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安仁板凳龙考
板凳龙在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古法今用
学 术 论 坛219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2.219板凳龙在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古法今用①刘希坤 温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 562400)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板凳龙在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板凳龙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文化价值、娱乐价值、健身价值和竞技价值。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作用。
通过深刻剖析板凳龙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策略方法。
关键词:民间传统体育 板凳龙 高校体育教学 方法运用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c)-0219-02板凳龙运动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又名梅竹灯。
起源于汉代的江苏、浙江一带,流传于江南大部分地区,最早的板凳龙运动是作为宗教祭祀求雨的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每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年节、元宵节尤为隆重,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舞板凳龙的身影,民众手持板凳饰以彩龙,依次组成长龙状,他们盛装表演,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寄托了人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04年,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了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办特色体育文化校园,一大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进到当代高校体育教程中,标志了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新开端。
板凳龙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极具特色的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欢。
在高校开展板凳龙运动,可以学习民族传统技艺、娱乐身心、强身健体、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弘扬和传承了板凳龙文化。
1 板凳龙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1.1 文化价值板凳龙运动最早作为宗教活动中的“舞龙求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舞板凳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
板凳龙的文化价值具体表现在舞龙道具的文化性和舞龙技术动作的文化性。
四川达州特色民俗盘点
四川达州特色民俗盘点石桥烧火龙火龙,是指产生在川东北部达县石桥古镇一带的民间纸扎工艺;烧火龙,就是正月间晚上用烟花烧“龙”和耍龙的人。
石桥烧火龙活动作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化在石桥古镇代代传承,并先后流传于达县、通川、渠县、营山、平昌等地。
石桥烧火龙由扎龙、请水、烧火龙、清宅、罢龙五项组成。
石桥河是著名的旱码头,古石桥人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至正月十一到十五(元宵节)连续五夜,全镇老少烧火龙。
元九登高有关达州元九登高节习俗的由来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是为纪念元稹。
据史籍记载:元稹在通州任司马期间,政绩卓著,为官清廉,深得通州民众拥戴。
元和十三年,他离开通州赴新任时,民众依恋,如失亲人,纷纷为他送行。
当他坐的船顺州河而下,被山脉挡住的时候,民众又纷纷登上翠屏山、凤凰山顶,站在最高处,向他挥手道别。
元稹在家排行第九,呼元九,他又恰逢元月初九离开通州,为了纪念他,“元九登高”就成了达州的一个传统节日,沿袭至今。
另一种说法是为纪念玉皇大帝。
古时达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庙,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该日,达州人便上山烧香,为玉皇过生。
每年正月初九,达州数十万人倾巢出动,登高踏青,嬉戏山间,日暮尽兴而归。
2006年,“元九登高节”被定为“市节”,2008年列为“四川十大名节”;2009年,列为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巴山背二歌巴山背二歌随着巴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的产生而产生。
达州境内秦汉时就有一条经罗文、王家、长坝、丝罗、黄钟、竹峪,上通长安、下达成都的古道。
古老的賨人在这条道上组成庞大的背运队伍背运货物,在劳动中创造了“巴山背二歌”,并自发传承至今。
其表现形态大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合或众人齐唱。
其旋律清新流畅,唱腔高亢明亮,风格粗犷豪放,极具地域特色。
安仁板凳龙安仁板凳龙是指产生于达县安仁乡,流传于周边达县麻柳、檀木、花红乡、东兴、大滩等20余个乡镇,以板凳为道具的一种民间舞蹈,是“湖广填四川”时湖南籍移民引入的,由乡民世代相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研究
篾扎制成火龙的龙体 , 这都展现了川东村落传统体 育的器物文化.当地群众的约定俗成 的传统体育活 动 、管理 部 门的关 注 、政 策 实施 展 现 了川东 民间传
统 体育 文化 的制 度层 面 .诸 如元 九 登 高节 ,每 年 正
化 生 态 园模 式 的 救 赎 机 制 .
关键 词 : 传统体 育文化 ;川 东村 落;文化 符号
中图分类号: G 8 1 2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9— 4 9 7 0 ( 2 0 1 4) 0 2—0 0 7 7— 0 4
川 东地 区山川江 河 自古有 雄 险 幽秀 之称 ,区 域 内有大 巴 山 、 华 蓥 山 以及诸 多大 江 大水 ,封 闭 与 山
龙文化 、 有灵 巧鲜 活 的三 汇 彩 亭文 化 、有 丰 富多 彩 的翻 山铰子 文化 、有场 面 壮 观 的元 九 登 高文 化 ,这
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 的器物层面展现了川东 地区村落的文化外延 , 是川东村落民间传统体育的 文化定义.诸如安仁板凳龙制作过程 中, 其道具都
是 村落 日常 生 产 生 活 的 常 用 物 品 : 板 凳 、树 杆 、竹
月 初九 都成 为 当地群 众约 定俗 成 的 日子 ,而且 这 一
些 问题 , 找 出川 东村落传 统体育文化 发展 的新路 子 ,以此 促进 川 东 村 落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符 号 的 持 续 、
健 康 的发展 成 为本研 究 的思路 .
1 川 东 村 落传 统体 育 符 号 透 析
川 东 ,在 这 里 指 四 川 省 的 东 部 地 区 ,包 括 达 州、 广安 、巴 中等 地 .从 地 理地 貌 上 看 ,该 地 区 毗 邻 巴山 、华蓥 ,区域 内有 诸 多 大 小 河 流 ,受 几 千 年 巴文 化 的影 响 , 其 文 化氛 围浓 郁 , 在 封 闭 的地 理 环 境 和 漫长 的 巴文 化积 淀 中形成 了川 东地 区特 有 的 民 间传统 文化 符号 .李 白“ 蜀道 之难 ,难 于上 青 天 ” 的
川东北客家龙舞文化节庆旅游开发研究——以国家级“非遗”安仁乡板凳龙为例
川东北客家龙舞文化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以国家级“非遗”安仁乡板凳龙为例
胡杨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基于川东北地区龙舞文化具有代表特色的安仁乡板凳龙为研究对象。文章运 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安仁乡板凳龙节庆文化旅游开发展开研究。 主要历程:通过对安仁板凳龙与本土文化的融合现状、自然环境结合情况、乡土社会 人文联系进行三维度分析,提出安仁乡板凳龙文化旅游开发设计思路。研究结果:对 板凳龙制作从工艺文化、乡土舞台互动创新、民俗体验场景搭建三方面进行文化资源 整合,提出建设安仁乡板凳龙旅游长廊设想。研究结论:可通过提高本土居民文化自信, 拓宽板凳龙文化传播途径,获取政府支持项目以及确保文化原生性四方面保障安仁乡 板凳龙文化旅游长廊的合理开发。 关键词:川东北;客家龙舞文化;安仁乡板凳龙;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4)01—0121—04
王夫之《永历实录》中提及“献忠之在蜀也,杀 掠尤惨,城邑村野,至数百里无人迹。”[2] 数百年前, 天府之地饱受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骤减。战后, 为恢复四川正常人口基数以及生产力,清政府招揽外 逃躲灾的农民返乡,由湖北、湖南、广东、江西、安徽、 贵州等数十省份移民迁入川蜀之地。因湖广人民移民 数达到 60% 之多 [3],此次移民运动也被称为“湖广填 四川”。而赣、粤、闽等省份的流民入川,主要在于 当地清政府田赋转嫁和粮册失实等苛政重税现象较为
基于安仁乡板凳龙文化存在有波纹式向周围进行 文化传播的文化特征,而文化属于放大了的性格,因
122
此板凳龙文化存在着外向型文化性格特点。[10] 安仁乡 板凳龙在进行中存在着明确的秩序以及高参与性,个 人行为融入集体之中,表现出日神型文化性格特点 。 [11] 因此,安仁乡板凳龙能较好地适应文化旅游的后台隐 秘性文化开发。安仁乡板凳龙的工艺制作属于游客们 在公共性旅游中难以触及的幕后器物层文化,同时也 是旅客热衷于了解的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开发 价值。本文以安仁乡板凳龙为载体,进行以下后台隐 秘性文化开发构想:首先,建立板凳龙制作工艺体验 点,体验农闲时节,安仁村民板凳龙活动的选材、制作、 操练等准备工作。其次,欢迎游客入住当地旅游客房, 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 作息,打造旅游经济发展与文化本源纯粹的和谐共存 生态空间。最后,更新旅游商业街的旅游购物模式, 形成鼓励参与制作,获得纪念品的奖励机制。以照片、 文字、影像等形式记录游客参与板凳龙的过程,留存 当地作为双方美好回忆的文旅记忆。基于文化实践的 模式下,进行的板凳龙制作工艺体验,能在不破坏文 化本源的原生性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循环性发挥安 仁乡板凳龙文化价值,提高游客与本土居民的相处融 洽度,降低安仁乡板凳龙文化向商业化、世俗化等功 利性方向的转变概率。 2.2 客家文化与安仁乡板凳龙乡土舞台开发创新
“见人见物见生活”
“见人见物见生活”作者:胡郑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2期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策略研究——以达州市为例》,课题编号:14SB0226。
摘要:安仁板凳龙作为独特的舞蹈表演艺术,它不仅有着古朴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特征,更体现出了当地民众传统的民俗文化意味。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它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生存空间屡遭破坏、保护理念无法深入人心等困境。
如何走出这一困局,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抢救性和生产性保护,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安仁板凳龙;“见人见物见生活”;生态保护;传承作者简介:胡郑丽(1987-),女,硕士研究生,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2一、安仁板凳龙概况(一)发展历史安仁板凳龙指产生于达县(2013年改为达川区)安仁乡、流传于周边麻柳镇、檀木、花红乡、东兴、大滩等20余个乡镇,以板凳为道具的一种民间舞蹈,是从康熙三十六(1697)年“湖广填四川”时湖南籍移民引入的,由乡民世代相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1]中国的舞龙文化多与“求雨”这一民间信仰仪式有关,安仁板凳龙也不例外。
传说在几百年前,安仁曾经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干旱,人们想尽了很多求雨的办法都无果。
后来一位老者提出一个妙计,他让人们用稻草在一条长板凳上捆扎了一条龙,由一个大汉将这条龙背起,在地下匍匐爬行,周围的人用碗、盆、瓢、扁担和铁锹等劳动工具一边追打一边泼水,天上立即下起了倾盆大雨。
原来,这条在板凳上捆扎而成的龙是东海龙王丢弃在凡间的私生子,它心痛自己的儿子受折磨,便私自降雨。
这便是安仁板凳龙的起源传说,后来为了感谢龙王私自下雨解救黎民百姓的善举,每年秋收以后,安仁乡民都会自发聚集起来,用五种谷物轧制板凳龙,充分彰显了当地人们始至不渝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
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的介绍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是攀枝花市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个舞蹈起源于民间,经过岁月的沉淀和传承,已成为当地人民珍视和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
《板凳龙》舞蹈是一种融合了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的表演形式,通过舞者手持板凳,模仿龙的动作和形态,展现出独特的舞蹈韵味。
在表演过程中,舞者们需紧密配合,随着音乐的节奏,以灵活多变的动作展现出龙的威武和张力,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板凳龙》舞蹈作为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板凳龙》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加深人们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2. 正文2.1 《板凳龙》的历史渊源《板凳龙》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清朝时期。
据传,当时在攀枝花地区有一位名叫李德良的民间艺人,他擅长表演杂技和舞蹈,尤其以操纵板凳表演蛇形龙舞而闻名。
李德良将板凳编排成龙形,通过灵巧的动作和巧妙的变化,使得整个表演生动有趣,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板凳龙》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传承至今。
在民间,人们将《板凳龙》视为祈福祈祷的仪式,认为它能带来好运和福运。
每逢传统节日或重要活动,都会有人表演《板凳龙》,以求平安幸福。
《板凳龙》还受到了民间武术的影响,在表演中融入了一些武术动作,使得整个舞蹈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随着现代舞蹈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元素和创新也被引入到《板凳龙》的表演中,使其更具时代感。
《板凳龙》的历史渊源根深蒂固,传承至今,成为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传统美学。
2.2 《板凳龙》的表演形式和技艺特点《板凳龙》是一种流行于攀枝花市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其表演形式独特而多样,技艺精湛而细腻。
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
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摘要】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攀枝花市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旨在探讨《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文章首先介绍了《板凳龙》的起源及其在当地的传承情况,随后分析了近年来《板凳龙》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以及其对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文章探讨了《板凳龙》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总结了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板凳龙》需要加强保护与传承工作,以确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继续为攀枝花市的文化景观增添魅力和活力。
【关键词】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传承、发展、起源、当地传承情况、创新、发展、文化影响、经济影响、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保护、传承工作。
1. 引言1.1 介绍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是攀枝花市的一项重要民俗文化活动,源自当地民间传统。
板凳龙起初是一种庆祝丰收和祈福的舞蹈形式,通过舞蹈者手持板凳模拟龙形,展示出舞龙的威武与神韵,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板凳龙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表现形式,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和传承。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多,板凳龙已经逐渐走向公众视野,成为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板凳龙的起源、传承情况、创新发展、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深入挖掘这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进一步推动《板凳龙》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说明本文将探讨《板凳龙》传承与发展的相关内容本文将深入探讨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研究《板凳龙》的起源、传承情况、创新发展、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探讨该传统文化在当地的重要性和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对《板凳龙》的传承历程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其在当地文化和经济发展中的持续发挥作用。
达州安仁板凳龙及其价值传承
达州安仁板凳龙及其价值传承1 达州龙舞文化引言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可知,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发展仍将是世界的大潮流和大趋势。
而四川达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人文、民俗等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厚重、地方特色鲜明,极具整合与开发的潜力。
这些都足可说明这样一点:达州的发展战略应锁定在区域整合与产业化开发上,实施精品工程和品牌发展战略,还应注意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并抓紧培育文化市场。
而培育文化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历史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既具有了不同时代的特征,又与现代社会相衔接,产生了许许多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传统项目,并形成了区域特色文化。
四川达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相当丰富,并且本地区的文化和民俗也都极具个性特色,把它们粗略估算,数量可有10大种类,进一步细分竟可达120多个小项目。
内容涉及到美术、音乐、舞蹈、民间文学、曲艺杂技、手工技艺等多个领域,它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也是相当的色彩纷呈,有安仁板凳龙、渠县的耍锣、薅草锣鼓、大竹竹唢呐、巴山背二歌,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民间游戏艺术拗棒、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间舞蹈泥人道等,而其中的安仁板凳龙将是本文的重点阐述对象。
2 龙舞运动的简述2 . 1 龙舞运动起源要想了解四川达州安仁板凳龙的特色与价值,还需从龙舞本身的艺术形态讲起。
众所周知,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根植于古老的华夏民族,并融入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地域、民俗习惯的差异与人们拜龙的不同表达形式,造就了各式各样独具风格的龙文化,其中龙舞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龙舞”又称“舞龙”、“龙灯会”、“耍龙”等,它在超越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图腾崇拜的同时,已由一般的祭祀表演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娱乐、喜庆、健身和竞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并开始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的发展轨迹。
巴渝板凳龙民俗文化特征的研究
巴渝板凳龙民俗文化特征的研究作者:宋平来源:《牡丹》2017年第21期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笔者对巴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板凳龙文化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板凳龙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传统龙文化的一种,是人们依据当地民俗风情在节庆日表达喜悦心情和祝福的常见方式之一,现已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但巴渝地区板凳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面临衰退或失传的危险,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巴渝板凳龙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丰富中华龙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板凳龙文化是龙舞的一部分,象征幸福、吉祥和欢乐,,它存活于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模式和社会结构中,与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其起源、形态及技术动作都深深地蕴含着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现如今,这项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已分别申报成为不同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皆因这项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等。
此外,它还具有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的独特作用。
一、孕育巴渝板凳龙文化的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巴渝地区最突出的是喀斯特地貌奇观,也具备多山地、多丘陵的特点,地域十分独特,为塑造巴渝地区的复杂地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州(今重庆市城区)以东,滨江山险,其人半楚,姿态敦重。
垫江以西,土地平敞,精敏轻疾,上下殊俗。
”因此,川东地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巴渝文化。
在封闭的地理环境和漫长的巴蜀文化积淀中,川东地区形成了独有的舞龙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如板凳龙、火龙、扁担龙等各种舞龙运动形式,广泛流传民间并传承至今。
舞龙这一民间体育游艺活动已经成为川东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巴渝板凳龙文化学结构特征根据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关系、人与社会的行为转化关系、人与自身的自我意识关系,可以将巴渝板凳龙文化分为以下三个体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一)巴渝板凳龙物质文化在对巴渝板凳龙文化进行漫长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主要将巴渝板凳龙的物质文化简单归结为表演道具和服饰两个方面。
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安仁板凳龙考
作者: 孙亮亮
作者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系,四川达州635000
出版物刊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60-16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9期
主题词: 安仁板凳龙;民间传统体育;体育文化
摘要:社会结构变迁给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生存带来隐忧,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些民间传统文化"活化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采用田野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安仁板凳龙进行考察,基于社会变迁视阈下的安仁板凳龙开展,提出建立健全安仁板凳龙生态修复机制,以促进安仁板凳龙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徽州板凳龙的活态传承研究
武术研究2021年1月第6卷 第1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徽州板凳龙的活态传承研究毛若远 王庆庆 王紫伟 韩 岩黄山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摘 要:徽州板凳龙的活态传承对于地域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徽州地区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得出传承的困境为现代文化的冲击、缺乏传承教育、后继无人、场地设施及经费缺乏,提出的策略为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意识、加强文化教育、引导和培养年轻人、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借用新媒体平台、与旅游结合发展。
关键词:板凳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21)1—0131—03徽州板凳龙在黄山市徽州区、休宁县等一代广为流传,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板凳龙最初起源于宋代,每年元宵节舞板凳龙,寓意天龙保佑,驱邪去魔,五谷丰登。
经过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舞板凳龙现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全民同乐的农村文娱节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为了激发人们对徽州板凳龙文化的关注,促进徽州板凳龙的传承和保护。
本研究主要挖掘徽州板凳龙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徽州板凳龙活态传承的策略,使徽州板凳龙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徽州板凳龙的活态传承困境1� 1 现代文化发展的冲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大量的现代化技术得到全面应用,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传统文化也受到了现代“时尚文化”的冲击,由于人们对“时尚文化”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冷漠”,进而导致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传承断层的现象。
[1]1� 2 缺乏传承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缺乏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没有得到良好传承的现代文化思想下,人们也就越来越不重视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
这是文化发展断层导致的不良后果,也是造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减少的最根本原因。
民间信仰视域下的安仁板凳龙传承与保护研究
民间信仰视域下的安仁板凳龙传承与保护研究摘要: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一直作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本文选取达州市达川区安仁乡三绝之一的安仁板凳龙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探讨安仁板凳龙的文化寓意。
关键词:安仁板凳龙;民间信仰;传承保护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安仁乡三绝之一的安仁板凳龙不仅在2007年列入四川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在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仁板凳龙是典型的移民文化与本土巴蜀文化融合的产物,据传板凳龙在清初由湖南籍移民携带入川,距今约有三百余年历史。
安仁板凳龙古朴的制作工艺、独有的舞蹈传统、特有文化象征都具有浓厚的湘楚移民传统文化特征。
流入达州后,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融入本土地域色彩的川东巴人文化元素,成为楚巴文化融合的结合体并流传至今。
一、安仁板凳龙的相关背景简介在达县安仁乡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安仁乡遭受十分罕见的旱灾,人们为了发泄对龙王爷渎职的不满和愤怒,就把稻草用篾条绑在凳子上,让一个壮汉背在身上匍匐前行。
周围的人拿起锄头、扁担等对其进行围、追、堵、打,也有的拿起碗、瓢、盆等不断向它泼水,之后很快就下雨了。
原是,板凳龙为东海龙王的私生子,龙王爷心痛丢在人间的儿子被挨打,于是被迫施雨。
按照规定,龙王施雨要经过玉皇大帝的批准,然而,东海龙王为了保护自己在人间的私生子,私自施雨,已然是触犯玉皇大帝所规定的天条律法,玉皇大帝下令将东海龙王斩成了数节,并永世不得复生。
东海龙王不顾一切救子,同时也拯救了当地百姓,老百姓们十分感激,为报答龙王的恩德,人们便用稻草、玉米壳、麦秸秆、高粱秆、苎麻这五种农作物绑在板凳上扎成龙的模样,数条板凳龙组合一体,又变成了一条长长的巨龙,这也是当地百姓祈愿复活东海龙王的躯体。
此后,每当秋收之后,人们便聚集起来,通过舞龙表达心声,人们用此举来表达对龙王的感激之情,就这样,舞板凳龙的习俗便流传下来了。
从文化结构探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以达州市达川区安仁板
安仁 板凳龙 传 承历史 悠久 , 文化 底蕴 深厚 , 堪 称 安仁一 绝. 首先 , 是 人们 为满 足 活 动 的需要 而创 造 的各种 器 材设 施 等 实物 . 主要 包 含所 有 舞 龙 活 动 的参与 者 、 板 凳龙 龙体制 作 的各种 素材 ; 锣、 鼓、
板 凳龙 作为 一 种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现 象 , 起
地 人“ 奋 斗 不息 , 娱乐不止” 的生 活 方式特 定 款式 及 色调 的服饰 等 .
这 些实物 是板 凳 龙 文 化 的构 成 基 础 , 将 这些 实物
巧 妙 的组 合起 来 , 形 成 独 具 特色 的安 仁 板凳 龙 民
族 体育 活动. 最 为 特 别 之 处 是 安 仁板 凳 龙 的制 作 素材 , 它 不 同于福 建 莆 田 、 重庆开县、 湖 南桂 东 等 地 板凳 龙 的制作 技 艺 , 其 素 材极 少 利 用 现代 元 素 和工艺 , 而是 用农 户 家 用 的 四条 腿 长 凳 、 竹篾 、 苞 谷壳、 秸秆 、 苎麻 等 材 料轧 制 而 成 , 显 示 出 取 材便
统 文 化.
关键 词 : 传统体育 ; 文化 结 构 ; 传 承 与 发 展
中图分类号 : G 8 5 3 / 8 5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l 6 7 4 —5 2 4 8 ( 2 0 1 7 ) O 5 一∞ 5 8 一O 4
民风民俗板凳龙作文800字
民风民俗板凳龙作文800字英文回答:As for the topic of "bench dragon" in local customs and traditions, it refers to a traditional belief in some regions of China that sitting on a bench or stool shapedlike a dragon can bring good luck and ward off evil spirits. This custom is mainly observed during festive occasions or important events, such as weddings or housewarming ceremonies.The origin of the bench drag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times when people believed that dragons were powerful and auspicious creatures. They thought that by sitting on a bench or stool shaped like a dragon, theycould absorb the dragon's energy and blessings.In some areas, the bench dragon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concept of "feng shui," which is the Chinese practiceof arranging objects and spaces in a way that promotespositive energy flow. According to feng shui principles, placing a bench dragon in a certain location can bring harmony and good fortune to the household.For example, in my hometown, there is a tradition of having a bench dragon in the center of the living room. This bench dragon is often beautifully carved and painted, with intricate details that resemble a real dragon. It serves as both a functional piece of furniture and a symbol of good luck.During family gatherings or celebrations, people would often gather around the bench dragon, sitting and chatting while enjoying each other's company. It creates a warm and cozy atmosphere, and it also brings a sense of unity and harmony to the family.中文回答:关于“板凳龙”这一民俗习俗的话题,它指的是中国某些地区的一种传统信仰,即坐在形状像龙的板凳或凳子上可以带来好运和驱除邪灵。
民俗活动板凳龙范文
民俗活动板凳龙范文板凳龙又称梅竹灯,是起源于江浙地区的汉族传统活动之一,在集体所有制以前普遍存在于中国南方各省市的年度盛大活动。
这一种汉族舞龙舞蹈,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演变而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
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波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板凳龙,一种舞龙运动。
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演变而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
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波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 那么为求雨。
"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一身透湿。
板凳龙有多种式样的耍法。
有独凳龙。
一条家用普通花条板凳饰以彩龙(木刻或扎纸校彩绘),可由二人至三人舞。
一人玩时,两手分别执前后腿。
二人玩时,一人执前两腿,另一人执后两腿。
三人玩时,前二人各以侧手执一腿,后一人双手执两腿。
舞动时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把戏。
有多凳龙,由五至十一人组成,每人各举一凳。
前一名示龙头,后一名示龙尾,其余为龙身。
另由二人举宝珠逗引龙行进,数人协调行动,节节相随,时起时落,穿来摆去。
有时一条龙从头到尾,要用八十多条板凳相连,板与板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有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替代龙体),花灯上都画了自己喜欢的花草、树、鸟等图案,由于每只花灯都按自己的喜好所画,为此八十多只花灯的图案竟各不相同,甚至五六条龙走在一起也找不出相同的图案。
川东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元九登高考
川东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元九登高考
柳亚奇;刘珊珊;胡帅;王圣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年(卷),期】2016(024)007
【摘要】元九登高是川东地区的一项重要民间体育文化元素,是民间传统体育文
化符号,现如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元九登高从起源与发展、开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探究,并指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基于社会进步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对它的传承问题探究后指出:满足时代发展需要是推动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是推动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保证,新闻媒体的宣传是推动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手段,登高文化的创新是推动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必要途径。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柳亚奇;刘珊珊;胡帅;王圣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安仁板凳龙考 [J], 孙亮亮
2.凉山州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彝族火把节 [J], 张建;张艳
3.四川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研究——以民间传统舞蹈为例 [J], 宋秀平;李杨;李明达
4.川东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巴渝舞考 [J], 胡帅;柳亚奇
5.川东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巴渝舞考 [J], 胡帅;柳亚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安仁板凳龙考
孙亮亮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社会结构变迁给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生存带来隐忧,如何保护与传承这些民间传统文化“活化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野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川东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安仁板凳龙进行考察,基于社会变迁视阈下的安仁板凳龙开展,提出建立健全安仁板凳龙生态修复机制,以促进安仁板凳龙的发展.
【总页数】4页(P160-163)
【作者】孙亮亮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体育系,四川达州6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仁板凳龙为例 [J], 史明娜;孙亮亮
2.川东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元九登高考 [J], 柳亚奇;刘珊珊;胡帅;王圣
3.川东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巴渝舞考 [J], 胡帅;柳亚奇
4.川东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巴渝舞考 [J], 胡帅;柳亚奇;
5.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安仁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 [J], 刘文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