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3汉代经学三题

合集下载

初一上册历史西汉经济的发展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西汉经济的发展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西汉经济的发展试题及答案有没有一份良好的模拟试卷可以比较准确的检验出你的学习成绩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WTT整理的初一上册历史西汉经济的发展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一上册历史西汉经济的发展试题一、选择题1.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

下列生产工具面世的次序是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2.东汉明帝时,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A.王景B.李冰C.郑国D.杜诗3.下列属于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的措施有(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精美的丝织品,那么汉代丝织品使用的是( )A.提花机B.水排C.耧车D.印染机5.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6.两汉时东西二京指的是( )A.北京南京B.北京天津C.长安洛阳D.洛阳开封二、非选择题7.列举:在本课中出现了哪些两汉时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初一上册历史西汉经济的发展试题参考答案一、AADABC二、7.犁壁:提高耕作效率;耧车:提高播种效率;提花机:生产丝绸;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看了“初一上册历史西汉经济的发展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1.20XX年春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2.20XX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3.20XX-20XX初一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试题4.20XX年初一上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 习题(含答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 习题(含答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 东汉政权和西汉政权都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是()A. 土地兼并B. 苛捐杂税C. 学校教育D. 释放奴婢2. 农业是古代中国发展的基础,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

东汉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 郑国B. 李冰C. 王景D. 杜诗3. 东汉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 郑国B. 李冰C. 王景D. 杜诗4. 发明水排的是()A. 西汉王景B. 东汉杜诗C. 东汉王景D. 西汉杜诗5.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1. A2. C3. C4. B5. A【解析】1.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朽,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辅政大臣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土地兼并严重,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土地兼并是东汉政权和西汉政权都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政权和西汉政权都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2.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经过这次彻底治理,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县遭受洪灾.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朝时期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的成就.3.东汉明帝时期,水利专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汉朝治理黄河的知识点.本题以汉朝治理黄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王景的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故选B.本题考查水排的发明者.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水排的发明者的熟知程度,属于基础知识,应该掌握.5.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和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是汉武帝的历史功绩.④将盐铁经营权是汉武帝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不是下放至地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汉代经学知识点总结图解

汉代经学知识点总结图解

汉代经学知识点总结图解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和经学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汉代,儒家学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了汉族的主流思想。

汉代的经学思想以《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四书为主,这在当时被称为四书。

1.《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的孙子颜渊整理的《礼记》也是先秦时期“礼”的重要篇章。

《礼记》在汉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在经学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传世《周易》与《诗经》并称“四书”之一。

《尚书》是通过记载历史事件和制度、政治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的思想。

3.《周易》《周易》是一部古籍,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传世《周易》与《诗经》并称“四书”之一,《周易》通过六十四卦象象的变化,引导人们来探究天道的道理。

4.《春秋》《春秋》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春秋国家的统治者利用《春秋》这一历史著作逐渐培育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为政治服务的传统政治文化思想。

汉代经学知识点总结图解图解一:《礼记》知识点总结《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汉代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礼仪等方面的思想有重要的影响。

在《礼记》中,孔子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对后世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礼记》中,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的思想,在《礼记》中提倡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敬、和谐共处的思想。

图解二:《尚书》知识点总结《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在汉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尚书》是一部在政治、制度、社会、历史等方面都有很大研究价值的经典著作,特别是对于政治制度和政治哲学方面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在《尚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政治制度、政治哲学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解三:《周易》知识点总结《周易》是一部很古老的经典之一,在汉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周易》通过六十四卦象象的变化,引导人们来探究天道的道理。

思想史两汉经学问题总结

思想史两汉经学问题总结

思想史两汉经学问题总结思想史是研究人类思想发展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等多个方面。

而中国的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两汉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学是汉代文人士人所学习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对于两汉以及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于两汉经学问题的总结。

首先,经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西汉时期和东汉时期。

西汉时期的经学以孔子的儒学为主体,强调学习经典书籍,尤其是《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西汉时期的学者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诠释这些经典来理解儒家思想,并且致力于将儒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而东汉时期的经学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

东汉时期的学者主要是通过注释经典来阐发儒家思想,并且根据当前的社会环境提出具体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建议。

其次,两汉经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经义学。

经义指的是对经典的解释和理解,它是经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两汉时期,经义学成为了儒家学者争论的焦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例如,东汉末年的王充提出了"自然"的观点,主张从自然中寻找道德和价值的根源,与传统儒家的观点产生了明显的分歧。

而另一位东汉学者郭象则主张对经典进行字词的考证和研究,以求真正还原原始的经典意义。

这些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提供了思想交锋的舞台,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

第三,经学与其他学派的交流和影响也是两汉经学的重要问题。

两汉时期,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在中国发展兴起并与儒家经学产生了交汇和对话。

这种交流和对话不仅丰富了儒家经学的内涵,也为其他学派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例如,东汉时期的儒家经学对于道家思想的接纳和融合,加深了两个学派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儒家经学对于法家和墨家等学派的批判和反思,也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辩论和争议。

最后,两汉经学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范围。

经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主流学问和思想流派,直到近现代才逐渐受到儒家以外的思想观念和学术方法的挑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据《西京杂记》载:汉宣帝时,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曾使用一种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精美的花纹,60天能织成一匹,价值万钱。

这种能织出花纹的设备是()A.纺轮B.提花机C.花针D.钩针2.“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这里的“水排”是()A.耕作工具B.灌溉工具C.鼓风冶铁工具D.运输工具3.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五铢钱、提花机等文物。

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早可能生活在()A.春秋战国B.西汉C.西周D.秦朝4.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盐铁官营5.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6.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二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二京”指的是两汉的都城()A.咸阳和长安B.长安和镐京C.咸阳和洛阳D.长安和洛阳7.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包括()①国家统一②生产技术得到改进③商业发展繁荣④社会相对安定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8.工具的发明与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下列图片是汉代两项重要的发明。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各有何作用?(2)图一新型播种工具是何时发明的?(3)图二中机械是谁发明的?它的利用比欧洲早多少年?参考答案1-7 BCBBCDA8.(1)图一:耧车。

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图二:水排。

利用水力鼓风,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

(2)西汉。

(3)杜诗。

一千多年。

第十二讲汉代的经学

第十二讲汉代的经学

3. 孔子
易纬以外其他纬书,大都是将儒家经典宗教化、神秘化,将儒家推 崇的帝王、圣人神灵化。例如尚书纬《璇玑钤》说:“尚书篇题号, 尚者上也,书者如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书也如天行也。”这是 说尚书具有代天立言的神秘意义,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春秋纬《演孔图》说,孔子首类尼丘山,长十尺,大九围,在端门受 命,上帝派他为汉代刘家立法等等,将孔子描绘成神。
Have A Break!来自(2). 纬纬是“经之支流,衍及旁义”(《四库全书总目题要》 卷六《易纬》下),即对经而言,是由儒生用阴阳灾异之 说来解释、演绎和附会儒家经典的著作,例如有七经就有 七纬,易有易纬,书有书纬等。
2. 宇宙
“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 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 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 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 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 (《易 纬·乾凿度》)
第十二讲:汉代的经学
The Ching in the Han Dynasty
经典与经学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谶纬
一. 经典与经学
经典的形成——六经 经典的解释——今古文经学
二. 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立五经博士,使儒学独尊,从
诗》、《逸礼》、《春秋左氏传》博士,但是遭到当时儒生的反对。 古文经学在汉代没有立入学官,他们注重训诂和文字解释,把经传当
做历史来研究。
四. 谶纬
谶与纬 宇宙 孔子
1. 谶与纬
(1). 谶
谶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六《易纬》下)的粗俗迷信,用模棱两可的文字假托神 的预言,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早在春秋时期就曾出现过 赵谶、秦谶,秦始皇时期更在燕齐一带的方士中流行。如 “亡秦者胡也”。

《两汉经济的发展》习题

《两汉经济的发展》习题

第14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对于黄河的治理,两汉时期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A、汉高祖、光武帝B、汉文帝、汉质帝C、汉武帝、光武帝D、汉武帝、汉明帝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

这位水利专家是()A、王景B、杜诗C、张衡D、郦道元3、下图中所画的这种耕作方法普遍使用于()A、秦朝B、东汉C、西汉D、唐朝4、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代5、发明水排的是()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6、见右图,此发明是一种()A、冶铁工具B、农具C、水利工具D、灌溉工具7、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颁布“推恩令”8、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分别是指西汉和东汉的都城()A、咸阳和长安B、长安和洛阳C、咸阳和洛阳D、长安和镐京9、两汉时期的都城非常繁华,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城市,其繁华的根本原因在于()A、城市人口多,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B、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C、其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D、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10、下列对两汉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朝的时候,小麦在我国各地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B、两汉之际,从官员到天子都经常乘马车C、大江南北,家家户户种植桑树,还出现了“千亩桑麻”的大规模经营D、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能织出精美的花纹二、非选择题:11、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哪个朝代的都城?(2)图中“西市”和“东市”指的是什么区?(3)你知道为什么“市”在城市的边缘吗?(4)与这个城市并称为东西二京的是哪个城市?12、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身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两汉经济的发展检测试题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两汉经济的发展检测试题有答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两汉经济的发展检测试题(有答案)宁阳实验中学 11-12 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达标题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A 卷一、选择题 1 .“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严禁穿丝绸和搭车骑马,严禁他们及此后代当官,向他们加倍收税。

”这说了然西汉期间推行的经济政策是()A .工商皆本 B .重农抑商 C.发展工商业 D.重商主义 2 .西汉期间发明的新的播种工具是()A .直辕犁 B .耧车 C.水排 D.提花机 3 .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是在()A.春秋期间 B .战国期间 C.秦代 D.汉朝二.资料题资料一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

” 资料二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

黄金珠玉,饥不能够食,寒不能够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依据资料回答:(1)这两段话的中情谊思是什么?(2)基于这类认识,汉代统治者采纳了什么政策?(3)举例说明汉代推行这类政策的详尽做法。

A 卷答案一、 1.B 2 .B 3.D 二、(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2)重农抑商。

(3)治理黄河,激励农具的创新,拟订限制商业发展的措施。

B卷一选择题 1 .两汉期间,手工业技术的成就不包含()A.用水排鼓风冶铁 B .发明使用耧车进行播种C.丝织业中使用提花机D.用植物纤维造纸 2 .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纳的措施是()A.大规模治理黄河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收归中央 D.宣布“推恩令” 3.亲临治河工地,命跟从的文官武将去背柴堵决堤的是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汉光武帝D.汉武帝二、识图题(1)这幅图上的机械名称是什么?(2)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3)它的用途是什么?(4)它的使用,比欧洲早多少年?(5)使用它,有什么好处?B卷答案一、1.B 2.C 3 D二、(1)水排。

(2)东汉,杜诗。

(3)鼓风冶铁。

(4)早一千多年。

(5)节约人力,提升冶铁质量。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1.“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这充分说明了①能够节省人力②是用水推动其转动的③专门用来制作农具的④有利于推动两汉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水排的作用。

水排是利用水力鼓动鼓风设备向铸铁炉里压送空气,是一种冶铁工具,能够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不光可以用来制造农具,还可以制造兵器等,故选B。

2.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根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食物。

”汉景帝也说过:“农业是天下之根本。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如谷物和桑麻。

”(1)材料中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鉴于这种认识,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3)举例说明汉代实行这种政策的具体做法。

(4)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汉代农业取得了很大进步,简述进步的表现。

【答案】(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2)重农抑商政策(3)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奖励农耕,抑制商业发展(4)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牛耕普便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南北方分别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桑麻广泛种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农业的发展。

汉文帝、汉景帝的话的中心意思是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鉴于这种认识,汉代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比如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奖励农耕,抑制商业发展等。

通过“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汉代农业取得了很大进步,比如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牛耕普便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南北方分别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桑麻广泛种植等。

3.西汉初年,提倡节俭,减轻农民负担,奖励耕作,发展农业,社会经济迅速好转。

这个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商鞅变法C.汉匈和亲D.管仲改革【答案】A【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

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两汉经济的发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文档.两汉经济的发展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A汉高祖、光武帝B汉帝、汉质帝汉武帝、光武帝D汉武帝、汉明帝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

这位水利专家是()A张衡B王景杜诗D郦道元3、早在哪一个时期,我国就已经使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A商朝B西周秦朝D汉代4、发明水排的是()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5、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器是在()A商朝B西周秦朝D汉代6、见右图,此发明的用途是()A冶铁B灌溉播种D犁地7、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颁布“推恩令”二、填空题1.自古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人民带了灾难。

为此,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分别是、。

另外,还有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

同时,两汉时期的农业也有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有:的进步;的出现;和桑麻的普遍种植。

2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而且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知识空间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

初一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试题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A.汉高祖、光武帝B.汉文帝、汉质帝C.汉武帝、光武帝D.汉武帝、汉明帝【答案】D【解析】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汉武帝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缺口;东汉明帝时,命水利专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经过这次治理,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中都没有改道,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汉武帝时,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遭受洪灾。

武帝下令治理黄河,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

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黄河下游两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而且在以后八百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

自秦朝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2.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

这位水利专家是()A.张衡B.王景C.杜诗D.郦道元【答案】B【解析】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

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新河道上开展大规模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有修筑黄河和汴河堤防、建分水和减水水门、整治河道等,实施改河、筑堤、疏浚等工程。

王景治理黄河以后,一直到唐朝,黄河安流了800年,没有出现过较大的水患。

故本题选B。

3.发明水排的是()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排的发明。

发明水排的是东汉的杜诗,故选B。

4.见图,此发明的用途是()A.冶铁B.灌溉C.播种D.犁地【答案】A【解析】这幅图上是水车,是用来灌溉的,故选B5.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的是()A.温室栽培蔬菜B.发明耧车C.发明水排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答案】C【解析】发明水排的是东汉的杜诗,东汉早期南阳太守杜诗。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时练习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时练习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课练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据《西京杂记》载:汉宣帝时,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曾使用一种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精美的花纹,60天能织成一匹,价值万钱。

这种能织出花纹的设备是()A.纺轮B.提花机C.花针D.钩针2.“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这里的“水排”是()A.耕作工具B.灌溉工具C.鼓风冶铁工具D.运输工具3.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五铢钱、提花机等文物。

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早可能生活在()A.春秋战国B.西汉C.西周D.秦朝4.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盐铁官营5.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6.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二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二京”指的是两汉的都城()A.咸阳和长安B.长安和镐京C.咸阳和洛阳D.长安和洛阳7.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包括()①国家统一②生产技术得到改进③商业发展繁荣④社会相对安定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8.工具的发明与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下列图片是汉代两项重要的发明。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各有何作用?(2)图一新型播种工具是何时发明的?(3)图二中机械是谁发明的?它的利用比欧洲早多少年?参考答案1-7 BCBBCDA8.(1)图一:耧车。

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图二:水排。

利用水力鼓风,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

(2)西汉。

(3)杜诗。

一千多年。

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两汉经学.doc

两汉经学.doc

2004年11月22日第十章两汉经学第一节汉代思想流变概况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鞅变法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行,中国传统社会已经开始了从井田封制到封建制的结构性转变。

秦的统一完成了这一历史过程。

秦王朝用郡县制代替了封邦建国的分封制,用小农经济取代了井田制,车同轨、书同文,实现了政治、经济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

秦王朝也知道文化统一的重要性,但没有认识到取天下与守天下的时势之异,而是采取了“以法为师,以吏为教”的高压政策,“焚书坑儒”;又在政权尚未完全稳定、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恢复的情况下,留然发动对外战争。

结果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秦王朝很快丧失了政权,未能实现传至万世的梦想。

然而秦的灭亡,只是一个政权的灭亡,并不是它所建立的封建制度的灭亡。

继秦而兴的汉王朝,基本上继承了秦的政治、经济制度,继续推进着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大业。

二、两汉哲学争论的基本问题(一)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为独尊儒术的局面所代替:中国古代哲学由春秋战国(经秦)至汉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转折时期——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为独尊儒术的局面所代替,地主阶级专制主义首次取得了统一的理论形态。

这是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转折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汉承秦制,继续了秦王朝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这种制度,使奴隶社会和列国纷争的局面成为过去。

社会矛盾——奴隶主残余势力虽未完全消除,但主要矛盾已转变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了。

社会任务——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实质上是如何对付农民、处理好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的问题。

意识形态任务——汉初因为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统治者采取了“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

黄老之学适应历史形势的需要,为这一政策提供了哲学基础,因而在汉初六十多年间得到了推行。

经过文景之治后,汉王朝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又通过剪灭同、异姓诸侯王的军事活动和汉武帝对于匈奴的军事反击,获得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内外环境;借助于平淮、酒榷、盐铁专营等经济龚断措施,汉王朝也消除了由于民间经济力量过于强大而产生的对于王朝的威胁。

两汉经济的发展 初一历史 试题(共14页)

两汉经济的发展 初一历史 试题(共14页)

两汉(LiǎngHàn)经济的开展初一历史人教实验版【学习目的】1.理解两汉时期经济开展的情况,包括水利与农业消费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2.理解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措施。

3.通过学习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学会概括历史知识的才能。

4.通过分析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逐步形成掌握分析法。

【根底知识精讲】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恢复开展经济的?文、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采取了重视农业开展的政策。

一、农业方面由于汉朝统治者的重视,使两汉的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开展。

由于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汉代农业进步的表现。

1.水利方面人们常说这一句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可见水在农业开展的相关因素中,极为重要,像汉代歌谣中唱道“举臿〔chā〕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尼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就是当年民间赞颂汉武帝承受白公的建议开凿白渠,给百姓带来好处。

但有时水不但不能带来利益,反成祸患。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地理书上讲黄河泛滥成灾。

据记载“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下游〔今附近〕决口,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汉朝和统治者非常重视治水,屡次对黄河进展治理。

你简介一下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收到什么效果?〔1〕汉武帝时治理(zhìlǐ)黄河汉武帝时,黄河下游决口,受灾地区多,汉武帝亲临现场,下令治理黄河。

其实武帝并不是一开场就想治理黄河的,但他决心修河之后马上就实行,下令上自将HY、下至小吏都去堵塞决口,终于获得了治黄的成功,此后80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水灾。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一说,田蚡为什么不让汉武帝治河?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汉武帝并不是一开场就想治理黄河的。

他即位不久黄河决口,河道南移。

那时的丞相田蚡的田产在黄岸,河道南移,他的田地就没有水患之忧。

0433汉代经学三题

0433汉代经学三题

汉代经学三题朱渊清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srcshow.asp?src_id=821汉代经学有今文经、古文经之别是常识,今文学、古文学之别也多有人论述,另外一个差别尚未被认识,就是口头语、书面语的差别。

今试作论述,并略及前两项差别。

考虑题目未定,姑且暂命以《汉代经学三题》。

一.今文经和古文经汉武帝设立国家官学,西汉学官五经博士用的文本是当时通行的隶书文本,称今文经。

汉惠帝除挟书律后,一些为避秦火而藏在民间的或是通过某种秘传途径流传下来的用战国文字写经书文本重新被发现,这些的经书文本则称为古文经。

如汉鲁恭王坏孔子宅,在壁中发现了数十篇古文字经书,1河间献王所得民间藏书,2鲁国淹中所出《礼》古经,3河内女子发老屋所得书,4民间壁中得《尚书•太誓》。

5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6颜贞上献《孝经》,7文帝时魏乐人窦兯献《周官•大宗伯》的《大司乐》章,8李氏得《周官》上献河间献王。

9东汉时古文经仍有发现,如杜林得漆书古文《尚书》。

10今文经立于学官,古文经出现后,争立学官,从而引发了今古文经之争。

刘歆因校勘国家典籍,最早提出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于学官。

哀帝令其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遭冷遇。

刘歆于是写《移书太常博士》,批评今文经学‚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

结果被诸儒攻击。

光武帝时,韩歆提出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遭博士范升反对,韩歆、陈元等与之辩论,虽立左氏学,旋立旋废。

章帝时,贾逵向章帝讲《左氏传》、《古文尚书》、《毛诗》、《周官》,今文家李育《难左氏义》,章帝诏诸儒论经白虎观,仍是今文学胜。

前三次今古文经之争都以古文经告负。

桓、灵间,何休、郑玄就《兯羊》、《左氏》又展开辩论,此次争论纯粹在民间进行。

仅就知识学习看,东汉书籍流布传授较广,学者得以博综兼览,已不必赖于立官之博士,这是当时一大进步。

11就古文经最终未立学官这个角度言,古文经未能取胜。

但古文经学者以较纯粹的五经文本学术研究为目的,东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古文经,如卫宏、贾逵、马融、许慎、服虔、郑兴、郑众、郑玄、杜林等,卫宏的《尚书训旨》、《汉旧仪》,贾逵的《左氏解诂》、《周礼解诂》、《经传义疏》,许慎的《说文解字》、《五经异议》,服虔的《左传解》,郑兴的《校左氏条例章句》、《左氏训诂三统历》,郑众的《春秋难记条例》、《周礼解诂》尤其是马融、郑玄的遍注群经并及《孝经》、《论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经学三题朱渊清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srcshow.asp?src_id=821汉代经学有今文经、古文经之别是常识,今文学、古文学之别也多有人论述,另外一个差别尚未被认识,就是口头语、书面语的差别。

今试作论述,并略及前两项差别。

考虑题目未定,姑且暂命以《汉代经学三题》。

一.今文经和古文经汉武帝设立国家官学,西汉学官五经博士用的文本是当时通行的隶书文本,称今文经。

汉惠帝除挟书律后,一些为避秦火而藏在民间的或是通过某种秘传途径流传下来的用战国文字写经书文本重新被发现,这些的经书文本则称为古文经。

如汉鲁恭王坏孔子宅,在壁中发现了数十篇古文字经书,1河间献王所得民间藏书,2鲁国淹中所出《礼》古经,3河内女子发老屋所得书,4民间壁中得《尚书•太誓》。

5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6颜贞上献《孝经》,7文帝时魏乐人窦兯献《周官•大宗伯》的《大司乐》章,8李氏得《周官》上献河间献王。

9东汉时古文经仍有发现,如杜林得漆书古文《尚书》。

10今文经立于学官,古文经出现后,争立学官,从而引发了今古文经之争。

刘歆因校勘国家典籍,最早提出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于学官。

哀帝令其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遭冷遇。

刘歆于是写《移书太常博士》,批评今文经学‚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

结果被诸儒攻击。

光武帝时,韩歆提出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遭博士范升反对,韩歆、陈元等与之辩论,虽立左氏学,旋立旋废。

章帝时,贾逵向章帝讲《左氏传》、《古文尚书》、《毛诗》、《周官》,今文家李育《难左氏义》,章帝诏诸儒论经白虎观,仍是今文学胜。

前三次今古文经之争都以古文经告负。

桓、灵间,何休、郑玄就《兯羊》、《左氏》又展开辩论,此次争论纯粹在民间进行。

仅就知识学习看,东汉书籍流布传授较广,学者得以博综兼览,已不必赖于立官之博士,这是当时一大进步。

11就古文经最终未立学官这个角度言,古文经未能取胜。

但古文经学者以较纯粹的五经文本学术研究为目的,东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古文经,如卫宏、贾逵、马融、许慎、服虔、郑兴、郑众、郑玄、杜林等,卫宏的《尚书训旨》、《汉旧仪》,贾逵的《左氏解诂》、《周礼解诂》、《经传义疏》,许慎的《说文解字》、《五经异议》,服虔的《左传解》,郑兴的《校左氏条例章句》、《左氏训诂三统历》,郑众的《春秋难记条例》、《周礼解诂》尤其是马融、郑玄的遍注群经并及《孝经》、《论语》。

实际上,今古文经的区别本来就不象皮锡瑞说得那么泾渭分明,《儒林传》中孙期、张驯、尹敏、贾逵、张楷、刘陶等都兼治今古文,至所谓博通五经者尚多有之。

不闻今古文相水火也。

12汉代《毛诗》不称古文。

《左传》汉初自张苍、贾谊后就一直有传承,刘歆时尹咸就能治《左传》,虽多古字古言,也并不见称古文经,及刘歆校祕书,始见古文《左传》;刘歆后从尹咸所学也当是汉代通行的本子。

明确称为古文的唯有《古文尚书》。

另有费氏《易》,号古文《易》,是一个与中祕所藏古文文本更为接近的本子。

二.今文学和古文学廖平作《今古学考》,13不使用今古文经之说。

东汉今学、古学之对立远过于今文经、古文经之别。

14今学、古学之别起始于章句、训诂两种传经模式的不同,它们引出了不同的治学目的和方法。

今文经、古文经关系的是经的文本内容,训诂、章句关系的则是传经的方式。

通常认为,今学者传学的是章句大义,走的是现实仕途,关心的是依托圣人经典阐释发挥的人伦政治大道。

古学者则致力于训诂文字、比勘同异的学术研究。

其实,今文经没有文本问题,自然偏重文意解释的章句就会多。

古文经文本有异,自然文字训诂、校勘对比是主要问题。

所以古文经学家基本作的是以针对文本文献的训诂,而今文经学家通常就会被认为是作章句的。

其实,不相信古文经的今文经学家未必不作训诂,但因为没有不同本子的比勘对证研究,所以训诂成就通常就不会如专门做这一行的古文经学家来得大。

古文经学家未必也不做章句,只是通解文意未能体现出他们研究新出土文献形成的专业优势而已。

所谓今学者,即博士章句之学。

孔安国之学传至后代孔僖,《后汉书·孔僖传》记孔僖有二子,‚长彦好章句学,季彦守其家业‛,季彦之学是古学,是孔安国家传之学;而长彦之学是章句学,也就是今学,或称内学。

《孔丛子》卷7《连丛子下》:‚孔大夫谓季彦曰:‘今朝廷以下,四海之内,皆为章句内学,而君独治古义。

治古义则不能不非章句内学,非章句内学,则危身之道也。

独善固不容于世。

今古义虽善,时世所废也。

’‛可见与古学相对应的是当时风行的章句内学,也就是今学。

所谓古学者,即是训故之学。

自刘向、杜林、贾徽、贾逵、许慎、马融、郑玄以下,为训故之古学者日众。

汉代传经两种主要传授体裁,一是训诂,一是章句。

15歆美兴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诂(汲本、殿本作“训诂”),及校三统历。

16《说文》曰:“诂,训古言也。

”章句谓离章辨句,委曲枝派也。

17训诂是以今语解释古语。

18《尔雅》为训诂渊薮。

《尔雅》以今语释古语,以雅言释方言;其内容是五经训诂,而其释读皆是雅言。

郭璞已指明,《尔雅》释词基本来自经传文字。

黄侃也曾论《尔雅》与经传百家多相同关系。

19比如《仪礼•丧服》中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世父、叔父、族父、姑、外舅、外姑、舅、从舅、兄、弟、姊、妹、子、孙等称谓,俱与《尔雅•释亲》相同。

《礼记•乐记》中‚绍,继也。

‛‚夏,大也。

‛也与《尔雅》相同。

传中也含有对经文字义的解说,《尔雅》释词义同于《易传》、《谷梁传》尤多。

20《尔雅》成书非出一手,编订时间很长;21大体定型的今本约编定于战国中后期(个别地方有更晚内容‚增益‛,何九盈曾指出《释训》‚鬼之为言归也‛条22)。

但古《尔雅》发韧于孔子早年学生编订师说,最早大概仅是汇取了《诗》、《书》文字训诂。

《尔雅》以今语释古语,其关于《尚书》内容正对应于《尚书》之今古文。

23陈澧《东塾读书记》、其后黄侃都曾详举《尧典》为例,证明《史记》引《尚书》者‚而以训诂代之,莫不同于《尔雅》。

‛24孔安国为汉《书》博士,传今文经;但他身系孔子后代,又家藏并传《古文尚书》,25司马迁从孔安国学,当知《尚书》今文、古文之不同。

《毛诗故训传》本《尔雅》而作。

《汉书·艺文志》录《鲁故》《齐后氏故》《齐孙氏故》《韩故》,并言‚汉兴,鲁申兯为《诗》训故‛,颜师古注曰:‚故者,通其指义也。

它皆类此。

今流俗毛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尔。

‛实际上称‚诂训‛表示了它仿《尔雅》而作,笔者以为《毛诗诂训传》应是其本来名称,取名来自《尔雅·释诂》、《释训》。

《释诂》、《释训》多释《诗》之名词。

《毛诗诂训传》内容亦多袭自《尔雅》,骆鸿凯说:‚《释言》……‘贸,买也’以下23句,皆依《诗》之次弟,不一倒置。

‛26《毛诗诂训传》与《尔雅》两书释义相同的共有680余条,其中480余条完全相同。

27毛诗主力训诂并多承习《尔雅》之学,或亦正说明其渊源有自,得传孔子早期弟子之学。

其中本自《释诂》章最多。

如:‚卬,我也。

‛28‚定,题也。

‛29‚肃肃,敬也。

‛30‚南风谓之凯风。

‛31‚下湿曰陧。

‛32‚潜行为泳。

‛33‚豕,猪也。

‛34有些语词《毛传》与《尔雅》颠倒为训。

如:‚福履成之‛毛传:‚成,就也。

‛《释诂》:‚就,成也。

‛‚蔽芾甘棠‛毛传:‚甘棠,杜也。

‛《释木》:‚杜,甘棠。

‛‚有马白颠‛毛传:‚白颠,白颡也。

‛《释畜》:‚白颡,白颠。

‛‚施于中逵‛毛传:‚逵,九达之道。

‛《释宫》:‚九达谓之逵。

‛‚江有渚‛毛传:‚渚,小洲也。

‛《释水》:‚小洲曰渚。

‛但也有极少部分内容两书释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如,‚蛇蛇硕言‛毛传:‚蛇蛇,浅意。

‛《释训》:‚蛇蛇,美也。

‛‚胡为飘风‛毛传:‚飘风,暴起之风。

‛《释天》:‚回风为飘。

‛毛传此处释义与《尔雅》不同,但‚匪风飘兮‛毛传:‚回风为飘‛,则仍与《尔雅》一致。

再如:‚陟彼岵兮‛,‚陂彼屺兮‛毛传:‚山无草木曰岵,山有草木为屺。

‛《释山》:‚多草木,岵;无草木,峐。

‛此处《毛传》恰与《尔雅》相反。

《说文》:‚岵,山有草木也;屺,山无草木也。

‛《释名•释山》:‚山有草木曰岵,山无草木为屺。

‛并与毛传相反。

但显然汉代通行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段玉裁、陈奂就都以为《毛传》正确。

说明《毛传》在大量采用《尔雅》训诂时,也并非盲目,而是择善而从。

《毛诗故训传》也非单纯的文字训诂。

‚诂‛改称‚故‛也有其故,‚故‛在汉初官学确实与传、说、记一样,主旨在‚通其指义‛。

《毛诗故训传》称之为‚传‛既表明‚传‛是统称;也表明在文字训诂之外,还‚传通其义‛(《诗•周南•关睢》孔疏)。

《毛诗故训传》说解诗之义理,常有统括诗旨者,如‚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毛传;有时亦兼涉历史本事。

最明显如‚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毛传。

35章句,也就是经说,是经师传经时对经文文义的解说。

所谓‚离章辨句,委曲枝派‛,36清沈钦韩说:‚章句者,经师指括其文,敷畅其义,以相教授。

‛一直到汉代章句都不是专门针对零星字、词的解释,而是整段逐句的文义解说。

传、记、说等都是章句一类,也是经说。

传如《春秋》之有《兯羊传》、《谷梁传》、《左氏传》,记则如《礼经》之有《礼记》,口耳相传后书于竹帛的经说称‚说‛,他如阐发精微义理的‚微‛,参己见商讨的‚议‛,或亦可广称‚经说‛。

章句之名源自断句,‚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

‛37‚章决句断,事事可晓。

‛38最早的经学章句传统以为是子夏所作,《后汉书•徐防传》:‚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

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

‛不同的句读自然意味着对经文的不同解说,不同的章句就形成汉代各家的家法。

立于学官的家法则称师法。

‚汉兴,儒者竞复比谊会意,为之章句,家有五六,皆析文便辞,弥以驰远。

‛39‚一经之学,数家竞爽,章句既异,舛驳非一。

”40所以,《后汉书·胡广传》‚儒者试经学‛,《顺帝纪》作‚诸生通章句‛,《左雄传》作‚诸生试家法‛。

汉代章句不是专门针对零星字词的解释,而是整段逐句的文义解说,章句是经师授课的讲义,写定就成为他的经学学说,如‚庆氏学‛41、‚桥君学‛42、‚樊侯学‛43。

章句解说文义,广采博纳以饰其说,批评者以为‚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44汉宣帝以后,繁琐章句,愈演愈烈。

丁宽作《易说》三万言,还不算繁琐,故后来称为小章句。

秦恭守小夏侯说,增师法至百万言,所谓‚一经说至百余万言‛。

秦恭秦延君,桓谭《新论》误作秦近君,《新论•正经》:‚秦近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但说‘曰若稽古’,三万言。

‛这也即是《艺文志》所谓‚说五字之文,至二三万言‛。

东汉时,删省章句渐成共识。

汉章帝诏:‚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

45《儒林传下》:‚诏令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以授皇太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