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风格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特征

浅析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特征

浅析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风格特征【摘要】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把声音作为媒介继而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以及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

中国古代音乐论著《乐记》中提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马克思也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发起人的音乐感。

”欣赏者的感受、情感理解等等都是由作品本身引起,并且沿着它所牵涉的范围、方向、路线深化。

音乐可以调剂人们的生活,传递情感,鼓舞斗志,陶冶情操。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

因巴山蜀水的灵秀增彩,让四川民歌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出类拔萃,更加因为这里的人民而充满生命力。

《太阳出来喜洋洋》便是四川民歌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关键词】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风格特征艺术发展地方特色衬词一、民歌的历史渊源中国是一个地域宽广,民族众多的文化古国。

随着历史时期的时代变迁,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各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音乐的发展就起源于民歌,也奠定为民族音乐的基石。

每个民族都有很多代表自己民族特色歌曲,所以,民歌就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了民间歌曲的总称。

是一种通过听觉记忆和口头流传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之一。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就已经有了他们的原始歌唱创作,特别是在田耕,祭祀、狩猎等活动的时候。

因为当时还没形成系统的歌曲创作理论,所以大多都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即兴创作,并且一代一代不断的加工修改,流传至今。

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入老百姓的生活劳作中,在老百姓的民间文化歌曲中独放异彩,也成为民间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民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与人民的生活也息息相关,紧密联系,民歌表达着人们的情感,意志和理想,也记录着他们的历史。

民歌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即兴编创的,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发展,是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在李娟编写的《音乐赏析——民歌赏析》中指出,“民歌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

主要体现为:民歌的节奏律动很强,在劳动中可以为起到动作一致的作用,可以在枯燥的劳动中增加劳动乐趣,提高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在社会活动中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在风俗性的活动中作为仪式程序的一个环节,为节日助兴或表达某种感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作为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纽带。

四川小调歌曲

四川小调歌曲

四川小调歌曲
四川小调歌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小调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它源于四川地区,在四川省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小调歌曲类型和风格,如乐山小调、峨眉山小调、成都小调等等。

四川小调歌曲通常以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为主要音阶,旋律流畅优美,音色柔和动听,富有感染力。

歌词内容通常反映了四川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例如描写自然风光、农业生产、民俗节日、爱情婚姻等主题。

除了传统的四川小调歌曲外,现代四川小调歌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些歌曲通常是以流行歌曲的形式演唱,旋律更加多样化和富有个性,歌词也更为通俗易懂。

许多现代四川小调歌曲已经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如《青藏高原》、《老男孩》等等。

四川小调歌曲是一种充满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音乐魅力,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谈川东民间小戏

谈川东民间小戏

谈川东民间小戏
蒋莹
【期刊名称】《四川戏剧》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大农村民间戏剧活动不断发展、繁荣,士生土长的民间小戏,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

这些小戏的演唱者绝大多数是劳苦农民,他们继承健康的民间艺术传统,根据生活和斗争的需要,进行艺术创造,形成了品种繁多,风格各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繁花似锦的局面.这些民间小戏至今流传于川东南苗家土寨山乡。

川东农村长期流传的有秀山花灯戏、酉阳丝弦灯戏、阳戏、傩愿戏、土戏、阴戏、端公戏等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蒋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
【相关文献】
1.民间小戏“神仙道化”剧展演功能刍议——以丝绸之路沿线民间小戏为依据 [J], 王萍
2.政治·民间小戏·乡村社会论抗战时期陇东革命根据地的民间小戏改造 [J], 王飞
3.从民间小戏到文化遗产--谈柳琴戏的音乐文化变迁 [J], 魏丽娟
4.刍议西北民间小戏文学叙事特点
——以陕西、甘肃民间小戏为主要讨论对象 [J], 王萍
5.从民间小戏到文化遗产--谈包头二人台的音乐文化变迁 [J], 许欣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麻柳石工号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

浅析“麻柳石工号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

——一
休 不 哟 来 嘛洋 花 J 【 咧哎 洋 花 儿 唰 我又 束 嘛 洋花洋 花 J l 御连 春 花 』 【 唰
例2 : 羽调式 的石工号子
也 i 堕
眭哟 中 撞哟的 暖 曛
麻柳 石工号子在 川东 是一种 很有地
域特色 的劳动号子 ,随着科 学技术 的发
2 韭 B
唱词 ,见 物 说 物 ,见 人 说 人 , 如 “ 对 面
2 t 三 ‘ 皇 主 i I ・ 里 旦 卫 B l
嗬 嚷 哟嗬 嗡 咭 J 【 I
— 生 口 曼j

6 f

北部、大巴山南麓,东接开江县,
2 _ 』 一 曼{ Ⅱ
丝 j

堕 塑

z l
e l
全靠的咆邵 后头噔嘿 哟 哦嗬 眭 呃 猛 力 哟的 造哦酞哦 哟 啃畦咄 嘘
毗 哟 哦 喂咄 啦 勒
这 一带广泛 流传开来 ,并形成 独具特 色
的打石号子 、抬 石号子 ,统称 为石工 号
子。

前面的地邵 站头 嘿 哟 哦
展 ,现代 化生产 工具逐渐 取代传 统的 生 产方式 ,加之改革 开放 ,外 出务工人 员
增多 ,大批年轻人 不愿从 事费力不 挣钱
2 2 2 l 2 j f 2 2 l l 2 1 2 2 1 o i 2 B 2 B 1 6 5 B l『 5 5 1 6 5 4 2 5 I e 5
—— 一 ,[ 一 一 I 1——一
皎蛟 嚼 说 齐那 个哎 呀
曲调 一般声音高 亢激 昂 ,以此抒 发 自己
孤 独 的 情 感 。 三 是 大 多是 一 个 人 喊 唱 的

四川清音的曲式和调式特征分析

四川清音的曲式和调式特征分析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四川清音的曲式和调式特征分析王婷(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摘要:四川清音是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特殊的艺术魅力,研究四川清音的音乐特征对于保护和传承艺术瑰宝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追溯四川清音的起源,对其曲式结构和调式旋法特征进行了分析。

旨在为四川清音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四川清音;曲式;调式;特征四川清音又名“唱小曲”“唱小调”,因演唱时多用月琴或琵琶伴奏,又叫“唱月琴”“唱琵琶”[1]。

四川清音是文学与说唱高度结合的艺术形式,以美妙的唱腔和独特的哈哈腔艺术著称,表演方式诙谐幽默、生动形象,是中国曲艺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并于2008年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四川清音概述四川清音是流行于四川一带的曲艺说唱艺术,起源于明清时期,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并非源自四川,它是来自陕西、山西、河南、浙江等地的杂曲、小调、戏腔、调腔与四川本地的川剧、明清俗曲等融合后形成的一种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形式,主要流行于四川泸州、宜宾、重庆以及商业较为发达的其他地区[2]。

四川清音唱腔优美、曲调丰富,按照地域风格可分为以成都地区为代表的上河调、以泸州、宜宾为中心的中河调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下河调[3]。

其中上河调风格偏向于婉约流畅、细腻华丽,如《尼姑下山》《小放风筝》等;中河调风格简洁明快、爽气质朴,如《秋江》《五节头》等;下河调风格则更加大气磅礴、豪迈刚健,如《昭君出塞》《贵妃醉酒》等。

二、曲式结构特征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其曲式结构十分丰富多样,其中以曲牌体、板腔体最具有代表性。

(一)曲牌体我们通常所说的“曲牌体”,是指以许多曲牌连缀而成一出戏的音乐,它可以是几支不同的曲牌联成一套,也可以是同一支曲牌通过不同长短的重复等方式联成一套,也可以“子母调”。

所谓“调”有大、小调之分,大调又被分为寄生调、荡调、越调、勾调、马头调、反西皮调、滩黄调、背工调。

川东红色歌谣风格特点探析

川东红色歌谣风格特点探析
(三)唱腔特点 1、滑音 在川东民歌演唱中滑音的运用非常广泛,具有较强 的装饰功能,滑音的种类有很多,如:上滑音、下滑音、 大滑音、小滑音等,滑音的使用都是根据作品的需要来 选择使用何种滑音,在川东民歌当中使用最广泛的是下 滑音,如在《送郎当红军》这首歌中:第一句的第三个 衬词“喔”和第四句中的第二个衬词“喔”处都使用了 下滑音,在衬词的基础上加下滑音,加强了语气,使歌 曲中表达的“送郎当红军”的意思更为有力。 2、重音 不同地方的民歌之所以风格不同,与地方拥有的地
巴中市、南充市等地区。1932 年 12 月,红四方面军进
动员群众参军的歌谣,以《红军好快乐》、《我随红
入川东,建立了以巴中为中心、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军闹革命》、《革命要靠老百姓》、《送郎当红军》等作品
的第二大区域”之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存在 较具代表性。其中,《红军好快乐》根据四川民谣《十
律歌》等,其中《红军一到通南巴》中唱到“地主豪绅 女打倒封建势力、斩断礼教的束缚。
忙搬家”、“打倒军阀田颂尧”,即体现了红四方面军“为
此外,还有宣传禁烟戒烟《努力戒烟歌》、《工农戒
作者简介:戎月姮,女,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助教;帅双双,女,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助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川东红色歌谣的历史及其现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流传至今的红色歌谣,是红四 你看红军好快活”结尾,生动刻画了当年红四方面军的
方面军在该地区进行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部分歌谣流 朴素形象,以及为了革命理想快乐奋斗的心情。
传至今,亦为我们研究红色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于抒发群众对红军敬爱之心的歌谣,《穷苦百姓
一、歌词内容特点
爱红军》、《千家磨儿转得圆》、《盼望红军回南江》等都

艺术论文题目汇总大全

艺术论文题目汇总大全

艺术论文是对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方面的问题探讨,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艺术论文题目,为艺术专业的同学推荐一些选题参考,希望对大家的选题有所帮助。

一、艺术论文题目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4、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5、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6、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7、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8、马头琴钢琴伴奏艺术浅析9、歌唱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台风探析10、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初探--以歌曲《关雎》为例1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刍议12、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1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14、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15、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16、云岗石窟的佛像艺术分析17、英皇钢琴考级对国内钢琴艺术的启迪18、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创作人才培养研究19、农耕文化视野下的浙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20、东巴画艺术风格绘制21、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22、从造型到视觉:跨媒介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23、基于互联网+的VR交互设计对于艺术传播的影响24、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25、拉丁舞艺术表演舞与竞技舞蹈的服饰对比分析2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27、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28、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29、草木染艺术在当代设计应用中的传承和发展30、我国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分析与评价31、空间的创造:弗兰克·斯特拉艺术作品研究32、犬形象的艺术转化及其民俗经济价值33、商业/艺术的平衡与电影工业美学的实践--乌尔善导演创作论3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数据库构建思考35、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中视觉张力的启示36、四川彩墨绘画艺术传承体系的构建探究37、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以《枫桥夜泊》为例38、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风格研究39、歌剧《卡门》之《这是你扔给我的花朵》唱段艺术探析40、声乐教育的本体回归:技术、情感与艺术的美学理据41、流光溢彩至善至美--肖德美川剧文生表演艺术专场综述42、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43、以德育人--高中班级管理艺术探析44、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45、解析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影响46、基于颜色特征的画家艺术风格提取方法47、民间剪纸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48、基于哲学概念中游戏说的艺术理论研究49、《民间艺术"布老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50、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导入艺术51、好莱坞科幻叙事与艺术审美范畴52、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艺术意蕴的解读53、以哲学家为视角:论周国平散文的艺术特征54、中国古代艺术体制的主要特征55、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56、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以手工艺为中心57、话语场中的民间艺术:作为商品的泥泥狗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生命58、从早期墓葬佛教图像看飞天艺术母题兴起与佛教初传中国路线59、盖瑞·法恩《日常天才:自学艺术和本真性文化》导读60、文化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性61、中职果蔬花卉专业艺术插花技能的培养62、趋于本质的上升:基于存在的后现代艺术创作原理63、以儿童画室为例谈室内墙面方案的构成艺术表达64、艺术传播视野下的"信息"与经典建构65、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考--彭吉象教授专访66、早期艺术中的"一首双身"形象研究67、艺术类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探究68、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分析69、文化创意导向下湘域傩面具艺术数据库构建70、文化遗产法海寺壁画艺术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71、戴本孝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及画学思想探析72、浅析哥特式艺术风格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表现73、中西方刺绣艺术的对比分析74、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思想探析75、纸质艺术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评《纸品创意设计》76、古代书画纸张的艺术美学--评《石渠随笔论纸笺》77、室内设计中民间剪纸艺术的运用--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78、论艺术批评的生产属性79、剪纸艺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评《民间吉祥剪纸》80、纸质服装的创意设计研究--评《全球新创意:纸艺术》81、走向"学生本位"的沟通艺术新常态82、评《春山一路鸟鸣啼--王雪涛花鸟画艺术及影响研究》83、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艺术特性及时代价值84、浅析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的艺术特征85、艺术歌曲《最后的歌》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86、论中国艺术歌曲《那就是我》的"意象美"87、民族唱法女声演唱艺术的发展探讨88、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研究89、舒伯特艺术歌曲《夜与梦》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探析90、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评价艺术91、浅谈初中音乐的教学艺术92、浅析贝多芬《田园奏鸣曲》的艺术风格及演奏技巧93、太极古筝--古筝与太极拳融合表演艺术研究94、浅析筝曲《晓雾》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95、浪漫主义文学对钢琴艺术发展的影响探究96、女性领导者发挥女性情感特质突破工作难关的艺术97、数字媒体的艺术发展与美学研究--评《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研究》98、T恤衫定位图案的艺术特征99、常州市艺术类培训机构市场调查与分析100、基于传承地域文化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创新101、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和审美情感的影响研究102、地域文化背景下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103、苏轼《蝶恋花·春景》的艺术拓展与革新104、论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三维构建105、全球化进程中的艺术空间重构与影视文化语境106、当代艺术的新维度:线上艺术107、融媒体背景下朗读艺术的创新探索108、悲喜剧电影《无名之辈》的艺术特色109、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艺术特色探析110、新媒体语境下互动影像装置的艺术特征与类型辨析111、基于艺术展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12、浅析新时期艺术档案收集保管和利用113、谈策划编辑的沟通艺术114、现代影视艺术中的三维动画及在特效制作中的应用115、三维动画及特效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研究116、啦啦操编排中艺术审美的应用117、艺术类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118、探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119、关于南宋山水团扇的艺术探究120、沙耆晚期油画艺术的意象表达解读121、空灵之相--赵无极绘画艺术的哲学解读122、冷军超写实油画艺术中的技法研究123、表演者的自我逻辑与表演内容的艺术逻辑的对立与统一124、大设计视野下的羌族铠甲舞艺术研究125、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126、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标题艺术研究127、反叛的艺术128、行为艺术中的仪式感129、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探析130、当代纤维艺术设计语言的创新探析131、试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思维方式132、《风韵》艺术首饰设计作品133、基于迁移学习的艺术化风格图像的创作134、兽面纹纹饰体系在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合理构建与应用135、浅析艺术类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一纲三性四化"教学模式136、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137、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辽东学院为例138、宋玉赋身体类核心词及其运用艺术139、艺术作品选140、环境艺术设计美学思考141、室内设计环境艺术中软装陈设材料的应用研究142、关于建筑景观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践研究143、论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144、传统扎染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145、从河村"板龙"看乡村艺术的发展146、数字艺术与立体打印于当前消费市场的非兼容性147、探索·揭秘艺术之美-玛雅文化与文字148、浅析剪纸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49、浅析现代纤维艺术的语言特征150、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151、当代艺术展览海报设计形式152、折衷主义语境下涂鸦艺术在高级女装中的设计研究153、浅析公共艺术设计方法及原则154、浅析海昏侯吉祥纹饰在景观设计中的艺术表达--以青铜器纹样为例155、美国艺术博物馆衍生品特征及设计策略156、关中民间布艺艺术符号提取与设计研究以上就是“艺术论文题目(艺术专业参考题目156个)”的全部介绍,希望以上的艺术论文题目对大家的论文选题有所帮助。

四川小调歌曲

四川小调歌曲

四川小调歌曲
四川小调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之一,起源于四川地区。

它以其欢快的旋律、悠扬的节奏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四川小调歌曲通常由一名歌手伴随着古筝、二胡、笛子或其他传统乐器的演奏而唱出。

四川小调歌曲的旋律通常简单易懂,贴近生活,歌词内容多涉及日常生活琐事、农村景象、爱情故事以及赞美家乡等。

这些歌曲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表达方式,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四川小调歌曲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独特的节奏感。

它的旋律常常带有明快而有力的节奏,使人无法抑制跟随节拍的冲动。

这一特点使得四川小调歌曲具有很高的表演性,不仅适合在舞台上演唱,也常常被用于民间的庆典活动和集体娱乐。

在四川小调歌曲中,有一类特别受欢迎的曲风称为“川剧脸谱调”。

这类歌曲以四川川剧脸谱的形象和故事为基础,将其转化为歌曲的形式。

这些歌曲不仅保留了川剧脸谱的独特魅力,还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小调歌曲也融入了现代元素。

现代四川小调歌曲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音乐特色,还引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使得其更
加时尚和多样化。

这些歌曲通过融合传统和现代的音乐元素,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四川小调歌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不仅展示了四川地区的独特文化,也传承了中国音乐的丰富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动人的旋律,赢得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并在国内外的表演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家庭聚会中,四川小调歌曲都能为人们带来愉悦和欢乐。

川东“马渡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对策研究

川东“马渡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对策研究

川东“马渡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对策研究摘要:马渡民歌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今民歌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中传统音乐文化受到的影响极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现代音乐和国外流行音乐,逐渐遗忘了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歌,导致我国很多民歌已经消失,影响民歌的传承和保护。

马渡民歌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能完整唱出马渡民歌的山民们越来越少,这让传承和保护出现了阻碍,面对此情况,需要重视对马渡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不断探索能够起到保护和传承的有效对策,这样可以让马渡民歌获得更好的发展,便于让更多民众认识和欣赏马渡民歌。

关键词:川东;马渡民歌;保护;传承引言川东地区民族文化原生态马渡民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语音及曲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还能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已经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马渡民歌在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非常困难,这是由于当地政府不重视马渡民歌的整理和保护,导致很多马渡民歌流失,再加上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使得民歌传承人出现断层,会唱马渡民歌的大多为老年人,这对马渡民歌传承和发扬受到巨大影响。

因此应对马渡原生态民歌进行抢救与保护,通过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传承措施,推动东川马渡民歌的发展。

一、马渡乡原生态民歌现状东川马渡独特的山区地理位置,使当地民歌呈现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歌形式,马渡民歌基本上都是民间产出,主要反映当地居民日上生活状况。

马渡民歌具有精炼的歌曲结构、优美的曲调、歌词是口头创作,语言丰富生动,使马渡地域特色全面呈现出来。

比如,口语化和通俗化是马东民歌的歌词的特点,很多民歌是用方言演唱的,便于马东地区居民传唱。

另外马东民歌使用大量的衬词,普遍出现在马渡民歌的有“喂”“噻”“那个”“嘛”“哟”等,这就突出马渡民歌的特色。

由于马渡民歌朗朗上口,贴合生活,所以其传唱度比较高,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许多经典的民歌作品,这将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的理念很好的体现[1]。

鄂西南民间歌曲的艺术特色研究

鄂西南民间歌曲的艺术特色研究

鄂西南民间歌曲的艺术特色研究作者:杨湾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9期摘要:湖北的鄂西南地区临近川东,在湖北民歌的五个色彩区中显现鲜明的艺术风格特点。

民歌来源于民间的劳作生活,风俗传统,体现人民的喜怒哀乐。

鄂西南色彩区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和方言语调等等造就了其特色的音乐形态。

《龙船调》与《清江放排》两首民歌是鄂西南色彩区的传统民歌,记录了人民的节日气氛和劳作时乐观的生活情怀。

关键词:鄂西南;风格;传统;民歌一、人文地理环境下的民歌风格与题材湖北处于南北交界处,是荆楚文化的中心地带。

东边是安徽,南边邻湘赣,西边靠川渝,北边有豫陕,有“九省通衢”之称。

由于地理位置四通八达,自古与周边交往密切,民间音乐上也形成了兼具南北音乐特点的风格。

古有说法,当地“多秦音,好楚音”,可看出当地的南北交融。

民间音乐中既有北方的泼辣,爽朗;也有南方的细腻婉转。

鄂西南处于湖北的西南部,当今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宜昌地区。

地处大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地势险要,高峰重叠。

人们有着爽朗、坦率的性格和真挚的情感。

唱起歌来音调高亢,声腔质朴粗犷。

常使用颤音、滑音等等的润腔技巧,颇具“巴风土韵”。

民歌的题材也向我们描述了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和解读了人们身在其中的心情。

《龙船调》是土家族民歌,由利川灯歌《种瓜调》改编而来,是过年、过节时欢庆的民歌、探情歌。

词中按月份为序,以少女要乘船探访亲友的情境和艄公间俏皮的对话为词。

“是哪个来推我嘛”,“我就来推你嘛”,体现了出土家族活泼爽朗的性格特点,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追求自由的爱情观。

仿佛可以听到青春少女与艄公在清江上愉快的攀谈,看到他们两情相悦的真挚笑容。

《清江放排》属于劳动号子,是放排号子。

描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劳动人民在清江上放排的活动情景。

歌词主要从排工的角度来写,节奏欢快,体现出愉快放松的心情和乐观的期许。

实则,放排是上世纪较为危险的劳动。

鄂西南山多林密,大量的木材运出山外,多数采用放排水运。

川东民歌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

川东民歌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

104美学2020/11“川东”即四川东部达州、巴中、南充等市区域,毗邻陕、渝、鄂。

地处群山连绵,千沟万壑,雄俊秀美的大巴山,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古代秦时就流行乐舞,文献《尚书》《华阳国志》就有川东民歌的记载。

由于世易时移、蜀籁粤声、秦风楚俗等的渗透与交流,造成川东民歌风格丰富多彩,形成秀丽、温婉、高亢、悠扬、清新、优雅等特点。

一、川东民歌的种类与艺术特点川东民歌具有强烈的大众性,由于生活、劳作环境的不同,形成各不相同的民歌种类。

民歌主要是口头创作,也是口头流传,是川东民众生活的一面镜子,汇聚着川东民众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集体智慧。

山歌随劳动节奏、劳动强度而变化,歌手随场景编词,具有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或一人高歌、或一领众和、或大家齐唱等,消除劳作疲乏,调节劳动节奏,抒发内心感情。

(一)劳动歌劳动民歌是山民在锄地、薅秧、收割、打场、放牛等劳作活动中唱的民歌。

山歌相应,情景相连,丰富的劳动生活创作出多彩的歌谣。

如“山歌不唱冷湫湫,唱支山歌解忧愁。

”;《唱支山歌解劳累》“山歌唱起树叶吹,老少歇气在一堆,几支山歌解劳累,干活就像燕子飞。

”(巴中三汇乡);《不唱山歌心头痒》:“下田就把山歌唱,不唱山歌心头痒。

莫说都是口水话,撒在田里变米粮。

”(巴中关渡乡);《唱不完的小情歌》:“薅秧田里稗子多,扯了一窝又一窝,扯不完的秧稗子,唱不完的小情歌。

”(巴中三汇乡);《薅秧田里稗子多》:“薅秧田里稗子多,扯了一窝又一窝。

又要勾腰扯稗子,又要抬头唱山歌。

”(巴中三汇乡);《腊肉丝丝炒蒜苔》:“大田栽秧栽傍岩,你看幺妹送饭来,肩上挑的饭担子,笑咪笑咪走过来,里头装的啥子菜?腊肉丝丝炒蒜苔。

”(巴中东兴乡)。

这些劳动歌,生动活泼,词意简单而朴实,富有节奏感,音韵应合,妙不可言,呈现出鲜活的劳动生活场景。

(二)爱情歌爱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民歌的重要内容。

川东民歌中爱情民歌极其丰富,如“采花歌”“慕情歌”“望郎歌”“相思歌”“问情歌”“劝郎歌”“送郎歌”等,表现方式有独唱、对唱、盘歌等形式。

家乡传统民歌的演唱技巧与创作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民歌的演唱技巧与创作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民歌的演唱技巧与创作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家乡传统民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与风格。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以了解家乡传统民歌的演唱技巧与创作方法,旨在推广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多位家乡传统民歌的演唱者与创作者进行深入交流。

我们关注的重点是他们在演唱和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与方法,以及对于传统民歌的理解与态度。

三、演唱技巧调查结果1. 声音控制:调查结果显示,家乡传统民歌的演唱者注重声音的控制和表达。

他们通过深呼吸和正确使用气息来增强声音的穿透力和表现力。

2. 发音准确:演唱者一致认为发音准确是演唱民歌的基本要求,要尽可能将传统民歌的语调特点表现出来。

3. 情感表达:在演唱中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通过语音的运用、表情和肢体的配合,使歌曲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四、创作方法调查结果1. 借鉴传统:创作者们普遍认为,在创作民歌时需要借鉴家乡传统民歌的风格和元素,例如运用特定的音阶、节奏和旋律。

2. 融入现代:创作者们也强调了在创作中融入现代元素的重要性,以使民歌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听觉需求。

3. 探索创新:一些创作者提倡创新与变革,尝试着将传统民歌与其他音乐元素结合,创造出更具个性和独特性的作品。

五、对传统民歌的理解与态度在调查中,大多数被访者对家乡传统民歌怀有深厚的感情与尊重。

他们认识到传统民歌的独特魅力与文化意义,并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家乡传统民歌的演唱技巧与创作方法。

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传统民歌的认识,也为后续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广家乡传统民歌,让更多人了解、欣赏与参与其中。

(本文总字数:673字)。

灵秀率真——四川民歌《绣荷包》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处理

灵秀率真——四川民歌《绣荷包》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处理
[2] 钱建明 .《绣荷包》及其审美启示[J]. 交响(西安音乐 学院学报),2002(03).
[3] 陈敏红 . 对民歌《绣荷包》的民间流传及民歌地方色彩 辨析——从《绣荷包》的不同变体谈云、川、鄂、苏的音 乐特征[J]. 艺苑(湖南艺术职业学员学报),2007(12).
·193·
来自四川宜宾地区的这首《绣荷包》便是其中的一首代 表,它以其极具地方色彩的音乐及语言,将当地的风土人情表 现得淋漓尽致,勾勒出当地年轻女子灵秀率真的人物性格,让 人回味无穷!
要演唱好这首歌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先来看看歌曲的地域背景 宜宾地处四川南部,宜宾东靠长江,西接大小凉山,南接 云南。它既地处山区,又有三江环绕。这里的人们既有南方 人的细腻、儒雅,又有山区人的火爆直爽,即如江水温顺细腻, 又如大山坚毅爽朗。 袍哥文化也造就出义气、豪爽的性格。 喝着江水长大的宜宾的女孩,外表温柔细腻,内心却精明直 爽。她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既直接明朗,又充满细腻情趣,句句 到位。而这首《绣荷包》就将四川宜宾地区的女孩对心上人 的爱慕,以及用荷包传情的过程,表现得惟妙惟肖。所以在演 唱歌曲时,既要保持民族唱法的通畅呼吸,又要注意明亮有力 的音色和清晰婉转的声音线条相结合。既要运用好声音技巧, 又要把握好演唱地方民歌的质朴自然。
时完全是用自己地方的语言唱出的最质朴的旋律,这些变化
完全是随着语言得音调变化而来的,这也正是地方民歌的魅
力所在。所以,我们在演唱时应该更加注意与当地语言的契
合,避免在演唱中出现“倒字”的现象。比如,“你拿去戴”中
的“去”字,在普通话中是四声“ ”,所以,有些人在演唱
时会唱成
,而在四川语言中,“去”是和“拿”字音调
心事“妹绣荷包,有人求”,最后一句

昆明民间小调音乐特点分析

昆明民间小调音乐特点分析

昆明民间小调音乐特点分析昆明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风,造育了昆明民歌小调曲调悠扬、节奏明快、情感真挚、语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歌小凋的收集整理工作,使昆明民歌小调得以发扬光大。

如《猜调》、《耍山调》、《放马山歌》、《今年梅花开》等,就是20世纪50年代由云南省著名民歌歌唱家黄虹等收集整理的,其中以《猜调》最为著名。

昆明民间每逢节日,还有对歌、对调子的习俗。

如每年农历三月三,有西山玉兰调子会、金殿对歌会等民间歌会。

届时,各路民间民歌、调子高手云集,人如海,歌如潮,热闹非凡。

对歌往往从试探对手开始:妹唱情来哥知意,先唱几句丢过去,对方心领体会,接着便你一歌,我一曲,即兴发挥,尽情歌唱。

歌曲内容有表现爱情的,也有表现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

近年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歌词多了起来。

如:盖起砖混新式房,冰箱彩电家里搬,顺应民心事好办,风调雨顺财门开&&等。

民歌小调深意切,句句道出群众的心声,恰如一位民歌手唱的先生教书有本本,山歌无本字字真。

一、昆明民间小调的分类昆明的民间小调通常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

以反映生活内容的居多,根据歌词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情歌、生活歌和嬉游歌等种类。

(一)生活歌主要反映昆明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小调,这些曲调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这种题材在其他民歌体裁中不多见。

如下例:例1:《嵩明小调》(二)情歌在小调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其艺术水准往往也比较高,这些曲调健康美丽,表达了劳动人民朴素、真挚的感情。

如下例:例2:《昆明小调》这首情歌为e徵调式,歌词中大量方言衬词的使用打破了歌曲的规整节拍,而让歌曲变换于2/4拍与3/4拍之间,含蓄地表达了阿哥对阿妹的思恋之情。

(三)嬉游歌属于游戏类小调,歌词主要为嬉戏逗趣、问答启智一类的内容。

这类小调往往音乐情绪轻松愉快,娱乐性强。

也有一些小调通过增加一连串的方言衬词,提高演唱速度,丰富演唱时的趣味。

川东北地区巴山背二歌的音乐特征及审美价值

川东北地区巴山背二歌的音乐特征及审美价值

川东北地区巴山背二歌的音乐特征及审美价值作者:***来源:《艺术评鉴》2024年第01期【摘要】巴山背二歌是巴山地区的一种山歌,属高腔山歌。

在交通便利、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背二哥这种人力劳动已逐渐消失,而巴山背二歌的音乐也面临着“失传”风险。

本文主要对巴山地区的民歌进行概述,然后对巴山背二歌的旋律特征进行描写,最后从巴山背二歌的审美价值入手,强调巴山背二歌的重要性。

【关键词】背二哥山歌四川民歌非物质文化旋律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1-0069-06巴山背二歌是巴山地区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山歌,“背二哥”本是巴山地区的人民背着背架子,杵着打杵子,运输货物的男丁们,现在所指的是在运输货物中巴山背二哥在路途上为了缓解疲惫所唱的一种山歌。

“背二哥”历史悠久,从现存于陕西省长安县兴教寺慈恩塔院内一块石碑上的一幅《玄奘取经图》可以推断出,当时玄奘背经书所用的运输工具与今天巴山背二哥所用的“背架”一模一样,故早在唐朝时期背二哥就已存在。

一、巴山民歌概述大巴山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区,西起嘉陵江谷,东至湖北武当山,大巴山脉自西北大巴山向东南,包括摩天岭、米仓山和武当山等,海拔2000—2500米,有古冰川的遗迹。

由坚硬的结晶灰岩构成高山峻岭,喀斯特地貌发育。

山体长期受河流强烈的切割,多峡谷,谷坡陡峭①。

该地地形复杂、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但该地因多山脉而空旷,适合山歌创作。

(一)巴山背二哥的含义巴山地区的民歌种类丰富,演唱形式多样,无论是它的歌词还是曲调都极具当地文化风格。

而巴山地区的民歌在巴山人民的生活劳作中逐渐形成,可分为“薅秧歌”“神歌”“背二歌”三类。

巴山地区的民歌有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曲四类,号子有“打石号子”“打夯号子”等;小调有宣汉的《茶园幺姑娘》等;风俗歌曲主要是婚嫁歌曲和丧葬歌曲,因各地的方言、习俗、生活环境不同而有区别。

大巴山位于山区地带,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历史时期,生活在大巴山深处的百姓想要与外界取得联系,赚取钱财,以补贴家用,就只能通过家里的男性依靠人力,通过制作的背架子将货物运输出去,进而获得收入,而当时主要运输的货物是以茶叶为主,50斤一包的茶叶,往往每个背二哥背上都要背200斤的茶叶。

巴渠民歌及其音乐特征分析

巴渠民歌及其音乐特征分析

巴渠民歌及其音乐特征分析巴渠民歌是川渝地区传统民歌的一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它以巴渝方言为基础,融合了巴蜀文化和五音八旦的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声乐特征、节奏特征和调式特征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声乐特征巴渠民歌以哭腔、咽喉音为主要表现手法,具有悲哀凄婉的情感表现能力。

抑扬顿挫是巴渠民歌的一大特征,音高的反复起伏营造出激情澎湃的氛围。

另外,与其他民歌不同的是,巴渠民歌的演唱方式较为低沉鲜明,哭诉之情浓重深刻。

同时,它还以回旋和变调为特色,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情感状态自由地进行变调。

这样的演唱方式让巴渠民歌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化。

二、节奏特征巴渠民歌的节奏以二拍和四拍为主,是大多数民歌的节奏方式。

但是它的节拍弹性较大,可以在节拍上灵活变动,让表演更加生动有力。

在曲中间还可以加入押韵、吟唱和口技等元素,丰富了其节奏特征,更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三、调式特征巴渠民歌的调式在川渝地区较为独特,主要有川东调和川西调两种,音高普遍比较高,节奏快速紧凑。

川东调以广陵调、夏调、黄钟调等为主要形式,其调式简洁、旋律清晰,大多数歌曲以双调和单调为主。

川西调以北调、南调和宝兴调为主要形式,音乐风格较为简单朴素,旋律悠长婉转,以情感传达为主要目的。

综上所述,巴渠民歌作为传统民歌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

无论是从声乐特征、节奏特征还是调式特征来看,巴渠民歌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川渝地区特色,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如何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以《小拜年》、《看秧歌》

谈如何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以《小拜年》、《看秧歌》

谈如何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以《小拜年》、《看秧歌》、《回娘家》三首作品为例作者:史玉学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史玉学[1][内容提要] 东北民歌以小调居多,对其演唱风格的探索,不仅利于提高自身演唱水平,还可为促进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贡献,并进一步认识民歌、保护民歌、传承民歌。

本文从东北小调生长孕育的地域环境、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演唱者所应注意的演唱技巧入手,以《小拜年》、《看秧歌》、《回娘家》三首作品为例,谈如何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 东北小调/演唱风格《/ 小拜年》《/ 看秧歌》《/ 回娘家》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4)04-0186-3[1]作者简介:史玉学(1971~),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声乐系副教授。

在不同历史时期,东北民歌反映着当时东北人民的生活百态。

它铭刻着我们的历史,在特殊时期甚至担负起激励民族精神的重任;它记录着我们的生活,在风土人情中展现出黑吉辽的富饶与美丽;它饱含着我们的情感,在歌唱中挥洒着东北人民的勤劳、热情和质朴。

在新时期,更多专业音乐人加入了发展东北民歌的队伍,他们改编、创作、演唱,为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东北民歌以小调居多,准确把握东北小调的演唱风格,需要了解其形成的环境、音乐和语言的特点以及演唱者所需掌握的基本演唱技法。

一、了解东北小调的地域属性东北泛指我国东北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南濒黄海和渤海,西临内蒙古自治区,近河北省,旧时也称“关东”或“关外”,即河北以东,山海关之外。

东北的历史文化悠远流长,牛河梁遗址的红山文化标志着北方民族文明的开启,从南北朝起千余年来,北方诸民族数度入主中原,清朝时北方民族在全国一统政权。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几番动荡,导致了不同省份、不同区域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千余万山东、河北的移民迁至东北,带来了中原文化与不同的血缘,书写了一代“闯关东”人的传奇。

川东薅草锣鼓的艺术形态及美学特点研究

川东薅草锣鼓的艺术形态及美学特点研究

川东薅草锣鼓的艺术形态及美学特点研究
王瑞
【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5
【摘要】川东地区的薅草锣鼓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语言、音调,表现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同时也与其他地方的薅草锣鼓有着相似的地方.这种艺术形式的美学特点可以从人文与自然、现实与理想、古典与当代等维度进行解读.【总页数】3页(P101-103)
【作者】王瑞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四川,达州,6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1
【相关文献】
1.论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的美学思想 [J], 周兰
2.新媒体装置艺术的美学形态研究(之三)——形态与美学观 [J], 马晓翔
3.巴渠地区『薅草锣鼓』艺术形态研究 [J], 赵英;何元平
4.川东民歌的艺术探究
——以薅草锣鼓为例 [J], 罗梓涛
5.中国传统艺术心灵与艺术作品形态呈现——从王一川之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说开去 [J], 张黔;张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汉族民歌演唱探析

四川汉族民歌演唱探析

四川汉族民歌演唱探析【内容摘要】四川汉族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

唐代刘禹锡、白居易,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诗人都写过竹枝词,据统计,唐代以来的竹枝词有十几万首。

而竹枝词就是由古代巴蜀的竹枝民歌演变而来。

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背景与风俗习惯等造就了四川汉族民歌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多姿多彩,同时在演唱技巧方面突显了极大的风格性。

由于过去地方民歌的演唱风格自然纯朴,与现代民歌的演唱方法存在一定矛盾,文章结合现代民歌的演唱方法,探析了四川汉族民歌的演唱技巧。

【关键词】四川汉族民歌风格性演唱技巧四川汉族民歌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按体裁可分为山歌、号子、小调、风俗歌、儿歌五大类。

其中山歌按唱法又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按歌种还可分为神歌、背二歌、??儿调、滚板山歌、溜溜山歌、薅草锣鼓等。

号子又分为船工号子、盐工号子、上梁号子、板车号子等。

小调分为城市小调和农村小调两种。

风俗歌分为婚嫁歌、丧歌、灯调、龙船调等。

一、四川汉族民歌的风格与演唱特色四川汉族民歌多姿多彩、风格迥异,不同风格决定了演唱技巧的不同。

以演唱频率最高的山歌与小调为例:山歌一般高亢嘹亮、自由奔放。

与陕北信天游的苍凉宏壮不同,四川山歌秀丽敞亮、悠远绵长,在音色上要求明亮集中,且音质要“劲道”,特别是在高音区,出声的瞬间声带的张力与气息的配合都要一步到位,迸发而出。

如高腔山歌《槐花几时开》中,第一句“高高山上哟一树槐”出声就在小字二组的 f 音上,要求字头咬紧,嘴要张大,快速气沉丹田;在“哟” 字拖腔上发直音,不要泛音,要感觉声音与气息拉成一条直线,上在眉心,下在肚脐,唱出高亢悠扬的感觉。

小调一般旋律优美、柔和婉转、结构短小,演唱时情绪丰富,音色清亮柔美,重咬字与情感的表现,准确表达歌曲内在含义;在技巧上要注意润腔的运用,才能灵活婉转,惟妙惟肖。

如大足小调《望郎》,此曲叙事性强,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大胆、泼辣、幽默的农村女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风格研究
川东地区的民间小调音乐艺术是一种极具本土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它是川东地区民间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流传在百姓间
的重要文化资源。

本文将从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的历史背景、
音乐特色、演唱形态、艺术价值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川东地区
民间小调音乐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历史背景
川东地区的民间小调音乐艺术起源于清代,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态。

在清朝时期,随着清朝领导
对川东地区的管理加强,当地百姓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时期,川东地区的音乐艺术形式开始逐渐多样化,各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逐
渐涌现。

小调音乐艺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二、音乐特色
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著称,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是神仙调和秧歌调。

神仙调是一种婉转动听的小调,常用于讲
述各种神话和传说故事,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

秧歌调则
是一种节奏感强烈、欢快活泼的曲调,常用于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贺
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演唱形态
民间小调音乐艺术通常以独唱、合唱、对唱为主要演唱形态。

在独唱中,演员通常不带乐器,完全依靠喉咙发声,将情感在以声传递出去。

在合唱形式中,演员通常会配合乐器进行演唱。

对唱则是两个或多个
演员相互交叉演唱同一曲目,通过对答唱等方式表达情感。

四、艺术价值
民间小调音乐艺术在川东地区拥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

它能够反映出当地居民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感,反映出当地不同历史
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历史记载作用。

同时,它也展现了
川东地区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和成果,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

总之,川东地区民间小调音乐艺术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传统文
化价值的音乐艺术形式。

它涵盖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表达和音乐声音艺
术表现,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它还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扬,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