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火塘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迷人的火塘》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迷人的火塘》教案一. 教材分析《迷人的火塘》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我国南方民族特色为背景,描绘了火塘旁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具有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南方民族音乐特色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此外,学生对火塘这一生活场景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歌曲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南方民族音乐特色,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迷人的火塘》,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音乐鉴赏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南方民族特色音乐元素。
2.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把握。
3.歌曲的情感表现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歌曲、欣赏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南方民族音乐特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音乐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火塘场景和南方民族音乐特色。
2.乐谱:准备歌曲《迷人的火塘》的乐谱。
3.音响设备:确保音响效果良好。
4.课堂道具:如民族服饰、乐器等,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火塘场景和南方民族音乐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迷人的火塘》,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分组进行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鼓励。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迷人的火塘》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迷人的火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迷人的火塘》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火塘旁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歌曲的难度适中,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但同时,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迷人的火塘》歌曲的背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体会音乐的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民族特色的演唱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谈论与火塘相关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跟着歌曲哼唱。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练习歌曲的各个部分,教师巡回指导。
4.完整演唱:让学生分组或全班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想象火塘旁欢聚的场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快乐、和谐的氛围。
6.创编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旋律创作新的歌词,进行演唱和展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小学音乐教案迷人的火塘
小学音乐教案《迷人的火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苗族的音乐特点,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2. 学会歌曲《迷人的火塘》,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幸福生活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迷人的火塘》,了解苗族音乐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苗族方言唱词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迷人的火塘》曲谱、教学课件、火塘图片。
2. 学生准备:学习歌曲《迷人的火塘》的歌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火塘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火塘的作用,感受火塘的温暖。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迷人的火塘》,讲解歌曲的苗族音乐特点。
3. 练习唱词:分组练习歌曲唱词,重点讲解苗族方言的发音。
4. 节奏练习:教师示范歌曲节奏,学生跟随练习。
5. 集体演唱:全班学生集体演唱《迷人的火塘》,体会集体合作的快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迷人的火塘》,让学生了解了苗族的音乐特点,锻炼了学生的歌唱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集体演唱中体验到快乐。
六、教学延伸1. 邀请苗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苗族音乐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创新和发挥个性。
3. 开展苗族音乐主题班会,增进学生对苗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歌曲《迷人的火塘》及苗族音乐特点。
2. 家长协助学生录制演唱《迷人的火塘》的视频,下周课堂上分享。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集体合作精神。
2. 歌唱技能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迷人的火塘》时的音准、节奏和感情表达。
3.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家长的参与情况。
九、课程进度安排1. 第1周:学习歌曲《迷人的火塘》,了解苗族音乐特点。
2迷人的火塘(教案)
4.危机意识与安全素养:通过学习火塘安全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在火灾事故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5.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火塘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火塘的基本概念。火塘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设备。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取暖、烹饪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火塘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火塘的结构与功能、燃烧过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燃料的选择与使用、火塘的通风与散热,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难点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火塘燃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迷人的火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火塘的情况?”(举例说明,如野炊、取暖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火塘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2迷人的火塘》这节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还不错:
首先,课堂导入部分,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大部分同学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遇到火塘的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来解释火塘的结构与功能、燃烧过程等抽象概念,让学生易于理解。同时,通过重点难点的解析,帮助学生掌握火塘的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等知识。
小学人音版五下教案设计7《迷人的火塘》
《迷人的火塘》
授课时间
主备人
课时安排
1课 时
授课类型
歌表演
教材分析
歌曲《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具有侗族民歌音调特色的创作歌曲,展现了侗族儿童围坐在火塘边唱歌、抒发情感的欢乐场景。这首歌采用了两段式结构:
1. 第一段的旋律平稳而缓慢下行,每个小节的末尾使用了切分音,形成了逐渐下降的音调,营造出抒情和宁静的意境。
这首歌不仅是对侗族音乐特色的展示,也是对侗族文化的一种传达,通过音乐引导人们感受到侗族社区中的欢乐与和谐。
学情分析
本次课程对象为初级学校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但对复杂的音乐节奏和情绪表达可能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技能。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接受度,能够通过具体、生动的活动快速吸收知识。考虑到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了解较浅,本课程旨在通过音乐活动,使学生在享受音乐之美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认识和环保意识。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互动和体验,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困难,深化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和表达。
2. 第二段转为复调性质的二部合唱,旋律开始上升,仿佛火苗越烧越旺,欢乐的气氛随之升高。后面的乐句扩展了旋律范围,并使用了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切分节奏,增添了动感和热烈的气氛。句尾回归到第一段的音调,但是结束音从原来的调式变化到另一个,形成了羽调式与宫调式的对比。最终,以一段延长的尾声结束,侗族的欢乐歌声仿佛飘向夜空,回荡不息。
3. 老师末课寄语,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和文化认同的情感。
评价:通过学生的完整演唱,评估他们对于整首歌曲理解和演绎的深入程度。
理念:音乐学习不仅是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文化、历史的综合体验,通过歌曲回顾,促使学生建立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作业设计
音乐《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教案
音乐《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表演《迷人的火塘》教材分析:歌曲《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行,4个小节最后都是切分音,并构成了级进式下行音调(3-4-1-6),表现了抒情,幽静的意境。
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部合唱(一种“多声部音乐”。
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做复音音乐,)前乐段旋律上扬,仿佛是火苗越烧越旺,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高涨,后乐句的句幅作了扩充,并连续运用了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富有动感,气氛更为热烈;句末出现了第一乐段的音调,但落音由“6”变化为“1”,形成了羽调式与宫调式不同调式的色彩对比。
最后以舒展的尾声“啊”使侗家的欢乐歌声飘向夜空,久久回荡。
教学目标:1.用优美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初步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
2.学习“XXX,XX. ”切分节奏,以更好的表现侗族的音乐风格。
3、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曲。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
教学难点:歌曲合唱部分的均衡,和谐。
教学准备:课件、音响等。
教学过程:一、反馈学生预习情况二、导入:出示图片,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魅力的侗族村寨,走一走,课前,老师已经请你们去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谈一谈。
有谁了解侗族的风俗习惯呢?三、说侗族的风土人情(边说边出示图片)老师:侗族风景、侗族乐器、侗族民俗、侗族三大宝侗族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当冬天的时候,人们为了取暖,夜晚一家人围在火塘旁边歌唱舞蹈,是侗族人最幸福的时光。
接下来,给你们听一首侗族的歌曲,仔细听。
四、感受歌曲1.听录音范唱。
设问:1.歌曲唱出了侗家儿童怎样的心情?2、再次聆听歌曲按演唱形式可以分哪几部分?(齐唱和合唱两部分)五、学唱歌曲1学唱独唱部分1、听录音范唱独唱部分设问:歌曲中侗族的人们除了在火塘边篝火,还在干什么?师:每当冬天到了傍晚的时候,侗族的人们聚集在火塘的四周,边弹琵琶,边唱歌,那样的场面,让人别提有多开心了。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共5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迷人的火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迷人的火塘》。
教学目标:1、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X X X、X X., 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少数民族——侗族的音乐风格和风土人情,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侗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的掌握和了解, 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 侗族音乐风格X X X、X X.的节奏特点。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手铃、竖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音乐情境。
2、师生问好【设计意图:歌曲《爱我中华》是学生比较熟悉喜爱的歌曲,加入视频能够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各个民族不同的服饰产生了兴趣。
】二、感受侗族音乐和风情文化1、初次聆听歌曲《迷人的火塘》师:一首《爱我中华》拉开了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序幕。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
单从音乐方面去欣赏,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音乐风格,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喜爱,经常被我们传唱。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呢? 谁能来给大家唱一唱。
(师播放音乐范唱,生边听边思考师提出的问题。
)2、侗族风情文化介绍①侗族概况②侗族服饰③侗族建筑④侗族民居⑤侗族乐器⑥侗族大歌(生在叙述的同时,教师适当做以补充,重要的地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配有《迷人的火塘》作为背景音乐)3、出示歌名《迷人的火塘》。
解释火塘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火塘的理解。
火塘解释:侗家人有个习惯,就是在忙碌了一天后全寨子的人都会聚集在火塘的四周,在那里举行篝火晚会,那载歌载舞的场面,让人别提有多开心了。
五年级音乐下册《迷人的火塘》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五年级音乐下册《迷人的火塘》教学目标:1. 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迷人的火塘》。
2. 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能够表达出歌曲的美感。
3. 学会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音高、节奏、和声等。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演唱。
2. 歌曲主题和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高和节奏的演唱。
2. 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歌曲《迷人的火塘》的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需求。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迷人的火塘》,让学生猜测歌曲的内容。
二、歌曲学唱(10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迷人的火塘》,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音高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演唱水平。
三、歌曲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2. 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歌曲中的音乐元素。
3. 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歌曲创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自己的歌曲段落。
2. 学生进行创作演唱,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创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歌曲《迷人的火塘》的伴奏演奏。
2.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六、歌曲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迷人的火塘》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民族特色。
2. 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火塘在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音乐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歌曲《迷人的火塘》的演唱。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并进行指导。
五年级音乐下册《迷人的火塘》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五年级音乐下册《迷人的火塘》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瑶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歌曲《迷人的火塘》,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歌曲学习,了解瑶族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迷人的火塘》2. 了解瑶族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的掌握2. 瑶族文化背景的理解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2. 歌曲《迷人的火塘》乐谱3. 关于瑶族文化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瑶族民歌《迷人的火塘》,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迷人的火塘》,注意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
2.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歌曲欣赏(5分钟)1. 教师播放《迷人的火塘》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瑶族文化介绍(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瑶族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风俗习惯。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瑶族文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瑶族民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瑶族民歌《迷人的火塘》时,对歌曲的特殊音阶和节奏掌握有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培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歌曲实践(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接龙,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迷人的火塘》歌曲的熟悉度。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瑶族民歌进行演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2课《迷人的火塘》教案
其次,在讲解火塘的构造与功能时,我发现学生们对火塘的实际操作并不熟悉。实践活动环节,虽然他们积极参与,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误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火塘的生活经验不足。为此,我考虑在课后组织一次火塘搭建实地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火塘的基本原理,如通风对火塘燃烧效率的影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火塘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难点解析:组织学生进行火塘搭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火塘的构造原理,学会运用火塘进行烹饪、取暖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迷人的火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火塘,或者在哪些场合下听说过火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火塘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火塘的基本概念。火塘是一种传统的取暖、烹饪和社交场所,它在人类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火塘不仅是家庭生活的中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火塘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在寒冷的冬天提供温暖,或作为节日庆典的聚集地。
第二课《迷人的火塘》教学案例 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五年级下册
《迷人的火塘》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歌曲《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歌曲前半段的两个乐句表现了抒情、幽静的意境,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部合唱,两个声部交替出现。
本课是音乐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带有侗族音乐风格的复调性质的合唱歌曲,之前没有这一内容,学生只接触过简单的合唱或轮唱歌曲。
在演唱歌曲时学生要学会演唱切分节奏,学会在气息的控制下变换不同的声音力度,学会两声部和谐演唱,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不同的情绪,初步感受复调性质的合唱。
学生不仅会用歌声表达歌曲的真情实感,同时还要会运用、乐器伴奏进行再度创作,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歌曲、表现歌曲。
2.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聆听音乐的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参与齐唱、二声部合唱,乐于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做动作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本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合唱训练,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平时也学习了一些少数民族歌曲,有一定基础,班里有一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与音乐相关的艺术,比如音乐、舞蹈、器乐等。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同学对唱歌的兴趣渐渐丧失,主要原因是男生开始变声期,声音低沉沙哑,部分学生由于先天原因,确实唱不准,尤其是合唱歌曲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也不能放弃,要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有的同学喜欢吹口哨;有的同学擅长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就可以请他们来为歌曲伴奏。
本课所学唱的合唱部分是复调性质的,学生过去并没有接触过,演唱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把这首歌曲的教学时长分成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学唱歌曲,第二课时是对歌曲的情感处理以及复调合唱练习。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是要承认学生在音乐上的个体差异性,其次是要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自信心,真正把学习音乐成功的喜悦带给每一个学生,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伴奏《迷人的火塘》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伴奏《迷人的火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迷人的火塘》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伴奏曲,歌曲以我国南方民族风格为基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火塘旁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着温暖的火光,歌曲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材中安排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欣赏方面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引导他们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用正确的音调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歌曲,并能用正确的音调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及节奏,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学唱、演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火塘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歌曲,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示范,学生跟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火塘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火塘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介绍歌曲背景,讲解歌曲的民族特色,教授歌曲旋律。
3.学唱练习:分组学唱,教师指导,纠正音准问题。
4.演练:分组演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5.展示:各组展示演唱成果,评价音乐表现力。
6.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歌曲的民族特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歌曲的民族特色,可用民族图案、文字等元素展示。
板书内容包括歌曲名称、旋律要点、民族特色等。
五年级音乐下册《迷人的火塘》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五年级音乐下册《迷人的火塘》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迷人的火塘》。
学会歌曲中的舞蹈动作,并能进行表演。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协调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了解彝族文化。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迷人的火塘》歌曲的背景介绍:歌曲来源于彝族民歌,描绘了火塘旁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景。
歌曲的结构分析:歌曲为2/4拍,共四句歌词,旋律优美动人。
2.2 舞蹈动作教学舞蹈动作:包括基本的步伐和手势,以及歌曲中的特定动作。
练习舞蹈动作: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进行纠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播放彝族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师介绍歌曲《迷人的火塘》的背景和意义。
3.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正确把握。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3 学习舞蹈动作教师教授舞蹈动作,包括步伐和手势。
学生分组练习舞蹈动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4 综合练习学生将歌曲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表演。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演唱和舞蹈表演进行自我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互学习和提高。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舞蹈表演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学生回家后,可以和家长一起练习歌曲和舞蹈,增进亲子关系。
5.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和舞蹈作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5.3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或表演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迷人的火塘》歌曲乐谱和舞蹈动作图解。
6.2 音响设备:播放彝族音乐的音响设备。
6.3 舞蹈道具:火塘相关的道具,如模拟火塘的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人的火塘》——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G调的,拍号为4/4。
第一段用优美抒情的节奏律动描画了一副和谐、温馨的侗家夜晚画面;第二段则改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切分、附件等节奏律动,用二声部的合唱呼应形式将音乐气氛推向高潮,好像“火塘”也有了生命,富有动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已经开始渐渐成熟,对各科的学习积极性都有所降低,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表演欲。
通过学习这首歌的节奏、律动、风格、音乐动机,激发学生对侗族歌曲的热爱;二声部合唱更加能让学生学会注意和聆听,学会演唱时的声音合作,学会合唱是一件集体完成的事,任何一个人发声的错误都可能导致合唱的声音不平衡;而生生之间,用合作表演的方式尽最大可能的让他们体验和感受到侗族特色和人间风情,而最终达到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我国民族音乐和对它的热爱。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时间、运动、表演、情感的艺术。
本课的学习主要要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感知、表现侗族的音乐,从对侗族音乐风格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
但五年级的学生,表演欲望较低,结合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要让他们做到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用教学打击乐器和“身体乐器”理性的学习节奏,通过表演和打击节奏的配合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合唱中的配合能力,并体会这首侗族歌曲表达的欢乐情境。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激发学生学习我国民族音乐的热情,充分体会民族歌曲的艺术魅力传承价值。
2、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让学生达到合唱的训练目的。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表演,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提高合作能力、音乐表现力,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热情的声音,学会有感情的合唱侗族歌曲。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两种切分在演唱中的处理方法,学会声部均衡统一、发声等合唱技巧。
教具准备钢琴、电子课件、侗族头饰、灰色的泡沫块、铃鼓、响板、双响筒、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播放音频《迷人的火塘》,课件出示侗族人民在火塘边跳舞的视频,带领学生进入教室,营造欢乐的课堂氛围。
2、师生问好。
二、导入1、师:“有没有人知道刚才我们进来听到的那首歌演唱方式是什么呢?”生:“合唱”2、师:“回答的很准确,刚才那首歌曲的后半部分是合唱,那么有人知道刚才画面上的那些人在干嘛吗?”生:“围着一堆火在跳舞”3、师:“对,他们围着跳舞的那堆火叫—火塘,是侗族人民生活里的特色之一,在节日或者庆祝的时候人们会穿着美丽的新衣围着火塘跳舞,你们看他们的衣服好看吗?”(边说画面边滚动侗族人日常生活的图片、头饰衣物、风景的图片)三、新授1、感受歌曲情绪(1)初听歌曲,注意听歌词,感受歌曲情绪,让学生回答由几段组成,老师总结。
师:“这首歌表达了欢乐、热闹的情绪,由两段组成,第一部分是齐唱,第二部分是合唱,是一首两段体的合唱歌曲”(2)二声部发生练习,做基础。
“lu“分声部低声部先唱—高声部后—看手势—注意听—循环呼吸2、学习第一段歌谱(1)模唱第一段,初步感受旋律,跟着原唱,学生用“lu”轻声跟着唱,要求声音要轻,注意聆听。
(2)再次模唱,学生讨论上一遍的演唱中,哪些乐句是歌曲中的难点。
(3)“同学们的难点找的很准确,你们找的几处都是切分节奏的不同表现形式,下面跟琴小声的唱一遍”(4)、切分的解决1)4/4 X X X X X X | 和4/4 XX X XX XX X XX |* 先就切分音小节而言,请同学们起立,第一个X—拍手并念“哒”,第二个X—抬头并保持并“哒”,第三个X—点头状并“哒”。
反复进行训练,直至学生掌握。
* 让学生观察4/4 XX X XX XX X XX | 的节奏型,总结得出与刚才学习的节奏型属同一范畴的,只是节奏速度缩短一倍。
老师示范并带领训练,直至学生掌握。
* 将两个节奏型在书里出现的每一句的歌谱都拎出来单独练习,唱谱。
2)4/4 XX. XX. | 和4/4 XXX. XXX. |* 教会学生XX. XX. | 即是4/4 X X X X X X |* 的教法和4/4 X X X X X X | 的方法相同,但是第三个X只击掌不念“哒”。
老师示范并带领训练,直至学生掌握。
* 放学生观察4/4 XXX. XXX. |的节奏型,总结得出与的节奏型基本相同,只是将X 分解为XX两个十六分音符。
老师示范并带领训练,直至学生掌握。
* 将两个节奏型在书里出现的每一句的歌谱都拎出来单独练习,唱谱。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语言传授、或者听觉传授的方式都是传统模式,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知识,把身体当乐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切分节奏的特点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准确的把握,唱准附点节奏。
将后面还未学习的部分节奏先拎出来提前做练习,是为了分散难度,为后面的合唱学习做准备)3、第二段的合唱部分学习1)分好声部,一二组高声部、三四组低声部,先学习低声部的歌谱,老师放一遍剪切好的第二段,全体学生跟着原唱用轻声唱谱,注意难点乐句原唱是怎么唱的。
2)低声部的学习老师将重点摆在第一句低声部接入的地方,老师弹钢琴,将高声部的,3556 53也弹入,再直接低声部的1333 16.弹两遍,即4/4 3556 53 1333 16. |学生跟唱,让他们感受到乐句呼应的效果。
3)学习高声部的歌谱,全体学生跟着原唱轻声唱谱,注意难点乐句原唱是怎么唱的,跟琴唱熟。
聆听合唱部分范唱,听学生自己所在声部的旋律。
4)二声部练习:* 请低声部的学生也小声加入,并将高声部的3556 53也唱入,并注意看老师的进声手势。
* 老师弹高声部旋律,低声部进入。
注意低声部唱到13. |的时候3要稳住,不要被带走掉。
* 老师弹低声部旋律,高声部进入。
* 老师弹钢琴,放慢节奏,全体学生轻声的跟唱一遍谱,低声部仍然将3556 53唱入。
* 恢复原速,全体学生完整的唱一遍歌谱,低声部无需再唱高声部,心里默唱即可。
* 交换声部,跟琴演唱谱。
(设计意图:先学习低声部是为了防止听觉的先入为主而加大低声部学习的难度。
由于歌曲合唱部分有一种像山歌那样呼应的方式,必须要让低声部的学生注意聆听,将高声部的“呼”与低声部的“应”连接起来。
全体学习低声部,有助于交换声部演唱。
)4、熟悉歌词(1)请同学小声的朗读一遍歌词,看看歌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2)全体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歌词。
(设计意图:此曲节奏较难,也要求学生注意聆听。
)4、填词演唱(1)听录音范唱,让学生再次聆听,着重注意听难点乐句。
(2)教师弹奏旋律,合唱部分全体学生小声跟琴唱低声部词,将高声部的也唱入。
(3)教师弹奏旋律,合唱部分高声部跟琴唱高声部词,低声部轻声跟唱,注意呼应句。
(4)跟琴放慢速度,让学生加词跟唱。
(5)恢复原速,让学生跟唱。
(6)交换声部演唱。
5、处理歌曲(1)直接讨论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演唱,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欢快、热闹”(2)老师范唱整曲,第二段唱低声部,其他低声部跟着一起唱,请一个高声部学生站起来与老师合作演唱,让学生自己仔细聆听老师范唱时的切分节奏和情感表达。
(3)老师再唱一遍,唱高声部,请低声部学生起立与自己合作。
(4)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注意聆听声音,高声部不要超越低声部的音量,注意音量均衡。
(5)分声部、交换声部评比演唱。
(设计意图:交换声部演唱是学生的弱项,在整曲学习的过程中,高声部是旋律,较容易记。
而学唱环节让高声部也唱低声部,低声部也唱高声部就是为了达到“不分声部”的效果,每个学生都会唱不同声部,才是教学的关键。
遵循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在有意识中记出不同的声部,并且体会到切分节奏带来的侗族风格)四、情景表演1、老师辅导学生快速分组,高声部学生带着头饰,手挽手围成一个圈。
教会简单的动作(每小节向左走七步,左脚七步,最后一步踢右腿,再反之),中间摆上灰色的泡沫块做火塘。
2、低声部同学分好打击乐器,铃鼓4/4 X - X 摇铃|响板X X X X X X |双响筒X X X X |3、放原唱,第一段学生站在原地左右轻摆身体跟唱。
合唱部分时快速找好自己的角色,进入表演。
4、交换声部表演,交换乐器打击,并分组评价。
(设计意图: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理论是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学到简单的动作,让音乐和肢体密切结合,而不是一味坐在教室里听课,在活动、实践音乐、合作表演中学到配合的重要性,并在表演中找到对侗族音乐的进一步理解,体验侗族人民的生活快乐。
而打击乐器的加入也是让学生领悟到乐器的配合也是像合唱一样,都要互相合作,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找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合作表演的形式也加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互相配合感情,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音乐带来的热烈氛围。
课堂中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更要注重生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发挥其音乐的表现能力)五、拓展1、师:“我们今天学了这么多,你们觉得侗族是不是一个很快乐的民族呀?那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非常具有侗族特色的舞蹈,你们猜猜这是什么舞?”出示“侗族竹竿舞”的视频,让学生欣赏。
2、生:“竹竿舞”并和学生讨论跳竹竿舞要注意什么,老师总结:舞者动作轻快、要注意力集中以免被夹脚、打杆者也要互相配合不可以走神以免伤到跳舞者、杆子挥舞的距离要一致不能有宽又窄,就像我们合唱一样,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六、课堂小节1、请学生讨论小结收获。
2、老师总结:“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渡过了愉快的一节课。
在这节课里我们不仅学到了好听的侗族歌曲、体验到了侗族的风土人情和竹竿舞,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才能合唱好一首歌曲。
我们在学的过程中学会了用耳朵聆听、用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合唱曲的难处,同学们和我的配合让我感到非常快乐。
在表演过程中,你们模仿侗族人们的欢乐情境也非常的到位,相信你们一定都由衷感受到了歌中所表达的快乐、热闹的情绪。
希望你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以后会更加热爱我们中国特色文化的民族歌曲。
”板书设计迷人的火塘1=G,4/44/4 X X X X X X | XX X XX XX X XX |XX. XX. | XXX. XXX. |课后反思课后根据课堂情况,及时总结,自我完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