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边塞征战诗鉴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五)——
边塞诗鉴赏
一、边塞诗简述: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为 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在唐代, 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 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 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 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 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 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五、边塞诗的风格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 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 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 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 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 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六、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 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 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 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 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 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 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四、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 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 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 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 精神和必胜信念。
从地理区域看:塞外、雁门、漠北、玉门 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 受降城等 从人物看: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乐曲:《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 《渭城曲》)等 (三)、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 辽阔、壮阔、广阔 (四)、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 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军城早秋
诗的前两句选取晚秋、秋风、 汉关、寒云、冷月、西山,描 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 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严武
昨夜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 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4.描绘了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时常用粗 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 塞风光。 如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 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 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 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二、边塞诗的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初唐: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 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 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七、边塞诗鉴赏技巧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 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鉴赏流程:
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 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 现手法)。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 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的 。
体会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
主旋律:爱国主义。
五、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5、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 民族往来的喜悦和赞颂之情。 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 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 壮阔的景象 。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 析。 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 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 胜的信心。
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 条 繁华热闹等。 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 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 机整合,准确表述。
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 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 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 三、边塞诗的主要标志:
(一)、标题: 标题有“行”“军”“征 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 字词。
(二)、常见意象(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刁斗、 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羽书、戈、矛、 剑、戟、斧、钺、弓、箭、刀、铩等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 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 单于等 从自然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 沙、长云、白云、秋月、雪山、冰川、孤城、 边关、雨雪、风沙、雁飞、鹰扬、箭飞、马 走等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 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 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 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 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 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则反映了对将军有 功不赏的不平。
边塞诗鉴赏
一、边塞诗简述: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为 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在唐代, 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 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 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 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 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 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五、边塞诗的风格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 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 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 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 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 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六、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 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 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 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 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 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 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四、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 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 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 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 精神和必胜信念。
从地理区域看:塞外、雁门、漠北、玉门 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 受降城等 从人物看: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乐曲:《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 《渭城曲》)等 (三)、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 辽阔、壮阔、广阔 (四)、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 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军城早秋
诗的前两句选取晚秋、秋风、 汉关、寒云、冷月、西山,描 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 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严武
昨夜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 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4.描绘了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时常用粗 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 塞风光。 如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 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 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 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二、边塞诗的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初唐: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 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 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七、边塞诗鉴赏技巧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 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鉴赏流程:
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 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 现手法)。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 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的 。
体会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
主旋律:爱国主义。
五、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5、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 民族往来的喜悦和赞颂之情。 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 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 壮阔的景象 。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 析。 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 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 胜的信心。
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 条 繁华热闹等。 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 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 机整合,准确表述。
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 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 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 三、边塞诗的主要标志:
(一)、标题: 标题有“行”“军”“征 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 字词。
(二)、常见意象(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刁斗、 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羽书、戈、矛、 剑、戟、斧、钺、弓、箭、刀、铩等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 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 单于等 从自然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 沙、长云、白云、秋月、雪山、冰川、孤城、 边关、雨雪、风沙、雁飞、鹰扬、箭飞、马 走等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 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 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 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 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 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则反映了对将军有 功不赏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