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第3节 数据处理与统计(数据选择)

合集下载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4章 任务1 采集数据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4章 任务1  采集数据

第4章数据处理教案任务1 采集数据教案1.教学设计方案任务1 采集数据为了学习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小华按照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创建某图书销售公司的销售数据情况表。

开始数据处理的前提是启动数据处理软件,输入数据信息、设置表格格式是制作电子表格的基础,可靠、有效地保存表格数据是完成电子表格制作的关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将工作分解为以下三个任务:任务一:运行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创建数据表格,并保存在磁盘指定位置;任务二: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了解数据类型的基本知识及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任务三:根据需求对表格进行必要的格式化设置。

数据处理的前提是数据本身,因此,收集和保存数据是一切数据处理和数2.教学设计实施3.教学实施过程(1)当前单元格地址框。

当前单元格框用于显示当前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名称或地址,可以在当前单元格框输入单元格名称或地址。

(2)编辑栏。

编辑栏用于编辑单元格的数据和运算表达式,光标定位在编辑栏后可以从键盘输入文字、数字和运算表达式等。

(3)全选按钮。

全选按钮用于选中工作表中的所有单元格,单击“全选”按钮可选中整个表格,在任意位置单击时则取消全选。

(4)行号。

行号是用阿拉伯数字从上到下表示单元格的行坐标,共有1048576行。

在行号上单击,可以选中整行。

(5)列标。

列标是用大写英文字母从左到右表示单元格的列坐标,共有16384列。

在列标上单击,可以选中整列。

(6)单元格。

单元格是Excel中存放数据的最小单位,由列标和行号来唯一确定。

单击鼠标左键可以选中单元格。

(7)工作表选项卡。

用于不同工作表之间的显示切换,由工作表标签和工作表区域构成。

单击工作表标签可以切换工作表。

(8)功能区。

功能区存放各种操作命令按钮,单击命令按钮,即可完成相应操作。

1.人工录入数据①单击相应单元格,输入相应内容后按【Enter】键,直至所有数据录入完毕。

②双击工作表标签,修改工作表Sheet1名称为“销售情况表”后按【Enter】键。

六年级数学复习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六年级数学复习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六年级数学复习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是六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本文将以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为主题,深入探讨其中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可以是我们自己进行观察和测量得到的,也可以是从其他来源获取的。

无论何种方式,我们都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收集到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整理。

这包括数据的分类、排序和编码等工作。

通过整理后的数据,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二、数据的呈现和描述数据的呈现和描述是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的基础。

常用的数据呈现形式有表格、图形和文字等。

表格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和关系,图形则可以用来显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在进行数据描述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范围等。

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

三、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是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的核心部分。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技巧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断。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分组和分类。

然后,可以计算出各组的频数、频率和累积频率等统计量。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其次,还可以通过散点图、折线图和柱状图等图形来展示数据的相关关系和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散点图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通过折线图来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通过柱状图来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大小。

最后,还可以运用概率统计和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推断和判断。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样本数据得到总体的统计特征,并估计总体的参数。

同时,还可以通过假设检验来验证某种推断是否成立。

四、数据的应用和拓展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不仅是学科知识,还是一种实用技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四章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四章

某罐头厂生产肉类罐头,其自动装罐机在正常工作
时每罐净重服从正态分布N(500,64)(单位,g) 。某日随机抽查10瓶罐头,得净重为:505,512,
497,493,508,515,502,495,490,510。问装
罐机当日工作是否正常?
为了降低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一般从选取适当的
和增加试验重复次数 n来考虑。因为选取 数值小的显著水平 值可以降低犯Ⅰ类型错误的概率,
著差异。
甲生产线(x1) 71 56 54 71 57 62 69 73 72 65 62 62 54 78 70 58 53 78 63 67 乙生产线(x2) 53 54 60 56 49 51 53 66 58 70 70 66 65 52 71 58 55 53 56 55
74 62 61 77 59
n≥30)。
【例4-1】某罐头厂生产肉类罐头,其自动装罐机在正
常工作时每罐净重服从正态分布N(500,64)(单 位,g)。某日随机抽查10瓶罐头,得净重为:505
,512,497,493,508,515,502,495,490,510
。问装罐机当日工作是否正常?
(1) 提出假设 无效假设H0:μ =μ 0=500g,即当日装罐机每 罐平均净重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标准净重一样。 备择假设HA:μ≠μ0,即罐装机工作不正常。 (2)确定显著水平 α =0.05(两尾概率)
小或试验误差越大,就越容易将试验的真实
差异错判为试验误差。
显著性检验的两类错误归纳如下:
表4-1 显著性检验的两类错误
客观实际
检验结果 否定 H 0 Ⅰ型错误( ) 推断正确(1- ) 接受 H 0 推断正确(1- ) Ⅱ型错误( )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表格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表格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表格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第一部分《4.2.1表格数据处理》中的内容。

由于本节课是会考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所以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条件,我将该部分安排为表格数据计算和表格数据排序、筛选两个课时的内容,本节属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表格数据计算中的两种方法,即公式法和函数法。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每个学校的教学条件不一,学生在计算机能力上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在初中就有对Excel的操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学生限于初中学校的教学条件,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不懂。

因此在本堂课之前复习了Excel单元格地址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其次,他们思维活跃,动手操作的欲望强烈,并且他们已经学习过Office中的Word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Word的工具完成一定的任务,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基本需求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公式法或函数法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

(2)能熟练地写出某单元格的计算公式。

(3)能灵活地应用数据填充功能来减轻计算工作量。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理解、掌握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各学科相整合的意识。

(2)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1)能将本堂课所学的运用Excel的公式法和函数法进行数据计算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意识。

(2)通过学习利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体验计算机功能的强大,使用的便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第一章导入数据Excel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统计工作中。

在开始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将数据导入Excel。

1.1 导入文本数据在Excel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数据”选项卡下的“从文本”命令来导入文本数据。

在弹出的向导窗口中,我们可以选择导入的文件,然后按照导入设置依次点击下一步,最后完成文本数据的导入。

1.2 导入数据库数据Excel还支持通过ODBC或OLE DB连接导入数据库数据。

通过选择“数据”选项卡下的“来自其他源”命令,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提供程序,然后按照相应的设置导入数据库数据。

第二章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我们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1 数据去重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删除重复项”功能来去除数据中的重复记录。

通过选择要进行去重的数据范围,然后点击“数据”选项卡下的“删除重复项”命令,我们可以根据指定的列去除重复记录。

2.2 数据筛选与排序Excel提供了强大的筛选和排序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根据特定的条件过滤和排序数据。

通过选择数据范围,然后点击“数据”选项卡下的“筛选”命令,我们可以设置筛选条件来过滤数据。

此外,通过点击列标题旁边的下拉箭头,我们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排序。

第三章数据分析在清洗和预处理完数据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数据分析。

3.1 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Excel中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和分析。

通过选择要汇总和分析的数据范围,然后点击“插入”选项卡下的“数据透视表”命令,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汇总字段和行列字段,然后生成数据透视表。

3.2 条件格式化条件格式化是Excel中一个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根据特定的条件对数据进行格式化。

通过选择要进行格式化的数据范围,然后点击“开始”选项卡下的“条件格式”命令,我们可以设置条件规则和对应的格式,然后将符合条件的数据以不同的样式进行显示。

EXCEL数据表与数据的字段与数据项选择

EXCEL数据表与数据的字段与数据项选择

EXCEL数据表与数据的字段与数据项选择数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数据表则是处理和管理数据的重要工具之一。

EXCEL作为一款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它的数据表提供了字段和数据项的选择功能,使用户能够更加灵活和高效地管理和使用数据。

本文将介绍EXCEL数据表中字段与数据项的选择方法与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这一功能。

1. 什么是字段与数据项选择?在EXCEL数据表中,字段是指数据表的列标题,用于描述和分类数据的属性或特征。

数据项则是指数据表中的各个单元格,包含了具体的数据内容。

字段与数据项的选择即是指在创建或编辑数据表时,按照需求选择所需的字段和数据项,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分析数据。

2. 如何进行字段与数据项选择?(1)创建数据表:首先,打开EXCEL软件并新建一个工作簿。

在工作簿中的一个工作表中,你可以将各个字段的名称填写在第一行,作为表的列标题。

(2)选择字段:在数据表中选择所需字段时,你需要根据数据的属性和需求进行选择。

你可以通过拖拽列标题来调整字段的位置,也可以选择右键点击列标题,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插入”或“删除”来增加或删除字段。

(3)选择数据项:在每个字段下方的数据项中,你可以填写对应的具体数据内容。

根据需求和数据类型的不同,你可以填写数字、文本、日期等不同类型的数据项。

3. 字段与数据项选择的应用场景(1)数据分类与整理:通过选择合适的字段和数据项,你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使其更具有条理性和可读性。

例如,你可以创建一个销售数据表,其中的字段包括产品类型、销售数量和销售额,数据项则是具体的产品类别和销售数据。

通过对数据表进行筛选和排序,你可以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而做出决策。

(2)数据分析与统计:字段与数据项的选择也可以帮助你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你可以选择需要的字段和数据项,并利用EXCEL提供的各种函数和工具进行计算和分析。

例如,你可以根据某个字段的数据项进行平均值、求和、最大值或最小值的计算,从而得出你所关注的数据指标。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用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并能从中获取信息。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本知识,能够读懂并能简单地制作。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的意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表素材,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2.准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模板,方便学生制作。

3.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表,如商店的销售统计表、班级学生的成绩统计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制作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三四五章例题及课后习题答案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三四五章例题及课后习题答案

SUM
640
160
16 79.9
AVE
80
20
2 9.9875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9645389 R Square 0.992920354
Adjusted R Sq0u.a9r8e7610619
标准误差 0.183总计
105.4 106
107.2 108.9 109.6 110.7 111.5
T/℃
112 110 108 106 104 102
17
浓度与沸点温度之间的关系
19 21 23 25 27 c/%
系列1 29
i
总和 平均
x
y
1 19.6
2 20.5
3 22.3
4 25.1
5 26.3
6 27.8
7 29.1
8 1.36
0.612 0.133538908 -0.213248578 0.017833
9 0.93
0.498 -0.031517051 -0.302770657 0.000993
10 SUM AVE
0.53 14.79 1.479
0.371 6.365 0.6365
-0.27572413 1.44195027
2
1.5
4.8
3
1.8
7.4
3
2.3
7.4
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分析
SUMMARY 去离子水 1
观测数 求和 平均 方差
自来水
2 4.1 2.05 0.125
总计
2 10.9 5.45 0.045
2 观测数 求和 平均 方差
2

第四章 统计整理 《应用统计学——以Excel为分析工具》PPT课件

第四章  统计整理  《应用统计学——以Excel为分析工具》PPT课件
• (1) 递增排序:设一组数据为x1,x2,… ,xn,递增排序后可表示为: x(1)<x(2)<…<x(n)。
• (2)递减排序:可表示为: x(1)>x(2)>…>x(n)。
• 无论是定性数据还是定量数据,其排序均 可借助EXCEL完成。下面通过实例说明 EXCEL2007中进行数据排序的操作。
• 编制好的统计台账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 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
• 以上五个方面是相互衔接的,其中,统计分组是统 计整理的基础,统计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统计表和统计图是统计整理结果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预处理
• 统 计 调 查 资 料 的 预 处 理 (Statistical data pretreatment) 是 数 据 分 组 整 理 的 先 前 步 骤 ,内容包括调查数据的审核与插补、筛选 (第三章已经介绍)、排序、分类汇总等 过程
一、统计分组的含义
• 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要 求,按照统计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成性质 不同的若干个部分或组别,使组和组之间 具有差异性,而同一组内具有同质性。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 1、区分事物的性质 • 如企业按照经济性质分组,分为国有经济、集体
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 澳台经济。 • 2、研究事物内部结构 • 如将国民生产总值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计算出各 个产业所占比重,以便研究内部结构是否合理。 • 3、研究现象之间的关系 • 在统计分作的基础上,研究现象和现象之间的相 互依存关系。如施肥量和亩产量之间的关系;商 业企业规模和商品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关系等。
三、统计调查资料的分类汇总
• 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有时需要对某些 字段按条件进行汇总,称为数据的分类汇 总。如果只是针对一个字段进行分类汇总 ,称为单字段分类汇总;如果同时对两个 及两个以上字段进行分类汇总称为多字段 分类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统计》检测(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统计》检测(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随机调查某学校50名学生在学校的午餐费,结果如表:餐费(元)678人数102020这50个学生的午餐费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是( )A.7.2元,0.56元2B.7.2元,0.56元C.7元,0.6元2D.7元,0.6元2.某校高一年级有男生400人,女生300人,为了调查高一学生对于高二时文理分科的意向,拟随机抽取35人的样本,则应抽取的男生人数为()A.25 B.20 C.15 D.103.“幸福感指数”是指某个人主观地评价他对自己目前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的指标.常用区间[]0,10内的一个数来表示,该数越接近10表示满意度越高.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随机抽取10位本地市民调查他们的幸福感指数,甲得到十位市民的幸福感指数为5,6,6,7,7,7,7,8,8,9,乙得到十位市民的幸福感指数的平均数为8、方差为2.2,则这20位市民幸福感指数的方差为()A.1.75 B.1.85 C.1.95 D.2.054.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用茎叶图表示,茎叶图中甲得分的部分数据被墨迹污损不清(如图1),但甲得分的折线图完好(如图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是17,甲运动员得分的极差是19B.甲运动员发挥的稳定性比乙运动员发挥的稳定性差C.甲运动员得分有12的叶集中在茎1上D.甲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一定比乙运动员得分的平均值低5.10名小学生的身高(单位:cm)分成了甲、乙两组数据,甲组:115,122,105,111,109;乙组:125,132,115, 121,119.两组数据中相等的数字特征是( )A.中位数、极差B.平均数、方差C.方差、极差D.极差、平均数6.一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2,x,5,10,其中5x≠,已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的32倍,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 A .9 B .4 C .3 D .27.某班所有学生某次数学考试的得分均在区间[90, 140]内,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所示,若前4 组的频率依次成等差数列,则实数aA .0.02B .0.024C .0.028D .0.038.容量为100的样本,其数据分布在[2]18,,将样本数据分为4组:[2,6),[6,10),[10,14),[14,18],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样本数据分布在[6,10)的频率为0.32B .样本数据分布在[10,14)的频数为40C .样本数据分布在[2,10)的频数为40D .估计总体数据大约有10%分布在[10,14) 9.2007年以前,北京市先后组织实施了多个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针对燃煤、工业、扬尘排放和机动车排放等采取了数百项治理措施.2008年北京市首次探索区域联防联控,取得了良好效果.2013年北京市制定实施以防治细颗粒物为重点的《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治理成效显著.上图是2000年至2018年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的折线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2013年到2018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值逐年下降B.2013年到2018年,空气中细颗粒物的年日均值逐年下降C.2000年到2018年,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都低于40微克/立方米D.2000年到2018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最低的年份是2008年10.某小区为了调查本小区业主对物业服务满意度的真实情况,对本小区业主进行了调查,调查中问了两个问题1:你的手机尾号是不是奇数?问题2:你是否满意物业的服务?调查者设计了一个随机化装置,其中装有大小、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白球和红球,每个被调查者随机从装置中摸到红球和白球的可能性相同,其中摸到白球的业主回答第一个问题,摸到红球的业主回答第二个问题,回答“是”的人往一个盒子中放一个小石子,回答“否”的人什么都不要做由于问题的答案只有“是”和“否”,而且回答的是哪个问题别人并不知道,因此被调查者可以毫无顾虑地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答案.已知某小区80名业主参加了问卷,且有47名业主回答了“是”,由此估计本小区对物业服务满意的百分比大约为()A.85% B.75% C.63.5% D.67.5%11.随着2020年北京冬奥会临近,中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冰雪运动人数快速上升,冰雪运动市场需求得到释放,将引领户外用品行业市场增长.下面是2012年至2018年中国雪场滑雪人次(万人次)与同比增长率的统计图,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013年至2018年,中国雪场滑雪人次逐年增加B.2013年至2015年,中国雪场滑雪人次和同比增长率均逐年增加C.2018年与2013年相比,中国雪场滑雪人次的同比增长率近似相等,所以同比增长人数也近似相等D.2018年与2016年相比,中国雪场滑雪人次增长率约为30.5%12.总体由编号为01,02,…,19,20的20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5个个体,选取方法是从第1行的第5列和第6列数字开始由左往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5个个体的编号为()A .01B .02C .14D .1913.某公司10位员工的月工资(单位:元)为1x ,2x ,…,10x ,其均值和方差分别为x 和2s ,若从下月起每位员工的月工资增加100元,则这10位员工下月工资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A .x ,22s 100+B .100x +,22s 100+C .x ,2sD .100x +,2s二、解答题14.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单位时间内引体向上的次数,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 表示.(1)如果X =8,求乙组同学单位时间内引体向上次数的平均数和方差;(2)如果X =9,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单位时间内引体向上次数和为19的概率.15.从某食品厂生产的面包中抽取100个,测量这些面包的一项质量指标值,由测量结果得如下频数分布表:质量指标值分组[75,85) [85,95) [95,105) [105,115) [115,125) 频数 8 22 37 28 5(1)在相应位置上作出这些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估计这种面包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x(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3)根据以上抽样调查数据,能否认为该食品厂生产的这种面包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85的面包至少要占全部面包90%的规定?”16.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区政府为了解本区居民对区政府防疫工作的满意度,从本区居民中随机抽取若干居民进行评分.根据调查数据制成如下表格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评分在[80,100]的居民有600人.满意度评分[40,60)[60,80)[80,90)[90,100]满意度等级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的值及所调查的总人数;η<,则防疫工作需要进行大的调(2)定义满意指数η=满意程度的平均分/100,若0.8整,否则不需要大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区防疫工作是否需要进行大调整?(3)为了解部分居民不满意的原因,从不满意的居民(评分在[40,50)、[50,60))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名居民,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从6人中抽取2人担任防疫工作的监督员,求这2人中仅有一人对防疫工作的评分在[40,50)内的概率.17.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市积极打造“绿城”的创建目标,使城市环境绿韵萦绕,使市民生活绿意盎然.有效增加城区绿化面积,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林业部门推广种植甲、乙两种树苗,并对甲、乙两种树苗各抽测了10株树苗的高度(单位:厘米),数据如下面的茎叶图:(1)根据茎叶图求甲、乙两种树苗的平均高度;(2)根据茎叶图,计算甲、乙两种树苗的高度的方差,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比较甲、乙两种树苗高度整齐情况.18.某校命制了一套调查问卷(试卷满分均为100分),并对整个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测试.现从这些学生的成绩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按照[)[)[]50,60,60,70,,90,100⋅⋅⋅分成5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假定每名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50分).(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x 的值,并估计所抽取的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2)用样本估计总体,若该校共有2000名学生,试估计该校这次测试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3)若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学生中抽取6人,再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3人,试求成绩在[]80,100的学生至少有1人被抽到的概率.19.为庆祝国庆节,某中学团委组织了“歌颂祖国,爱我中华”知识竞赛,从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抽出60名,将其成绩(成绩均为整数)分成[40,50),[50,60),…,[90,100)六组,并画出如图所示的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求第四组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2)请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每组数据以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20.为了解甲、乙两种离子在小鼠体内的残留程度,进行如下试验:将200只小鼠随机分成,A B 两组,每组100只,其中A 组小鼠给服甲离子溶液,B 组小鼠给服乙离子溶液.每只小鼠给服的溶液体积相同、摩尔浓度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某种科学方法测算出残留在小鼠体内离子的百分比.根据试验数据分别得到如下直方图:记C为事件:“乙离子残留在体内的百分比不低于5.5”,根据直方图得到()P C的估计值为0.70.(1)求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直方图中,a b的值;(2)分别估计甲、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21.某学校共有教职工900人,分成三个批次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在三个批次中男、女教职工人数如下表所示.已知在全体教职工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第二批次中女教职工的概率是0.16.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女教职工196x y男教职工204156z(1)求x的值;(2)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体教职工中抽取54名做培训效果的调查,问应在第三批次中抽取教职工多少名?22.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人们的购物习惯正在改变, 基本上所有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网络购物解决. 小韩是位网购达人, 每次购买商品成功后都会对电商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评价. 现对其近年的200次成功交易进行评价统计, 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对服务好评对服务不满意合计对商品好评8040120(1) 是否有99.9%的把握认为商品好评与服务好评有关? 请说明理由;(2) 若针对商品的好评率,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从这200次交易中取出5次交易, 并从中选择两次交易进行观察, 求只有一次好评的概率.(22()()()()()n ad bcKa b c d a c b d-=++++,其中n a b c d=+++)23.某中学从高三男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将他们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得到下侧的频率分布表.(Ⅰ)为了能对学生的体能做进一步了解,该校决定在第3,4,5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问第3,4,5组每组各应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测试;(Ⅱ)在(Ⅰ)的前提下,学校决定在6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求第3组中至少有一名学生被抽中的概率;(Ⅲ)试估计该中学高三年级男生身高的中位数位于第几组中,并说明理由.24.为了了解甲、一两个工厂生产的轮胎的宽度说法达标,分别从两厂随机个选取了10个轮胎,经每个轮胎的宽度(单位:mm)记录下来并绘制出如下的折线图:(1)分别计算甲、乙两厂提供10个轮胎宽度的平均值(2)轮胎的宽度在[194,196]内,则称这个轮胎是标准轮胎(i)若从甲厂提供的10个轮胎中随机选取1个,求所选的轮胎是标准轮胎的概率?(ii)试比较甲、乙两厂分别提供的10个轮胎中所有标准轮胎宽度的方差的大小,根据两厂的标准轮胎宽度的平均水平及其波动情况,判断这两个工厂哪个厂的轮胎相对更好?25.利民中学为了了解该校高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从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成绩中抽出100名学生的成绩,由成绩得到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以上频率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求这100名学生成绩的及格率;(大于等于60分为及格)(2)试比较这10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和中位数的大小.(精确到0.1)26.某研究院为了调查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从某校随机抽频率组距测120名学生检测他们的身高(单位:米),按数据分成[1.2,1.3],(1.3,1.4],,(1.7,1.8]这6组,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身高大于或等于1.59米的学生有20人,其身高分别为1.59,1.59,1.61,1.61,1.62,1.63,1.63,1.64,1.65,1.65,1.65,1.65,1.66,1.67,,1.68,1.69,1.69,1.71,1.72,1.74,以这120名学生身高在各组的身高的频率估计整个学校的学生在各组身高的概率.(1)求该校学生身高大于1.60米的频率,并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m 、n 、t 的值; (2)若从该校中随机选取3名学生(学生数量足够大),记X 为抽取学生的身高在(1.4,1.6]的人数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直接利用平均数公式与方差公式求解即可.【详解】先计算这50个学生午餐费的平均值是()16107208207.250x =⨯⨯+⨯+⨯=, 所以方差是()()()222211067.22077.22087.20.5650S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公式与方差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公式:12n 1(++...+)x x x x n=;样本方差公式: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2.B解析:B 【解析】分析:设应抽取的男生人数为x ,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对应成比例可得35400300400x=+,解出方程即可.详解:设应抽取的男生人数为x ,∴35400300400x=+,解得20x,即应抽取的男生人数为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应从高一年级学生中抽取学生人数的求法,考查分层抽样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3.C解析:C 【分析】设乙得到十位市民的幸福感指数分别为111220,,,x x x ,根据这1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8、方差为2.2可得221120662x x ++=,再根据方差的公式可求20个数据的方差.【详解】设甲得到的十位市民的幸福感指数分别为1210,,,x x x ,乙得到十位市民的幸福感指数分别为111220,,,x x x ,故这20位市民的幸福感指数的方差为()22222212101120120x x x x x x ++++++-,因为乙得到十位市民的幸福感指数的平均数为8、方差为2.2,11122081080x x x +++=⨯=,故56677778891087.520x ++++++++++⨯==,而()221120164 2.210x x ++-=,故221120662x x ++=,而222222222121056647289502x x x +++=+++⨯+⨯+=,故所求的方差为()215026627.5 1.9520+-=,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计算,注意样本数据12,,,n x x x 的方差为()211nii x xn =-∑,也可以是2211n ii x x n =-∑,本题属于中档题. 4.D解析:D 【分析】先根据甲得分的折线图确定被墨迹污损的两个数字取值范围,再根据极差、平均数、中位数等概念以及茎叶图判断大小以及稳定性,即可作出判断选择. 【详解】由茎叶图得乙运动员得分的中位数是17,平均值为9+14+15+17+18+19+20=148根据甲得分的折线图确定被墨迹污损的两个数字取值范围为[13,15],所以甲运动员得分的极差是28919-=,甲运动员得分有41=82的叶集中在茎1上,甲运动员得分数据比乙分散,所以甲发挥的稳定性比乙运动员发挥的稳定性差,甲运动员得分平均值9+12+13+13+13+20+26+28>>148x 甲,所以D 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茎叶图、折线图及其应用,考查基本分析判断计算能力,属基础题.5.C解析:C 【分析】将甲、乙两组数据的极差、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全部算出来,并进行比较,可得出答案. 【详解】甲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105、109、111、115、122,极差为17,平均数为112.4中位数为111,方差为33.44,乙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115、119、121、125、132,极差为17,平均数为122.4中位数为121,方差为33.44,因此,两组数据相等的是极差和方差,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样本的数字特征,理解极差、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定义并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是解本题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6.C解析:C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求出x 的值后再求该组数据的标准差.详解:由题意得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2122xx +=+;众数为2. ∴312322x +=⨯=, ∴4x =.∴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122451046x =+++++=, ∴该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221142424445410496s ⎡⎤=-+-+-+-+-+-=⎣⎦, ∴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3. 故选C . 点睛:平均数与方差都是重要的数字特征,是对总体的一种简明的描述,它们所反映的情况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描述其集中趋势,方差和标准差描述其波动大小.7.B解析:B 【详解】分析:由已知中前4组的频率依次成等差数列,结合各组的累积频率为1,构造方程,解得答案.详解::∵前4组的频率依次成等差数列, ∴前4组矩形的高依次成等差数列,故[]0.034220.034320.034101a a a ++-+-⨯⨯=()(), 即70.168a =, 解得0.024a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频率分布直方图,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8.D解析:D 【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对给出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后可得结果. 【详解】对于A ,由图可得样本数据分布在[)6,10的频率为0.0840.32⨯=,所以A 正确. 对于B ,由图可得样本数据分布在[)10,14的频数为()1000.1440⨯⨯=,所以B 正确. 对于C ,由图可得样本数据分布在[)2,10的频数为()1000.020.08440⨯+⨯=,所以C 正确.对于D ,由图可估计总体数据分布在[)10,14的比例为0.140.440%⨯==,故D 不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考查识图和用图解题的能力,解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误认为图中小长方形的高为频率,求解时要注意这一点.9.B解析:B【分析】观察折线图,确定数据的变化规律,判断各选项.【详解】2014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比2013年多,A错;2013年到2018年,空气中细颗粒物的年日均值逐年下降,B正确;2007年(含2007年)之前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都高于40微克/立方米,C错;2000年到2018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最低的年份是2018年,D错.故选:B.10.D解析:D【分析】由问卷设计方式可知,回答第一个问题的人数有40人,其中有20人的手机号是奇数,回答第二个问题的人数为40人,其中27人回答了“是”,由此可以估计本小区对物业服务满意的百分比.【详解】要调查80名居民,在准备的两个问题中每一个问题被问到的概率相同,第一个问题可能被询问40次,在被询问的40人中有20人手机号是奇数,而有47人回答了“是”,估计有27个人回答是否满意物业的服务时回答了“是”,在40人中有27个人满意服务, 估计本小区对物业服务满意的百分比2767.5% 40,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频数的求法,考查古典概型的应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1.C解析:C【分析】根据图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图的实际意义分析逐个判定即可.【详解】由2012年至2018年中国雪场滑雪人次(万人次)与同比增长率的统计图可知:对于A,由条状图可知,2013年至2018年,中国雪场滑雪人次逐年增加,故A正确;对于B,2013年至2015年,中国雪场滑雪人次和同比增长率均逐年增加,故B正确;对于C,2018年与2013年相比,中国雪场滑雪人次的同比增长率近似相等,但是同比增长人数也不相等,2018年比2013年增长人数多,故C 错误; 对于D ,2018年与2016年相比,中国雪场滑雪人次增长率约为1970-1510100%30.5%1510⨯≈故D 正确.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表的应用,考查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属于基础题.12.A解析:A 【解析】从随机数表第一行的第五列和第六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中小于20的和编号依次为08,02,14,19,14,01,其中第三个和第五个都是14,重复.可知对应的数值为08,02,14,19, 01,则第五个个体的编号为01. 故选A.13.D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均值为;方差为,故选D.考点:数据样本的均值与方差.二、解答题14.(1)8.75x =,s 21116=;(2)14【分析】(1)根据数据,利用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求解.(2)先明确是古典概型,用列举法将总的基本事件数列出,再找出所研究事件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代入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解. 【详解】(1)X =8时,乙组数据分别为8,8,9,10;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4x =⨯(8+8+9+10)=8.75,方差为s214=⨯[2×(8﹣8.75)2+(9﹣8.75)2+(10﹣8.75)2]1116=;(2)记甲组四名同学为A1,A2,A3,A4,他们投篮命中次数依次为9,9,11,11;乙组四名同学为B1,B2,B3,B4,他们投篮命中次数依次为:9,8,9,10;分别从而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所有可能的结果有16个,他们是:(A1,B1),(A1,B2),(A1,B3),(A1,B4),(A2,B1),(A2,B2),(A2,B3),(A2,B4),(A3,B1),(A3,B2),(A3,B3),(A3,B4),(A1,B1),(A2,B2),(A3,B3),(A4,B4),用C表示:“选出的两名同学的投篮命中次数和为19”这一件事,则C中的结果有4个,他们是:(A1,B1),(A2,B4),(A3,B2),(A4,B2),故所求概率为P(C)41 16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茎叶图和古典概型的概率,还考查了数据处理和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5.(1)见解析;(2)100;(3)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题设中的数据,即可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2)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平均数x;(3)计算得质量指标值不低于85的面包所占比例的估计值,即可作出判断.试题(1)画图.(2)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800.08900.22x=⨯+⨯1000.371100.28+⨯+⨯1200.05100+⨯=.所以这种面包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的估计值为100.(3)质量指标值不低于85的面包所占比例的估计值为0.220.370.280.050.92+++=,由于该估计值大于0.9,故可以认为该食品厂生产的这种面包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85的面包至少要占全部面包90%的规定.”16.(1)0.025a =,所调查的总人数为1000人;(2)不需要;(3)815. 【分析】(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面积和为1,即可求得a ;再结合评分在[80,100]的居民有600人,用频率除以总数即为频率的公式计算,即可求得结果;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得平均数,再求得η,即可判断;(3)先求得在[40,50),[50,60)的人数,列举出所有抽取2人的可能性;再找出满足题意的可能性,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0.0020.0040.0140.020.035)101a +++++⨯=, 解得0.025a =, 设总共调查了n 人,则6001000(0.0350.025)10n ==+⨯,即调查的总人数为1000人;(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满意程度的平均分为450.02550.04650.14750.2850.35950.2580.7x =⨯+⨯+⨯+⨯+⨯+⨯=,所以,满意指数80.70.8070.8100η==>, 因此,该区防疫工作不需要大的调整;(3)由题意可知,评分在在[40,50)、[50,60)的频率之比为0.0210.042=, 所以,所抽取的6人中评分在[40,50)的人数为1623⨯=,分别记为,a b ,评分在[50,60)的人数为2643⨯=,分别记为A 、B 、C 、D , 抽取2人的基本事件为:ab 、aA 、,,,,,,,,,,,,aB aC aD bA bB bC bD AB AC AD BC CD CD 、共15个,而仅有一人来自[40,50)的基本事件有:,,,,,,,,aA aB aC aD bA bB bB bC bD 共8个, 因此,所抽取的2人中仅有一人对防疫工作的评分在[40,50)内的概率为815P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平均数、参数值,涉及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属综合中档题.17.(1)甲种树苗的平均高度为27(厘米);乙种树苗的平均高度为30(厘米)(2)甲种树苗的方差为35,乙种树苗的方差为207.8,甲种树苗长的比较整齐,乙种树苗长的参差不齐【分析】(1)利用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根据数据的方差公式计算出方差,再比较方差的大小可得答案. 【详解】(1)甲种树苗的平均高度为192120292325373132332710+++++++++=(厘米).乙种树苗的平均高度为101410272630474644463010+++++++++=(厘米).(2)甲种树苗的方差为:22221[(1927)(2127)(2027)(2927)10-+-+-+-222222(2327)(2527)(3727)(3127)(3227)(3327)]+-+-+-+-+-+-()164364941641001625363510=+++++++++=, 乙种树苗的方差为:2221[(1030)(1430)(1030)10-+-+-+222(2730)(2630)(3030)-+-+-+2222(4730)(4630)(4430)(4630)]-+-+-+-()14002564009160289256196256207.810=+++++++++=, 故甲种树苗长的比较整齐,乙种树苗长的参差不齐. 【点睛】本题考查了茎叶图,考查了均值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属于基础题.18.(1)0.02x =,74,2203;(2)1200;(3)1920. 【分析】(1)根据频率和为1可求得第第4组的频率,由此求得x 的值;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估计方法可计算得到结果;(2)计算得到5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频率,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利用总数⨯频率可得所求人数;(3)根据分层抽样原则确定[)70,80、[)80,90和[]90,100种分别抽取的人数,采用列举法列出所有结果,从而可知成绩在[]80,100的学生没人被抽到的概率;根据对立事件概率公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第4组的频率为:()10.010.030.030.01100.2-+++⨯=0.2100.02x ∴=÷=估计所抽取的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550.01650.03750.03850.02950.011074⨯+⨯+⨯+⨯+⨯⨯=由于前两组的频率之和为0.10.30.4+=,前三组的频率之和为0.10.30.30.7++=∴中位数在第3组中设中位数为t ,则有:()700.030.1t -⨯=,解得:2203t = 即所求的中位数为2203(2)由(1)知:5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频率为:0.30.20.10.6++= 用样本估计总体,可以估计高三年级200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为:20000.61200⨯=(3)由(1)可知,后三组中的人数分别为15,10,5∴这三组中所抽取的人数分别为3,2,1记成绩在[)70,80的3名学生分别为,,a b c ,成绩在[)80,90的2名学生分别为,d e ,成绩在[]90,100的1名学生为f ,则从中随机抽取3人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 b c ,(),,a b d ,(),,a b e ,(),,a b f ,(),,a c d ,(),,a c e ,(),,a c f ,(),,a d e ,(),,a d f ,(),,a e f ,(),,b c d ,(),,b c e ,(),,b c f ,(),,b d e ,(),,b d f ,(),,b e f ,(),,c d e ,(),,c d f ,(),,c e f ,(),,d e f ,共20种其中成绩在[]80,100的学生没人被抽到的可能结果为(),,a b c ,只有1种, 故成绩在[]80,100的学生至少有1人被抽到的概率:11912020P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频率、频数、估计平均数、中位数的问题,分层抽样、古典概型概率问题的求解;考查学生对于统计和概率部分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属于常考题型.19.(1)第四组的频率为0.3,直方图见解析;(2)众数:75,中位数:1733,均分为71分 【分析】(1)由各组的频率和等于1求解第四组频率,再补全直方图即可(2)利用最高的矩形得众数;利用左右面积相等求中位数;利用组中值估算抽样学生的平均分 【详解】(1)因为各组的频率和等于1,所以第四组的频率为10.0250.01520.0100.0()05100.3--⨯++⨯=.补全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展示数据,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本方法,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有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操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简单的统计知识,如用表格表示数据,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理解更深入,能理解统计的目的和方法,并开始尝试自己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在信息技术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展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够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表。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会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统计的兴趣和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够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自主制作统计图和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示例。

2.学具准备:学生调查表、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和表,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统计表和图,引导学生思考统计的目的和作用。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统计图和表有什么作用?它们是怎么制作的?”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统计图和表的例子,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图等,同时呈现制作统计图和表的步骤。

教师讲解并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制作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家庭成员的年龄、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等,进行调查、收集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图形的认识、排列和组合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统计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对于如何利用统计图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等问题,还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够解释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统计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以便绘制统计图。

3.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水产品销售数据,引导学生关注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表示的吗?条形统计图能否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数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条形统计图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这些特点绘制条形统计图?”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要求学生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分段数据统计单元目标: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习新课:1、每个星期一,大家都会穿校服,看上去整齐又漂亮。

想一想,在每次换校服之前都要做什么呢?(量身高)随便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

问: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尺寸,做出50种规格的校服呢?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比较的合适?(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

身高120cm~129的穿小号,130~139的穿中号,140~149的穿大号。

)2、现在我们已经想到了要根据身高把服装分成3种型号,看了这张记录单,你清楚具体有几套大的?几套中的?几套小的?那下面该做什么?(按各段统计,可以用打“√”的方法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更喜欢哪种统计方法呢?为什么?(用“正”字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

写完之后与老师的演示校对一下,如果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

3、能不能就这样把画“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指出:还要根据它完成统计表。

学生继续完成。

想一想,那么多的班级,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4、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方法进行统计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1、根据我们在教材P40-P41中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通过这3张统计表完成练一练。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简单的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取有关特定领域的有价值的洞察和见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数据处理任务。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进行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它意味着我们需要搜集相关的数据以便进一步的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简单的数据收集方法:1.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并分发调查问卷,我们可以收集到人们对于某一特定问题的意见和看法。

问卷可以采用面对面、电话或者在线形式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态度、需要和行为。

2. 实地观察:通过直接观察现实场景,我们可以收集到一些客观的数据。

例如,当我们研究一个购物中心的人流量时,我们可以亲自前往购物中心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3. 数据采集工具:随着技术的进步,有许多专门的数据采集工具可用于收集数据,如传感器、摄像头、物联网设备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自动地获取数据,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得出有关数据所隐含信息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简单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揭示数据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例如,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分布形状和离散程度。

2.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以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强度和方向。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温度和销售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了解温度对销售的影响程度。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预测模型,从而预测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

4.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某个假设是否成立。

通过与一个事先设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是否拒绝或接受原假设的结论。

统计学第3、4章知识点与习题(含答案)

统计学第3、4章知识点与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数据资料的统计描述:统计表和统计图第一节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知识点: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2、定性数据的频数、频率、百分数、累计频数、累积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3、定性数据频数分布表示方法主要有条形图、扇形图。

第二节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知识点:1、定量数据频数分布表的编制:(1)整理原始资料;(2)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3)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应注意的问题:确定组距,确定组限。

考查的区间式分组数据按“上组限不在组内”的原则确定。

2、定量数据的频数、频率、百分数、累积频数、累计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3、定量数据频数分布表示方法主要有直方图、折线图和曲线图三种。

第三节探索性数据分析——茎叶图知识点:1、基本茎叶图的理解及编制第四节相关表与相关图知识点:1、相关表,反映定性变量与定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散点图,反映两个定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根据散点图判断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

第四章数据资料的统计描述:数值计算第一节集中趋势知识点: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1、平均数的计算,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2、众数的计算3、中位数、四分位数的计算4、(补充知识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5、百分位数的计算6、截尾均值的计算第二节离散测度知识点:1、极差的计算2、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四分位数差的计算3、关于单值式分组和区间式分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计算4、变异系数的计算5、(补充知识点)偏度、峰度的含义及计算第三节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知识点:1、样本协方差的含义及计算2、相关系数的含义及计算第四节相对位置测度与奇异点知识点: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2、奇异点的诊断:利用契比雪夫定理和经验规则第五节探索性分析——5点描述与箱线图知识点:1、5点描述法的理解2、箱线图的理解与运用第三章习题:一、填空题1、在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______反映了各个组中每一项目出现的次数,______反映了各个组中项目发生的比例。

统计调查数据处理与汇总方法

统计调查数据处理与汇总方法

统计调查数据处理与汇总方法在进行统计调查时,数据处理与汇总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只有正确地处理和汇总数据,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统计调查数据处理与汇总方法。

一、数据清理与筛选在进行统计调查后,往往会得到大量的数据。

在数据处理前,需要先进行数据清理与筛选。

数据清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删除异常值:排除与实际情况明显差异的异常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填补缺失值:对于存在缺失值的数据,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填补缺失值,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计。

3. 数据去重:对于重复出现的数据,应该进行去重处理,以避免对结果产生偏差。

4. 数据筛选:根据需求选择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汇总的样本。

二、数据分类与编码在进行数据处理与汇总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与编码。

数据分类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而数据编码则是为每个类别赋予独特的编号或符号。

1. 定性数据的分类与编码:对于定性数据,可以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然后为每个类别赋予相应的编号或符号。

比如,对于性别这一定性变量,可以分类为男、女,分别编码为1和2。

2. 定量数据的分类与编码:对于定量数据,可以将其分为若干个区间,然后为每个区间赋予编号或符号。

比如,对于年龄这一定量变量,可以将其分为0-18岁、18-35岁、35岁以上等区间,并为每个区间分配相应的编号。

三、数据汇总与统计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汇总与统计。

数据汇总与统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频数统计:对于定性变量,可以统计每个类别的频数,即该类别出现的次数。

通过频数统计可以了解各个类别的数量分布情况。

2. 平均数计算:对于定量变量,可以计算其平均数。

平均数是将所有数据求和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结果,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 中位数计算:中位数是将所有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中间位置。

4. 百分比计算:百分比是指将某个事件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并用百分数表示。

第四章 实验数据的整理

第四章  实验数据的整理

第4章实验数据的整理及软件应用4.1 实验数据的整理化工原理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系列的原始实验数据,而是通过这些数据得到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分析实验现象,提出新的实验方案或得出规律,用于指导生产与设计。

要得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有必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对实验中获得的一系列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整理成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用最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

这是整个化工原理实验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化工原理实验中,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通常有三种:(1)列表法:列表法是将实验数据按照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以一定的顺序列在表格中,表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也是数据绘图或者整理成数学公式的基础。

(2)图示(解)法:图示(解)法是将实验数据的函数关系用图线的形式来表示,从而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图示(解)法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出相应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便于分析和比较数据的极值点、转折点、变化率以及其他特性,并能方便地标出变量的中间值,得到曲线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分析、比较和确定数学表达式的常熟,用外推法求解一般测量方法难以测量的数据。

对于比较精确的图形可以在不知数学表达式的情况下进行微积分运算。

因此,图示(解)法应用十分广泛。

(3)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处理数据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

该法可以从大量散点数据中寻找到反映数据之间的统计规律,得到最大限度符合实验数据的拟合方程式,并判断拟合方程式的有效性,有利于计算机进行计算。

4.1.1 列表法4.1.1.1 实验数据表数据表操作简单明了,有利于阐明某些实验结果的规律。

如果设计合理,可以同时表达几种变量,而且不易混淆。

实验数据表中随时记录测量的数据,所以在实验之前,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待测参数进行设计与绘制,在进行实验时就可以清晰、完整地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

在原始数据记录表中,应逐相列出实验所需要测量的所有参数名称及其单位,并注意采用与测量仪表相一致的有效位数,在对较大数量级的表达上,应尽量采用科学计数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图和条形统计表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图和条形统计表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图和条形统计表一》教案第1课时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

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

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2)讨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描图)(1)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3)小结方法: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2、简单分析数据。

第4章 数据预处理和描述性分析(含SPSS)

第4章 数据预处理和描述性分析(含SPSS)
种方法只有当观测的样本数据量足够或数据缺失时, 不会因删除导致参数的有效估计时,才可采用。

(2)配对删除法,是只在需要用缺失或遗漏值
进行分析时,才被删除,其他信息仍然被使用的方
法。

配对删除法相对于表列删除法,观测样本数量不
会因删除而减少过多,同时信息利用较为充分。但
同时也带来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不一致性;二是





1、探究分析的作用 (1)考察数据的奇异性。过大或过小的数据均有 可能是异常值、影响点或是错误输入的数据。对于 这样的数据第一要找出,第二要分析原因,第三要 决定是否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2)检查数据分布特征。许多分析方法对数据的 分布有一定要求,例如要求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 从实验或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 规律,决定了它们是否可以选用只对正态分布数据 适用的分析方法。 (3)考查方差齐性。另外对若干组数据均值差异 性的分析需要根据其方差是否相等,选择进行检验 的计算公式。

(4)方差齐性检验 在进行均值多组间比较时,要求各组的方差相同,
所以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例如常用的方差分析就
要求分组样本的数据来自方差相同的正态总体。另
外,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之前也要事先进行方差
齐性检验。具体内容请见第六章。

3、探索分析过程在SPSS中的实现 (1)建立或打开了数据文件后,按从“Analyze” → “Descriptive Statistics”→“Explore”,进入 Explore对话框。见图4-1所示。
②M-estimators复选项,要求输入集中趋势最大 似然比的稳健估计。


③Outliers复选项,要求输出5个最大值与最小值, 在输出窗口中它们被标明为极端值。

第4单元 用数据说话试卷(含答案)

第4单元 用数据说话试卷(含答案)

第4单元用数据说话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数据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和()。

2、数据采集方法一般分为()和()两种。

3、常用数据处理的软件有()、()和在线数据处理平台等。

4、()引用在列号和行号前各加一个“$”符号表示单元格地址。

5、sum()是()函数。

6、在对数据分类汇总前,必须对数据区域进行()操作。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电子表格软件中,不能利用已有数据生成新数据的方法是什么?A、使用函数B、使用排序C、使用分类汇总D、使用公式()2、函数AVERAGE(范围)的功能是什么?A、求范围内所有数字的平均值B、求范围内数据的个数C、求范围内所有数字的和D、返回函数中的最大值()3、当单元格中的数太大不能显示时,显示在单元格内的是什么?A、一组?B、一组*C、一组#D、ERROR()4、在工作簿中,要选定多个连续的工作表,则需要按住什么键,然后单击需要选定的第一个工作表和最后一个工作表。

A、ShiftB、CtrlC、CapsLockD、Alt()5、要在单元格中输入一个公式则需要首先输入什么?A、=B、$C、+D、<>()6、A1~A10已填有10 个数,在B1中填有公式“=SUM (A1:A10)”,现在删除了第4、5两行。

B1中的公式将变为什么?A、不变B、变为=SUM(A1:A8)C、变为=SUM(A3:A10)D、变为=SUM(A1:A3,A5:A10)()7、以下关于大数据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哪个选项?A、数据体量大B、数据类型多C、数据价值密度高D、数据产生的速度快()8、适合对比分析某公司三个营业点一年中销售业绩占比的图表是什么?A、柱形图B、饼图C、雷达图D、折线图()9、在电子表格软件中,按某一字段内容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做出统计的操作是什么?A、排序B、分类汇总C、筛选D、记录单处理()10、在电子表格软件中,输入能直接显示“3/5”的数据是哪个选项?A、3/5B、0 3/5C、0.6D、6/10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电子邮件是结构化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第3节数据处理与统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表格中查找、替换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的操作。

(2)学会使用分类汇总对数据进行计数统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校本课程选课系统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使学生掌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并能拓展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统计,培养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的意识。

(2)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习热情,通过大胆实践和反复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灵活使用查找、替换、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等方法来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
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数据范围以及命令选项的选择;分类汇总前需要先排序。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讲授,自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