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英3)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阳明..
(吕英2)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厥阴解读
气上升、“少火生气”。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萌芽
• “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元气萌芽之 脏。”物之既已扎根,萌芽即可反映物之生机,人身同理。 故人身一气周流除了生发之力外,蓄势待发的萌发之力是
否强健,是人之生机另一关键,此与“厥阴之上,风气治
之,中见少阳”及“厥阴主阖”、“厥阴中化” 同理, 也是《黄帝内经》中“少火生气”功能的体现。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系列讲座(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 吕 英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河图洛书
• 戴九履一 • 九九归一:阳明主阖,和缓有序敛降 • 一阳始生:厥阴(萌芽)生机 • 归一 坎卦:坎为水,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钦安 思想。天一生水。
厥阴热化变证
•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 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治病之道
• 将生命、疾病的普遍规律与个体的特殊规律相结合,虽不 能尽愈诸疾,起码可以少犯错误,不犯戕伐先后天两本或 根气萌芽中气的错误。
•
第三、四诊守方,效佳。
• 前胸刺痛消失;双肩胛骨痠痛消失; • 既往双上肢不能上举,现可自如上举;
二诊 2013-9-27
• 右前胸刺痛消失; • 双肩颈部肌肉痠痛消失; • 既往双上肢不能上举,现可自如上举; • 现主要为左侧胸及腋下、后背刺痛(肺及胸椎转移),改
变体位及语多时明显。一天中申时至戌时疼痛次数增多。
(阳明欲解时)
• 眠好转,每夜能睡4-5个小时,寅时醒后难入睡,梦多转 正常。 • 汗偏多转常。 • 精神转佳,上午精神可,午后至夜间较疲倦。
吕英教授讲座:从阳明少阴理论论述土气与临床(二)
吕英教授讲座:从阳明少阴理论论述土气与临床(二)从阳明少阴理论论述土气与临床讲者:吕英教授贯一明医堂制文字整理:2016屆扶陽-膏方工作室全體同學(廣東省中醫院)校訂:明74毛皮肌腠方也许是天意,“毛皮肌腠方”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个肌后面还有个肤的,就是我们的肌和肤是不一样的,或者毛、皮,皮下面是肤,然后才是肌,用药是完全不同的,但很多时候是一致的,问题有些病人复杂到你就得这样去考虑,你只要用过了一点点,他都不对。
那你得想办法去转啊,到底药物怎么配伍,还有非常非常关键——药量的匹配。
这可能是我讲课以来强调最多的,我从第一节课就开始强调药量。
(乌梅15g,生甘草30g,炙甘草30g,麻黄3g,生大黄1g,熟地黄15g,苦杏仁10g,薏苡仁10g,白豆蔻5g,蝉蜕5g,石膏15g,熟附子10g)就是这个方,时间不够那我就不讲方了,留给你们,可以慢慢用嘛。
针对今年的年运——三黄;大家看,麻杏苡甘汤、麻杏甘石汤,非常简单,你们自己慢慢去琢磨吧,当然这里面我应该是有方解的。
大家看《灵枢·决气篇》“何谓津?何谓液?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这些概念是必须记的,包括“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那么这个脉的内外到底是什么,营气在哪里,卫气在哪里,营卫气在《五十营》是一个东西,但是偏偏《灵枢》又有《营气行》、《卫气行》,又在说什么,把这些基本的中医概念,先慢慢一点点理清。
一定要脚踏实地,回到临床,我一直主张这一个。
否则你在那里转转转,都是空的,你没去打仗啊。
你不知道那个人,他非常累,但是他全身都是发烫的,你觉得用凉药,他已经累到气不接续了,那你要用热药,他又是发烫的,也用不了。
他又不是典型的白通汤,或者是白通加猪胆汁汤,又不是典型的水寒龙火飞,水浅不养龙这种,我把这个龙火逼出去,我有相应的办法让它回来,他不是这样,他脉内的那种热,脉又看不到,伏行于分肉之间,你根本就看不到,所以只要我们人没有气是察不到脉的;但是,只要这个气在运行,高的人都知道,或者你不知道,你去做治疗,这种理论指导你,你能取得疗效。
李可老中医:生死关头救阳为急,阳气是最根本的东西
李可老中医:生死关头救阳为急,阳气是最根本的东西李先生的简历: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毕业于西北医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熔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二十八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
欢迎您李先生。
听说李老师这两天的身体不是很舒服,但坚持给我们讲座,非常感谢您。
看您的简历里面,一开始是学文学的,后来怎么转到学中医上了?您当时是怎么去从事中医的呢?李可:中医我是自学的。
当时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也有这么一个机遇。
主持人:听说您是对重症的,我网上看资料说一般讲中医都是慢郎中么,中医是慢慢调理,但是您对这种疑难杂症的治疗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用的药剂也非常重,是吗?李可:其实中医在古代一直是擅长治重疑急症的,说中医是慢郎中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是误解啊。
那接下来有请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先生讲今天的主题“中医的养生”。
(掌声……)李可: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来南方,第一次是参加仲景学说研讨会,打那以后每年都来三、四次。
其中包括广州、广西的南宁还有好些其他地方。
到现在基本上就是七年,基本上每年都来南方。
但是我来南方以后,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
这个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如果从中医的六淫来分类就是风、寒、暑、湿、燥、火,那么我所看的病人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百不见一二,一例都没有遇到过。
南方气候特别热,一般人讲,有夏无冬,这么酷热的气候,人们在这样的一个气候竟然没有一个得火证、热斑点,或者阴虚证,这个事情让我非常惊诧,不理解。
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就注意观察南方朋友们的生活习惯。
就开始寻找(这些病证)根源,在我的观察当中发现:第一个问题就是普遍大家都使用空调,空调是一个现代科学的一个发明,若说它的利和弊,我看弊多于利。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处方
•炙吴茱萸10克 炙五味子10克 生附子3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90克 生黄芪120克 生白术45克 炙麻黄5克 •细辛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 •炙乌梅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芍45克 五灵脂45克 •炮姜30克 白芥子30克 炒山药60克 生半夏60克 •红参45克 黑豆30克 鲜姜30克 大枣45克 •赭石15克 生山萸肉60克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 体会
• 3.在临床五•生Su饮b t的itle应用比较广泛,除了 治疗各种肿瘤外,还用于慢性格林巴利氏 综合症、慢性淋巴型白血病、男性不育症、 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只要辩证准确,随 证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 全可靠。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常会 出现纳差、食欲减退,但停药后自行恢复, 疑为蜂蜜所致。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45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克 防 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 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细辛45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川贝母20克 款冬花20克 •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五灵脂45克 没药10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丹参30克 生白术75克 •茯苓30克
节增多。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 •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500克 生附子60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 120克 鲜姜45克 大枣45克 红参 45 克 炮姜30 克 生山萸肉120克 麻黄30克 •细辛30 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前胡15 克 •荆芥20克 川贝母10克 款冬花10克 炙五味子30克 瓜蒌30克 炙枇杷叶15克 炙桑叶10克 沙参30克
吕英医生的医案(三)
吕英医生的医案(三)病例十四:女 29岁未婚这是病人发给我的治病资料:接手李可老中医的患者。
长期以来主要症状有:1. 长期便秘。
服用李老的药后多数时候每天有大便,量尚可。
但停药后回复秘结、量极少。
2. 白带偏多,长期有点粘稠,色略黄。
2006年7月初十分劳累,那时开始,明显增多,色黄、粘稠,气味酸。
一天有时可流满两整张护垫。
3. 01年内科门诊发现左下腹有一硬块,后多次B超检查均正常。
但该部位时有隐痛,偶尔刺痛。
快步走时常常感觉有硬物在该处作痛。
05年2月,CT照出在“膀胱、子宫左上方位置见一椭圆形实性密度肿块影,大小约为5.1cm×4.3cm,CT值约为50Hu,肿块边缘清,与子宫分界不清,内部密度均匀,未见低密度坏死灶及钙化灶,膀胱稍受压移位,直肠形态正常,未见占位。
”后再经多次B超检查均正常。
4. 长期畏寒怕风,尤其腰、膝、脚。
极易感冒,常常有痰。
月经前膝、髋关节及小腿易酸痛。
5. 时有腰痛,左肾部位摸之较冷,有时冷痛。
6. 中后部舌苔长期剥苔。
7. 眼常干涩,偶有目痛。
有砂眼。
常有色黄、粘稠的眼睛分泌物,早起后尤多。
8. 休息不好时,膻中处易痛。
9. 昏沉、易疲劳,睡时不易醒,但梦较多。
10. 出汗少,尤其是下半身。
11. 易口干,特别是早晨起床时。
12. 有时尿频。
尿频发生时常常是在未时,或疲劳时。
13. 月经一般都是26天一个周期,每次都要7天才完全干净。
病史:上小学前曾患慢性肾炎。
上学后的尿常规检查均正常。
生活史:初中时常冬泳。
学生时代经常熬夜,运动较多。
现在情况:休息较晚(子时)、不运动、不吃生冷和刺激性食品、怕酸。
2006-7-21李老诊:寒凝三阴,气血阻滞,少腹左侧徵块八个月。
舌中剥、脉细数,按之散。
制附片45g (每日加10g,至服后半小时内全身发热、唇舌微麻为度)干姜、红参须、白术各90g,灸甘草120g、赤石脂 30g、紫油桂12g研服、车前子10g(包)、麻黄10g、辽细辛45g、吴茱萸30g、生姜45g、葱白4寸、大枣30枚。
师父吕英教授讲精深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
师父吕英教授讲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师父吕英教授讲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乙未年师父讲授· 酒泉传承基地大家好,一路走下来,我们感觉到庄浪的课程安排得还不错,因为我们都是专业技术人员。
我始终觉得,我们要学本事,保护每一个来到我们身边的人。
我希望只要我会的,只要大家想学,我们都会教给大家。
所以想让大家要信心,中医不难学的,就在生活当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偏,不管医德再高,医术再高,我们都不可能代表太阳的中心,我们只不过是太阳放射出的无数束光的其中一束而已。
所以我们的医路就非常地宽,什么样的病人来了,我们就用相应的方法。
如果这样,大家能够认识到天地是这样,生命又是什么规律,疾病肯定有共性,那么每一个人有自己禀赋的特殊规律。
只要我们把握了这四个规律,中医就可以重复了。
那么针对我们现在走的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的医路,《伤寒论》的方药是医剑。
从太阳篇到厥阴篇再回去,是一气周流的,你在太阳篇可以看到四逆汤,你在厥阴篇可以看到太阳篇的方药(桂枝汤),在阳明篇也能看到厥阴篇的方药(吴茱萸汤),那么阳明篇的方药在少阴篇也有(承气汤)。
它本来就是一个气,只不过我们要认识疾病的规律,李可老先生就说我们要辨证,我觉得这是中医一定要走的路。
那么到底这个证是什么,就是病机,所以我们就以病机统万病,执万病之牛耳。
今天我看了一些病人,有很多主任已经学了很好了,大的方面,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在李可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总结出来了。
我们要怎么传承,才能把内难本伤寒杂病论四部经典糅合在一起,那么我们肯定要先明理,明理是第一关,必须先明理。
这三年来,我觉得参加过师承班的,尤其是回炉的老师们,基本上都掌握的,但是随着2013年到今年运气的改变,在不同人身上,同一个病,发生了不同的改变,甚至跟之前我们学到的这些相反的改变。
昨天我的徒弟,张院长就提出来,今年大乌头汤不好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就是缘于年运的不同。
2013年酒泉揭牌的时候我就讲过引火汤和水地比卦方,就是因为那一年的年运,这就是五运六气在临床上的运用。
从阳明、少阴论述土气与临床(吕英)
明医堂逆气方加味
• 酒大黄10g • 牛膝30g • 生晒参30g 茯苓30g 黑顺片10g 山药60g 泽泻30g 炙甘草30g 白芍30g
• 白术60g
的是元气功能,不可简单只对应胆经。
• 中正之官,少火生气,是人体生发功能重要的体现。甲胆 一词,足少阳胆经甲木之气,因其经气之降可回到生生之 源,即少阴太阳之北方壬癸水,即元气,也即上文说的五 脏六腑兼有的生发之气,故有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 阳明经伏热与肾水不足
• 明医堂金水相生方 • 石膏、熟地黄 • 知母、熟地黄
• 阳明失阖与下焦阴阳俱损,寒湿阴霾逆上
• 逆气方方解
• 山药
逆气方
• 酒大黄10g • 牛膝30g • 生晒参30g
茯苓30g 黑顺片10g 山药60g
泽泻30g 炙甘草30g
方解
• 温益三阴,承降阳明逆气,扎阳根。寒邪直入厥少二阴, 肝肾虚寒,因土气太薄,而致肝寒风木直升,挟冲脉上逆 奔冲;
明医堂乙未甲胆风火方加味
• 白芍30g • 茯苓15g • 桂枝10g 炙甘草30g 生山茱萸10g 骨碎补15g 白术50g 生晒参10g 牛膝15g
• 泽泻30g
• 乌梅10g • 7剂
黄柏10g
熟地60g
• 用法:每4日1剂,每剂加水1300ml,文火煮2小时以上, 煮取200ml,分4日,1次/日。
• 阴邪共性用药:麻、蔻、附、炙甘草。 • 阳邪共性用药:膏、梅、苡、蝉、黄、生甘草。
病机线路
一、感暑源于土不伏火(先天坤卦,河图,彭子思想) 1.1 土虚,寒热兼有,故首选二草梅; 1. 2 因大汗肾水受损,相火离位:地梅(截断手足厥阴昏痉 发展); 二、阳暑:麻杏石甘(截断肺、心发展);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之寒温融于一炉(一)
二诊:2014-11-3
• 右眼睑下垂减轻; • 右眼脸轻微浮肿消失; • 左眼球外凸减轻;
• 现服用强的松,3#,qd;
• 余症状同前; •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滑。
服药前
服药后
• 生山茱萸30g • 生牡蛎30g • 柴胡10g
红参30g 炙甘草30g 升麻10g
生龙骨30g 黄芪45g 桔梗10g
• 1、患者寒战、高热却无汗说明少厥阴本气已虚——四逆 汤、乌梅。 • 2、多次服退热药后大汗出、热退,继之高热及之前低热5
天——虚人(气阴 、人参冰糖)。
• 3、头痛,通身发热滚烫,饮大量常温水,当日解大便一 次——阳明经热或太阳标热。
重点病机线路分析
• 4、无汗,身痛尤肢节烦痛,本属表闭,当用麻黄汤,但 少阴已虚,则为麻黄附子细辛汤。 • 5、曾有汗出,肢节烦痛,头痛伴高热后纳好饮多但无矢
病例一
重症肌无力? GRAVES眼病病史
初诊:2014-10-27
• 姓名:赖某 • 性别:女 • 年龄:24岁
• 主诉:右侧眼睑下垂伴眼睑浮肿6年余
• 现病史:患者200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目外凸,右侧眼睑 下垂伴浮肿,经当地医院诊治,考虑为‚眼底肌肉肥厚‛ ,行手术治疗后未见好转。2010年于广医二院就诊,诊断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之寒温融于一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 吕 英
治病求本(混元一气)
•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 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 必求于本。‛
• 对‚本‛的理解在临证实践时非常重要。
• 本(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构成的混元一气)虽不可视,却 又时时刻刻不离人体而以无形之气显现(一气周流,四季
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 孙其新
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孙其新刘观涛按: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忙着我所供职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事务。
应出版社之邀,我负责编辑专门面向中医药大学师生的订阅号“悦读中医”(ydzhongyi)。
青年学子,是未来中医的希望!我们希望能够在大学校园中开展系列的师承试验班级。
将来本订阅号的诸多师兄,就是青年学子的辅导员啊!而青年学子们的师承实验,又成为我们开发精品教程的源泉。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昨天,我们刊发的李可老先生的文章(封面照片即是李可老先生),得到热烈赞叹,今天,我们特意看法一位李老思想的师承者、主任医师孙其新的演讲。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孙其新主任医师首先我们来谈谈《附子丸散简效廉》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在济南第二届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会发表的,当时我是出于什么样的思想呢?因为附子谁都想用,但附子大量、久用,对大夫和患者来讲,都是一个心有余悸的问题。
那么如果你想把它做成水丸,那就比较好掌控了,一个人吃1.5g附子粉会怎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做试验,刚开始也怕中毒,就按李可的服法,把附子磨成粉30g,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试验,这个试验是在我自己身上做起,吃完以后,一天两天没有什么反应,而且我在做的时候,都是用日本的松夏血压计来测量,测量自己的血压和脉搏,结果发现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效果。
所以说李可说的这段话:“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不重视临床,对经典多有违背,以为读过两本书就…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实误人不浅。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得了解附子,书上写过,不如自己用过,因此,从我开始到第二代、第三代弟子,无一例外都亲尝附子,患病则签字处方服附子,只有自己亲自做过,才可发现真理。
”这一点,我体会的非常之深。
我查找了一下,李可对附子小剂量有哪些论述呢?结果发现,他有一次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在1959-1960年治疗类风关的时候,他治了6例结果都失败了,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小剂量附子是隔衣挠痒,初看这段话,一般则以为李可惯用大剂量附子,而反对用小剂量附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他只是在急危重症时喜欢用大剂量附子,这是我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面,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李可把附子分为“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5等,大家看第17篇文章就知道了,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
(吕英2)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厥阴解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 吕 英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河图洛书
• 戴九履一 • 九九归一:阳明主阖,和缓有序敛降 • 一阳始生:厥阴(萌芽)生机 • 归一 坎卦:坎为水,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钦安 思想。天一生水。
• 天地一气周流左升右降,厥阴风木表现为东方和缓有序地 生(升)发,凡临床遇东方或左升之路出现的疾病均可归 为厥阴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每一点都是圆
• 五 中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彭子学说。
气一元 厥阴 阳明
•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寥廓(太极),肇基化 元,万物资始(先天乾卦),五运终天(河图),布气真 灵,揔统坤元(先天坤卦),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 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 咸章。” • “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而变而化,而化而变。 • 幽显--厥阴与阳明。
气上升、“少火生气”。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萌芽
• “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元气萌芽之 脏。”物之既已扎根,萌芽即可反映物之生机,人身同理。 故人身一气周流除了生发之力外,蓄势待发的萌发之力是
否强健,是人之生机另一关键,此与“厥阴之上,风气治
之,中见少阳”及“厥阴主阖”、“厥阴中化” 同理, 也是《黄帝内经》中“少火生气”功能的体现。
• 春光明媚—年之日出
• 风光旖旎—太阳“开”
岁
四季
桂枝
• 《本经》:“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 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 《本草崇原》:“桂启水中之生阳,上交于肺,则上气平 而咳逆除矣。桂秉少阳之木气,通利三焦,则结气通而喉 痹可治矣。” • 桂枝加桂汤:界面在太阳,犹如由夜转日,“日出”之际, 肝肺顺接之时,肝中(厥阴)内寄相火(少阳)升发之力 不足,此种经气运行全赖生生之源之充足,此条若加用桂 枝二两,说明“日出”之际,由夜转日,起步难,需借助 扶益肝升、扶达肝阳之力,同时此药作用又在太阳地界, 药用桂枝。有的医家认为此条病机包括少阴阳气不足故所 加二兩为紫油桂。
(吕英3)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阳明课件
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无所复传”。
• 《伤寒论》第184条:“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
阳明从中化
•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 •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 燥湿相济,和合一气。
阳明降机与生生之源
• 郑钦安:“坎为水,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 • 先天乾坤(阴阳)两卦化合为后天的生生之源、阳根之所, 对应北方——坎卦☵。坎卦中的阳,钦安称为相火、真火, 依据天地一气周流,此火只有降至地下水阴中方能化生为后 天的坎水。
甲午年
• 癸巳暖冬,天地一气封藏之力不足,阳根浅; • 甲午年多见来源于三阴地界的火热燥,阳气偏于升、浮,
但降、沉不足。
• 下焦阴分不足,内生虚热。 • 有春夏,无秋冬。
• 用药需注意先把离位的燥热火之气归位。
阳明病的不同层次
•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 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太阳、太阴同主开)是也;正 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 中燥烦实,大便难(大柴胡汤)是也。(179) •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 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脾阳复常)至七八 日,大便硬者,为阳明也(胃家实)。(187)
• 彭子益曰:“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 相火 降至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 • 阳明阖,坎水足。
阳明降机与甲胆
• 太师父: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之降机。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 真武汤归于理中汤类方,针对一切风木妄动之征象,可补
火生土,壮元阳以消阴翳。真武汤之用白芍,乃降胆(甲 木),再复以敛之,使升发太过的肝气(乙木)回归肾水 之中,成为坎中一阳。只有‘降’的到位,才能生化无穷。 故‘十一脏取决于胆’奥义在此。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吕英教授讲座PPT文档
2012-11-26最后一次住院出院诊断: 1、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 2、高尿酸血症 3、慢性胃炎 4、腰椎退行性病变 5、痔 现口服西药反应停;
土载木
生晒参45g 干姜15g
炙甘草60g 茯苓15g
黑顺片30g 姜炭30g
乌梅30g
赤芍90g
当归30g
生半夏30g
15剂,每2日1剂
白术120g 生山茱萸30g 黄芪150g 吴茱萸15g 楮实子120g
十一诊:2013-3-26
服药后肝区刺痛感基本消失; 眠较前好转,难入睡时心烦较前好转; 自觉可听到心跳较前好转; 15/3复查血常规较9/1相比; WBC:2.9×109/L升至3.9×109/L; PLT:41×109/L升至170×109/L; (土能伏火,土能载木,相火归位,元气渐强)
75年急性黄疸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未知)治疗, 治愈后出现反复右胁肋隐痛至今,劳累、情绪不畅 或天气转变(冷、热皆会)易诱发;(厥阴)
几十年来未发热;(伏邪深痼) 眼周晦暗;(阳气) 口唇暗郁紫; (土木关系,土虚木郁) 咳嗽,无痰,吹风受凉易诱发加重;(太、少阴) 易悲伤、流泪;(阳气不足,厥、少阴)
生克制化
木克土 木疏土 “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而变而化,而化而
变
中医认识七情图 《易理阐真》认识七情图
喜
乐
怒
思
悲喜
愁
怒
恐
哀
礼(火) 仁(木) 信(土) 义(金)
智(水)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 以仁至。”
吕英教授讲座:从阳明少阴理论论述土气与临床(一)
吕英教授讲座:从阳明少阴理论论述土气与临床(一)从阳明少阴理论论述土气与临床讲者:吕英教授贯一明医堂制文字整理:2016屆扶陽-膏方工作室全體同學(廣東省中醫院)校訂:明74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刚刚看到还有我的一些病人也来了,大家晚上好。
非常感谢广东省中医院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次机会,我也是广东省中医院培养出来的。
所以,每一次我都要像一个省中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样,诚挚地与大家进行学术交流。
主题:阳明伏热与肾水不足这次很荣幸地受到广东省中医院补土流派工作室的邀请,主题是论述“土气与临床”。
接到邀请时就在思考怎么讲这个“土”,尤其是要结合岭南地域特点这一块。
如果说讲脾胃、中气,这些概念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晰。
而临床最难的是什么呢?刚刚胡延滨书记也提到过,我个人认为临床最难的是阳明伏热与肾水不足,尤其是今年,这方面的矛盾越发明显,体会也更深。
所以,我就大胆提出来,以抛砖引玉。
我们陈延主任已经走出来的这条医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今天,从我的角度提出这个观点,看看对整个补土流派有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我一直继承和发扬师父李可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这一生只做这一件事,就是从七大要点入手整理他的学术思想体系。
今天,我就从阳明和少阴同时入手,跟大家交流。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承工作至今已有6年,在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在往港澳台发展。
各个地方都在跟国家基地联系,源于什么?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源于李可老中医,他的学术思想是实践出来的。
我跟我师父有非常相同的经历,都是在临床上摸爬滚打多年;理论没有脱离《内经》、《难经》,方药没有脱离《伤寒杂病论》;今年的临床工作,我们遇到很多温病疾病,所有的用药都是出于临床的需要,希望可以除了治疗现有疾病的同时起到截断病势的作用。
中医急症有绝招昨天晚上我们医院的一位处长发烧、高热,因为他有痛风病史,只要一用消炎药、退烧药,烧退了之后痛风就会急性发作,非常痛苦。
而本次发热,喝了一剂药就好了。
师父吕英教授讲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
师父吕英教授讲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师父吕英教授讲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师父吕英教授讲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乙未年师父讲授・酒泉传承基地大家好,一路走下来,我们感觉到庄浪的课程安排得还不错,因为我们都是专业技术人员。
我始终觉得,我们要学本事,保护每一个来到我们身边的人。
我希望只要我会的,只要大家想学,我们都会教给大家。
所以想让大家要信心,中医不难学的,就在生活当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偏,不管医德再高,医术再高,我们都不可能代表太阳的中心,我们只不过是太阳放射出的无数束光的其中一束而已。
所以我们的医路就非常地宽,什么样的病人来了,我们就用相应的方法。
如果这样,大家能够认识到天地是这样,生命又是什么规律,疾病肯定有共性,那么每一个人有自己禀赋的特殊规律。
只要我们把握了这四个规律,中医就可以重复了。
那么针对我们现在走的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的医路,《伤寒论》的方药是医剑。
从太阳篇到厥阴篇再回去,是一气周流的,你在太阳篇可以看到四逆汤,你在厥阴篇可以看到太阳篇的方药(桂枝汤),在阳明篇也能看到厥阴篇的方药(吴茱萸汤),那么阳明篇的方药在少阴篇也有(承气汤)。
它本来就是一个气,只不过我们要认识疾病的规律,李可老先生就说我们要辨证,我觉得这是中医一定要走的路。
那么到底这个证是什么,就是病机,所以我们就以病机统万病,执万病之牛耳。
今天我看了一些病人,有很多主任已经学了很好了,大的方面,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在李可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总结出来了。
我们要怎么传承,才能把内难本伤寒杂病论四部经典糅合在一起,那么我们肯定要先明理,明理是第一关,必须先明理。
这三年来,我觉得参加过师承班的,尤其是回炉的老师们,基本上都掌握的,但是随着2021年到今年运气的改变,在不同人身上,同一个病,发生了不同的改变,甚至跟之前我们学到的这些相反的改变。
昨天我的徒弟,张院长就提出来,今年大乌头汤不好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就是缘于年运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明禁下证
•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病证,不可攻之。(204) • 猪苓汤
太阴界面的阳明病
• 阳明病,脉迟(里气空虚),食难用飽(中气大虚),饱 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癉。虽下之,腹满如故。 所以然者,脉迟故也。(195)
•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 加芍药汤(降甲胆)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彻 热)主之。(279)
里气不足之阳明虚化证
四季土之开阖方
• 酒大黄10g后下1分钟 • 泽泻30g 淮山60g 牛膝30g 茯苓30g 熟附子10g
• 炙甘草20g
• 桂枝10g • 生半夏30g
生晒参15g
熟地30g
桃仁10g
五味子10g
• 阳明主最里、最深、最内之燥热火,大黄、半夏开其气结 后,熟地、五味子之滋润渗灌之力便可发挥,当然应是同 时发生。 • 桃仁、桂枝同属血分药,刚好对应阳明阖降、厥阴升提, 其活血祛瘀温经开气结,促进血脉之流动,间接恢复了营
甲午年
• 癸巳暖冬,天地一气封藏之力不足,阳根浅; • 甲午年多见来源于三阴地界的火热燥,阳气偏于升、浮,
但降、沉不足。
• 下焦阴分不足,内生虚热。 • 有春夏,无秋冬。
• 用药需注意先把离位的燥热火之气归位。
阳明病的不同层次
•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 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太阳、太阴同主开)是也;正 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 中燥烦实,大便难(大柴胡汤)是也。(179) •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 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脾阳复常)至七八 日,大便硬者,为阳明也(胃家实)。(187)
• 六、同煎则袪瘀生新。
逆气方与温氏奔豚方
• 温氏奔豚汤针对三阴寒邪,甚则沉寒痼冷,但气机以冲气
肝寒上干似奔豚气,故不用姜术。 • 逆气方针对因湿邪及风木疏泄太过致燥热在上或入里,对 应阳明腑邪热或火邪,同时三阴界面阴阳两损(暖冬阳根 浅也易木生火太过)。治疗需清解邪热邪火同时收风木逆 气,还需以阴配阳,此阴药以能入肺脾太阴则有助肺之化 源及土生金金生水即有助右降之力为上,首选得中土之专 精,汁液晶莹透彻粘滑之淮山。
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无所复传”。
• 《伤寒论》第184条:“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
阳明从中化
•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 •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 燥湿相济,和合一气。
阳明降机与生生之源
• 郑钦安:“坎为水,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 • 先天乾坤(阴阳)两卦化合为后天的生生之源、阳根之所, 对应北方——坎卦☵。坎卦中的阳,钦安称为相火、真火, 依据天地一气周流,此火只有降至地下水阴中方能化生为后 天的坎水。
中化食,安和五脏。
大黄的作用
• 一、李可老中医曰:“三阳统于阳明”,将气治至五之气
阳明燥金,恢复其主阖功能,阳明阖则坎水足,如逆气方; • 二、彻气分或血分实热,如扁桃体癌病例治疗思路; • 三、截断三阴热化至阳明之势; • 四、腑以通为用,用于阳明腑实证;
• 五、开气结,如桂枝、大黄升厥阴、降阳明;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系列讲座(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 吕 英
阳明
气一元 厥阴 阳明
•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寥廓(太极),肇基化 元,万物资始(先天乾卦),五运终天(河图),布气真 灵,揔统坤元(先天坤卦),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 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 咸章。”
•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 止者愈(脾阳复常)。(205)
•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 大陷胸汤主之。(135) •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 之则愈。(103) •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 汤主之。(165)
• 彭子益曰:“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 相火 降至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 • 阳明阖,坎水足。
阳明降机与甲胆
• 太师父: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之降机。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 真武汤归于理中汤类方,针对一切风木妄动之征象,可补
火生土,壮元阳以消阴翳。真武汤之用白芍,乃降胆(甲 木),再复以敛之,使升发太过的肝气(乙木)回归肾水 之中,成为坎中一阳。只有‘降’的到位,才能生化无穷。 故‘十一脏取决于胆’奥义在此。
• “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而变而化,而化而变 • 幽显--厥阴与阳明。
阳明
•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 两阳合明也。”
• 阳明与厥阴是四象发生变化的极点,遵循阴阳二气互根互 用,消长盛衰的规律。
• 阳气盛极显明的状态用阳明来反映。
阳明的内涵
• 对应脏 • 对应腑 • 对应经脉 肺 胃 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庚金之气; 手太阴肺经辛金之气;
逆气方
• 酒大黄10g后下1分钟 • 泽泻30g • 炙甘草20g 方。 淮山60g 牛膝30g 生晒参15g 茯苓30g 熟附子10g
• 逆气方乃温氏奔豚方去沉香、砂仁、紫油桂加酒大黄而成
• 降逆气,疏导离位之风寒湿邪。
大黄
• 《本经》:气味苦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 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
足阳明胃经戊土之气;
• • • • • 正午阳明--《伤寒论》阴阳排列顺序,指两阳合明 西方阳明--主气图五之气阳明燥金,主降 阳明燥土--土中之正常阳明燥气 肺之化源--肺降乃化源之本(金生水) 阳明居中属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熟地、大黄、石膏)
阳明主阖
• 阳明之和缓有序敛降即阖阳明。
• 遵循主气规律,五之气阖阳明必经四之气太阴湿土。 • 《素问· 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 以四时长四藏……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 《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脏六府之海,主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