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 [2011.9]

合集下载

第五讲__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第五讲__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家发行债务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310.93 3715.03 4180.10 4604.00 5679.00 6153.53
我国财政收支失衡度研究 • 研究财政非均衡问题还可以有很多角度, 比如财政收入的应收尽收,财政支出的适 度规模,财政政策的调整,财政赤字的规 模,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财政收 入结构,财政支出与预算外收支的关系, 国债发行的失度规模等等。有一些学者采 用债务依存度(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 出)、国债偿债率(国债还本付息额/当 年财政收入)、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 当年GDP)、国债借债率(国债发行额/当 年GDP)等指标来分析财政收支问题。
1122.09 1228.83 15886.50 18902.58 22053.15 24649.95
718.98 715.46 5748.36 6472.56 6673.70 7410.87
146.96 199.01 4384.51 5213.23 5924.58 6469.37
Hale Waihona Puke 167.84 193.84 1207.54 1442.04 1707.78 1907.87
• (3)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 的分析。世界各国财政大部分集中于中央, 由中央政府掌握国家的主要财源。对这一 比重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国财政宏观调 控的能力。近年来,世界各国伴随着经济 发展和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国家财力特 别是中央财力的集中程度相对提高,财政 活动领域或范围逐步增加,财政政策的宏 观调控功能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大多 数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 例都相对较高。
•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 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 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为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费支出、国防费支出、行政管理 费支出及其它支出。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广义上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成果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狭义上指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生产单位和非生产单位以及居民中的分配过程。

就中国而言,它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过程分配格局分配主体的收入最终格局的形成具有以下动态过程:①政府最终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过程政府初次分配总收入=政府增加值+本环节政府收到的劳动报酬-本环节政府付出的劳动报酬+政府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政府收到的财产性收入-政府付出的财产性收入政府再分配环节的可支配总收入=政府初次分配总收入+政府经常性转移收入-政府经常性转移支出本文对以上某些指标进行解释如下:政府的收到的劳动报酬是指政府工作人员收到的工资及工资性收入;政府收到的财产性收入是指政府利息和红利收入;政府付出的财产性收入=政府贷款利息支出+中央政府国债利息支出;政府的经常性转移收入=政府收到的收入税+政府收到的社会保险缴款;政府经常性转移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政府的社会保险福利支出)+政府的社会补助支出.②企业最终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过程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企业增加值+本环节企业收到的劳动报酬-本环节企业付出的劳动报酬-企业付出的生产税净额+企业收到的财产性收入-企业付出的财产性收入企业再分配环节的可支配总收入=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企业经常性转移收入-企业经常性转移支出其中,企业收到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性收入和社会保险付款两部分;财产性收入和生产税与政府中的分析是一样的.③居民最终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过程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居民增加值+本环节居民收到的劳动报酬-本环节居民付出的劳动报酬-本环节居民付出的生产税净额+本环节居民收到的财产性收入-本环节居民付出的财分配过程初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费用和农民或其他劳动者的收入,它属于生产者及其家属个人消费所需的必要产品;一部分是生产单位和社会的纯收入,包括上缴国家的税金和利润、支付的利息和企业税后利润、利润留成或公积金、公益金等,属于国民收人扣除必要产品后的剩余。

第三章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第三章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第三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第一节国民收入统计基本理论一、国民收入统计指标国民收入统计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一样,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概念。

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金融、对外经济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过程特征概念,在统计上非常重视。

现代的描述统计讲究系统性,特点是统计内容与前、后的一致联系。

国民收入统计包括前项与生产总量GDP的联系、本身的收入分配过程、与后项消费与积累使用的连接。

GDP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国民收入的起点。

国民收入过程包括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具体统计指标是国民总收入、经常转移总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1、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要素报酬净额上述计算公式反映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特征变量。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从国内生产总值开始,第一阶是国民收入形成,它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内部结构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没有变化。

国民收入形成的内容反映在国内生产总值内部结构是从生产单位创造的增加值转变为生产要素获得的要素报酬,即从各机构部门包括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住户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按照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要素、企业资本、社会资本进行形成要素报酬。

住户获得劳动报酬总额,政府以生产税净额获得社会资本报酬,企业包括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获得企业资本报酬。

在实际统计中,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创造增加值容易理解,政府创造增加值是指政府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作为第三产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住户创造增加值是指个体户和农村家庭的生产性活动获得的生产成果。

第二阶是财产收入在机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分配是财产在机构部门之间转让使用权引起的分配关系,如居民储蓄、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银行债券等所产生的利息收入、股票分红等。

国内财产收入净额是指机构部门之间获得的财产收入减去财产收入性支出后的净额。

国内财产收入净额在各个机构部门之间是存在的,但是在国内汇总的总量上等于零,因为国内总量上财产收入总额与财产收入性支出是相等的。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概要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概要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009》
2004 年要素分配格局分析表 单位:亿元 劳动者报 酬 非金 融企 业 金融 机构 部门 政府 部门 住户 部门 国内 合计 国外 部门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合计 来源 净额 34472.6 -34472.6 1957.4 -1957.4 10850.0 -10850.0 27919.4 75251.8 47332.4 75199.5 75251.8 52.3 166.8 114.4 -52.4 75366.2 75366.2 0.0 财产收入 7169.9 4944.1 -2225.8 6568.4 6606.8 38.4 1299.9 602.1 -697.9 1672.5 4214.1 2541.7 16710.7 16367.1 -343.6 1532.4 1876.0 343.6 18243.1 18243.1 0.0 0.0 13637.5 13637.5 0.0 利息 4207.1 2658.9 -1548.2 6458.0 6606.8 148.8 1299.9 602.1 -697.9 1672.5 3769.8 2097.3 13637.5 13637.5 0.0 红利 2962.8 2246.8 -716.0 30.2 -30.2 其他 38.5 38.5 80.2 -80.2 要素收入 总额 41642.5 4944.1 -36698.4 8525.8 6606.8 -1919.0 12150.0 602.1 -11547.9 29591.9 79465.9 49874.0 91910.1 91618.9 -291.2 1699.2 0.0 80.2 80.2 0.0 1990.5 291.3 93609.3 93609.4 0.0

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分配
NNP=GNP-折旧(D)。
(三)国民收入:NI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以货币计 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 部收入的总和。即V+M。它是反映一国综 合国力的综合性指标。由于它最终会形成 为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各种收入,如国家收 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等,所以称国民 收入。
(四)个人收入:PI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或DI。 PDI=PI-个人纳税额。
(三)关注国民财富的“第三次分 配”
据统计,1996年至2002年,中国累计受捐款达 94.93亿元人民币,接受衣被9.66亿件,其它物质 折款105.05亿元。这些捐赠使3.6亿人(次)困难 群众受益。
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 站、点27356个,比上年减少644个。全年直接接 收社会捐款14.2亿元,衣被6850万件,其中棉衣 被1722万件,其他捐物折合人民币8517.6万元; 间接接收其他部门转入的社会捐款8322.5万元, 衣被1319万件,其中棉衣被124万件,其他捐物 折合人民币2897.6万元,使1849.2万人(次)困 难群众受益。
研究范畴)。 公平,最初是个伦理学的概念。 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主要是指分配结果的公平,
即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 要素相当的收入;在承认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 合理差距的基础上,能共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 消除两极分化。 公平既是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 必要条件。
2.反映社会分配公平(平均)程度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
美国的贫富差距虽然非常严重,但其富裕的人们热心慈善 公益蔚然成风。
卡内基、摩根、洛克菲勒、福特等巨们生前身后都把万贯 财产捐献给了社会。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已向社会捐 助了上百亿美元,而且还宣布,他死后,将把99.9%的财 产都捐献给社会。

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分析作为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民收入分配一直备受关注。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分配是由市场自主决定的,而收入分配则是由政府和市场双方协调决定的。

那么,国民收入该如何分配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呢?1.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经济系统会导致不同的收入分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收入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则是由政府调控和公有制经济决定的。

此外,收入分配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产业的结构: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程度也会影响到收入分配。

一些高科技行业会支付比其他产业更高的工资,因此,经济发展中如果特别重视高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的发展,则这些产业的工资水平将会提高,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

2)工人与资本家的比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所得的比例很高,即使他们并不直接参与生产活动。

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种收入分配比例则不同,更多的产出将分配给工人阶级。

3)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影响收入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对富人的纵容和调整个人所得税率,使得社会经济拥有更加平等的收入分配。

4)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资金来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或优化产品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吸引和保留员工。

这将导致劳动力价格升高,从而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收入水平。

2.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稳定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认识深入,人们对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想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要同时关注到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通常,这需要政府在市场和政府协调下采取必要的政策,以实现国民收入的公平分配。

以下是几种普遍采用的政策:1)支付最低工资:最低工资策略目的是保证在劳动力市场中自由竞争的情况下,工资的下限不会太低。

最低工资保障计划可以确保低收入工人至少可以获得基本的工资收入,从而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

2)税收政策:采取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减少贫富差距。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2.基尼系数: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Gini)根 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 系数,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析国 民收入的规模分配格局的方法。
定义:
判断标准:G<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 0.2≤G<0.3为相对平均 0.3≤G<0.4大致合理 0.4≤G<0.6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G≥0.6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任倾向
路漫漫其悠远
3.1.3 国民收入再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 : (1)当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 (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3)其他经常性转移收支。(政府内 、国际间的转移收支 ) 、

路漫漫其悠远
❖ 初次分配从国内生产总值开始,经过两个层次,一 是生产经济成果的直接分配,二是财产收入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 的原始收入。

路漫漫其悠远
显然, 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单调增函数,于
是基尼于1912年规定:
G= /2u,0≤G≤1
(2)
基尼于1919年证明了一个重要定理:G= /2u 是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线OC和洛伦兹曲线所围 面积的2倍,即G= /2u=2SA
由(1)、(2)式得:
(3) 注:应用该种方法计算基尼系数,运算量非常
第二节 个人收入分配分析
一、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定义 1.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
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它 由累积的一定人口数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与 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中的百分 比状况来表示。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 横轴OP: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累计家庭户数百分 比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课件

《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课件

消费的影响因素
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 因素,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
高,消费水平也越高。
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对消费也有较大影响 ,如果物价上涨,人们的实际 购买力会下降,消费水平也会 相应下降。
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如年龄结构、性别结 构等也会影响消费,不同年龄 段和性别的人有不同的消费需 求和习惯。
智能化、个性化消费趋势明显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 智能化、个性化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市场 的主要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村消费市场将逐步扩大,成为未来消费 增长的重要动力。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消费观念和习惯
个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也会影 响消费,有些人注重物质享受 ,消费水平较高,有些人则更
注重节俭。
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01
经济发展关系
02
03
04
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 力之一,通过刺激消费可以促
进经济增长。
消费结构升级可以带动产业结 构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
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可以通过市场需求引导企业 生产方向,促进资源的合理配
国民收入分配的形式
初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 其依据主要是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机 制来调节和决定。
第三次分配是指社会组织和成员自主 进行的公益慈善性质的分配,其依据 主要是社会道德和公益慈善意识。
二次分配
二次分配是指政府对初次分配结果所 进行的再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政府宏 观干预和法律法规,通过税收、财政 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进行。

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PI=NNI-企业未分配利润-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个人 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
(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
1、初次分配属于微观分配行为,主要应由营利 性部门自主进行,使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形成起 到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生产税引导和调节资源的 合理配置,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社会保障缴款通常分为三种情况:①个人缴款; ②单位缴款;③其它来源缴款。
我国单位劳动者个人向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不 冲减职工工资,其它来源的缴款一般是自愿的,而不 是强制性的。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居民从政府及其他部门得到的经 常性转移收入,包括两部分:
①以失业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保险金等形 式出现的社会保险福利;
2、再分配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收 入税等形式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 节,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 值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 劳动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 和生产税净额。
1、初次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生产经营成果的直接分配, 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居民主要得到劳 动报酬,企业主要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 盈余。
累 计 收 入 百 分 比
A
C
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
基尼系数的区间范围的判断
根据各国的经济实证表明,大多数国家基尼系 数多在0.2~0.6之间,经济学中对基尼系数的区间 范围作了如下判断: ① 小于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 ② 0.2~0.3为相对平均; ③ 0.3~0.4为大致合理; ④ 0.4~0.6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⑤ 0.6以上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人倾斜。

国民收入的分配PPT教学课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PPT教学课件

• 了解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能够提出有力证据说明地球 是一个球体
• 会用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
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
麦哲伦环球航行
前 苏 联 宇 航 员 加 加 林 眼 中 的 地 球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调动你的眼睛、耳朵、手、大脑去看去听去记 去思考:
• 认识到地面不是平的的例证还有哪些? • 认识到地球是圆的的例证有哪些? • 通过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你感悟出了
•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 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 • 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首次看到地球全貌的宇航员是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赤道周长

千米;地球表面积是 平
方千米。
读下页图回答问题
(1)在400多年前,麦哲伦船队从的西班牙出发,开
而积扩大累再增生加产目的—是为了生消产费扩,为大了不—断改 产善改和善品提和增高提加人高民,物生—质产生积消活极水性费平和水。创平人造民性提消提高费高得,—到又 经为扩济大发积展累创造—条国件民。收入增加
5、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①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 使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所增长。
积累基金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 长,就会导致生产资料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成, 现有企业生产资料短缺。
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 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消费基金必须与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如(果消3)费、基社金小会于主社义会国消家费国资民料收的数入量的,分则配会还造
D 成AB、、必间(生生须的产产正关资资)确系料料处。供积不压理,应国求延家,缓、了在企建国业工民、经程个不济能的人按增三期长者完速之成度

国民收入和分配120页PPT

国民收入和分配120页PPT

• 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 跨出第一步。3/20/2024 4:57 AM3/20/2024 4:57 AM24.3.2024.
3.20
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

6、
。2024年3月20日星期三上午4时57分52秒04:57:5224.3.20
• •
人生就像骑单车谢,想保谢持平衡就大得往前家走 7、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4年3 月20日 星期三4 时57分 52秒04 :57:522 0 March 2024
错误原因
1、 把在分配领域获取收入的原因,当成生产领 域创造价值的源泉
2、把分配的表面现象当作财富创造的本质
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四、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公平的涵义: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
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公平或平等不等于收入均等或收入平均
效率的涵义: 经济学意义的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
。2024年3月上午4时57分24.3.200 4:57Ma rch 20, 2024
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9、
。上 午4时57 分52秒 上午4 时57分0 4:57:52 24.3.20
• 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3 /20/2024 4:57:52 AM04:;2、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的
按 发展;3、社会分工存在以及劳动是人类的谋生手段
劳 分 配
特点: 1、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具有社会统一性; 2、社会依据社会平均劳动确定劳动者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所 得的份额 ;3、 按劳分配是实物不存在货币;4、 按劳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全相等时才会出现的一条直线,称绝对平均线
❖ OPC:绝对不平均线 ❖ L:位于绝对平均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实际收
入分配曲线
❖ 洛伦兹曲线L离绝对平均线OC越近,说明居民收入 分配越平均;反之,说明越不平均。
12
2.基尼系数: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Gini)根 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 系数,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析国 民收入的规模分配格局的方法。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基尼系数不仅已 达到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且也大大高于国际平均 水平。
很多人认为,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
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
的份额仅为4.7%,而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
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
29
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教授分析说,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
所有这些三角形面积之和为:
n 1
Si12(Xi Xi1)Y (iYi1)
然后计算所有的矩形面积为:
n1
Sõ (Xi Xi1)1 (Yi) i1 18
最后从所有三角形面积和矩形面积之和中减去对 角线以上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即1/2,则:
S A S S õ 1 2 i n 1 1 2 ( X i X i 1 )Y i ( Y i 1 ) n i 1 1 ( X i X i 1 )1 ( Y i) 1 2
2.国民净收入(NNI),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全部生产要素净 收入加总和,即国民收入。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3.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NNI at FC)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居民实际上可供支出的收入部分, 它等于国民收入减去一切直接税,及公司未分配利润,再加 上政府给予的补贴。是最接近于居民实际购买力的指标。

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分配课件

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分配课件
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商业利润的质和量
概念 是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来源 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
价值,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 值一部分,并通过价格差价途径实现。 商业资本对商业员工的剥削 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防止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M`提高 C价值降低 相对过剩人口存在 对外贸易发展
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分配
(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概念 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成本加平均利
润构成的 W=c+v+m W=k+p
公式:W=k+p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 律起作用,但生产价格的形成没有违背价值 规律
现在商业资本为100,社会总预付资本为1000.P`=180/1000=18%,按P`再分配剩余价值, 则:产业利润为162;商业利润为18。
劳务的价值总和 市场价格
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分配
二、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和体系
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C+I+G+X -M
SNA 增加值法:将社会所有经济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核算 收入法:要素报酬+非公司收入+税前利润+折旧
SNA合理性与缺陷
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分配
三、国民收入的分配
初 次
范 围
在存在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
3、 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分配
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
平 原因: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结果:1、
均 利 润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重相对减少2、固定资本 在总资本中比重增大

国民收入的分配(两课时)

国民收入的分配(两课时)

2. 国 民 收 入
⑶意 义: 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⑷途 径: 根本途径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2. 国 民 收 入
扩大再生产 (主要部分)
积 累 ⑸国 民 收 入 的分配按照 最终用途划分
积累基金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 多投1倍 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0万元) 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工。 少投1倍 积累基金小于生产资料的增长,生 产资料积压,价格下跌,减缓经济 (5万元) 增长速度。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练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取消和废除 了购买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票证。曾被称为 “神州第一票”的粮票,也成了一种历史 文物。各种票证的取消,其根本原因在于 ( D) A、我国的各种商品由供不应求转为供过 于求 B、我国的国民收入大大增加 C、我国的社会总产品越来越多 D、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社会物资储备
国家行政管理 国防支出 科教文卫事业 社会保障
公共消费
消 费
个人消费 (主要部分)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⑴相互促进: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
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 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2、马克思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实现 财富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 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 平和技术进步。”这段话说明( D ) A、随着科技的进步,创造社会总产品与劳动 时间无关 B、由于大工业的发展,社会财富主要是由第 二产业创造的,第一产业失去原来的地位 C、实现 社会财富的创造,只要发展科学和 技术就可以达到的 D、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创造财富、增加国民收 入的根本途径

国民收入的分配PPT教学课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PPT教学课件


在_______的基础上,______有所增长

正确处理积累 与消费的关系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______
正确处理_____、______、_____三者之间的关系.
感受高考
(2007年高考文综重庆卷26)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 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产品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向合 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 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 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的主要表现是:
国家在义务教育中的投入属于_____基金的_________支出.
消费 科、教、文、卫事业
4、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知识梳理
⑴ 积累和消费之间具有一致性:相互促进
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 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 重要措施。
⑵ 积累和消费的不一致性:此消彼长
二、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
1.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2、遥感类型
根据运载工具: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根据辐射源: 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 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等 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
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 林业遥感等
①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②社会总产值增长率10.7% ③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相协调 ④居民、企业、政府间分配 趋向协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CH3国民收入的统计

CH3国民收入的统计

2008年中国城市 2008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 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重庆市 沈阳市 宁波市 大连市 武汉市 南京市 成都市 东莞市 唐山市 烟台市 直辖市 副省级 副省级 副省级 副省级 副省级 副省级 地级市 地级市 地级市 4207.68亿 亿 3695.64亿 亿 3644.57亿 亿 3618.99亿 亿 3598.71亿 亿 3572.19亿 亿 3508.24亿 亿 3488.66亿 亿 3452.23亿 亿 3376.54亿 亿
2008年中国城市 2008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 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城市 上海市 北京市 广州市 深圳市 苏州市 天津市 杭州市 无锡市 青岛市 佛山市 级别 直辖市 直辖市 副省级 副省级 地级市 直辖市 副省级 地级市 副省级 地级市 GDP(单位 人民币 单位/人民币 单位 人民币) 13028.13亿 亿 10062.37亿 亿 7569.44亿 亿 7219.85亿 亿 6698.26亿 亿 6071.09亿 亿 4369.54亿 亿 4355.80亿 亿 4286.93亿 亿 4229.30亿 亿
GNP与 GNP与GDP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领土范围 :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本国国民 : GNP=GDP+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If GNP> GDP ,说明...... 说明...... 说明 反之则反之. 反之则反之.
(3)流量与存量
流量 —— 时期数
存量 —— 时点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 指财政收入来源结构。 • 财政收入价值构成 • 社会总产品=C+V+M。财政收入来源于M。增加 M有两条途径: • 增加社会总产品的价值 • 正确处理C、V、M的关系
•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 指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单位各自上交的利 润、税收和费用的等比例。
• 财政收入的生产部门构成 • 财政收入来源的行业构成和产业构成。 • 发达国家来源于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已占 了50%以上。 • 例见教材P.49 • 2006年一产占19.9%,二产占47.2%,三 产占32.9%
• 从分配的角度看,国民收入是生产单位的劳动者 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的总和。 • 即工资、奖金、利息、红利等的总和。
• 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 •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就是对生产单位净增 加值的分配。确定劳动者报酬、间接税和 营业盈余。
•• 居民初次分配收入 政府初次分配收入 生产单位留成 (支付)财产收入:利息、股息 地租、特许权使用费
• 利息:是因为使用金融资产而支付的费 用。 • 特许权使用费:是因指租用版权、专利 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而支付的费用。 • 地租:是使用土地等不可再生的有形资产 而支付的租金。
•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对基础上,各
原始收入的获得者与其他收入主体之间进行的转 移性的收支活动。 •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对现期收入进行的分配,分为 收入税和经常转移收入两部分。
• 意外保险收支:是指保险户对保险公司的意外保 险支付和索赔。因为意外保险才是单方面转移。 • 其它经常转移:如财政支出中的经常费用、国际 组织的年度费用、国际间居民的现金和实物转 移、罚款、捐款、赞助等。
§2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统计分析
• 一、收入分配结构分析
• 初次分配的流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 业盈余、财产收入构成。 • 可通过计算相关的分配系数反映各项分配项目在 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 劳动者报酬分配系数=劳动者报酬/增加值 • 生产税净额分配系数=生产税净额/增加值 • 营业盈余分配系数=营业盈余/增加值 • 财产收入分配系数=财产收入/增加值
•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财政支出按用途分:补偿性支出、积累性 支出、消费性支出。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 分为见表 6。
•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购买性支出、转 移性支出。
• 财政支出按功能性质分: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支出、国防费支出、行政管理支 出及其他支出。 • 见表7。
• • • • •
• 在再分配阶段,可以对收入再分配阶段的收支流量加 以细分,以各部门的原始收入为基数计算再分配流量 系数,如: • 现期所得税等再分配系数=某部门支付的财产税/本部 门原始收入 • 社会缴款再分配系数=某部门支付的社会缴款/本部门 原始收入 • 社会福利再分配系数=某部门支付的社会福利/本部门 原始收入 • 其它经常转移再分配系数=某部门支付的经常转移/本 部门原始收入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财政总收入
中央
地方
中央、地方财政收入比重
• 2.经常转移
• 是指经常发生的无偿的收入转移。 • 经常转移不是用于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投资。 • 包括:个人间的转移、单位间的转移、单位与财 政间的转移、国际间的转移。
• 分为四个类别: • 社会福利补贴:包括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福利补 贴。离退人员工资、残疾人补助、失业待业困难 补助、救济金、抚恤金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而 由政府提供的货物和服务业作为社会福利补贴。 • 社会保障缴款:是根据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计 划,为保证社会成员享有社会福利而做出的支 付。包括:个人缴款、单位缴款、其它来源缴款 等。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中央
地方
• 财政边际收入率
• =(新增财政收入/新增GDP)×100% • 如果财政边际收入率大于上年财政收入占GDP的 比例,则表明财政收入有提高趋势。反之,则表 明下降。 • 例见教材P.47 • 祥见表5-2
财政支出功能构成(%)
经济建设 社会文教 国防 行政管理
1995 2000 2006
41.67 36.18 26.55
25.63 27.60 26.83
9.29 7.60 7.37
14.54 17.42 18.73
• 三、财政收支差额分析 • 财政平衡的含义 • 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收支在量上的一种 差额状态。 • >0 结余 • 财政收支差额 =0 平衡 • <0 赤字
我国财政收支增长速度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财政收入增长%
相互关系分析
• • • • 协整分析 回归分析 见参考文献 我国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
•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
• 反映国家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 世界各国财政大部分均集中于中央,由中央政府 掌握国家的主要财源。 • 大多数国家中央财政所占比例都比较高。
60000
财政收入构成
第三章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1 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 一、什么是国民收入
• 国民收入:是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收入,也是生产 要素从生产中得到的收入。 • 生产要素:参加生产过程的劳动力、固定资本和 流动资本。 • 只有这些生产要素直接从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收入 才是国民收入。 • 股票、房屋买卖等所获得的收益等都不能统计为 国民收入,因为这与当前生产无关。
• 对财政收支平衡不可作绝对的理解。绝对收支平 衡几乎是不存在的,收支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都 应算作财政平衡。 • 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研究财政平衡要考虑年度 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研究未来财政收支的发展趋 势,求得一个时期的内在平衡。 • 要有全局的观点。要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研究财 政平衡。
• 财政收支差额的计算口径 • 1.财政收支差额=(经常收入+债务收入)— (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 2.财政收支差额=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 两种口径的差别主要在于债务的处理问题。
我国的财政赤字规模
年份 1991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财政支出额 财政赤字额 赤字额/支出额 赤字额/GDP (亿元) (亿元) (%) (%) 3386.6 6823.7 15886.5 33930.3 40422.7 49781.4 62592.7 237.1 581.5 2491.3 2281.0 2162.5 -1540.4 1262.31 7.0 8.5 15.7 6.7 5.3 -3.1 2.0 1.10 0.99 2.51 1.24 1.03 -0.6 0.42
• 二、要素收入结构分析
• 要素收入结构: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要素 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 • 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信息、管理等。 • 分析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和各项财产收入 之间的比例可以反映要素收入结构。 • 例见教材P.44 • 现行统计年鉴中缺乏收入法全国核算数据
收入法GDP的构成(%)
年份 2007 2009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39.7 46.6
14.8 15.2
14.2 13.5
31.3 24.7
详见表8
• 三、收入部门结构分析
• 国民收入分配部门结构是指政府、居民、企业部 门之间的分配关系。 • 这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合理与否对经济增长影响 甚大。 • 例见教材P.45
财政支出增长%
• 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
• 财政收入/GDP。反映财政调控能力。 • 发达国家该比例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好的 发展中国家又高于经济发展较差的发展中国家。 • 世界各国均有提高趋势。 • 见表5-2
合理性分析
• 除一般预算收入以外,我国政府以行政权力和国有资产所 有者身份集中的社会资源还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财政专 户管理资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等四 个部分。2003-2007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从32605亿元增 长到77608亿元,占GDP比重从24%上升到约30%。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 的2006年数据计算,全部5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平均为40.6%,21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5.3%,30 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9%。这表明,当前我国政 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且 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 我国1992年以前使用口径1,1992年以后改 为口径2。 • 因为,如果把债务收入列为财政收入,那 么财政向银行的透支或借款也应作为财政 收入,既然债务作为财政收入,债务的还 本付息就应列为支出,这样财政收支将永 远是平衡的,不会有什么赤字或结余。
• • • •
财政赤字规模分析指标 财政赤字额 财政赤字额占财政支出额的比例<20% 财政赤字额占GDP的比例<3%
• 1.收入税
• 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收入税 是在生产要素收入形成以后,根据收入的数量交 纳的税款。如企业所得税、调节税、个人收入所 得税等。 • 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是营业盈余中支付财产收入 后的剩余部分。 • 居民个人收入超过了一定数额的,也要向政府交 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