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 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地区
镇海中学陈志海
一、解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青藏地区》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内容。
《青藏地区》的学习,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如下阐述的:a.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b.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根据这样的学习内容与背景,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
(2)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
(4)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课时的重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青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
本课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以及显示地理事实材料方面的优越性,营造探究情境,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内在联系去分析、解决问题. 交往合作,互动互学,自由探究,发展能力是本课时学法指导的主要特点。
四、说学法
这一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组交流、全班交流、课前搜集等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学生有学习北方、南方、西北地区的基础,因此,设计“青藏地区”时补充学习资料,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青藏地区。本课时将紧紧围绕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抓住环境与生产生活、民族宗教、建设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创设合作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尽量多的思维发展空间和活动时间,增进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解答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以协作者身份师生共同讨论。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不再注重掌握完整的区域特征知识结构,而是偏重于分析区域特征中主导要素和评价区域发展前景。因此,在《青藏地区》学习中,要注重区域特征、区域发展等评价能力的培养。
“美在青藏”——借助多媒体,展示独具特色的青藏景观,多种多样的生活现象,神奇迷人的宗教信仰……尽显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课堂之美、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陶冶情。
(二)教学结构:
1.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2.深入探究,掌握新知
3.走向生活,结束教学。
(三)教学程序
1.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我们通过多媒体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请学生们回答下列问题:(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青藏地区包含那些省区?
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我主要是采取自学的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教材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
A.电出示“青藏地区与全国积人口比较表”:
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占全国1/4还要多的土地上,居住的人口不足全国的1%,”该表格说明青藏地区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地广人稀)为什么?
B.电脑出示“青藏地区地形”图
结合视频资料展示青藏地区:你们感觉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多媒体显示)找出各大山脉加深理解“高”的特点,进而总结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2深入探究,掌握新知
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
探究Ⅰ、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
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唤起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疑问:本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少,为什么水资源丰富,并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回答:青藏地区虽然降水少,但因气温低,蒸发少,日积月累,高山上便形成了厚厚的冰雪。冰雪融水就成了江河的主要水源。
探究Ⅱ、独特的农牧业
青藏高原发展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学生讨论回答)疑问1:本区气候寒冷,太阳能资源为什么丰富?
回答: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拉萨也因此成为“日光城”。
疑问2:青藏地区的农业农作物单产高,为什么?
回答:农业农作物在白天时,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光合作用强,制造营养物质多;夜晚时,气温低,所以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由于全年气温低,所以农作物的生长期长,积累营养物质也就多了。
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牧业生产呢?视频展示青藏地区的畜牧业特点。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比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牧业的不同
意图:围绕地理图表展开教学,使琐碎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通过地理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突出本区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设计符合学生掌握知识从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的思维规律。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领会自然环境与农牧业的因果联系,帮助学生在下面的探究中找准问题突破口。
综述——这一部分内容我主要是采取“讨论——探究”教学模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真正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知识的产生、发展,从而掌握知识,获得能力。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树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也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3.走向生活,结束教学。
在表扬与小结中,教师鼓励学生课外收集青藏地区的报道、图片等资料,粘贴在教室知识栏中,并告诉同学们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
意图:把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向广阔的生活,自主地学习地理。
六、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