形成搭桥;且各段水量分配不合理,足辊、I段、II段的水量分配比例为30%, 50%, 20%,足辊水量偏小,造成铸坯在足辊段不能获得强冷,而I段冷却过强,致使该区段内铸坯温降过大,II段冷却过弱,使铸坯在段产生较大“回温”,增大凝固前沿的热应力,产生中心裂纹。
3.2.4 据研究指出:方坯普碳钢ω(S)≤0.035%,同时ω(Mn)/ω(S)>15,才能避免铸坯出现裂纹。
众所周知硫会造成钢的“热脆”性,而Mn能有效地防止钢热加工过程的“热脆”。
我们厂钢中的硫含量一直很高,并且Mn/ S在1—2之间。
3.2.5操作工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拉速控制不稳定,不能较好地根据钢水温度、拉速、铸坯温度状况调节水量。
设备维护不理想,未能及时检查更换堵塞的喷嘴,主体设备校弧较差等。
4 .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针对4#连铸机连铸坯产生中心裂纹的原因,攻关组决定采取了如下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4.1降低浇注温度,保持合理的过热度
对炼钢工序采取刚包降温措施,加强高温钢的考核,务必到连铸平台的钢水温度保证在1560℃—1630℃之间。
中间包钢水温度控制在1530以下。
在不死流的前提下越低越好。
4.2 提高操作水平,保证设备完好率
(1)及时发现和更换堵塞的喷嘴。
(2)针对塞棒包和长寿包控制的特点,对主要浇钢工加强培训,以稳
定操作。
(3)加强对周检的验收考核,保证检修质量,在这方面重点抓了校弧工作。
4.3完善二次冷却工艺
研究成果已证明了Q235实施强冷就极易产生中心裂纹(包钢院的研究人员就有这方面的成果论文)。
我们到冷水江钢厂出差时也了解到他们对Q235也是采取弱冷。
基于铸坯前后的情况变化和理论依据确定调整二冷水为主攻方向,我们。
Q215现行配水表与我们06年适应性改造后使用的配水表比水量差别不大,只是在各段分配比例上有略微的调整。
Q235配水表属强冷的配水表有9个,属弱冷的配水表有3个,强冷的配水表的比水量一般为1.9~2.1L/Kg,弱冷配水表的比水量为 1.72~1.75L/Kg,现行的配水表是弱冷,比水量为1.73L/Kg,使用看来情况较好,特别是在工艺控制稳定时(中包温度控制在1530℃以下)基本上没有锈点(即没有内裂和严重偏析)出现,说明新使用的Q235配水表(二冷制度)是较适合Q235这种钢的凝固特性的。
4.4 中间包钢水液面和拉速的控制
现在4#机基本上都是使用长寿包,中间包液面的稳定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对长寿包液面控制的要求是>500mm,其意义在于:首先,中间包液面的稳定是拉速稳定的基础;其次是>500mm的满足操作,有利于钢水温度成分的进一步均匀,再就是有利于夹杂物的上浮;为什么拉速波动问题提出要求呢?因为我们现行的二冷配水模型是一个静态的而非动态控制的模型,大转炉的是动态控制模型,在拉
速波动频繁、波动大的情况下,会造成铸坯各段的冷却不均匀的现象,而冷却不均匀对铸坯内部的晶体形成会产生不良影响,会加大铸坯内部的热应力及其作用分部的不均匀,不平衡性,从而易导致铸坯产生内裂、偏析和疏松等内部质量问题,因此,要求台上拉速控制要稳定,尽可能少的波动,避免大幅度波动。
4.5 对炉前成分的要求
钢中ω[Mn]/ω[S]比对钢的热塑性影响很大,从低碳钢高温下的拉伸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提高ω[Mn]/ω[S]比可以提高钢的延展性,一般ω[Mn]/ω[S]≥7时不产生热脆。
因此要求将ω[Mn]/ω[S]之比大于2作为一个指标进行控制,且尽可能的把硫控制在0.03%以下。
还要做好吹氩搅拌操作和大包温度的合理控制。
4.6 对结晶器水流量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控制其流速,实现结晶器弱冷。
根据理论C含量低于0.2%的钢种在结晶器冷却过程坯壳凝固收缩快,宜采用结晶器弱冷;相反C含量高于0.2%的钢种在结晶器冷却过程坯壳凝固收缩慢,宜采用结晶器强冷。
对于我们的Q235钢种如果结晶器冷却过强,坯壳凝固收缩快会导致坯壳过早的脱离结晶器铜板,反而削弱了结晶器冷却。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把结晶器水压减小到0.6Mpa。
4.7 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4号连铸机连铸坯中心裂纹的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挑废率达到了我们原定的目标,特别是从6月份以来,由于我们在一些细节上的优化,现在的挑废率达到了0.2%。
5.结语
通过对4号连铸机连铸坯中心裂纹问题的攻关,我认为控制好以下几点极为重要。
(1)控制好二次冷却强度的均匀性,实现各冷却段水量分配的优化,结晶器采用弱冷。
(2)提高钢水质量,确保合理的过热度。
(3)稳定操作,协调好温度、拉速和水量的匹配关系。
保证设备状况的完好性。
总之,通过以上的措施的逐步实施,虽然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我厂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