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近代思想_围绕尼采思想的接受_李珠鲁

合集下载

论鲁迅《野草》在艺术上对尼采的借鉴

论鲁迅《野草》在艺术上对尼采的借鉴

恕 与怜悯 。” 【 《 求 乞者》 中的思想 与 尼采 的表达 应 是 如 出一 辙 , 掩
藏 在 文 本 之 外 的 意 义 也 就 显 而 易
见 了。


哲学 家 。《 野 草》 是鲁 迅在特 定时 期 表 现特 殊 情绪 的散 文 诗集 , 集 中 地 采 用 了 象 征 主 义 尼 采 文 风 抒 写心情 , 表 白战士的心迹 。《 野草 》
的“ 尼” 指 的 就 是 尼 采 。 鲁 迅 的 文 章 与 尼 采 确 实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近 年 来 研 究 鲁 迅 作 品 与 尼 采 关 系 的 论 著 非 常 多 ,可 谓 成 果 丰 硕, 但 大多是宏 观角 度的分 析 , 不 够 详 尽 细 致 。 本 文 拟 通 过 对 鲁 迅
予或不给予 , 都使人生气 ” 。“ 一 切 大 热 爱 如 是 说 :它 甚 至 克 服 了 宥
《 野草》 的分 析 , 研究《 野 草》 在 艺 术 上 与尼 采 精 神 的 渊 源 。

对 严 寒 冷 酷 的 恶 劣 环 境 ,纵 然 孤 独寂寞 , 依然 顽强 地抗争 , 与大 自 然 进 行 殊 死 搏 斗 ,这 不 正 是 鲁 迅 先 生 反 抗 社 会 现 实 的 真 实 写 照
点痕迹 。“ 朔方 的雪 ” , “ 在无边 的 旷野 上 ,在 凛冽 的天宇 下” , 面

似 的一篇文 章《 慈善者 》 中尼采 是
这 样写 的 : “ 因 为受 苦 者之 害羞 , 我 看 见 了 也 害 羞 起 来 ;当 我 去 帮
助 他 ,我 残 酷 地 损 伤 了他 的 高 傲” 。因而 , 对于求 乞者 , “ 无 论 给

尼采思想对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尼采思想对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derived“Kuang Ren(fastman)”,“Feng Zi(madman)”,“Gudu Ze(the solitude)”,“Qiang Ze(the strong)”.ete.in Lun Xung novels.
Key words:Lu Xung novel;Nietzseheg thoughts;fastman;superman;solitude
参考文献:
● 王岳川.尼采文集——权力意志卷[M].周目平译.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1 尼采思想与鲁迅心灵的碰撞
从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刊》上发表《进化论革命 者颉德之学说》开始,尼采的思想在中国始终受到知识分 子的关注。他的“权力意志”把人的生命理解为一种冲动、 冲创和创造力,一个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 活动过程。在不同等级的人当中,权力意志的表现也不 同:
1)在被压迫者和各种奴隶那里表现为争取“自由”的 意志,目的似乎仅仅是解放,从道德和宗教意义上说,是仅
在鲁迅心目中,尼采首先是一位否定旧传统的思想战 ±,他说尼采是“偶像破坏的大人物”,希望改革者发扬尼 采“打倒偶像”、“重估一切价值”的叛逆精神,突破传统思 想禁锢,对中国社会和就文明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
鲁迅提出“改造国民性”的主张,一是破坏,向不合适 宜的封建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发起猛烈的攻击;二是重 造,在打破的基础之上还要重新建设新文化、新道德和新 的中国社会,救人于病垢的心灵中。所以弃医从文的鲁迅 拿起了战斗的笔,用新的文学形式——白话文小说来实践 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并从尼采的学说中谋求到了灵感和 方法,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小说人物形象,热切地呼吁 全民的觉醒和全社会的共同反抗。
Abstract:Nietzsche philosophical thoughts,Marxism and the Evolution Theory of Huxley made up of Lu Xun g early ideological system.In particular,Nietzsche thoughts have profound effect on his novel writing.Nietzsche g“power consciousness”,“superman philosophy”,“anti—morality”,and etc.have

渊源学研究尼采对鲁迅作品的影响

渊源学研究尼采对鲁迅作品的影响

渊源学研究尼采对鲁迅作品的影响摘要:鲁迅20多篇杂文和10来封书信,都曾经谈到了尼采。

尼采对于鲁迅作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本文分别从杂文、散文诗,以及小说方面来谈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关键词:尼采、鲁迅、影响、作品、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

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鲁迅也以自己的批判救国。

现代诗人徐志摩与日本学者增田涉都曾提出:鲁迅是中国的尼采。

许多学者作家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与尼采的关系,由此可知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的确是存在许多尼采的影子。

鲁迅自己在《〈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译后附记》中也说,尼采的文章“太好”。

一般而言。

鲁迅杂文的语言简约严明、刚劲有力,同时又刚柔结合,优美深沉。

这与尼采的散文诗式的语言非常相似。

其次是体现在一种宏大的、不可阻挡的气势上。

尼采的著作往往以气势胜。

他自命“发着凌越千古的大声”。

他的苏鲁支竟“梦到立于天之涯,海之角,——地球之外面,手持天秤,秤量这世界”。

(《苏鲁支语录》第132页,生活书店1936年)鲁迅的杂文往往也有这样的特点。

那种说理与抒情时的锐不可挡的气势,如上述的凡有阻挡这前途者。

对敌对者充满蔑视、不屑与之辩的口吻,如《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扭住与之斗到底的勇力与韧劲,如《答国际文学社问》。

再次是体现在善于用反语式的讥讽等艺术手法上。

尼采《智识即罪恶》等,善于用“反语”、说反话,有阴沉的气象;鲁迅杂文外冷内热,讽刺中略带幽默,不无戏谑;更主要的是严肃、深邃、愤激之声。

在散文诗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意象上的相似。

《野草》中的《题辞》、《影的告别》、《求乞者》、《复仇》、《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墓碣文》等篇,在动物与植物意象都存在相似性。

《死火》与尼采的《在橄榄山上》在意境,也有某些方面相近。

其次,是思维方式的相似。

鲁迅与尼采

鲁迅与尼采

鲁迅与尼采王汉清中国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当封建地主阶级从奴隶主阶级手中夺得政权之后,为了巩固政权,以便使自己的皇位传至子孙万代,进行了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思想的各个方面的统治。

虽经二十几次王朝变易,但是一直没有跳出专制主义的窠臼。

直至清朝嘉庆年间,这潭死水日渐腐烂发臭。

1840年,列强的枪炮使这个封建社会改变了古帝国的面目,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面对这康乾盛世之后的一蹶不振,中国也不乏慷慨悲歌之士,为了挽救中国亡国灭种的危险,他们纷纷把视野扩展到西方,西方各种思潮大量涌入停滞落后的中国。

这些西方思潮冲击着旧中国的传统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这种影响和渗透对20世纪初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学革命的展开以及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思想观念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对中国有影响的西方众多的思想家当中,尼采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著名作家都有过重大的影响。

一尼采在中国的影响尼采(1844——1900)的思想和著作主要形成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

巴黎公社革命运动虽然遭到失败,但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尼采作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极为矛盾的。

他一方面要挽救资本主义的没落,一方面力图抵制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大发展。

他的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重新估价一切”,超人学说和权力意志论。

他的超人学说以为由于社会的压迫和分工的琐细,人已经被歪曲变形、支离破碎,人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

因此,必须超越这样的凡人(包括超越自身内部的平庸)成为健康的完整的人类,即超人。

而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只是极少数的天才,广大群众只不过是他们使役的工具。

因此,任何群众思想的觉悟和力量的发展都只能是超人成长的障碍和威胁。

尼采还提出了最坚强最高尚的生命意志不在微不足道的生命挣扎,而在战斗意志、权力意志。

鲁迅创作意识中的尼采思想影响

鲁迅创作意识中的尼采思想影响
学 教 育
鲁 迅 创 作 意 识 中的 尼 采 思 想 影 响
回 马 志伦
内容摘要 : 鲁迅 , 曾被认为是“ 中国的尼采 ” ( 徐 志摩语 ) , 这个评价 或许并不全面 , 却是道 出了尼采对 于鲁迅 的创作 意识 曾经 产生 过深 刻影 响 的事 实 。1 9 0 2 年 ,鲁 迅东 渡 日本 ,开始 接触 尼采 的 学说 。在 日本 的七 年
象记 》 )在 日本 的七 年( 1 9 o 2 —— 1 9 o 9 )是鲁 迅从一 个维 新派 的拥
护 者转 变 成进 化论 者 的转 折 期 ,
尼采 的学说作 为达 尔文进化学 说 的一 个分支 ,对于鲁 迅 的创 作意 识 产 生 过 深 远 的影 响 ,成 为 日后 鲁迅从 医学救 国到文 学救 国思想 转化 的重要推手 。
邦, 由是转 为人 国。人 国既建 , 乃 始雄 厉无前 , 屹然 独见 于天下 , 更 何 有于肤 浅凡庸 之 事物哉 ? ”
( 《 坟・ 文化偏至论 》 ) 他进 而认为 : “ 然 欧美 之 强 ,莫 不 以是 炫天 下 者 ,则根柢在 人 ,而 此特 现象之
末, 本 源深而难见 , 荣 华 昭而易识
( 1 9 O 2 —— 1 9 0 9 ) 是 鲁 迅 从 一个 维 新 派 的拥 护 者 转 变成 进 化 论 者 的转 折 期 , 尼 采 的学 说 作 为达 尔 文 进 化 学 说 的 一
个分支 , 对于鲁迅的创 作意识产 生过 深远 的影响, 本文就此谈些看法。 关键 词 : 鲁迅 尼采 思想 创作 意识
机器 、 轮舟 、 开矿和 邮政等实 业上
鲁 迅 早 期 的 文 章 ,一 再 提 到 尼 采
的名 字 ,并 翻译 了代 表尼 采超人 哲学 的《 查 拉 图斯 特拉如是 说》 的 序 言。鲁迅说 : “ 个性 张 ,沙聚之

尼采激情理论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

尼采激情理论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

尼采激情理论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周晓平收稿日期:2006-10-17作者简介:周晓平(1968-),男,江西泰和人,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讲师,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嘉应学院中文系 广东梅州 514015) 摘要:十九世纪末的西方尼采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鲁迅,历史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结合点。

尼采思想与鲁迅的文学性格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尼采思想 鲁迅 文学性格 反叛与批判 中图分类号:I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07)02-0081-(04) 如果说20世纪爱因斯坦是科学创新的典范,那么尼采就是西方思想创新的源泉。

尼采的一生由读书、教书、写书构成,其中大半生在学校度过,所以他对个中的甘苦、利弊深有感触。

在他的著作中处处可见对旧传统体制的批判和对创新模式的构思,可以说尼采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教育家。

尼采的现代主义哲学理论充满了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它是现代主义文艺的思想基础。

他的理论深化渗透到我国现代文学思潮领域,它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某些文艺观点和某种艺术手法上,而且渗透在中国作家的思想里,并侵润到他们文化性格中去了,而其中表现突出的就是尼采之于鲁迅的深刻影响。

一上帝是两千年来西方世界最神圣的偶像,但是尼采向人们宣布“上帝死了!”西方人必须自己担负起责任,独自走向创造之路。

如果不是他首先告诉人们“上帝已经死了”,那么各种荒诞不经的道德禁律和宗教骗局将牢牢捆绑着人们,将人们的创造意识控制到最低限度。

从哥白尼、伽里略的遭遇我们即可窥见一斑,即使近代科学的始祖牛顿也不得不将第一推动力归功于上帝。

自从尼采之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界就打开了千年的闸门,创造的洪流滚滚而下,各种新思潮和新学派像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

应该说,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对于创新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思想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破除偶像崇拜和权威禁锢。

敢于质疑、勇于突破、善于超越。

鲁迅与尼采在诗与思中的对话

鲁迅与尼采在诗与思中的对话

迅与尼采在诗与思中的对话鲁迅的时代是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

旧文化已然僵死、沉腐,然而依然顽固地盘踞在主流文化阵地,以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进行独白式的言说,用手中掌握的话语霸权疯狂压制异己的新生文化力量。

鲁迅称此种文化氛围为闷杀世人的铁屋。

在如此这般严酷的文化环境中,任何传统的文化都已被僵化和歪曲,如何才能冲破思想的樊篱,毁坏铁屋,将沉默变成充满力量的呐喊?内部的改良行不通,便唯有借助外部的力量,借助另一种别样的话语体系了。

在这样特殊的时代,鲁迅像那个时代几乎所有作家一样,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放眼世界,“别求新声于异邦”。

尼采是对鲁迅影响最大的一位思想家。

鲁迅曾经在文章中三十多次提到尼采,甚至直呼其为西方大圣,这于鲁迅乃是绝无仅有的。

可以说,尼采对鲁迅的影响乃是决定性的,鲁迅乃是以尼采宣告的方式成为一个时代的伟人。

1、永恒轮回下的悲剧人生观(1)永恒轮回的世界观在《查拉图斯特拉》中,永恒轮回已成为尼采一切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无条件地永恒轮回的,逝去的一切仍将在一定的时候复活和重新上演。

鲁迅在《失掉的好地狱》中便明确表现了永恒轮回的世界历史观:无论如何抗争,地狱仍将以新的形式回复为本质的地狱,正仿佛永远会从山顶滚落的西西弗斯的巨石。

而在永恒轮回的宿命中沉沦自身,遗忘历史的人们“至于都不暇记起失掉的好地狱”。

(2)悲剧美学的人生观人生即是一场永恒轮回重压下的西西弗斯式的悲剧。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转引裴多菲)世界已然是永恒轮回的悲剧,绝望由所从来的过去,希望意欲联结的未来便都无非是轮回中遁离此刻人生的虚无。

有限的人唯有在悲剧的酒神精神中战斗、欢狂、陶然、忘情于此刻,才可以拥抱生命的主权,沉浸于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大悲剧。

(3)永恒轮回的使命感“过客”永远被神秘的声音催唤,孤独而倔强地走着通往坟墓的世间路。

这神秘之声乃是永恒轮回的召唤,作为“超人”的鲁迅时刻感召到永恒轮回赋予之毁灭与新生的使命。

鲁迅在日本期间对尼采的接受及其思想变化_黄健

鲁迅在日本期间对尼采的接受及其思想变化_黄健

2010年第2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22010 (总第198期)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Social Sciences) General Serial No.198鲁迅在日本期间对尼采的接受及其思想变化黄 健(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310028)摘 要: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对尼采思想的接受,是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其特点是在他的思想结构中又掺合着较浓厚的现代主义思想元素,形成了一种拨正进化论思想的内在动力。

进化论和现代主义的两种思想元素的交织,使鲁迅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既使他的思想充满悖论,形成一种张力,也使他获得一种思想创新能力。

尼采的“权力意志”、“惟大士天才”,以及有关卓越个人、独特个体的学说,都对鲁迅产生了重要的思想影响。

关键词:鲁迅早期思想;尼采哲学;进化论;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I210.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0)02-0109-07如果说在南京求学期间鲁迅通过对进化论思想的接受,获得了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重大飞跃,大大开拓了他认识现代文明的视野①,那么,1902年东渡日本求学之后,鲁迅又通过对尼采思想的接受,获得了思想发展的第二次重大飞跃。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特点是,鲁迅由此逐步地完成由传统的知识结构向现代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思想谱系向现代的思想谱系、传统的依附型人格向现代的独立型人格的历史性转变,进而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代转型当中,能够为现代中国探寻一条“外至不后于世界之潮流,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1]的文化发展方略,以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2]虽然有学者认为鲁迅在日本接受尼采影响,主要是接受了一个所谓“日本化”的尼采影响,与真正的尼采思想有较大差异,[3]但不论如何,鲁迅接受尼采的影响,则是他对接现代文化思潮的一个新起点。

一般来说,“进化论”所代表的近代文化思潮凸显了理性主义的主导作用,而尼采所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则具有较浓厚的非理性主义元素。

论鲁迅受外国文学思想的影响

论鲁迅受外国文学思想的影响

论鲁迅受外国文学思想的影响论鲁迅受外国文学思想的影响鲁迅生在腐朽、屈辱的晚清时代,黑暗的社会现实激起了爱国人士变革的要求,鲁迅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寻找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从西方资产阶级武库里找到了进化论和个性主义,以此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

在《论睁了眼看》里,他对过去那些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旧文艺,作了严肃的批判,并且指出:“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鲁迅自己就是这样的闯将。

他的小说,不但在思想上冲破了“瞒和骗的大泽,”“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聊救”,表现了启蒙主义者的特色,而且在手法上,也冲破了“大团圆”的公式,而具有悲剧结构与戏剧气氛。

鲁迅的小说,吸收了外国文学的先进经验,采用了许多外来的表现手法,在外表上完全没有章回小说的痕迹。

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就接触到很多新知识,特别是《天演论》一书,对他影响甚大。

到日本之后,广泛地接触到西方文化,他的思路更加开阔了。

不过,鲁迅不是将新思潮用来丽辞饰句,追逐时髦,而是想寻找新的思想武器来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

所以,鲁迅的文章,决不是泛泛之谈,总是具有针对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务求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他的文艺工作就是从介绍外国文艺开始的,翻译域外小说,目的都在引进外国文艺新思潮,来促进中国文艺的新生,推动中国文艺的发展。

为了使我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迅速地发展我国的新文艺,鲁迅还提出了著名的拿来主义。

鲁迅最早介绍摩罗诗人,因为中国的传统文艺深受儒家思想的束缚,缺乏放抗挑战的声音,而中国现实又很需要这种声音,所以鲁迅特别介绍了拜伦、雪莱、易卜生、莱蒙托夫等鼓吹反抗精神界战士,目的在于使中国出现放抗的文艺,唤起人们的觉悟。

首先,鲁迅注意研究新的世界观,因为这决定了人们的人生态度。

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新向国人介绍进化论。

但他没有停留在眼福的译述上,而是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人之历史》中,他追述了进化论形成的历史,并着重介绍了海克尔的种系发生学,这说明,进化论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达尔文编造出来的,它既有充分的事实根据,也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做基础。

从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看鲁迅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从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看鲁迅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从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看鲁迅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口河北师范大学屈连胜摘要:鲁迅之所以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巨人。

伟大的思想家.其中的一大原因是他能够辩证地对待中西文化.他在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同时。

还能够认真地整理古籍并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面对西方文化.他绝不盲从.而是批判地吸收。

鲁迅思想是受过尼采深刻影响的.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鲁迅却并没有被尼采盲目地牵着鼻予走。

而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的特定条件与尼采思想进行了有益的对接.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契舍点,对之进行了合理接纳。

对于尼采思想消极性的一面也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鲁迅这种自觉地文化选择意识对我们当令这个较为浮躁的快餐社会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迅;尼采;接纳;疏离;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批判;选择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化是晚清以来尤其是“五四”时代知识分子们共同的追求。

鲁迅早在“五四”运动以前就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主张.并初步阐明了接受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鲁迅一生思考的都是心性层面的问题,主张。

尊个性而张精神”,关注人性的健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

而作者笔下的林老板算是一个颇为正宗的小商人。

论才干.很有几分,要资产,也说得过去,他理应经得起较为频繁的一定的打击: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中却难以立足。

只有如此构思和描写,作者才能尽可能在一个短篇里更深刻更广泛地反映和揭示当时国民党地方当权者的赖取豪夺流氓无赖本质、日本军阀给别国人民造成灾难的普遍性以及社会上的种种弊端,从而使作品形象的意义和价值更大、更深远。

综观作品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在艺术构思上恰当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

既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又高度发挥了艺术的相对独立性。

说到《林家铺子》结构上环环相扣、严谨而清晰,这可说是由其跌宕起伏的构思派生出来的.二者实为一体;主要表现在书中每一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结及其意自显上。

试论尼采思想对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试论尼采思想对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试论尼采思想对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尼采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尼采思想强调个性化教育,提倡每个人都能够发掘并实现自己独特的才能和潜力。

尼采的自由意志精神鼓励个体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对培养公民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倡导人文主义教育是尼采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强调个体的尊严和人性的价值。

尼采提出的自我完善与自我解放理念,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并激励人们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追求自由。

尼采思想对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至关重要,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促使我们更好地思考和实践教育工作。

【关键词】尼采思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个性化教育、自由意志精神、人文主义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解放。

1. 引言1.1 尼采思想的影响尼采思想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想流派之一,对人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尼采强调个体的力量和独立性,主张通过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来实现内在的价值和潜力。

他对传统道德观念和宗教观念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超人(Ubermensch)概念,强调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解放。

尼采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的权威观念,呼吁个体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欲望,同时承担起对自我和他人的责任。

尼采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同寻常性,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真实自我,而不是被外部规范和标准所束缚。

他认为,人类的真正成功和幸福来源于个体内在的力量和潜力的发掘和实现。

尼采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倡导个性化教育,弘扬自由意志精神,倡导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解放。

尼采思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西方哲学思想史上,也对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1.2 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而对我国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项重要的民族责任。

鲁迅与李光洙文学思想比较研究——以《狂人日记》和《无情》为中心分析

鲁迅与李光洙文学思想比较研究——以《狂人日记》和《无情》为中心分析
李 光洙 两 次 留学 日本 ,他 在 日本 留学 期 间读 了很 多 白桦 派 作家 的著作 ,他 在对 白桦 派 相 关作 品的 阅读 中 ,获得 了某 种 程度 上 的思 想启 蒙 ,产 生 了理想 主义 的倾 向 ,通 过对 《一个 青年 的梦 》 的阅读 ,能够 深 切感 受 到人 类对 于和 平 的美 好 向 往 。在李 光洙 后 来 的创作 生 涯 中 ,表 现 出 了 明显 的理 想主 义 以及 人道 主 义 思 想 。u 李 光 洙 的 长 篇 小说 《无情 》 以主 人公 李亨 植与 金 善馨 到美 国留 学及 金 秉旭 与朴 英采 到 日本 留学结 束 ,构 建 了他 以 “立 人 ”为宗 旨的启 蒙主 义文 学 观 。李光 洙 吸 收 了 日本文 学 中启 蒙主 义 思想 ,发 展 了 自 己的文 学 思想 ,把 文 学 当做 改造 国 民思 想 的重 要手 段 。
19世 纪西 欧近 代 文学 思 想 。鲁迅 的文学 创作 思想 也 受 到俄 国托 尔 斯泰 的影 响和 启发 。可 以说 鲁迅 在 日本期 间潜 心研 究 了包 括 进化 论 学说 在 内的 西 方 文 学 思想 、 自然科 学 和社 会 学说 。纵 观鲁 迅 的 思想 发展 历 程 ,他 是在 广泛 涉 猎西 方 文学 思想 的 基础 上 ,深 刻 观察 社会 现 实 ,从进 化 论 出发 ,进 而接 受 马克 思 主义 的 唯物 论 ,形成 自 己的文学 思 想 ,逐 渐成 为 中 国文 化革命 的主将 。
[关键 词] 鲁迅 ;李光 洙 ;文 学观 ;研 究
1.引 言
2.鲁 迅 与李 光 洙 文 学 思 想 的形 成
鲁 迅 是 中 国现 代 文学 的 奠基 人 ,他于 1918年 5月 在 《新 青 年 》 杂 志 上 发 表 第 一 篇 白话 小 说

尼采对鲁迅思想的影响

尼采对鲁迅思想的影响

尼采對魯迅思想的影響在魯迅到日本求學之前一年(190l),日本學界風行尼采思想。

高山樗牛(1871一1902)由於熱情的評論活動而鼓吹英雄之個人主義,把尼采介紹給日本人,尼采於是被看作是一位自由主義教養者:排斥卑俗物質文明與喧囂的軍國主義,教人過高貴而有個性的內在生活,受到全日本熱烈的歡迎。

魯迅赴日後進弘文學院,他初次接觸尼采,當是通過日文的介紹性書籍;直接讀尼采的書,應是離開以台到束京之後。

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看來只有《察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書。

但是,這本書對魯迅的影響,到後來才較顯著,尌他留日期間發表的幾篇長文來看'反而是尼采在日本的反響,諸如英雄的個人主義、反對物質主義和軍國主義等,佔了突出的地位。

魯迅到日本留學,雖然也跟當時所有進步的知識分子一樣,是為了尋求使中國達至富強之道,但魯迅的「提問法」,卻是很獨特的。

魯迅在弘文學院時,開始思考國民性的問題。

他經常跟許壽裳(1882一1948)談三個相聯的問題:“一、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甚麼?三、它的病根何在?”這三個問題,既說明當時魯迅思想的基礎和出發點,也可以說明尼采投合魯迅的原因和起點。

魯迅東渡日本求學,正是由於絕望於儒家之徒,為的是尋求一種新的價值觀,著眼的是倫理學範圍的問題,並非以政治或哲學領域的問題為主;其目的要改變國民的精神,使之臻於完美,跟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出發點和目的,差不多是一樣的。

雖然,國民性的問題,當時的革命者也有注意—尤其是梁啟超{1873一1929)。

魯迅後來提倡文藝運動,作為改造國民性的手段,也與梁啟超的影響有密切關係,但魯迅也採取了尼采的方法,而而且更認同尼采的方法。

所以,梁啟超的影響可以說是造成了魯迅與尼采「親和性」的基礎。

魯迅對那三個問題的解答,大部分都可以在那幾篇文言論文中找到,尤其是(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和(破惡聲論)三篇,而尼采在其中,正是以一種藥方的姿態出現的。

尼采鲁迅思想之比较论文

尼采鲁迅思想之比较论文

尼采鲁迅思想之比较研究摘要:尼采对鲁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思想性格、情感方式、思维特征、艺术技巧,一直到个人好恶。

本文主要分析了鲁迅接受和扬弃尼采思想的主要原因和对鲁迅与尼采的思想精神性格气质等异同进行比较。

关键词:鲁迅;尼采;异同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2在鲁迅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尼采思想对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鲁迅早期思想的性质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五四时期,刘半农说鲁迅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本人对这种评价也表示认可。

鲁迅逝世后,《鲁迅风》创刊号上发表的《鲁迅的杂文》一文认为,“鲁迅是由稽康的愤世,尼采的超人,配合着进化论,进而至于阶级的革命论的。

”巴人在《鲁迅与高尔基》一文中认为,“初期的鲁迅是以尼采思想为血肉。

”徐志摩在《热风》中,更是称鲁迅为中国的尼采。

尼采是德国伟大的文学家和人生哲学家,其思想和著作主要形成于十九世纪末七八十年代。

“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重新估价一切’、超人学说和权力意志论。

他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地一切偶像和传统,重新估定价值。

他的超人学说认为由于社会的压迫和分工的琐细,人已经被歪曲变形,支离破碎。

因此必须超越这样的凡人(包括超越自身内部的平庸),成为健康的完整的新的人类,即超人。

而能到达这种境界的只是极少数天才,广大群众不过是他们役使的工具。

因此任何群众思想的觉悟和力量的发展都只能是超人成长的障碍和威胁。

尼采还提出最坚强最高尚的生命意志不在微不足道的生存挣扎而在战斗意志、权力意志。

他认为这种趋向权力的冲动是唯一的基本冲动,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行为都合理而伟大。

”而鲁迅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尼采面对19世纪弥漫整个欧洲社会精神领域消极沮丧沉闷的气氛,开始自己的思考。

而鲁迅也在中国所面临的危机面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开始对其表示怀疑。

受尼采“重新估价一切”口号的激励,鲁迅大胆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坚信必须首先彻底摧毁原有的腐而不朽、破而不败地传统文化体系,文化才能向前发展。

鲁迅与尼采的关系

鲁迅与尼采的关系

(二)鲁迅所接受的尼采思想究竟 有哪些?

1、进化论 2、反偶像 3、个性主义
(三)尼采对鲁迅作品所产生的影 响

1、杂文中的尼采
(1)诗性语言的经营上。尼采说自己是 德国“诗情语言”的创造者。孙伏园说: “鲁迅先生却特别喜欢他的文字,例如萨 拉图拖拉语录,说是文字的刚劲,读起来 有金石声。”
(五)鲁迅接受尼采的时代根源


1、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尼采的“重估价值”与“反偶像”引起 先驱者的共鸣 3、个人主义是“”五四时期人们的心理需 求

例子分析:分析20世纪早期一批思想家和 作家对尼采的评价材料,说明鲁迅与尼采 发生关系不是一种偶然的文化。
(一)鲁迅是如何评价尼采的?



1、早期(即“五四”之前)主要是肯定的,赞许 的,并引为同调。主要体现在三篇论文里:《文 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 2、中期(即从“五四”前到1927年)批判的成 分增多了,但主要还是肯定的。 3、晚期(即1927年之后)此期,鲁迅对于尼采 几乎无一赞词,对其超人哲学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其次,鲁迅对于其“反偶像”的主张也是 有所批判的。尼采反偶像没有条件限制, 他说,偶像也者,“便是至今所谓真理 也。”鲁迅则把反偶像的范围缩小到封建 旧偶像。 再次,鲁迅对于“以强凌弱”的看法不同 于尼采。尼采主张“图强”,是同“凌弱” 相联系的。鲁迅主张“图强”,则是从 “扶助弱者”出发的。



(2)、其次是体现在一种宏大的、不可阻 挡的气势上。尼采的著作往往以气势胜。 他自命“发着凌越千古的大声”。 (3)、再次是体现在善于用反语式的讽刺 等艺术手法上。 (4)、艺术形式上的相似。

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

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

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
罗新河
【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11)004
【摘要】鲁迅曾深受尼采思想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鲁迅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等思想行为表征的显在层面上,而且以一种更为深刻的隐在形式体现在鲁迅的文本创作中.这种影响随着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鲁迅自身思想的演进与蜕变,呈现出一种从接纳到逐渐疏离的轨迹.
【总页数】4页(P69-71,75)
【作者】罗新河
【作者单位】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湖南,株洲,412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浅析鲁迅对尼采思想的接纳与发展 [J], 高誉玮
2.疏离与被疏离--论鲁迅与左联的关系 [J], 左文;毕艳
3.现代性背景下的“鲁迅与尼采”——亦论鲁迅对尼采的接受 [J], 詹春花
4.《野草》哲学与尼采主义——鲁迅对尼采哲学的借鉴与共鸣 [J], 马星宇
5.同途殊归的鲁迅与尼采——鲁迅接受和扬弃尼采的原因探析 [J], 李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章 早期鲁迅

第一章  早期鲁迅

第一章早期鲁迅:尼采式的哲学浪漫主义文章来源:厦大中文系更新时间:2011-1-8曹聚仁的《鲁迅评传》提到孙伏园在《鲁迅逝世五周年杂感》一文中的一段话:“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幅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当时的友朋,都认为这副联语很恰当,鲁迅先生自己也不加反对。

所谓‘托尼学说’,‘托’是指托尔斯泰,‘尼’是指尼采。

……而鲁迅先生在学生时代,很受托尼二家学说的影响。

”1孙伏园的判断,不仅当时大家感到恰当,就是从今天看来,也还是准确的。

因为1925年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中谈及自己思想动向时,也写道:“我的意见原也一时不容易了然,因为其中本含有许多矛盾,教我自己说,或者是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两种思想的消长起伏罢。

”2这里,人道主义指的即是托尔斯泰学说,那种源自基督教精神的对人类普泛的大爱;个人主义主要是指尼采的精英意识、超人精神,及其对于庸众、物欲的抵制与抗击。

鲁迅感到自己思想深处,这两种貌似对立的矛盾观念在此起彼伏、相互消长,不能一语以断之。

这一矛盾的状态,一直到厦门大学任教时期,准确地说,是1926年11月27日,在厦门集美学校做《聪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属于傻子的》的讲演中,出现了新的萌端,开始“任众数而排个人”了。

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也论及,王国维和鲁迅两位都曾经经历过一段浪漫主义的时期。

王国维喜欢德国浪漫派的哲学和文艺,鲁迅也喜欢尼采,尼采根本就是一位浪漫派。

鲁迅的早年译著都浓厚地带着浪漫派的风味。

这层我们不要忽略。

3郭沫若的断言,在早期鲁迅和尼采及浪漫主义之间划上了连接号。

事实亦确是如此,最明显的是,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就高度推崇了拜伦、雪莱等“罗曼宗”、“摩罗派”的八大诗人。

但鲁迅早期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念到底在哪些方面呈示出来呢?以往学界似乎并未具体展开论析。

例如,赵瑞蕻先生率先论定:《摩罗诗力说》“是我国第一部倡导浪漫主义的纲领性的文献。

”但他在论述时更多的是停留在鲁迅介绍、倡导西方浪漫主义这一层面上:“鲁迅早年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从西方输送进来的革命浪漫主义的火焰就旺盛地明丽地燃烧起来了。

渊源学研究的一个个案鲁迅与尼采的关系

渊源学研究的一个个案鲁迅与尼采的关系

渊源学研究的一个个案:鲁迅与尼采的关系(一)鲁迅是如何评价尼采的?尼采著作近20种,鲁迅读过尼采的哪些著作,我们无从确知。

仅就其早年藏书而论,只有一本德文版《察拉图斯忒拉如是说》(即《苏鲁支语录》);从鲁迅著作中所引文字考察,也几乎都出于此书。

鲁迅20多篇杂文和10来封书信,都曾经谈到了尼采,以及关于尼采著作的翻译与出版的事情。

刘半农先生曾以“托尼哲学、魏晋文章”来概括鲁迅早期的思想,据刘自己说,当时鲁迅并没有对此表示反对意见;也就是默许了。

现代思想家和作家曹聚仁先生是鲁迅的好友之一,晚年在香港从事鲁迅作品研究,他认为:“鲁迅的观察深刻,与眼光远大,并不由于接受了唯物史观的论据,而是由于他的科学头脑及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

”(曹聚仁:《鲁迅评传》,第173页,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73年。

)看来,鲁迅和尼采之间的确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

我们有必要以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的方法,对此加以认真的探讨。

鲁迅在自己的文章中是如何谈论尼采呢?1、早期(即“五四”之前)主要是肯定的、赞许的,并引为同调。

主要有体现在三篇论文里:《文化偏至论》(1907)、《摩罗诗力说》(1907)、《破恶声论》(1908)。

从中我们可能看出,这时的鲁迅对尼采及其思想,首先是肯定的,赞许多于批评。

《文化偏至论》主要是为批评改良派与洋务派而作的一篇论文。

作者说欧洲人的思想,由“崇尚宗教”到崇尚“物质主义”,是存在严重的偏向的,并对此表示不满。

是“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他说:德人尼怯氏,则假察罗图斯德罗之言,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返而观夫今之世,文明之邦国矣,斑斓之社会矣。

特其为社会矣,无确固之崇信;众庶之于知识也,无作始之性质。

(《鲁迅全集》第1卷,第18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鲁迅认为,象尼采这样的西方思想家们,早就看出了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只有将“理想”寄托于将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287/ 11-2589/i.2005.01.011鲁迅研究鲁迅与近代思想———围绕尼采思想的接受[韩]李珠鲁内容提要:本文考察鲁迅和尼采的关系,特别是鲁迅留学日本时期理解尼采的方式。

一般来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尼采的理解是经由日本视角、转承德国和欧洲的理解方式而来。

虽然鲁迅眼中的尼采也未能例外,但他却站在要求变革的中国特有时代的观点上来理解尼采,把尼采不仅看成是一个哲学家,而且看成是一个文明批评家、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他对尼采的理解是感性化和形象化的,这清楚地反映在他留学日本时期和五四运动以后的创作中。

而到了20年代后半期,当他发觉尼采思想再也不可能解决现实问题时,对尼采的关注就比较有限了。

一尼采(F.W.Nietzsc he:1844—1900)是宣告旧文明死亡、预言新文明到来的诗人和哲学家。

他于世纪转换之际离开人世,他的一生也如同他的死亡一样不寻常。

他生活在军事力量强大的统一帝国德国,那正是由俾斯麦(Bis marc k:1815—1898)主导的最初实现统一的普法战争(1870)胜利以后建设第二帝国(1871)、奔向军国主义道路的时期,换句话说,与俾斯麦体制的确立和完成的时期相一致。

尼采在德国人民陶醉于普法战争的胜利、称颂自身的文明之际,却对欧洲文明表示了怀疑并预言了其没落的结局。

从此以后,“尼采”这个名字便意味着对所有统治权威的否定,成为批判和摆脱近代文明的代名词。

因此,他既具有近代性,又具有后现代性,同时还兼有颓废的一面。

由于这种多面性,像尼采这样难于理解的思想家并不多见。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对尼采的理解程度以及不同时代要求的影响,尼采的形象也显得各色各样。

20世纪初期,欧洲对于尼采的理解主要是依据道德观的解释以及与浪漫主义的关联性等进行讨论。

尼采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更被看作是一种文学性或文化批判性、理念历史性的更强的存在。

对尼采的新论来自30年代后半期海德格尔(M.Heidegger)的研究成果。

经由海德格尔,他才得以立于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之上。

随后又经由雅斯贝斯(K.T.Jaspers)的解释,尼采才被树立在西方哲学的主流之中。

这样,尼采不再只停留于文学家或者文化批评家的位置上,而开始被评价为哲学家①。

在日本和中国也同样存在着对于尼采的多种理解,两国既有类似又有不同之处。

中国对于尼采的理解大体上是以日本为媒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而形成,在这点上可以找到两者的类似性;但即便如此,由于中国历史的时代要求,这些理解也是有限制和有选择性的。

另外,随着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层次和历史情况的变化,尼采更显示出多种多样的风貌。

本文即是要全方位地考察尼采在鲁迅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介入的形态和影响。

为此,鲁迅最初接触到尼采思想的日本留学时期将成为本文议论的主要部分;此外,为了便于论题的展开,这里首先要探讨一下日本和中国对于尼采的理解方式。

二世纪转换期中的日本学术界和思想界之所以对尼采发生兴趣,应该是因为日本和德国具有相似的历史经验和时代要求的缘故。

即,德国俾斯麦体制的确立和普法战争的胜利,与军国主义化的日本的明治维新和清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澎湃之间十分相似。

这种相似以集团中心的近代化逻辑和物质主义为基础。

日本的思想界也认识到有偏颇的文化精神所带来的危机,而对此可以进行批判的理论就是尼采思想了。

日本最初介绍尼采的文章是《欧洲に於ける德意思想のニ代表者フリデリと、ニツシエ氏とレオ、トゥストイ伯との意见比较》②(《欧洲德意思想的两个代表弗里德利希·尼采与列夫·托尔斯泰伯爵的意见比较》),接着是《ニツシエ氏とトゥストイ伯德意思想を评す》③(《评尼采与托尔斯泰伯爵的德意思想》)。

这两篇杂记主要言及尼采的《道德的谱系》,将尼采与没有任何相关性的托尔斯泰精神相提并论,可见当时对于尼采的理解水平之一斑。

后来,丸山通一的《博士加藤君の“先哲未言”を评す》④(《评加藤博士的“先哲未言”》)和无署名的《ニÅチエ思想の输入と佛教》⑤(《尼采思想的输入与佛教》)等也同样是从道德或者宗教观点出发来展开论议,尼采被他们看成是一个激进的个人主义思想家、现有道德的破坏者。

对于尼采产生进一步理解的是1901年有高山樗牛和登张竹风发起的所谓“美的生活”的论争。

高山樗牛本来是组织大日本协会的主导者、鼓吹日本主义的人物,1898年后半期开始对文化问题发生兴趣,批判日本精神的丧失和物质享乐主义。

他在1901年发表了《文明批评家としての文学家》⑥(《作为文明批评家的文学家》),主张“与其说他(尼采—译者注)是哲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而且其作为诗人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是一位伟大的文明批评家。

”⑦同年八月他又发表《美的生活を论す》⑧,指出“幸福是什么?用我们所信奉的话来说,就是本能的满足,仅此而已。

本能是什么?是人生来具有的要求。

使人性本来的要求得到满足,这就是美的生活。

”⑨“价值是绝对的,这就叫做美;美的价值中最纯粹的,就叫做本能的满足。

”10另外,登张竹风在《美的生活论とニイチエ》1(《美的生活论与尼采》)中站在高山樗牛所主张的将“非道德的本能主义”等同于尼采的非道德主义的个人主义的立场上,从本能满足主义、快乐主义伦理观的观点上对尼采作了解释。

由于对尼采见解的不同,反驳高山樗牛和登张竹风“美的生活”的谈论也跟着兴起,例如,长谷川天溪和坪内逍遥等人将尼采看作“虚无主义的无赖辈”和“罪恶的时代精神”12。

鲁迅正是在这种对尼采发表多种见解的热闹时期留学日本的。

鲁迅东渡日本的1902年,日本出版了两本有关尼采的著作。

一本是登张竹风的《ニイチエと二诗人》13(《尼采与二诗人》),这是将1888年4月10日尼采寄给勃兰兑思(G.Brandes)的书信的后半部分翻译以后,以《ニイチエの自传》(《尼采自传》)的名义刊载的。

另一本是桑木严翼的《ニÅチエ氏伦理说一斑》14 (《尼采伦理说一斑》),此书曾被评为“水平极低的奇怪的研究书”15,在《传记及び著书》(《生平及著作》)一章中登载着尼采的传记。

这两本著作虽谈不上什么学术水平,但却很好地反映了尼采死后当时日本对尼采的理解的水平及“尼采热”的情况。

前文所说的有关“美的生活”的争论成为尼采走向大众的一个契机,大众的关心推动了尼采著作的翻译。

明治时期翻译尼采的代表性成果整理如下。

(下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皆略作《查拉图斯特拉》)*登张竹风,《フリイトリヒニイチエの文章论》(《弗里德利希·尼采的文章论》),《气焰录》,金港堂,1902年7月;《查拉图斯特拉》的第1部7节,《对于读书和著述》。

*口龙峡,《译文二节》,《碧潮》,嵩山方,1906年3月;《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说》中的1、2节。

*高山樗牛,《犹多方言———ニイチエ自らの言を假りて》,《樗牛文集》第5卷,1906年4月;《查拉图斯特拉》的第3部12节,《对于旧目录版和新目录版》的摘录翻译。

*登张竹风《如是彼观———ニイチエの女性观》(《如是彼观———尼采的女性观》),《舌笔录》,春阳堂,1906年8月;《极有人性的》的部分翻译。

*登张竹风,《新道德经———ニイチエのザッストラ》,《やまと新闻》,1907年2、3月;《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说》。

*生田长江,《夜の歌》,《スバル》,第2卷6号,1909年6号;《查拉图斯特拉》的第2部9节,《夜之歌》。

*阿部次郎,《夜の歌(ニイチエ)》《影と声》,春阳堂, 1911年3月;《查拉图斯特拉》的第2部9节,《夜之歌》。

*山口小太郎,《老ひたる女と若き女と》,《德逸语学杂志》第13卷12号,1911年8号;《查拉图斯特拉》的第1部,《对于老妇和年轻女子》。

从以上的整理可以得知,明治时期对于尼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查拉图斯特拉》上。

除此以外,《查拉图斯特拉》的部分翻译和摘录翻译还有很多,本文只整理了几个主要部分。

《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说》的全文翻译于1911年1月、以生田长江的《查拉图斯特拉》(《ツァラトゥストラ》)(新潮社)宣告完成。

大体来说,明治时期的尼采研究限于一定的范围,并且只是对德国研究成果的一个整理而已16。

鲁迅留学的当时,日本对于尼采的理解大体上是将他当作文学家,而并非哲学家;同时,对其采取了从道德或宗教的角度来讨论研究的方法,而不是从学术上来的。

三那么,当时中国对于尼采的理解怎么样呢?中国最初介绍尼采的文章是1902年梁启超所著《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17。

文中,梁启超指出:“今之德国有最占势力之两大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一曰尼至埃之个人主义”,“尼至埃位极短之强权论者,前年以狂疾死。

其势力披靡全区,也称为是十九世纪之新宗教。

”18与梁启超的极其轻率的发言相比,王国维的论点更富有理论体系。

他在《尼采氏之教育观》19一文中这样介绍尼采: 呜呼!十九世纪之思潮,以画一为尊,以平等为贵,拘繁缛之末节,泥虚饰之习惯,遂令今日元气屏息,天才凋落,殆将举世界与人类化为一索然无味之木石!当是之时,忽有攘臂而起,大声疾呼,欲破坏现代之文明而倡一最崭新,最活泼,最合自然之新文化,以振荡世人,以摇撼学界者,何人斯?则弗礼特力·尼采也。

20王国维根据尼采的超人说和天才论,论说了文化改造的主旨。

1904年著述的《叔本华与尼采》21中,王国维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尼采之说,乃彻头彻尾发展其美学上之见解,而应用之于伦理学。

”2分析了叔本华与尼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由此可知,他对尼采是从文化批判或者道德、伦理的观点上来理解的。

这些理解方式与日本学术界对尼采的理解角度相一致。

当时流亡于日本的梁启超,不用说是受到了日本的影响,而1900年末至1901年初只在日本呆过四五个月的王国维,很有可能从指导他哲学研究的老师藤田丰八23那里,受到日本学术界对尼采理解方式的影响。

实际上,他的《尼采氏教育观》就是根据赫奈的原著编译发表的24,接着发表的《德国文化大改革家尼采传》25看来也是编译的26,之后,《尼采氏之学说》27则根据日本桑田木严翼《ニイチエ氏伦理说一斑》的文章编译而成28。

如此看来,梁启超和王国维对尼采的理解方式都跟从了日本的体系。

中国对尼采的热衷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展开达到了高潮。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道:“德国大哲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Morality of N oble),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Morality of Slave)”29,强调了“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

傅斯年在《随感录》中主张,“用新的偶像来打破现在已成为旧偶像的孔子和礼教”,把呼吁“以新偶像来重新评价一切”的尼采看作极端的偶像破坏者30。

胡适也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吹捧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的论点是最卓越的评价态度,认为“新思潮的精神是评价的态度,新思潮的唯一目的是要再次创造文明”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