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全章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课外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
B.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
来自百度文库
C.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
D.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
2、填空题 1、形状
的图形叫相似形; 两个图形相似, 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的
二 . 创设情境 谈话复习引入课题
(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 △ABC 与 △A ′B ′C′中, 如果∠ A= ∠A ′ , ∠ B= ∠B ′ , ∠ C=∠C′ , 且 AB BC CA k .
A B BC CA 我们就说△ ABC 与△ A′ B′ C′相似,记作△ ABC ∽△ A ′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 ABC ∽△ A ′ B′ C′, 则有∠ A= ∠A ′ , ∠ B= ∠B ′ , ∠ C=∠C′ , 且 AB BC CA .
A B B C CA ( 3)问题:如果 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活动 :明确 (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 2)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 ABC ∽ △ A B C ;
( 3)当△ ABC 与 △ A B C 的相似比为 k 时, △ A B C 与△ ABC 的相似比为 1/k.
,全等三角形所具有的性
2. 让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及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教师提问:三角形的中位线所截的三角形与原
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大小呢?各角有什么关系?各边有什么关系?
二、直观演示,展示新知
A/
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将上面所截得的三角形移出 ,记为
C’ B/ A
A’B ’C’,原三角形记为 ABC ,因此有 A= A’
、 (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
(3)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相似比
k=1 时,两个相似三角形全等
活动 2
A A'
提出探讨问题: 1、如图,如果要判定△ ABC 与△
课后反思:
第 4 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
教学目的 : 1、 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 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得到的。
课后反思:
或
而
第 2 课时 图形的相似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相似比; ( 2)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 区迁延的能力。
AD AE AB EC
( 5) 本题的关键归结为“只要证明什么”?
AE DE AC BC
( 6) 根据以前的推论,如何把 DE 移到 BC 上去,即应添怎样的辅助线?( EF//AB )
教师板演证明过程。 2.如图, DE//BC , D、 E 分别在 BA 、 CA 的延长线上, D
△ ADE 与△ ABC 相似吗? ——相似
。
1
。
k
⑴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⑵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⑶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⑷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教师示范一个规范过程,让学生模仿,学会用定义来解决问题。
1.例 1。如图,在 ABC 中,
A
三、范例研讨,迁移练习:
D
E
DE//BC , D。 E 分别在 AB , AC 上。
求证:△ ADE ∽△ ABC
师生活动 : 提出问题, AB ︰ AC=DE ︰( ), BC︰ AC=( )︰ DF,师生共同交流.强调“对应线段的比 是否相等” 师生归纳总结: (板书并朗读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在活动中 ,师生应重点关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相比线段同线;
教学难点 : (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 (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一 .创设情境
活动 1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 SSS SAS ASA AAS
(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定义 相交,所成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相似。
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4. 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强调: A’BC’’与 ABC 的相似比是 k,则 ABC 与 A’B’C’ 的相似比是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错误的,举出反例;正确的,用定义加以说明:
AB BC CA
A B B C C A 1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 AB BC CA k 来让学生理解; ( 3)作业
1.如图,△ ABC ∽△ AED, 其中 DE ∥BC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 ABC ∽△ AED ,其中∠ ADE= ∠B,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阅题 ,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 .
教师活动 :在活动中 ,教师应重点关注:在练习中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理解
三 . 小结巩固 活动 4 ( 1)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
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 2) 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 如△ ABC ∽△ A ′ B ′ C′的相似比 AB BC CA k ,那么△ A ′ B ′ C′∽△ ABC 的相似比就是
BC 与 DE︰ EF 相等吗 ?任意平移 l5 , 再量度 AB, BC, DE, EF 的长度 , AB ︰ B C 与 DE ︰ EF
相等吗 ?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探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 学生操作画图,量度 AB, BC, DE, EF 的长度并计算比值,小组讨论,共同交流
,回答结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认识图形的相似.
教学难点 : 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一 . 创设情境
活动 1 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
同学们,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
27.1-1)( 课本图 27.1-2)
(课本图
师生活动 :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B
C
F
师生共同探讨: ( 1) 目前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只能根据什么?(定义)
( 2) 根据定义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要证明满足哪两个条件?(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
比例)
( 3) △ ADE 与△ ABC 满足“对应角相等”吗?为什么?
( 4) 对应边成比例,由“ DE//BC ”的条件可得到怎样的比例式?
3、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几何中理性思维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的预备定理 难点:当两个相似三角形部分重叠时,判别它们的对应角和对应边以及例 教学过程: 一、类比联想,动手实验
1 的证明
1. 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含义(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 质(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
活动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 1、如果把图 27.2-1 中 l 1 , l 2 两条直线相交,交点 A 刚落到 l3 上,如图 27.2-2 (1),,所得的对应线 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2、如果把图 27.2-1 中 l 1 , l 2 两条直线相交,交点 A 刚落到 l4 上,如图 27.2-2( 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 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 :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 (板书并朗读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
的比相等
二 . 通过练习巩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活动 3 练习问题:如图,在△ ABC 中, DE ∥ BC, AC =4 , AB =3,EC=1. 求 AD 和 BD .
.
教师活动 :什么是相似图形 ?
学生活动 :共同交流 ,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 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 ) 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在活动中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归纳相似图形的概念;
活动 2
思考:如图 27.1-3 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
学生活动 :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二 . 通过练习巩固相似图形的概念 活动 3 练习问题:
E A
由此得到预备定理:
C
B
3.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 原三角形相似。
4.例 2,如图, D 为△ ABC 的 AB 边上的一点,过点 D 作
C
DE//AC ,交 BC 于 E,已知 BE :EC=2 :1,AC=6CM ,
求 DE 的长。
5、练习: P122 页 1、 2、 3
初三数学九(下)第二十七章:相似
教学目标 :
第 1 课时 图形的相似 (1)
1、知识目标: 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
,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2、能力目标: 在相似图形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观察
— 比较 — 猜想”分析问题.
3、情感目标: 在探究相似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3、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4、 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操作
— 比较 — 发现 — 归纳”分析问题.
5、 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
1. 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
2.如图,图形 a~f 中,哪些是与图形( 1)或 (2)相似的?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看书观察 ,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
教师活动 :在活动中 ,教师应重点关注:在练习中检验学生对相似图形的几何直觉.
三 . 小结巩固 活动 3
6、课后拓展(机动) :
( 1)如图甲,已知
ABD ∽ ACB ,则 AD : AB=
:,
AB : BD= : ,如果 AD=2 , DC=1 ,那么 AB=
( 2),如图乙,在
AB BD
。
AC DC
A
ABC 中, AD 是角平分线,求证:
A
D
B
C
图甲
B
D
C
图乙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 今天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它既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又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时
活动 1 (教材 P40 页 探究 1)
如图 27.2-1), 任意画两条直线 l1 , l 2,再画三条与 l 1 , l2 相交的平行线 l 3 , l 4, l5.分别量度
l 3 , l 4, l 5.在 l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 AB, BC 和在 l2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 DE, EF 的长度 , AB ︰
B= B ’, C
C ’,
B
C
//
AB
,
AB
//
BC BC
//
CA CA
1
,即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 这样的两个三角形虽然大
2
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相同。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表示方法:
教师介绍表示法,同时强调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可以以此与全等符号及 表示作一比较,加强记忆) 。
可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其相似比是
1;
2.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 形相似。
课后反思:
第 3 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
教学目的 :
1、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 ABC ∽ △ A B C ;
2、 知道当△ ABC 与 △ A B C 的相似比为 k 时, △ A B C 与△ ABC 的相似比为 1/k.
(2) 课外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
B.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
来自百度文库
C.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
D.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
2、填空题 1、形状
的图形叫相似形; 两个图形相似, 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的
二 . 创设情境 谈话复习引入课题
(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 △ABC 与 △A ′B ′C′中, 如果∠ A= ∠A ′ , ∠ B= ∠B ′ , ∠ C=∠C′ , 且 AB BC CA k .
A B BC CA 我们就说△ ABC 与△ A′ B′ C′相似,记作△ ABC ∽△ A ′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 ABC ∽△ A ′ B′ C′, 则有∠ A= ∠A ′ , ∠ B= ∠B ′ , ∠ C=∠C′ , 且 AB BC CA .
A B B C CA ( 3)问题:如果 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活动 :明确 (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 2)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 ABC ∽ △ A B C ;
( 3)当△ ABC 与 △ A B C 的相似比为 k 时, △ A B C 与△ ABC 的相似比为 1/k.
,全等三角形所具有的性
2. 让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及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教师提问:三角形的中位线所截的三角形与原
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大小呢?各角有什么关系?各边有什么关系?
二、直观演示,展示新知
A/
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将上面所截得的三角形移出 ,记为
C’ B/ A
A’B ’C’,原三角形记为 ABC ,因此有 A= A’
、 (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
(3)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相似比
k=1 时,两个相似三角形全等
活动 2
A A'
提出探讨问题: 1、如图,如果要判定△ ABC 与△
课后反思:
第 4 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
教学目的 : 1、 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 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得到的。
课后反思:
或
而
第 2 课时 图形的相似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相似比; ( 2)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 区迁延的能力。
AD AE AB EC
( 5) 本题的关键归结为“只要证明什么”?
AE DE AC BC
( 6) 根据以前的推论,如何把 DE 移到 BC 上去,即应添怎样的辅助线?( EF//AB )
教师板演证明过程。 2.如图, DE//BC , D、 E 分别在 BA 、 CA 的延长线上, D
△ ADE 与△ ABC 相似吗? ——相似
。
1
。
k
⑴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⑵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⑶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⑷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教师示范一个规范过程,让学生模仿,学会用定义来解决问题。
1.例 1。如图,在 ABC 中,
A
三、范例研讨,迁移练习:
D
E
DE//BC , D。 E 分别在 AB , AC 上。
求证:△ ADE ∽△ ABC
师生活动 : 提出问题, AB ︰ AC=DE ︰( ), BC︰ AC=( )︰ DF,师生共同交流.强调“对应线段的比 是否相等” 师生归纳总结: (板书并朗读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在活动中 ,师生应重点关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相比线段同线;
教学难点 : (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 (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一 .创设情境
活动 1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 SSS SAS ASA AAS
(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定义 相交,所成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相似。
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4. 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强调: A’BC’’与 ABC 的相似比是 k,则 ABC 与 A’B’C’ 的相似比是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错误的,举出反例;正确的,用定义加以说明:
AB BC CA
A B B C C A 1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 AB BC CA k 来让学生理解; ( 3)作业
1.如图,△ ABC ∽△ AED, 其中 DE ∥BC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 ABC ∽△ AED ,其中∠ ADE= ∠B,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阅题 ,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 .
教师活动 :在活动中 ,教师应重点关注:在练习中检查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理解
三 . 小结巩固 活动 4 ( 1)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
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 2) 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 如△ ABC ∽△ A ′ B ′ C′的相似比 AB BC CA k ,那么△ A ′ B ′ C′∽△ ABC 的相似比就是
BC 与 DE︰ EF 相等吗 ?任意平移 l5 , 再量度 AB, BC, DE, EF 的长度 , AB ︰ B C 与 DE ︰ EF
相等吗 ?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探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 学生操作画图,量度 AB, BC, DE, EF 的长度并计算比值,小组讨论,共同交流
,回答结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认识图形的相似.
教学难点 : 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一 . 创设情境
活动 1 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
同学们,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
27.1-1)( 课本图 27.1-2)
(课本图
师生活动 :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B
C
F
师生共同探讨: ( 1) 目前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只能根据什么?(定义)
( 2) 根据定义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要证明满足哪两个条件?(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
比例)
( 3) △ ADE 与△ ABC 满足“对应角相等”吗?为什么?
( 4) 对应边成比例,由“ DE//BC ”的条件可得到怎样的比例式?
3、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几何中理性思维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的预备定理 难点:当两个相似三角形部分重叠时,判别它们的对应角和对应边以及例 教学过程: 一、类比联想,动手实验
1 的证明
1. 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含义(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 质(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
活动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 1、如果把图 27.2-1 中 l 1 , l 2 两条直线相交,交点 A 刚落到 l3 上,如图 27.2-2 (1),,所得的对应线 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2、如果把图 27.2-1 中 l 1 , l 2 两条直线相交,交点 A 刚落到 l4 上,如图 27.2-2( 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 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 :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 (板书并朗读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
的比相等
二 . 通过练习巩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活动 3 练习问题:如图,在△ ABC 中, DE ∥ BC, AC =4 , AB =3,EC=1. 求 AD 和 BD .
.
教师活动 :什么是相似图形 ?
学生活动 :共同交流 ,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 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 ) 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在活动中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归纳相似图形的概念;
活动 2
思考:如图 27.1-3 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
学生活动 :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二 . 通过练习巩固相似图形的概念 活动 3 练习问题:
E A
由此得到预备定理:
C
B
3.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 原三角形相似。
4.例 2,如图, D 为△ ABC 的 AB 边上的一点,过点 D 作
C
DE//AC ,交 BC 于 E,已知 BE :EC=2 :1,AC=6CM ,
求 DE 的长。
5、练习: P122 页 1、 2、 3
初三数学九(下)第二十七章:相似
教学目标 :
第 1 课时 图形的相似 (1)
1、知识目标: 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
,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2、能力目标: 在相似图形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观察
— 比较 — 猜想”分析问题.
3、情感目标: 在探究相似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3、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4、 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操作
— 比较 — 发现 — 归纳”分析问题.
5、 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 :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
1. 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
2.如图,图形 a~f 中,哪些是与图形( 1)或 (2)相似的?
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看书观察 ,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
教师活动 :在活动中 ,教师应重点关注:在练习中检验学生对相似图形的几何直觉.
三 . 小结巩固 活动 3
6、课后拓展(机动) :
( 1)如图甲,已知
ABD ∽ ACB ,则 AD : AB=
:,
AB : BD= : ,如果 AD=2 , DC=1 ,那么 AB=
( 2),如图乙,在
AB BD
。
AC DC
A
ABC 中, AD 是角平分线,求证:
A
D
B
C
图甲
B
D
C
图乙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 今天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它既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又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时
活动 1 (教材 P40 页 探究 1)
如图 27.2-1), 任意画两条直线 l1 , l 2,再画三条与 l 1 , l2 相交的平行线 l 3 , l 4, l5.分别量度
l 3 , l 4, l 5.在 l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 AB, BC 和在 l2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 DE, EF 的长度 , AB ︰
B= B ’, C
C ’,
B
C
//
AB
,
AB
//
BC BC
//
CA CA
1
,即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 这样的两个三角形虽然大
2
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相同。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表示方法:
教师介绍表示法,同时强调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可以以此与全等符号及 表示作一比较,加强记忆) 。
可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其相似比是
1;
2.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 形相似。
课后反思:
第 3 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
教学目的 :
1、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 ABC ∽ △ A B C ;
2、 知道当△ ABC 与 △ A B C 的相似比为 k 时, △ A B C 与△ ABC 的相似比为 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