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型肝炎病毒

合集下载

肝炎病毒病原生物学

肝炎病毒病原生物学

HBcAg抗原很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 HBc,但无中和作用。
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则表示HBV在肝内 处于复制状态。 HBeAg:HBeAg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急性乙型肝炎进入恢复期时HBeAg消失,抗HBe阳性;但
抗HBe亦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微生物学检查法
实验室诊断不依靠分离病毒,而采用下述方法: (一) 病毒检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取粪 便用免疫电镜检测HAV颗粒;用放射免疫 (RIA) 或酶 免疫 (EIA) 法检测HAV 的抗原。 (二) 血清学检查:检测抗HAV常用RIA和EIA法。 检测抗HAV IgM有助于早期诊断;测抗HAV IgG有助 于流行病学调查;测粪便中抗HAV IgA也有助于诊断。 (三) 病毒核酸检测:应用 cDNA-RNA分子杂交技 术及PCR技术检测HAV的RNA,方法特异、敏感。用 斑点杂交法可检出10-9mg核酸。
生物学性状
易感动物和细胞培养
只有黑猩猩对HBV易感,接种后可发生与人类相 似的急慢性感染。 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近年来应用基因克隆技术, 可使HBV基因转移给小鼠或转染细胞株。将病毒DNA 导入肝癌细胞后,病毒可复制并在细胞中表达 HBsAg、 HBcAg和HBeAg。有此细胞株可持续地产生Dane颗 粒。这些细胞培养可用于抗HBV药物的筛选、疫苗制 备及HBV致病机制研究等。HAV口小肠淋巴结内增殖
潜伏期
血(病毒血症)
排毒高峰
肝细胞内增殖
致病(出现临床症状)。
急性期 排毒量 Ab
机体的免疫应答也参与了肝脏的损伤,即抗HAV在 肝脏与HAV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或Tc(CTL)对感染 病毒肝细胞的攻击所致。
致病性与免疫性

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各种肝炎病毒(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其他少见肝炎病毒以及病毒性肝炎发病后不清楚病原的病毒性感染)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和修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组疾病。

不同类型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在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潜伏期和转归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临床实践中,对病毒性肝炎进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症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黄疸等。

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差异,例如,乙型肝炎常伴有关节疼痛和皮肤瘙痒等症状,丙型肝炎可能表现为肝功能异常等。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该结合具体的症状和患者的病史。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ALT、AST、GGT、碱性磷酸酶等)、病毒标志物检测(HBsAg、HBeAg、anti-HCV抗体等)、病毒核酸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形态结构、大小、密度等情况,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变程度。

病毒检测对病毒性肝炎进行病毒检测是确诊的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病毒标志物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的结果,可以确定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类型,如HBV、HCV等,并进一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鉴别诊断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多方面信息。

在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基础上,结合病毒检测的结果,可以最终确定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此外,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之,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毒检测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单股正链RNA基因组(9.4kb)
图 HCV示意图
HCV基因组
编码区

非编码区
核蛋白(C)区 5′端非编码区(5’NCR) 包膜蛋白(E)区 3 ′端非编码区 P7蛋白区 ( 3’NCR) 非结构(NS)区 分为NS2、NS3、NS4、NS5等区 NS4和NS5都可分出A、B两区。
五种主要肝炎病毒
HAV 发现
73年Feiston
嗜肝RNA 病毒科 无包膜 球形核衣壳 (27~32nm)
HBV
70年Dane
HCV
89年Chroo
HDV
77年Rizzeetto
HEV
83年Reyes
归属
嗜肝DNA病毒科
黄病毒科 包膜 核心 (55nm)
卫星病毒科
杯状病毒
结构
包膜:HbsAg 核心:HBcAg、HBeAg 、 DNA、DNA-P (Dane颗粒42/27nm)
单股线状RNA,全长7478个核苷酸组成。
电镜下可见空心和实心两种颗粒存在

实心颗粒:成熟、完整 的病毒颗粒,有传染性 空心颗粒:不完整的病 毒颗粒,仅含衣壳蛋白, 无核酸,无传染性

HAV电镜照片(无包膜,球形,20面对称体颗粒)
HAV分为7个基因型,Ⅰ、Ⅱ、Ⅲ、Ⅶ来自人类,ⅣⅤⅥ猿猴 HAV能感染人的只有1个血清型,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 IgM型抗体仅存在于起病后3~6个月之内,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型抗体可保存多年,是既往感染或免疫接种后的标志 耐酸、耐碱、耐乙醚、耐热。80℃5分钟或100℃1分钟全部灭 活。对紫外线敏感。室温生存1周,干粪25℃生存30天,贝壳
血清中HCV Ag含量很低,检出率不高 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 抗HCV IgM在发病后即可检测到,一般持续1~3个月 如果抗HCV 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 性

病毒性肝炎检测

病毒性肝炎检测

四、丁型肝炎病毒检测
(一)丁型肝炎病毒抗原测定
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Ag)出现较早,但仅持续 l~2周。HDVAg与HBsAg同时阳性,表示 丁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病人可迅速发展为慢性或急性重症肝炎。
(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
1.抗-HDV IgG 阳性只能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测得,是诊断丁型肝炎的可靠指标,病愈 后仍可存在多年。
2.抗-HDV IgM 出现较早,一般持续2~20周,可用于丁型肝炎早期诊断。
(三)丁型肝炎病毒RNA测定
阳性可明确诊断为丁型肝炎。HDV与HBV重叠感染的病人易迅速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五、戊型肝炎病毒检测
1.抗-HEV IgM 95%的急性期病人呈阳性反应,8个月后全部消失。抗-HEV IgM的持续 时间较短,可作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
(二)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前S1和前S1抗体测定
前S1抗原可识别肝细胞表面特异性的病毒受体,是非常重要的传染性指标。同时血清 前S1抗原的存在与病毒复制的关系密切。作为病毒复制指标较HBeAg敏感,可以反映 HBeAg阴性乙肝病人体内的病毒活动状况,避免由于HBeAg阴性造成的误诊和漏检,对 “二对半”检测起重要的补充作用。前S1抗原阴转越早、前S1抗体阳转越早,病人病程越 短、预后越好。
Thanks
(三)HAV-RNA测定
HAV-RNA阳性对诊断特别对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性。
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
(一)乙肝六项检测
1.HBsAg 阳性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发病时达高峰;如果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则易 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携带者 HBsAg也呈阳性。
2.抗-HBs 是保护性抗体,可阻止HBV穿过细胞膜进入新的肝细胞。抗-HBs一般在发病后 3~6月才出现,可持续多年。

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

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
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 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组 全身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
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即甲、 乙、丙、丁、戊型,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 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除乙型肝粪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4 型均为RNA病毒,而且4型之间也有较大差 异。
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
甲型肝炎以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甲型肝炎病后免疫 力一般认为维持终身。
乙型肝炎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且为无黄疽型多见, 感染后对有同一亚型HBsAg的病毒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 对其他亚型免疫力不完全。30岁以后,我国近半数的人可 检出抗-HBs,故HBV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
2.慢性活动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情继续发展,病程超过一年仍有明 显的症状,全身乏力、消瘦、面部及下肢浮肿等,可有黄疸、 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腹水及进行性脾大等。肝功能反复 不正常,或波动明显。肝大明显,质地较硬。部分病人可有肝 外脏器损害,如关节炎、肾炎、脉管炎、皮疹及干燥综合征等。
三、重型肝炎 (hepatitis gravis)
2.蛋白代谢功能检测 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化时血清白蛋白降低, 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降低或倒置,对诊 断有一定价值。
3.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测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查,血清胆红素定量 和直接胆红素定量等,有助于确定有无黄疸及性质、程度等, 用于诊断。
4.其他 凝血酶原时间长短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有助临床观察病 情轻重。
1.急性重型肝炎 多数以通常的急性黄疸型开始,病情急剧恶化, 黄疸迅速加深,肝脏明显缩小。于起病10日内出现精神症状, 如烦躁、错乱、谵妄、嗜睡、扑翼样震颤、昏迷、抽搐等,后 期多因肝、肾功能衰竭、脑水肿及脑疝等死亡。病程不超过3 周。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流行特点:
⑴ 甲型肝炎多为散发性发病,也可因水和食物污染而暴 发流行。全年可见散发病例,秋末冬初季多见, 热带地区雨 季高发。 ⑵ 戊型肝炎:多发于雨季、洪水之后,全年可见散发病 例。 其他乙、丙、丁型肝炎无明显季节性。 我国流行地理分布: 农村高于城市,长江以南高于长江以北,东部沿海高于西 部边陲。
易感动物
黑猩猩
无满意的细胞培养体系
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丙 型 肝 炎 病 毒(H CV)

HCV归黄病毒属,是一种具有脂质外壳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HCV感染者血中的HCVAg浓度极低,抗体反应弱而晚,抗-HCV为非 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不能区别是急性感染还是慢性感 染,也不能区别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
急性黄疸型肝炎相对较多,戊型肝炎黄疸较深,病情 较重,特别是妊娠后期和老年人

不转化为慢性肝炎
• 乙、丙、丁型急性肝炎
① 起病相对较慢,无明显发热等感染症状 ② 黄疸发生率相对较低 ③ 可转化为慢性
(1)急性黄疸型肝炎
• 黄疸前期: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肝 区胀痛,尿色渐深。 • 黄疸期:自觉症状改善,尿色继续加深,皮肤巩 膜黄染,肝脾不同程度肿大。 • 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渐消,肝功逐渐复常。
甲醛及氯类等消毒剂敏感。
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甲 型 肝 炎 病 毒 (HAV)
• Genome structure
5’NC P1
多聚蛋白 功能蛋白 VP4 VP2 VP3 VP1 2A 2B 2C 3A 3B 3C 3D
Coding regio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P2 Translation Cleavage P3

病毒性肝炎MicrosoftWord文档

病毒性肝炎MicrosoftWord文档

病毒性肝炎一、各型肝炎病毒特点甲型肝炎病毒(HAV)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出现早,有现症感染意义。

IgG抗体,存在多年,有保护力。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亦称Dane颗粒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续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病毒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而是感染指标丁型肝炎病毒(HDV)RNA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借助HBsAg包裹才能成为感染性病毒颗粒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病毒儿童及年青人多隐性感染,老年人多发病。

HBV 3个抗原抗体系统:【例题】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是()A.抗-HBsB.抗-HBeC.抗-HBc-IgMD.抗-HBc-IgGE.抗-HBV-DNA[答疑编号7006110201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只有表面抗体具有保护性。

二、各型肝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粪-口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丙型肝炎输血及血制品戊型肝炎粪-口【例题】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丁型肝炎病毒[答疑编号7006110201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甲、戊型经粪口传播,乙型经母婴、血液及体液传播,丙型主要经输血传播。

三、急性肝炎的诊断:1.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急性黄疸型尿黄加深,皮肤巩膜黄染。

2.可有肝脾大。

3.血清ALT、胆红素升高,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红素不高诊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注意: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

【例题】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最突出的症状是()A.呼吸道症状B.消化道症状C.神经系统症状D.精神症状E.皮肤瘙痒症状[答疑编号7006110202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急性黄疸型肝炎出黄疸前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

第二十二章肝炎病毒P283 3学时肝炎病毒是侵犯肝细胞、引起人类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目前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至少有五种型别,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

这些病毒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的差异,传播途径、所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也不相同。

如甲、戊型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一般不转为慢性肝炎,也不形成慢性病毒携带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等方式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还引起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有关,且慢性病毒携带者多见;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只能在辅助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或其他嗜肝病毒存在下才能复制,其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同。

近年来还发现一些与人类肝炎相关的病毒,如庚型肝炎病毒和 TT型肝炎病毒等。

还有一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黄热病病毒等也可引起肝炎,但并非以肝细胞作为侵犯的唯一靶器官,所以不列入肝炎病毒范畴。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体。

1973年,Feinstone等应用免疫电镜首先在急性肝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发现,1979年成功的分离到该病毒。

HAV曾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72型,1993年第八届国际病毒肝炎会议上建议将其归为嗜肝RNA病毒。

HAV 主要感染儿童及青少年,且多为隐性感染及亚临床感染,仅少数人患病。

一、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HAV直径27~32nm,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无包膜(图22-1)。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约有7500个核苷酸。

HAV抗原性稳定,仅发现一个血清型。

动物模型及细胞培养黑猩猩和绒猴对 HAV易感,经口服或静脉注射HAV可受染引起肝炎,实验动物在潜伏期和患病早期,HAV可从粪便中排出,在恢复期血清中可出现相应抗体。

近年来,HAV的组织培养有很大进展,HAV可在非洲绿猴肾细胞、肝细胞及人胚肾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内增殖,但非常缓慢,不引起细胞裂解,故从标本中分离病毒需数周至数月,并很难收获大量病毒。

各种肝炎的各种病毒

各种肝炎的各种病毒

各种肝炎的各种病毒(生物学特性)(一)甲型肝炎病毒(HA V)是一种RNA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直径约27nm 的球形颗粒,由32个壳微粒组成对称20面体核衣壳,内含线型单股RNA。

HA V具有4个主要多肽,即VP1、VP2、VP3、VP4、其中VP1与VP3为构成病毒壳蛋白的主要抗原多肽,诱生中和抗体。

HA V在体外抵抗力较强,在-20℃条件下保存数年,其传染性不变,能耐受56℃30分钟的温度及PH3的酸度;加热煮沸(100℃)5分钟或干热160℃20分钟,紫外线照射1小时,氯1mg/L30分钟或甲醛(1:4000)37℃72小时均可使之灭活。

实验动物中猴与黑猩猩均易感,且可传代。

体外细胞培养已成功,可在人及猴的某些细胞株中生长,增殖和传代。

HA V仅有一个血清型,各病毒株在基因结构上虽略有差别,但无显著不同,目前仅检测到一种抗原抗体系统。

HA 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粪便及肝胞浆中。

感染后血清中抗-HA V1gM抗体很快出现,在2周左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在8周之内消失,是HA V 近期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抗-HA VIgG抗体产生较晚,在恢复期达高峰,可持久存在,具有保护性。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

又名Dane颗粒,有外壳和核心两部分。

外壳厚7-8nm,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径27nm,含有部分双链,部分单链的环状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及e抗原。

HBVDNA的基因组约含3200个硷基对。

长链的长度固定,有一缺口(nick)此处为DAN聚合酶;短链的长度不定。

当HVB复制时,内源性DNA聚合酶修补短链,使之成为完整的双链结构,然后进行转录。

HBVDNA 的长链有4个开放性读框(ORF),即S 区、C区、P区和X区。

S区包括前S1前S2和S区基因,编码前S1、前S2和S三种外壳蛋白;C区以包括前C区,C区基因编码HBcAg蛋白,前C区编码一个信号肽,在组装和分泌病毒颗粒以及在HBeAg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P基因编码DNA聚合酶;X基因的产物是X蛋白,其功能尚不清楚。

肝炎病毒定义

肝炎病毒定义

低:北美、西欧、澳大利亚;中:东欧、地中海、日本、前苏联;高:热带非洲、东 南亚、中国
我国感染现状:
50%
受过HBV的感染

高校大学生
10% HBsAg携带者〔1.3亿〕 6.95 7.26 8.20 %
2700万 乙肝病人
900万 每年新发病
1200万 慢性肝炎患者
100万/年 急性肝炎
山东省
早期出现,1月左右消失, 持续存在示急性转为慢性。
抗-preS2: 中和抗体, 示病情好转, 趋于痊愈。
c、HBsAg+PreS2+PreS1〔大蛋白〕
PreS1是附加在中蛋白N末端前的抗原决定簇; 增强HBsAg免疫原性; 助于HBV吸附到肝细胞上。 局部Pre-S1向内与内衣壳外表的热休克蛋白70
终止密码子,不能表达HBeAg而逃避已有抗 -Hbe的免
疫反响—重症肝炎;
C 基因变异
相对保守 ? 慢肝患者中较少发现
HBV的抗原组成
外表抗原HBsAg 核心抗原HBcAg e抗原HBeAg
1、HBsAg
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分为大、中、小3种MSP, 即LHBs、MHBs、SHBs;
T细胞—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
CTL---肝细胞的凋亡:CTL –Fas抗原结合--凋 亡;
正常范围:杀伤受染细胞去除病毒--隐性感染或急 性肝炎
过度的免疫反响--大面积肝细胞破坏--重症肝炎;
免疫水平的类型
免疫正常:去除病毒—急性肝炎--痊愈
免疫应答过强:大片肝细胞损伤——爆发性肝炎-- 重症肝炎
、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
抗原和抗体复合物--血循环-各器官- 超敏反响-Ⅲ型变态反响
肝-肝毛细管栓塞-急性肝坏死-重症肝 炎

29-肝炎病毒

29-肝炎病毒

表-29-2 p269
内 容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微生物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 (ELISA)


感染早期:抗-HAV IgM 出现早、消失快、最可靠 流行病学调查:抗-HAV IgG 感染史 对已接种甲肝疫苗者:检测中和型抗-HAV抗体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RNA
6.
形态与结构 基因结构与功能 HBV的复制 抗原组成 细胞培养与动物模型 抵抗力
抵抗力

抵抗力强于HAV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 不被70%乙醇灭活 100℃ 10分钟可灭活 O.5%过氧乙酸。。。失传染性
内 容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包膜
基因组 大小(kb) 传播 途径 流行 情况

ssRNA 7.2 粪-口
+(HbsAg)
dsDNA 3.2 输血、注射、 性行为垂直 广泛
+
ssRNA 9.4 输血、注射、 性行为 垂直 较广
+(HbsAg)
ssRNA 1.7 输血、注射、 性行为 垂直 少

ssRNA 7.6 粪-口
致 病 性
①己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F Virus, HFV) ②庚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G Virus, HGV) ③TT型肝炎病毒
2)非肝炎患者分离到的病毒,但可引起肝炎的病毒
①黄热病病毒--黄热病
②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
③EB病毒 (Epsteim-Barr,EBV)
概 述

肝炎病毒:是指以损害肝脏为主引起病毒性肝 炎的病原体。 目前世界公认的肝炎病毒有五型: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

病毒性肝炎的名词解释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指由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下面对病毒性肝炎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肝炎(Hepatitis):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肝区疼痛、乏力、黄疸、食欲不振和恶心等。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和分解多种生物分子,受到炎症的影响,肝功能会受到损害。

2.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等。

3. 甲型肝炎病毒(HAV):甲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包括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等。

甲型肝炎通常为急性感染,症状轻微,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的病症。

4. 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途径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

5. 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通常是慢性的,且多数患者在早期感染时没有明显的症状。

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6. 戊型肝炎病毒(HEV):戊型肝炎病毒是引起戊型肝炎的病毒,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感染。

大多数戊型肝炎感染者会在短时间内康复,但在孕妇中的感染可能危及胎儿生存。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造成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个人应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注射用针具要消毒和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新

病毒性肝炎新

其他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
它们均非嗜肝病毒,所致肝损害为继发性 黄热病毒(YFV) EB病毒(EBV) 巨细胞病毒(CMV) 单纯疱疹病毒(HSV) 风疹病毒(RV)
症状: 消化道症状为主如厌油、恶心、食欲减退、
01
上腹饱胀。其它有乏力、尿黄等。
02
体征: 急性肝炎可有皮肤、巩膜的黄染,肝脏肿
血及血液制品,由于献血员的筛选,此类病人已明显下降。
BsAg的发现,使输血后肝炎减少了38%。 但
主要见于乙、丙、丁型肝炎
2、经血传播:
试,1/百万ml即可接种
01
防接种
02
术器械,口腔科,内窥镜检查
03
他:如血透,本院48%以上丙型肝炎
04
医源性污染
经血传播:
经血传播:
吸食毒品 血昆虫,蚊,臭虫
α-干扰素疗效较差
(5)HBcAg
乙 肝
●HBcAg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 核心中。
在血液中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
(6)抗-HBc
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急性感染持续时间:6~18个月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
(三)HCV
丙 肝
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
原称“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1989年Chiron公司利用逆转录酶随机引物从受染的黑猩猩 血清中成功克隆出与HCV RNA互补的cDNA。
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可能属黄病毒属
病毒核酸性质∶黄病毒属,单股RNA,9400个核苷酸。
2
抵抗力:HEV不稳定,在4℃易裂解,对各种消毒药品敏感。

肝炎病毒概述

肝炎病毒概述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先产生IgM,后产生 IgG,后者可在血清中存在多年
❖抗HBc无中和作用,高效价抗HBc –IgM提 示病毒在体内复制增殖。
e抗原HBeAg
❖可溶性蛋白,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它的消长与DNA聚合酶及Dane颗粒出现的时
间一致,为病毒复制和血清有强传染性的标志。 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 92%左右 ❖抗-HBe有一定保护作用,抗-HBe的出现标志 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预后好的征象。 ❖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我国丙肝携带者2%-5% ❖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病因 ❖比乙型肝炎更易转为慢性,慢性化的比例
高达50%以上 ❖防治原则:严格筛选供血员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HDV)
❖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
❖ 由HBsAg构成其外壳 ❖ 只感染HBsAg阳性的病人
使乙肝的症状加重与恶化 传播途径同HBV 防治原则:同HBV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
❖2、传播途径 血液:输血、注射、拔牙 母婴传播:50%,家庭聚集倾向 密切接触:唾液、性接触
乙肝
易感人群
(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20~40岁 高发病区:4~8岁
(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
(3)感染时年龄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 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
下降,出现早,消失快,是HAV新近感染的重要 指标。 ❖IgG型在急性期后期或恢复其早期出现,并可存 在多年 ,对再感染有免疫力。可用于了解既往 感染史或流行病学调查。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HBV)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近10% 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 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

肝炎病毒概述

肝炎病毒概述

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分析(掌握)
HBsAg HBeAg 抗-HBs 抗-HBe 抗-HBc
结果分析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
“大三阳”)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乙肝病毒复制也有“冬眠”的时候。当感染机体的乙肝病毒处于e抗原阴性、 e抗体阳性的“小三阳”状态时,就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这时,乙肝 病毒几乎无复制,它的野草根cccDNA深深地隐藏在肝细胞核内处于休眠 状态。但这种状态的病毒还可能“复活”,可能由于某种因素诱发其重新 转变为e抗原阳性的病毒复制状态。在乙肝病毒的冬眠期,病人的病情相对 平稳,传染性也很小,但目前所有的抗病毒药物也对藏在细胞深处的休眠 病毒基因也奈何不得。因此,在这一时期使用何种抗病毒药物都是徒劳的。
肝炎病毒概述
甲型、戊型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 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乙型、丙型主要由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 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 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相关。
丁型为一种缺陷病毒
一、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
粪-口途径传播 污染的水源、食物、海产品等 1988,毛蚶,30多万
1.HAV的生物学性状
属小RNA病毒科 呈20面立体对称 无包膜。+SSRNA
2.HAV的致病性
粪-口
口咽部早期增殖
肠道中大量增殖
通过胆汁随粪 便排出体外
肝脏为最终靶 器官
病毒血症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和戊型肝炎(hepatitis E)。

本节主要介绍前三种。

病原学(1)甲型肝炎病毒(HAV):为RNA病毒。

HAV能感染人的血清型只有1个,故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感染后产生IgM型和IgG型抗体。

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80℃5分钟或100℃1分钟可完全灭活。

(2)乙型肝炎病毒(HBV):为DNA病毒。

HBV的抵抗力很强,100℃10分钟或65℃10小时可使HBV传染性消失。

(3)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对有机溶剂敏感,如10%氯仿可杀灭HCV。

血清经100℃5分钟或60℃10小时或1/1000福尔马林37℃6小时熏蒸均可使HCV 传染性消失。

流行病学(1)甲型肝炎:①传染源: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②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

③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

(2)乙型肝炎:①传染源: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②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和血液、体液传播。

③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

(3)丙型肝炎:①传染源: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②传播途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生活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

③易感人群:人类对HCV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不同类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具有共同性,临床上分为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再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型肝炎(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瘀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

1.急性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甲肝不转为慢性。

(1)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

甲肝多起病较急,发热伴畏寒,乙肝、丙肝起病较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
HBV基因整合可导致宿主DNA缺失、 重排或转位,最终引起染色体畸变。 X基因整合可作为致癌的启动因子。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HBV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HBV抗原、抗体检测(两对半) HBsAg,抗-HBs HBeAg,抗-HBe 抗HBc
(二)血清HBV-DNA检测
IFNα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

逆转录酶抑制剂/DNA酶抑制剂:
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ADV)、 恩替卡恩(entacavir, ETV)、 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 ) 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FD)
与病毒的复制成正比 病毒复制的指标 抗HBe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HBV的复制 HBV DNA (不完全双链) 以负链为模板修补正链裂隙形成完整 dsDNA
-DNA /+DNA
0.8 Kb mRNA 2.1 Kb Mrna 2.4 Kb mRNA 3.5Kb mRNA X RNA preS2/S RNA preS1/S2/S RNA preC/CRNA,前基因组RNA
2.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密切接触
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
1988年春季上海发生甲肝暴发流行
发病人数超过30万例,死亡47人
毛蚶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过程
潜伏期: 15~50d (平均30d)
潜伏期末及急性期粪便大量排出病毒。传染性强 4. HAV在肝细胞内增殖缓慢,一般不直接造成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HBV复制周期示意图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四)HBV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血清型:
根据 HBsAg 抗原性不同分为 4个血清型。
adr, adw, ayr, ayw
基因型:
根据核苷酸差异分为8个基因型:(A~H)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五)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
HBV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宿主范围狭窄,自然状态下只能感染人和少 数灵长类动物。 1. 动物模型:黑猩猩是对HBV最敏感的动物。 鸭、树鼩及HBV转基因小鼠被广泛用于筛选抗病毒药物及免疫机制的研究。 2. 细胞模型:HBV的体外培养困难,人原代肝细胞或病毒DNA转染的肝癌 细胞系培养HBV。
肝炎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HAV 大小 27nm HBV 42nm HCV 60nm HDV 35nm HEV 32nm
包膜 基因组
ORF
+ssRNA 7.8kb
1
+ dsDNA 3.2kb
4
+ +ssRNA 9.5kb
1
+ -ssRNA 1.7kb
数个
+ssRNA 7.6kb
3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
(三)血清DNA多聚酶检测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四、HBV的防治原则
(一)HBV的预防

加强传染源的管理:筛选供血员
控制家庭内传播:提倡家庭成员接种疫苗

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HBsAg 基因工程疫苗 被动免疫: HBsAb免疫球蛋白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抗乙肝病毒的治疗 干扰素 :
HBV DNA多聚酶结构示意图
(图片引自David M. Knipe, Peter M. Howley.Fields virology 6th ed.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13)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HBsAg(HBV表面抗原)
有共同的 a 抗原和两组互相排斥的抗原表位(d/y, w/r)
(三)致病与免疫机制
免疫病理反应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1. 细胞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 CTL的杀伤作用、细胞因子的作用 、肝细胞凋亡。 2. 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免疫复合物导致Ⅲ型超敏反应。 3. 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暴露肝特异性脂蛋白(LSP)抗原和肝细胞膜抗原(LMAg)。 4. 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 5. 免疫逃逸与慢性肝炎 6. HBV与原发性肝癌
HBcAg (HBV核心抗原)
主要存在于HBV核衣壳表面,亦可存在于肝细胞的胞核、胞质和 胞膜上,一般不游离于血循环中。 抗原性强,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抗HBc 没有免疫保护作用
抗HBc-IgM是病毒复制的指标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HBeAg (HBV e抗原) 游离存在于血中
C基因— 核心蛋白(HBcAg) P区:DNA多聚酶 X区:HBxAg(可反式激活广泛的启动子)
HBV的基因结构示意图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含4个功能区: 末端蛋白区 (terminal protein,TP) 空隔区 (spacer) 逆转录区 (reverse transcriptase domain,RT):同时具有逆转录酶和DNA 多合酶活性 RNase H区 (RNase H,domain,RH)
HBV的形态与结构示意图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基因组结构与编码蛋白
dsDNA,3200bp,不完全双链DNA 含4个ORF:S区、C区、P区、X区
S区:S基因—HBsAg
PreS1基因— PreS1 (前S1) PreS2基因— PreS2 (前S2)
C区:前C + C基因— PreC蛋白— HBeAg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重点难点
掌握
1.五种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特点及预防原则; 2. HBV的生物学性状:基因组结构与编码蛋白、复制、分型、抵抗力; 3. HBV的致病与免疫机制; 4. HBV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其临床意义。
有四个不同亚型:adr, adw, ayr, ayw
在血液中大量存在 可诱生保护性抗体:抗HBs 不同亚型间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
纯化的HBsAg电镜图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Pre S1、Pre S2

存在于急性期患者血液中,与病毒的复制成正比 。
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介导HBV吸附于肝细胞表面。 抗原性强,诱导产生免疫保护性抗体。
一、HBV的重要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电镜下见3种类型颗粒: 1. Dane颗粒:球形颗粒,42nm,完整病毒颗粒,具传染性。 2. 小球形颗粒:中空颗粒,22nm
由病毒复制时产生过剩的HBsAg 装配而成 ,无感染性。
3. 管型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HBV电镜图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 HEV)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肝炎病毒的分类
病毒科 HAV 小RNA病毒科 病毒属 嗜肝病毒属
HBV
HCV HDV HEV
嗜肝DNA病毒科
正黄病毒科 未确定 肝炎病毒科
正嗜肝DNA病毒属
丙型肝炎病毒属 丁型肝炎病毒属 戊型肝炎病毒属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肝细胞的损害。
5. 致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HAV的致病与免疫机制 1. NK细胞的杀伤作用 → 肝细胞溶解 2. 特异性细胞免疫(CTL)→ 肝细胞溶解 3. IFN –γ → 增加肝细胞HLA表达、 CTL作用增强 显性或隐性感染均可获得稳定和持久的免疫力。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HBV重要的基因变异:
S基因突变:
“a”抗原变异 G145R P120T T131K D144A G145R C121X P120T T126S T131N M133L K141E D144E G145R HBsAg抗原性改变 诊断逃逸
免疫逃逸
Pre-C 基因变异
G1896 A:
HAV的基因结构与编码蛋白
基因组:+ssRNA中和抗原表位
VP4:小分子多肽,功能未明 VPg :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 HA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1.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3. 性接触及密切接触传播:唾液、阴道分泌物、精液等。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HBV相关疾病

HBV无症状携带者
重症肝炎 急性肝炎 慢性乙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90% HCC与 HBV慢性感染有关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Pre-C区第28位密码子 TGG HBeAg 翻译受阻
~nt150
TAG
1762/64
1896~nt530
HBV
X prot Pol
G1896A (stop) Pre-core
Core
C基因突变:CTL逃逸突变株
C基因核心启动子双变异 A1762T,G1764A 病毒复制受阻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 HAV的重要生物学性状
病毒颗粒呈球形,无包膜,直径 27-32 nm 抗原性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 有7个基因型 ,中国主要流行ⅠA 亚型 抵抗力较强 HAV电镜图
60℃条件下可存活4小时
在淡水、海水、泥沙和毛蚶等贝类中可存活数天至数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