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

(总第191期)No.11,2010Serial No.191

收稿日期:2009-12-29;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0-2-6

*本文受到国家精品课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建设项目(批准号:教高函[2007]20号No.118)的资助

**通讯作者:申洪,E-mail:shenhong789@

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申洪1**段慧如2

(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2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083)[摘要]教师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为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发展儿

童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品质,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教师应改变过去“一堂言”的灌输方式,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在张扬儿童个性中促进儿童自主思维与创造;教师应善于提供支架线索,以促进儿童思维品质与能力的多维发展;教师还应善于创设和利用情境,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迁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发展儿童思维之间的关系,应分析和考虑问题情境难度与儿童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应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

[关键词]儿童思维;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一、问题提出

思维是个体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反映的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1]思维力作为儿童智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思维力自然成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目前许多研究

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各种课程有目的、

有意识地培养儿童整体思维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构成思维力的几个要素上,如记忆或感知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一些教育者提出了“为思维而教”的理念,已逐渐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2]

在丰富而多变的现实环境的刺激下,儿童从其出生之时起即已开始接受各种有意或无意的思维训练。在正式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为指导,可以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发展儿童的思维技能。正如“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博诺所说:创新思

维能力是一种技能,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3]但目前在某些幼儿园课堂里,教师重知识灌输、

轻思维训练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事实上,在目前以标准化考试为主的学业评价模式下,儿童学业成绩优异并不表明其思维能力就强。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儿童思维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张扬儿童个性,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体系

受传统教育标准化训练模式的影响,当今一些幼儿园在教学中仍然不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教师多采用“一言堂”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对儿童知识的灌输,教师只希望儿童提供的答案符合自己的标准,根本不会尊重并深究儿童个性化的回答。而实际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依赖讨论式、开放式的教学,只有让儿童在感受他人和自我不同的基础上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儿童的想像力和45

创造力,发展儿童优秀的思维品质。这也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所有问题都不应预先设定标准答案,而应尽可能地张扬儿童的个性,通过构建民主、开放的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不断拓展儿童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并尽可能地让儿童自主思维。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构建一些富于表现力和想像力的课堂活动,如美术活动。一般而言,儿童画是一门能很好地训练、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艺术课程,教育者可以从绘画的内容、形式及材料工具等多方面入手,充分地激发儿童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4]同时,绘画活动能激发儿童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和丰富的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儿童自主、专注地追求自我表达。教师如果能够坚持多元的美术教学评价,必将有助于促进儿童良好学习动机的产生和持续探索的积极性,促进儿童的自主思维与问题解决,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5](二)提供支架线索,促进儿童思维的多维发展

“支架式教学”最先由建构主义者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目前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以实现儿童认知发展潜能,促进师生交往,并以教师对儿童发展状况的准确把握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或策略。

[6]“支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为儿童解决问题提供适当的支持,减少儿童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面临的盲目探索或者问题解决程序错误的困难,能够最大化地使儿童依赖自身能力摸索出问题解决的程序,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知识结构和技能。当然“支架式教学”并不是指某一种非常具体的教学策略,它更多地是为教育者提供一种开展教学活动的理念或思路,其核心是提醒教师注意线索式思维和训练的重要性。一个线索就好似一种提醒物,可以提醒或暗示我们下一步将做什么或说什么。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线索式思维训练帮助儿童处理各种学习问题。当儿童通过某种线索获得了一种有效的技能使用程序时,线索式思维能够使其进一步内化和丰富自身的思维策略和技能,从而对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有益的帮助。[7]如在具体的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图示支架”来开展儿童语言教学,往往能让儿童把直觉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儿童通过仔细观察,从“点”出发,展开联想,最后“串成”平面或立体的“画面”,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有序扩展和多维发展。这种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助于儿童形成清晰的思维程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思维的流畅性,使其思维活动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

(三)创设与利用情境,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迁移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的思维。从思维角度来看,创造性活动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任何创造性的活动总是与创造性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存在离开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活动。[8]因此,幼儿教育者就应该考虑如何借助情境来开展特定创造活动,以此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教育情境的探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力图促进儿童思维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迁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情境首先必须包含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能够引发儿童探究的好奇心,并诱发其求知欲;其次,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内容上要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在形式上要迎合儿童的兴趣志向;第三,在教学环节中要能实现教师、儿童和情境三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造、易于创造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儿童的思维在宽松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9]另外,在情境性教学中,教师应在不断丰富和拓宽学习情境的基础上,训练儿童从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逐渐转向以抽象逻辑为主的理性思维,在训练、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渐加强对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儿童思维能力对情境的超越。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应正确看待“知识教授”的作用

传统的幼儿园课堂教学存在对“知识教育”过于重视的弊端,这已经饱受教育研究者的批评。但实际上,由于知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我们应避免在追求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知识的适当传授。思维基于知识却又高于知识,知识是已确定了的对事物的认识,而思维的宗旨却是创造,即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决策,二者之间不存在对等关系,偏重于知识会阻碍思维的发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