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7篇)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
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
[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3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古代儿童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3.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动脑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曹冲称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1.2提问: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称象》的故事,谁能简单复述一下故事情节?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3学生分享朗读感受,讨论曹冲的聪明才智。
3.重点词语学习3.1教师出示重点词语,如“称象”、“浮力”等,解释其意思和用法。
3.2学生结合课文,用重点词语造句,巩固学习。
4.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4.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曹冲称象的过程,提问:曹冲是如何称象的?5.角色扮演5.1教师分配角色,如曹操、曹冲、士兵等。
5.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情。
5.3教师点评表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创新思维培养6.1教师提问:同学们,除了曹冲的方法,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称象的方法吗?6.2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创意,提出自己的称象方法。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8.课后作业8.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曹冲称象的短文。
8.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在创新思维培养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提出了各种称象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2篇)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2篇)2023年曹冲称象其次课时教学设计一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表达,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制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气氛中自主学习。
教师和学生是公平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头,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深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
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
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盼,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到达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索和探究,并赐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进展了学生的语言力量。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忱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忙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才智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我信任只要我们引导准时,信任孩子们才智的火花会准时出现,个个都会成为“才智星”。
反思二:《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奇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
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根据事情进展的挨次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熟悉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
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展比照。
(1)官员们和曹冲的比照(2)曹操前后态度的比照(3)官员们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方法的比照。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回顾课文,进一步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培养尊重客观规律、勇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回顾课文,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提高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谁能简单复述一下故事内容?第二环节:回顾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顾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2.教师提问:曹冲是如何称量大象的?请用原文回答。
第三环节: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四环节:合作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曹冲称象的情景剧。
2.各小组进行讨论,分配角色,准备表演。
3.各小组表演情景剧,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收获。
3.教师出示拓展题目: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如何解决?第六环节: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课文、学习生字词、合作学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品3篇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难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2.相关链接:象,通称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
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
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2.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3.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4.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5.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底: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撇舒展,最后一笔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秤:第一笔撇短,“平”两点方向相对,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岁:第一笔竖短,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撇起笔在横中线上,舒展。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本课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示例: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 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曹冲称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教育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曹冲称象》一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运用。
2. 课文背景: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人物曹冲,以及他在称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
3. 课文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曹冲称象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勾画出生字词。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字词的理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课文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曹冲称象2. 重点词语:称象、聪明、才智、创新、实践3. 课文结构:背景介绍、故事情节、课文主题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写在作业本上。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课文特点: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
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 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2、做实验突破难点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曹冲称象》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当然,由于使用统编教材时间较短,我对各年段教材关于讲故事与复述能力的安排,理解不够深入,对完成目标的方式方法运用不够灵活多样。希望随着执教年级的增长,在对统编版教材的能力训练系统认识更深入时,实现教学设计梯度和难度的平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出示上节课学习的14个生字,请学生认读。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和曹冲一起看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他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呢?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吧!
二、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1.学生读第4自然段。
(1)学生画出写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句子。(板书:曹冲)
然: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板书:爱动脑筋会观察)
2.课堂演练。
2.让孩子们从文章中明白道理,受到启发,达到育人的目的。《曹冲称象》告诉了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道理浅显易懂,可能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关键在于课堂上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拓展,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为此,我结合实际,及时提问: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孩子们在思考、回答、听取别人意见时,自然从心灵深处,得到更好的启发启迪。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3篇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一、导入:出示一杆秤。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
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
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
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
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
)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
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2、出示:议论。
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
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
读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这种方法行吗?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课文特点: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
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 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二上《曹冲称象》集体备课教案(初稿)

二上《曹冲称象》集体备课教案(初稿)第一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曹冲称象》的故事内容,了解曹冲的聪明才智。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智慧和才能。
第二章:教学内容一、课文内容简介:《曹冲称象》是一篇关于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曹冲在年幼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父亲解决了一次重要的军事问题。
二、重点词汇和句型:1. 重点词汇:曹操、曹冲、称象、聪明才智、解决问题等。
2. 重点句型:How did Cao Chong solve the problem? Whatcan we learn from Cao Chong's wisdom?第三章: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曹操和曹冲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曹操和曹冲的了解,引出故事主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回答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理解程度。
三、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曹冲是如何利用聪明才智解决问题的。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 教师批改练习,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一、评价内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口语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评价方式:1. 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一、教材:1. 课文《曹冲称象》。
2. 教学指导书。
二、辅助材料:1. 曹冲称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集体备课)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集体备课授课教师李健全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教学目标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学习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重难点 :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1、出事大象图片。
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大象有多重?师: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5课:曹冲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二、读课文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三. 出示目标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 ,曹冲,官员们.2. 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过渡:曹操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曹冲称象(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内容:《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称象》第二课时教案1〔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同学学习曹冲“多思多察”的好习惯,培育同学观测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重难点:1、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及优点。
2、渐渐培育同学“多思多察”的好习惯。
三、教具:小黑板、贴图、玻璃盆、纸船、玩具象、石子、天平。
四、教程:〔一)、齐读生字。
〔二)、学习第四段。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别人送给大官曹操一头大象,大象?〔生:又高又大〕,身子?〔生:像堵墙〕腿?〔生: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究竟有多重呢?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难倒了官员们,同学们是谁想出了称象的好方法?〔生:曹冲〕2、他想出了一个什么方法呢?请在课文里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
〔生自读自勾〕3、指名读勾画内容。
师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
曹冲真是个聪慧的小孩,那么曹冲的话该怎么读才好呢?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再指名读,喜爱的人读。
请小声读一读,看看曹冲的方法可分为几步?指名说,师在黑板上标出步骤。
曹冲的方法管用吗?同学们想不想亲自试验一下呢?在试验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称象的步骤。
〔生读,师贴大象图、石头图、木船图演示〕为了验证明验结果,请在最末用天平称一称大象和石头的重量是否相同。
4、生分小组做试验。
汇报:指名说试验结果。
齐读第五段。
〔三)、学习第三段。
1、试验中你们体会到曹冲的方法好在哪儿?〔a、不用做大秤;b、不用宰大象。
〕2、曹冲是如何想出这个好方法的?指名答。
〔生:倾听大臣们的'谈论,从大臣们的话中找出可行的方法。
〕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生:第三段。
〕指名读第三段。
评一评,同桌相互练读,再指名读,指导读出大臣的语气来,全班齐读大臣的话,师读表达人的话。
〔四)、你认为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情愿向他学习吗?学什么?〔同桌互说,指名答。
〕〔五)、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曹冲的聪慧。
二年级上册备课教案曹冲称象第二课时

合水县三里店小学集体备课教案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主备人李文娟参与教师刘娜、杜亚亚、王婷、李靖、孙妮妮课题曹冲称象课型新授教具学具课时第二课时执教教师授课班级印前审阅课前审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执教教师修改批注【课堂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会写“照”“点”两个字【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起因——(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经过——(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二、深入理解课文1,大象的样子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请学生朗读)师:听了朗读后,我们知道大象应该是又高又大的,虽然我们的眼前并没有这头大象,但我们依然能想象出来你能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大象又高又大吗?咱们一起接读吧,看谁与老师接得最好,并能读出大象的样子(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大象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读大象的样子)大象——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师提问:是说大象的身子是一堵墙吗?那为什么要说成像一堵墙?学情预设:因为墙又宽又大,大象又很大,所以把大象的身子比喻成一堵墙它们有共同特点,都很高很大师提问:那是说大象的腿是四根柱子吗?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学情预设:因为柱子很高很结实,大象的腿也很高很结实,所以把大象的腿比喻成四根柱子师:是呀,你们看作者多会想象呀,用一堵墙比喻大象的身子,用四根柱子比喻大象的腿,使我们眼前—下子就出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象的样子2,官员的办法师提问: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听一听官员是怎样议论的官员的议论在第几自然段?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这一(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投影出示提示语,(1)官员们想出了几个办法?请你用①②……标出来(2)请你用“——”画出官员们的办法(3)试着把官员的办法连起来,说一说学情预设:有两种,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明确:第一个办法是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第二个办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3,曹冲的办法师:曹冲的办法在第几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并予以指导)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标一标曹冲称象的过程投影出示:(1)称象的过程分几步?请你用①②……标出来(2)说一说每一步主要做什么?生边回答,师边小结,并板书如下: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赶象上岸装石到线秤石头知重量师称象过程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师配画外音)出示图片,再次让学生感知称象过程请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先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引导:书中是用“先……再…然后……”把每一步连接起来的,你能用这样的词连接吗?师先示范复述,再指名复述4,最后一段师结果怎么样呀?(指名读第五段)师:曹冲做了一件连官员们都没有做到的事,而那一年曹冲才——7岁,就跟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你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吗?三、指导写字:“照”“点”1,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2,四点底的四个点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师示范写一遍4,学生练写各一遍5,展示评议修改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集体备课

解读课文:第3段
•称象方法: ①造一杆大秤; ②把大象宰了,割肉称。 •曹操听了这些官员的话以后有什么动作?(直摇头) •积累句式:“有的……有的……也有的……”
解读课文:第4段
•七岁的曹冲是采用什么办法称象的?
•象上船——给船画线——象上岸——石 头入船——齐线——称石头,知象重 •说一说曹冲称象不明白的地方。 •比一比曹冲称象的办法比官员的办法好 在哪里?
拓展活动
课后,在父母的帮助下采用曹冲称象的办法称一称家里东 西,如苹果、白菜等。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官员:造大秤 宰大象———曹冲直摇头 曹冲:象 船 画线 石头——曹操微笑点头
课后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
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教育部组织编写 二年级 | 上册
课后思考
教育部组织编写 二年级 | 上册
演示称象过程
听到称大象的方法,曹冲想:
(用船当大称,用石头代替大 象,可以一块一块地称)
如果我是曹冲,还会想: (
)
演示称象过程
教育部组织编写 二年级 | 上册
教育部组织编写 二年级 | 上册
演示称象过程
曹冲称象的启示
1、当船中放入石头时:
2、当大象进入船中时:
教育部组织编写 二年级 | 上册
我们应向曹冲学习些什么? •多观察日常生活 •多动脑筋
课文反思
教育部组织编写 二年级 | 上册
石头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
=
解读课文:第5段
1、曹冲说完称象的办法后,曹冲的动作和表情是什么? (微笑点头,开始吩咐别人称象。) 2、称象的时候曹冲几岁?(七岁) 3、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才曹冲七岁。 4、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观察仔细,敢于发言)
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曹冲称象》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指导书写“称、秤”这两个生字。
4、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学情分析《曹冲称象》是一个历史故事,距离年代相隔很远,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也没有类似“称象”的体验活动。
而这篇文章核心部分便是曹冲称象的过程,文字内容环环紧扣,逻辑缜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难度比较大。
因此,需要在设计中通过动画等形式让过程更形象化,使得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开小车的游戏复习之前学过的会认字(1)开火车读(2)指名读2、看见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带着这些疑问继续走进这篇课文(二)走进课文1、出示大象的图片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课文里是如何描写这头大象的呢?2、指名答3、出示描写大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1)指出比喻句(2)说话训练4、那官员们看见这么大的象,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1)指名答(2)出示并对比:这么大的象有多重?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3)指名读这两个句子(4)分析“到底”这个词语(5)指导朗读5、官员们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想出了什么办法呢?(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2)指名答(3)简单来说,官员们想出的办法就是造大秤,那曹操听见官员们的这个办法是什么态度呢?(4)官员们想出的这个办法行得通吗?6、指导书写“称”和“秤”(1)出示相关图片,区分“称”和“秤”(2)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3)注意两个字的起笔和落笔(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5)请学生描一个,写一个(6)展示、评价(7)修正,同桌互评7、官员们的办法不可行,这时,曹冲想出来了一个办法,那这个办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4自然段(1)数一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2)指名5位学生分句朗读(3)自由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曹冲想出的办法(4)指名答(5)出示动画,分步骤展示曹冲称象的办法(6)齐读曹冲称象的办法(7)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从哪里看出来的?(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8、曹操称象的办法很不错,想出这个办法的曹冲才7岁,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年龄小却很有智慧)古人和你们想到一块儿了,古人也是这样夸他的,出示小古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9、是呀,历史上曹冲就是一个非常聪明,智慧过人的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内容教材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领会曹冲的聪明才智,以及懂得诚信待人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曹冲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领会曹冲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课文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曹冲称象的故事情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曹冲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通过讲解,让学生领会故事的主题思想。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曹冲称象2. 聪明才智3. 诚信待人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课文内容。
3. 思考:你从曹冲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曹冲的故事,了解曹冲的生平事迹,进一步领会他的聪明才智和诚信待人的品质。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从曹冲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曹冲称象》的第二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析的细节。
一、自主学习环节在自主学习环节,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集体备课授课教师李健全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教学目标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学习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重难点 :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1、出事大象图片。
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大象有多重?师: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5课:曹冲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二、读课文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三. 出示目标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 ,曹冲,官员们.2. 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过渡:曹操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曹操听了摇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二年级集体备课授课教师李健全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学习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重难点 :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
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
一. 激趣导入
1、出事大象图片。
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大象有多重?
师: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
这节课我们继
续来学习第5课:曹冲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
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
着提出来.
三. 出示目标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 人物: 曹操 ,曹冲,官员们.
2. 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好在
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称象
↙↘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秤象上船 ,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十、课堂测验
*选字填空
1 棵面块堵艘杆
一()秤一()树一()船
一()肉一()墙一()鼓
2 细长高大香甜酸甜大圆
苹果又()又()葡萄又()又()竹竿又()又()月亮又()又()大象又()又()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才:①刚刚;②能力。
(1)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
(2)大家都夸曹冲很聪明,很有才干。
()
2.直:①不弯曲;②连续不断。
(1)曹操听了直摇头。
()
(2)这条路很直。
()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wecken verwendet werden.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обучения,
дл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 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обучения,
дл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