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新部编本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沁园春雪》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沁园春雪》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词之美,传承中华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教师可提供写作支架,如开头、结尾的模板,引导学生借鉴诗文的表达手法,激发创意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沁园春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有没有过被深深感动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受诗词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沁园春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并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诗词之美。
二、核心素养目标
《沁园春雪》教学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诗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创作简单的诗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文学素养。

《沁园春雪》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沁园春雪》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四、教学流程
《沁园春雪》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沁园春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雪天里有没有感受到过诗中的那种壮阔和美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毛泽东笔下的雪的奥秘。
在本次《沁园春雪》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对情感的把握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通过朗读传达诗歌的情感。
其次,对于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学生们普遍觉得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更多具体的实例和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修辞手法的作用。此外,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举例:通过分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中的意境,理解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
c.文化背景的融合: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举例:探讨诗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时代意义,联系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情境模拟、对比分析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并能在实际中应用和创造。
-举例:通过分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揭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2.教学难点
a.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举例:解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拟人和比喻手法,以及其在表现景色中的作用。
b.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把握诗人通过景物描绘所表达的情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 了解词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词语言的准确性;2. 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目标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重点、难点:1. 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 通过分析与诵读,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的豪迈,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

雪在诗篇里是诗人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今天我们也要一起去感受一篇气势恢弘的词——《沁园春•雪》(二)相关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1. 关于词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源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每首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那么,现在你能结合词的相关知识说说对“沁园春•雪”这个题目的认识吗?答:“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 如何朗诵《沁园春•雪》?你是如何朗读这首词的?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再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听完了朗读录音,同学们想不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甚至比老师还好呢?你知道怎样读一首词才能读出感情和和谐的节奏吗?①要读准字音理解文意;②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③在理解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把握朗读的语调和语速。

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注意停顿和重读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沁园春·雪(教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沁园春·雪》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简介。这首诗是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英勇人物的崇敬。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理解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技巧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通过示范朗读和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诗歌意象分析:理解并分析诗中的典型意象,如“江山”、“雪”等,体会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从具体诗句中提取意象,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象征含义。
(3)修辞手法运用:掌握并运用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增强表现力的作用。
首先,关于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的讲解,我意识到学生们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地准备相关资料,用更生动、易懂的方式讲解,以便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其次,在分析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对此理解较为困难。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进行讲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直观的教具或图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江山”象征意义等。
2.诗歌朗读: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表现。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人教版初中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初中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初中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赞美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和生字词。

2.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美,如对仗、比喻等。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够准确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注意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赏鉴方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三、教学策略1.教学实践中不主张在一篇文本中面面俱到讲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无论是在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哪一方面,都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课有一得,突出重点。

2.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

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今天学生对毛主席已经非常生疏的教学背景下,注重在课文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伟人、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阅读毛主席诗词的兴趣。

4. 在讨论中教师不能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沁园春·雪》,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词语解析:学习生字词,如“皑皑”、“蜡象”等,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沁园春·雪》的基本内容、意象、修辞手法以及诗歌主题。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沁园春·雪》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亮点。首先,奏和情感表达上还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沁园春·雪》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豪情壮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歌如何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描绘雪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诗歌主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沁园春·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冬天见过雪吗?雪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奥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沁园春·雪》所表达的主题思想;2.学习《沁园春·雪》的基本知识,如词的背景、词牌、词意等;3.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如对韵、对仗、象征、比喻等;4.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表达主题思想;2.教学难点:掌握文学鉴赏方法,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先放一幅素材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主题。

然后,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于“雪”的印象。

进而,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沁园春·雪》。

2. 学习词的背景(15分钟)学生课前需要阅读有关《沁园春·雪》的背景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福州、橘子洲和雪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展开探讨。

3. 学习词牌知识(15分钟)教师将《沁园春·雪》的原词和明代卢梅坡所作的《夜泊牛渚怀古》作对比,介绍七绝体和七言绝句的写作规律,以及七绝和七言绝句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词意。

4. 学习词意(20分钟)学生分组讲解《沁园春·雪》的文字、意境。

教室中注意督促。

5. 学习诗歌鉴赏方法(30分钟)1.对韵和对仗——隔行对仗,刻意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做对。

2.比喻——降低抽象概念,以具象化的形式表达。

3.象征——用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事物或意义。

4.意境——通过身临其境的细节描写来强化读者的情感共鸣。

6. 复习(10分钟)由学生组长进行复习,复习内容包括《沁园春·雪》的背景、词牌、词意以及诗歌鉴赏方法。

7. 作业(10分钟)学生需要完成有关诗歌鉴赏方法的练习,并准备好下一堂课需要听写的内容。

四、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2.课后作业检查。

五、板书设计学习内容七绝体七言绝句词牌《沁园春·雪》《夜泊牛渚怀古》表现手法对韵、对仗、比喻、象征、意境对仗、韵律六、教学材料1.《沁园春·雪》原词;2.卢梅坡《夜泊牛渚怀古》;3.《沁园春·雪》的词牌知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2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2课时)

《沁园春·雪》精品教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品读关键语句,感受词人的胸襟气度。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1.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中的字词,熟读了课文,理清了结构层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感受其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

2.赏析:全词是如何做到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的?这首词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

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势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下阕议论,借上阕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着词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而感人的艺术效果。

【设计意图】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加深对本文写法的理解,进而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写作能力。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毛泽东的诗词向来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正因为词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以雄视万代、辉映千秋。

再次品味诗词,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魅力。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从遣词造句上品析诗词,可用下面的句式来交流:“从课文句子_________,我发现词人毛泽东_____________。

”教师给学生示范:从课文句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发现词人毛泽东善于用词,善于造境,简练的“冰封”“雪飘”“千里”“万里”,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学生自行阅读实践,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从课文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我发现词人毛泽东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了山丘连绵起伏的状态,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
2.教学难点
(1)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表达的情感,如对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
突破方法:结合诗词背景,引导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加深对意境的理解。
(2)表达技巧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辨识和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突破方法:通过具体示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沁园春雪》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沁园春雪》,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境、表达技巧,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沁园春雪》的内容、意境和表达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启发他们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沁园春雪》为载体,让学生体验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自主预学,了解学情]1.反复诵读诗文,了解词的特点,尝试读出诗歌的韵味。

2.查阅资料,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3.并说说你的阅读发现与疑惑。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懂内容,欣赏意境,感受诗人情怀。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伟人精神,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赏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

2.难点:理理解诗人情感,培养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诵读、启发、点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走进《沁园春·雪》1.课题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一首词,名字叫做《沁园春·雪》(板书)2.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齐读课题和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直入课题,简约而目标明确。

自主预学展示1.朗诵是我们走进诗歌最好的方式,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诗文,要求读得正确、流畅。

指导可能出错的字词如“莽莽,妖娆,分外”等,并进行朗读评价。

2.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资料查阅和了解情况。

学生活动:1.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诵诗文,并进行展示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朗诵是否正确·流畅。

2.谈谈你对作者和诗题了解多少。

设计意图:利用预学展示环节了解学生诵读情况和对诗词的了解情况,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读出诗韵活动探究一1.结合学生朗诵,引导学生“如何读出诗歌韵味”。

2.朗诵指导:根据诗词的特点和内容,读出韵律感,节奏美。

Ppt:注意停顿、重音。

学生活动:探究一1.学生先自主朗诵诗歌,然后根据要求同桌互读,并交流诵读心得。

2.学生展示诵读,其他学生评价: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意见?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读出诗情活动探究二1.出示诵要求:语调、语气、语速。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能力,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帮助学生领会诗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词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豪迈的气概。

2、难点领会诗人通过诗词所表达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分析诗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祖国山河的壮丽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然后提问:“在你们的心中,怎样的景色才能称得上是壮丽的呢?”从而引出课题《沁园春·雪》。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毛泽东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以及他在诗词创作方面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诗词的内涵奠定基础。

3、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诗词解读上阕:引导学生理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所描绘的宏大雪景,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其雄伟壮阔。

接着分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望”字的作用,以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下阕:重点讲解“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几句,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古代帝王的评价,思考诗人这样评价的原因。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和自信。

5、艺术特色分析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让学生找出诗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的部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

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诗词中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准和生动。

6、诵读体会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词,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词的艺术魅力。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分析。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的全文、生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以便进行比较和拓展。

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和他的诗歌创作。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沁园春·雪》,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诗全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纠正发音和朗读错误。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运用示例。

4. 意象和修辞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意义,进行举例说明。

5.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1)学生观察诗的结构,分析诗的段落和层次。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6. 欣赏与拓展:(1)教师展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拓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和心得体会。

7.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与雪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023最新-《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美丽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⑴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⑴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2、能力目标:⑴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⑴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0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②捕捉形象,能联系背景说出情感体验。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个性化描述,感受诗人气魄雄伟、胸怀博大的超拔形象。

②一句话品味词语,多媒体感受意境。

3.思想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襟怀,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明方法、探诗境、味诗情、品诗语。

教学难点探诗境、味诗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

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诗词,每手都如一扇窗户,展示出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今天我们透过《沁园春雪》,走近诗人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诗才诗情。

整体感知:一、畅谈预习感受。

二、交流搜集资料: 1.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2.《沁园春雪》的影响A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B 将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感情,正确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雪景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2.授课过程:(1)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2)课文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熟悉诗歌内容。

然后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技巧。

(3)深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

(4)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作文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互动环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

5.布置作业:布置适当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诵读、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听写、翻译、赏析等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沁园春·雪》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沁园春·雪》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课《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了解有关雪的文化常识,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2.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为什么?2.自主学习(10分钟)a.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课堂讲解(20分钟)a.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课文中的词语运用,如动词、形容词等。

c.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案例分析(15分钟)a.教师展示与雪相关的案例,如诗歌、文章等。

b.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c.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课堂小结(5分钟)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写一段关于雪的作文。

b.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学生学习反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困惑,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沁园春·雪》,让学生了解雪的美丽和魅力,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沁园春·雪》是一首描绘雪景的美丽诗篇,它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感受到雪的神奇和美妙。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沁园春·雪》中的修辞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修辞手法的美,分析其在写作中的应用,并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识别:学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和解释诗中的各种修辞手法,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策略: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意境领悟:诗歌的意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诗人在特定背景下所表达的情感。
-策略:结合历史背景、诗人生平,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逐步领悟诗歌的深层意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沁园春·雪》的背景、修辞手法和诗歌意境。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诗歌背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诗歌,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如节奏朗诵、联想记忆等,以提高学生的背诵效果。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尽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于《沁园春·雪》中的爱国主义情怀理解不够深刻。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结合诗歌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 雪》6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 雪》6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6教案教案一课题:《沁园春雪》6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2. 学习理解并背诵诗歌第六首。

3. 学习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学习修辞手法。

难点:理解诗歌第六首的意义,诗歌的背诵。

教学准备:教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室外的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下雪”、“雪的颜色是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热身活动(10分钟)教师播放音频材料,学生跟读《沁园春雪》第六首的诗歌,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导入新课(10分钟)1. 通过展示诗歌的标题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猜测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2. 教师简要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作者进行初步了解。

四、整体理解(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第六首,然后问学生:诗歌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 教师分段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并解释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3. 利用图片展示和课件,辅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形象描写。

五、诗歌背诵与仿写(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跟读诗歌第六首,并进行纠正。

2. 让学生自由选择诗歌的一部分进行仿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自己的诗句。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选择一部分诗句进行表演。

鼓励学生根据诗句的意境和节奏,结合动作和声音进行表演。

2.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进行评价和点评。

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沁园春雪》第六首的主题和意义,学习了诗歌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了诗歌的背诵和仿写。

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但是时间分配还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改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1《沁园春雪》(共5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1《沁园春雪》(共5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1《沁园春雪》(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1《沁园春雪》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2、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法、品读法、联想想像法、合作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2、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3、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4、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片。

第二课时:下片、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集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导入本词的教学。

二、研习课文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并展示其书法作品)2.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1)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2)难写字: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合作探究。

(1)学习词的上片:①上片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②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出了视野的辽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沁园春雪
依据新课标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过程与方法
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制定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味探究法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介绍毛泽东:
3、自读课文一遍,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
正音:分娆逊数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4、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解题并整体感知:《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
“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

乍一看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这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抒情诗。

雪在词中,已不再是陪衬物,不再是一种逆境的象征,而是作者歌咏的对象。

置身于毛泽东描绘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无寒冷之意,而且会油然而生壮美之感。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红日的照耀,“妖娆”、“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要求看课本上的彩图或放幻灯片)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二)、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
(三)、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明确:
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
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四)、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五)学生再读两遍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内容小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
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一、当堂检测:
1、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千里冰封,万里飘雪()
二、作业:背诵本首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诵读进一步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教学步骤】
一、课前热身
小组比赛,看哪组同学能把本文背诵得又好又流畅,然后全班齐背。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本词虽为咏雪,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

上阙写景,即景生情;下阙抒情,寓情于景。


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语言形象、精警、优美,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四边互动: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
明确:冰雪银蜡素
2、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动词-飘舞驰封形容词-莽莽滔滔-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夸张,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用比喻,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上阙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

下阙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

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三、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四、作业
1、学习这首词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请你也试着用诗样的语言给各科老师写贺卡。

例:给语文老师:凝神处,思想与现实碰撞出七彩的火花,轻落在我们身上,燃成一片燎原之势!老师,祝您节日快乐!3、请写出四句写“雪”的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