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生命力在于“灵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的生命力在于“灵活”
【摘要】上语文课,要生动,吸引人。死气沉沉的课,惟有令人生厌,语文课的生命力在于灵活。如何才能灵活泥?我认为:一、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二、走进课堂,走进和谐;三、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四、授之以渔,终生受用;五、反馈信息,重塑金身。
语文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语文教学之艺术生命在于“灵活”。有了“灵活”,才使课堂增添生气、灵动。灵活教学,语文魅力永存。
【关键词】语文课生命力灵活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05-02
上语文课,要生动,吸引人。死气沉沉的课,惟有恹恹欲睡,是“死”的,没有生气。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注1)不用教的“活”的灵魂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语文课的活灵魂同出一辙,生命力同在于“灵活”。生动灵活的课,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要因材施教,俗话说:“睇水放米”,恰到好处。
不管从何说起,传统的教法也好,创新教法也好,都离不开“灵活性”这一原则。曾有一位大师说过:拿来主义,批判地继续,也是灵活性的问题。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每个学生又是千差万
别的,活生生的个体,那么传统的,舍弃什么,继承什么;创新什么,怎么创新。教者要把握好这个“度”,做到自如灵活,游刃有余。
1、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全球都向多元化发展,课堂同样需要“多元化”。不要家长制式的“一言堂”。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法,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施教方式,一节课若老是一个调子,或是一单元,老是一个样式,味如嚼蜡,比如食饭,老是“食肉”都会生厌,必须变换口味,要食点素菜,甚而酸的、辣的,调调胃口。
例如读与写的结合,看的与听的结合,朗读倦了放投影或动漫或有关资料图片,达到新的视听效果,增添听课的源头活水。
课堂忌“一言堂”,教者是唱戏的,学生是听戏的,演出总是“独角戏”,就更为可悲了。“多元化”的课堂,需要百花齐放,那么教者应是导演,学生应是演员。一出戏演的成功,需要配合,需要互动,关键在于“导”得好,更要学生参与“演”得好,“多元”的参与,给课堂恰到好处犹如锦上添花。甚至有时原来为“打岔”的,都可作为知识的相关延伸或巧妙嫁接深化,而不是“将遗憾留给课堂”。甚至走进“死胡同”,都可以在课堂上用机智“盘活”。
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如在教《琵琶行》一文时,一位同学站起来,一声不哼。(过了一会儿)“好,回答得好!此时无声胜有声。”那位同学很自尊地坐下,沉寂的课堂一下子“活”了起来。又如在教学16课《给巴特勒一封信》时,讲圆明圆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
二的作品,雨果大师(酣畅淋漓尽写圆明圆的美),而有一位同学接着说1+1等于?另一位同学又紧接着说1+1等于“王”。并不等于二(明显是打岔),来自怒不可遏,想严厉训斥一顿,但转念一想,不如顺理成章,“好,1+1等于‘王’,那么‘7+1’等于多少?”大家沉寂了,过了好一会儿,“等于丑!”不知是谁,在平静的湖面砸了一块石子荡起了涟漪,“好一个等于‘丑’(1+7=丑),越是写圆明圆的美,越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这样以‘美’来衬托‘丑’。对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的侵略行径,进行有力的谴责和控诉,这就是以‘美’衬托‘丑’的手法,越写得‘美’愈见其‘丑’。好一个‘7+1’等于……,学生一齐答:‘丑’。教者一个灵活的摄合,一个多么写意的转接,多艺术,多酣畅淋漓的灵活教法。
2、走进课堂,走进和谐
微笑走进课堂,走进和谐。保持课堂的最好境界是人文合一,学思合一、知行合一、师生合一。
“谐”字就是“言”和“皆”的结合,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言权,“和”就是“禾”和“口”的构成,“和”就是粮食、食物,意味着老百姓都有饭吃,“和谐”,人人都有饭吃,人人生而有之的生存权,人人都有发言权。那么我建议从课堂开始,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走进和谐,摒弃师道尊严,摒弃那种高高在上,板起脸孔,俨然一位长者、学究的模样,否则容易产生不和谐因素,要让学生在课堂能自由发言(在有序的教学中)。不要从上课到下课都
给学生一道“紧箍咒”,使学生动辄不得,“动口不得”。好不自在。不如成立“学习小组”,学生成绩好的,做“小老师”,变“唯上”(老师)为“唯下”(学生),变唯“虚”(花架子),为“唯实”(小组直接负责制,同学间互相督促,互相提醒,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课堂的和谐需要交流,课堂交流需要心灵沟通。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注2)教者本着以生为本,和谐校园,发展个性,人人成才的教学理念,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关爱,达到心灵的默契,共同学习的快乐。正如一位70多岁的老太婆说的,人的一生做到:“有知、有乐、有学、有为”。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古诗文时,开展诗歌竞赛,在学习小说时,让学生演绎课文的角色,在学习戏剧时分角色表演,在知识竞赛时和学生pk,竞赛的结果谁胜谁负不重要,重要的在和谐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一堂课,怎样才能“活”呢?不要太为名利所累,患得患失,一定要达到什么目标,既注重效果,又注重过程,愉快、趣味,自然,幽默、轻松,那才是真正使课堂爆发生命活力。
一课堂,挺好的。如何行云流水般的演绎,面对面,看着和蔼可亲的笑脸,心与心的交流沟通,体现在师生的互动,师生真正互动,使语文课“活”起来,古语云:家和万事兴,我叹为,师生和谐教学兴。教学鲜活之根本,来自师生的共同营造和维护。
3、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源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的。大概引用了教学也行吧。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只要有效果,不管何种方法,只要有效的,灵活的,就行。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乃至当今新课标提出:“以人为本,自主、合作、探究”(注3)的教学模式,又不是僵死的本本主义。例如在学习中作为“领头雁”的学习委员、科代表,小组长等学习骨干组成学习小组的探讨,若不提出具体的问题,不知此“言”,学生只是一锅粥,“滚”了一堂,收效甚微,也是徒劳的,那么就要组长落实学习的操作步骤,有序,灵活地展开,解决了什么的问题,并把学习情况汇报,大家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看同学的汇报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表扬好的,纠正错的,让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知其所以然,抓出实效,抓出“活”效。
4、授之以渔,终生受用
课文课的生命力在于灵活,体现在具体的授课过程:授之以渔,终生受用。
“渔”就是捕鱼的方法,授之以“渔”,就是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活”学。坚信:“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鱼,则终生受用。”(注4)
如何“授之以渔”呢?因而,不断探索“茶馆式”、“探究式”、“演讲式”、“pk”导入的灵活教学。在谈笑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学习语法知识时,划分句子成分,我们的学生初接触,感到很难,我们点给学生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并编成“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