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保护与建设控制规划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帝陵保护与建设控制规划研究

范少言

(西安丝路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710069,西安市太白路229号189信箱)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边骊山北麓。《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锢)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就开始修建陵墓,直至公元前210年入葬,陵墓的修建工程长达37年,用工最多时达70余万人,作为我国历史上“千古一帝”的陵园,埋藏丰富,规模宏大,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多的一座陵园。

秦始皇陵陵园于秦朝末年毁于战火,现地面建筑已不存在。但就多年的考古发掘钻探资料来看,陵园整体布局以封土为中心,封土周围有内外二重城垣。在城垣内外东西7.5公里,南北7.5公里的范围内,有多处从葬坑群、墓葬以及与秦陵相关的遗址共600多个,构成了面积约56.25平方公里的秦始皇帝陵园。陵墓的封上呈平顶的四方锥体,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115米。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部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高76米。陵墓的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75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均四面有门,并有门网建筑。通过考古勘探,在陵园内外已发现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员的墓葬500余座。陪葬坑中比较重要的有:兵马俑坑、便殿、园寺吏舍等大量的宫殿建筑遗址,整个陵园犹如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

1961年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其中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新世纪,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秦陵文物,理顺管理关系,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拉动陕西旅游业,把文物保护利用与陕西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更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秦始皇帝陵的形制、文物古迹特征和新世纪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进行保护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不仅事在必行,而且也是促进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一、秦始皇陵区文物遗址的基本评价

秦帝国是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的,其经济、文化及技术达到空前的繁荣,在中国历史长河的历史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

·首次形成中华民族核心;

·确立中国封建农业社会经济;

·封建文化典制呱呱坠地;

·世界性东方文明大国。

在此文化背景下,秦陵营建仿都邑设计,是当时秦咸阳和秦代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军事等的缩影,其的文化历史价值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认知封建中国的开始。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构筑封建帝国的典章制度,同意文字与度量衡,建立车同轨、人同伦等的社会秩序。因此,要了解秦王朝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史实,应自秦始皇陵开始。其次,秦陵的文化内涵具世界性。从比较文化历史角度看,秦始皇陵露与世的文化证据显示出典型的中国历史性格与世界其他各处文明的迥然不同。此外,秦始皇陵区发挖的文物多达数万件,主要包括秦俑、建筑材料、工程用具、生活器具、兵器,以及礼乐器、量器、印章等杂类物品工六大类。秦陵文物是我国文物财富中极其珍贵的一部分,从保护及利用角度出发,对其特征进行客观分析,是科学保护和制定规划方案的基本依据。

1规模宏大

秦始皇帝陵陵区规模宏大,陵区范围、形制、陵寝和礼制建筑在历代帝王陵墓中都独树一帜。陵区包括内外城垣和拱卫陵墓设施的区域,纵横各7.5Km,占地约56.25k㎡。陵区以始皇墓为中心,外绕以双重城垣,星罗棋布的地面建筑、种类繁多的从葬坑、陪葬墓群,使得秦始皇陵的布局呈现出宏大的气势。此外,8000兵马俑也呈出相同气势。

2埋藏丰富

秦始皇陵区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各类陪葬坑、墓多达600余处,这些陪葬坑,墓绝大多数未经正式发掘,尤其地宫还未挖掘。现在考古面世的数万件文物只其有限的一小部分。

3玄机奥密

据史书载,地宫内不仅深藏玄机,而且设置天体山河的模型和象征中央部门的衙署,埋藏大量珍奇异宝,墓壁设侧室,入墓道口暗藏弩。现代探测技术已证实墓中含有近百吨水银,但其它玄机尚未揭密。此外,陵墓的朝向、形制等诸多问题尚待探察证实。

4帝陵独尊

春秋战国及先秦时期,国君陵园一般并列两座或两座形制基本相同的陵墓,国君及夫人多呈异穴合葬。后代,帝后同墓不同陵或合葬同陵。秦始皇吞并六国成为天下至尊,千古一帝,陵园布局便是“一冢独尊”。同时,地处骊山与渭水之间,与天地合一,独居气势。

5世界奇迹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的宏伟,埋藏之丰富,地宫的奥密,陪葬品的精美绝伦,不仅在中国帝王陵墓中独树一帜,而且世界范围的王陵中也鲜有能与之相匹敌,从而被人们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二、规划的基本思路

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十二字方针为宗旨,展示秦陵的基本历史格局和秦文化的丰富内涵,适应21世纪社会文化的发展动态,坚持保护与利用结合,以秦文化博览为主线,积极进行馆所建设和环境整治,稳步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优化区域产业构成,实现可持续发展。

1规划的基本原则

(1)保护原则

文物保护法的基本规定秦始皇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据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精神,在秦始皇陵园范围不得进行非保护性建设工程,并控制陵区的建设。从此出发,在研究陵区文物分布及陵墓布局结构基础上,进行保护和建设规划。秦始皇陵是中国最重要的古迹之一,陵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及园寝的构造、兵马俑坑等设施,始皇陵在中国大墓的演变中处于呈前启后、接续往世的历史地位,陵墓的多所创新、陪葬品的精美绝伦、秦俑军阵的恢弘气势和艺术风格等无不是秦代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和科技艺术集中表现。对此,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秦始皇陵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秦始皇陵受国家保护。因而,在区域发展和建设中,必须严格坚持保护文物的原则。文物保护,一是要严格保护文物实体;二是完整真实的反映陵园的历史格局;三是为保护文物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高水平的基础设施。

(2)协调原则

保护和发展是秦陵地区的基本矛盾。秦始皇陵区的发展与保护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的有效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从地域上,临潼、代王和新丰应共同为秦陵保护与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和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其次,需要文物、旅游、城建、环保和土地等部门,以及省市政府的通力合作,提供秦陵发展的政策、物资和技术支撑;此外,产业上需要文物保护、旅游和农村产业的有机衔接和合理分工;再次,地狱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需要地方及部门的齐心协力,以及群众文保意识的自觉提高。

(3)弹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