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庸小说与儒释文化

——侠之大者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反对:“金庸的小说再好也是武侠小说,思想境界低,属于下里巴人的俗文学,跟文化扯得上啥关系?”

我用《天龙八部》中包不同的口头禅回答:“非也!非也!”——金庸的小说是充满了中国的文化精神的。李陀就说过:“不读金庸的人,就是不懂文学!”此语当然有偏激之处,但也从某种层次上说明了金庸的小说是蕴涵着文化的。孔庆东也曾说:“如果我们把中国人,分成喜欢金庸作品的和不喜欢金庸作品的两个群体,以我的了解,就整体而言,前者的审美能力、文学水平大大超越后者。”

好,言归正卷。

金庸是擅长“北冥神功”的,不过他的北冥神功不是吸别人的内力,而是广泛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金庸的小说广泛地涉及到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可谓之“驰骋儒释道,驾驭文史哲”。

金庸小说涉及儒家文化的地方非常多,也非常精彩。最能体现期小说的儒家文化的当然是儒侠郭靖。此君木讷本分、纯朴少知,无孔明之智慧、武穆之胆略,然豪爽豁达、义薄云天,他既有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豪言,又有为保卫襄阳而牺牲的壮举,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褒扬到了极致。还有《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给“九指神丐”洪七公做的两道菜,一道名为“好逑汤”,取自儒家经典《诗经》中的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另一道名为“二十四桥明月夜”,取自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去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里面蕴含的儒家文化,是不言而喻的。又如《射雕英雄传》中有一场黄蓉和一灯大师的“渔樵耕读”四大弟子斗智的情节,别人出“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黄蓉就对“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对得可谓妙矣,今天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对出这么好的联语。四大弟子确实拿她没辙时,只好用孟子说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来羞辱她,孰料黄蓉反唇相讥道:“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一下子颠覆了儒家的圣人。她可不是一时的气愤之言,且看她怎么说:“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此诗句句针对孟夫子的。《孟子》中有篇寓言名为《齐人有一妻一妾》,说一个乞丐居然有一妻一妾,黄蓉说,既然是穷乞丐,怎么可能有两个妻子呢?《孟子》中另有一篇寓言,说的是某人天天到邻居家去偷鸡,黄蓉说邻居家哪来这么多鸡给你偷?见解是非常独到的。当时孟子曾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黄蓉就说,当时周天子尚在,你孟子却去各诸侯国游说,岂不是想谋反?这里面的文化内涵可以给大学生好好上一课了!还有,黄蓉通过“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得出孔门弟子的贤者有三十人是成年人,四十二人是少年人,也是非常精辟的见解,给“学而不思则罔”的我们以很大启迪……此外,金庸小说中还有很多地方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思想,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金庸的作品越到后来,佛家思想便渗透得越厉害。北大教授陈平原在其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有一句名言:“倘若有人想借助文学作品初步了解佛道,不妨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天龙八部》可谓集金庸理解的佛家思想之大成。《天龙八部》这个名字就是从佛学中来的,是佛家所谓的芸芸众生之意。陈世骧先生说这部书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实在是不错的。而最能体现佛家精神的当然是乔峰。乔峰的身上有佛家的原罪思想,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杰,然而他的悲剧命运是老天爷降下的,是他不能主宰的。最后为了换取天下苍生的和平,他用气壮山河的一死奏响了武侠精神的最强音,也最生动地诠释了佛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而段誉连连爱上几个女孩子,结果发现都是自己的妹妹,这多惨,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佛家冤孽的思想,这是一种冤孽。幸好最后发现这些人都不是他妹妹,不然这天下第一情痴要是不能和他的神仙姐姐长线相厮守,只怕是活不下去的。虚竹

呢,一个想当好和尚的和尚,孰料不得已的情况下,肉也吃了,酒也喝了,女色也近了……老天也偏偏不让他当个好和尚,可是我们最后发现他仍然是好和尚,一个最慈悲的和尚!《天龙八部》中高手如云,但武功最好的却是少林寺的一个无名僧人,这就包含了佛家的无名无相的观点。除了《天龙八部》,《飞狐外传》的结尾处圆性念的一首佛偈也深含佛理:“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它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一切畏惧、一切忧愁、一切恐怖都是源于爱,因为爱是一种欲望。你想和一个人结为夫妻,白头偕老,等等,这是一种欲求,然而你又怕不能“执子之手,及尔偕老”,怕他(她)变心,所以就有了担忧,有了恐怖。如何离开这些担忧和恐怖呢?无他法,惟“离于爱”。你没有了爱,你就没有上述的种种担忧、恐怖了。除了这些,《书剑恩仇录》中余鱼同遭遇感情苦恼时的一些想法,《倚天屠龙记》中空见神僧为化解谢逊的戾气而挨其十三拳七伤拳的壮举,《神雕侠侣》中天竺僧人试药献身的精神……都深深打上了佛教思想的烙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