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外男女性别意识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差异
心理学中的性别与文化差异
心理学中的性别与文化差异性别和文化差异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人们对于性别和文化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会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性别角度和文化角度分别探讨性别与文化差异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性别差异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无论是在心理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特质方面,男性和女性之间都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心理生理上,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大脑结构和功能方面。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在解决问题、注意力分配、感知和情感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男性的大脑更倾向于在空间认知和运动协调方面表现出更高的能力,而女性则更擅长于情感识别和言语表达。
在心理特质方面,男性和女性在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社交行为等方面也有差异。
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性更倾向于表现出竞争、冒险和自信等特质,而女性则更注重合作、细致和情感表达。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遗传因素、荷尔蒙水平、社会化教育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文化差异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构建产生影响。
例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亲和力,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体主义和个人独立性。
文化差异还会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情绪体验。
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于认知处理和情感表达会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东方文化中的个体更倾向于细致地处理信息,注重整体认知和人际关系,而西方文化中的个体更注重分析和个别性。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为了探究性别和文化差异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心理学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实验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研究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
调查研究则借助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性别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某一主题的看法和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到教育、临床和社会等领域。
为什么男女性别角色在不同文化中有所不同?
为什么男女性别角色在不同文化中有所不同?1. 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化背景是导致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性别的认知和角色的看法是不同的。
例如,在一些社会中,男人被认为要担负家庭的责任,而女人则被教育成细心和照顾家庭的角色。
2. 宗教信仰的因素宗教信仰也是导致男女角色差异的一个原因。
在某些宗教或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角色被明确地定义为不同的、有着不同的职责和义务。
例如,伊斯兰教中,男性扮演着提供经济支持和保护家庭的角色,而女性则被认为是家庭的护理者和母亲。
3. 历史背景的影响历史背景也是导致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社会中,长时间的传统和习俗会对角色的主张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文化中,男人的地位比女人高,女人的角色主要是家庭服务和嫁妆准备。
4. 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社会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这也会影响男女性别角色的认知和定位。
例如,在一些现代社会中,认同和平等、平等和性别角色的多样性成为了普遍的价值观,给出了重新保护性别角色的广阔视野。
5. 性别定位的个人选择性别钟点个人选择也成为了男女性别角色差异的关键要素。
例如,在一些社会中,女性在家庭和职业领域中扩大了自己的选择空间,积极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
男性也开始关注到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定位,变得更加注重对家庭和孩子的关注。
综上所述,不同的文化、宗教、历史和社会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进一步影响了男女性别角色的认知和定位。
在未来,我们应该推动社会的平等性和多样性,尝试改变人们对性别角色的单一和固定的观念,在多年的历程中构建共享的人文关怀,建立一起社会和谐的未来。
两性关系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两性关系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两性关系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文化差异对于两性关系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也需要寻求融合的方式,以建立和谐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两性关系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探索不同文化下的两性观念、角色分配、沟通方式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一、不同文化下的两性观念差异不同文化对于两性关系有着不同的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在一些东方文化中,强调家庭的集体利益,婚姻被视为家族间的联结,注重婚姻的稳定和延续;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主,婚姻更重视个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
这种观念差异可能在两性关系中带来一些冲突和矛盾。
例如,面对事业和家庭的抉择,东方文化可能更注重男性的事业发展,女性更倾向于以家庭为重,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男女平等,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平衡。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的不协调和摩擦。
二、两性关系中的文化差异导致的角色分配冲突在传统文化中,男性往往扮演着家庭经济支柱的角色,而女性则负责家务和子女的抚养。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传统角色分配遭到了挑战。
跨文化的两性关系中,因为不同文化对于角色分配的看法不同,也可能带来一些冲突。
例如,一些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中扮演被动、顺从的角色,而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渴求自主和平等。
这种角色分配的差异可能引发两性关系中的摩擦和不满。
解决这种冲突需要两性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传统文化中角色分配的重新思考。
三、文化差异影响两性关系中的沟通方式不同文化对于沟通方式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人们可能更注重含蓄和暗示的表达方式,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坦率。
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在两性关系中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误解和冲突。
例如,当一个西方男性对东方女性的暗示和期望产生误解时,可能会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疏离感。
因此,在两性关系中,需要双方通过沟通和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并学会倾听和表达。
四、促进两性关系中文化融合的方法为了促进两性关系中的文化融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 互相学习和尊重: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主动学习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增进相互的理解和尊重。
性别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
性别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性别差异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跨文化沟通这一广泛的领域中,性别差异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性别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沟通方式、表达方式以及社会角色的构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性别差异如何对跨文化沟通产生影响,并从不同角度阐述其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表现。
第一部分:语言使用语言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沟通方式。
在不同文化中,语言的使用方式与性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性别在语言上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与表达方式:在某些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例如,在某些语言中,某些词汇只适用于男性或女性,这导致了语言的不对等和误解。
2. 口头禁忌:在不同文化中,根据性别的不同,有时会有一些口头禁忌。
比如,有些文化中女性被视为比男性更具有威胁性或挑战性,因此要求她们在言辞上更为委婉或谦逊。
3. 语速和说话方式:在跨文化沟通中,男性和女性之间可能会存在语速和说话方式的差异。
有些文化认为男性应该更加直接和迅速地表达自己,而女性则被期望更温和和优雅。
以上这些差异在跨文化沟通中会引发一系列的观念差异,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的障碍。
第二部分:非语言行为除了语言外,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沟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性别差异在非语言行为方面也具有影响力。
1. 肢体语言:男性和女性在肢体语言上表达方式不同。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男性倾向于使用较大的肢体动作,以显示他们的权威和自信,而女性则相对较少使用这些动作。
这种差异可能会被误解为文化差异。
2. 眼神交流:在某些文化中,女性被鼓励更频繁地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而男性则更倾向于避免直接的目光接触。
这可能导致跨文化交流中的不舒服或冲突。
3. 面部表情和微笑:男女性别差异还表现在面部表情和微笑的使用上。
在某些文化中,女性更倾向于展现积极的面部表情和微笑,而男性则不那么频繁。
这些非语言行为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文化间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和认知出现差异,进而影响着跨文化沟通的效果。
文化视角下浅析中西女性主义的差异
【摘要】由于中国和西方两种社会在经济条件、社会状况、文化背景方面的不同,使其中西方女性主义在其产生、发展以及特点方面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差异,本文将从文化和社会背景入手,对比分析中西女性主义在产生条件的差异性、社会状况的差异性、以及所体现出的性别的差异性。
【关键词】女性主义;妇女运动;传统文化西方女权运动在19世纪西方先进思想的鼓舞下,在妇女被剥削压迫的现实摧残下,产出其显著的特征及其倡导者、组织者、领导者与参与者绝大部分是女性,显示出女性个体与群体反抗以父权制为基础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独立意识与决绝姿态从而奠定其运动的彻底性;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由于其政治的非民主化,经济运行的非市场化,社会生活被国家权力高度控制的非自然状态及伦理道德对个人主义的压制,使中国女性主义运动产生其独有的特征,对男性在政治和文化上产生依赖性,一开始即与政治斗争、阶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目标融为一体。
一、中西女性主义产生条件之比较西方女性主义兴起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后,在19世纪下半叶,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出现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
其思想基础是启蒙时代所倡导的人道主义观念,人的自由平等,为女性公民权、接受高等教育及进入专业和其他公共领域工作的机会而斗争。
20世纪60年代出现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
欧美社会运动频繁,各地妇女参加了民权运动、工人运动、反战运动、学生运动等。
两次女性主义浪潮推动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解放进程又促使女性主义超越单纯的政治行为,走向理性思考,投入与学术的结合,产生了大量的妇女学综合研究成果和多流派的女性主义理论,接着,女性主义者将理论再投入实践,进一步深化女性主义学术与政治。
因而,社会革命、理论反思、回归实践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一般模式,而通过社会革命发展为独立的由女性领导和为主体的女权运动、并注重理性建树是西方女性主义的特点。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和欧洲一样,也是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而兴起,只是时间上晚一个世纪。
中西性别关系之不同
中西性别关系之不同作者:王兵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02期【摘要】性别关系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出各自的社会状况,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
文章从各自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找出不同点,并从各自文化中人们对性别关系的态度来加以分析,最后简要说明这些不同所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两性关系;文化起源;分析【中图分类号】 Q4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16-02“社会性别”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指的是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两性差异和行为特征的理解。
这一概念为历史分析的一个基本范畴以及表示社会“文化构造”的一种方式。
中国和西方在各自悠久的文化传统中都有对性别关系的认识,两者存在着不同。
一、差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关系与政治结合在一起,而西方文化中的性别关系是和宗教结合在一起。
孟子称“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张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男女两性存在差别。
“舜臣尧,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左氏《文公十八年传》)这里对作为父亲和母亲的男女各自的行为做出了规范。
后世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力宣扬“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礼,义,仁,知,信”以及“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加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容,妇功,妇信”,对男性,尤其是女性的行为进一步地规范,造成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
除此之外,还对女性各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如性别回避制度,男女从七岁开始,“不同席,不共食”,“非祭非丧,不相授器”。
“外内不共井,不共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女子出门,必拥敝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还就男女进行了分工,《礼记·内则》规定:“礼,始于谨夫妇。
性别差异与文化传承的挑战
性别差异与文化传承的挑战从古至今,性别差异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不同性别之间的身体特征、角色分工、社会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性别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性别差异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影响了文化的平等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性别差异对文化传承的挑战以及应对之道。
一、性别差异对文化价值的偏见与歧视性别差异常常导致对不同性别的偏见与歧视,这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许多社会中,男性被视为家族血脉的继承者,而女性则被期望承担繁衍后代的重任。
这种传统观念使得女性在文化传承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掘自身的潜力和才能。
在培养传统技艺、传统价值观的过程中,由于性别歧视,女性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限制。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对性别的固有刻板印象和偏见,推崇平等和包容的价值观。
在文化传承中,应鼓励女性参与和发展,为她们提供平等的机遇和资源。
政府、教育机构以及社会组织可以共同努力,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教育的推广和培训的开展,打破性别壁垒,为女性创造一个平等的发展环境。
二、性别差异对文化表达的限制性别差异也对文化的表达和传播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由于性别角色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往往受到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社会期望。
这可能导致某些文化资源仅向特定性别开放,而其他性别则面临着困扰和限制。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提倡多元性别的文化表达和传播。
包容不同性别的艺术作品和创作风格,促进性别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同时,推动性别平等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性别差异对文化发展的局限性,并能够尊重并欣赏不同性别之间的创作和表达。
三、性别差异对家庭文化传承的影响家庭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单元,性别差异对家庭文化传承产生深远影响。
在一些传统家庭中,男性被寄予更多责任和权限,而女性则被期望从事家务劳动和子女的抚养。
这种传统分工使得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和角色模型更加偏向男性,从而削弱了女性在家庭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方女性意识之异同_孟娜.pdf
百家论坛中西方女性意识之异同孟娜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7摘要:女性意识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
因为共同的追求,中西方女性意识有着共同的特点。
但由于不同的历史及文化 背景,中西方的女性意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针对中西 方女性所处社会及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中西方女性意识 的异同。
关键词:中西方;女性意识;异同妇女的觉醒和解放从来就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种文 化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意识”的提出以及被强调重视, 是女性自我意识逐步解放的必然, 其根本宗旨就是争取并实 现男女两性在各方面拥有平等权力。
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的 不同,女性的意识也存在着不同。
以下分别针对中西方女性意 识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进行了分析。
1.中西方女性意识的相同点1.1 中西方的女性都努力追求经济和思想上的独立。
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中的婚姻和爱情有着诸多的相似:无 论中西方,在传统的意识中,妇女都是男人的附属品,女性没 有独立的人格。
在中国,男女在经济、性别和权力中的关系决定了女性的 脆弱地位,在寻找可供依靠的结婚对象上,她们的命运被男性 所主宰,这大大阻碍了女性个性、人格和自由空间的发展。
而 在 18 世纪的英国,男权统治天下,女性的生活来源只是出嫁 时有限的嫁妆。
为了保证未来的一生衣食无忧,她们必须在出 嫁之时即做长远的打算,寻求能给她们足够财产的另一半。
正是在这样的压迫下, 中西方的女性经过不断的解放与 斗争, 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达到经济与思想上的双重解 放,才能彻底的摆脱男性的压迫,获得女性的真正自由,实现 男女社会地位的真正平等。
正因为此,恩格斯才将妇女的彻底 解放和婚姻的充分自主寄托在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和阶级对 立的消灭上。
新女性应从思想上推翻男权社会下传统观念,需 求思想与经济上的自我独立。
女性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中,应该 像男性一样独立地做出决定,掌握自己的命运。
1.2 中西方女性与地位的不平等及悲惨的命运作斗争。
文明比较中美两国不同的性与爱
文明比较中美两国不同的性与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它们在文明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性与爱这一话题无疑是引人注目的焦点。
本文将分析中美两国在性与爱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性观念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性被视为私密领域,往往被沉默、封闭的态度所包围。
传统观念强调保守、节制的性行为,强调婚姻和家庭的稳定。
相对而言,美国的性观念则更加开放。
美国强调个体自由,性被视为人权的一部分,对于自身性别认同、性取向的表达更为包容。
这种开放程度使得美国人在性与爱的话题上更愿意公开讨论和自由表达。
二、性教育的不同在中美两国的学校中,性教育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性教育相对保守,往往以传统家庭价值观为基础,注重道德教育,而对于避孕、性疾病等实际问题的讲解较少。
相比之下,美国的性教育更具开放性,内容更加全面。
美国的学校会教授青少年正确使用避孕措施、防范性疾病的方法等知识,旨在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与处理性相关问题。
三、婚姻观念的不同中美两国在婚姻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庭的责任和人类繁衍的方式,家庭的和睦与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中国强调的是婚姻的稳定性和柏拉图式的爱情观。
而美国则更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离婚率相对较高,也更容易接受婚前同居、同性婚姻等非传统婚姻形式。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对于婚姻的不同理解与追求。
四、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态度中美两国在性少数群体的态度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传统中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存在较大的排斥和歧视,在中国,同性恋被污名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的压迫。
然而,在美国,同性恋的权益相对受到法律的保护与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在性少数群体的认可与尊重。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美两国在性别平等与包容性方面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性与爱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性观念到性教育,再到婚姻观念和性少数群体的态度,这些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在文化、传统和法律等方面的差异。
性别语言差异中的社会文化内涵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别语言差异中的社会文化内涵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100501摘要随着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许多学家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性别差异与语言使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言与性别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十分受到关注。
在男女平等的高声呼吁下使得性别语言的研究更加活跃。
男女两性的差异不仅在生理、思想、看法、心理等方面有所体现,两性的差异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性别语言。
语言是无性别差异的,但男女两性之间在语用、语言行为或语言形式上存在着差异。
男女两性在语音、语调、句法、词汇、语言风格、交际策略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有些差异如语音、语调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些差异需要经过调查、观察才能意识到其差异。
语言中也存在着歧视现象。
虽然有些学家认为语言中的歧视现象不仅仅指对女性的歧视而是对男女两性的歧视,但一般来说学家们都认同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多指对女性的歧视。
对女性的歧视不仅仅反映在语言的字面上,而且也反映在言语的使用上。
性别语言差异与性别歧视由同因素而造成,生理、心理、文化与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者起着极大的影响。
性别语言差异与性别歧视往往由几种因素交织而形成的,较少由单个因素而形成。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折射,它随着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语言差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社会中总有男女之别。
本文将全面的介绍性别语言差异,性别歧视及其解决方案与性别语言和性别歧视的成因。
关键词:性别语言;差异;社会;文化;内涵AbstractAlong with soci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and pragmatics development, many scientists research starts to turn to mutual relation between gender differences and language uses. Language and gender are today society's hot topic, receives a lot of attention. The high appeal of gender equality issue causes the gender language research to be more brisk.Men and women's differences are not only in physiology, thought, psychology and other aspects, the differences also manifests in the daily life language, this is the gender language that we knew. Language is asexual, but there’s a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language use,language form or language act. Men and women in speech, intonation, syntax, glossary, language style, human relations strategy and so on have an obvious differences. Some differences like speech and intonation are obvious, but the other differences will know only after investigation and observation. Language also has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Although some scientists think that discrimination in languagephenomenon not only refers to the women discrimination, but to both men and women discrimination, but generally scientists approve that language gender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refer to the women discrimination. Women discrimination not only shown in words, moreover also shown in the use of spoken language.The sex language differences and gender discrimination are created by the same factor, the physiology, psychology, culture and social factor have enormous effect to the language user. The gender language differences and sexual discrimination often formed by several kinds of factors, few are formed by single factor. Language i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reflection, it changes along with society's change of ideological concept and value concept.The existence of language difference is inevitable, because there’s always a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gender language differences,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d solution along with gender language and gender discrimination causes.Keywords: gender language,differences,society,culture,intension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果。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文化差异作者:刘卫红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7期【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重视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文化及其相关交际文化的研究,从而出现了性别(交际)文化(gender communication culture)的概念。
本文从文化视角来分析男女性别间在交际方面存在的差异,旨在解决性别文化差异给跨文化交际所带来的矛盾,并提出有效的交际途径,以促进跨性别间的有效交流。
【关键词】性别文化;男女交际特点;风格;有效途径【作者简介】刘卫红(1994-),女,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一、文献综述在跨文化交际中,性别因素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忽略男性与女性的性别差异,则会导致交际失误,妨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性别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在他的理论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中提到了男性化与女性化(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表达了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同表现行为:男性在社会竞争性、独断性更多,女性则谦虚、关爱他人更多。
此外,Wood, Julia T在Gendered Lives: Communication Gender and Culture中提到了女性交际的七个特征:交流平等、对别人话语支持、移情、保持对话、回应别人、对话风格亲密和对话不确定性。
二、性别文化的概念性别一词可分别由sex和gender来表示,然而sex只表达生理意义,gender才表示性别文化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Sex的意义始于基因的遗传,染色体和性荷尔蒙作用的结果。
Gender的意义则是人们以生理因素为基础,受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影响的社会化的结果。
可以说,性别文化是社会为不同性别的人们所分别限定的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范围,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文化或性别身份,进入社会或性别角色,成为不同性别文化的成员。
中西方性观念文化差异-中文
中西方性观念差异调查研究报告摘要:文章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中关于性的研究,从观念、理解、性爱观、贞操观、性态度和性认知以及来源等方面进行描述,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在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开放交融趋势的影响下,性观念摒弃保守更加开放并呈多元化倾向的特征。
力争探索和寻求符合或者说贴切当代中国大学的性教育之路。
关键字:中西方大学生性观念性教育目录一、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 (3)二、西方性观念之深度探讨: (3)三、中国性观念之深度探讨: (3)四、对于大学生性教育的借鉴意义: (4)一、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由于我们在历史上一直生活在金字塔式的皇权制度之中,随着中国人的网络迅速的扩大,对于“性”的讨论我们也是有必要的。
近年来,关于性观念的研究层次不穷,譬如某高校关于性观念调查显示:近半男生“想尝试”婚前性行为在“你是否尝试过婚前性行为”的调查中,显现出巨大的男女差异。
仅29.3%的女生表示“尝试过”,男生这一比例达到35.8%;55.7%的女生表示“不想尝试”,而“不想尝试”的男生比例仅有16.1%;表示“想尝试,但没有行动”的男生最多,占到48.1%,而女生这一比例仅有15%。
对于从哪里获得避孕套,有44.3%的女生和52.9%的男生认为选择“超市便利店”,但有高达39.1%的女生和22.1%的男生“不了解”。
许多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对性知识的教育几乎是空白的。
加之自由恋爱在校园盛行。
在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有关性方面的知识成为人们谈及羞涩的问题。
大学生对性知识的认识会影响当今社会风气的发展。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各种不良网站和信息影响着人们的性观念,尤其是对于处在和青春期的学生。
很多人就是靠这些不良信息来“扩充”自己的性知识。
大量的黄色信息使得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极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问题,甚至导致犯罪,危害社会的发展。
二、西方性观念之深度探讨:西方对性的观念及其核心思想是性解放,所谓性解放就是在性行为上完全抛弃传统道德观念约束的主张和实践,又称性自由或性革命。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异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世界 中 的地位 、作 用和 价值 的 自觉 意识 ,即女 性对 自身 的 活 技 能 ,参 与社会 活 动 ,扮 演社 会角 色 ,增强生 存能 力 。 认识 ,是 女性 眼 中的 自己, 以及 对 女性应 该享 受和 男性 同 发展 的关 键 因子 ,但 由于 中西方 国家 的 国情 、社会 环境 、 历 史文化 风俗 的不 同,女性 意 识也存 在差 异 , 以下将分 别 行 了简要 分析 。
[ 2 ] 吴建 国 . 菲 茨杰拉 德研 究 . 上 海 :上 海 外语教 育
出版 社 ,2 0 0 2( O 9 ) :1 8 9
们 也可 以把 它看做 是 高加 林对 于农 村 的真正接 受 ,他 回到 [ 3 ] 刑小 利 ,李建 军 . 路 遥评 论 集 [ C 】 . 北京 :人 民文 学 乡 村 ,那一 句 “ 我 的亲人 啊 ”,说 明他 也 “ 回 归”到 了他 出版 社 ,2 0 0 7( 0 4 ) :4 的本 源 。 [ 4 】 路遥 . 路 遥 全集 一 早晨 从 中午 开始 . 北京 :北京 结 语 :对于盖茨比来 说,他的梦想是繁华和 金钱 , 十 月文 艺出版 社 ,2 0 1 0( 0 1 ) :4 2 以及 没有 得 到黛 西 的遗 憾 ,而对 于 高加 林来 说 ,他 的梦 想 参考文献 : 就 是能 够摆 脱 自己祖 祖辈 辈 的土地 劳动 。这 部小 说真 实 的 [ 1 1 ]( 美 ) 菲 茨 杰拉 德 . 吴 然译 . 了不 起 的 盖 茨 比 . 反 映 了那 个 “ 爵士时 代 ” 无数 人追 梦而 又梦 想破 灭的 故事 。 北 京 :解 放军 文 艺出版社 ,1 9 9 7 [ 2 】 路遥 . 人生 一 路遥 小说 选 [ MI . 青海 :青 海人 民出版 而《 人 生》则反 映 了中国社 会大 变革 时期 的真 实面貌 ,“ 这 篇 作 品最早 把注 意力 引 向农村 和城 市交 叉地 带 的描写 ,反 社 ,1 9 8 5 映 了 当代尖 锐 的生 活冲 突 ”, 高加 林就 是那 个 时代 的典 [ 3 ] 程光 炜 ,杨 庆祥 . 重读路 遥 嗍 . 北 京 :北 京大 学 出 版社 ,2 0 1 3 型代 表 ,这个 时代 是 一个除 旧革新 的时代 ,充满 希望 。 [ 4 】 雷达 . 路遥 研 究资 料 [ C ] . 济 南 :山东文 艺 出版社 , 注释 : 0 0 6 【 1 ] 虞建 华 . 什 么是 “ 迷 惘 的一代 文学 【 M】 . 上 海 :上 2
两性之间的文化差异
1.文化差异对两性关系的影响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国家或民族之间在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对两性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塑造着个体的态度、行为和期望。
以下是一些文化差异对两性关系的影响的具体方面:•性别角色与期望:不同文化中对性别角色的定义和期望存在差异。
有些文化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家庭角色,而其他文化则更加强调平等和自由选择。
这些角色和期望的不同可能会影响两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分配和行为表现。
•婚姻和伴侣关系:文化差异会对婚姻和伴侣关系的看法和期望产生影响。
有些文化重视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家庭价值观,而其他文化则更加开放和包容。
这些差异可能涉及婚姻的安排方式、伴侣选择的限制、离婚率以及婚外关系的接受程度。
•沟通和表达方式:不同文化对沟通和表达方式有着不同的偏好和规范。
有些文化鼓励直接、坦诚的沟通方式,而其他文化则更加注重含蓄和间接的表达。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两性之间的沟通障碍,需要双方适应和理解对方的沟通风格。
•价值观和观念:文化差异还涉及到个体的价值观和观念。
不同文化对婚姻、家庭、性和个人自由等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这种差异可能引发两性之间的冲突和理解上的隔阂,需要双方互相尊重和接纳彼此的价值观。
•社会压力和期望:文化差异对两性关系中的社会压力和期望产生影响。
有些文化对男性和女性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对违背这些期望的个体会施加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两性之间的角色冲突和不和谐,需要个体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对两性关系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两性关系的理解、和谐和发展。
2.传统文化观念对两性角色的定义传统文化观念对两性角色的定义在许多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观念通常根植于历史、宗教、价值观和社会结构,对个体的行为和期望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对两性角色定义的常见方面:•男性角色:在许多传统文化中,男性角色被赋予领导、保护和提供的责任。
为什么有些文化认为男女平等,而有些则不是?
为什么有些文化认为男女平等,而有些则不是?男女平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然而不同的文化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
到底是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不同文化对于男女平等的理解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影响文化对于男女平等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伊斯兰教传统认为男人和女人在许多方面是不平等的,这一观点源于伊斯兰教的经典文献和教益传统。
伊斯兰教认为女人应该服从男人,而男人应该为女人提供经济和保护性支持。
此外,印度教传统也是以男权为中心的。
在早期,印度社会中的男权观念比较严重,女性被限制在家庭内,不得参加教育和公共事务。
二、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传统也是造成不同文化对于男女平等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中国历史悠久,而且“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思想主张男女有别,女性应在家庭中扮演服从角色,家庭压倒一切。
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中,男性贡献被视为“正常”和自然的,而女性的个体价值被忽视,只是把她们视为男性的家庭和社会财产。
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不同文化对于男女平等理解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发展中落后的社会,因为社会阶级差异较为明显,女性因为缺少资源支持的原因相对处于一种较为劣势的地位。
在落后的社会中,女性的工作机会少,经济地位较低,这也导致了对于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的淡漠和不重视。
总结本文探讨了不同文化对于男女平等认知的形成和原因,有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注重倡导平等和尊重的文化价值观,让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人类社会中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世界。
中外性别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外性别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外文化差异加以比较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所学的知识。
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人文文化的国家,很多词汇都有深刻文化内涵。
要教授学生学好汉语,就不仅要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还要重视中国这个特定的文化氛围环境。
语言和性别,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研究课题,是文化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多数研究都是关于英语性别差异方面的。
但是对于汉语与性别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却很少。
“我国对语言和性别的讨论主要在英语学界进行,其理论依据和描写原则主要来自英美社会语言学。
”如王春燕所探讨的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肖建安的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对性别于体形成的影响以及权立宏对汉语中男女在称赞和称赞语回应使用上的差异分析等均从不同角度涉及英美语言学的语言和性别方面的研究。
本文旨在从称谓语、恭维语和邀请语三个角度,对性别文化差异来做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一、称谓语。
举个例子,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甄?传》里,皇帝称为真龙天子,“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是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具有至尊至上的色彩,以至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
因此,“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神圣、至尊、吉祥、非凡等各种褒义。
而在英美,“龙”则是会喷火的怪物,是带有贬义的色彩的。
而这“龙”这一词汇,通常又是带男性色彩的。
皇后称为“凤”,与皇帝“龙”相对。
凤凰也是中华传说中的神鸟。
而这一词则是带有女性色彩的。
我们常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来形容父母对儿女的期盼。
诸如此类的还有剧中的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这些是关于皇帝妃子的位分的称谓。
也是剧中女性专用的词汇。
相对之男性则是亲王――郡王――贝勒――阿哥,这些则是男性的专用称谓。
相对于中国,欧美国家则是除了最高国王,则是公爵――伯爵――男爵――子爵,女性则是皇后,公爵夫人――伯爵夫人――男爵夫人――子爵夫人。
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这些词汇则要重点讲解,不仅需要运用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要了解外国的历史文化,因为这些固定的专用的词汇是带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064G04A02 课程名称:英语法律影视赏析改卷教师:
学号:姓名:得分:
语言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也需受到普遍重视,尤其是男女性别意识的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差异。
由于性别差异的存在,因而不同性别在交流时必然会带来困惑,障碍等等,本文通过介绍性别差异带来文化差异的表现,原因,如何克服障碍,性别差异的中外比较等,使人们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一,性别意识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的表现
男人爱沉默,女人擅言谈。
这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就像我们的父亲母亲一样,在家里一般都是父亲充当“好人”的角色,每当你有什么需求,想要买什么东西,一般都会得到满足,但是母亲一般都是充当唱黑脸的角色,当你犯错时,教育你,惩罚你的都是母亲,因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别在文化上的差异。
男性偏重于自己的观点,而女性愿意与对方分享观点。
在公司里面,如果你的上司是男性的话,那么你的遭遇一般是,接受上司的命令,而没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但是如果你的上司是女性的话,那么在实施一项任务时,你的女上司会委婉地征求你的建议。
男人习惯于自己思考问题,女人却习惯于提出问题。
男人一般都喜欢单独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想想问题,而女性呢,我们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女性围在一起唠家常,聊闲话,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丝毫没有断了的念头,如果没有时间限制的话你会觉得她们会就这么一直聊下去。
但是男性却很不能理解女性的这种行为,女性认为提问题不一定是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它可以使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切,这应该就是一对情侣或夫妻经常产生矛盾和争执的原因吧!
二,性别意识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的原因
研究表明,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社会,心理,生理,语言环境,传统观念和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原因。
1,男女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利不同。
在现实社会中,男性处于统治地位,在政府中占据要职地位的多数是男性,他们大权在握,主宰一切,所以男子讲起话来理直气壮,充满自信。
而女性处于社会的从属地位,地位卑微,因而女性说话都优柔寡断的。
,2,理解方式的不同
女性的感情丰富,表达的自由度比较大,因而他们的话语带有比较多的感情色彩,属于情感形。
而男性习惯于陈述一个事实和资料,属于事实形的。
此外男性说话比较直白,而女性说话比较委婉,但是男性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直白和性格而错误理解女性的意思。
就比如“i am so tired,,i want to quit my job ”,此时女性并不是真正想辞掉工作,而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安慰。
而男性以为女性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和具体难题,因而他们会提出帮助女性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殊不知女性是因为说话比较委婉而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又被男性曲解了意思,因而会觉得男性不关心自己,不能分担自己的不快和忧愁,因而会产生很多麻烦。
3,会话方式的不同
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两性在交往方式上各有特色。
女性比较重视谈话的协调性与合作性,更注重整体的氛围和谈话者的反应,女性希望通过谈话交流感情,使双方互相理解和同情,以来拉近双方的距离。
强化与深化与谈话者的人际关系。
而男性总是希望通过谈话来展现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地位,因而倾向于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当谈话被打断时,男性更容易感到生气和不满,她们采取反击措施的更能性更大。
而女性在被打断对话时表现得更为宽容。
4,心理因素的不同
男性说话比较直白,女性说话隐含,男子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理解习惯只看字面的意思,而忽视女性话语的深层含义,这样就比较容易产生矛盾。
女性的注意时间比男性长,男性注意的转移能力比女性强,男性在面对紧急事情上比女性更为理智等等。
三,如何克服性别差异带来文化差异的矛盾
1,正确理解男女两性的语言差异现象,并能针对这些现象做出不同的判断,使用正确的方法,减少交流时的矛盾冲突。
2,正确理解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两性交流过程中从原因下手,从而更多地减少冲突,避免矛盾的产生。
3,正确理解男女两性在说话时的特点。
4,扫除性别歧视的观念,平等地对待男性和女性,从而从根源上觉得两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5,培养两性的耐心和善于聆听的习惯。
使双方有更多表达自我情感的机会。
6,女性应该果断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应优柔寡断,扭扭捏捏的。
7,男性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女性的情感需求,去关心女性,读懂女性的语言。
四,中外男女性别意识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对男女性别的形象已经研究了好几十年了。
一个共同的发现就是男女不一样,男的往往认为是有独占性,独立冒险性,而女性情感丰富、温顺,体质较弱。
这些在东方国家也是得到赞同的,就像中国的古代社会,男性处于统治地位,而女性地位卑微,向来是处于附属地位的,但是东方国家的女性较之于西方则更为委婉,保守,优柔寡断,男性呢,则没有西方国家那么热爱冒险,最求个人主义情感没有那般热忱。
现在社会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意识差异已经显得不再那么分明,在中国则显得较为明显,一段时间的中性风,同时“伪娘”现象在一时间内风靡全国,一时间使人们对一个人性别的评判陷入窘境,还有韩国的“花样美男”等等,但是我觉得我们不能被这些非社会主流现象所迷惑,我们应融入社会主流,仔细解读两性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从而克服障碍,解决矛盾,从而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陈雪飞《跨文化交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