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边塞征战诗鉴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 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 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 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3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 剑、戟、斧、刀、琵琶、胡笳、羌管(羌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轮台、龟兹、夜郎、 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 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玉关(玉门关)、关山、黑山、烽火台、戍楼、 黄河、青冢、金河等
边 塞 征 战 诗 鉴 赏
镇江实验高级中学 语文组 1
总论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 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 庭以博取功名比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 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 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 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 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 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 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 复杂。
6、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报效国家的激情
7、报国无门的愤慨
9
三、风格与手法很不相同
艺术风格: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常用手法:比喻 夸张Hale Waihona Puke Baidu用典、 渲染、虚实结合
10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2.“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 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
孤独之感 思乡之情
17
3.诗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上“燕然未勒” 四字? 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
4.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
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
8
表达的感情主要有:
1、表现出戍边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
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2、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
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4、谴责统治者穷兵黩武,领兵将领骄傲轻敌,
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统治者不懂得体恤
将士。
5、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D (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 儿”。)
13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 《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 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 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15
2019/10/17
16
1.上片描写了边塞景物,溶进作者的感情。用60字 左右的短文把诗人在这种景物中的感情描绘出来,可 以有适当的想像。
天空是空荡荡的,雁早已回到衡阳的回乐峰越冬去了; 地上是万山丛中一座空城,在落日的映照下升起一缕 直上的狼烟。满眼是荒凉肃杀的异乡情调,,满耳尽 是胡笳声、马嘶声、秋风声,这些声音与戍楼鼓角混 杂在一起。整日整夜耳闻目睹这些边塞的“异景”, 又怎能不触动戍边将士的“异情”呢?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③。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
州、并州武勇之人。 ③ 紫骝:骏马名。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 什么含义?
边塞的艰苦。
11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 表现什么态度?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 迈精神。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 的感情色彩?
18
5.对这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句中“衡阳”借指南方。雁无留意, 反映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苍凉。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 悲凉心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此句从听觉上进一步渲染 沉重的气氛。
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 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 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 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 的杀敌本领。
自夸 贬抑
4.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 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 什么,反对什么。
“幽并客”和“游侠儿”。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 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 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 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12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 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D (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 “游侠儿”作正反对比。)
14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4
归纳特征
(1)内容
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景色单调)
统治者—— 穷兵黩武
人 将士 友人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5
6
一、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要有所了解 1、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 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2、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 的基调,但国势渐衰,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 多少惋伤。
3、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
国家在民族争斗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
国难当头,这时的边塞诗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
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
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7
二、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思 想内容上的差别和各自的 思想感情特点。
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 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 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 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3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 剑、戟、斧、刀、琵琶、胡笳、羌管(羌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轮台、龟兹、夜郎、 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 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玉关(玉门关)、关山、黑山、烽火台、戍楼、 黄河、青冢、金河等
边 塞 征 战 诗 鉴 赏
镇江实验高级中学 语文组 1
总论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 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 庭以博取功名比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 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 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 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 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 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 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 复杂。
6、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报效国家的激情
7、报国无门的愤慨
9
三、风格与手法很不相同
艺术风格: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常用手法:比喻 夸张Hale Waihona Puke Baidu用典、 渲染、虚实结合
10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2.“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 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
孤独之感 思乡之情
17
3.诗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上“燕然未勒” 四字? 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
4.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
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
8
表达的感情主要有:
1、表现出戍边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
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2、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
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4、谴责统治者穷兵黩武,领兵将领骄傲轻敌,
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统治者不懂得体恤
将士。
5、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D (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 儿”。)
13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 《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 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 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15
2019/10/17
16
1.上片描写了边塞景物,溶进作者的感情。用60字 左右的短文把诗人在这种景物中的感情描绘出来,可 以有适当的想像。
天空是空荡荡的,雁早已回到衡阳的回乐峰越冬去了; 地上是万山丛中一座空城,在落日的映照下升起一缕 直上的狼烟。满眼是荒凉肃杀的异乡情调,,满耳尽 是胡笳声、马嘶声、秋风声,这些声音与戍楼鼓角混 杂在一起。整日整夜耳闻目睹这些边塞的“异景”, 又怎能不触动戍边将士的“异情”呢?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③。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
州、并州武勇之人。 ③ 紫骝:骏马名。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 什么含义?
边塞的艰苦。
11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 表现什么态度?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 迈精神。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 的感情色彩?
18
5.对这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句中“衡阳”借指南方。雁无留意, 反映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苍凉。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 悲凉心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此句从听觉上进一步渲染 沉重的气氛。
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 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 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 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 的杀敌本领。
自夸 贬抑
4.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 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 什么,反对什么。
“幽并客”和“游侠儿”。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 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 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 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12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 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D (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 “游侠儿”作正反对比。)
14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4
归纳特征
(1)内容
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景色单调)
统治者—— 穷兵黩武
人 将士 友人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5
6
一、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要有所了解 1、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 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2、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 的基调,但国势渐衰,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 多少惋伤。
3、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
国家在民族争斗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
国难当头,这时的边塞诗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
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
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7
二、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思 想内容上的差别和各自的 思想感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