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案 第一课
初中历史教师第一节课教案
初中历史教师第一节课教案《中国古代史》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演变,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案例分析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时,我会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夏商周首先,我会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主要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2)春秋战国接着,我会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主要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战国七雄等,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3)秦汉然后,我会介绍秦朝的统一、灭亡以及汉朝的建立、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繁荣时期。
(4)三国两晋南北朝接下来,我会讲解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变化。
(5)隋唐五代十国再次,我会介绍隋朝的统一、灭亡以及唐朝的繁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高峰时期。
(6)宋元明清最后,我会讲解宋朝的建立、灭亡以及元朝、明朝、清朝的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变迁。
3. 课堂讨论在讲授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后,我会提出讨论话题:你认为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接着,我会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等,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古代史的影响。
5. 总结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性和发展脉络。
6. 布置作业最后,我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选取一个历史时期,撰写一篇简要的介绍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范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教程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1“伐无道诛暴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包括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情况。
2、能力目标:遭受重创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根本原因,从而概括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着力点,教材首先从导致使得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摧残;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路南。
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秦朝是人心所向。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历法农民起义。
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新朝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论争。
对此环境问题会有一些疑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时间重大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
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点课时一人类的起源与迁徙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2. 掌握人类早期迁徙的路线和原因。
教学重点1. 人类出现的时间和地点;2. 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
教学难点1. 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2. 早期人类的文化和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演化树,简单介绍人类起源的历程。
2. 讲解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通过PPT介绍人类化石、考古文物等证据,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判断。
3. 讲解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介绍人类迁徙的时间和路线,以及迁徙的原因。
4. 梳理知识点:通过练题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迁徙进行简单梳理和巩固。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课时二古代文明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的时间和地点;2. 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重点1. 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时间和地点;2.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难点1.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2. 古代文明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古代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通过PPT介绍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等不同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
3. 讲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
4. 比较不同文明:通过练题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课时一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掌握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1. 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 奴隶社会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图片展现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和场景。
2. 讲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通过PPT介绍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根源和发展。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
教学重点:1. 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分析古代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教科书及教学参考资料;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文明?”“人类文明是如何起源的?”,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介绍古代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3.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生活。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古代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2. 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相互交流分享。
四、展示总结(10分钟)1. 随机选择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2. 整理学生的意见和见解,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文章,展示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该教学过程,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古代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总结,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讲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讲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讲解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北京人的基本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2. 了解化石和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3. 通过观察和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和发现意义。
三、教学难点
化石和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人类起源的奥秘和考古学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研究历程和北京人的发现背景。
2. 讲授新课:介绍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发现意义和化石、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3. 巩固练习: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北京人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化石、考古资料在研究中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和发现意义,了解了化石和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化石和考古资料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
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 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2. 如何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历史悠久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知识,你们期待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
2. 重点介绍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思考: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及其社会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掌握了元谋人、北京人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年级第一课上历史教案设计
七年级第一课上历史教案设计七年级第一课上历史教案设计1【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利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区?”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小结。
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区、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全集(4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全集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重点:北京人及其发现的重大意义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资料: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3枚人类牙齿化石,将其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人”设问:北京人的牙齿化石和元谋人的牙齿化石相比有何特点,说明什么?资料:1929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伺候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再次震惊国内外。
记住一个人物:斐文中区别裴文中读资料并观察图片,牙齿上的区别,逐步认识北京人相比元谋人的变化。
(1)北京人的存活时间、脑容量特点。
(2)寻找丢失头盖骨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表格。
探究内容探究结果主要依据结论体貌特征食物,如何食用社会组织形式使用工具工具的制造方法如何获取食物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比较身体结构、工具、生活环境等等探究内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体貌特征食物,如何食用社会组织形式使用工具工具的制造方法如何获取食物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一一人类,当我们在思考自我,思考社会,世界与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先了解我们的起源。
生物进化的规律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优胜劣汰”的法则,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而北京人则向我们还原了人类最真实、最残酷的生存环境,在与自然界的不断斗争过程中,不断磨合,一步步走向进步,走向文明。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展示:《白虎通》原文“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粘,教民农作”(2)问: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什么变化?(3)讨论并得出结论:人类由采集狩猎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变。
1.半坡居民的生活(1)展示关于半坡遗址的考古史料磨光的石器、大量的粟粒、骨制的渔叉、渔钩、尖底瓶、彩陶盆、纺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等。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特点,林木茂密,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
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 教学策略选
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2.通过讲述北京 择与设计
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
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
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请您选择本课中最关注的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详
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教
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2.通过观察
《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 学生学习能
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 力分析
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细描述这个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并描述您针对上述学生 学习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 遗址分布图》设问:(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 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2)探索人类产生奥 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 间的?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 道:1965 年 5 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 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 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 教学过程 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经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 170 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设问:牙齿告诉了我们 什么秘密?资料:伴随元谋人牙齿的出现,还有一些石 制品,属于旧石器,其形状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 器。在统一地层中还发现大量炭屑和烧焦的骨头及动物 化石。设问:这些石制品是做什么用的?4.头盖骨的分 量——关注“北京人”资料:1921 年至 1927 年,考古 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 3 枚人类 牙齿化石,将其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 京人”图片资料:元谋人北京人牙齿化石对比设问:北 京人的牙齿化石和元谋人的牙齿化石相比有何特点,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范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1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态;国人-,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进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视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
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2.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苦劳动所换来的。
从而建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2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形,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期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进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视察历史文物图,寻觅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说明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浑厚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奉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先人的尊重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态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进程】教师讲授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形导入】师:同学们,假设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品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品来源不充足、不稳固,需要常常迁徙。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案概述:一、第一课《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
2.掌握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
2.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原因。
2.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讲解:详细介绍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3.讨论:分组讨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原因和影响。
二、第二课《夏商西周的兴衰》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
2.掌握夏商西周的兴衰过程。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夏商西周的建立和发展。
2.夏商西周的灭亡原因。
教学难点: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夏商西周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夏商西周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夏商西周的兴趣。
2.讲解:详细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发展和灭亡原因。
3.分析:分析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历史影响。
三、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过程。
3.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意义。
1.导入:通过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兴趣。
2.讲解:详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变革和文化成就。
3.分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及其影响。
四、第四课《秦朝的统一与崩溃》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
2.掌握秦朝的统一过程。
3.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变革。
2.秦朝的崩溃原因。
教学难点:1.秦朝的政治制度。
2.秦朝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秦朝的地图,引发学生对秦朝的兴趣。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古代史》中的第一课。
“秦统一中国”的内容为“神话中的中国、殷商文化、周朝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上篇课程,整单元共分为五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秦国的反动性。
2. 能力目标:熟练运用图表、地图等资料进行课堂分析、讨论;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爱文化、传承文化的情感,发现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历史文化的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秦国的反动性。
2. 难点:导致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因素,即秦朝的制度变革。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问、答等方式对“秦朝”这一历史时期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为下面的课堂打下基础。
2、讲授通过PPT展示、数据或图片分析等方式进一步讲解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秦国的反动性以及导致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因素,即秦朝的制度变革(对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和秦制)。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配合资料,互相补充研究,进行讨论,例如:秦国的统一方式是否有可取之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秦朝实施的变革是否有必要?学生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历史证据证明。
4、总结让学生回答“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并在总结中再次强调秦朝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使学生综合分析,全面认识“秦统一中国”的实质问题。
六、板书设计大标题:秦统一中国分标题:1.政治、经济、军事;2.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3.秦国的反动性;4.秦朝的制度变革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朝这一历史时期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同时学生也思考了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和秦朝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
本堂课引入方面还可以增加图片或音乐的搭配,从而更容易吸引学生兴趣。
初一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10篇
初一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1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这10篇初一历史开学一课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历史课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初一历史开学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读史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抱负。
2、学习态度、作业要求。
教学重难点1、推荐历史书籍,读史明智明理,增强对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
2、鼓动读历史书籍,与伟人名人交朋友,立大志、做大事。
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开学问候:同学们好!见到同学们真高兴!我是历史老师,能够和同学们在一起是我们的缘分。
开学一堂课我们不上课,我和同学们一起聊天谈心好不好?读史明理:二、问题导引:1、同学们,暑假怎么过的?暑假都读了哪些书?2、你们知道毛泽东主席在你们这个年代都读了哪些书?做了哪些事?三、思考探究: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一起回忆研究,寻找答案。
教师启发:同学们,毛泽东读的大多是历史书籍。
从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功勋看,读历史书籍有什么好处?学生畅所欲言:(励志、才华横溢、克服困难挫折、意志坚强、战无不胜,实现人生梦想、成就伟业,古为今鉴,少走弯路)四、推荐书目:老师推荐书目:伟人名人传记。
如:《孔子》、《孟子》、《韩非子》、《李白》、《杜甫》、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十大元帅传记、马克思、恩克斯、诺贝尔、比尔盖茨、贝多芬传记等;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胡雪岩》等。
推荐理由,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我们读伟人名人传记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与伟人名人交朋友,交流思想,学会说话做事处理问题,学会克服困难挫折、成为意志坚强的人,能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成就人生梦想,取得事业成功,也能成为名人、伟人。
老师鼓励:同学们要趁青春年少多读书,特别要多读历史书籍。
将来走上社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实现人生梦想、实现中国梦。
五、学习要求:同学们,学习要端正态度,讲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xx历史教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xx居民
一、学习目标
: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
3、哪些进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
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
“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三、学法指导
:
1.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
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抓准对应的比点。
可列表如下: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四、教学过程
1.电子白板展示,远古人类示意图,
具体过程略
2.电子白板展示:金沙遗址上的远古人类的“复原图”,工具,墓葬
略
3,学生自学,(过程略)填表结论: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4,练习巩固:
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B.会不会使用工具
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D.会不会用火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
A.懂得钻孔技术B.懂得人工取火
C.会制作装饰品D.开始使用天然火
4.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排列()
①元谋人②xx人③xx人④山顶洞人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5.我国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6.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黄河流域发掘的原始人类遗址()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7.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群居生活B.人工取火
C.使用简单语言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
讨论分析题
8.“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阅读材料回答:
(1)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
(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五、小结
1.肯定表现积极,有进步的同学;对失误性学习行为与答案的纠正;
历史心得与疑问
2原始人智力不如今天,如果你穿越到100万年前,怎么生活?——不用现在手里的人类发明创造
提示:自卫的工具,生活的工具,谋生的工具,住在哪儿,吃什么,怎样创造火,用火,保存火·····
3多一些鼓励与表扬,激发初一新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六、教学板书、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七、教学反思
:
十分满意与自己和学生的表现,就是自己找寻这些历史视频,图片,殊为不易。
让学生参与,发现问题与答案,并且因此牢牢记住,自己多动手,少一些老师直接给与答案,是有价值的教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