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探究课教案全册
吉美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考察探究活动主题一《关注生活垃圾的研究》备注教学目标1.熟悉并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常用方法,并能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2.通过收集、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研究垃圾危害、分类方法和处理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展开垃圾回收与利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展开生活垃圾研究,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通过收集、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研究垃圾危害、处理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PPT 实物投影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一)师: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如果我们能合理回收与利用,可能实现资源再生。
那么,生活垃圾怎样做到有效的回收与利用呢?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课题:《关注生活垃圾的研究》)(二)呈现数据,提高节约意思。
1、观看录相:参观废纸加工厂,明白回收一吨废纸并把它加工成纸的意义非同小可:把一吨废纸加工成再生纸比生产一吨纸可节约用水100吨,减少水污染35%,少砍大树17棵,制成再生纸800千克。
2、出示数据。
(1)我国每人每天平均丢掉生活垃圾1-2公斤。
(2)据统计,近年来我们生活垃圾以年均10%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生活垃圾产量达2亿吨。
(3)全球每年生产垃圾约450亿吨,增速极快。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1:圾多了影响环境美观,还造成污染。
生2:引起资源浪废。
生3: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
师小结:怎样才能让垃圾有效的回收与利用,大家讨论一下制订出方案。
二、制订活动方案。
(一)分组讨论,设计活动方案1、确定研究课题。
2、研究目标和任务。
3、成立小组及人员分工。
4、研究实施时间。
5、研究主要内容和步骤。
6、研究需要的条件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7、我们的准备和解决的措施。
8、预期研究成果。
(二)重点讨论:研究内容和步骤。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备课(精彩4篇)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备课(精彩4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备课篇一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的身体。
☆观察身体的哪些部分?(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用什么方法观察?☆按怎样的顺序观察?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
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
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看课本插图:给与蜗牛相同的动物画“〇”。
与蝗虫相同的动物画“☆”。
有疑问的动物画“?”。
剩下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
2.汇报交流: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3.你还知道哪些长得像蜗牛的动物和长得像蝗虫的动物?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怎么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2.测量蝗虫的大小。
☆测量什么?☆怎样测量?3.测量并描述一只蝗虫的大小。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
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
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_全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 玩具里的科学课时1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二、探索新知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
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
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
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
(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3、分类有什么好处?教学反思2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学目标:1. 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引导学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动物和植物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属于生物,与其他生物相似,有基本的生活需要。
教学准备: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要总结前5课的学习内容,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内容:1. 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把第2、3课的记录加以对照,填好表。
板书:动物、植物的相同点:都有生活的基本需要。
都能生长、死亡。
都能繁殖后代。
都有相应的身体构造。
都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
(2)寻找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
板书:植物不能改变自己的位置,它只有根,没有运动器官。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第二章《动物和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4. 第四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学习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6. 第六章《声音和光》:探究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科学素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声音、光等。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
2. 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3. 结构:合理布局,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和三种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画出力的示意图,并解释力的作用。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进行科学探究。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面。
探索大自然三年级教案
这是一篇关于三年级探索大自然的教案的文章,我们会探索什么是大自然,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保护和尊重大自然。
第一课:了解大自然我们会首先着眼于了解大自然的概念。
我们会探讨大自然包括什么,这些事物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会介绍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并且鼓励学生展示它们所知道的关于大自然的一切事实。
第二课:探索生态系统我们接下来会进一步探索生态系统。
我们会讲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以及它们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我们还会学习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网,学习不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类型。
第三课:了解环保我们第三节课会讨论环保的概念。
我们会鼓励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可以参与环保。
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节省水和电力资源、如何保护植被和野生动物等。
第四课:大自然之旅我们会带领学生们去进行大自然之旅。
我们会鼓励学生在户外进行观察和探索,学生可以学习在户外找到和识别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事物。
我们也会鼓励学生借助科技手段,比如拍照、录音或者操作野外学习工具等,来记录探险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第五课:保护和尊重大自然最后我们会强调保护和尊重大自然这一概念,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做出不同的行为时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会探讨如何尊重和保护动物和植物,我们也会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论:通过以上几次课的学习,我们旨在让学生对大自然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希望学生们从靠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体验中得到快乐,尤其是通过户外学习和大自然之旅。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为环保和保护大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探秘植物世界课时1:认识植物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掌握植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基本特征–根、茎、叶的功能和结构–动植物的不同之处2.植物的分类–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用常见植物进行分类练习3.植物的生长繁殖–种子的结构和发芽–利用种子进行观察实验–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等方式4.植物的保护意识–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周围的植物环境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植物认识的兴趣。
2.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进行植物的分类练习,让学生根据结构特点将常见植物进行分类。
4.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并进行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5.介绍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
6.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7.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资源•视频:植物生长的过程•实物:常见植物、种子•图片:植物的不同部分、植物的分类等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学生的分类练习成果展示。
3.学生对植物保护意识的理解和表达。
课时2: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掌握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
•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线、水分、温度和土壤等要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的差异2.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和表现–显性和隐性适应性–植物生长的特殊环境适应能力3.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发表对植物的态度和看法–培养对植物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一些植物的适应性特点,引起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思考。
2.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材全册探究(八个单元)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材全册探究(八个单元)引言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是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编写的。
本探究将全面分析全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教学目标等方面的特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深入理解和有效教学的建议。
第一单元:主题探究1.1 教材内容概述第一单元以“主题探究”为主线,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文的认知和理解。
1.2 教学目标与建议-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主题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主题,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古诗鉴赏2.1 教材内容概述第二单元精选了多首古诗,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2.2 教学目标与建议-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 教学建议:通过朗读、解析和创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3.1 教材内容概述第三单元提供了多个阅读材料,涵盖了不同类型和题材的文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目标与建议-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总结和反思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单元:写作技巧4.1 教材内容概述第四单元以写作技巧为主题,提供了多个写作指导和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教学目标与建议-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修改等方式,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第五单元:语文综合实践5.1 教材内容概述第五单元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题,提供了多个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5.2 教学目标与建议-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6.1 教材内容概述第六单元以口语交际为主题,提供了多个口语交际场景和技巧,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
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
(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数学探究小学三年级数学探究教案
数学探究小学三年级数学探究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主题为“加减法运算”,教授学生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想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加法运算。
2. 提问学生“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二、学习加法运算1. 展示两组物品,分别是3颗桃子和5颗苹果,并给予学生时间观察。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品数量,思考如何利用加法运算求和。
3. 引导学生说出操作过程,例如“3颗桃子加上5颗苹果等于8颗水果”,以此巩固学生的加法运算概念。
三、练习加法运算1.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加法运算的练习题。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并向学生解释正确答案的求解方法。
四、学习减法运算1. 介绍减法运算的概念,告诉学生用减法可以计算物品的减少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3. 举例说明减法运算的应用场景,如“小明有8颗糖果,他吃掉了3颗,小明现在还有几颗糖果?”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运算求解问题。
五、练习减法运算1.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减法运算的练习题。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并向学生解释正确答案的求解方法。
六、巩固与拓展1. 提供一些复合运算的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求解。
2. 鼓励学生思考并使用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七、总结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小结数学探究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探究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次数学探究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一课什么是科学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教学重难点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学生实验成果第二课科学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观察实验报告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学会如何利用力教学重难点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力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力是什么”,引出课堂主题2. 研究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例如重力、摩擦力等3. 力的测量: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等4. 利用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力的实验,学会如何利用力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四课生活中的定向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2. 掌握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1.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2. 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定向”,引入课堂主题2.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介绍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3. 定向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如何使用地图和罗盘进行定向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定向实践成果第三单元声音传播第五课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声音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是什么”,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的源头和产生方式,例如乐器、嗓子等3. 声音的传播: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例如声音的传播速度等4. 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六课声音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学会利用声音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利用声音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的作用和用途”,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利用:讲解声音的常见用途,例如广播、聆听音乐等3. 利用声音:引导学生设计并实践利用声音的小项目,例如制作乐器、录制广播等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践项目成果总结本教案以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基础,设计了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和第三单元声音传播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科学》课程三年级上册教案探究
《科学》课程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坚持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更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实验、探究和思考能力,让孩子能够学会发问、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找到答案,让孩子在成长中体会科学的奇妙之处,不断感受和启发科学的思考方式。
一、教材解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围绕金属、水和空气展开,而这些都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基础的事物。
通过这些教材,孩子们从触发自己身体某种感觉出发,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并从中发现事物中的奥秘,提高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和探讨空间体验,科学教育中注重国际化的教育质量和理念,注重多元文化以及多方面的学习方法,更加注重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
二、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科学教育追求互动学习的教育模式。
科学教育通过发现性、体验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本质上是具有实验性思维的,他们善于发掘、体验、想象、产生兴趣。
大力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从实践中逐渐认识科学,加深他们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三、实验课的重要性科学的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的授课,更强调实验课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孩子们能够感知现象、理解规律,完成能知、能做达到相互促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性学习。
在实验中,孩子们可以自由探索,大胆试验,让他们似乎代入一种创造与发掘的状态中,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精神,增加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使科学知识成为孩子们的生活常识。
四、教育对孩子们的意义科学的教育从孩子的认知、体验、发现和探究四个层次来展开。
通过深入体验生命的奥妙,发掘生命的变化和奥秘,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世界,逐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让孩子逐渐懂得越过认知的界线,不断追寻知识的边缘。
科学对孩子的意义不仅在于具体的知识,它更赋予了孩子们思考、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好奇、求知、创造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于孩子进行人生规划、职业读研、创新创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第二章《动物与植物》: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探究生物的多样性。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现象,认识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4. 第四章《水与生命》:探讨水的重要性,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5. 第五章《力与运动》:学习力的概念,探索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6. 第六章《光与影子》:研究光的传播,了解影子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的概念、光的传播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如“我们的身体”、“力与运动”等。
2. 提纲: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3. 图表:用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展示抽象的科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简述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现象。
2. 答案:(1)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心脏负责输送血液,肺部负责呼吸,肝脏负责解毒等。
(2)力的概念及其应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如推、拉、提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垫江县高安小学科学实验课备课教案垫江县高安小学科学实验课备课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师姓名:汪永莲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菜叶还喜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
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2021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三、漫游石头王国(教案)
2021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三、漫游石头王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大致了解地球的石头颜色、形状等基本属性;2.了解石头的分类方式;3.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4.能够用简单语言解释自己挑选石头的依据;5.在游戏和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接纳环节:1.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石头进行展示和解释。
2.引导学生发言,让大家了解自己的石头特点及喜爱之处。
•拓展环节:1.引导学生感知石头的各种颜色、形状和质地,分类讨论。
2.以口头和笔画两种形式,让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石头。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同桌分组,用石头模拟出地球的形态,比赛展示。
•深化环节:1.学习地球石头的分类方法,各自讨论并分享给同学。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石头的形成过程,引导讨论。
3.学生分组,参观学校附近的石头展览,并记录所看到的石头的性质、特点和价值,回到课堂分享经验。
•实践环节:1.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分组创作一副有关石头的抽象画,去探究石头的神奇。
2.各组展示作品,一起品析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接纳环节学生自带石头并进行交流,每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喜爱的石头,让大家互相认识。
2.拓展环节让学生根据喜爱的石头属性进行分类,讨论各类石头的特点。
3.深化环节首先教授地球石头的分类方法并细分其各个种类的特性,在直接让学生探究和讨论地球石头的形成过程,并前往附近的石头博物馆展览,鉴赏和记录所看到的石头特性和价值。
4.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或感性体验进行石头创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授课难点难点:学生学习石头分类方法的能力,提升观察能力和综合排序能力。
解决方法:将难点作为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辅助讲解。
其中,可采取小组比较和互相协作比较,创造性活动,长时间观察和分类石头的练习。
五、课堂反思本次探究课,老师紧紧围绕“漫游石头王国”这一主题,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用手和脑相结合体会这个神奇的世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第一课:晴雨表教学目标:- 了解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 研究如何根据晴雨表的变化预测天气情况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晴雨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
3.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晴雨表是如何根据气压的变化来预测天气情况的。
4. 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晴雨表,观察气压的变化对晴雨表指针位置的影响。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天气预报进行对比。
6. 练巩固:通过小组活动或绘画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晴雨表的理解。
教学资源:- 晴雨表模型- 图片或视频素材- 绘图纸和彩色笔第二课:空气和水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掌握一些简单的空气和水的实际应用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空气和水的重要性的思考。
2.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实际应用: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空气和水的多样化用途。
4. 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例如比较水的沸点和冰的融点,观察水的分子运动等。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空气和水的特点和用途。
6. 练巩固:通过小组活动或问答活动让学生巩固对空气和水的理解。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 实验用材料:水、冰、烧杯等第三课: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学目标:- 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研究一些常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3.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和特点。
4. 常见物品分类:让学生自己找出身边的一些物品,按照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分类。
5. 观察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将水和糖分别加热,观察变化并讨论。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案例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案例数学教学一直是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非常考验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种课程。
而在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完成自我学习和进步。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中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案例。
一、计量长度1、教学目标:1)认知长度单位。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度单位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自主探究活动:教师通过观看学生演示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计量长度的概念。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记录长度单位,然后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结论的推断。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讨论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完成了参与和学习的充分融合。
3、教学方法:1)诱导探究法:通过诱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主义思考并更好的掌握知识。
2)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达到感知知识的目的。
二、计算周长1、教学目标:1)认知周长的概念。
2)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能够应用计算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自主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图案进行复制,然后测量和计算周长,找出周长的计算规律。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计算方法,发现计算规律,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
3、教学方法:1)开放性探究教学法:通过开放性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交流式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彼此学习、互相促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数字的分离与组合1、教学目标:1)认知数码的概念。
2)掌握数码的分离和组合的方法。
3)能够应用数码的分离和组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自主探究活动:教师通过把一些数字写在黑板或者白纸上,让学生分别将这些数字的数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将同样的数位组合成不同的数字,并解释其组合的方法和步骤。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认识天气与气候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6. 地球上的水资源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认识天气与气候,学会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3. 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特点。
4. 了解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5.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6.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2. 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上的水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地球仪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观察天气变化、植物生长过程等。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主题: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如“认识天气与气候”、“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等。
2. 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3. 图表:利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记录表: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植物观察报告: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3)动物分类图:根据动物的特征,制作动物分类图。
2. 答案:(1)天气观察记录表:根据观察,分析天气变化规律,提出合理的生活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形色色的汽车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热点。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经济较为发达,学生从小就能够在马路上看到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品牌的汽车。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家长中有不少“爱车族”,许多学生家庭已拥有自备汽车。
学生玩着玩具汽车,坐着家庭轿车,看着城市中的车来车往,整个社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这丰富的有关汽车的信息。
汽车早已成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汽车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尝试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取有关汽车的资料,认识和比较各种汽车(模型)外观和性能,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同时,针对汽车行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还将以小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不同看法,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品质。
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类型汽车的名称、用途。
2.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关于汽车的各种形式的资料,包括模型,照片,文字,录像等。
3、感受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和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4.发现汽车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设计新型汽车。
5.形成积极交流和思考的意识。
活动一汽车展示会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各种汽车的模型、或者照片、图片,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2.知道各种汽车的名称和作用。
3.能够在班级汽车展示会上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共享探究收获。
活动准备教师:搜集一些典型的汽车模型或者仿真模型。
学生:搜集各种汽车的模型或者图片资料。
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二未来的汽车活动目标1.发现和了解现代汽车在发展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2.能够通过讨论,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能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创意,设计新型汽车活动准备:教师:(1)搜集不同的汽车模型或者多张汽车的图片;(2)准备关于汽车知识的录像。
学生:铅笔、水彩笔、纸。
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三自制汽车模型交流会活动目标1.选择各种材料,尝试制作汽车模型。
2.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汽车图片或模型。
学生:汽车玩具、可以制作汽车模型的废旧材料、剪刀、尺子等。
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四认识车标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各种各样的车标及相关知识,增加对汽车标志和品牌的认识。
2.能够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遇到困难,能主动、有礼貌地向他人寻求帮助。
3.进一步提高多途径搜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著名车标图案和“车标对对碰”游戏题板。
活动时间:1课时天气预报背景介绍“今天天气情况是:晴转多云最高温度30℃,最低温度22℃,风向偏东,风力3到4级。
”我们经常会通过每天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上的天气预报,获得类似的信息。
那么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回事?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帮助?为什么说天气预报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活动、科技和军事等各领域应用广泛?对天气预报的探究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更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是学生对天文知识树立最初步的认识,通过此活动,学生还能够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本单元主要通过了解天气预报的播报途径和常见气象符号,关注天气预报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对生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对天气预报的认识和应用。
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的天气状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感受天气预报的用途,养成自觉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
2.了解不同的天气预报符号、图标表示的含义。
3、知道搜集资料的各种途径,尝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统计。
4.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5.了解日常生活中应对不良气候的方法,初步学会自我保护,珍惜生命。
活动一有用的天气预报活动目标1.学习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了解灾害天气带来的影响,认识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3.知道搜集资料的途径。
4.感受天气预报的作用,关注天气预报,学习应对不良气候的方法。
5.增强珍惜生命的意识。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一则天气预报(媒体播放);了解灾害预警系统。
活动二动物气象员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动物能用来预报天气的特殊行为。
2.能用表演的形式交流了解到的知识。
3.通过表演和交流,初步形成集体合作的意识。
4.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教师:搜集动物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特殊行为现象的资料。
活动三天气预报与健康活动目标1.知道事先了解天气,可以更好的维护身体的健康。
2.了解上海地区气象服务的种类,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天气信息。
3.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好习惯,树立安全预防意识。
活动准备教师:熟悉天气预报中的各种指数,并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活动时间:1课时生活中的饮料背景介绍中国饮料市场正以超一般产业的速度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如今,各种各样的饮料正成为儿童日常食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市场上有些饮料品种对儿童身体健康有益,但也有相当部分的饮料品种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存在潜在,甚至直接的威胁。
因此,以促进健康为追求的科学的饮料消费饮料生产,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本主题主要通过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爱喝些什么饮料、讨论饮料与健康的关系、自己制作果蔬汁等一系列活动,是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调查的过程,学习搜集信息,学习他人进行合作、讨论和交流,养成健康饮用饮料的好习惯。
学习目标1.亲历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学习一些调查方法,并能够将自己的探究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初步了解饮料的一些种类和成分,知道饮料中的有些成分对身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
3.在活动中锻炼与同伴协同合作的能力,提高交往能力。
4.懂得合理、健康地饮用饮料,树立“珍惜生命,从小事做起”的意识。
活动一那些饮料受欢迎活动目标1.体验调查活动的一般过程,学习一些简单的调查方法。
2.能对常见饮料进行归类。
3.知道哪些饮料较受同学们欢迎,以及受欢迎的原因。
4.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二饮料与健康活动目标1.学习认识饮料的成分,了解各种饮料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直到要健康、合理地饮用饮料。
活动准备:教师:搜集饮料与健康的信息,了解各种饮料成分对于人体的影响,并制作PowerPoint用于课堂展示。
学生:搜集各种饮料瓶。
活动三自制果蔬汁活动目标1.在制作果蔬汁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
2.能够与伙伴合作探究,体验活动的快乐。
3.知道适当饮用果蔬汁对身体健康有益,能够健康合理地饮用饮料。
活动准备教师:一、各种水果、蔬菜、各种制作饮料的辅助材料;二、饮水机、榨汁机、刨、勺、安全刀具、砧板、抹布、一次性塑料杯、垃圾袋;三、含人工色素、色泽鲜艳的果汁饮料、学生:水果、蔬菜、各种制作饮料的辅助材料(如:蜂蜜、奶粉),小手帕。
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四超级变变变活动目标1.能发挥创意,尝试自主设计、制作一个用饮料瓶、罐完成的作品。
2.会用简单的工具,提高动手能力。
3.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对制作类探究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师:用废旧饮料瓶(罐)自制1~2个作品。
学生:各种饮料瓶(罐)、彩纸、吹塑纸、硬板纸,以及完成作品所需要的工具(剪刀、胶水等)。
活动时间:1课时收集邮票乐趣多背景介绍邮票作为一种深受广大邮友与社会群众喜爱与好评的特殊文化产品,多年来被誉为“方寸百科”,有着很好的宣传教育功能。
邮票题材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因此,集邮历来作为一种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受到各国教育家的推崇。
本单元中,学生主要通过从信封上取下邮票的操作,和对邮票作用的讨论,获取有关邮票的资料等多项活动,促进利用各种资讯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与习惯;同时,针对在集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学生还要进行调查研究以改进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对邮票的欣赏,还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从实精神世界。
学习目标1.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类有关邮票的资料,了解邮票的种类和用途。
2.学会从信封上完整取下邮票的方法和保存、保护邮票的方式,并加以实践和运用。
3.尝试设计一枚邮票,并能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
初步感知到邮票是一种集文化、历史、社会等多种元素的艺术品,通过集邮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活动一一枚一枚攒邮票活动目标1.知道如何完好地从信封上取下邮票。
2.大胆表达、乐于倾听。
3.对搜集、探究邮票产生兴趣。
4.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如何解决。
活动准备教师:一、各种邮票(集邮册);二、贴有邮票的信封(多只);三、玻璃、吸水纸、布、餐巾纸、水、杯子、邮票镊子、剪刀、抹布、电吹风等工具。
学生:搜集贴有旧邮票的信封。
活动二邮票欣赏会活动目标1.知道在欣赏邮票时,要使用邮票镊子。
2.通过欣赏和询问,初步了解一些有关邮票的知识。
3.形成问题意识。
4.能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师:几本集邮册、邮票镊子、放大镜等。
学生:各种各样的邮票(或打印的邮票图画)、集邮册。
活动三小小设计师活动目标1.能够发挥创意,自主设计一张完整的邮票,发展审美能力与情趣。
2.通过设计邮票进一步加深对邮票知识的了解。
3.懂得欣赏他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教师:一、自己设计一枚完整的邮票;二、准备投影仪。
学生:彩色笔,尺。
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四制作邮票贴片活动目标1.了解邮票贴片在主题选择、制作步骤等方面的要求,并尝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收藏制作一张邮票贴片。
2.积极动脑,有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有团结合作精神。
3.感受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教师:1、了解制作邮票贴片的相关知识;2、为每个学生小组准备一张做好的邮票贴片,邮票镊子、护邮袋、胶水纸等工作和材料,集邮册。
活动时间:1课时有趣的水滴背景介绍地球表面四分之三被水包围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孕育了生命。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水,每天都要用水,谁是人类的好朋友。
大部分学生玩过水,对探究水有浓厚的兴趣,关注身边的水滴,对水滴和水产生更强烈的探究欲望,发现、提出和探索问题,从而对水滴和水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锻炼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探究的快乐。
学习目标1.通过水漏的制作与调试,培养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硬币存水游戏,初步感知水的表面张力。
3.能用一些简单的工作制造不同大小、形状的水滴;并发挥创意,用水滴作画。
4.学习与伙伴合作,体验团结协作的快乐。
5.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从自身做起,保护水资源。
活动一会计时的水漏活动目标1.了解水滴的基本特征。
2.通过玩水滴游戏和制作水漏,锻炼动手能力,并在操作中提高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教师:1.搜集水滴的有趣图片;2.为每个学生小组准备游戏材料(滴管、木片、铁板、塑料尺、玻璃片),和制作水楼的相关材料(一次性杯子、塑料瓶等)。
学生: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时钟。
活动过程活动二硬币存水游戏活动目标1.能够通过不断尝试,让一枚硬币存留更多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