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国际化(精)

合集下载

就业考研继续教育教育国际化(精)

就业考研继续教育教育国际化(精)
就业、考研、继续教育、教育国 际化
Agend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就业形势 2、考研形势 3、就业与考研的关系 4、电子商务专业就业选择 5、电子商务专业考研选择 6、继续教育 7、教育国际化
就业形势:压力依然很大
•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 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为559万, 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 增长。 • 存量大学生就业人数:70-110万人。
职业生涯规划
• 分析岗位
– – – – – – 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 成功要素 优缺点 薪酬水平 发展前景 发展机会
职业生涯规划
• 人职匹配
– 在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借 助职业指导者的帮助,选择一项既适合自己 特点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
职业生涯规划-霍兰德人职匹配模型
现实型:(1)愿意使用工具从事 操作性强的工作;(2)动手能力强, 动作协调;(3)不善言辞,不善 交际 传统型:(1)喜欢按计划办事, 习惯接受他人的智慧和领导;(2) 不喜欢冒险和竞争;(3)工作踏 实、忠诚可靠,遵守纪律
–一步到位→先就业再择业
岗位分析
• 近两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信业的持续增长、制 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使得今年的就业形势明显好转,行业基本表现: – 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快速消费品的营销人员、通信业 仍然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 – 信息产业对人才需求快速增加 – 金融业(银行、保险、证券等)、资源类企业(石油、矿 产等)的人才需求不平衡 – 房地产业对人才需求开始萎缩 – 销售、业务拓展、市场策划、经营管理等人才需求平稳 – 文教卫系统仍然在发展(教师岗位仍然存在巨大缺口)
社会型:(1)喜欢从事为他人服务和 教育他人的工作;(2) 喜欢参与解决 公共问题,渴望发挥社会作用;(3) 看中社会义务和道德

大学教育中的国际化视野

大学教育中的国际化视野

大学教育中的国际化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因此,大学教育中的国际化视野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国际化视野。

国际化视野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首先,国际化视野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全球化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领域,各国都互相影响。

如果大学生缺乏国际化视野,将难以适应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挑战,也无法有效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

其次,国际化视野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能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工作环境,并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合作。

再次,国际化视野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通过接触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知识和经验,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更广阔的视野,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与国外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学习上互相借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国际化视野为了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国际化视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

大学可以与国外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到国外留学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这样的交流机会可以让学生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

第二,增加国际化课程设置。

大学可以开设涉及国际事务、跨文化交流和全球问题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历史、社会、政治和经济情况,培养他们的国际化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三,提供外语教育支持。

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大学可以提供外语教育支持,帮助学生掌握至少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这将为学生打开更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机会,并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方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

学生和教师们需要面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挑战,把握国际化机遇,发展国际化素养和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教育需要走向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一、提高国际化理念意识,从教育初步开始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国际化理念和意识。

学生应该首先获取国际化意识,认识到更加广泛和灵活的就业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而教师则应该注重提高自身国际化素质,寻求更多的国际化机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国际化意识和素质的提高需要从教育初步开始,从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不同课堂中传播国际化理念和文化,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意识和素质。

教育大纲、课程设置和教材应该符合国际化标准和需求,注重国际化理念的渗透和传播。

二、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加速信息全球化进程大学教育要走向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加强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和合作。

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实习、培训、游学等项目,多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教育机构应该采用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增加发展国际化人才的机会,培养适应全球化环境的人才。

此外,国际间的信息传播也是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的全球化属性,大学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手段与海内外高校建立紧密连接,合理利用跨国网络资源和在线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加速信息全球化进程。

三、开源节流,增加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大学教育要发展国际化,不仅需要在质量方面有所提高,还需要在教育资源管控和配置上做出优化。

开源节流和资源共享可以增加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加速国际化发展进程。

现代大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开拓教育新领域,提高教育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能力;同时,学术研究的开展也需要大力倡导资源共享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术品质。

总之,大学教育的国际化需要确立国际化发展方向和定位,加强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素质和意识,加速国际化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源节流与共享,不断努力实践和探索新的国际化教育模式,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推进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浅谈高等教育国际化

浅谈高等教育国际化

1.何谓高等教育国际化?(续1)
其他几种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观点解释:
• 1.1 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高等教育思想、经验及 资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对话、交流的过程。 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 际政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及通讯、信息等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大大地加快了国际化的步 伐。
4. 通理合作学位教育项目简介(续11)
4.4 通理项目展望 • 依照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进境
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及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并逐 渐消化吸收。
• 进一步加强两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现有两个硕士项目(MBA、MScIS)和一个专升本的
学士项目(HCM),已不能满足西部开发发展对高 端建设人才的渴求,还需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
浅谈高等教育国际化
1. 何谓高等教育国际化? 2. 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哪些特点? 3. 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哪些内容? 4. 通理合作学位教育项目简介。
1. 何谓高等教育国际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学联合会IAU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定义: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 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 相结合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 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 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 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
2.4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5大步骤:
树立国际化的宽广眼界;制定科学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构建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的双向、多向互动;检讨与评估。(上海市4项举措)
3. 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哪些内容?
• 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 管理模式 师资来源 • 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 • 教学模式 教材选用 • 招生生源 毕业去向 • 教学监管 评价 标准 • 设计----入口----过程----出口-----反馈

高校计划提高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的策略

高校计划提高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的策略

高校计划提高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的策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信息时代,高校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在这个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许多高校纷纷加大了对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高校提高本科教育国际化水平的策略。

首先,高校应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

与国外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例如,高校可以与海外大学合作开设“学分课程”,让学生在本校就读的同时,可以去海外学习一段时间,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这样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国际交流的机会。

其次,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与国际交流相关的课程,如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等,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此外,高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生组织或社团,担任国际交流事务的职位,从而锻炼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国际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化的本科教育需要具备跨文化背景和国际视野的教师。

高校可以聘请国外教师来开设一些与国际交流相关的课程,或者邀请国外专家来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

这样的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也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国际视野。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国际交流平台来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

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合作研究。

这样的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如国际学术会议等,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其中,与国际同行交流学术观点。

最后,高校应倡导多元文化的融合。

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包容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在教学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展示各国的文化特色,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和接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这样的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包容性,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背景和国际视野的竞争力。

大学教育国际化研究

大学教育国际化研究
题。
大学 教育 国际化 是 使 学生 接 受全 世 界 社会 、 政 治、 文化 、 经济 和科学 技 术 的全 方 位 的 国 际化教 育 。 高等教 育发展 吸收 市场 经 济 的思 想 , 可使 大 学 这个
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至关重要。


高等 教 育 价值 新取 向—— “ 学 教 育 国 际 大
展科 学技术 研究 , 适应 全球 经济 一化 化趋 势 , 推动 大 学的发 展 。第二 , 学 教 育 国 际 化 的关 键 是 大 学 教 大 育面 向世界 。这 意味着 培 养 “ 向世 界 , 向社 会 ” 面 面 的优 秀人才 。他们 不仅 了解 本地 区、 国的实 条路 、 走通这条路 , 借鉴经验 、 结合实际 , 乘改革之风 , 如何走 出一 条 中国高校 的国际
化之路。
关键词 : 大学教育国际化 ; 教育面 向世界 ; 价值取 向
中图 分 类 号 : 6 0 G4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33 (0 0 0 0 1 0 17 34 2 1 ) 5— 2 6— 3
始终是 高等教 育势 在必行 的“ 永恒 ” 主题 , 是大 学 这 发展 的 内在 动力 。 当今 时代 , 大 学 教育 国际化 之 走 路 正是解决 上述基 本 问题 , 使高 等 教 育站 在社 会 结 构 中高层 次地位 , 现 自我 发展 与 社会 经 济 发展 与 实 时俱 进 的一 条捷 径 。特别 是 在 从工 业 经 济 、 向知 走 识 经济 时代 的过 程 中 , 国高 等教 育 更应 该 开拓 最 我 有 效 的途 径 , 决 好 高 校 发 展 的 财 力 不 足 、 备 不 解 设 足、 人力 不足 、 担 “ 重 ” 负 过 和教 育 的 效 率 与质 量 问

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学生国际视野培养

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学生国际视野培养

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学生国际视野培养高校教育国际化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使高校教育更加开放、多元化,与国际接轨,在全球范围内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

而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则是指通过国际化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开拓、包容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国际化与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高校教育国际化对于培养具有全球背景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高校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

国际化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还可以使他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适应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高校可以与国外的优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术资源和交流平台。

其次,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实习项目,例如交换生计划、暑期学校等,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教育模式。

同时,高校还可以招聘国际化背景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提供国际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对跨文化学习的需求。

而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则需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化教育,主动去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学生可以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国际会议和讲座,通过与国际学生和学者的互动,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工具,了解和关注国际事务,关注全球热点问题,培养自己对国际事物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主动申请参加国际实习和志愿者项目,亲身体验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高校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首先,高校可以开设国际化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提供跨文化沟通和国际业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高等教育国际化优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优势

发展优势(一)教育优势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及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中国留学人员数量急剧上升。

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走出国门,参加内容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

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逐步增加,我国众多高校按照国际化办学思路,大力深化国际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国际化办学的规模和质量。

一方面,很多大学正在并将继续在各个国家建立孔子学院,以扩展和延伸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等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了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项目的层次和水平;另外,增强派遣教学与科研骨干赴国外短期研究和考察项目的力度,引入并优化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并启动管理干部赴国外接受管理项目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大学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

(二)政治优势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确定了指导方针,其实质正是要求教育走国际化的道路。

另外,我国在各个阶段均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政策,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

表1 教育政策统计表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我国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超越教育层面而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项目扎实落地,我国与沿线地区和国家形成了丰富的合作成果。

国际化是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要求,是“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开展与落实到位的基础性保障,是我国面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宣传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地理文化优势一方面,我国充分发挥了地缘优势。

由于东盟一些国家经济实力有限,高等教育比较落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出国留学之路。

中亚地区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合组织的成立使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因此,我国来自中亚国家的留学生也日益增多。

我国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寻求广泛与紧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并与许多国家签订了协议,努力与世界教育标准接轨,创办国际性大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强,大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当今世界知识与文化交流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1.交流壁垒与文化冲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和交流壁垒,这成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第一大挑战。

不同国家的人文价值观和理念、社会文化背景、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模式等存在巨大差异,这就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存在很大的阻力。

一些国家文化开放度不高,存在文化排斥现象,也加大了交流的难度。

2.人才流失和才智竞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另一个挑战是人才流失和才智竞争。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这就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竞争更加激烈。

一些国家或地区设立了各种因素吸引高质量的教师和学生,吸引更多的人才。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需要适应形势变化。

3.面临更高的质量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第三个挑战是面临更高的质量要求。

国际化的发展与全球化的浪潮一同袭来,各国都在竞争中努力提升大学的知名度和通用度。

而大学质量的提升不仅是国内的要求,也是国际竞争的需求。

在国际大学排名中,世界一流大学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

这就要求中国大学必须根据国际化的要求加强教学和科研质量,以此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通用度,取得更好的国际化发展。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在本质上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做到各个层面的国际化,同时要解决面临的各种挑战。

要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并推进国际化,需要遵循以下的发展策略。

1.采取多元化的国际化战略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国际化战略。

这包括出国访学、双边合作、参加国际组织与学术会议等。

要想增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提高教育的国际水准和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水平。

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作者:赵昕宇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6年第12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既缩短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又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教育的交融提供了契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自身变革不可避免的趋势。

大学如何在全球化大进程中提高国际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大学发展的现实和挑战。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障碍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各不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大学教育国际化也常被称为高等教育国际化。

IAU(国际大学协会)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从特征上看,大学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观念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等诸多方面。

观念的国际化主要包括确立现代化的改革观、发展观、质量观、价值观、人才观、合作观等;教学的国际化主要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及教学质量评估等的国际化。

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国际化,应该着力于人才知识和市场观念的掌握、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心理状态和沟通能力的拓展上。

从外在含义上来讲,强调大学的开放性,各国都要开放教育市场,既要到国外办学,也要接纳外国在本国办学,强调资源的共享性,各国要广泛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做到扬长避短、互通有无。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是移植西方大学制度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大学的发展就是在交流和开放中对西方大学某种标准的择取。

面对新一轮的教育国际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讨教育国际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办学体制、评价机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方法等议题。

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国际化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主要探讨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意义以及可行的策略。

一、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意义高校国际化教育对于学生和高校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际化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多元化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

其次,国际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际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高校国际化教育也可以促进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提升,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和教师来校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二、实施高校国际化教育的策略要实施高校国际化教育,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供参考。

1.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高校可以积极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师和学生的学术交流、研究合作和课程互认等活动。

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增加留学生的招收与培养高校可以积极开设留学生专业课程,并提供奖学金和其他资助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学生来校学习。

为留学生提供适应性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本地学习环境。

3. 推动跨国教育交流项目高校可以与国外大学合作,共同推动跨国教育交流项目。

例如,联合开设双学位项目、交换生计划、暑期学校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学习机会。

这些项目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4. 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高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国际化培养和引进,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比如,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和合作研究,提升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作为传统文化学者,我在研究大学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战略目标。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计划,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吸引外国学生来本国学习。

这种趋势的背后是对全球人才流动的认识,以及对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需求。

大学教育的国际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学术合作和文化交流。

其次,大学教育的国际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语言障碍。

随着学生跨国留学的增加,语言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许多学生需要学习和使用不同的语言,而这对他们的学习和交流都带来了困难。

因此,大学教育机构需要提供更多的语言支持和培训,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

其次是文化冲突和适应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国际化环境中感到不适应。

因此,大学教育机构需要提供文化适应培训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

另外,大学教育的国际化也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本国的知识和文化为中心,忽视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贡献。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大学教育机构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内容,加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同时,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此外,大学教育的国际化还对教师队伍和研究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队伍需要具备跨文化教学和研究能力,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和研究合作。

同时,研究活动也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进行深入的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总的来说,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不仅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为适应全球化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高等教育国际化_内涵挑_战与取向

高等教育国际化_内涵挑_战与取向

都 受 到 很 大 的 限 制 。 据 粗 略 统 计 ,SCI,SSCI,A&HCI 期 刊 中 有 90%左 右 是 英 文 期 刊 ,且 大 多 为 发 达 国 家 主 办 ,这 使 得 后 发 国 家、 非英语国家的大学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天然处于劣势,竞 争艰难。 因此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不能完全被这些规则牵着 走,不能放弃中国大学的使命和特色,不能淡漠本民族的文化 和语言。 例如我们不主张以牺牲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代 价来换取形式上的国际化进程; 不主张全盘使用英语授课,特 别是诸如中国哲学、历史、文学,中国政策和中国法律等中国特 有文化知识课应坚持使用中文授课并保证一定的课时量;不主 张用降低质量的代价换取留学生数量的增加;鼓励师生在高水 平国际期刊发表英文论文的同时,也充分认可和鼓励深入研究 国情,解决中国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中文论文。 同 时我们还要学会用现有的评价标准提升自我,在国际竞争中成 长,争取参与未来更合理规则与标准的制定。
第二,受教育者的愿望。 全球性的信息同步打破了国家、地
域和大学之间的界限,化解了人们观念、文化上的隔膜,为教育
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开放的世界也使这个时代的青年拥
有比他们前辈们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学术需求。 他们当中越来越
多的人希望领略多种文化, 触摸国际科技前沿和思想动态,成
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袖人才,而封闭于一国一地的教育不能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拉动。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人才、信息等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以此实现生产要
素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而这种流动必然带动教育
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更加频繁,合作更加密切,促使各国的教
育资源向全世界开放。 经济全球化从市场需求方面强力拉动了

浅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基本要素

浅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基本要素

u de t e o b n d o t o or n r h c m i e c n r l pr t c in o e to
2. 国际 化的教 与学 2
国际 化 的教 与 学 包 括 国 际化 的 教 和 国 际化 的 学 两 个 部 分 。 际化 的教 , 要 是 从 国 主 教 师 这 个 层 面 上讲 。 先 , 做 到 教 师 队 伍 首 要 的 国 际化 , 有 国 际 知 识 和 经 历 的 教 师 可 具 以 快 速 推 动 高 校 的 国 际 化 进 程 。 个 教 师 这 群体不 管是从课程 内容还是 教学方式上 , 都 能 向 学 生 传 达 国 际 化 的 气 息 , 接 帮 助 直 学 生 树立 国 际 化意 识 。 因此 , 加 大 教 师 外 要 派 的 力 度 和保 证有 一 定 比例 的外 籍教 师任 教。 其次 , 教 学 内容 上 要 开 设 国 际化 的课 在 程 , 如 原 版 教 材 的 使 用 , 设 国 际 关 系 比 开 学 、 际 经济 学 等 注 重 国 际 主 题 的课 程 , 国 邀 请 国 际知 名 学 者 和 专 家举 办 学 术 报 告 或 演 讲 等 。 些 课 程 不 但 可 以 为 国 内 的 学 生 提 这 供 国 际 化 信 息 、 其 感 受 国 际 化 教 育 的 机 让 会 , 且 也 是 吸 引 外 国 留 学 生 的 重 要 因素 而 之一 。 国 际 化 的 学 , 要 是 从 学 生 这 个 层 面 主 上 讲 。 先 , 生 的 来 源 要 国 际 化 。留 学 首 学 生 的 数 量 是 高 校 国 际 化 程 度 的 一 个 重 要 标 志 。 学 生 不 但 可 以 为 整 个 校 园 带 来 不 留 同 的 文 化 元 素 , 可 以 和 本 国 学 生 形 成 还 直 接 的 双 向 交 流 , 本 国 学 生 国 际 化 意 为 识 的 树 立 带 来 正 面 影 响 。 外 , 学 生 数 另 留 量 的 多 少 体 现 了 一 所 高 校 对 外 国 人 的 吸 引力和 被 外国 人所接 受的 认可 度 。 次 , 其 学 校 要 充 分 发 挥 教 师 和 网 络 对 学 生 的 影 响 , 学 生 尽 可 能 多 的 接 触 国 际 化 的 教 让 育 理 念 和 实 例 , 发 他 们 去 国 外 名 牌 大 激 学 继续深造的热情 。 外 , 现 实角度讲 , 此 从 应 该 给 学 生 尽 可 能 创 造 与 其 他 国 内 外 高 校 , 别 是 一 流 高 校 交 流 的 机 会 , 学 生 特 让 在 交 流 中 增 强 对 其 他 民族 和 文 化 元 素 的

学校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探索培训课件(精)

学校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探索培训课件(精)
跨文化交流实践
组织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文化 交流活动等,增加跨文化交流经验 。
加强外籍教师引进与管理
拓宽引进渠道
加强文化融合
通过国际招聘、校际合作等方式,积 极引进优质外籍教师资源。
为外籍教师提供必要的文化适应支持 ,促进其与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融 合。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外籍教师管理制度,包括聘 用、待遇、考核等方面,确保外籍教 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
校际合作实践案例
如某高校与欧洲多所大学建立的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学 生交换、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等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
合作办学成果展示及评价
合作办学成果展示
通过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合作办学也有助于提升 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合作办学成果评价
学生管理
1.D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如何
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也是国际化办学面 临的挑战之一。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制定国际化办学战略规划
明确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推进国际化办学提 供指导。
加强政策扶持
出台相关政策,对国际化办学给予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
建立激励机制
跨国教育集团的发展
跨国教育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教育活动,推动了教育 的国际化进程。如英国培生集团、美国霍顿·米夫林·哈 考特集团等。
02 国际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机构的优质课程和教育资源,如IB、 A-Level、AP等。
02
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其先进的课程体系和教 学资源。
加强学生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
外语教学强化
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注重 口语和听力训练,培养学 生外语应用能力。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各大学纷纷采取国际化办学和学科建设策略,以提高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和学科建设策略。

一. 国际化办学策略1. 招收外籍生为了实现国际化办学目标,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开展招收外籍生工作。

通过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留学生,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多样性、增加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并提供具有全球视野的教育体验。

因此,大学应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在海外市场推广自身优势并提供专业指导。

2. 建立双边及多边合作项目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项目是实现国际化办学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些合作项目可以包括学生交流、教师互访、联合研究以及共同培养硕博士学位研究生等。

通过与世界上著名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高等教育机构能够获取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资源,提升本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3. 推动双语教育推动双语教育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课程中引入外语授课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国际交流平台。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外籍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双语授课能力。

二. 学科建设策略1. 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对于提升高等教育机构学科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与境外优秀研究机构进行联合科研,可以引入新领域的专业知识,扩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实践经验。

2. 增加教师的国际化背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为了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积极招聘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验的教师,并鼓励现有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这样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引入最新的学术思潮,并提高整个学科团队的素质。

3. 注重基础建设与环境营造为了支撑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办学,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营造。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精神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精神
务 。 9 9年 , 国 国 际 教 育 者 协 会 ( 麟 ”1 9 美 N ) 议 美 国政 府 : 建 使 赴美 留学 生 达 到世 界 留学 生 总 数 的 4 %; 2 1 0 到 0 0年 有 1 % 的 美 国学 生 到 国 外 读 学 分 , 2 5 0 到 0 0年 达 到 5 % , 出 国 0 把 学 习纳入大学 教育 计划 ; 2 1 到 0 5年 美 国 大 学 生 必 须 精 通 一 门外 语 , 了解 世 界 某 一 国 家 或 地 区 的 情 况 ; 明 美 国 关 于 且 阐 国 际教 育 的 国家 利 益 , 定 相 应 政 策 , 分 调 动 和 利 用 全 国 制 充
外国 出生者 , 1 近 0年 里美 国获 得诺 贝尔奖 的学 者 中有一 半 是 外 国人 的后 裔 。1 9 年 的《 国 2 0 93 美 0 0年教 育 目标法》 又要 求“ 幅度提高能掌握 和使用两种 以上语 言 的学 生 的比例” 大 , 让“ 每一个美 国成人 都必 须 识 字 , 具 有在 世界 经 济竞争 中 并 所 需要的知 识 和技 能 , 能 正 当 行使 公 民权 利 并尽 公 民义 都
求卓越的发展进 程 ; 是经 济发 展全 球化 、 界 经济一 体 化 的 世 产物 , 是现 代信息 社会发 展 的趋势 , 解决 目前环 境 、 源 、 是 资 人 口、 种族 、 困 、 贫 毒品等 若干 世界性 难题 的需要 , 是各 国 也 高等教 育和科学技术 自身 发展 、 自我完 善的需要 。高 等教 育 国际化不是 目的, 而是培养具有世 界 眼光 , 素质 、 在 知识 和能 力 诸方面具有 国际竞 争力 的优秀人才 的必要 手段 。 高等教 育国 际化要 求大 学具 有 国际视 野 。著 名 学者 季 羡林 曾说过 : 一个 和谐 的世界 , 必然是 多样化 的世界 , 各种 不 同 的文 明 应 该 和 谐 相 处 , 相 交 流 与 借 鉴 。 很 多 文 明 的结 果 互 都是从某 一个 国家产生 , 并且通过相 互联 系在全世 界得到 使 用 。每 一个 文明 的成就 和贡献 都会使全 世界 文明受 益 , 不 而 是 只让某一个 国家的人 民受益 。各 国的大学 , 在文 明 的对 话 过程 中 , 都肩负 着 十分重 大 的历史 使命 。 当今 时代 , 大学 逐 渐成为人类社会 生活 中的关键 角色 , 其对促 进跨 国的文 化 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育国际化 的选择与对策
(Select and countermeasure of Internationazation of Universities) 刘 道 玉
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一、重振本科教育,着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二、实现大学教育国际化,做到教育资源共享;
三、推行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化社会;
对策之一:
在办学理念上要集东西方教育之精髓
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 理念就是观念或意识。西方一位学者说: “虽然观念不能改变什么,但观念可以改变 人,而人能够改变世界。” 大学国际化的思想基础: 大学国际化首先必须学习西方教育的精 髓,在教育理念上获得广泛的共识,否则实 现大学国际化就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AUTA”模式

这是美国创造学家戴维斯(G.A.Davis)于 1980年提出的,它是由四个英文词汇第一个 字母组成的,即A (Awareness)表示意识; U(Understanding)表示理解;T (Techniques)表示方法;A(Selfactulization)表示自我实现。其实,这个 模式仅仅只是关于创造性教学的理念。
一、“全校丰富”教学模式

这是美国天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兰祖利 (nzuli)于1976年提出的。这个模式包括: 三环天才理论、课程压缩和三类丰富教学活动。
三环天才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天才行为是由反 映三个基本人格特质组成的,即高于平均水平的 能力、执著精神和创造力; 课程压缩是不 言而喻的,即“少而精”的原则; 三类丰富教学活动:一般的探索活动,技能培训 活动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科学研究活动。
西方国家大学教育的精髓

什么是西方大学的精神呢? 概括地说就是:“独立、民主、自由、怀 疑和批判精神。” 西方国家大学精神的形成:意大利的博洛 尼亚是于1088年诞生的,它是世界第一所大 学。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一是它产生于独 立的行业公会,它享有独立自治特许权; 二是它受教会控制。这两点决定了大学独 立、自治地位,既不受政府管瞎和干预。
对策之二: 必须革除大一统教育领导体制
大一统的教育体制也就是完全按照计划经济思 维和体制办学的体制。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控制着高等教育的一切领导、决策与管 理大权,如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任命到大学生 结婚与在校外租房等; 第二,控制着全部教育资源,如教育经费、专 业设置、统一高考、招生计划、科学研究项目与经 费、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位培养点授予、科研成 果奖励、名师评审、精品教材工程、留学生派出等。
三、中国大学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们必须承认,这股浪潮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 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必须制订相应的对策。对于老 大学来说,我们应当大力进行教育改革,从教育理 念、领导体制、教学模式、科学研究政策、培养人 才的规格、学术成果评价标准到学校的管理,都要 与国际接轨,从而加速我国大学的国际化;对于新 建或准备新建的大学来说,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按 国际标准来建校,坚持创新,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什么叫大学的国际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下属的大学联合 会 IAU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下 的定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 的 视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 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过程,既有学 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 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 的变化。”
三、“爱的”模式

这是台北市师范学院创造教育中心主任陈 龙安提出的,它也是由四个英文词汇组成 的,即问(Asking)、想(Thinking)、 做(Doing)和评(Evaluation)的第一个 字母缩写成ATDI(谐音“爱的”)。
其实,这个模式也仅仅是一个教学理念, 作为一个创造教学的模式,并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
为什么SSR是创造性教学模式?
(1)它们都是被古今中外教育实践证明 了的、有效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它体现了 创造教育的有效性原则; (2)它们都体现了独立、民主与自由的 氛围,符合创造所需要的教学民主原则; (3)创造的目的在于发现,这个模式符 合学习者自我实现的原则。
创造教学模式与“三中心”模式的比较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这是位于学术名城 牛津的牛津布鲁克斯 大学的标志建筑。 该校建立于1865年。
振兴圣诺巴巴拉分校的杨祖佑校长
杨祖佑先生于1994年 出任该校校长;他把选 拔优秀教师作为校长的 第一任务。在他任职的 十年内所选聘的教授中, 已有五位获得了诺贝尔 奖,创造了世界高等教 育发展史上的奇迹!
第二种类型:走引进的道路
香港科技大学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该校建 立于1991年,至今只有16年的历史,但是它已成为 最 国际化的大学之一,排在第60名(香港大学第69 名,香港中文大学第96名)。它的成功主要是靠引 进,从世界35个国家聘请了450名教授、副教授和助 理教授,其中95%拥有博士学位。香港科大的MBA 教育水平已居于亚洲第一,在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和经济管理各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四、“SSR”模式


这个模式是我在总结武汉大学十年教学改 革的基础上设计的,发表在上海《教育发 展研究》2000年第12期,被《新华文摘》全 文转载,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它是由自学(Study-independently)、课堂 讨论(Seminar)和科学研究(Research) 三种学习方法的组合,称为自学、课堂讨 论与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模式。
中国大学最缺失的是什么?

中国大学没有独立和自治的精神,无论过去或现 在,都没有。
中国大学的诞生:戊戌变法前后,在“中体西用” 思想指导下,是从西方国家舶来的,但只引进了 西方大学的躯壳,而没有汲取他们的精髓,所以 一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 蔡元培校长的辞职宣言:“大学独立和学术自由 是世界大学之通例。世界有这样不自由的大学吗? 还要我充任这样不自由大学的校长吗?”
我国科学家泰斗钱学森先生
钱学森先生 (1911~ ) : 中国运裁火箭研 究院首任院长, 被誉为中国航天 之父,国家一级 英雄,获得包括 两弹一星在内的 无数的荣誉与奖 励。
1999年接受功勋章
钱学森先生的重要建言

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解放 军301医院探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征 询他对制定“十一五”科学发展规划的意 见。然而,他却提了一条重要的教育建议, 他说:“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 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 才,这 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大学国际化的标准
美国《新闻周刊》提出的标准有三项:
开放性、多样性和研究成果
具体地说有六个条件:
1. 论文得到最广泛引用的各领域研究者的数量; 2. 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 3. 社会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论文引用指数(前三 项占50% 的评分); 4. 外国教授和外国留学生人数的比例; 5. 学生与教授的比例(4、5两项占40%的评分); 6. 图书馆藏书量(仅占10%的评分)。
二是非常学术化的研究生教育,要把这两件是做 到极致。

中国恰恰就缺少了这些精神,所以不可能 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对策之五:
必须加强原创性的基础研究
下面仅以哈佛大学、美国加州圣诺巴巴拉分校和英国牛津 布鲁克斯大学为例:
体现哈佛大学办学方针的校徽
哈佛大学校徽是1643年 设计的,但直到1836年 校庆200 周年时才由昆 西校长拍板采用,至今 由有170年了。
哈佛大学的办校方针是“求是崇真”。哈佛大学的校训 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士多德 为友,更要与真 理为友。” 哈佛大学的校徽三本书上的字母组合为是“VERITAS”, 即拉丁文“真理”的意思。


中国有没有值得发扬的精髓呢?


中国具有悠久文化历史,是迄今唯一香火 不断的文明古国。当然,在五千多年的文 明历史中,也形成了我们的国粹,既礼、 义、仁、智、信。 我们的国粹也就是我们教育的精髓,它们 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的国粹又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所以 东西方精髓之结合,就是最理想的教育精 神。
中国与西方国家大学的不同在于:西方国 家大学独立自治;而中国大学受着政府的 严格控制,实际上是政府的附庸工具。

对策之三: 以创造教育模式替代“三中心”教学模 式
什么是“三中心”教学模式?
即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 教
师为中心”。这个模式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 纽 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 于于1632年提出的,后经过德国教育家赫尔 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 逐步完善的,至今已经实行了300多年了。
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内容

在质量上,强调各国都要提高大学的水准, 使各国大学教育质量有可比性;
在空间上,强调大学的开放性,各国都要 开放教育市场,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 在资源上,强调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做到 扬长避短、互通有无; 在理念上,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更新教 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外景
第三种类型:走全盘移植的道路
这种类型走的是全盘移植的道路。随着经济全 球化的出现,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到发展中国家办 学,把它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推广 到这些国家。例如,美国已在埃及、约旦、泰国都 建立了美国大学;英国、德国、法国在埃及开罗也 分别办了一所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在巴林办了一 所新型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在苏丹办了一所贵 族大学,等等。这些虽然是国际化的特殊形式,但 它毕竟促进了这些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