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2.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3.金本位:(Gold standard)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4.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并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制度5.信用:(Credit)是以偿还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方式6.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7.银行信用:(Bank Credit)是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8,商业本票:(Commercial Paper )又叫一般本票。
企业为筹措短期资金,由企业署名担保发行的本票9.商业汇票:(Commercial Draft)是指由付款人或者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者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10.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11.资本化:(Capitalization)是指符合条件的相关费用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项目管理12.基准利率:(Benchmark interest rate)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13. 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1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质)。
2价值尺度: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能力。
3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4货币存量: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
5货币流量: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总额。
6狭义货币:指那些流动性最强,起承担的职能主要是充当交换媒介的那部分货币。
7广义货币:既包括高流动星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第二章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2.本位币:是一国的主币,是用货币金属并按规定货币单位铸成的铸币。
3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
4自由铸币: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储蓄机构:是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
2信用合作社:由某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互助性质的会员组织,是一种由会员集资联合组成的合作金融组织。
3保险养老基金:由企业等单位的雇主或雇员交纳基金而建立起来的。
第四章金融中介机构1.银行的产生:起源于货币兑换业,是在货币保管业务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2.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分配中心、信息中心和资源调剂中心。
3.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哪些: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4.投资基金:是一种由众多不确定的投资者自愿将不同的出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家管理投资,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比例分享的一种金融组织。
第五章金融市场及功能1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
(1)由四要素组成:参与者、交易对象、交易工具、组织方式。
(2)分类:按融资期限分—短期(货币)市场、长期(资本)市场;按工具不同分—证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按交易对象分—现货市场、期货市场(3)功能:聚集分配资金、资金期限转换、分散转移风险、信息集散。
2金融工具:反映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债务关系的一种合约性证明文件,以书面形式存在,又称金融票据。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经济学家将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都可以看成是货币。
价值尺度:用货币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
交易媒介:可以极大的提高交易效率或者降低交易的成本。
价值储藏: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出于静止状态,表现为财富,也就是“购买力的暂栖所”。
支付手段: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克服流通手段的局限性。
信用货币:如果商品作为自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且不能用来兑换商品货币。
准货币:从货币层次上看,准货币(M2 - M1)构成M2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的流动性较低,不能直接用作交换的媒介,更多的是发挥价值贮藏的功能。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
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资金盈余者:净金融投资为正,表明总体上是在向外贷出资金。
资金短缺者:净金融投资为负,表明总体上是在向其他单位借入资金。
就整个社会而言,一般情况是,政府与企业是资金短缺者,居民个人是资金盈余者。
间接金融:资金盈余部门的一部分资金通过诸如银行等金融为中介机构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直接金融:通过直接金融市场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市场,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的资金融通市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资金短缺部门通过发行各种金融工具而筹集到它所需的资金市场。
二级市场:各种可流通的金融工具流通和转让的市场金融工具:一种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约,它一般规定了资金盈余者向短缺者转让金融剩余的金额、条件和期限等。
固定收益证券:债务性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一般都会承诺未来支付固定金额的现金(利息)。
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包括期货、期权等。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
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
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2流动性偏好:就是指人们愿用货币形式维持自己的总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
因为货币就是流动性最小的资产,所以人们可以对货币产生偏好。
引发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慎重动机和投机动机。
3、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
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就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列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
它涵盖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减升值的影响。
而实际利率则就是指名义利率剔出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就是债务人采用资金的真实成本。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5、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
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从而对信贷起着限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6、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以分成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就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整体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通常就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整体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一、重要内容1、铸币:指得到国家的印记由国家准许铸造并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2、本位货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3、辅币:满足小额或零星交易的货币。
4、代用货币: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5、银行券:银行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即银行保证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
7、电子货币: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支付功能的非现金货币。
8、有限法偿货币:指具有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的货币。
即在一次支付中,如果使用有限法偿货币支付的数额超过法定限额,收款人则有权拒绝接受。
9、无限法偿货币:指法律赋予某种货币可以无限制地用于清偿债务、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缴纳税款等交易中,并且交易一方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不受限制,交易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接收。
这种货币称为无限法偿货币。
10、格雷欣法则:即在两种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市场上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最终市场上充斥着劣币。
11、黄金输出点: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
12、黄金输入点: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
13、信用货币: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
14、支票:是活期存款账户存款人开出的通知银行从其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15、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承诺到期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
16、承兑汇票:承兑,简单地说,就是承诺兑付,是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
经过承诺兑付的汇票就是承兑汇票。
17、信用的特征:(1)期限性(2)流动性(3)风险性(4)收益性18、消费信用: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本位货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信用制度】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和维护信用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准则等合约性安排。
【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是现代经济中的主要信用形式【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直接信用】是指企业自己或通过经纪人、证券商向金融投资者(即储蓄者)出售股票或债券等有价证券而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
【间接信用】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银行)间接获取储蓄者资金的融资方式。
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信用中同时扮演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重角色。
【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完整)货币金融学复习 名词解释

P5271.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2。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3.通货紧缩:也称通货不足,是指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即货币供给满足不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水电、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包括了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
6.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全部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的变动.7。
通货膨胀的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1)公开性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是政府虽然施加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而未能生效,价格上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2)隐蔽性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不能自由上升的通货膨胀。
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1)爬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年率为2%—3%的状态(2)温和通货膨胀:低于7%的通货膨胀率,或者是低于10%的通货膨胀率(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物价连续暴涨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货币完全丧失价值贮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交易功能.根据通货膨胀可否预期(1)预期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无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
(2)非预期通货膨胀: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P504(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涨,进而导致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货币银行学基本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基本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3)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职能。
4)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 “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5)本位币(主币):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7)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8)商业信用 ----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 ----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10)国家信用----又称政府信用或财政信用,泛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
11)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以商品、货币或劳务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12)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存款人通知银行从其账户上以一定金额付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13)期票----又称本票,是一种承诺式信用凭证,即发票人承诺在一定时间、地点、支付一定款项给持票人的合法凭证。
14)汇票----是一种命令式或委托式信用凭证,即由发票人命令或委托其付款人在一定时间、地点、支付一定款项给持票人的合法凭证。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无限法偿:
(1)含义: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 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 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 的对方不得拒绝接受。
有偿法偿:
(1)含义:主要是针对辅币规定的,在一次 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 收;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 银行信用:
• (1)含义:以货币资金借贷为运营内容和以 银行及某些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为行为媒介 主体的信用关系。
• 银行信用:
• (1)含义: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 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外国政 府举含义:是指在市场机制下可以自由变动的利率
• 货币:
• (1)含义: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 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 本位币(Standard Money)
(1)含义: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按照国家 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
• 辅币(Fractional Money )
(1)含义: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 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 名义利率:
• (1)含义: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 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 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 实际利率:
• (1)含义: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 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股票:
(1)含义: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 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或私下发行的、用以 证明出资人的股本身份和权利,并根据持有人 所持有的股份数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是最为重要的资本市场工具
• 单一银行制:
• (1)含义:也称单元制、单元银行制,即商业银
行只有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不设立分支机构。实 行单一银行制度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较灵活, 但其经营范围受到地域的限制,难以在大范围内调 配资金,风险抵押能力相对较弱。目前实行这种制 度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因为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 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限制垄断, 提倡自由竞争,但近年来有些放松,有向分支行制 转化的倾向。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 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生金银比价发生波动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
此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所谓“良币”会被熔化,或被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所谓“劣币”,则会充斥市场。
2. 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3.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4. 本位制: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5.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6、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7、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信息的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8.货币流通定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9、纸币与银行券:纸币是指以柔软的物料(通常是纸张)造成的货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银行券是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
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
10、铸币:具有一定形状、成色、重量和面值的金属货币。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职能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标准,也就是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和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就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财富保存、收藏和积累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作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银本位制:是最早货币制度之一,它是指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不能兑换黄金、取消黄金保证的货币制度。
金属准备制度:是指由国家集中储备货币金属,作为稳定货币和汇率的平准基金以及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
第二章信用:即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者说是货币或商品的有条件的让渡。
商业信用:就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商品赊销或预付货款等方式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债务人,筹措资金来解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民间信用:是指个人与个人或与企业单位产生的信用关系,包括企业单位向个人发行债券等以及个人之间、个人和企业之间的货币或资金借贷等。
第三章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资金的时间价值。
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金融工具到期前的现金流的现值总和与其当前市场价格相等时的贴现利率水平。
货币银行学完整大全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金融——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二者虽然在表面上密切联系,本质上却各自独立运动,是两个范畴。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信用货币进入流通体系,货币和信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融合所形成的新范畴,即金融。
2.信用经济——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货币的让渡形式,并且由于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暂时转让出其对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承借者因此要付给一定利息作为补偿。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造成了信用扩展的条件,进而形成的以信用为联系的经济,称为信用经济。
3.间接融资——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间环节融通资金,以其作为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和媒介,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并不发生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方式。
4.直接融资——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以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资金的融资方式。
5.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算出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
6.市场利率——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标准可以将利率划分为市场利率与官定、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7.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的利率。
8.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用以评估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由名义利率和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决定。
9.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10.金融工具——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对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
具有偿还期限,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等基本特征。
11.融通票据——无交易背景而只是为了融通资金所签发的商业票据。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货币金融学是研究货币和金融这两个领域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货币金融学的名词解释。
1. 货币:货币是一种被广泛接受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手段的商品。
它可以是纸币、硬币或电子货币。
货币的存在促进了经济交易的便利性和效率。
2. 金融:金融是指与金融资产和货币相关的活动和行业。
它涉及到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3.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
它通常包括现金和存款两部分。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经济的通货膨胀和利率等因素。
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一种持续性的物价上涨现象。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购买力减弱,物价上涨,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5. 利率:利率是指从资金借出方获得的利息收入。
它可以是通过银行存款或债券等金融工具获得的收益。
利率的高低影响着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借贷行为。
6.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控制经济的总体需求和货币市场的稳定性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7.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
它可以是以证券交易为主的股票市场,也可以是以货币市场为主的短期借贷市场等。
金融市场提供了融资和投资的渠道。
8. 银行: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提供存款、贷款、支付和借贷等金融服务。
银行在货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货币金融学名词的解释,在学习货币金融学的过程中,可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货币和金融领域的相关问题。
货币银行学 常用名词解释

#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信用社、邮政储蓄局、基金管理公司等。
#金融机构体系:指一国所有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及内部相互关系的总称。两个层次:金融管理机构、金融业务经营机构。四种不同的金融机构构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2 按性质不同划分:债权凭证、所有权凭证3 按发行者的性质划分:直接信用工具、间接信用工具
#信用卡:是在消费信用基础上产生的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功能:储蓄、消费购物、转帐结算、消费贷款(透支)、自动存取款(在ATM上)
#票据: 1)商业票据A汇票a商业承兑汇票b银行承兑汇票B本票2)银行票据: 汇票、本票、支票
常见名词:
#金融: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周转.
#货币:本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信用货币:
#货币制度 1货币金属 2货币单位:包括名称与重量3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特点;足值、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能力.辅币特点;不足值、不能自由铸造、有限清偿4金准备制度(三个用途已消失两个,当前金准备制度只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商业汇票是购货单位为购买销货单位的产品,不及时进行货款支付,而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签发的、在约定期限内予以偿还的债务凭据。
#再贷款: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国的再贷款有两种含义,狭义的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总称;广义的再贷款是指再融资的概念,包含票据再贴现。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十四章不出题)劣币驱逐良币:实际价值高而名义价值低的货币(良币)必然被溶化、输出,进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地名义价值高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后的利率。
两种形式:事后实际利率(减去实际通胀率)和事前实际利率(减去预期通胀率)。
基准利率: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直接融资:指货币资金需求者与货币资金供给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
间接融资:指货币资金需求者与货币资金供给者之间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是指销售保险合约、提供风险保障的公司。
投资银行:分为四层:一、所有的金融业务包括保险、不动产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二、第一层含义下去除房地产、保险;三、证券承销和企业并购;四、证券承销、交易。
我们通常所用第二层含义。
商业银行:指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贷款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金融市场:广义得金融市场包括所有的融资活动;包括投资人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实现的投资;包括通过租赁信托、保险等种种途径所进行的资金的集中和分配等。
狭义的金融市场则是指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一级市场:是指介入资金的企业或政府向最初购买者出售新发行证券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
即发行市场。
二级市场:投资者相互之间交易已发行证券的金融市场。
即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期债券工具的金融市场。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名词解释不兑现信用货币:政府纸币是典型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是与银行券同时流行的、以国家政权为后盾的国家发行强制流通的纸质货币。
同银行券相比,政府纸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表现出强制流通的、不可兑现的特征。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构成。
本位币:又称主币。
是一国法定价格标准的铸币,是该国的基本通货。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专供零星支付之用。
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属于商品货币的一个经济范畴。
不同的社会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
借贷资本:就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给智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商业信用:就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贷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
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国家(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借助于占全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
消费信用:就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
股份信用:是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所体现的一种信用形式。
国际信用:也叫国际信贷,是指国际的借贷关系。
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信用工具: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股票: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的资本额并有权取得股息的书面凭证,是资本市场上借以实现长期投资的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即指从原生资产(股票、债券、货币等)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
市场利率:指在借贷货币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息率。
公定利率: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而确定的各种利息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银行借贷业务发生时,有借贷双方商定的利率,在整个借贷合同期内,利率不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或其它因素而变化。
浮动利息率:指在银行借贷业务发生时,由借贷双方商定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的利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 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会随其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
2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有价证劵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3 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
被市场价格偏
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
场,这种劣币
驱逐良币的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
4 单一法则:单一规则货币政策是指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
法则,使货币
增长率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按一个稳定的增长比率扩大
货币供应。
又
称稳定货币增长率规则。
5 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
币供应量的一种政治措施。
6 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有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
构成。
7 通货: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企业等单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
库存现金。
8 经济货币论: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币的使用政治日益增加。
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
货币来衡量的部门的比重越来越大
9消费信用:又称消费者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10 商业信用:是指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的信用。
11 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12 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
担必须卖出的义务
13 可转让债券: 是一种被赋予了股票转换权的公司债券
14 直接融资: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15 间接融资: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6商业票据:工商企业发行的无抵押短期债券
17 基础货币: 是指处于流通界由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
18 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
币产生的总需求。
19 货币供给: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
20 货币中性:当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实际变量:如产出、就业、利率没有一个发
生变化,这种情况下货币是中性的。
21 货币非中性当货币扩张以后,即当货币存量发生变化以后,实际变量:产出、就业、利率会发生相应
变化,这种情况下货币是非中性的。
22 狭义货币: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
23单利法:是指单纯的按本金计算出的利息
24复利法:单利的对称,是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再加上本金,一并计算出来的利息
25名义利率: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指市场现行的利率
26实际利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通常用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为实际利率
2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28回购协议: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证券临时性地售予买方,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同时买方也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卖方。
29货币乘数:是用于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30货币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
31流动性缺陷:当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储蓄的增加
3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