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论文(通用4篇)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论文(通用4篇)1当前我国水资源现存问题1.1水资源严重匮乏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0%,属于全球水资源第四大国。
然而我国人口接近14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使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排在世界上124位,并被联合国列入全球十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严重的水资源匮乏与逐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就连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具有丰富水资源的区域也开始出现各类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水资源污染严重目前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①随意排放生活污水;②工业生产污水排放严重,且监管力度不足;③农药以及农业生产化肥的污染。
加上有关部门对治理水资源污染的意识普遍不高,且相关配套设施都不齐全,使得大部分被污染的水资源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就排导水系当中,使得水资源受到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紧张的局势。
1.3水资源浪费严重虽然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以及节约用水的意识得到了逐步提高,但是仍没有在全民范围内得到重视,仍经常可以见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无论是在生活用水、农田灌溉或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仍屡见不鲜,使得水资源紧张的局势逐步恶化,一方面大量浪费了水资源,一方面还大量消耗了我国经济与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资源。
1.4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且具有较为发达的山系,这就使得我国南方具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且降水量较多,尤其是在夏季,南方降水量是北方的3倍以上。
整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是西部地区的4倍之多,从而导致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2.1加大法律约束力第一,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扩大,将开发大型水资源可能会对流域早上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从而合理协调与控制开发水资源的规模与数量,并奖励其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加大检测与调查流域资源的力度,且做好相应的跟踪工作,给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将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当代国际自然资源问题和解决方案
当代国际自然资源问题和解决方案国际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自然资源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1)环境资源,如太阳光,地热,空气和天然水等。
这类资源比较稳定,的利用而明显减少。
如能合理开采发展,精心保护,就能水续为人类利用。
2)生物资源,如动物、森林、草场等。
这类资源人类使用之后可以通过本身的生产繁殖再生产出来,如能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经营管理,也能为人类水续利用。
3)土地资源,包括农用土地、城市土地等。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4)矿藏资源,包括能源、各种矿物等。
它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其储量有限,开发利用之后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枯竭。
从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的角度分类:1.耗竭性自然资源。
它以一定量蕴藏在一定的地点,并且随着人们的使用渐减少,直至最后消耗殆尽。
矿藏资源就是一种典型的耗竭性自然资源。
2.稳定性自然资源。
它具有固定性和数量稳定性的特征。
如土地资源。
3.流动性自然资源,也称再生性资源。
这种资源总是以一定的速率不断再生,同时又以一定的速率不断消失,如阳光、水(水域资源除外)、森林等。
流动性自然资源又可以分为两小类:一是恒定的流动性自然资源。
它们在莱一时点的资源总员总是保持不变,如阳光资源和水能资源等。
二是变动的流动性自然资源。
它们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总星会由于人们的开发使用而发生变化,如森林资源和水体资源等。
关于自然保护的对象,有人具体提出12个方面:1.确保可更新的自然资源的连续存在;2.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保护国家资源不受危害;3.保护水源的涵养;4.保护野外休养和娱乐的场所;5.维持环境净化能力;6.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7.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发展;8.保存学术研究对象;9.保护宗教崇拜的对象;10.保护乡土景观;11.保护弱者;12.保护稀有动物和植物。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3.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新特点
一是从局部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扩展到 包括气候异常变化、水资源匮乏和水体污染、能源紧缺、 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有毒废物越境转移 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二是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即明显的表观环境破坏发 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它们是长期积累的生化污染, 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危及 全人类的生存状况; 三是越来越快地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这里既有发达国家 转移污染产业的因素,还有发展中国家开发过度与环境 退化的双重困境,中国等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国家,集 聚了前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甚至后工业时代各种环 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叠加效应。
二、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和困境
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2、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
3、解决生态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题的障碍与困境
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经历了由蒙昧到觉醒、由忽视到重视、由单 纯注重环境问题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难转 变。
1.1 现代环境意识的觉醒 1.2 悲观论与乐观论的争论
2.3 国际环境公约
• 目前缔约国在3个或以上的多边国际环境 公约有200多个 • 国际公约的运作框架* • 主要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
主要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1)
•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73年签署,75年生效。 控制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贸易,方式包括完全禁止 和许可证制度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维也纳公约》及《蒙特利 尔议定书》:前者85年签署,88年生效,后者87年 签署。旨在建立一个控制排放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 质的机制,禁止生产和使用某几种化学物质,并对 其它种类作出限制 • 《关于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92年生效。目的是控制并把废弃物越境减少到最小 程度,把产生有害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 • 《生物多样性公约》:92年生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 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二)(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种群生态(二)(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 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______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2. 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有机个体3.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______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4. 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______A.s2/m=0 B.s2/m=1 C.s2/m显著大于1 D.s2/m显著小于15. dN/dt=rN(K-N/K)这一数字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______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6.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______A.偏利作用 B.互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中性作用7. 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______A.偏利作用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用 D.拟寄生8. 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______A.季节性消长 B.不规则波动 C.周期性波动 D.种群的爆发9. 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______A.种群大发生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大爆发10. 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A.K/2 B.K C.K/4 D.K/311. 土壤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______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12. 在下列哪种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______A.干扰性 B.资源利用性 C.种间 D.种内13. 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______A.流动 B.扩散 C.死亡 D.隐藏14. 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______A.地衣 B.菌根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15. 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______A.社会性寄生 B.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16. 稳态的英文是______A.homeostasis B.homeotherm C.homogenons D.homologous17. 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______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18. 下列哪项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______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19. 蜜蜂螯敌时,会释放出一种外激素,促使其他蜜蜂一起向敌害进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A.种间斗争 B.种内斗争 C.捕食 D.种内互助20. 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mm、85~89mm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下列哪项解释______A.Betgman 规律 B.Allen规律 C.Jordan规律 D.Gause假说21. 年龄锥体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______A.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差异 B.各年龄组的死亡率不同 C.各年龄组的出生率不同 D.各年龄组的性比不同22. 若λ=R0,则该生物种群可能为______A.种子植物 B.动物 C.一年生植物 D.高等动物23. 衡释效应或许可以解释猎物的______A.利他行为 B.集群行为 C.领域行为 D.合作行为24. 遗传漂变通常发生在______A.小种群 B.大种群 C.隔离的大种群 D.岛屿化种群25. 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在______A.极地苔原 B.热带雨林 C.寒温带森林 D.温带草原二、填空题1. 次级种群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分布型等。
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zi
学习目标:
1、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危害及 应对措施。 3、通过学习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树立 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
1 自然原因:
地球处于间冰期,全球气温近年来波动上升,平均升高了0.6--0.8°C
(1)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 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 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 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生产力
解决措施
恢复自然植 被,植树种 林种草
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讨论]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8、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弃物转移
环境问题 表现
原因
影响
防御措施
全球变暖 全球气温上
升
臭氧层破 坏
臭氧含量 降低
大气污染与 pH<5.6的
酸雨
降水
①间冰期②人类排 放大量温室气体③ 植被(热带雨林)破坏
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到限制。
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增育技术获
得广阔市场。
2、工业
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他影响
知 识 拓 展 可能使蒸发增强,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
局。
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 需矛盾。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气象灾害频发。洪涝、 干旱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答案资料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答案资料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 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研究的主体发展为A.自然环境B.人工干扰环境C.人类D.植物2.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流是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3. 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4. 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元素是A.碳B.硫C.氯D.氟5. 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A.个体大小B.食性C.食量大小D.主要食性6.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容易成为初级生产限制因子的是A.二氧化碳B.温度C.水D.营养物质7. 下列哪一种元素没有任何气体形式或蒸汽形式的化合物,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
A.硫B.磷C.碳D.氮8.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对分解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下列哪一种物质分解的速度最快。
A.动物遗体B.死亡的微生物C.枯枝D.落叶9. 对植物枯枝分解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土壤动物10. 测定水体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黑白瓶法主要是根据哪一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而设计。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硫11. 在理想条件下,净初级生产量的最大估计值是总入射太阳光能的A.6.8% B.5.2% C.3.6% D.2.4%12. 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产量与同化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组织生长效率最低?A.鼠B.蝗虫C.蚯蚓D.鱼13. 同化效率是指同化量与摄食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同化效率最低?A.鱼B.蝗虫C.蚯蚓D.鼠14. 下列哪一类动物不属于消费者A.啮齿动物B.鱼类C.蝗虫D.蚯蚓15. 下列元素中,既属于沉积型循环,又属于气体型循环的是哪一种?A.硫B.磷C.碳D.氮16. 生态平衡最显著的特点是A.结构上的稳定平衡B.功能上的稳定平衡C.动态平衡D.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平衡17. 生物在呼吸消耗后所净剩的能量值称作A.生产量B.同化量C.呼吸量D.现存量18. 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B.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能量和物质循环三大功能D.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19. 热带雨林环境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
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
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
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
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
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2)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2)第三章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第⼀节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产⽣的原因⼀、简答: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产⽣的主要原因⼀个社会问题的产⽣,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的结果。
在中国社会问题的产⽣有着复杂的根源。
在此,可以将它们归纳为这样⼏个⽅⾯。
1、⾃然环境的变化⾃然资源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其状况是⼈⼝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平和速度的基本限制因素之⼀。
具体来讲:⼀是⾃然灾害,如地震、⽕⼭喷发、海啸、⽔灾、滑坡、旱灾、雹灾、风灾等,在⽣产⼒⽔平低下的时候,它们对⼈类社会的正常⽣活影响很⼤。
即使在现代,也往往是引起某些社会问题,如贫困、饥荒和疾病等的主要原因。
⼆是对⾃然环境的⼈为破坏。
如乱砍乱伐森林,使⽔⼟流失、耕地减少;将⼯业废⽔排⼊江河,使⽔中动植物减少甚⾄绝迹,同时污染⼈们的⽣活⽤⽔。
这些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2、⼈⼝增速及其素质低下的影响⼀是⼈⼝增长不当,会带来⼀系列社会问题。
⼈⼝增长太快,超过经济状况和⾃然环境的承受能⼒,与经济发展速度和物质消费⽔平脱节,可能造成贫困落后、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相反,⼈⼝增长太慢,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则可能造成劳动⼒紧缺、⼈⼝过度⽼化等社会问题。
⼆是⼈⼝质量下降,会带来低能、痴呆、聋哑、精神病等个⼈病态问题,加重社会保障负担。
⼈⼝素质低下已引起严重的社会劳动问题,我国职⼯队伍科学⽂化素质偏低,择业竞争上岗能⼒不强,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且,⼈⼝⽂化素质低下,制约了道德素质的提⾼,从⽽使整个国民素质处在⼀种较低的发展⽔平。
国民素质低下是民族精神不振、社会道德滑坡、低级⽂化流⾏、社会丑恶滋⽣的⼜⼀重要原因。
3、经济⽅⾯的原因我国⽬前正处在特定的市场经济转型期,既⾮传统的计划经济,⼜⾮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经济过渡时期。
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难免有制度缺陷,这是社会问题发⽣的⼜⼀重要原因。
不合理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落后的⽣产⼒发展⽔平会导致⼀系列社会问题。
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第二章环境问题
③建筑施工噪声源:运转中的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 压路机、铺路机、空气压缩机、凿岩机等
④社会生活噪声源:高音喇叭以及商业、交际等社会 活动和家用电器等。
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第二章环境问 题
特点
噪声污染的一个特点是影响范围广 夜间一辆疾驶而过的汽车会把沿街数万居
污染现状
大气污染 污染来源
污染危害 污染现状 污染来源
水污染 污染危害
污染危害的经济价值
1、环境污染
污染现状
固体废弃物 污染来源
污染危害 污染现状
噪声污染 污染来源
污染危害 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第二章环境问 题
水环境形势
◇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用水匮乏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200立方米,是世 界平均的1/4。部分省区处于国际极度缺水状 态 ◇全国2/3城市供水不足,1/6城市严重缺 水 ◇许多河流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生态警戒线 (30%),淮河、辽河、黄河等重点河流水 资源开发利用率大于60%,海河达90%
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第二章环境问 题
第三节 中国环境问题
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第二章环境问 题
所谓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
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 响的现象。
包括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环境 污染这两大类。环境破坏是指由于不合理开发 利用资源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使自然环境和 资源遭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其后 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有的甚示不可 逆转。环境污染主要是指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 活把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
变化; •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
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因此,如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能源资源到矿产资源,从水资源到土地资源,每一种资源都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粗放式利用,导致了资源的短缺和浪费。
例如,在能源领域,大量的化石能源被无节制地开采和燃烧,不仅造成了能源的快速消耗,还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矿产资源方面,由于开采技术的落后和管理的不善,许多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造成了土地塌陷、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解决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的有效途径。
它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资源进行多层次、多环节的开发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在农业领域,可以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能源领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还可以减少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然而,当前的环境形势却不容乐观。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
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吴彩斌精品笔记摘要:一、环境与生态系统1.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1.资源利用与消耗2.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三、污染治理工程技术1.废水处理技术2.废气处理技术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四、环境管理1.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2.环境监测与评价3.环境规划与管理五、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环境伦理观的演变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正文: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源利用、污染治理、环境管理以及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科。
本文将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解决我国当前环境问题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环境与生态系统环境学概论首先阐述了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工环境等多个方面,这些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物群落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了解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二、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当代社会,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资源利用不均、过度消耗等问题导致了资源短缺,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同时,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因此,研究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污染治理工程技术为了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学概论介绍了各种污染治理工程技术。
包括废水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
这些技术对于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废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废气处理技术可以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可以将废物转化为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四、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资源短缺: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①无限的需求与 ② 有限的供应 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人类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 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 严重的环境污染。
123456
2.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相对得到缓解,
其原因正确的是( D )
①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从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 得多 ②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 的教训,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投入增多 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 ④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 家 ⑤一些发达国家依靠科学、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⑥发达国 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7
事件
玛纳斯 洛杉矶 多诺拉
伦敦
四日 水俣 米糠油
富山
污染 致害原因
河谷地形,逆温天气且有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三面环山,静风,不利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工业、汽车废气在紫外
大
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
气 河谷形盆地,逆温和多雾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污
染
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下生成SO3、 硫酸,附着在烟尘上吸入肺部
23
123456
5.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
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
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医学家发现,现代人的血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日本人体健康环境水质达标情况
发达国家当前国内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物、生活垃圾急剧增加; 噪声问题仍很突出; 氮氧化物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大气中有害物质(重金属、致癌物质等)如故; 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2 0世纪最后几年对欧洲人来说是如此地不平静,疯牛病事件的风波刚刚平息 下去,1999年5月底,比利时国内又发生了一起“鸡污染事件”——肉鸡饲养场的 鸡饲料被污染导致肉鸡体内二噁英致癌物含量超标。“一‘食’激起千层浪”,一 连串的食品污染事件使全世界各国对欧洲一些国家出口的禽畜类食品和乳制品望而 却步,如临大敌。 二噁英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垃圾焚烧处理过程。它共有210个同族体,其中几个 被公认为毒性最强,其毒性相当于剧毒化合物氰化钾的50-100倍,砒霜的900倍, 有“世纪之毒”之称,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有生殖毒性、 内分泌毒性和免疫毒性效应。二噁(口英)既可以通过饮食从消化道进入人体,也 可以从呼吸道和皮肤进入机体。 1滴二噁(口英)可以杀死10OO人,1盎司 (约28.35克)二噁(口英)可置100万人于死 地。
美国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量汽车的美国洛杉矶 城,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 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它刺激人的眼睛、 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 松林枯死,柑橘减产。 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题具有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
(2)环境问题范围广泛而全面,存在于生产、生活、 政治、工业、农业、科技等全部领域中;
(3)对人类的行为具有反馈作用,使人类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引起新的变化; (4)可控性,即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充 分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借助法律的、经济的和技 术的手段,总可以把环境问题控制在影响最小的范围 内。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人为 原因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短期经济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这幅漫画你想到什么?
庞大的人口数量 给地球带来了巨大压 力。庞大的人口基数 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 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 国家,形成巨大的人 口压力。人口的持续 增长,对物质资料的 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 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 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 能力,进而出现种种 资源和环境问题。
苦难的母亲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 是近代的经验证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的道路 先污染,后治理
有些国家和地区对待环境问题,只顾自身利益, 以邻为壑,污染物不治理即转移。
结果
不是消除环境污染,而是转嫁污染,促使环境 污染全球化!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 到邻国加拿大,引起纠纷。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 产生及其特点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环境 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人类的生 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等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资源短缺
人类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求与地球资源供 应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资源短缺。
2.环境污染 -八大公害事件 人们向环境排放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废弃物 3.生态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 植被的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生物多样 环境质 性 受 损 量下降
水 土 流 失
土壤肥 力降低
土 地 荒漠化
人类丧失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遍及全球。人 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 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绪论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绪论引言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发展,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呈现出多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影响,以期引起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飓风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另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的活动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或面临灭绝的危险,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物多样性丧失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受到严重污染的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等污染源不断释放有毒物质,污染了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严重影响了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各类污染物;•消费主义和资源浪费,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过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严,导致环境犯罪和违法行为屡禁不绝。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还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其主要影响包括:•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空气水质恶化,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生态平衡和物种适应能力。
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针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全球气候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改善污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技术,减少水资源污染;•完善环境法律和监管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答案资料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 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研究的主体发展为A.自然环境B.人工干扰环境C.人类D.植物2.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流是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3. 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4. 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元素是A.碳B.硫C.氯D.氟5. 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A.个体大小B.食性C.食量大小D.主要食性6.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容易成为初级生产限制因子的是A.二氧化碳B.温度C.水D.营养物质7. 下列哪一种元素没有任何气体形式或蒸汽形式的化合物,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
A.硫B.磷C.碳D.氮8.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对分解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下列哪一种物质分解的速度最快。
A.动物遗体B.死亡的微生物C.枯枝D.落叶9. 对植物枯枝分解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土壤动物10. 测定水体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黑白瓶法主要是根据哪一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而设计。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硫11. 在理想条件下,净初级生产量的最大估计值是总入射太阳光能的A.6.8% B.5.2% C.3.6% D.2.4%12. 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产量与同化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组织生长效率最低?A.鼠B.蝗虫C.蚯蚓D.鱼13. 同化效率是指同化量与摄食量之比值,下列哪种动物的同化效率最低?A.鱼B.蝗虫C.蚯蚓D.鼠14. 下列哪一类动物不属于消费者A.啮齿动物B.鱼类C.蝗虫D.蚯蚓15. 下列元素中,既属于沉积型循环,又属于气体型循环的是哪一种?A.硫B.磷C.碳D.氮16. 生态平衡最显著的特点是A.结构上的稳定平衡B.功能上的稳定平衡C.动态平衡D.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平衡17. 生物在呼吸消耗后所净剩的能量值称作A.生产量B.同化量C.呼吸量D.现存量18. 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B.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能量和物质循环三大功能D.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19. 热带雨林环境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现代环境科学概论第2章-当代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环境问题的含义:引起环境质量变化,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一切问题。
广义环境问题 狭义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人类出现—产业革命,环境问题伴随生产力的每一次进步 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 1784年—1984年,以工业污染、生态破坏、环境病(统称公害)为 主要内容引发环境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 当代环境问题 1984年发现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起,出现当代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臭 氧层破坏、酸沉降、全球变暖。
人类认识到: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失衡,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全球性的社 会、经济问题。
2 对当代环境问题的认识
标志——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特点——范围广、重点突出、解决方式多样 性质——不可根除性、不断发展性 对人类具有反馈作用 实质——社会、经济问题 主因——生产力高速发展与环境意识的滞后之间的矛盾 根源——人口激增
人类环境意识将极大提高 环境意识向经济、科技、文化、艺术、新闻、教育、商业等一切 领域渗透 形成崭新的现代文明观——绿色文明 “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人类最高行为标准 新的环境保护技术将席卷全球 绿色工艺、生态产品开发 清洁能源广泛应用 环境净化新技术推广 环境法规更趋完善 健全的“机构—立法—监督—执法”系统 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国际机构: 联合国环境署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 世界银行开发署 专业组织: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 非政府组织 国际资源和自然保护联合会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_13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考纲: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二、问题导学:1.“水华”产生的原因?有何危害?防止“水华”现象的措施?三、资料补充:1、赤潮对水生生物的影响①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②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③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④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有毒物质使水体污染导致鱼类死亡。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浮,污染大气。
堆放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恶性气体;填埋垃圾,逸出沼气;焚烧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垃圾倾倒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毒液体渗入土壤,杀害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3.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议题。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可逆转性破坏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维护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保障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首先,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气、水和土壤质量将不断恶化,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此外,环境保护还关乎我们后代子孙的未来。
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继续发展和繁衍。
二、环境保护的挑战和问题然而,有效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并非易事。
首先,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和行动来解决。
单个国家或地区的努力无法根本改变全球环境问题。
此外,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还包括技术、经济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
现代工业化进程和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何减少和处理这些废弃物成为一个问题。
此外,资源的有限性也是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
我们需要改变过去的“用完即扔”的消费模式,实行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三、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为了应对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挑战,人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立法和监管,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政策,并确保这些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其次,技术创新被认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研发出更有效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大气污染。
此外,环境教育也应该被广泛推广,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保意识,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四、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未来展望未来,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将成为全球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合作将是应对环境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出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环境政策和措施。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三节环境污染二、大气污染(一)大气概况1.大气物质成分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它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干洁空气没有水汽与悬浮物的空气,主要成分为N2(占78.09%)、O2(占20.95%)、Ar(占0.93%)及一些微量元素,如CO2、O3、H2、CH4、He、Kr、Ne等。
(1)氮、氧、氩等常定的气体成分;(2)水滴(云滴、雾滴)(3)冰晶、固体微粒(花粉、尘埃、烟粒、盐粒等)2.大气分层(二)大气污染源1.大气污染的定义:如果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达到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大气特性或环境美学因素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
2.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可分为两类:天然源和人为源。
天然源系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放物质的场所。
人为源系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由于自然环境所具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能(自然环境的自净作用),会使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消除,使生态平衡自动恢复。
一般而言,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三)大气污染物1.概念大气污染物系指导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2.大气污染的种类(1)按其来源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系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的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常称为二次污染物,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2)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则可分为两大类:①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亦称颗粒物)颗粒物常表示为总悬浮微粒物(TSP)、飘尘、降尘。
总悬浮颗粒物(TSP):D(粒径)在100μm以下,其中多数在10 μ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也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飘尘(可吸入粒子(IP))D<10μm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如煤烟、烟气、雾等。
由于飘尘粒径小,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危害及其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使污染范围扩大。
飘尘是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
降尘:D>30μm的粒子,靠重力作用可在短时间内降到地面的。
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小结:颗粒物有固体的灰尘、烟尘、烟雾以及液体的云雾和雾滴,它们中一部分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并能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它们是有毒物质的载体,使一些气体污染物转化成为有害的颗粒物或使某些污染物的毒性增强。
烟尘的作用:1)凝结核;2)吸收太阳辐射;3)降低能见度;4)影响植物体生长飘尘(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μm的颗粒物能被鼻腔的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μm的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
在可吸入微粒中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
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②气体状态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
含硫化合物:主要指SO2和SO3、H2S湿度大的情况下,含硫化合物最终被氧化形成硫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的刺激性气体, 腐蚀性很大,会严重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出现咳嗽、嗓子疼、胸闷和感到呼吸受阻,刺激腐蚀人的肺部,可以造成肺气肿和支气管炎。
并加重哮喘病情。
二氧化硫破坏植物的叶绿素,使植物脱水坏死。
在适当条件下和飘尘结合在一起,或与水汽中的水蒸汽结合形成硫酸雾,硫酸雾微粒侵入人体肺部,可以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导致死亡。
氮的氧化物:NOX是NO、NO2、N2O、NO3、N2O4、N2O5等的总称,造成大气污染的NOX 最主要是NO和NO2。
氮氧化物来源: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
氮氧化物危害:1)氮氧化物可以转化为硝酸,是形成酸雨主要物质之一2)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3)是消耗臭氧的重要因子4)NO2对人有生理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城市居民产生急性呼吸道病变的一种原因5)可腐蚀织物、材料、破坏染料,使它褪色6)危害植物,使其组织受害而落叶,甚至枯萎碳的氧化物:指CO和CO2。
CO主要是由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
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阻碍体内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导致死亡。
CO2是一种无毒的气体,是大气中的“正常”成分,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等的燃烧。
目前,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升高,每年上升0.4%。
由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升温,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形成全球气候变化。
碳氢化合物(HC):HC是自然界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主要指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它们主要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碳氢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植物分解,人为产生的量很小,但它们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
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指一些氟氯烃类物质,它们主要破坏臭氧层,引起温室效应(四)大气污染类型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O2、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温阴天、小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
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过多起,最典型的当属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首都伦敦的SO2烟雾中毒事件。
②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一次污染物主要为NOX和HC、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为O3、醛类、酮类、过气乙酸硝酸脂。
发生在光照强烈的热带、亚热带、8~9月中午或午后阳光强烈时。
最典型的当属1965年前后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氧化剂是臭氧、硝酸、醛类、酮类和及氧乙酰基硝酸酯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中80%是臭氧,可刺激人的眼睛、喉咙,引起红眼、流泪、肝炎、肺气肿等。
对植物、家畜、橡胶、染料等制品也造成危害。
一方面臭氧具有杀菌作用,另一方面又是眼、喉和肺最危险刺激物之一。
臭氧进入呼吸道后,与所接触器官迅速反应。
导致慢性肺疾病,肺气肿和右心衰竭。
光化学烟雾污染是典型的二次污染,即由源排放的一次性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转化而形成,污染区域可达下风向几百到上千公里,是一种区域性的污染问题。
它一般出现在对湿度较低的夏季晴天,最易发生在中午或下午,夜间消失。
光化学烟雾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流层的O3和其他氧化剂直接与人体和动植物相接触,其极高的氧化性能刺激人体的黏膜系统,人体短期暴露其中能引起咳嗽、喉部干燥、胸痛、黏膜分泌增加、疲乏、恶心等症状;长期暴露其中,则会明显损伤肺功能,影响呼吸道结构。
另外,对流层的高浓度O3还会对植物系统造成损害,O3深度低时,虽不会产生可见的伤害,但会减低植物的生长速度;当深度增加时,会使植物叶片受到急性伤害。
此外,光化学烟雾对材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如橡胶、塑料和涂料等)也产生破坏作用,并且严重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
机动车尾气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达100多种,包括杂环和多环芳烃。
机动车燃料中并不含有甲烷、乙烷、乙炔、丙炔、甲醛及其他醛类化合物,它们都属于完全燃烧产物。
有些有机物的致突变性较强,多以间接致突变性为主。
柴油车尾气中颗粒物浓度是汽油车尾气中颗粒物的20~100倍。
其中60%~80%颗粒物的粒径小于2μm,90%颗粒径小于5μm。
这些颗粒物成分复杂,有诱导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细胞长期处于活化状态,发生恶性转化,具有较强的潜在致癌性。
酸雨酸雨通常定义为“pH值低于5.6的雨水”。
酸雨的形成:是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是由自然排放和人为活动等释放到大气中的SO2或NOx通过氧化反应(气相或液相反应),生成硫酸或硝酸和亚硝酸,附在凝结核上降落到地面上的。
影响与危害:(1)损害水生、陆生生物:如鱼类和森林(2)对人体健康影响:使有毒重金属溶入饮用水中,危害饮用者(3)腐蚀建筑材料、金属构件、油漆以及名胜古迹等酸雨早在19世纪中叶就在英国发生过,然而酸雨真正被作为一种国际性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则是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始的。
瑞典政府提交给大会的研究报告《跨越国境的空气污染:大气和降水中的硫对环境的影响》标志着政府开始关注致酸物的越境迁移。
现在酸沉降已经与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一起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热点。
最早欧洲的酸雨多发生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后来扩展到东欧和中欧,直至几乎覆盖整个欧洲。
在酸雨最严重的时期,挪威南部约5000个湖泊中有1750个由于pH过低而使鱼虾绝迹;瑞典的9万个湖泊中有1/5已受到酸雨的侵害。
据估算,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于酸雨的影响,于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有1万个湖泊完全酸化,另有1万个受到严重威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酸雨污染呈加速发展趋势。
在80年代,中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高硫煤使用地区及部分长江以南地区,酸雨区面积约为170×104km2。
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104km2。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在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均降水pH低于4.0,酸雨频率高于90%,已到了几乎“逢雨必酸”的程度。
北起青岛、南至厦门,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地区,年均降水pH低于5.6的区域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
(五)大气污染的危害1.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物通过三个途径侵入人体:①直接呼吸;②附于食物或溶解于水,随饮食、饮水侵入;③接触和刺激皮肤进入急性中毒:典型事件如:1952年伦敦烟雾,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及1984年11月墨西哥液化汽爆炸事件等慢性中毒:典型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致癌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损害植物酶的功能组织;影响植物新陈代谢的功能;破坏原生质的完整性和细胞膜。
此外,还会损害根系生长及其功能;减弱输送作用与导致生物产量减少。
3.大气污染对材料的危害大气污染可使建筑物、桥梁、文物古迹和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制品及皮革、纺织等物品发生性质的变化,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失损。
SO2与其他酸性气体可腐蚀金属、建筑石料及玻璃表面。
SO2还可使纸张变脆、褪色,使胶卷表面出现污点、皮革脆裂并使纺织品抗张力降低。
O3及NOx 会使染料与绘画褪色,从而对宝贵的艺术作品造成威胁。
4.大气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对能见度的影响作为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性的定性指标。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多地认识到污染物的远距离迁移和由此引起的区域性危害,对能见度影响的关心已经远远超出城市地区,能见度成为一个区域性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