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了解“段”,掌握分段的基本形式及意义。

2.通过诵读本单元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文学情感。

3.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了解叙事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分段的基本形式及意义。

2.难点:理解叙事文的特点,辨析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草的朋友》2.教学课件3.教学资料4.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同学们早上好,请大家起身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准备好开始我们的课程。

二、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看课文《小草的朋友》的插图,让学生就图片展开联想。

三、学习新课1.让学生跟读课文,领略文中情感。

四、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二、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思考:何为段,段的作用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1.教师讲解段的概念,分段的方式。

四、课堂练习1.布置学生小组任务,让学生形成段落。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学生展示自己小组完成的段落,分享学习成果。

二、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新文本,理解文本整体结构。

三、学习新课1.学生分段阅读,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文章分段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是部分学生在理解段落关系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巩固中提高。

以上是本单元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为“向同学推荐一部动画片”,教学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清晰、流畅地向他人介绍一部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包括动画片的名称、主要角色、故事情节、观看渠道以及推荐理由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基本的推荐技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好。

2. 学生能够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动画片的推荐,使他人产生兴趣。

3. 学生能够在交际过程中注意倾听,理解他人的推荐内容,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4. 学生能够遵守基本的交际规则,礼貌地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推荐意愿。

2. 如何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使其表达更加清晰、连贯。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使其能够有效地获取他人信息。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各种动画片的图片和简介。

2.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口语表达。

3. 学生手册:用于记录推荐内容和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动画片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教授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推荐意愿,并通过实例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部动画片进行推荐。

组内成员轮流扮演推荐者和听众,练习口语交际。

4. 全班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动画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

板书设计1. 口语交际——向同学推荐一部动画片2. 重点内容:推荐技巧、交际礼仪、倾听与反馈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写一篇推荐短文,包括名称、主要角色、故事情节、观看渠道及推荐理由。

2. 小组作业:每组根据课堂上的练习,完善推荐内容,制作一份推荐海报。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好。

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动画片的推荐,使他人产生兴趣。

第三单元习作:观察日记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三单元习作:观察日记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四上第三单元观察日记教学目标1.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2.观察日记,主要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学会如何观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2.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作文题目】观察日记【作文文题】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比安基更是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燕子窝的变化。

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收获。

【写作指导】审题:1、抓住“观察日记”:明确这是一种特殊的日记形式,以观察为核心内容。

2、明确“观察对象”:确定要观察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等,思考其特点和可观察的方面。

3、注意“连续性”:进行连续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选材:书上观察对象总结观察要点我在花盆里种下几粒种子,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植物豆芽、蒜苗、土豆、绿萝①生长过程(种子、萌芽、开花、结果、凋零)②发生变化的方面(大小、颜色、形状、气味、数量、注意:1.写观察时的心情(语言、动作、想法)2.按照一定的秋天到了,有的树叶开始变色了,我要记录树叶颜色的变化。

姿态等)③花、茎、叶、枝(五感法)顺序(时间、空间从上到下、整体到局部)我要观察家里养的小猫。

动物小狗、小猫、蚂蚁、蚯蚓等外形、性格、生活习性、成长过程月亮有时圆圆的,有时弯弯的,我要观察月亮变化的过程。

自然现象雷电、彩虹、云朵、月亮的阴晴圆缺,潮汐等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变化【写法支招】一.选好对象,注意观察,做好观察记录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参考下面地两种记录方式,选择你喜欢地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1.探究图文结合式2.探究表格式二.回忆日记格式明确日记的要求。

要写观察日记首先要知道日记的具体格式是什么样子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将观察到的内容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通过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例文,以及一些关于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的指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但是,他们在表达观察到的内容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完整性。

此外,部分学生对日记的格式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并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时加强对日记格式的讲解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2.培养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3.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日记内容更具条理性和完整性。

4.熟悉日记的格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内容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日记内容更具条理性和完整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观察方法和日记格式。

2.示范法:示例引导,让学生模仿和感悟。

3.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观察日记的示例文、评价标准、写作指导PPT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已学的观察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观察方法,如观察事物的顺序、观察事物的特点等。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写观察日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两个优秀的观察日记示例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如日记的日期、星期、天气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观察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古诗两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秋天的雨》。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秋天”,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秋风秋雨等,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同时,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古诗的阅读和理解,以及通过想象和描述来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认字、理解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但是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2.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3.想象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词。

3.课文阅读材料:准备课文阅读材料,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秋天的印象。

通过音乐《秋天的雨》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古诗两首》,让学生自读并画出生词。

教师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不当之处。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 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 教案

写观察日记教学要求1.能进行连续的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2.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

教学课时一课时。

1.能进行连续的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2.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

课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我们学习的《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后所写的文章;《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后所写的文章。

叶圣陶和法布尔都是通过平时连续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可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的这种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让我们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板书:写观察日记)设计意图:总结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明确日记格式,确定观察对象1.明确日记格式。

(1)学生齐读题目,说说要求写什么。

(2)教师指导: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

谁来说说日记的格式?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对日记的格式有所了解。

(出示课件2)首先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然后在下面一行写上写日记时的日期、星期、天气。

(板书:给日记取个标题写上日期、星期和天气)(3)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方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

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

根据写作目的不同可以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写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看的;一种是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看的。

写在日记本上的就像刚才同学所说的,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日期、星期和天气;写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个题目,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观察日记的中心,然后再写出日记的日期、星期和天气。

(4)让学生打开教材,翻到第42页,再读一读这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这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5)教师小结: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一、教学内容1.1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包括《麻雀》、《爬天都峰》、《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课文。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自然风光,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和口语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课前预让学生预课文,查阅生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做好准备。

4.2 课堂导入通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词:让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注意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分析课文:解读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4 课堂练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完成练:让学生完成课后练,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古诗三首【课前解析】关注古诗画面:《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到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到光处呈现出青绿色。

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亮,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游遍庐山之后的题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憋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

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关注古诗意境: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画面简洁,却意境深远。

《暮江吟》表现了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残阳铺水中”的画面,《题西林壁》和读者走进了连绵起伏的远山与高耸的峰峦,《雪梅》让读者看到了枝头的雪与梅融为一体的景象。

关注诗人观察角度和古诗情感:通过诗人的视角,我们和白居易看到了从黄昏时分起,一直游赏到夜间看到的美丽景色,从而吟成了清新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苏轼带我们看到了,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

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宋代诗人卢钺眼中的梅和雪进行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古诗的意境。

2.能够流畅朗读三首古诗。

3.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4.能够进行简单的赏析和感悟,写出个人感悟。

二、教学准备1.板书:《古诗三首》;《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春晓》。

2.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3.辅助教材:课件、录音设备。

4.音频资源:古诗三首配音。

5.图片资源:相关插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者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静夜思》•给学生听《静夜思》的配音,让学生跟读,掌握古诗的基本韵脚和节奏。

•解读古诗中的词语、造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感。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并默写《静夜思》的节奏和意境。

3. 学习《望庐山瀑布》•播放《望庐山瀑布》的配音,让学生模仿跟读,认识古诗中的声调和情感。

•对古诗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笔下的壮美景色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望庐山瀑布》的感悟和理解。

4. 学习《春晓》•播放《春晓》的配音,让学生听后跟读,感受诗中的清新气息。

•对《春晓》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春天的美好。

•让学生自行体会《春晓》的意境和情感,写下个人感悟。

5. 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三首古诗的感悟和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强调古诗的魅力和深度,鼓励学生多读诗多感悟。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撰写自己的感悟和赏析,作为课后作业提交。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留意学生的学习反馈。

结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是学生接触古诗的重要教材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朴学生能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感悟和品味。

希朴学生能够爱上古诗,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三维目标第三单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带三维目标第三单元

9 巨人的花园(3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

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洋溢,允许、训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课前准备1、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再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2、课文教学录音带或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3、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

然后引导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入。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

(播放本课录音至第;自然段。

)激趣:这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作品《巨人的花园》,有人称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

这是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放手阅读,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c、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词的意思。

d.指名读课文,读后相互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3、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注意梳理,最后把问题归纳一下,点出“巨人拆除围墙前后,巨人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

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第二课时 2复述故事,研究问题1、请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就上节课提出的“巨人拆除围墙前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这个问题,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回答。

3、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或段落,边读边想象:从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朗读,交流感受1、小组分角色自读课文。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 )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1.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

2.分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意思。

11 蟋蟀的住宅课题:蟋蟀的住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1 . 认识“蟋、蟀、宅” 等 12 个生字,会写“宅、临、选” 等14 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 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的单词和句子,体验用拟人、生动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描述。

教学重点1 .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验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具体的事物。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 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 . 多媒体课件2. 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资料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也能体会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理解,并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进行学习。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深刻的意境,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古人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媒体,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相关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参考资料:教师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什么地方吗?你们能想到一些相关的诗句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让学生自读,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解释一些生字词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核心素养教案(表格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核心素养教案(表格版)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课文包括《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古诗三首》指导学生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并且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爬山虎的脚》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蟋蟀的住宅》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口语交际"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习作"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应用"、“日积月累"组成。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古诗三首》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说、乐说。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③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图文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小学语文教案四上第三单元分析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小学语文教案四上第三单元分析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

《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课文编排《古诗三首》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蟋蟀的住宅》改编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

其中,《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

《蟋蟀的住宅》以准确生动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

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另一方面,知道要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这些都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习惯,“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日记的写作特点和意义。

2.能够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授课PPT、黑板、笔、相关课文和范例观察日记。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精彩的观察日记片段或短篇故事,引发学生对写观察日记的兴趣。

2.授课(15分钟):讲解观察日记的定义、特点,以及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示范(15分钟):老师现场观察一些学校周围的景物或同学之间的互动,写下观察日记,并向学生展示写作过程。

4.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在校园进行观察,写下自己的观察日记。

5.反馈(10分钟):学生交流自己观察的内容,并互相评价,老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10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体会。

2.授课(15分钟):讲解如何提高观察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3.示范(20分钟):老师再次进行现场观察,写下新的观察日记,并邀请学生参与其中。

4.练习(2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观察写作练习,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并记录。

5.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日记,老师做总结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写观察日记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有意识地去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观察不细致、记录不完整的情况,下节课需要更多地进行实地观察引导,让学生的观察日记更加生动、具体。

以上是本次《习作:写观察日记》课程的简要教案,希本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上,我和妈妈一起出去散步,发现月亮一下子变圆了,我很惊讶。

2.(1)事物的变化。

黄豆芽、大蒜、月亮都发生了变化。

(2)心情的变化。

有心情的我很激动;有点开心;特别兴奋。

次观察都有一些共同点,大家发现了吗?小结∶一花一草总关情。

我们天天观察的事物发生了变化,肯定会引起我们心情的变化。

如果你没有写心情想法,那赶紧在旁边加上吧。

察不仅要发现变化,还应该写上当时的心情、想法。

活动意图说明:观察记录表记录的是一段时间内的观察所得,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

那么,习作该写哪一次的观察呢?是写刚刚开始观察的这一次?还是写观察了一段时间后的那一次呢?学生无法判断。

故而在这里设计这个环节是在潜移跃化之中帮助学生确立选择的标准——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那一次。

这样,学生写作就有了明确的对象和方向。

环节三:品读例文学习法(指向目标2)1.读观察日记:《黄豆发芽记》,思考好在哪里。

然后小组内交流,他是如何把短短的记录变成一则详细的观察记录的?对黄豆芽大小、形态、颜色变化的描写十分细致;详细写了心情;2.写人物的心情更能突出他观察时的用心、投入,展现出黄豆芽的变化。

3.直接用描述心情的词语来体现、间接地通过对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体现。

1.老师这里也有一份观察记录:有个小朋友选择了第五天的记录完成了一份观察日记:《黄豆发芽记》。

边读边想∶他写得好不好?为什么?10月1日星期三大雨一放学,我冒着大雨急急忙忙往回赶。

跑到家时,已是气喘吁吁,身上早已湿透,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

妈妈心疼地让我先换衣服,可我没听妈妈的话,那是因为我十分想看看我的小黄豆今天到底怎么样了。

它们会不会发芽呢?呀!居然有三颗黄豆发芽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那些黄豆昨天只有小拇指的指甲盖那么大,今天竞有大拇指的指甲盖那么大了。

黄豆的表面已不再像昨天那样皱了,变得光滑了,比没有浸水的那些黄豆的表面更加光滑。

一颗黄豆的芽很细长,白里透黄的,旋转着往上绕,像个钩子一样。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部编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自然景观的描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词。
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能够迅速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多尝试这种引导式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其次,在讲授古诗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抽象的哲理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这一点,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仿写古诗时,提供简单的古诗模板,如五言绝句,并引导学生注意平仄和押韵,降低创作难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题西林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山里,觉得山里的景色怎么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苏轼是如何描绘庐山之美的。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题西林壁》的内容和苏轼的写作特点,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描绘自然景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古诗内容、探讨哲理和进行实践活动时,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几点思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能够初步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与生动性。

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难点: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心感知小动物的生活情景。

3.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复印课文、准备小动物图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相关小动物的图片或道具展示。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小动物图片或实物引出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呈现课文: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解释生词和词语。

3.初步理解:提问学生: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小动物是如何生活的?4.合作探究:分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心目中的可爱小动物,并分享理由。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让部分同学分享小组讨论的可爱小动物以及理由。

2.读懂课文:再次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加深理解,讨论感悟。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自由写一段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章。

4.总结反思:让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提出改进建议。

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课文内容也较容易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能力不足,后续需要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中引入了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环节,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下一步可以加入小组合作写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总体来看,本次教学设计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但在写作环节的指导上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内容,希朴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包含了三篇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古诗三首》。

其中,《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古诗三首》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景物,与主题相呼应。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与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相承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连续观察。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编排了两篇课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展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此外,“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并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惯。

本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为此,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其中,“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惯,“阅读链接”则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二、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通过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细致的观察。

细致观察是连续观察的基础,也是描写准确生动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加强整合,灵活研究。

例如,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篇章页上的导语和“交流平台”中的泡泡,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在课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在课后,可以利用“资料袋”“阅读链接”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2.通过阅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3.理解古诗所传达的哲理,如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万物都有优缺点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等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

其中,《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

《蟋蟀的住宅》以准确生动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修建过程。

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2课时
《爬山虎的脚》 2课时
《蟋蟀的住宅》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写观察日记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4—3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学习单
教师:多媒体课件
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34—3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完成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10、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6—38页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学习单
教师:多媒体课件
10、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36—38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体会文章表达的赞美之情,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完成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11、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9—4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蟋、蟀、宅”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4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蟋蟀住宅选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学习单
教师:多媒体课件
11、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39—42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完成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内容:p43
教学目标:
1.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2.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重难点:
1.预防近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课件
习作3
教学内容:p44
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2.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

教学具准备:课件
语文园地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5—46
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教学具准备:课件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45—46
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积累节气谚语。

教学重难点:1.积累节气谚语。

2.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教学具准备: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