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合集下载

七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的内容: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四首诗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展开,写登山所见。
2.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看 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洪波 听 秋风萧瑟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宏伟志向
3.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实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作者在写海时又写了山岛上的草木,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1.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品味赏析诗句, 体会诗歌的写法特点。
3.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 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
诗歌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 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 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 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 稹用乐府的形式写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从海上升起的红日
升起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将尽未尽之时
进入,降临
思念故乡的书信
北归的大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到,送到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 逝,江面已显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 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 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译:东行到达碣石山,前来观看大海。
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
译: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

诗⼈借⼤海雄浑壮阔的景象抒发了意⽓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业的远⼤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听说友⼈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次北固⼭下》借助对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流露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幅绝妙的深秋风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代诗歌四⾸》课⽂原⽂ 《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以观沧海。

⽔何澹澹,⼭岛竦峙。

树⽊丛⽣,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之⾏,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幸甚⾄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朝代】唐 杨花落尽⼦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下》 【作者】王湾【朝代】唐 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枯藤⽼树昏鸦,⼩桥流⽔⼈家,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代诗歌四⾸》教案1 教学⽬标: 1、理解诗歌⼤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法。

3、激发学⽣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审美和鉴赏能⼒。

重难点: 1、《观沧海》中“⼤海”这⼀意向的准确把握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规”“明⽉”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然理趣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 第⼀课时《观沧海》 教学⽬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原文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原文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原文《古代诗歌四首》是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内容,具体诗歌原文如下: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29张PPT)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29张PPT)

水澹澹,山竦峙 ——动静相衬,显示海的辽阔和威严
实写
观 沧
海之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海的惊人力量、宏伟气势 宏伟
海 日月出其中 ——想象,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 ——虚写海之气概
星汉出其里
附文
表达作者的昂扬奋发的精神、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
诗歌译文
我往东来到碣石山上看大海。 海面上波涛荡漾,脚下的山岛高高耸立在海心。 岛上长满了树木和各种野草。 秋风阵阵吹来,海面上波涛汹涌。 大海浩瀚无边,就连日月星辰也都好像是发源于这苍茫的大海。 能有机会来到这大海边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啊! 我要借此机会放声高歌以抒发我的理想和志向。
写 景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写景 1.点明时令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2. 渲染气氛:凄楚 暗淡
3. 烘托心情:悲痛 愁苦
叙 闻道:震惊,痛惜
叙事
事 过五溪:偏远,艰难
悲痛 关切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抒 情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抒情
长风:迅疾轻柔
关切 思念 安慰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初中语文(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
思。
过程与方法 以灵活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品味诗词的意境。
观沧海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 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 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 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问题探究
3. 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2.“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点明全文主旨: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 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走。“夕阳” 如血,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天涯”二字与夕阳配合,加重了悲 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3.这首小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观沧海》 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一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视察的 方位以及视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 们好像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 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 见。
2.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画大海的?
颔联:写船上所见风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 春”句做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夜还未消尽,红 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 人感慨系之!
1.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歌 2.完成本课课后练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乐趣。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 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 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 等军事著作。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大方 悲壮,写出《短歌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 寿》等名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求贤若渴之心,或 反应东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 “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假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 境中,所看到的尽是恢宏、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涛,仰望 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 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又号“谪仙人”。
析标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目:交代了诗文的主要内容: 欣赏沧海。
开篇点题,交代了诗人所处的地 理位置以及观赏的对象。“观” 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 十句写观海所见、所想。
诗人选取这两样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 产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 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 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 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写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 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万余户。同 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 蹋顿,屡次骚扰边疆,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 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 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 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 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 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这首《观沧海》正是北 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2.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看 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洪波
观沧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1、东汉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质课件(共15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质课件(共150张PPT)

合作探究
3.诗中哪个词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 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合作探究
方法指导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古人云:诗言志。但古典诗词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 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等)曲折、隐晦地表达。因此,在 理解古诗词时,就需要联系背景,结合手法等进行分析。 1. 根据日常文言词汇的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诗词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通读诗词,从整体上去理解诗词内容。对于相对较难的诗词,要 耐心多读,反复推敲,以便将诗词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理解。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合作探究
1.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降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写作特色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诗人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 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 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 的气势。
板书设计
观沧海
观海地点:东临碣石
海水:水何澹澹
观沧海
到达,登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多么
耸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荡漾的样子
译: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精读细研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 景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古体诗一:《登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体诗二:《赵客缦胡缨》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楚体诗一:《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晴明小院闲窈窕,新蘸斗染又画桥。

天也妒嫉白了日,月也舒懒腰藏钩。

唐体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歌,并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2.学生能通过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意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能通过诗歌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1.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句,包括古体诗和楚体诗。

2.掌握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的方法。

3.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楚体诗中的意境和抒情,比较难以理解。

2.理解和演读唐体诗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先预习教材中的四首古代诗歌。

2.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字典,查询不认识的单词,包括生僻字。

新课讲解1.教师重新通过课本投影和黑板,展示《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古代诗歌,让学生正确朗读诗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2.在讲解通过字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及“飒沓如流星”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3.通过上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不常见的词汇,如:“缦(màn)”和“胡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体裁的诗歌,如楚体诗和唐体诗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准确背诵《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所有诗句,并能就语言和意境返思它们背后的文化价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课件【最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课件【最新】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 [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他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 的开创者。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 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代表人 物有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
乐府诗本是合乐的, 可以歌唱。最后两 句是为了合乐而加 的,与诗的思想内 容没有联系。
(福州中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考点 描绘画面
①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
②析特点,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 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 样的感觉。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 “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 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 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 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 在今湖南洪江西。遥,远。此寄,
指这首诗。诗题交代了事件背景、
人物对象及写作目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柳絮。
今湖南西部、
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 , 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贵州东部五条
背景链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 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 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登上当年秦皇、 汉武也曾登过的这座山,又值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 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 丽的诗篇。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观沧海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
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善诗歌,有 《步出夏门行》《蒿里状行元成才路 》诸篇,用乐府旧题 抒发自己的政治状抱元成才路 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 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 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 过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
“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
状元成才路
语言夸张,并惯于借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
状元成才路
情。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
留别》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实景 山岛:竦峙(:丛生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

日月:运行—出其中(奇特想象)
虚景
星汉:灿烂—出其里(宏伟意境)
博 大 胸 襟
次北固山下
旅途奔波之意 恢弘阔大之景
哲理之思 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1.检查背诵。
2.上节课学习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这节课将借助上节课学习的经验,继续学习本课 的后两首诗歌。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 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 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扬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
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写景 离愁别绪
2、诗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实写: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虚写: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3、找出诗中的动景与静景。 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并赏 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 的胸怀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首联: 青山外,绿水前 ——船上想像,暗含奔波之劳,点题
次 北
颔联: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船上所见之景

山 下
颈联: 生残夜,入旧年 ——写景点时令,时间过得太快
江南春早 游子思乡
尾联: 乡书,归雁 ——直抒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主旨: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诗 人写景抒情,细致描绘了长江下游开 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 思乡之情。
实景
树木、百草、
观 沧
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海的惊人力量宏伟气势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想像
虚景
若出其里。
附文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诗文主旨: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 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壮丽景象,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 建功立业的雄伟抱负。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1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1张PPT).ppt

心,气魄雄伟,苍劲悲凉。
资料助读
了解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 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也就是乐府诗,如《观沧海》。
理解诗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观

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
简 介
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
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将进酒》《望庐山 瀑布》《蜀道难》等。有《李太白全 集》。
资料助读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 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 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 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过五溪,被贬荒远,道路艰辛,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同情与关心。
赏析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明月在古诗中常用来寄托诗人对恋人的相思,对家人、朋友的怀念。作者所 托明月,寄的是对好友被贬谪的同情和长途跋涉的担忧。
可是月亮怎么能替作者送出愁心,伴随着王昌龄奔赴夜郎以西呢? 拟人和想象,把明月当作自己的使者,善解人意的伴随在好友身侧,表达了 对友人的同情、关心和思念。
诗人看景色时的视角是怎样的? 诗人此时位于江的正中,向远处望去一片开阔。(远景) 诗人抬头望向悬空的船帆。(近景)
赏析诗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色还没消退,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过,江上新春已经到来。
颈联中的“生”字,可以换成“升”吗?
“生”有孕育生命之意,而“升”仅仅指垂直的运动变化。作者用“生” 一字拟人化,赋予“海日” 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本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用“残夜”“旧年”象征旧事物,用“海日”“江春”象征新事物。揭露深刻 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断肠人”三个字总结全诗,直
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
理解性默写: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 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___枯__藤___老__树__昏__鸦______、 ___古__道__西___风__瘦__马______、__夕___阳__西__下_____。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 之情的名句是:____夕__阳__西___下_____, ___断___肠__人__在__天___涯_____。
二 1
4
、古巴比伦王国:、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法 典 内 容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原 文 刻 在 一 段 高 2.25米 , 上 周 长 1.65米 , 底 部 周 长 1.90米 的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故 又 名 “ 石 柱 法 ” 。 282条 , 现 存 于 巴 黎 卢 浮 宫 博 物 馆 亚 洲 展 览 馆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由 序 言 、 正 文 和 结 语 三 部 分 组 成 , 序 言 和 结 语 约 占 全 部 篇 幅 的 五 分 之 一 , 语 言 丰 富 , 词 藻 华 丽 , 充 满 神 化 、 美 化 汉 谟 拉 比 的 言 辞 , 是 一 篇 对 国 王 的 赞 美 诗 。 正 文 包 括 282条 法 律 , 对 刑 事 、 民 事 、 贸 易 、 婚 姻 、 继 承 、 审 判 等 制 度 都 作 了 详 细 的 规 定 。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古诗词默写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饱览这壮观的大海。

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高耸立在海中。

岛上树木很多,各样的草繁盛茂密。

风吹草木,沙沙作响;海面掀起滔天巨浪。

日月东升西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
银河星光灿烂,斜贯天空,它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

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志愿。

主题: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闻王昌龄左迁笼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
暮春时节,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旅人前行的路啊,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船在江水上前行。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山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满怀思念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主题: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王湾:唐代诗人
律诗的格律常识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

——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

——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缠满枯藤的老树上栖着黄昏时的乌鸦。

(“枯、老、昏”渲染出肃杀悲凉的气氛。

)小桥下河水淙淙流淌,河边住着一些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夕阳就要从西边落下,孤寂忧伤的游子还漂泊在天涯。

主题:通过抒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深刻地表现了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

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