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

合集下载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
• 根据吸引管和吸引瓶中的血液、无菌巾、敷料上的血液估 计失血总量。在儿科手术中应使用小型吸引瓶,以便于精 确计量
• 心动过速、组织灌注(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中心-外 周温差是较可靠的参考体征
小儿围术期输血---术前评估
择期手术 Hb>100g/L;新生儿Hb>140g/L
贫血患儿急诊手术,可在术前输浓缩红细胞 (4ml/kg浓缩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10g/L)
• 以10kg的小儿为例,如果该患儿术前 Hct为42%,估计其 最大可允许失血量:MABL =70(估计血容量ml/kg)×10 ×(42-30)/42 =200ml
• 如果失血量<MABL的1/3时,可输注晶体液(2~3倍失血量 );如失血量>MABL的1/3,可输注体胶液(如羟乙基淀粉 或5%白蛋白);当失血量> MABL时,应输注浓缩红细胞, 同时应用晶体液作为维持液
围术期输液---注意事项
• 单纯输注生理盐水会引起小儿高氯高钠酸中毒 • 单纯输注葡萄糖液会导致细胞水肿 • 较大量输注乳酸林格氏液会出现乳酸性酸中毒 • 新生儿和婴儿要计算术中输注抗生素所用液体量(抗生素
不能与含钙液体混用,所以使用前后都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
围术期输液---注意事项
小儿输液安全范围小 液体最小必需量与最大允许量之比较小 计算液量要包括稀释药的量
• 出血量达血容量50%,需加用白蛋白(除浓缩红细胞外) • 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80%者,除补充以上成分外,还需
增加凝血因子的输注,如新鲜冰冻血浆 (fresh frozen plasma, FFP)和浓缩血小板等,以改善凝血机制
输异体血的危害
• 血源性传染病: 丙肝感染率4-27.9% AIDS
术中出现尿量减少、心动过速、低血压或 末梢灌注不良等血容量不足症状时 应积极进行补充容量治疗

小儿围术期输血输液管理指南

小儿围术期输血输液管理指南

维持性输液

(1)足月新生儿(胎龄>36周)出生后最初 几天会正常丢失占体重10%~15%的水分, 液体的维持需要量减少(表6)
维持性输液
(2)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48h内应给予10%葡萄糖2~ 3ml/(kg.h)或40~80ml/(kg.d); (3)<2kg的早产儿液体治疗推荐至少4ml/(kg.h)或 100ml/(kg.d),并应每日监测体重和电解质,及时确定治疗 方案; (4)儿童出现以下情况时液体维持需要量增加:发热(体温 每升高1℃,热卡消耗增加10%~12%)、多汗、呼吸急 促、代谢亢进(如烧伤)、处于暖箱中或光照治疗中的儿 童,失水量将明显增加,在计算需求量时应考虑; (5)PICU中处于镇静状态和吸入加湿气体的患儿,液体维持 量是否需减少意见尚不统一,多数认为不会影响液体的维 持量。
2、补充性输液
(三)输液种类的确定

围术期可供选择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应根据患儿的需要,并考虑液体的电解质、含 糖量和渗透浓度进行选择(表7)
补充性输液
1、低渗性补液 原则上维持性补液可选用轻度低渗液,如0.25 %~0.5%氯化钠溶液。 2、等渗性补液 等渗液的 丢失继发于创伤、烧伤、腹膜炎、 出血和消化道的液体丢失,术中所有的体液丢 失都应以等渗溶液(林格氏液、复方电解质溶 液或生理盐水)补充。
三、围术期输液
小儿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目的在于提供基础代 谢的需要(生理需要量),补充术前禁食和手 术野的损失量,维持电解质、血容量、器官灌 注和组织氧合正常。
(一)术前评估


择期手术的患儿,因术前禁食多有轻度液体不足。减少禁 食时间,术前2h饮用清饮料,可以让患儿更舒适并使机体 不缺水,这对于婴幼儿更为重要(详见禁食指南) 严重创伤、肠梗阻、伴有胸、腹水的患儿可能存在进行性 的血容量的丢失和第三间隙的液体转移。术前有发热、呕 吐和腹泻等临床情况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婴幼儿可 通过观察粘膜、眼球张力和前囟饱满度对失水程度进行粗 略评估(表4)。儿童体重减轻是判断脱水的良好指征。进 一步的生化检查将有助于确定脱水的性质:低渗性(血浆 渗透浓度<270 mOsm/L, 血钠<130 mmol/L)、等渗性(血 浆渗透浓度270~300mOsm/L, 血钠130~150 mmol/L)或 高渗性(血浆渗透浓度>310mOsm/L, 血钠>150 mmol/L)。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VS
继续教育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了解最新的 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
THANKS
当前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小儿手术的复杂性和难度逐渐增加,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 理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围术期液体管理的意义
1 2
3
维持患儿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确保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维持正常 的血液循环、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预防并发症
适当的液体管理有助于预防因液体失衡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如心肺疾病、肾功能不全等。
输血禁忌症
某些情况下,如过敏体质、肝肾 功能不全、感染等,输血可能会 加重病情或带来不良反应,需要 避免输血。
输血方式与选择
输血方式
包括直接输血和间接输血,直接输血 是指直接将全血输入患者体内,而间 接输血是指将血液经过处理后再输入 患者体内。
输血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 输血方式。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身 体机能和代谢特点,需要更加谨慎地 选择输血方式和输血量。
提高手术成功率
良好的围术期液体管理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 率,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02
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
围术期液体需求
维持正常血容量
小儿在围术期由于禁食、手术创伤等原因,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需要补充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 液以维持正常血容量。
维持电解质平衡
小儿在围术期容易出现电解质失衡,如低钾、低钠等,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补充相应的电解质溶液 。
输血不良反应与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溶血 反应等。
处理方法

基础知识: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

基础知识: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

基础知识: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小儿患者的水平衡新生儿的含水量占体重80%;1岁后小儿的含水量占60%;儿童时期含水量将至57%;渗透压:280-300mOsm/L;电解质水平与成人相似。

脱水程度评估轻度:50ml/kg(占体重5%),皮肤张力低、舌唇粘膜干燥中度:100ml/kg(占体重10%),前囟凹陷、心动过速、少尿重度:150ml/kg(占体重15%),眼球凹陷、低血压,甚至昏迷小儿维持液体量计算“4-2-1”法则:即第一个10kg按照4ml/kg/h计算,第二个10kg按照2ml/kg/h计算,剩余体重数按照1ml/kg/h计算。

例如,患儿体重为13kg,那么每小时生理需求量为10*4+3*2=46ml;每日需水量:1000ml+50*3=1150ml。

小儿血容量估计年龄血容量(ml/kg)早产儿90-100足月新生儿80-90婴儿75-80学龄儿童70-75成人65-70小儿出血量评估方法根据血细胞比容前后变化计算,即EBL=EBV*(Hct术前-Hct测量时)/ Hct术前举例:患儿体重5kg,术前Hct32%,术中22%出血量:EBL=5*80*(32-22)/32=125 ml最大容许出血量(maximal available blood loss ,MABL)MABL= 估计血容量(EBV)*(HCT术前-30%) / HCT术前(注意:如果患儿术前脱水,HCT会增加,估算量会增加)小儿输血的原则失血量小于10%,不需要输血,用平衡液补充,需3倍的量。

失血量在10~15%之间,可输可不输。

可输(RBC)+平衡液(3:1)+可加用代血浆(1:1)。

失血量大于15%:补充红细胞或/和血浆。

早产儿输液相关问题1. 早产儿中需引起特别注意的包括:极低孕龄早产儿(extremely low gestational agenewborns, ELGANs)、极低体重早产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ELBW)及低孕龄早产儿(low gestational age newborns, LGANs)。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
3
2
1
4
5
6
3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的注意事项
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心率:观察心率变化,判断心脏功能
监测血压:观察血压变化,判断循环功能
监测呼吸: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判断呼吸功能
监测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判断感染情况
监测尿量:观察尿量变化,判断肾脏功能
监测血气分析:观察血气分析结果,判断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
03
观察药物的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调整药物剂量
04
脐带血输血:适用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04
输血反应处理
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发热反应:停止输血,给予降温、抗感染治疗
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溶血药物治疗
循环超负荷:停止输血,给予利尿、降压治疗
空气栓塞:立即停止输血,给予吸氧、抗凝治疗
细菌污染: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感染治疗
液体输注速度
输液速度: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确定
输液速度调整: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等调整输液速度
输液速度监测:监测患儿的输液速度,确保输液安全
输液速度注意事项: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输液速度,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
2
小儿围术期输血管理
输血适应症
01
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如重度贫血
02
失血:大量失血,如创伤、手术等
03
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
04
感染: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05
代谢紊乱:如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
06
营养不良:如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等
输血方式选择
静脉输血:最常用的输血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婴幼儿围术期静脉输液护理管理措施

婴幼儿围术期静脉输液护理管理措施
满意 4 4例 , 满意率 9 7 . 8 % 。结 论 : 加 强
率。一次性 成功穿刺至关重要 , 南于现 在 几乎是一个孩 子 , 家长疼 爱孩 子 , 面 对 不
能一次性成功 穿刺 , 心 理容 易偏激 , 甚 至 说 出一 些 难 听 的言 语 , 影 响护士 的心情 , 甚 至 出现 一 些 纠 纷 , 因此 , 护 理 人 员 仔 细
体征 , 仔细观察 输注 部位 和输 注速 度 , 发
现 异 常及 时处 理 。
结 果
护 理 管理
静 脉输 液 是 治 疗 疾 病 的 重 要 的 给 药 途径 ” , 是 治 疗 的 一 种 重 要 措 施 。婴 幼
进针方 向改 为与血管平行 推进。 ( 4 ) 为 防 止小 儿乱 动 , 可 以选 择 夹 板 同
选择微泵控制输液器 , 这 样 便 于 控 制 每 小 时输液量 , 进行 总量 调节 ; ②根 据患 儿年 龄 和 病 情 选 择 合 理 的套 管针 , 如 1岁 之 内 的患儿 则选择 2 4号 套 管 针 , l岁 以 的 患儿 则 选 择 2 2号 套 管 针 , 若 患儿应 用脱
使 针头 活动 , 造成穿透 管或者从血管 内 滑脱 。对这 些/ ] , J L , 多数采取夹板 同定 的 方法, 用药盒 固定小手 , 用胶布缠 紧, 这样 取材方便 , 也 利 于 被 固 定 部 位 的 m 液 循 环, 而且质量也轻 , 患儿不适感较小 , 这样 有效的保障了手术 的静脉输液 。 ( 5 ) 术 中输液的管理 : 要 根据 患儿所用 的约物和体 重等 因素 , 控制 输液 速度 : ①
定 。 由 于f l , J L 年 龄小 , 好动 , 好奇 , 有时自 己 可 能把 输 液针 拔 I 叶 J , 有 时 由于 乱 动 可 能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的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的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体液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体液总量80706555~65细胞内液35404040~45细胞外液45302515~20间质液40252010~15血浆5555(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小儿体液成分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浓度(mmol/L)290~310 290~310阳离子(mmol/L) 155 155Na+138~142 10K+ 4.0~4.5 110Ca2+ 2.3~2.5Mg2+ 1.5 20阴离子(mmol/L)155 155Cl-103HCO3-27 10SO42- 55PO42- 1.5有机酸 6蛋白质(mEq/L) 16 40(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王英伟左云霞李师阳连庆泉(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姜丽华张建敏曾睿峰(共同执笔人)目录概述小儿液体管理特点围手术期输液围手术期输血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且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参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09年《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并根据患儿特点,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将涉及以下内容:1、各年龄组儿童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2、小儿围术期体液缺乏的评价和纠正3、各年龄组儿童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4、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婴幼儿液体的正确管理,就必须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人体大部分由体液组成,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35-1)。

(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唯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35-2。

(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 5%~15%。

出生第1天的液体需要量相对较低,数天后液体丢失及需求相对增加,每日水转换率(100ml/kg)亦明显高于成人(35ml/kg),体液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均大于成人(表35-3)。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荷易出现全心衰。

体液丢失过多,易致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者可使肺血流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恢复胎儿循环。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 15%~30%,肾小管未充分发育,肾脏维持水和电解质正常的能力比成人差。

2、婴儿期对容量过多的耐受性仍然较差,虽然发生全心衰的几率比新生儿小,但仍易发生心衰。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完整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完整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完整版)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出生第1天的液体需要量相对较低,数天后液体丢失及需求相对增加,每日水转换率(100ml/kg)亦明显高于成人(35ml/kg),体液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均大于成人。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负荷易出现全心衰。

如体液丢失过多,易致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者可使肺血流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恢复胎儿循环。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15%~30%,肾小管未充分发育,肾脏维持水和电解质正常的能力比成人差。

2.婴儿期对容量过多的耐受性仍然较差,虽然发生全心衰的几率比新生儿低,但仍易发生心衰。

肾脏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

婴儿体内液体不足时,易致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渗性脱水。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
• 小手术 2ml/(kg·h) • 中等手术4ml/(kg·h) • 大手术6ml/(kg·h) • 腹腔大手术和大面积创伤时失液量可高达15ml/(kg·h)
围术期输液---确定输液种类
晶体液、胶体液 电解质、含糖量 渗透浓度
低渗性补液
• 维持性输液 • 0.25~0.5%氯化钠
补什么?
What ?
65~70
120~160
围术期输血---估计失血量
Hct、Hb、纱布称量法、手术野失血估计法
使用小型吸引瓶,精确计量
心动过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中心-外周温度差
可能存在的体腔内积血、诊断性检查抽血应限量
围术期输血---术中输血
根据患儿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手术出血量及患儿的心血 管反应决定是否输血
陈煜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
涉及内容
1
液体需要量的计算
2
围术期体液缺乏的评估
3
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
4
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小儿液体管理特点
1
体液量和分布
年龄越小 体液占体重 比例越大
2
体液成分
与成人相似
出生后数日 略有变化
3
各年龄组 特点不同
新生儿、婴儿 儿童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比例)
体液分布 新生儿
婴幼儿术中少量出血,已丢失其相当大部分的血容量,失 血操作一开始就必须积极、快速、等量地输血或适量胶体 液(羟乙基淀粉或5%白蛋白)
将30%作为Hct可接受的下限,患累及呼吸系统或心血管 系统疾患的婴幼儿(如发绀型先心病),需较高的Hct, 以保证组织的氧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预计术中出血≥10%血容量者或低血容量者, 术前应查血型并备血;预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体液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体液总量80706555~65细胞内液35404040~45细胞外液45302515~20间质液40252010~15血浆5555(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小儿体液成分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浓度(mmol/L) 290~310 290~310阳离子(mmol/L)155155Na+ 138~142 10K+ 4.0~4.5 110Ca2+ 2.3~2.5Mg2+ 1.520阴离子(mmol/L) 155155Cl- 103HCO3- 2710SO42-55PO42- 1.5有机酸6蛋白质(mEq/L) 1640(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快捷指南(全文)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快捷指南(全文)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快捷指南(全文)一、概述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在婴幼儿较成人更易威肋生命安全液体输入过多或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均可引起诸多问题。

本指南将涉及各年龄组儿童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体液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并提供各年龄组儿童术中静脉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并提供各年龄组儿童术中静脉液体治疗和围术血溶量估计及输血的治疗建议。

二、小儿各年龄组体液体代谢的特点1、新生儿1)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 5%~15%。

2)因细胞外液较多,易发生液体丧失和低血容量,导致低血和外周循环不良,严重者可使肺血流灌注减少,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恢复胎儿循环。

3)新生儿维持正常体液的能力比成人差,当摄入减少或丢失液体增多时,可很快发生脱水。

4)由于肾功能发育尚末完善,对过多液体的排泄能力很差,一旦液休稍多,容易发生水中毒。

5)新生儿对体液量的要求比较高,一旦发现有容量毂多或不足都应及时给予利尿剂或补液。

2、婴儿期1)对容量过多的耐受性仍然较差,在容量过多时,仍易发生心衰。

2)在体内液体不足时,容易发生电解质和代谢产物的蓄积,引起代和、谢性酸中和高渗性脱水。

3)对容量和电解质的协定多或不足的调节能力仍显不足,体内电解质(尤其是Ca2+)本身储备少,动员骨Ca2+人血的能力非常有限,补充不及时容易导致钙血症。

3、幼儿期机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步接近成人水平,对液体的管理可与成人相似。

三、围术期输液1、术前评估1)术前失水量在各种情况下变化很大,择期手术患儿因在、术前禁食多存在轻度液体不足。

2)严重创伤、肠梗阻、伴有胸、腹水的患儿可能存在进行性的血容量的丢失和第三间隙的液体转移。

3)术前有发热、呕吐和腹泻等临床情况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4)婴幼儿可通过观察粘膜、眼球张力和前囟饱满度对失水程度进行粗略评估(见下表)。

5)在紧急情况下,儿童体重减少是判断脱水的良好指征。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出生第1天的液体需要量相对较低,数天后液体丢失及需求相对增加,每日水转换率(100ml/kg)亦明显高于成人(35ml/kg),体液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均大于成人。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负荷易出现全心衰。

如体液丢失过多,易致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者可使肺血流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恢复胎儿循环。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15%~30%,肾小管未充分发育,肾脏维持水和电解质正常的能力比成人差。

2. 婴儿期对容量过多的耐受性仍然较差,虽然发生全心衰的几率比新生儿低,但仍易发生心衰。

新青年专家讲堂第二讲: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

新青年专家讲堂第二讲: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
切记:精确的计算往往会造成容量不足
术中输液总量
生理需要量 补充量(禁食失液+手术麻醉引起失液量)
经验(各项补液量相加后)
一般小手术(1h以内浅表手术)补液为10-20 ml/kg.h;
中等手术(1~2h开腹开胸手术)补液为第1小时 15-25 ml/kg.h,第二小时15-20 ml/kg.h;
• 小儿15kg:每小时水需要量=40+(2×5)=50ml/h 每日水需要量=(100×10)+(50×5)=1250ml/24h
• 小儿25kg:每小时需要量=60+(1×5)=65ml/h
维持性输液---临床考虑
• 足月新生儿
– 出生后最初几天会正常丢失占体重10%~15%的水分,液体的维 持需要量减少
– 出生后48 h内应给予10%葡萄糖2~3ml/(kg·h)或40~80ml /(kg·d) – <2kg早产儿,液体治疗至少5ml/(kg·h)或100ml /(kg·d),并每日测
体重和电解质
• 儿童出现以下情况需要量增加
– 发热(T↑1℃,10%~12%) – 多汗、呼吸急促、代谢亢进(烧伤) – 处于暖箱或光照治疗
有关胶体
• 最好是白蛋白 • 新生儿慎用人工胶体
有关葡萄糖液
1
低体重儿、 新生儿、 长时间手术患儿
2
早产儿、 尿毒症新生儿、
母亲糖尿病、 全肠道外营养患儿
采用含糖液 (1%~2.5%)
注意 监测血糖
含糖液 (2.5%~5%)
监测血糖
避免单次静推 高渗葡萄糖
3
术前已输注 葡萄糖液的 早产儿和新 生儿,术中 继续输注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比例%)
体液分布

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

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

Holliday M, Segar W. T Pediatrics 1957; 19: 823–832.
输液量
维持性输液:
胎龄>36周新生儿生后最初几天液体维持需要量减少(生理性体重 下降)
足月新生儿生后48 h内给与10%葡萄糖2~3ml/(kg.h)或40~ 80ml /(kg.d)
生后3天内推荐0.18%氯化钠+10%葡萄糖4ml/(kg.h)或100~ 120ml/(kg.d)
术中输液量计算:
生理维持性液体 术前缺欠的体液(包括脱水或禁食等因素) 创伤造成进入第三间隙的液体 失血量
输液种类的确定
术中输注液体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的需要,考虑渗透压及含 糖量
低渗性补液: 原则上维持补液,可选用轻度低张液,如0.25 %~0.5%氯化钠溶液或林格氏液
等渗性补液: 等渗液的丢失继发于创伤、烧伤、腹膜炎、出 血和上消化道的液体丢失。所有这些丢失的液体中含有较 高的Na+(120~160mmol/L),因此以输注林格氏液 或复方电解质溶液为主。
小儿围术期液体治疗
Perioperative Fluid therapy in Pediatrics
不同年龄组体液分布比例
血 间质 6% 37%
细胞内 35%
新生儿78%
血 间质 细胞内 5% 20% 40%
2~14岁65%
血 间质 5% 25%
细胞内 40%
~1岁70%
血 间质 细胞内
5%
10~ 15%
症状(尿量减少、心动过速、轻度低血 压或末梢灌注不良等)
脱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估算:轻度、中 度、重度
小儿液体的生理需要量(4-2-1法则)
体重 (kg)
<10 10-20 >20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快捷指南ppt课件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快捷指南ppt课件
小儿围术期液体 和输血管理快捷 指南
概述
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在婴幼儿较成人更 易威胁生命的安危。 液体输入过多或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 均可引起诸多问题。 本指南将涉及各年龄组儿童液体生理需要量 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体液缺乏的评价和纠 正;并提供各年龄组儿童术中静脉液体治疗和 围术期血容量估计及输血的治疗建议。
糖的补充问题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糖的 输注增加了缺血性脑损伤 的危险。临床观察研究认 为,糖可加重麻醉过程中 的缺氧致脑缺血缺氧损伤。 在脑缺血缺氧情况下,输 入的葡萄糖导致脑内的糖 增加,糖的无氧代谢产生 大量的乳酸,使脑细胞PH 下降,导致神经组织损伤。
近年来对小儿术中输注含糖液进行了重新评价, 认为新生儿比儿童和成人能耐受较低的血糖水平, 正常小儿术中禁食6小时,没有出现任何低血糖 的症状,因此大多数患儿术中不需输注含糖液。 但早产儿、术前接受含糖液或高能营养的危重病 儿,术中应继续给予。
3.输液种类的确定
1.平衡液:乳酸钠复方氯化钠 溶液(平衡液),平衡液输注可 补充血容量,减少输血量,维持 肾血流。术前禁食禁水失液量、 术中生理需要量、第三间隙失液 量均可用平衡液补充。 2.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 在没有平衡液时可代替平衡液用。 由于含氯离子较高,不要太大量 输入。
LOGO位置
LOGO位置
小儿的体液 分布
1.体液的总量:体液是以一定的电解质 和非电解质成分为溶质所组成的溶液。新 生儿约占体重的76%,1~2月时为65%, 1~10岁小儿为62%。体液的主要成分是 水。
2.体液的分布: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两部分 组织间液随年龄增长变化较大,婴儿约占体 重40%,小儿20~25%。 血容量:新生儿85ml/kg,10岁以下小儿 70ml/kg,10岁以上60~65ml/kg。 LOGO位置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的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的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体液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体液总量80706555~65细胞内液35404040~45细胞外液45302515~20间质液40252010~15血浆5555(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小儿体液成分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浓度(mmol/L) 290~310 290~310阳离子(mmol/L)155155Na+ 138~142 10K+ 4.0~4.5 110Ca2+ 2.3~2.5Mg2+ 1.520阴离子(mmol/L) 155155Cl- 103HCO3- 2710SO42-55PO42- 1.5有机酸6蛋白质(mEq/L) 1640(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全文)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全文)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目录概述小儿液体管理特点围手术期输液围手术期输血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且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参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09年《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并根据患儿特点,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将涉及以下内容:1、各年龄组儿童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2、小儿围术期体液缺乏的评价和纠正3、各年龄组儿童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4、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婴幼儿液体的正确管理,就必须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人体大部分由体液组成,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35-1)。

(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唯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35-2。

(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 5%~15%。

出生第1天的液体需要量相对较低,数天后液体丢失及需求相对增加,每日水转换率(100ml/kg)亦明显高于成人(35ml/kg),体液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均大于成人(表35-3)。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荷易出现全心衰。

体液丢失过多,易致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者可使肺血流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恢复胎儿循环。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 15%~30%,肾小管未充分发育,肾脏维持水和电解质正常的能力比成人差。

2、婴儿期对容量过多的耐受性仍然较差,虽然发生全心衰的几率比新生儿小,但仍易发生心衰。

肾脏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3 正常小儿每日失水量(ml/100kcal)
失水途径
失水量
非显性失水:肺
14
皮肤
28
显性失水:皮肤出汗
20
大便
8
排尿
50~80
2
合计
120~150
2、婴儿期
对容量过多的耐受性仍然较差,虽然发生全心衰的几率比新生儿小,但仍易
发生心衰。肾脏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婴儿体内液体不足时,易致代谢
预计术中出血量可能达血容量 10%或以上者,术前应查血型并充分备血。
对低血容量及/或术中可能需大量输血者,应预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二)血容量估计
了解血容量以及失血量对小儿尤为重要,同样容量的失血对小儿的影响明显
高于成人,如 1000g 的早产儿,失血 45ml 已相当于其循环血容量的 50%。
表 8 与年龄相关的血容量及血红蛋白含量
年龄
血容量(ml/kg)
血红蛋白(g/L)
早产儿
90~100
130~200
足月新生儿
80~90
150~230
<1 岁
75~80
110~180
1~6 岁
70~75
120~140
> 6 岁和成人
65~70
120~160
(三)估计失血量
小儿术中应尽量精确估计失血量,但小儿失血量的精确估计较困难,可采用
纱布称量法、手术野失血估计法(注意防止低估失血量)等估计失血量,应使用
参考计算结果并根据患儿对液体治疗的反应决定治疗方案:
(1)足月新生儿(胎龄>36周)出生后最初几天会正常丢失占体重10%~
15%的水分,液体的维持需要量减少(表6);
表 6 出生最初几天的维持液需要量
年龄(天)
每小时液体需要量(ml/kg)
每日液体需要量(ml)
1
2~3
20~40
2
3~4
40~60
3
于维持基础代谢,另 50%用于生长发育。10kg 以上婴儿生长发育减缓,热卡需
要相应减少为 50 cal/(kg.day),即 1000 cal+50 cal/(kg.day)。20kg 以上生长进一步
减缓,热卡需要减至 25 cal/(kg.day),即 1500 cal+25 cal/(kg.day)。临床治疗时须
小时或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较长,应给予静脉输液。
(五)监测要点
6
1、健康小儿行择期手术前无需检测血清电解质。
2、术前需要静脉补液的儿童,术前(无论择期或急症手术)都需要检测血
清电解质。
3、尿量能较好地提示输液是否适宜,至少应能维持1ml/(kg.h)的尿量。
4、应注意监测收缩压的变化,必要时可建立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
4~6
60~80
4
6~8
80~100
4
(2)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48h内应给予10%葡萄糖2~3ml/(kg.h)或40~
80ml/(kg.d);
(3)<2kg的早产儿液体治疗推荐至少4ml/(kg.h)或100ml/(kg.d),并应每日
监测体重和电解质,及时确定治疗方案;
(4)儿童出现以下情况时液体维持需要量增加:发热(体温每升高1℃,热
正常
估计失水量
30~50 ml/kg
(二)输液量的确定
减弱 凹陷,干燥
干燥 减少, 色暗
<2 秒 60~90 ml/kg
明显减弱 交叉性凹陷
极度干燥 少尿,无尿
>3 秒 100 ml/kg
1、维持性输液
补充生理需要量,可根据体重、热卡消耗和体表面积计算。手术期间根据患
儿体重按小时计算(表5)。
表 5 小儿维持液需要量
5
(二)体液成分
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唯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
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 2。
1
渗透浓度(mmol/kg) 阳离子(mmol/L) Na+ K+ Ca2+ Mg2+ 阴离子(mmol/L) ClHCO3SO42PO42有机酸 蛋白质
表 2 小儿体液成分 细胞外液 290~310 155 138~142 4.0~4.5 2.3~2.5 1.5 155 103 27
1.5 6 16
细胞内液 290~310
155 10 110
20 155
10 55
40
(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
1、新生儿
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 5%~15%。出生第 1 天的液
体需要量相对较低,数天后液体丢失及需求相对增加,每日水转换率(100ml/kg)
亦明显高于成人(35ml/kg),体液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均大于成
小型吸引瓶,以便于精确计量,术中可使用简易红细胞比积和血红蛋白测定,确
定丢失红细胞的情况;心动过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和中心-外周温度差是较
可靠的参考体征。
7
应注意可能存在的体腔内(腹腔、胸腔)积血。小婴儿的某些诊断性抽血, 可能会造成明显的失血,应限量。
(四)术中输血 1、术中应根据患儿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手术出血量及患儿的心血管反应 等决定是否输血。 2、婴幼儿术中少量出血,已丢失其相当大部分的血容量,因此,失血操作 一开始就必须积极、快速、等量地输血或适量的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或 5%白 蛋白)。 3、通常将 30%作为血细胞比积可接受的下限,患累及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 统疾患的婴幼儿(如紫绀型先心病患儿),需较高的血细胞比积,以保证组织的 氧供。 专家组:陈煜(执笔) 吴新民 连庆泉 杜怀清 张建敏 左云霞
表 4 新生儿和婴幼儿脱水程度的评估
体征与症状
轻度
中度
失水量占体重比例
3%~5%
6%~9%
全身情况
激惹,不安
口渴,嗜睡
脉搏
正常
快,细弱
呼吸
正常
深,快
囟门
正常
凹陷
收缩压
正常
正常或降低
重度 > 10% 冷,虚汗,虚弱 快,微弱 深,快 极度凹陷 降低,难于测定
3
皮肤张力
正常
眼睛
正常
粘膜
潮湿
尿量
正常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估(表 4)。儿童体重减轻是判断脱水的良好指征。进一步的生化检查将有助于
确定脱水的性质:低渗性(血浆渗透浓度<270 mOsm/L, 血钠<130 mmol/L)、等
渗性(血浆渗透浓度 270~300mOsm/L, 血钠 130~150 mmol/L)或高渗性(血浆
渗透浓度>310mOsm/L, 血钠>150 mmol/L)。
伤导致的局部液体丢失或失血。
(1) 补充因术前禁食引起的缺失量
按禁饮时间计算需补充的缺失量,即生理需要量×禁饮时间。计算得出缺失
量,在手术第 1 个小时补充半量,余下液量在随后 2 小时内输完;
(2)补充不同手术创伤引起的液体丢失(体腔开放、浆膜下液体积聚),一
般小手术 2ml/(kg.h)、中等手术 4ml/(kg.h)和大手术 6ml/(kg.h),腹腔大手术和大
童,术中可用2.5%~5%葡萄糖溶液,应监测血糖水平,避免单次静注高渗葡萄
糖;
(4)术前已输注含糖液的早产儿和新生儿术中应继续输注含糖液。
(四)输液注意事项
1、小儿输液的安全范围小,婴幼儿更为明显,即液体最小必需量与最大允
许量之比较小,两者绝对值的差更小;计算补液总量时应包括稀释药物(包括抗
生素)在内的液量。
2、补液速度取决于失水的严重程度,但小儿围术期输液时要注意控制输液
速度及输入液量,建议婴幼儿术中补液使用微泵控制或选用带有计量的输液器。
3、术中如出现尿量减少、心动过速、低血压或末梢灌注不良等血容量不足
的症状,应积极进行补充容量治疗。
4、短小择期手术的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不必输液;患儿手术时间超过 1
5、婴幼儿前囟饱满度、皮肤弹性和粘膜湿润度可作为评估容量是否充分的
参考依据。
6、需要时,应测定血气、血糖和血细胞比积等。
四、围术期输血
(一)术前估计
择期手术患儿要求血红蛋白﹥100g/L(新生儿 140g/L),低于此标准,麻醉
危险性增加。贫血患儿应在纠正贫血后进行择期手术,某些贫血患儿需行急症手
术时,术前可输浓缩红细胞。输注 4ml/kg 的浓缩红细胞可增高血红蛋白 10g/L。
性酸中毒和高渗性脱水。
3、幼儿期
机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步接近成人水平,在不同前、后负荷情况下,维持正常
心输出量的能力以及肾小球的滤过率和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已与成人接近,对液体
的管理与成人相似。
三、围术期输液
小儿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目的在于提供基础代谢的需要(生理需要量),补充
术前禁食和手术野的损失量,维持电解质、血容量、器官灌注和组织氧合正常。
体重(kg)
每小时液体需要量
0~10 10~20
> 20
4ml/kg 40ml + 2ml/kg* 60ml + 1ml/kg**
每日液体需要量
100ml/kg 1000ml + 50ml/kg* 1500ml + 25ml/kg**
* (体重-10)部分,每 kg 增加量; **(体重-20)部分,每 kg 增加量
(一)术前评估
择期手术的患儿,因术前禁食多有轻度液体不足。减少禁食时间,术前 2h
饮用清饮料,可以让患儿更舒适并使机体不缺水,这对于婴幼儿更为重要(详见
禁食指南)。
严重创伤、肠梗阻、伴有胸、腹水的患儿可能存在进行性的血容量的丢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