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专题07诗歌选择题技巧5结构分析不当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 然豪迈。
典例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①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 ①此诗作于柳宗元贬官柳州时期。②黄树:橘树。《屈原》橘颂 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③三国时期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来 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首句看似寻常,但特别点明的“手种”“二百”却表现了诗人 对柑树的喜爱。
• B.“遍”字形容柑叶的繁盛,如在目前,也直接点出诗人遍览城 隅的兴致。
• C.“喷雪”“垂珠”都是想象之景,分别比喻怒放的花朵和累累 的硕果。
• D.“闻”将花开的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 的气氛。
•
典例 2 (2018·河北唐山高三二模,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词,回
答问题。
• 南乡子
•陆 游
• 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 两鬓秋。
•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 万事休。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开头两句词表现词人早年进入京都,广交名人雅士,踌躇满志 的情怀。
2020年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释】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
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2)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出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解析(5)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①唐 ·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与冷酷的环境作对比,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2020年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高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2020年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高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答题技巧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从那“战图”中去想象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凭君”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C.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D.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意象独特,天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 ,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
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D.这首闺怨诗多处运用神话或典故,想象丰富,意象独特,天 上人间,尽显浪漫色彩,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
D“闺怨诗”错误。
诗体表现的是男子对女子的思念 之情,并无闺怨诗的“怨”。
高考回顾
2019全国卷 2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二)词 词,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约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
盛行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曲”或“曲子词”等。后依照乐谱声律节 折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 韵律而填定,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为“诗余”。词有 “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慢”又比 “引”、“近”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随后又出现了“小令”“中调”“长调”: (1)小令,限58字以内。(2)中调,指59至90字。(3)长调,指91字以上者。 (三)曲(一般指元曲)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10 如何读懂诗歌(解析版)

专题10 如何读懂诗歌★★考点解读★★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必考题型,但是很多学生却面临着不会读、读不懂的困境。
方法掌握了,但是却不会做题。
所以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诗歌的含义有浅层和深层之分,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所用到的方法自然也是不同的。
★★技巧点拨★★❖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020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解题攻略-课件--(共28张PPT)

情感分析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
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表达技巧分析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
误。 • 2.寻找敏感点。圈出明显的敏感点,带问题去比
对排除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 ①修睦:晚唐诗人。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 日的无比向往。
C、颈联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 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 人生无常的感慨。
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 象之景,相得益彰。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
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关键词语理解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
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表达技巧分析
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
“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语言 炼字
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
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
2020高考诗歌鉴赏
选择题攻略
古诗鉴赏难在哪儿?
• 问题之一
2020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技巧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 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 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 诗。
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 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练字、炼句、诗眼、语言 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4、理解诗歌内容—背景、题材、作者 5、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2020高考诗歌鉴赏
选择题攻略
复习存在的问题:
1、读不懂诗(最大问题) 2、审不准题,弄不清楚考点 3、判断不准易错点
【真题再现】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对“襟已殚”的解释 符合诗歌整体内容和
情感方向
对“余”的解释
内容分析,“对照” 手法分析错误
E、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结伴出游之欢乐 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
主旨情感分析,“反衬” 手法错误
方法小结:
1、读懂诗歌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 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攻略

备战高考 | 诗歌鉴赏选择题攻略庆幸和释然,这是因为:由主观考查变客观考查,读诗更容易了,试题难度更小了。
本书单独编写此内容,旨在让考生触摸到选择题考查的实质和命题的来源,消除考生对新题型的陌生感。
一、古诗歌鉴赏选择题的演变(一)历史沿革古诗歌鉴赏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并非什么“创新之举”,这种题型十几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数考卷采用过,北京卷近些年一直在采用,全国卷新高考的“五选二”式选择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原来选择题型的回归和升级。
[经典回顾](2000·全国卷)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命题点感悟]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心理。
(二)现实创新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古诗歌鉴赏,从现实因素来看,主要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大背景下的命题调整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考卷语文科目阅读量增加,题量增加而考试用时不变是一个大的趋向,在这个大方向下,增加选择题的分量是命题的一个必然之选;而且古诗歌鉴赏一直有“考生最头疼的阅读题”之说,阅读存障碍,题目有难度一直让广大考生畏之如虎,得分率普遍较低。
而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恰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矛盾,并且这两种形式的题目本身就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分度,能够更好地区分考生的水平。
2020年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含解析)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2020届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一直是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固定题型,而且常考常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诗歌鉴赏所选诗歌,虽然全部选材于教科书外,但是,所考察的基本语文学科能力,基本语文学科素养是比较稳定的。
因此,只要我们认真复习,精准备考,科学应对,一定能够在诗歌鉴赏这一块拿到令人满意的分数。
本人积累多年经验,总结了一些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以供大家参考。
一、诗歌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一般情况下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诗歌形象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请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诗歌形象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思想、处境、环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准确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关键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人物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故土情深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维护安宁的形象。
(8)、爱恨情长、侠骨柔情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020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2020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诗歌鉴赏有哪些题型的,它的答题方法有哪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杜甫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诗歌选择题技巧(5)结构分析不当
一、选择题考点突破
结构分析不当,谋篇乱加阐释
【典例示范】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宿府①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
②伶俜:流离失所。
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
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
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之情有增无减,因为诗人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 尾联照应颔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有辗转流离之苦闷。
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漂泊辗转,诗风沉郁。
突破方法:
①整体理解诗歌,了解词与词、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
②关注选项中的“起承转合”、“线索”、“照应”、“对照”、“伏笔”、“铺垫”等词。
【答案】
D
【解析】
尾联应照应首联。
【例题精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C.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D.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答案】
1.D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
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
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先欢乐之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B.二三句写山路转陡,几疑路穷。
给人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
“忽有”句紧承其上,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
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
C.上片后四句描绘了一幅秋季烟村宁静安详的图景。
烟村之景是思乡的触媒,词人正当惊喜凝望之际,
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
D.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
过片“凄凉只恐乡心起”照应开头,写来吞吐曲折,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
【答案】
2.D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留诲曹师等诗①
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
【反馈检测】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①
赵鼎②
霜露日凄凉。
北雁南翔。
惊风吹起不成行。
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
为尔惜流光。
还是重阳。
故人何处舣③危樯。
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
[注]①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
②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
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
③舣:停船靠岸。
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首句“霜露日凄凉”交代了时间与地点。
“凄凉”二字,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用反衬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反衬出大雁的孤寂、凄凉的处境。
C.这首词的上片写北雁南飞“不成行”“吊影苍波”,处境苍凉,这是对“雁”的直接描写。
D.下片中的“重阳”与题目中的“九日”相照应,是本词的“词眼”,点明了主题和情感。
【答案】
1.C
【解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②年最少。
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二十余岁以门荫入仕,但应试进士不第,仅任过主簿、知县等职。
②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
③窣[sū]地,拂地,拖地。
窣,突然,出其不意;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2.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描写春草嫩绿无边、春意蓬勃,只是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B.“窣地春袍”描写宦游少年身着拂地的青色官服,不言“青袍”而言“春袍”,更让读者联想到少年的风华正茂、前程美好。
C.“堪怨王孙”是谁存怨呢?词人没有明言,既可能是王孙自怨,也可能是运用拟人手法,草在怨。
D.“嫩色宜相照”与“翠色和烟老”遥遥相对,明写草色,暗寓人生遭际,情郁于中。
词人构思巧妙,词意隽永。
【答案】
2.A
【解析】
二、诗歌结构技巧分析角度
诗歌结构技巧的分析,也多在选择题中常见,以下结构技巧应有所掌握。
(一)总说
1.从景情关系角度:(1)先景后情(2)以景结情
2.从前后句(联)的角度:(1)重章叠句(2)铺垫(3)照应(4)过渡(5)承上启下
3.从诗歌的主旨角度:(1)开篇点题(开宗明义)(2)卒章显志(画龙点睛)(3)以小见大(4)
对比
4.从诗歌情感的变化角度:抑扬(欲扬先抑)
(二)各部分常见技巧
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内容—先景后情(先情后景)、叙事或议论开篇、比兴、统领全诗、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交代背景(人、时、地、事、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
结构—伏笔铺垫、蓄势、引起下文、抑扬、照应题目
主旨—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形式—重章叠句、对比
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
内容—结合文本,诗句描写了什么景物
结构—伏笔铺垫、蓄势、承上启下、抑扬、结构照应
主旨—点明主旨
形式—重章叠句、对比
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
内容—以景结情
结构—抑扬、照应开头、照应前文、对比、总结
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总括全诗
做选择题时,应对以上选项中常见的结构术语有所辨析,以便准确查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