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与文化

合集下载

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金庸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作家,他的武侠小说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影响了几代人。

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仅仅是一些虚构的故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读者们的思想和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金庸的武侠小说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的“义”、“仁”、“智”、“勇”等价值观。

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和洪七公等主要角色的形象就展现了这些价值观。

郭靖对“义”的坚持、黄蓉对“仁”和“智”的体现、洪七公对“勇”的表现,都代表着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定支持。

这些价值观也深化了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让读者们沉浸在故事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其次,金庸武侠小说宣扬了人类共同的道德原则。

从《天龙八部》的段誉及萧峰,到《神雕侠女》的杨过和小龙女,以及《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这些主人公都向读者展现了人类的共同正义和弱者的保护。

这些角色都相信“天道酬勤”,积极行善利人,热爱祖国,深受读者喜爱。

此外,金庸武侠小说对描写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小说中经常描写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和文化背景,例如“华山派”、“全真教”、“峨眉派”等,以及“尊师重道”、“慈航普渡”等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

这些元素在小说中得到了巧妙的运用,通过角色对这些文化元素的理解和处理,展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最后,金庸武侠小说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金庸的小说脍炙人口,广受欢迎,不仅为文化加深了人们的认识,也使得很多历史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例如,《神雕侠女》中的蒙古帝国历史,以及《鹿鼎记》中的明朝历史,都得到了详尽、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进程。

总之,金庸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魄力,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坚定了人们对“义”、“仁”、“智”、“勇”等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与金庸小说

传统文化与金庸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十四个字,贯概十四部小说,构成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

凡有华人处,必能见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此等境遇,对于武侠小说而言,可谓空前,也必将绝后。

若要归结原由,正如小说的内容一般,包罗万象,见仁见智,但至少有一点,那便是文化的认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代代传承,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基。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真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读本。

倘若寻章摘句,按部就班,只怕能够集合成一部国学巨著,此处只是浅尝则止,窥见一斑。

先要说的是琴,也即音乐。

音乐由来已久,据说皇帝命伶伦为律,听闻凤凰的鸣声而制成十二律。

十二律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弹奏音乐最常用的乐器是琴。

传说神农氏用桐木制造了五弦琴,能够弹奏出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后来周文王添了两弦,音调为少宫和少商,改良为七弦琴。

在小说《倚天屠龙记》第一回中,郭襄在少室山遇见弹琴的何足道,何足道弹的便是七弦琴,书中叫做焦尾琴。

原是东汉左中郎将蔡邕以烧焦的桐木制造。

二人先后弹了数首曲子,其中有两首都是出自《诗经》。

《考槃》出自《卫风》,是一首隐士之歌。

表现的是大丈夫在山涧之间自由游荡,独来独往,无拘无束,固然寂寞无伴,形容憔悴,却又志向高洁,永不改变。

《蒹葭》出自《秦风》,说的是和美人隔水分离,相思之极,想象如见。

在小说《碧雪剑》中,阿九思念袁承志,弹的曲子是《子衿》,同样出自《诗经》,表达的是男女相思之情,“一日不见,如隔三月”。

小说《笑傲江湖》的名字就来源于书中的一首同名曲子,据说曲谱中间的一大段,取自嵇康的“广陵散”。

嵇康是三国时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一。

他厌恶烦琐礼教对人的束缚,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不为统治者所容,慷慨负死。

临终之前曾弹奏一曲,便是《广陵散》,并叹息道:“广陵散从此绝矣!”书中的曲洋挖掘了二十九座古墓,才由蔡邕的墓中觅到了曲谱。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古琴还有伏羲离徵、黄帝清角、庄子橘梧、李斯龙腮、司马相如绿绮、赵飞燕凤凰、赵孟頫震馀等。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评析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评析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评析一、引言金庸(原名查良镛)是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其创造的武侠世界中充满了英雄豪杰、江湖恩怨、忍辱负重等元素,不仅吸引了读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

二、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价值1. 文学形式的探索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文学形式方面进行了多次探索和创新,他摒弃了传统冗长繁琐的叙事方式,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开创了新时代下武侠小说的写作风格。

2. 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金庸将历史人物和故事融入到他的武侠小说中,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了巧妙演绎。

他不仅展现出古代江湖风貌和生活习俗,还反映了封建社会骨肉分离、忠义仁爱等价值观。

3. 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金庸在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性格。

通过这些人物,金庸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勇敢与懦弱、仁义和私欲等方面,并通过他们之间的交互展现出复杂而真实的人性。

三、金庸武侠小说的社会意义1. 激发正能量和民族自豪感金庸塑造的英雄形象秉持着荣辱观念,强调个体奋斗与集体利益平衡的关系。

这些英雄角色以其正直、仁义和勇敢激励着读者,传递出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和力量的信息。

2. 反腐败与对抗不公正现象金庸笔下很多作品中都存在反腐败、正义执法等主题。

他通过描述江湖规则和黑暗面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唤醒了广大读者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并勇于反抗。

3. 培养独立意识和个人价值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主人公往往是有追求、有理想的个体。

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勇于追求内心真实,激励着读者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培养独立思考、自尊自强的个人价值观。

四、结论金庸武侠小说在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文学形式的创新,更是对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性深入剖析的体现。

同时,武侠小说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和社会关注也使其成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推动社会进步变革的力量源泉。

金庸小说中的文化解读

金庸小说中的文化解读

渐渐听得萧远山和慕容博二人呼吸由低而响,愈 来愈是粗重,跟着萧远山脸色渐红,到后来便如 要滴出血来,慕容博的脸色却越来越青,碧油油 的甚是怕人。…… 突然间只听得老僧喝道:“咄!四手互握,内息 相应,以阴济阳,以阳化阴。王霸雄图,血海深 恨,尽归尘土,消于无形!” 萧峰和慕容复各见 父亲睁眼微笑,欢慰不可名状。只见萧远山和萧 峰二人携手站起,一齐在那老僧面前跪下。那老 僧道:“你二人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走了一遍, 心中可还有什么放不下?倘若适才就此死了,还 有什么兴复大燕、报复妻仇和念头?” 老僧转向慕容博道:“你呢?”慕容博微微一笑, 说道:“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 国是空,复国亦空。” ——《天龙八部》
好像在说:“观世音菩萨,求求你免除令狐 大哥身上痛楚,把他的痛楚都移到我身上。 我变成畜生也好,身入地狱也好,只求菩萨 解脱令狐大哥的灾难……” 令狐冲不由得胸口热血上涌,眼中望出来, 这小尼姑似乎全身隐隐发出圣洁的光辉。仪 琳诵经的声音越来越柔和,在她眼前,似乎 真有一个手持杨枝、遍洒甘露、救苦救难的 白衣大士,每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都是 在向菩萨为令狐冲虔诚祈求。令狐冲心中既 感激,又安慰,在那温柔虔诚的念佛声中入 了睡乡。 —————《笑傲江湖》
金庸笔下的王重阳
1.他是抗金保宋的义士。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 年建成活死人墓,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作为起 事之根本。 2.他是智义双绝的英雄。他夺取九阴真经,是为 了解救普天下的豪杰,让江湖远离腥风血雨。他 智慧超群,安排一场假死的戏震慑欧阳锋。 3.他是不懂爱情的男人。因他一心国事,无暇私 情,辜负了林朝英;又因争强好胜,尽管是相恋 一生,却仍是“落得情天长恨,一个出家做了黄 冠,一个在石墓中郁郁以终”。
(一)小说据历史虚构有三类:

金庸与中国文化的千丝万缕

金庸与中国文化的千丝万缕

一.金庸生平生平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

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及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博士。

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并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武侠小说.博士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

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亦被喻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金庸亦是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博士,香港新闻文艺界的杰出创业者及评论家,以及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少年(出生至17、18岁)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五岁读家乡的小学。

金庸出生于书香世家,定居海宁600年,家族传承二十几代,历经时代变迁,却一直名人辈出,至今仍时江南望族。

初三的时候,与同学合著并出版第一本书《献给投考初中者》,大获成功,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勒令退学,18岁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

青年(20-40岁)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

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

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

31岁时以“金庸”为笔名,创作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连载一年,奠定武侠文学基业。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ppt课件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ppt课件

❖ 金庸笔下的武林是一个微型政治社 会。在金庸小说中,传统武侠小说的基 本事件,如保镖、寻仇、侦凶、比武都 让位于政治事件或被赋予政治色彩。侠 客或是朝廷政治斗争的参与者,或是区 域政治秩序的维护者,或是武林自身政 治活动的安排者(如推举武林盟主)。
❖ 金庸小说与儒学更深刻的联系 在于小说中的武侠形象充分表现了 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原儒情怀,金庸 以儒家审美理想出发,成功地塑造 出一批阳侠阴儒的江湖英雄。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赵华
金庸小说的影响
❖流行时间长 ❖流传地域广 ❖读者阶层多 ❖文学地位高
金庸武侠小说作品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华夏五千多年的文化,代代相承,才 能展现泱泱国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以儒、道、佛为三大支柱,和 谐共存。儒、道文化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迅 速扎根发展的基础。
他的文武事业和从容进退,使一切圣王抱负和 英雄道义黯然失色。
❖ 韦小宝代表了一种毫无 审美价值、无赖、功利 但却生气勃勃的市民理 性对儒家传统文化理想 的胜利。
第二课时
政治寓言: 《笑傲江湖》
武林正派:五岳剑派
❖ 两任盟主:左冷禅 岳不群
武林邪派:日月神教
❖ 两任教主:任我行 东方不败
人性解放:《神雕侠侣》
❖ 《飞狐外传》 中赵半山对胡斐 说,一个人学武, 如不能卫国御侮、 行侠仗义、济危 扶困,“远不如 作个寻常农夫, 种田过活了”。
《射雕英雄传 》:点评四大高手
《射雕英雄传 》第三十九回:是非善恶
❖ 丘处机呆了一呆,说道:“黄药师行为乖僻, 虽然出自愤世嫉俗,心中实有难言之痛,但自行其 是,从来不为旁人着想,我所不取。欧阳锋作恶多 端,那是不必说了。段皇爷慈和宽厚,若是君临一 方,原可造福百姓,可是他为了一己小小恩怨,就 此遁世隐居,亦算不得是大仁大勇之人。只有洪七 公洪帮主行侠仗义,扶危济困,我对他才佩服得五 体投地。华山二次论剑之期转瞬即至,即令有人在 武功上胜过洪帮主,可是天下豪杰之士,必奉洪帮 主为当今武林中的第一人。”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金庸后期小说中的入佛倾向
❖ 儒释之间的一个根本性差别是:儒教将一 切问题都化约为政治问题、道德问题,佛学则 将万千世相提升为人生问题、哲学问题。
❖ 金庸出儒入佛的思想进程表现为从塑造英 雄人格到追求彻悟境界的大变向。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 《笑傲江湖》中 风清扬传令狐冲独孤 九剑,剑意要旨是顺 乎自然、体察天心、 任意所之、“根本无 招”,这正是佛学中 无执无我无心的境界
第十一页,共46页。
❖ 金庸小说与儒学更深刻的联系在 于小说中的武侠形象充分表现了中国 儒家文化中的原儒情怀,金庸以儒家 审美理想出发,成功地塑造出一批阳 侠阴儒的江湖英雄。
第十二页,共46页。
❖ 《飞狐外传》 中赵半山对胡斐 说,一个人学武, 如不能卫国御侮、 行侠仗义、济危 扶困,“远不如 作个寻常农夫, 种田过活了”。
华夏五千多年的文化,代代相承,才能 展现泱泱国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 远流长,以儒、道、佛为三大支柱,和谐共 存。儒、道文化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扎根 发展的基础。
第五页,共46页。
儒家文化的基本思想
❖ 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义、礼、智、 信
❖ 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第六页,共46页。
道家文化的基本思想
第二十五页,共46页。
江湖奇人韦小宝
❖ 武功最低 ❖ 文化最低 ❖ 出身最低 ❖ 品行最低 ❖ 成就最高
第二十六页,共46页。
韦小宝在书中出将入相、权倾朝野,身为清朝鹿 鼎公、天地会青木堂主、神龙教白龙使、少林寺晦字 辈长老。他建立的勋业任何英雄都难及万一:手刃满 州第一勇士鳌拜、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签订《尼布楚 条约》、收复台湾、指导俄国的宫廷政变、为江湖各 路好汉快意恩仇……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与影响力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与影响力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与影响力简介金庸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

他创作了大量经典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探讨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力。

1. 文学价值1.1 描写精彩的武打场景金庸擅长描写精彩绝伦的武打场景,通过生动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力和详细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令人目瞪口呆的武术世界中。

这些场景不仅展示了人物之间的高超武艺技巧,还诠释了人物内心情感以及道义观念。

1.2 刻画丰满深入的人物形象金庸笔下塑造了许多鲜活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这些角色各有特色和个性,既有英勇正直、儒雅风度的主人公,也有狡诈阴险、情感丰富的反派角色。

金庸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赋予了每一个人物众多层次的性格特点和内在动机,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1.3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承袭了古代武侠文化的传统元素,如义气、忠诚、侠义等,还注入了许多现代思想和价值观。

他通过人物之间的心灵对话以及思辨性场景展示了对道德、社会问题以及个体命运等方面的关注,使得故事更具有时代感和普世意义。

2. 社会影响力2.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金庸武侠小说不仅吸引国内读者,而且在国际上也广受欢迎。

他通过描写古代中国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带领读者游历于华夏大地之上,并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2 影响年轻一代价值观念金庸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和所讲述的故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读者的价值观念。

金庸小说中的正义、勇气、忠诚等品质成为许多读者崇尚的典范,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对他们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2.3 活跃武侠文化市场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中国乃至全球影响力巨大,不仅被拍摄成电视剧和电影,还衍生出大量周边产品,如游戏、漫画、音乐等。

这些作品进一步丰富了武侠文化市场,并满足了读者对金庸作品的持续追捧。

结论金庸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而获得广泛赞誉。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金庸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首先,金庸的武侠小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江湖规矩、侠义精神等元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功是中国武术的体现,通过小说中的武功描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武术的种类、特点以及修炼方法。

江湖规矩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它强调忠诚、义气、尊重等价值观念。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个人的忠诚、正义和勇敢。

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金庸的武侠小说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

虽然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发生在古代,但其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却具有普世性。

例如,金庸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江湖恩怨、权谋斗争、贪婪欺诈等问题,都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读者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恶、道德的高低以及社会的黑暗面。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

此外,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武侠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往往是英俊潇洒、才情出众的人物,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金庸通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同时,他也通过爱情故事中的痴情、坚贞等情感,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这种浪漫主义色彩使得金庸的武侠小说更加吸引人,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最后,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还融入了一些哲学思考。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于生死、命运、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只是简单的打斗和冒险,而是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带给读者一种思考和启示。

读者可以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从中找到对于生活的一些智慧和启示。

总之,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文化积淀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文化积淀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文化积淀金庸是华人文学武侠小说的巨匠,他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金庸的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读物,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

以下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文化积淀的一些方面。

首先,金庸武侠小说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

金庸的小说中充满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子,如道家的“隐遁无闻”,儒家的“仁义道德”,佛家的“慈悲善良”等。

这些价值观在小说中通过不同的角色和情节展现出来,让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金庸武侠小说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金庸的功夫戏剧性感人,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他描写武功细腻入微,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节奏紧凑,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美的享受。

金庸小说中的细腻描写和文艺性的语言运用,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诗意”的审美观。

第三,金庸武侠小说中呈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和集体意识。

金庸的小说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往往被赋予了超人的力量和智慧,他们忠勇正直,不畏困难和危险,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行为规范和立场。

这些英雄形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集体意识,即强调个人的奉献和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公义和和谐社会的追求。

第四,金庸武侠小说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元素。

金庸的作品中,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渗透,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他的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物或外来文化的元素,如《神雕侠侣》中的蒙古、《倚天屠龙记》中的日本等。

这些细节表明了金庸对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理解和探索,使他的作品更有国际化的视野和价值。

最后,金庸武侠小说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思考。

金庸的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多维,他们既有善良和正义的一面,也有欺骗和残忍的一面。

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磨难和抉择,最终完成了心灵的成长和升华,价值观不断得到重新审视和确认。

金庸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纷繁多变的理解。

总结起来,金庸武侠小说中所体现的文化积淀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审美观、民族精神和集体意识等;同时也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展现了对人性的思考。

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

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
但说到金庸小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比方说,是肯定或是否定),研究者中间的看法显然很不相同。在八十年代台湾远流公司出版的《绝品》一书中,舒国治先生的文章就说“金庸书中隐隐透出‘文化空无感’”(2),只是语焉不详。前些年研究金庸很有成绩的大陆学者陈墨先生,也在1994 年发表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反思》(3)一文中提出金庸小说“具有非文化及反文化的意义(无论是主流文化或是非主流的世俗文化)”。陈墨说:“金庸小说的主人公的‘文化程度’越来越低,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第一部书中的陈家洛,到第二部书中的袁承志,到第三部书中的胡斐、第四部书中的郭靖、第五部书中的杨过..在文化程度上明显地一个不如一个。而后来的狄云、石破天等主人公干脆就是文盲。”“答案或许相当简单:那就是金庸不喜欢儒生,不喜欢文人,不喜欢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分子’。”还说:“金庸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文化程度越来越低,而且越来越不通世故。这不仅表明作者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否定,同时也是对非主流的世俗文化的厌弃。”陈墨的结论是:金庸小说“从对儒生乃至一切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的怀疑和批判,发展到对一切世俗文化(包括主流与非主流)的怀疑与批判,这是一条不容忽视的思想线索,也正是金庸的思想意识的独特之处和深刻之处。”
我在三十岁稍过后开始写武侠小说,所描写的男主角为数众多,个性和遭遇颇为繁复。但写到最后,男主角的结局通常不出于两途: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飘然而去,遁世隐居。大概由于我从小就对范蠡、张良一类高人十分钦仰,而少年时代的颠沛流离使我一直渴望恬淡安泰的生活,所以不知不觉之间,我笔下郭靖、乔峰、康熙一类的人物写得较少,多数以另一类的归宿为结局。从《书剑》的陈家洛、《碧血剑》的袁承志,以至《射雕》的王重阳、《倚天》的张无忌、《神雕》的杨过、《笑傲》的令狐冲、《天龙》的虚竹、段誉(他虽然做了大理国的皇帝,后来还是出家为僧),直到最后一部《鹿鼎记》仍是如此。韦小宝贵为公爵,深得皇帝宠幸,还是选择了逃避隐居。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无恶不作——叶二娘 凶神恶煞——南海鳄神 穷凶极恶——云中鹤
因果循环,善恶有报

段延庆
段正明、段正淳

叶二娘
萧远山 玄慈 慕容博




用佛家文化构建的武侠世界
执著于情、执著于艺、执著于恩怨、执著于
权势、执著于胜负都会给人间带来无穷的杀 孽,给自身带来永远的追悔。 世界的主题从善恶交争转变为业报和超度, 转变为破执、破妄、破惑。
他的文武事业和从容进退,使一切圣王抱负和 英雄道义黯然失色。
韦小宝代表了一种毫无
审美价值、无赖、功利 但却生气勃勃的市民理 性对儒家传统文化理想 的胜利。
第二课时
政治寓言: 《笑傲江湖》
武林正派:五岳剑派
两任盟主:左冷禅
岳不群
武林邪派:日月神教
两任教主:任我行
东方不败
人性解放:《神雕侠侣》

金庸笔下的武林是一个微型政治社 会。在金庸小说中,传统武侠小说的基 本事件,如保镖、寻仇、侦凶、比武都 让位于政治事件或被赋予政治色彩。侠 客或是朝廷政治斗争的参与者,或是区 域政治秩序的维护者,或是武林自身政 治活动的安排者(如推举武林盟主)。

金庸小说与儒学更深刻的联系 在于小说中的武侠形象充分表现了 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原儒情怀,金庸 以儒家审美理想出发,成功地塑造 出一批阳侠阴儒的江湖英雄。


《笑傲江湖》中 风清扬传令狐冲独孤 九剑,剑意要旨是顺 乎自然、体察天心、 任意所之、“根本无 招”,这正是佛学中 无执无我无心的境界
《倚天屠龙记》

谢逊的止杀顿 悟, 终成高僧 。
《侠客行》

石破天无识无 障,得证大道 。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天龙八部》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儒、道、佛的参渗11607263637 李奕贤金庸小说之所以能雅俗共赏, 是因为其中不仅有惊险曲折的武侠故事, 而且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

其中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成熟宗教,儒、释、道由此成为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最高体现, 成为中国人的意义世界。

”金庸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飘逸出浓郁的儒道佛文化气息。

一金庸小说中侠的形象很丰富, 主要有儒侠、道侠和民间侠, 但金庸对侠的认识, 是从儒开始的, 在他的心目中, 也只有那些儒侠才担当得起“侠之大者”的真正称号。

金庸善于把原始儒侠的思想据为自己笔下的英雄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

金庸在小说中不止一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的文化立场。

在儒家的文化视域内, 家与国是同构同质的, 没有天然的鸿沟。

可以说,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儒家不仅要求人们把对家的伦理情感施用于国, 而且强调要真正地献身于国。

也就是说, 如何取舍个人在“国家”与“家庭”间的正确位置, 是儒家文化传统判断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尺度。

郭靖是金庸早期用心塑造的一位成熟的英雄, 也是儒家文化的集中体现者。

通过郭靖的形象金庸着力传达出一种敦厚的儒家风范: 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死而后己的道义感; 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的气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

甚至郭靖独特的言行性格也能在儒家学说典籍中找到相对应之处: 诚信, 刚毅, 讷于言, 敏于行, 微言大义,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郭靖简直就是儒家理想人格在金庸小说中的翻版。

在小说中, 郭靖屡屡道出“侠”的意义:“我辈练功习武, 所为何事? 行侠仗义, 济人困厄, 固然乃是本分, 但这只是‘侠’之小者……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但想人之在世, 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 那便是真好汉, 真豪杰了。

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精神

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精神

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精神金庸小说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更加引人入胜。

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充满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金庸小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是非常明显的。

他通过对武术、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描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

例如,他在《射雕英雄传》中展现了忠诚、勇气、仁慈等典型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主人公郭靖一直秉持着忠孝、仁爱、勇敢,帮助有难于掌握有真功夫的人,展现了传统文化“仁者爱人”的精神。

在《天龙八部》中,乔峰充满了长者、父母、师长的感恩之情,这些也体现了中国中华文化传统当中的孝道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的修养和道德观念对于金庸小说中角色的成长和展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说中的武侠经历和性格塑造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诲不断被体现。

例如在《神雕侠侣》中,侠者的性格修养被高度重视,这种以人性之善为修身标准的道德要求在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前文提到郭靖关于师傅的重要性,因为师傅对于他的影响,他才能最终得到成长,成为一个有智有勇有气质的人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最后,金庸小说中的武功和剧情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武功艺术在金庸小说中被塑造得十分精湛,其中的武侠精神和武学精髓,无不体现了中国武术强身健体、修身陶情的魅力所在。

如《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中的剧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仪、谦让、勇气等伦理观念。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武侠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所以,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精神紧密相连。

作者通过武侠小说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和精神,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现代的生命力。

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精神的联系紧密而广泛。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和讨论。

第一,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金庸小说的主人公一直秉持着忠孝、仁爱、勇敢等传统文化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个字,贯概十四部小说,构成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凡有华人处,必能见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此等境遇,对于武侠小说而言,可谓空前,也必将绝后。若要归结原由,正如小说的内容一般,包罗万象,见仁见智,但至少有一点,那便是文化的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代代传承,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基。金庸小说之所以能雅俗共赏, 是因为其中不仅有惊险曲折的武侠故事, 而且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其中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成熟宗教,儒、 释、 道由此成为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最高体现, 成为中国人的意义世界。”金庸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飘逸出浓郁的儒道佛文化气息。
金庸的武侠精神中融合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进取精神,道家“无为而治”的自由精神,墨家“兼爱”的牺牲精神以及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不杀精神。因此,当这些精神反映在金庸笔下的人物身上时,这些侠客们就拥有了不同的面目。在金庸小说中,他所塑造的最重要的大侠是《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萧峰为了阻止宋辽交兵,危及天下百姓的性命,而牺牲了自己,是真正心怀天下,心系苍生的侠之大者。
庄子云:“不役于物”,不为外物所奴役,所控制。这也就是金庸小说中所描述的“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的武学最高境界。而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境界也印证了这个充满辩证法的哲理:语到极致是平常,信手拈来界皆文化。
?? ??读金庸的作品,首先扑面而来的就是浓;中出现了渔、樵、耕、读,而”读”和黄蓉的问答:“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则直接是引用论语,降龙十八掌武工的名称则尽数来自<<周易>>中的爻卜,在<<天龙八部>>中则出现的是汉唐诗词的典故,最典型有代表的就是凌波微步,这出自曹植<<洛神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本来是描写作者与“仙女”惜别时仙女依依不舍的样子。可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被金庸注意到了,改成了这个著名的武功招式。

从文化角度解读金庸武侠小说的世界观

从文化角度解读金庸武侠小说的世界观

从文化角度解读金庸武侠小说的世界观金庸武侠小说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它的精妙情节、优美叙述、真实人物、锋利洞见等成为时下不少国内外读者追崇的原因。

然而,金庸武侠小说的世界观究竟是如何构建的呢?在文化角度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第一是江湖。

金庸的小说里,江湖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江湖是一个超越政治、法律和官僚等权威制度之外的独立系统,也是武林人士展示个性、实现价值、解决矛盾的地方。

江湖里的各种门派、门户、帮派之间互动极为复杂,形成了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治理的社会体系。

尽管在江湖人人自危,但也有着明确的规矩和道义准则,比如守信用、重义气、反抗不良权势等。

因此,江湖成了一种不受外界权力控制而能够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也得到了类似的表达,比如仙侠小说里架空的仙境和修真界,用类似的方式反映中国人对权力与道德的关系与矛盾。

第二是师徒。

在金庸的小说中,师徒关系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元素。

师徒心灵相通、同舟共济、相互尊重和受教育的自觉性等,反映了中国教育中所强调的师德和德师。

金庸小说中的师徒关系,也是武术修行中的传统文化。

它表现出师爱、教育、自由、童趣四重寓意:即师爱体现出师者的诚信、自由、恩德和平等;教育则体现出弟子的练武、守道、深思和自我修养;自由则反映了个人自由发展的理念,以及信仰和人性尊重; 童趣则其体现的是对人类善意、美好、简单、直接和纯真的向往。

因此,在金庸的小说中,师徒关系不仅是武术修行中的必要元素,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达。

第三是侠义。

金庸小说里的“侠义”是一种超越了法律制度、主张用胸怀和信仰来处置公共事务的生命方式和精神体验。

它的出现、备受赞扬和传承,表现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农民英雄主义、修身士大夫主义、道德追求和政治期望。

在它的传承和表现过程中,不仅表现出博大、宽容、包容、牺牲主义的精神寄托,更表现出中国文化中小人物对于主义、法律、政治等权力制度的自我反抗和对其质疑。

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精神

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精神

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一.序论读金庸,能都出很浓郁的中国古味来。

金庸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富深邃,他小说中的悲歌豪士,风尘侠客,慧质少女,柔情佳人,都是极古典的。

他用一种经历世情的眼光,看着这一切,也写着这一切。

金庸武侠小说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但完全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

金庸武侠小说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通俗而不媚俗。

他的小说透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地写出了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文化传统及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

本文将国传统文化为切八点.选取其经典作品,从中分析文本所体现出的缔结在金庸心中的英雄、身世、情爱等传统文化情结以及现代思想。

二.本论金庸小说的传统精神:1、儒家之“正义”;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持正义,打抱不平;《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为救仪琳,与田伯光死缠。

《碧血剑》中袁承志救焦公礼全家与金龙帮斗。

②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神雕侠侣》中郭靖坚持抗元,死守襄阳城,一守几十年,明知失败,绝不放弃。

黄蓉原想借汗血宝马脱身,郭坚拒。

此为金之小说第一大侠。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当契丹人身份暴露后,辞去丐帮帮主,但发誓决不伤汉人一条性命,劝阻帮内分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目睹宋辽人民苦难,到辽国后,反对辽侵宋,迫使辽皇帝收回成命,自己在雁门关自尽。

丐帮吴长老大哭。

2.道家之“超迈脱俗”“自在无为”①人物形象之“畸”“神”一是畸人。

武功非凡,远胜常人,《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

洪七公,九指神丐;柯镇恶、梅超风都是瞎子;欧阳锋,疯子。

杨过,武功本平平,但砍了一手后,武功突进,庄子重德行不为俗世所囿,而与天地相合。

二是神人。

《神雕》中小龙女:“面容秀美绝俗”《射雕》中黄药师住在长年桃花盛开孤岛上。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②武功之“自然”武功艺术化、审美化,诗、词、书、画、乐等一一化成武功打斗形式。

其一,内功胜外功内功是一种气,内气养成,身轻如燕,坚如钢铁。

传统文化与金庸小说

传统文化与金庸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十四个字,贯‎概十四部小说,构‎成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

凡有华人处‎,必能见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此等境‎遇,对于武侠小说‎而言,可谓空前,‎也必将绝后。

若要‎归结原由,正如小‎说的内容一般,包‎罗万象,见仁见智‎,但至少有一点,‎那便是文化的认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代代传‎承,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基。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真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读本。

‎倘若寻章摘句,按‎部就班,只怕能够‎集合成一部国学巨‎著,此处只是浅尝‎则止,窥见一斑。

‎先要说的是琴‎,也即音乐。

音乐‎由来已久,据说皇‎帝命伶伦为律,听‎闻凤凰的鸣声而制‎成十二律。

十二律‎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弹奏音‎乐最常用的乐器是‎琴。

传说神农氏用‎桐木制造了五弦琴‎,能够弹奏出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后来周文王添了两‎弦,音调为少宫和‎少商,改良为七弦‎琴。

在小说《倚天‎屠龙记》第一回中‎,郭襄在少室山遇‎见弹琴的何足道,‎何足道弹的便是七‎弦琴,书中叫做焦‎尾琴。

原是东汉左‎中郎将蔡邕以烧焦‎的桐木制造。

二人‎先后弹了数首曲子‎,其中有两首都是‎出自《诗经》。

《‎考槃》出自《卫风‎》,是一首隐士之‎歌。

表现的是大丈‎夫在山涧之间自由‎游荡,独来独往,‎无拘无束,固然寂‎寞无伴,形容憔悴‎,却又志向高洁,‎永不改变。

《蒹葭‎》出自《秦风》,‎说的是和美人隔水‎分离,相思之极,‎想象如见。

在小说‎《碧雪剑》中,阿‎九思念袁承志,弹‎的曲子是《子衿》‎,同样出自《诗经‎》,表达的是男女‎相思之情,“一日‎不见,如隔三月”‎。

小说《笑傲江湖‎》的名字就来源于‎书中的一首同名曲‎子,据说曲谱中间‎的一大段,取自嵇‎康的“广陵散”。

‎嵇康是三国时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一。

他‎厌恶烦琐礼教对人‎的束缚,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不为统治者所容,‎慷慨负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庸小说与儒释文化
——侠之大者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反对:“金庸的小说再好也是武侠小说,思想境界低,属于下里巴人的俗文学,跟文化扯得上啥关系?”
我用《天龙八部》中包不同的口头禅回答:“非也!非也!”——金庸的小说是充满了中国的文化精神的。

李陀就说过:“不读金庸的人,就是不懂文学!”此语当然有偏激之处,但也从某种层次上说明了金庸的小说是蕴涵着文化的。

孔庆东也曾说:“如果我们把中国人,分成喜欢金庸作品的和不喜欢金庸作品的两个群体,以我的了解,就整体而言,前者的审美能力、文学水平大大超越后者。


好,言归正卷。

金庸是擅长“北冥神功”的,不过他的北冥神功不是吸别人的内力,而是广泛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

金庸的小说广泛地涉及到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可谓之“驰骋儒释道,驾驭文史哲”。

金庸小说涉及儒家文化的地方非常多,也非常精彩。

最能体现期小说的儒家文化的当然是儒侠郭靖。

此君木讷本分、纯朴少知,无孔明之智慧、武穆之胆略,然豪爽豁达、义薄云天,他既有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豪言,又有为保卫襄阳而牺牲的壮举,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褒扬到了极致。

还有《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给“九指神丐”洪七公做的两道菜,一道名为“好逑汤”,取自儒家经典《诗经》中的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另一道名为“二十四桥明月夜”,取自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去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里面蕴含的儒家文化,是不言而喻的。

又如《射雕英雄传》中有一场黄蓉和一灯大师的“渔樵耕读”四大弟子斗智的情节,别人出“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黄蓉就对“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对得可谓妙矣,今天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对出这么好的联语。

四大弟子确实拿她没辙时,只好用孟子说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来羞辱她,孰料黄蓉反唇相讥道:“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

”一下子颠覆了儒家的圣人。

她可不是一时的气愤之言,且看她怎么说:“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此诗句句针对孟夫子的。

《孟子》中有篇寓言名为《齐人有一妻一妾》,说一个乞丐居然有一妻一妾,黄蓉说,既然是穷乞丐,怎么可能有两个妻子呢?《孟子》中另有一篇寓言,说的是某人天天到邻居家去偷鸡,黄蓉说邻居家哪来这么多鸡给你偷?见解是非常独到的。

当时孟子曾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黄蓉就说,当时周天子尚在,你孟子却去各诸侯国游说,岂不是想谋反?这里面的文化内涵可以给大学生好好上一课了!还有,黄蓉通过“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得出孔门弟子的贤者有三十人是成年人,四十二人是少年人,也是非常精辟的见解,给“学而不思则罔”的我们以很大启迪……此外,金庸小说中还有很多地方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思想,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金庸的作品越到后来,佛家思想便渗透得越厉害。

北大教授陈平原在其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有一句名言:“倘若有人想借助文学作品初步了解佛道,不妨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

”《天龙八部》可谓集金庸理解的佛家思想之大成。

《天龙八部》这个名字就是从佛学中来的,是佛家所谓的芸芸众生之意。

陈世骧先生说这部书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实在是不错的。

而最能体现佛家精神的当然是乔峰。

乔峰的身上有佛家的原罪思想,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杰,然而他的悲剧命运是老天爷降下的,是他不能主宰的。

最后为了换取天下苍生的和平,他用气壮山河的一死奏响了武侠精神的最强音,也最生动地诠释了佛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

而段誉连连爱上几个女孩子,结果发现都是自己的妹妹,这多惨,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佛家冤孽的思想,这是一种冤孽。

幸好最后发现这些人都不是他妹妹,不然这天下第一情痴要是不能和他的神仙姐姐长线相厮守,只怕是活不下去的。

虚竹
呢,一个想当好和尚的和尚,孰料不得已的情况下,肉也吃了,酒也喝了,女色也近了……老天也偏偏不让他当个好和尚,可是我们最后发现他仍然是好和尚,一个最慈悲的和尚!《天龙八部》中高手如云,但武功最好的却是少林寺的一个无名僧人,这就包含了佛家的无名无相的观点。

除了《天龙八部》,《飞狐外传》的结尾处圆性念的一首佛偈也深含佛理:“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它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一切畏惧、一切忧愁、一切恐怖都是源于爱,因为爱是一种欲望。

你想和一个人结为夫妻,白头偕老,等等,这是一种欲求,然而你又怕不能“执子之手,及尔偕老”,怕他(她)变心,所以就有了担忧,有了恐怖。

如何离开这些担忧和恐怖呢?无他法,惟“离于爱”。

你没有了爱,你就没有上述的种种担忧、恐怖了。

除了这些,《书剑恩仇录》中余鱼同遭遇感情苦恼时的一些想法,《倚天屠龙记》中空见神僧为化解谢逊的戾气而挨其十三拳七伤拳的壮举,《神雕侠侣》中天竺僧人试药献身的精神……都深深打上了佛教思想的烙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