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理论基础研究的目的:研究武术

武术理论基础研究的意义:更好的研究武术

武术一词的来源:春秋战国谦古代,技击”,汉代出现了“武艺”到明末,清初“武术”,民国:“国术”现代:“武术”(1840前古代,1840年后到见过,现代,当代)

武术的表述:a·1932年,供给自卫功能,锻炼体格的工具b·1957年6月,以健身为目的的(现代)(古)有技击的性质和特点,它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民族形成体育的内容。C·1961年,仅强调了武术的锻炼价值,强筋健骨,增进健康,锻炼意义的作用d·1988年,武术是以技击作为重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采用至今)e·1977年f·2009年,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为重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成的传统体育。

武术的概念的内涵:武术的属性是技击性,也是内涵概念的外延:1套路练习2格斗的对抗练习

武术的社会价值:技击自卫价值健身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汉刘向《洗苑·指武》文化不改,然后加诸,后引申为文治和教化,发展到现代汉语,演变为一般只是和教养

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侠义上讲,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领域上的满足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四个文化圈:欧美基督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圈印度佛教文化圈东方儒学文化圈中国文化主要以归纳为三种:宋法文化农业文化血缘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1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a`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b·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c·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d·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2 社会关系的差别a·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b·核心家庭与四代同堂3.社会礼仪的差异

人的武术(夏——宋)

1.夏朝时期武术活动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发展:一。军队的武术轰动。二。以武术为

主的学校教育。

2.印上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出现铜制武器,如矛、戈、戟等。

3.尚待出现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猪、周代设‘序’‘序’在学校中指‘‘射御’

牧野之战·周武王伐商此役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以少胜多)

秦统一六国、收缴天下兵器

汉代十分重视武备和军事训练全民尚武刀代剑在军中的地位

三国时期刀是最重要的短兵器

秦汉、三国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与武术有关的理论著作,武术形成,成为初期流派。真正具有武术文化以为的并作为对习武者的行为规范的武德要求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有所记述。武术开始向表演机的方面发展

汉代推进中国北方统一的战役——漠北战役

赤壁三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两宋时期,对抗性的“手博”“角力”也有发展,角力已有专著的问世,宋代还出现了“露台争交”,这种露台争交类似于后来打擂台,它是中国古老的武术竞赛形式。

两宋时期民间产生大量结社组织,构成误期武术发展的一大特点1是以抵御民族刀侵为主的农民结社组织2是反抗封建压迫剥削为主的民间结社。二者的共同点都具有较强军事训练性质,突出了实战型

武术文化完整形态——中国人的武术(元明清)

武术七届与军旅兵器春秋战国:青铜器兵器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道,佛九流: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儒家思想:儒家的“礼治”主义儒家的“德治”主义儒家的“人治”主义

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惨遭摧残—秦超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魏晋南北朝—儒道佛并立《春秋》第一部偏年史,即历史书《诗经》诗歌集最早的

道家最重要的思想是“天一合一”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爱任何意志的支配

基本观点:道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道家思想的特征:超越性玄思性否定性

道家的思想法则:“道法自然”“为而不挣”“清净为天下正”“虚其公”“正言若反”道家的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阴阳)二生三(物质)三生万物

道家本体论是中华武术思想认识论的基础:在古代武术理论中,“气”占有重要地位,“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根本,是武术生命的精微所在,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如武术功能神韵,绝技等等,均为“气”的深化与体现。“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元养人体的一种无形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功能。先天三气称为“元气”。后天三气则指呼吸三气与水谷三气,两者相传与胸中而称为“宗气\”

“t天人合一”的观念亦是道家本体论的一种表现,有两层意思:1是天人一致2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

道家“反省和道之动”构成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1 “反者道之动”是老子哲学中辩证思想的著名命题,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也就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因放变化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禾三以虚开之以利”

三层含义:1揭示了失误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2规律性(对立面双方的依存和转化的原因和动力)3揭示了实际运用中的方法论意义

(道家哲学在武术中的作用)

《易经》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主要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术。“”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

《易经》哲学思想主要有两个:1以阴阳代表的辩证法观念2以八卦代表的万物生成的观念

一阴一阳之谓拳、二而为功、动迅静定、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内外合一

《易经》不少杰出的武术家把它作为武术技击理论的基础原则

《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由阴阳对应观念识出一系列对应概念:动静刚柔虚实开合内外进退起伏显藏攻守始终等等此一系列描述,失误变化的原理,被极其广泛地运用于各个拳神,门派的武术理论之中

华拳少林武术都讲究阴阳

太极是以“动静之机,阴阳之用,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变化为基础

纵观太极拳理论受太极学说的深刻影响,主要变现在如下三个观点:1吸取太极拳学说无极生太极的宇宙本体论(生成论)本为太极拳的本体论2养生3太极拳理论中所反映的“形神统一观”亦与《太极图说》有一定联系

易经哲学在武术上的体现(6点):1一阴一阳之谓拳2二而为功3动迅静定(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行如风雷动似雨坐似泰山岳静如山动如山飞静如海溢)4刚柔相济5虚实分明6内外合一(心身交益外顺内合内外兼修)

《易经》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与武术理论:—阳——阴

具体运用八卦哲学与武术技击理论的,当属武术中的八卦掌

五行学说在武术中的应用

以无形学说作为武术技击理论基本原则的武术拳种,当以形意拳为代表,形意拳的基本拳法有“五行拳”

将拳法与生理统一起来,以求做到“形意合一内外同化”调和脏腑气血,在养生上达到延年益盛武术上,达到克敌制胜的作用

武术与战争兵法的关系

1中国武术技术的发达与中国古代军队注重武士武术

2武术器诫随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3古代

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既是兵书,也是武术典籍

兵法与武术的关系:共同之处—二者都是攻击性行为不同—兵法是宏观的法则,而武术则更为具体,前者集体的特征明显,而后者则带有个性特征。关系应是相互的,他们二者都对对方产生过巨大影响,由于武术的整体性质,它对兵法的参透或兵法对它的借鉴,可能还要多些

武术技击与兵法谋略

1敢打必胜胆气为先

2明了攻守善度形势

3奇正相生虚实相应

4示形用诈诱敌上当

5善于判断敢于用奇

6先发制人突袭快准

7集中战力分散敌力

《孙子兵法》与武术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