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K均值聚类算法-C均值算法)说课讲解
kmeans聚类算法原理
K-means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它将数据点分成K个簇。
算法流程如下:
1.初始化:选择K个初始质心,这些质心可以随机选取,或者是在数据集中选取前K个点
作为质心。
2.分配:对于数据集中的每个点,计算它到每个质心的距离,并将其分配给最近的质心所
在的簇。
3.更新:对于每个簇,计算簇中所有点的平均值,并将质心更新为该平均值。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质心不再改变。
K-means算法的终止条件可以是质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者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K-means算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时间复杂度低,易于理解和实现,但是它对初始质心的选取敏感,并且它只适用于线性数据,对于非线性数据效果不佳。
k均值聚类算法步骤
k均值聚类算法步骤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它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分成K个不
同的簇,每个簇中的样本具有相似的特征。
K均值聚类算法的步骤如下:
1. 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首先,需要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这些中心可
以是随机选择的,也可以是根据数据集中的某些特征选择的。
2. 计算每个样本到每个聚类中心的距离:接下来,需要计算每个样本到每个
聚类中心的距离,以便将样本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
3. 将样本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根据计算出的距离,将每个样本分配到最
近的聚类中心。
4. 更新聚类中心:更新聚类中心,使其位于聚类中心的样本的平均位置。
5. 重复步骤2-4,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重复步骤2-4,直到聚类中心
不再发生变化,即聚类结果收敛。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聚类算法,它可以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分成
K个不同的簇,每个簇中的样本具有相似的特征。
K均值聚类算法的步骤比较简单,但是它的结果可能会受到初始聚类中心的影响,因此,在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之前,需要仔细考虑如何选择初始聚类中心。
聚类分析(C均值-K均值)知识讲解
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标准测度函数开始收敛为 止。
算法描述
1.初始化中心向量c1, c2, … 2. 分组:
将样本分配给距离其最近的中心向量,
由这些样本构造不相交( non-overlapping ) 的聚类
3. 确定中心:用各个聚类的中心向量作为新 的中心
4. 重复分组和确定中心的步骤,直至算法收 敛
算法步骤
1.为每个聚类确定一个初始聚类中心,这样就 有C 个初始聚类中心。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动态聚类法
动态聚类法技术要点 1. 确定模式和聚类的距离测度。 2. 确定评估聚类质量的准则函数。 3. 确定模式分划及聚类合并或分裂的规则。
基本步骤 1. 建立初始聚类中心,进行初始聚类; 2. 计算模式和类的距离,调整模式的类别; 3. 计算各聚类的参数,删除、合并或分裂一些
聚类;
4. 从初始聚类开始,运用迭代算法动态地改变 模式的类别和聚类的中心使准则函数取得极值 或设定的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时停止。
2.将样本集中的样本按照最小距离原则分配到 最邻近聚类
3.使用每个聚类中的样本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 心。
4.重复步骤2.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变化。 5.结束,得到C个聚类
为了聚类方便 ,上表 1中图书号分别用1、2、 3、4、5、6、7、8、9表示。
取12组样本进行 分析,每组样 本有3个属性。
K均值算法的一些介绍和基础知识
2.K-MEANS算法k-means 算法接受输入量k ;然后将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k个聚类以便使得所获得的聚类满足:同一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低。
簇的相似度是关于簇中对象的均值度量,可以看作簇的质心(centriod)或重心(center of gravity)。
k-means 算法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首先从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而对于所剩下其它对象,则根据它们与这些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距离),分别将它们分配给与其最相似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聚类;然后再计算每个所获新聚类的聚类中心(该聚类中所有对象的均值);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标准测度函数开始收敛为止。
一般都采用均方差作为标准测度函数.,其定义如下:∑=∈-=Eki Cpi im p12||(1)其中,E是数据集中所有对象的平方误差和,p是空间中的点,表示给定对象,im是簇i C的均值(p和i m都是多维的)。
换句话说,对于每个簇中的每个对象,求对象到其簇中心距离的平方,然后求和。
这个准则试图使生成的k个结果簇尽可能的紧凑和独立。
K均值算法试图确定最小化平方误差的k个划分。
当结果簇是紧凑的,并且簇与簇之间明显分离时,它的效果较好。
对处理大数据集,该算法是相对可伸缩的和有效率的,因为它的计算复杂度是O(nkt),其中n是对象的总数,k是簇的个数,t 是迭代的次数。
通常地,k<<n并且t<<n。
该方法经常终止于局部最优解。
然而,只有当簇均值有定义的情况下k均值方法才能使用。
在某些应用中,例如当涉及具有分类属性的数据时,均值可能无定义。
用户必须事先给出要生成的簇的数目k可以算是该方法的缺点。
K均值方法不适合于发现非凸形状的簇,或者大小差别很大的簇。
此外,它对于噪声和离群点数据是敏感的,因为少量的这类数据能够对均值产生极大的影响。
k均值聚类算法简析
k均值聚类算法简析k均值聚类是⼀种⽆监督的学习,它将相似的对象归到同⼀个簇中,聚类⽅法⼏乎可以应⽤于所有对象,簇内的对象越相似,聚类的效果越好,之所以称之为K-均值是因为它可以发现k个不同的簇,并且每个簇的中⼼采⽤簇中所含的值的均值计算⽽成。
其⽬的为在不知数据所属类别及类别数量的前提下,依据数据⾃⾝所暗含的特点对数据进⾏聚类。
对于聚类过程中类别数量k的选取,需要⼀定的先验知识,也可根据“类内间距⼩,类间间距⼤”为⽬标进⾏实现。
优点:容易实现。
缺点:可能收敛到局部最⼩值,在⼤规模数据集上收敛较慢适⽤数据类型:数据型数据k-means算法以数据间的距离作为数据对象相似性度量的标准,因此选择计算数据间距离的计算⽅式对最后的聚类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常⽤计算距离的⽅式有:余弦距离、欧式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k-均值是发现给定数据集的k个簇的算法,簇个数是由⽤户给定的,每⼀个簇通过质⼼,即簇中所有点的中⼼来描述。
k-均值算法的⼯作流程是这样的,⾸先,随机确定k个初始点作为质⼼。
然后将数据集中的每个点分配到⼀个簇中,具体来说,为每个点找其最近的质⼼,并将其分配给质⼼所对应的簇,这⼀步完成后,每个簇的质⼼更新为该簇所有点的平均值。
第⼀步:选K个初始聚类中⼼,z1(1),z2(1),…,zK(1),其中括号内的序号为寻找聚类中⼼的迭代运算的次序号。
聚类中⼼的向量值可任意设定,例如可选开始的K个模式样本的向量值作为初始聚类中⼼。
第⼆步:逐个将需分类的模式样本{x}按最⼩距离准则分配给K个聚类中⼼中的某⼀个zj(1)。
假设i=j时,其中k为迭代运算的次序号,第⼀次迭代k=1,Sj表⽰第j个聚类,其聚类中⼼为zj。
第三步:计算各个聚类中⼼的新的向量值,zj(k+1),j=1,2,…,K求各聚类域中所包含样本的均值向量:其中Nj为第j个聚类域Sj中所包含的样本个数。
以均值向量作为新的聚类中⼼,可使如下聚类准则函数最⼩:在这⼀步中要分别计算K个聚类中的样本均值向量,所以称之为K-均值算法。
聚类分割算法
聚类分割算法聚类分割算法是一类常用于将数据集划分成具有相似特征的子集的方法。
这些算法主要用于无监督学习,即在没有先验标签的情况下,自动发现数据集内在的模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聚类分割算法:1. 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 K均值是最常见的聚类算法之一。
它将数据集分为K个簇,每个簇由其质心表示。
算法的目标是使每个数据点到其所属簇的质心的距离最小化。
2. 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层次聚类根据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构建树状结构。
可以通过聚合或分割来创建簇。
分为凝聚式层次聚类(自底向上)和分裂式层次聚类(自顶向下)。
3.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能够发现具有足够密度的区域,并将稀疏区域视为噪声。
它不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
4. Mean Shift聚类:- Mean Shift是一种基于梯度上升的聚类算法。
它通过不断迭代调整数据点的位置,使其移向密度最大的区域,从而找到簇的中心。
5. 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 OPTICS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类似于DBSCAN,但允许在数据集中存在不同密度的区域,并通过产生一系列密度相关的点来表示簇。
6. 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谱聚类利用数据集的谱信息,通过将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来执行聚类。
它在处理非凸形状的簇和图分割问题时效果较好。
7. 模糊聚类(Fuzzy Clustering):-模糊聚类考虑了数据点与簇的隶属度,而不是将每个数据点硬性地分配到一个簇。
模糊c均值(FCM)是模糊聚类的一个典型算法。
这只是聚类分割算法的一小部分,每个算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限制。
K-means算法讲解ppt课件
预测:预测是通过分类或估值起作用的,也就是说,通过 分类或估值得出模型,该模型用于对未知变量的预言。
聚类:在没有给定划分类的情况下,根据信息相似度将信 息分组。是一种无指导的学习。
关联规则:揭示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种关系没有在 数据中直接表现出来。
偏差检测: 用于发现与正常情况不同的异常和变化。并分 析这种变化是有意的欺诈行为还是正常的变化。如果是异常 行为就采取预防措施。
完整最新ppt
13
决定性因素
Input & centroids
①数据的采集和抽象 ②初始的中心选择
Selected k
① k值的选定
MaxIterations & Convergence
①最大迭代次数 ②收敛值
factors?
Meassures
①度量距离的手段
完整最新ppt
14
主要因素
初始中 心点
Repeat 从簇表中取出一个簇
(对选定的簇进行多次二分实验) for i=1 to实验次数 do 试用基本K均值(k=2),二分选定的簇 end for 从实验中选取总SSE最小的两个簇添加到簇表中
Until 簇表中包含K个簇
17
谢谢!
完整最新ppt
1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6
什么是Kmeans算法?
Q1:K是什么?A1:k是聚类算法当中类的个数。 Q2:means是什么?A2:means是均值算法。
Summary:Kmeans是用均值算法把数 据分成K个类的算法!
完整最新ppt
7
Kmeans算法详解(1)
k_means
//重新计算簇集合
void UpdateCluster()
{
int i=0;
int tindex;
//将所有的集合清空,即将TOP置0
for(i=0;i<K;i++)
{
Top[i]=0;
}
for(i=0;i<N;i++)
double * Center;//质心集合
double * CenterCopy;//质心集合副本
double * AllData;//数据集合
double ** Cluster;//簇的集合
int * Top;//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会用作栈处理
//随机生成k个数x(0<=x<=n-1)作为起始的质心集合
2、用前C个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3、将全部样本随机地分成C类,计算每类的样本均值,将样本均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二、初始聚类
1、按就近原则将样本归入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中。
2、取一样本,将其归入与其最近的聚类中心的那一类中,重新计算样本均值,更新聚类中心。然后取下一样本,重复操作,直至所有样本归入相应类中。
{
sum+=Cluster[i][j];
}
if(Top[i]>0)//如果该簇元素不为空
(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该类的中心值;
(4)对于所有的c个聚类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下面介绍作者编写的一个分两类的程序,可以把其作为函数调用。
%% function [samp1,samp2]=kmeans(samp); 作为调用函数时去掉注释符
KMEANSK均值聚类算法C均值算法
KMEANSK均值聚类算法C均值算法K-means和C-means是两种常用的均值聚类算法。
它们都是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来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簇。
K-mean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先随机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然后迭代地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并更新聚类中心的位置,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具体步骤如下:1.随机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
2.对每个数据点,计算其到每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将其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的簇。
3.更新每个聚类中心的位置为该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均值。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K-means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复杂度较低。
但缺点是需要事先确定聚类的数量K,并且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比较敏感,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
C-means算法是一种模糊聚类算法,与K-means算法类似,但每个数据点可以属于多个簇,而不是只属于一个确定的簇。
C-means算法引入了一个模糊权重因子,用于描述数据点与每个聚类中心的相似程度。
具体步骤如下:1.随机选择C个初始聚类中心。
2.对每个数据点,计算其与每个聚类中心的相似度,并计算出属于每个聚类中心的隶属度。
3.更新每个聚类中心的位置为该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加权均值,其中权重为隶属度的指数。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C-means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更灵活地表示数据点与聚类中心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于模糊性较强的数据集有更好的效果。
但缺点是计算复杂度较高,且需要事先确定聚类的数量C和模糊权重因子。
在实际应用中,K-means和C-means算法经常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图像分割等领域。
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进算法的初始值选择、距离度量和迭代停止条件等方面来提高聚类的效果。
k均值聚类计算
k均值聚类计算k均值聚类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它可以将数据集划分为k 个不同的类别。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k均值聚类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算法的步骤和优化方法。
一、k均值聚类的原理k均值聚类的目标是将n个样本划分为k个不同的类别,使得每个样本与其所属类别的中心点之间的平方距离之和最小。
具体而言,k 均值聚类的步骤如下:1. 随机选择k个中心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2. 对于每个样本,计算其与k个中心点的距离,并将其归类到距离最近的中心点所属的类别。
3. 对于每个类别,更新其中心点为该类别中所有样本的平均值。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满足停止条件(例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类别中心点不再发生变化)。
二、k均值聚类的应用场景k均值聚类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图像分割、模式识别等领域。
例如,在市场细分中,可以使用k均值聚类将顾客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进行个性化推荐和定向营销。
在图像分割中,可以使用k均值聚类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
三、k均值聚类算法的步骤和优化方法1.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中心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2. 距离计算:对于每个样本,计算其与k个中心点的距离,并将其归类到距离最近的中心点所属的类别。
3. 中心点更新:对于每个类别,更新其中心点为该类别中所有样本的平均值。
4. 停止条件: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常见的停止条件包括达到最大迭代次数、类别中心点不再发生变化或者误差减小到一定阈值以下。
5. 优化方法:k均值聚类算法存在局部最优解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次运行k均值聚类算法并选择最优的结果。
另外,还可以使用k均值++算法来选择初始聚类中心,以提高聚类效果。
总结:k均值聚类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可以将数据集划分为k 个不同的类别。
它的原理是通过迭代计算样本与中心点的距离,并将样本归类到最近的中心点所属的类别。
k均值聚类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图像分割、模式识别等领域。
Kmeans聚类算法ppt课件
(5)对于“噪声”和孤立点数据敏感。
精选版课件ppt
8
K-means缺点以及改进 (1)要求用户必须事先给出要生成的簇的数目k。这个k并不是最好的。 解决:肘部算法 肘部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方法来估计最优聚类数量,称为肘部法则(Elbow Method)。
各个类畸变程度(distortions)之和;每个类的畸变程度等于该类重心与其内 部成员位置距离的平方和;最优解以成本函数最小化为目标,其中uk是第k个 类的重心位置
第一次
第二次
精选版课件ppt
17
八、K-means聚类算法
在第五次迭代时,得到的三个簇与第四迭代结果相同,而且准则函数E收敛,迭代 结束,结果如下表所示:
k为迭代次数
精选版课件ppt
1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版课件ppt
精选版课件ppt
3
八、K-means聚类算法
2. K-means聚类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的工作框架:
(1)给出 n 个数据样本,令 I 1,随机选择 K 个初始聚类中心 Z j (I) , j 1, 2,3,, K ;
(2)求解每个数据样本与初始聚类中心的距离 D xi , Z j I ,i 1, 2,3,, n
假设A、B、C、D的D(x)如上图所示,当算法取值Sum(D(x))*random 时,该值会以较大的概率落入D(x)较大的区间内,所以对应的点会以 较大的概率被选中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精选版课件ppt
10
八、K-means聚类算法
3 K-means聚类算法特点及应用 3.2 K-means聚类算法应用
i=1,2
精选版课件ppt
K均值算法中的多维度聚类分析技巧(八)
K均值算法(K-means)是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算法,它可以将数据集划分成k个簇,使得同一簇内的数据点之间相互之间的距离尽量小,而不同簇之间的距离尽量大。
K均值算法在多维度聚类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k值、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等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维度数据处理、特征选择、k值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维度数据处理在进行多维度聚类分析时,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多维度数据可能包括数值型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等,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数值型数据,一般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不同维度的数据具有相同的尺度,以避免某些维度的值对聚类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文本数据,可以采用词袋模型或TF-IDF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将文本数据转化为数值型数据。
对于图像数据,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进行降维处理,以减少数据的维度,提取数据的主要特征。
二、特征选择在进行多维度聚类分析时,特征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选择合适的特征可以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方差选择法、相关系数法、递归特征消除法等。
方差选择法可以通过计算特征的方差来筛选特征,从而去除方差较小的特征。
相关系数法可以通过计算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筛选特征,从而去除高度相关的特征。
递归特征消除法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模型并去除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小的特征,从而筛选出最重要的特征。
三、k值的选择在K均值算法中,k值的选择是决定聚类结果的重要因素。
选择合适的k值对于聚类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k值选择方法包括手肘法、轮廓系数法、肘部系数法等。
手肘法是一种直观的方法,通过绘制k值与聚类簇内离差平方和的关系图,选择拐点所对应的k值作为最优的k值。
轮廓系数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方法,通过计算各个数据点的轮廓系数来评估聚类结果,选择轮廓系数最大的k值作为最优的k值。
肘部系数法则是一种通过计算肘部系数来评估聚类结果,选择肘部系数最大的k值作为最优的k值。
简单描述k-means聚类算法
简单描述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度量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它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每个簇包含距离最近的K个数据点。
该算法的目标是最小化每个簇内数据点与该簇质心的距离的平方和,同时最大化不同簇之间的距离。
该算法的步骤如下:
1. 选择K个初始质心,可以随机选择或根据数据集的特征进行选择。
2.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中。
3. 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质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
5. 输出最终的K个簇。
该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速度快,对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效果较好。
但是,该算法需要指定簇的数量K,而且对于数据集中密集分布的簇效果较好,对于非球形簇或者大小不一的簇效果较差。
因此,在使用该算法时需要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和参数调整,以获得最佳的聚类效果。
机器学习--K均值聚类算法原理、方法及代码实现
机器学习--K均值聚类算法原理、⽅法及代码实现⼀、K-means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是⼀种简单的迭代型聚类算法,采⽤距离作为相似性指标,从⽽发现给定数据集中的K个类,且每个类的中⼼是根据类中所有值的均值得到,每个类⽤聚类中⼼来描述。
对于给定的⼀个包含n个d维数据点的数据集X以及要分得的类别K,选取欧式距离作为相似度指标,聚类⽬标是使得各类的聚类平⽅和最⼩,即最⼩化: 结合最⼩⼆乘法和拉格朗⽇原理,聚类中⼼为对应类别中各数据点的平均值,同时为了使得算法收敛,在迭代过程中,应使最终的聚类中⼼尽可能的不变。
⼆、算法实现⼀般流程 K-means是⼀个反复迭代的过程,算法分为四个步骤: 1)选取数据空间中的K个对象作为初始中⼼,每个对象代表⼀个聚类中⼼; 2)对于样本中的数据对象,根据它们与这些聚类中⼼的欧⽒距离,按距离最近的准则将它们分到距离它们最近的聚类中⼼(最相似)所对应的类; 3)更新聚类中⼼:将每个类别中所有对象所对应的均值作为该类别的聚类中⼼,计算⽬标函数的值; 4)判断聚类中⼼和⽬标函数的值是否发⽣改变,若不变,则输出结果,若改变,则返回2)。
三、算法应⽤实例--鸢尾花分类问题 1.Iris数据集 Iris也称鸢尾花卉数据集,是⼀类多重变量分析的数据集。
数据集包含150个数据集,分为3类,每类50个数据,每个数据包含4个属性。
可通过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4个属性预测鸢尾花卉属于(Setosa,Versicolour,Virginica)三个种类中的哪⼀类。
代码实现:import math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import numpy as npdataname = "data.txt"def loadIRISdata(filename):data = []with open(filename, mode="r", encoding="utf-8") as rf:for line in rf:if line == '\n':continuedata.append(list(map(float, line.split(""))))return datadef generateCenters(data):'''求解初始聚类中⼼'''centers = []'''已知维度为4''''''分三类,取第0,50,100的三个向量作为分界'''centers.append(data[0])centers.append(data[50])centers.append(data[100])return centersdef distance(a ,b):'''欧式距离'''sum = 0for i in range(4):sq = (a[i]-b[i])*(a[i]-b[i])sum += sqreturn math.sqrt(sum)def point_avg(points):'''对维度求平均值'''new_center = []for i in range(4):sum = 0for p in points:sum += p[i]new_center.append(float("%.8f" % (sum/float(len(points)))))return new_centerdef updataCenters(data, assigments):new_means = defaultdict(list)centers = []for assigment, point in zip(assigments, data):new_means[assigment].append(point)'''将同⼀类的数据进⾏整合'''for i in range(3):points = new_means[i]centers.append(point_avg(points))return centersdef assignment(data, centers):assignments = []'''对应位置显⽰对应类群'''for point in data:'''遍历所有数据'''shortest = float('inf')shortestindex = 0for i in range(3):'''遍历三个中⼼向量,与哪个类中⼼欧⽒距离最短就将其归为哪类''' value = distance(point, centers[i])if value < shortest:shortest = valueshortestindex = iassignments.append(shortestindex)return assignmentsdef kmeans(data):k_data = generateCenters(data)assigments = assignment(data, k_data)old_assigments = Nonewhile assigments != old_assigments:new_centers = updataCenters(data, assigments)old_assigments = assigmentsassigments = assignment(data, new_centers)result = list(zip(assigments, data))return resultdef acc(result):sum = 0all = 0for i in range(50):if result[i][0] == 0:sum += 1all += 1for i in range(50):if result[i+50][0] == 1:sum += 1all += 1for i in range(50):if result[i+100][0] == 2:sum += 1all += 1print('sum:', sum, 'all:', all)return sum, allif__name__ == "__main__":data = loadIRISdata(dataname)result = kmeans(data)for i in range(3):tag = 0print('\n')print("第%d类数据有:" % (i+1))for tuple in range(len(result)):if(result[tuple][0] == i):print(tuple, end='')tag += 1if tag > 20 :print('\n')tag = 0#print(result)print('\n')sum, all = acc(result)print('c-means准确度为:%2f%%' % ((sum/all)*100))运⾏结果:。
如何使用K均值算法进行聚类分析(Ⅰ)
K均值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分组,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
在本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如何使用K均值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探讨这一方法的应用和局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K均值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K均值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点划分为K个簇,使得每个数据点与其所属簇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化。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随机选择K个初始中心点,然后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中心点所代表的簇中,接着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点,再次将数据点分配到新的中心点所代表的簇中。
如此往复,直到簇的分配不再发生变化或者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为止。
在实际应用中,K均值算法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聚类分析,例如市场分析、社交网络分析、医学图像处理等。
以市场分析为例,我们可以使用K均值算法对顾客的消费行为进行聚类,从而发现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并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K均值算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具有相似兴趣或行为模式的用户群体,为推荐系统和精准营销提供支持。
另外,K均值算法还可以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中,用于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细胞或组织,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然而,尽管K均值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K均值算法对初始中心点的选择非常敏感,不同的初始中心点可能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
其次,K均值算法假设每个簇的形状是球形的,这在处理非球形簇的数据时可能会导致聚类效果不佳。
此外,K均值算法对异常值非常敏感,可能会导致异常值对聚类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为了克服K均值算法的局限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的方法。
例如,可以尝试使用层次聚类或者密度聚类等其他聚类算法来对比不同的聚类结果,从而选择最优的聚类模型。
此外,还可以结合特征选择和降维技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提高聚类的效果。
另外,对于异常值的处理也可以采用离群点检测的方法,将异常值从数据中剔除或者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K均值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分组,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
k-means聚类原理
k-means聚类原理
K-means聚类是一种常见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它的主要原理是将数据集分成K 个簇,每个簇的数据点与该簇的质心距离最小,而不同簇的质心之间的距离最大。
K-means聚类的目标是最小化簇内的平方误差和。
K-means聚类的算法步骤如下:
1. 随机选择K个质心(K为用户指定的簇的数量)。
2. 对于每个数据点,计算其与K个质心的距离,并将其归类到距离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中。
3. 对于每个簇,重新计算其质心的位置,即该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簇的分配不再变化或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
K-means聚类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K-means聚类需要用户指定簇的数量K,这个数量的选择可能会影响聚类结果。
其次,K-means聚类对初始质心的选择敏感,不同的初始质心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
最后,K-means聚类只适用于欧氏距离度量,对于非欧氏距离度量的数据集需要进行转换。
总之,K-means聚类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聚类算法,它在数据挖掘、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k-means算法,也被称为k-平均或k-均值,是 一种得到最广泛使用的聚类算法。 它是将各个 聚类子集内的所有数据样本的均值作为该聚类 的代表点,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迭代过程把 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使得评价聚类性能 的准则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使生成的每个聚类 内紧凑,类间独立。这一算法不适合处理离散 型属性,但是对于连续型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
• (4)然后转(2),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准则函数才停止 。
例子
Ox 10 20 3 1.5 45 55
数据对象集合S见表1,作为一个聚类分析的二维
y
样本,要求的簇的数量k=2。
(1)选择 O10,2 ,O20,0 为初始的簇中心,即
2
,M 1O 10,2 。 M 2O 20,0
欧式距离公式如下:
d
dxi,xj
xikxjk 2
k1
• (2)选择评价聚类性能的准则函数
k-means聚类算法使用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来
评价聚类性能。给定数据集X,其中只包含描述属
性,不包含类别属性。假设X包含k个聚类子集
X1,X2,…XK;各个聚类子集中的样本数量分别为n1,
n2,…,nk;各个聚类子集的均值代表点(也称聚类中
• 对于 :
Ox y
O 4 dM 1,O 40 5 22022 9 1 0 2
20 0
• 因为
dM 2,O 4所0以 5 将2 0 分 0 配2给5 3 1.5 0
• 更新,d 得M 到2,O 新4簇dM 1 ,O 4 和 O 4
c2 4 5 0
• 计算平O方5 误差d准M 则1,O ,5单个0 方 差52 为2225 5 5 2
d M 2 ,O 50 5 2 0 2 22 9
dM 1,O 5dM 2,O 5 C1O 1,O 5
O5
C1
C2O2,O3,O4
E 1 0 0 2 2 2 2 0 5 2 2 2 2 2 M 15 O 10,2
E2 27.25 M 2O 20,0
Ox y
重复(2)和(3),得到O1分配给C1;O2分配给C2,O3分配
,给C2 ,O4分配给C2,O5分配给C1。更新,得到新簇 C1O 1,O 5
。和 C 2O 2,O 3,O 4。 中心为 M 12.5,2 , M 22.1,0 7 。
单个方差分别为
E 1 0 2 . 5 2 2 2 2 2 . 5 5 2 2 2 2 1 . 5 E2 2 13.15
上面讲到,k-means聚类算法不适合处理离散型 属性,对连续型属性比较适合。因此在计算数据样 本之间的距离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欧式距离 、曼哈顿距离或者明考斯距离中的一种来作为算法 的相似性度量,其中最常用的是欧式距离。下面我 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欧式距离。
假设给定的数据集 Xxm|m 1 ,2,.t.o .,,ta X中l
心)分别为m1,m2,…,mk。则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
公式为:
k
2
E pmi
i1 pXi
• (3)相似度的计算根据一个簇中对象的平均值
来进行。
• (1)将所有对象随机分配到k个非空的簇中。
• (2)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并用该平均值代表相 应的簇。
• (3)根据每个对象与各个簇中心的距离,分配给 最近的簇。
的样本用d个描述属性A1,A2…Ad来表示,并且d个描 述属性都是连续型属性。数据样本
xi=(xi1,xi2,…xid), xj=(xj1,xj2,…xjd)其中, xi1,xi2,…xid和xj1,xj2,…xjd分别是样本xi和xj对应d 个描述属性A1,A2,…Ad的具体取值。样本xi和xj之 间的相似度通常用它们之间的距离d(xi,xj)来表示 ,距离越小,样本xi和xj越相似,差异度越小;距 离越大,样本xi和xj越不相似,差异度越大。
• 算法描述
1. 为中心向量c1, c2, …, ck初始化k个种子 2. 分组:
✓ 将样本分配给距离其最近的中心向量 ✓ 由这些样本构造不相交( non-overlapping )
的聚类
3. 确定中心: ✓ 用各个聚类的中心向量作为新的中心
4. 重复分组和确定中心的步骤,直至算法收敛
算法 k-means算法
(2)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个簇中心的距
0
离,将它赋给最近的簇。
0
对O3 :
d M 1 ,O 30 1 .5 2 2 0 2 2 .5
0
2
d M 2 ,O 30 1 .5 2 0 0 2 1 .5
显然 d M 2 ,O 3 d M 1 ,O 3,故将O 3 分配给C 2
• 因为
所以将 分配给
将样本分配给距离它们最近的中心向量,并使目
标函数值减小
n
i1 j{m 1,2,.i..kn,}||xi pj ||2
更新簇平均值
xi
1 Ci
x
xCi
计算准则函数E
E k i1
2
xCi xxi
K-means聚类算法
无忧PPT整理发布
划分聚类方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时包括如下
三个要点:
• (1)选定某种距离作为数据样本间的相似性度 量
输入:簇的数目k和包含n个对象的数据库。
输出:k个簇,使平方误差准则最小。 算法步骤: 1.为每个聚类确定一个初始聚类中心,这样就有K 个
初始聚类中心。 2.将样本集中的样按照最小距离原则分配到最邻近聚类 3.使用每个聚类中的样本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4.重复步骤2.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变化。 5.结束,得到K个聚类
由总:上体可平以均看误出差,是第一次E 迭 代E 1 后 ,E 总2 体1 平.5 均 2 误1 差.1 值3 52 5 2.2.6 5~5 255 .65, 显著减小。由于在两次迭代中,簇中心不变,所以停止迭代过程 ,算法停止。
k-means算法的性能分析
总体平均方差是:
E E 1 E 2 2 2 5 .2 7 5 .2 25 12
0 0
2 0
(3)计算新的簇的中心。
3 1.5 0
M 1 0 5 2 , 2 2 2 2 . 5 , 2
45 0
M 2 0 1 . 5 5 3 , 0 0 0 3 2 . 1 , 0 7 5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