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知识读书笔记
多模态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读书笔记

《多模态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翻译学科的发展趋势 (4)二、多模态翻译理论 (5)1. 多模态翻译的定义 (6)2. 多模态翻译的理论框架 (7)a. 结构主义视角 (8)b. 功能主义视角 (9)c. 概念式翻译学视角 (11)3. 多模态翻译的理论模型 (12)a. 以翻译为中心的模型 (13)b. 以信息为中心的模型 (14)c. 综合性模型 (16)三、多模态翻译实践 (17)1. 多模态翻译的应用领域 (18)a. 文化交流与传播 (20)b. 语言教学 (20)c. 人工智能辅助翻译 (22)2. 多模态翻译的案例分析 (23)a. 跨文化交际中的多模态翻译 (25)b. 语言教学中的多模态翻译实践 (26)c. 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7)四、多模态翻译的挑战与对策 (28)1. 技术挑战 (29)a.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31)b. 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32)2. 理论挑战 (33)a. 翻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34)b. 多模态翻译的哲学思考 (36)3. 实践挑战 (37)a. 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 (38)b. 企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39)五、结论 (40)1. 研究成果总结 (41)2. 研究展望与建议 (42)一、内容综述《多模态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一本深入探讨多模态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学术著作。
本书通过对多模态翻译的全面分析,揭示了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内容综述部分,作者首先回顾了多模态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多模态翻译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多模态翻译的理论基础等。
作者详细介绍了多模态翻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如翻译学术文献、广告语、影视作品等,并分析了多模态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跨文化交际障碍、语言结构差异等。
作者还探讨了多模态翻译与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等翻译理论的关系,强调了多模态翻译在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文化理解和尊重方面的重要作用。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相关推荐《论语》读书笔记(通用25篇)导读: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欢迎阅读!《论语》读书笔记篇1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
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
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
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
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
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
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
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
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
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
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
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锋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论语译注》读书笔记个人书评五篇

《论语译注》读书笔记个人书评五篇《论语译注》读书笔记个人书评1这周继续看《孔子》,我觉得相对于读《论语译注》那简短而又不知深意的古文,似乎更具影响力,因为读那些古文时,对于一些词的释义或解释总不能恰到好处,当自己不懂时,就会忍不住看翻译,之后暗示心理会告诉自己:原来这话是这意思,所以并不会有太多思考。
而当我们看的时候,首先,视觉上会形成一个识记过程,印象更深刻。
且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一个社会背景,看到孔子在什么境况下说的话,而非笼统地去背,这种学习方式更是寓学于乐!我看到孔子对礼的追求,对道德的坚守,剧中他在去季孙家赴宴路上,一直在做着同样的动作,似乎是一种礼节,但路上的人却总是对他的行为有些不解,可孔子似乎觉得“我走我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到门口后,阳虎并未让他进去,此时孔子说:“季孙此举是违背了礼的',因为他用了天子才能享有的八佾,八珍。
”可阳虎并未在意,放狗咬孔子。
他回家后,对他哥哥说:“人不能只为了口饭活着,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可见他对礼的崇尚,重视,孟孙恰巧拜访他,他顿时慌乱说要以礼相见,整理装束,并自将草席放在正南方向,以示尊重。
我们可能会想孔子既是教育家,又是圣人,他对礼节如此崇尚,他的思想又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食粮,我们为什么不一直继承礼,而要去简化礼节不去效法孔子呢?古人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的我们来说有些封建,是旧俗,但我们不能否认孔子在历史上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他是的的确确的教育家。
他对于学习六艺的坚持是我们所需要的品质。
又回到君子谋道不谋食上,以我们今天来看,很多读书人,包括大学教授和科研工作者他也许有时还没有明星一部电视剧收入高。
但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种高难度职业呢?这时,孔子这句话便很好的得到论证了,学者是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他们没有把心思放在禄和食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都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可若此时让我们去扫大街了,我想我内心也会极其抗拒。
从翻译结果到翻译思维: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和创新研究

2022年9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Sept.2022 第39卷 第3期(总第121期) JournalofLyuliangEducationInstituteVol.39 No.3(Sum.No.121)【教学改革】收稿日期:2022-07-11作者简介:吴菲菲(1983-),女,福建永春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教学。
从翻译结果到翻译思维: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和创新研究吴菲菲(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 要:本文基于教育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围绕翻译能力需求,提出以翻译理论和技巧为基础、翻译思维为核心、职业素养为根本育人价值的翻译课程教学三维目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满足教学目标需要、符合学科逻辑结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情为标准,从课程模块、教学方法、实训设计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策略,以期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定位,强化学生的语言服务能力和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翻译教学;教学目标;评价体系;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H059;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22)03-0171-0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全球治理思想中强调:“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外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显得刻不容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日益密切,客观上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全新机遇,同时也对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带来挑战,对外语人才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翻译能力是外语人才语言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提升语言服务能力尤其是翻译能力是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
文秋芳教授曾指出,我国外语教育普遍存在“重学轻用”和“学用分离”的弊端,虽然翻译教学改革与创新从未间断,但是学生的思辨能力、翻译的职业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常常被忽略。
《论语译注》的读书笔记优秀书评五篇

《论语译注》的读书笔记优秀书评五篇《论语译注》的读书笔记优秀书评1《论语》这部书基本上可以称之为我们中国人的圣经,几乎所有中国人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都得从这部书里面找到根源,就像是我们的一个指路明灯,当然暂且不论此明灯指出的道路是否是理想的道路。
《论语》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走上了神坛的道路,历朝历代,都把这本书当做统治阶级的工具书。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显然这种思想是非常利于统治的,最起码各阶级的人群能够安于现状,而且还能听命于朝。
因此,从汉朝起,至清朝终,所有的学问研究者,读书人,都会对这本书做出注释、解析,力图通过自己的想法来重新诠释孔子的思想,甚至于我们的邻居,韩国、日本,也有大量的关于《论语》的研究文章。
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关于《论语》的这种注解类书籍就至少有3000部之多。
这其中的水平自然是参差不齐,有好的,也有坏的。
这里面比较著名的,大概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可以说把儒家的学说推向了顶峰。
那么,这浩如烟海的《论语》书籍,如何读呢,哪种思想比较正确反映孔子的真实思想呢答案是《论语译注》——杨伯峻注。
杨伯峻先生,是一位研究古汉语语言文学的专家,生于清末民初时期,自小接受正统教育,对先秦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
看杨先生的这部书,打开来马上就能了解到杨先生治学之严谨,对于研究之认真。
《论语》中的文字,他不会随意解释任何一个字,如果不把这个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会写在注释中的,所以,常常会发现,在注释文字中,关于一个字的解释,杨先生需要引经据典,甚至还要讲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诉你,这就是他如此翻译这段文字的原因。
可见,他对于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是现在很多所谓教授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读这本书,可以让人相对客观的了解到孔子的真实思想,而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奴役百姓,而这个客观的思想本身,其实就是孔子所要表达的想法。
那么,孔子究竟是个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呢首先,孔子是个人。
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模板一(经典类——语录体阅读方式):精读经典是养成思考能力的基础,大学生读书不仅是知识的接纳,还应当是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读书要有问题意识,去追问书中的意义(书本身的及对现实的启示)。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为《论语》第一章,是随便言说,还是包含着儒家大义?(最后一章《尧曰》。
《荀子》开篇《劝学》、末篇《尧问》。
从全书的结构来看,暗含儒家学以至圣的意义结构。
读书需要有宏观意识。
)具体就每句话而言,翻译绝对不是读书,只有追问经文的精神才是读书。
第一句经文需要解决:孔子所谓的“学”是什么?何谓“时”?“习”什么?为何而“说”?这几个核心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汇集《论语》论“学”语录及历代注解,然后可以明白孔子所谓的学与我们今天的背讲义、知识灌输有根本区别。
孔门以学道为的,《论语》以“学而”始以“尧曰”终,荀子起于《劝学》,终于《尧问》,学为圣人,志在救世,此乃儒家要义。
如【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学习不是以技巧为核心,孔门不传谋生技能,只关注人文精神建设。
『19•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5•1』卫灵公问陈於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术语
部分
法律
技巧
书籍
读者
案例
术语
翻译
法律 参考
提供
翻译
通过
学习
包括
帮助
问题
语言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法律术语翻译技巧的书籍。本书以简洁 明了的方式,阐述了法律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经验,为读者提 供了具有指导性的学习和参考。 第一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法律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清晰、通顺、规范等原则。本 书还强调了法律术语翻译中需要注意的特殊问题,如法律背景、语言环境、文化差异等问题。 第二部分,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法律术语翻译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 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术语的含义,如何准确翻译法律术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和语言环境等问题。 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翻译工具和参考,如法律词典、在线翻译工具、翻译案例库等。 第三部分,本书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法律术语翻译的实际应用。这些案例包括合同、法 规、判决书等不同类型的法律文件,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术语翻译的实际操作和技巧。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图 表,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术语翻译的难点和重点。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翻 译错误进行了纠正,让读者避免在翻译过程中犯错。
阅读感受
再次,这本书对于提高法律翻译水平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 可以更好地掌握法律术语的翻译技巧,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书中还提供 了许多实用的学习资源,如词汇表、术语表等,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法律 术语。
英语教师教学读书笔记

英语教师教学读书笔记•相关推荐英语教师教学读书笔记(通用9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英语教师教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英语教师教学读书笔记篇1树立积极的心态,摒弃负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坚持正向能量,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我想这也是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撰写《正能量》的初衷,书中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这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是继“不抱怨”之后,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例子,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
读了之后,我又在思索:我们教师如何获取“正能量”,把这种能量带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
一、积极情绪培养,激发正能量想拥有真能量,就要先表现得像拥有正能量的人一样———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
简单概括来说,如果你想变得痛苦和郁闷,你只要想那些令你伤心的事情,想你遭遇的不公平对待,皱起眉头,耷拉下脸,“演”得像是你真正伤心一样,那你的情绪马上就会低落下来;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快乐、心情好的人,你首先要笑起来,做出快乐的表情,当你这样“演”的时候,你就真的会变得快乐起来。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快乐的天使,学生的快乐成长就是老师的快乐追求,培养和教育孩子不是一个简单得用一个快乐就能涵盖得了的。
孩子任何一方面素养的缺失都表现为人格的不完善以至不完美,都是教育的失败,一个连微笑的表情都没有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心灵快乐的学生,老师的教育真的应该从微笑做起,老师的微笑不但会使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能把他或她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微笑就成为了一个情价比非常高的情感投入方式,微笑能降低学生对教育的防范心理,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微笑能带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激发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微笑能传递爱的力量,感染他们感受爱,珍惜爱,奉献爱。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摘抄词(3篇)

第1篇一、引言《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家书集。
书中收录了从1954年到1966年期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信件。
这些信件不仅包含了父子之间的亲情,更蕴含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等方面的深刻教育。
阅读《傅雷家书》,让我对傅雷夫妇的教育理念、人生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书中一些精彩片段的摘抄和感悟。
二、摘抄与感悟1. 教育理念(1)独立思考“儿子,你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跟风。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信件一)感悟:傅雷夫妇注重培养儿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愈发重要,它有助于我们明辨是非,形成自己的见解。
(2)谦逊待人“儿子,做人要谦逊,不要骄傲自大。
谦逊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信件二)感悟:谦逊是一种美德,它使人受人尊敬。
傅雷夫妇教导儿子谦逊待人,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3)坚韧不拔“儿子,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关键是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成功的时刻。
”(信件三)感悟:坚韧不拔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学会坚持,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困难。
2. 人生哲学(1)追求真理“儿子,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
只有追求真理,你的人生才能有意义。
”(信件四)感悟:追求真理是人生的目标,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
我们要勇敢地追求真理,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2)知足常乐“儿子,人生要懂得知足常乐。
不要总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
”(信件五)感悟:知足常乐是一种心态,它使人更加平和、快乐。
我们要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知足常乐。
(3)乐观向上“儿子,人生要乐观向上。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度过难关。
”(信件六)感悟:乐观向上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面对困境,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出困境。
3. 艺术观(1)尊重艺术“儿子,你要尊重艺术,热爱艺术。
英汉翻译教程

最后是附录部分,其中包含了英汉对照词汇表和常用翻译术语表。这些内容对 于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和使用翻译工具 和资源。
《英汉翻译教程》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 践应用,是一本极具价值的翻译教程。通过学习和使用这本书,读者可以全面 提升自己的英汉翻译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在实践篇中,作者通过大量真实的翻译实例,让读者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前面 所学的理论和技巧。这些实例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使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各 种不同的翻译情况,从而提升他们的翻译能力和适应性。
专题篇则是一些具有特殊性的翻译专题,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这部分内容不仅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也使他们在特定领域的翻译实践中获得更 多的指导。
“翻译中的难点往往在于如何把握原文的意思。”
这句话告诉我们,翻译的难点往往在于如何准确地把握原文的意思。在翻译过 程中,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进 行翻译。
阅读感受
在我研究这本《英汉翻译教程》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对翻译的全面且深入的 剖析所吸引。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巧,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 的知识,也为我提供了许多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
这句话告诉我们,翻译的忠实性和通顺性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一个翻译没有忠 实于原文的意思,那么这个翻译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而如果一个翻译不通顺, 那么它就难以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这句话提醒我们,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 表达原文的意思。
《英汉翻译教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指导,让我对翻译有了 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这本书不仅对我在英语翻译上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 也会对我对翻译这门艺术的热爱产生深远的影响。
1000字摘抄读书笔记(精品10篇)

1000字摘抄读书笔记(精品10篇)1000字摘抄读书笔记篇1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下面是我写的读书笔记: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
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职责帮忙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
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
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
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个性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
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
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
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必须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
中小学英语读书笔记(二)

中小学英语读书笔记分享(二)前言:为增强理论内涵,提高专业素质,提升专业引领的底气,我们中小学英语教研大组在倪丹英老师的带领下,勤读书、勤摘记、多反思、善提炼,努力营造读书学习好氛围。
08学年我们阅读了很多书刊,并摘录了期中的精华。
为辐射学习氛围,促进共同成长,我们将逐一上传我们的读书笔记,敬请全体教师分享。
同时,我们也殷切期待:更多的老师会加入我们读书学习的行列。
让我们一起打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一、摘自《中小学外语教学》03年第9期1.设计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上)——兼评全国第二届小学英语观摩暨研讨课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课题组设计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应当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设计活动应有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二、活动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1、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2、活动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3、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三、活动的内容应层次分明,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活动之间的过渡应自然1、活动的形式应多样煞费苦心2、各项活动的衔接要自然,在活动的难度上应体现出一定的梯度性,各项活动的量要适度(1)活动之间的衔接(2)活动的梯度性指在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上应体现出一定的层次;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做到由简到鳘,由易到难,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活动转化。
2.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河北唐山师范学院贾砚萍1、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构成规律2、培养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3、指导学生运用精加工策略4、帮助学生把握好影响词汇学习的相关因素二、摘自《中小学外语教学》03年第11期3. 英语语法教学几种新方的法的尝试浙江鄞州中学外语组林燕1、对话法在对话和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常组织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
在语法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对话的方式。
采用对话方式教学语言知识点不仅让学生装学得生动、有趣。
而且能够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
顾家北手把手教你24小时搞懂英文语法(不含习题版)

B学习要点
A基本概念
B学习要点
A基本概念
B学习要点
A基本概念
B学习要点
A基本概念
B学习要点
A基本概念
B学习要点
A基本概念
B学习要点
A基本概念
B学习要点A基本概念Fra bibliotekB学习要点
A基本概念
B学习要点
第24小时语法学习的要点
01
附录1不规 则的单复数
02
附录2易被 认为是可数 名词的不可 数名词
顾家北手把手教你24小时搞懂 英文语法(不含习题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英文
习题
语法
语法
翻译
英文
词
话题
小时
句子
要点
动词
基本概念
状语
形式
名词
过去分词
单复数
第小时
易东平翻译的有效教学方法 读书笔记

易东平翻译的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利用寒假的休息时间,我阅读了易东平翻译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实用工具书,它给予了我们行动指南,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帮助我们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更促使我们反思然后改进。
本书用了大量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告诉我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自己成为有效教师。
我觉得老师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都非常重要。
一、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
但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炫耀知识、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三、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
当教师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课后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找资料来解决等方法。
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
文言文读书笔记

文言文读书笔记
一、原文摘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字词注释。
1.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 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习,温习、复习。
3. 说(yuè):通“悦”,愉快。
4. 愠(yùn):生气,恼怒。
三、句子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四、文章主旨。
五、艺术特色。
1. 语言简洁。
短短三句话,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用词精准,没有冗余之处。
2. 排比句式。
采用排比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六、个人感悟。
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学习上,我们常常急于学习新知识,而忽略了复习旧知识,其实复习能让我们温故而知新,收获更多。
在交友方面,远方朋友的到来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对友情纯粹的向往。
而关于个人修养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这时候若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抱怨不恼怒,才是真正有涵养的表现。
这三句话为我们的为人处世提供了基本的准则,时刻提醒我们要做一个积极学习、热情交友、修养良好的人。
您可以根据实际的文言文内容对以上模板进行修改完善。
冯庆华《汉英翻译基础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5.2课后习题 详解
5.3翻译示例 汇总
5.4考研真题 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6.3翻译示例汇总 6.4考研真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7.3翻译示例汇总 7.4考研真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翻译示例汇总 8.4考研真题详解
9.2课后习题详解
18.2课后习 题详解
18.3翻译示 例汇总
18.4考研真 题详解
作者介绍
这是《冯庆华《汉英翻译基础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 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冯庆华《汉英翻译基础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己的心得。
目录分析
1.2课后习题详解
1.1复习笔记
1.3翻译示例汇总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翻译示例汇总 2.4考研真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翻译示例汇总 3.4考研真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 详解
4.3翻译示例 汇总
4.4考研真题 详解
5.1复习笔记
精彩摘录
这是《冯庆华《汉英翻译基础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冯庆华《汉英翻译基础教程》笔记 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示例
章节 书
读书笔记是写什么内容呢怎么写

读书笔记是写什么内容呢怎么写读书笔记是读书过程中记录和总结所得的心得体会、重点内容和理解,是对书中知识的提炼和梳理。
良好的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书中内容,还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且提高阅读效率。
那么,在写读书笔记时,我们应该写哪些内容呢?又该如何去写呢?写什么内容1.书籍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2.主要内容概括–概括书籍的主题、内容、观点等要点,简要介绍书中主要内容。
3.重点章节–对书中的主要章节进行概括和重点标注,有助于随后的复习和回顾。
4.关键观点–记录作者阐述的重要观点和思想,以及对应的论据和支撑。
5.个人体会–对书中内容的感悟和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对作者观点的认同或质疑,也可以是与自身经验结合的思考。
6.生词和专业术语–记录书中出现的生词和专业术语,并附上解释或翻译,便于后续的学习和记忆。
7.参考资料–记录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或相关资料,有助于进一步扩展知识。
如何写笔记1.精要概括–总结书籍的主旨和要点,对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出核心观点。
2.适当标注–使用符号、颜色、划线等方式标注重点内容,以便快速回顾和复习。
3.清晰明了–写作要清晰明了,表达准确简洁,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达。
4.个人感悟–记录个人的感想和思考,与书中内容结合,展示独到见解。
5.定期复习–建立定期复习机制,不断回顾和整理读书笔记,加深记忆和理解。
6.批注和补充–在读书笔记中添加批注和补充信息,不仅有助于理解,也可以帮助记忆和巩固知识。
7.结构清晰–笔记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便于整体把握和查找相关内容。
读书笔记是读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既可以帮助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写读书笔记时,我们应该注重提炼和总结书中的重点内容,结合个人观点和感悟,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通过不断积累和整理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个人学习能力。
《跨语际实践》《语际书写》读书笔记

刘禾的这部著作,基本沿袭了以萨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学者的写作思路,即通过对一系列现代文本和概念的解析,探究西方殖民主义强势话语下知识的生产和建构。
不同之处在于观察视角,萨义德等人把注意力基本集中在欧美文本关于东方学的阐释,却很少关注这些文本之外的研究成果,这其实是在另一层面上肯定了西方对知识的垄断,身为研究对象的东方依然没有自己的声音。
而刘禾把目光转向中国思想界,研究西方的现代理论如何进入知识分子的话语,知识分子又如何将其利用改造,以达到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目的。
《语际书写》这本书,正是以跨语际的书写,也就是中西交流中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相关文本和概念的生成和流变。
作者首先预设了跨语际的不可通约性和翻译的虚伪性,观点本身不足为奇,早有学者发现,六朝时期佛经在翻译过程中,便存在不少对梵语文本的误读和曲解,文学界也流行这么一句话:诗歌在翻译过程中丢掉的就是诗歌。
作者进一步指出,翻译绝非一个单纯的学理上的问题,而是意识形态斗争和利益冲突的产物。
于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重点就被迫转移,从单纯对各个思想流派和思想家的介绍,转变为考察新词语的兴起,并在本国语言中获得合法性的过程。
当一个概念从一个语言进入另一个语言时,其意义与其说发生转变,倒不如理解为是在后者的地域环境中得到了再创造。
而其最终目的在作者看来,似乎都有意无意的隐隐指向了对传统的反叛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
而在背后指挥一切的,便是现代性。
我们平时耳熟能详见的一些概念,如“个人主义”、“国民性”,在传统语境中完全不存在,根本就是来自西方的民族国家话语的产物,是中西文明之间跨语际实践的绝好案例。
从调和个人与传统的尝试,到新文化运动将两者相对立,标志着新话语权力的产生,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话语就此底定,民族国家也成为个人主义话语的合法部分。
但后来的左翼人士则大都将个人与传统,或者是已经过时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相混同,总之,就是社会进步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上帝的海豹”是个糟糕的翻译?
——《翻译的基本知识》
这本书前半部分讲述一些翻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后半部分讲解一些中英互译的具体实例。
钱先生是散文家,这种翻译入门小册子信手拈来,通篇不讲任何高深莫测的翻译理论、翻译流派,简简单单讲故事,举例子,丝毫没有教科书的枯燥,实在是非大家所不能为。
本书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趣之处俯仰皆是。
比如“西风”。
我们国家东南方向面向海洋,西北接壤西伯利亚,因此东风温暖和煦,西
风冷酷严峻。
在我们的语境中,“西风”一般是比较严酷的,譬如“西风烈”、“西风紧”之类。
但是英国地理与我们迥异,西边为大洋,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要比中国同纬度地区温暖很多,而东部面向欧洲大陆和北极。
因此英语中的东风就仿佛是我们的西风,严酷、刺骨,而西风却是万物生长的象征。
这在翻译的时候就需要格外注意,如果东风、西风的直译,肯定会对读者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钱先生的看法是,利用“朔风”这样相对指向性不明确的词代替英文中的east wind是比较妥当的做法。
而就我个人的看法,这应该与文体有关。
如果是偏文学类的翻译,稍微含糊一些,但是意境保留下来,的确不错。
但是对于一些非虚构作品,直译加注应当是可行的做法。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沟通。
在文学意境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以合理的方式传递一些文化上异质之处,这就是超越了文字层面的更深层次的交流。
这也是语言这种东西不断发展进步的生命力所在。
以前有人对巫宁坤先生翻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批评甚多,其中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巫先生将美国人接电话时说的“This is John.”,翻译成“这是约翰。
”大家普遍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中文表述。
但是仅就这一个句子而论,如果我们是
从一种“语言包容性”而不是“语言纯洁性”的角度来看的话,这实在就是一个语言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例子。
各种语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实在不算罕见。
日语、英语对现代中文的影响人所共知,日语甚至直接将hotel这样的英文单词融为己用,约翰生博士九泉之下读到《经济学人》不时出现“chenguan”这么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想来也会google一下,会心一笑。
在今天这个年轻人纷纷对西方感恩节、万圣节如数家珍的年代,语言上的小小异国腔调,实在算不得惊天动地。
所以“西风”、“东风”这种东西,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在不伤害原文意境的情况下,如实地表现出这种东西方文化、地理上的差异,应该说是译员所作的一件好事。
再比如“信、达、雅”。
大家对于严复先生提出的这个翻译标准自然都不陌生。
但是在翻
译的具体尺度把握上,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钱先生在书中提出,“信”分为狭义的信和广义的信两个方面。
狭义的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正确。
翻译意思不能错,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一味的追求准确,中文变得太过诘屈聱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
因为毕竟译文是中国人来读,还是要兼顾中文习惯为好。
这也就是钱先生所指出的广义的信。
这实际上就是将严复所说的“信”和“达”结合起来的意思。
道理虽然简单,绝大部分译者想来也都会认同,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实在是千差万别。
同一位作家作品,不同译者之间冷嘲热讽,甚至大打笔仗势在屡见不鲜。
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对于非虚构作品,首先是准确,意思绝不能错,在这个基础之上,尽量保持文字的流畅性,作者本人的语言风格相对不那么重要。
因为绝大多数非虚构作品旨在传递信息,作者也不像一些文学家一样过分讲求语言风格。
如果是普通的商业文案翻译,原文逻辑不通、谬误之处比比皆是,这时候译员的职责其实相当于翻译+润色,一味强调译员保持原文的风格、忠于原文实在是尾生抱柱,愚不可及。
像很多台湾译者翻译国外人类学、社会学类的学术作品,风格活泼到让人难以适应,在文中随手添加诗词,原文风格被破坏得一塌糊涂,甚至有
卖弄之嫌,但是文不害意,准确传达了原作的意思,这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对于文学翻译而言,忠实展现出作者的风格就是除了“信”之外的最高要求。
这也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同的译者和读者的英文、中文的程度都有不同,翻译的尺度到底在哪里?很多资深的译者和读者对于过分本土化的“归化翻译”深恶痛绝,但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们又对此趋之若鹜,这其中的差别往往不在于读者和译者的英文水平,而是其各自的中文鉴赏能力。
譬如最近网络流传甚广的乔布斯情书。
乔布斯的情书是《乔布斯传记》中引述的乔布斯亲笔写给妻子的情书。
乔布斯的情书英文本身相对简单,其中的浓情蜜意,也只是夫妻二人心领神会。
要是硬说乔布斯文章如何之妙,辞章如何之华丽,恐怕言过其实。
这对翻译就是一个挑战。
乔布斯的传记本身的翻译,按照前面所说非虚构作品翻译的原则,为了确保文章的通达流畅,是完全可以加以必要的修饰、转承。
但是对于传记引述的情书原文,保持必要的克制则完全是译员的伦理所在。
可是这样一来,广大读者自然觉得译文寡淡无味,叫骂连连。
不过好在译者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没见过谁为了取悦读者、方便中文阅读,把《尤利西斯》那没有标点的一章翻译成中文还加上标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