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魏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魏初中语文教学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关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对策,以便更好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单一化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过于偏重于文言文的教学,而忽略了现代文学的学习。
学生们在学习文言文的往往对现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较弱。
2. 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不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欠缺。
3. 作文能力不足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对语法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缺乏自主思考,表达能力较为匮乏。
4. 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呆板,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二、对策建议1. 丰富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上,要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现代文学作品,让他们在对传统文学的学习之余,也能够欣赏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2.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和审美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3. 注重写作能力培养除了教授语法知识,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4. 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增加课堂上的互动环节,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虽有一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一定能够逐渐改善现状,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让初中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到一个层次谈何容易呀!至于语文实践活动,比如第二册教材上列有警语收集与评比、片断续写比赛、纠正错误用字比赛,报刊剪摘、注评、展评活动这样五次之多,可我们的教学中又有几人能给予关注呢?!二、改进意见1、创设良好的教研、教改环境是必需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研氛围不浓,教改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的教师缺乏一种动力,现行的教育体制已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在我们的学校里,教课与不教课待遇一个样、教多教少一个样、教好教差一个样。
教师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动力在我们的分配体制中寻找不到,现行的教育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也就是说这种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教育生产力的发展。
一名优秀教师他只能活在他拥有的虚名里,竟然还要为他的职称评定而挣扎,小而言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县基础教育的悲衷,大而言之,不能不说是我们整个教育的悲哀。
教师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物质生存环境。
这些当然不是我们一两个人或学校本身能够解决的。
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困难会得到解决。
2、树立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角。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
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
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
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任何包办代替都是不明智、不道德的。
3、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生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绝对的领导者,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位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首先要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有一定的掌握,这对教师本身视野的开阔有很大的作用。其次,现代科技的引入,为当代教育带来了新环境,教师要对其熟练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到教学中。最后,教师应本着钻研的精神,明确创新教育的方针,用科学的精神创造理论,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当前,应试教育在初中教学中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基于新课程改革思想,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讲解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固定的、刻板的、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就导致语文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目标无法达成。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明显降低。
2.应试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应试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试卷分数,片面地判断学生学习的优劣。在这种教育制度的影响下,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进行教学,并没有真正领会到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情况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3.缺乏教学策略。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性、分层次的教学,这样就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于试卷上问题的学习,而忽略了许多课外问题的延伸,更不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导致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使得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依赖教师解决问题的习惯。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魏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魏初中语文教学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优化。
本文将分析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现状分析1.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当前,许多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们认为语文课本内容乏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2.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一些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过度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学情感。
学生们在课堂上大多是被动接受,缺乏思辨与创新的乐趣,教师们过多的讲解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语文运用能力逐渐下降。
有的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理解能力较差,甚至出现辍学和放弃语文学习的情况。
二、对策提出1. 注重学生的兴趣点,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们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课时,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优秀文学作品,或者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呈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建立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并且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3. 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师们应该将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文学情感,增强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让我“欢喜”让我“忧”——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今年我县语文教学又是硕果累累,在全市名列前茅,我听到此消息,真是由衷的欢欣鼓舞。
在教研会上,大家气氛活跃,各抒己见。
当然,高兴之余,我更想到了如何再去更好地发展?正好这次暑假学习,我深入地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再结合平时听课中的感受,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
我认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
一、学生课堂发展方面的问题1、关注优秀生,忽视差等学生。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2、重课本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方法的转变。
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
比如说朗读,可以有学生自由读,教师领读,全班齐读;还有对课文的分析,怎么理解等等。
像教读《荷叶·母亲》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阅读——解读——拓展”几个环节,第一是理解性的读,把课文读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课文中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进行探究,因此需要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分析布头,加讲解不透的问题。
因为此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是理解性的,学生的整体感知大都一样,现在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解读。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文章中李京京现象透视出来的有关教育的深层问题。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学在初中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依然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单一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局限在传统的讲解、听讲方式,这样方式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果。
2.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分散到其他方面,因此,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长远目标性,并且缺乏一些具体实用的学习方法。
3.教学模式和体制上的局限性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很多教师只是在讲解知识点,并没有进一步的对学生思维或理解能力的启发和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缺乏语文思辨能力语文学科并不是只是为了考试而存在的,他更重要的目的是要赋予学生更多思辨的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就会导致未来严重的极大问题。
2.不重视语文阅读语文阅读是锻炼学生思考的最佳途径之一,但现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阅读,更面向的是内容的考试和答题技巧。
3.没有综合素质教育的贯穿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人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我们忽略他,那么我们将会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国家。
三、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措施1.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方法单一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重要一环。
因此,语文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更新,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生动的语言和知识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
2. 强化阅读训练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活动之一,但在教学中,过度强调考试结果,过度强调阅读本身就会促进阅读中的“消费”思想,而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所以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思考,毕竟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语言的、文化的,更恰恰是思想的。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中学阶段,对于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单一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侧重于对知识点的灌输和考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
2.教学方法陈旧在许多中学中,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合作和创造思维的机会。
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缺乏实践与应用环节目前许多中学语文教学重视理论知识,但在实践和应用环节上存在不足。
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改进措施1.多元化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文学、修辞、语法等多个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和分析。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讨论、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实践应用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实践应用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组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写作比赛等。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的角色转变1.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提升教师自身水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开展研究与交流,与时俱进。
只有教师具备扎实的语文素养和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语文教研现状情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初中语文教研作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研进行探讨。
二、现状1. 教研活动丰富多样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及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如教师培训、教学观摩、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
这些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提升的平台。
2. 教研成果丰硕在教研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
同时,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课件等教研成果被广泛传播和应用。
3. 教研队伍壮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并参与到语文教研活动中。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研队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教师们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三、问题1. 教研活动针对性不足部分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效果不佳。
2.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虽然教研成果丰硕,但部分成果未能得到有效转化,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3. 教研队伍结构不合理教研队伍中,一线教师比例偏低,部分教研员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研工作与教学实际脱节。
4. 教研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研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标准较为单一,未能全面反映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四、对策1. 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针对教师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同时,加强教研活动的前期调研,确保教研活动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2. 提高教研成果转化率建立健全教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教师将优秀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同时,加强对教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3. 优化教研队伍结构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研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
同时,鼓励一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发挥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优化建议
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优化建议一、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二、问题分析1. 课堂内容过于僵化目前中学语文教育中,教材内容过于单一、僵化,缺乏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学生学习中往往只注重于记忆和背诵,导致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2. 考试导向过重在一些地区,中学语文教育存在过度应试化的现象。
教师和学生都过分关注考试分数,而不是真正的语文素养培养。
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热情难以被激发,严重阻碍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 教师教育水平不高一些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背景较差,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不足。
他们缺乏对于语文教育创新实践的认识,往往沉浸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法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数字化教育手段缺失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学语文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纸质教材和教学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鲜有机会接触数字化教育手段,限制了他们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三、优化建议1. 更新教材内容应该注重到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地更新教材内容,丰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教材内容不应止于诗词文学,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创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强调思维训练中学语文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通过引入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解析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深层次的思想,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师资培养中学语文教育需要加强教师的师资培养。
教育部门可以举办各种培训班,提供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还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经验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4. 推广数字化教育手段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广数字化教育,为中学语文教育注入新鲜活力和创新性。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一、教师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板书和听写等。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对策:教师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满足感。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同伴影响等。
这些因素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下降,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佳。
对策: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动力,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语文辩论赛、诵读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家庭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当前的初中语文课程设置较为统一,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课程设计。
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情绪,另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内容不具有吸引力而无动于衷。
对策: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注重跨学科教学,将语文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增强学习内容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针对这些问题也有一些可行的对策。
关键在于学校、家庭和教师共同努力,携手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可以使初中语文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培养优秀的未来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一直备受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一些教学现状和问题逐渐浮现出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一番探讨,以期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一、现状分析1. 老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一些学校,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传统,导致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讲授、笔记、作业等方式,缺乏交互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2. 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文学见解和审美情趣。
3. 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目前一些学校的语文评价机制还停留在单纯地考查学生的记忆、填鸭式的教学评价,缺乏对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找出对策,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二、对策建议1.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培训,鼓励老师参与学科交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2. 注重学生课外阅读引导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引导。
学校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优秀文学作品,成立读书社团,举办读书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推动科学的评价机制要推动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以往单纯的分数评价机制,可以引入多种评价手段,如课堂表现、阅读情况、作文能力等综合性评价,使学生不再仅仅被数字所限制,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对策建议的实施,我们将有望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多方面发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语文教学又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1. 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当前,很多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觉得语文难以理解、枯燥乏味。
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学生更喜欢通过图像和视频来获取信息,对于文字类学科没有太大的兴趣。
2. 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数还是以古文课文为主,而这些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学生们更喜欢和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内容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3. 阅读能力不足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初中生过分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他们的阅读能力下降。
而语文教学又是以阅读为主要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4. 评价体系偏重应试当前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主要偏重应试性质,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这就导致了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对策分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趣味性课堂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的认同感。
可以增加一些与当代社会话题相关的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够产生实际的认同感。
教师还需要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增加新颖、有趣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温度。
可以增加一些当代优秀作品、名人传记等,使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更加贴近。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阅读课程,例如阅读理解、阅读鉴赏等,帮助学生提高文字阅读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阅读竞赛、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精选多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精选多篇)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摘要】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教学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教学的形式化。
现状成因是教师教学思想陈旧;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对滞后。
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教师课堂效益意识;关注生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改进措施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是否富有生机,关系着教学的成败。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限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大量存在。
于是出现了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局面,而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少慢差费的低效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为此,本文试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问题下来就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十分热闹,其中有些环节学生缺乏深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结果只能是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作“秀”,不少“热闹”和“活跃”是以扼制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被扼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备受争议,既有值得肯定之处,也存在改进的空间。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1.知识点重复性强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知识点重复。
教师对于某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后,学生接下来的课堂时间却又不断地重复学习相同的内容。
这种重复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减退,学习动力的下降。
2.学习氛围欠缺活力在某些初中语文课堂中,学习氛围欠缺活力,显得较为沉闷。
教师往往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缺少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课堂效果不佳。
3.考试导向明显由于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往往过于应试导向,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应试技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而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改进措施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初中语文课堂的单调乏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播放有趣的视频片段、组织语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提升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
2.鼓励多元化表达初中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3.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术研究。
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研讨会,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4.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现状分析1.内容过于冗杂当前的初中语文课程设置过多,内容繁杂,不仅包括了文学欣赏、写作、诗词鉴赏等多个方面,还包括了很多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
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各种知识点,容易形成浅尝辄止的学习状态,无法深入研究与理解。
2.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兴趣不高,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不利。
3.学习氛围欠佳由于内容过多以及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
很多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缺乏兴趣,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苦差事”,把它视为一门“填鸭式”学科,这种认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造成了困扰。
二、改进措施1.优化课程设置对于初中语文课程,应该精简内容,减少无关的知识点。
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零碎知识的灌输。
2.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教师讲解外,还可以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语文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课外读书活动、文学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的提问和思考,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
4.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需求。
初中语文课堂反思与改进
初中语文课堂反思与改进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许多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语文课是最无聊的一门学科。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
二、问题分析
首先,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式可能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学生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
这种单向传授的方式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教材内容可能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学生往往觉得课本上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脱节,难以产生共鸣和兴趣。
这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措施
为了改善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创新教学方式。
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丰富教学内容。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选取
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
乐和启发。
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的反思与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
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
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希望我们
能够共同努力,为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一、引言语文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掌握文字和语言表达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中学语文教育的质量。
二、现状分析1.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其他学科,如数理化和英语等更重要,导致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使得语文教育的地位相对下降,带来一系列问题。
2.教师教学水平不高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他们过分注重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部分教师在知识储备和教学理念方面存在不足。
3.教材选用不合理目前一些教材以考试为导向,内容过分繁杂,缺乏实用性。
这导致教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限制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此外,教材中也缺乏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对策提出1.提升中学语文教育地位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语文教育的普及度和关注度。
2.提高教师素质中学语文教师应继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参加一些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此外,学校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提供更多支持和资源。
3.优化教材内容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审查和指导,推出更加贴合学生兴趣、注重实用性的教材。
同时,增加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学语文教育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文学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我县十几所中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走进了几十位语文教师的课堂,并针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
我们认为,目前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现状(一)阅读方面1、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
比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应主要训练三点,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
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
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这也是我们9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失误。
事实上,我们简单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我们所面临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我们初中所要学的课文只是沧海一粟,就学这几篇课文本身,能有什么益处,只不过是通过学习这几篇文章除了在阅历上增加一些知识而外,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学会一些阅读的技能,以便日后自己读书、自己学习。
这样看来,教教材不是目的,是载体,是手段,我们不要本末倒置,陷进“只教教材”的泥潭。
2、是讲堂,而非学堂。
“填鸭式”,“满堂灌”,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90%以上的教师仍然热衷于这种教学方式。
总之,理由堂堂正正:教师讲不到,学生不会,考试考了怎么办;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
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我们教者往往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宰,以自我为中心,而占据五尺讲台这地阵地,大讲特讲,而对学生的兴趣、状态、需求等等视而不见。
不客气地说我们有些“目中无人”,即使有时我们“有人”,也喜爱牵着人家鼻子走,回答问题也是为完成自己的思路而设,设下套子,让学生们自己钻,如不如意,轻者叫坐,重则挖苦。
事实上,我们忘记了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语言非学得而是习得,学生没有亲身参与,怎么能学好语文呢《走进新课程》一书对此有段精彩的叙述: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
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而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基于此,这次课改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这里用了8个强调,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玩味。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还有一段话,我们觉得阐述得同样精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作用,这对改变目前阅读教学中的繁琐分析的弊端,是非常必要的。
尤其要指出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读者的个性体验。
在教学建议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等。
我们不难看出这里“自己的”,很显然是学生自己的,而绝非教者自己的,而在我们的课堂里教师对课文大加分析、串讲,学生被动听讲,甚至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无动于衷、麻木不觉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们觉得,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学生参与的程度,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判断一节课优劣的标准。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堂而皇之的一句口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的学习成为互动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这应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所共同追求的层次和境界。
3、讲读与自读,泾渭分明而非水乳交融。
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都是为完成单元目标、学期目标而设立的,二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
自读课更多地应看作是教读课文的延伸,能力训练的迁移,而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有了教读课而舍弃了自读课,我们的教师总认为自读课文内容不考,其实这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作怪。
而目前的中考阅读部分偏重了课外,我们平时的阶段性测试也将忽略讲读与自读,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大语文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无论教读与自读,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日后自为读书。
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共识。
我们还应明确一点,就是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事实上,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够。
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量,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初中三年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年阅读名著总量不少于6-9部,教学大纲还推荐了十部名著和五十篇古诗文,实际上我们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们的读书指导、读书报告会、交流会等应有的教学活动几乎是空白。
事实证明,只有教读与自读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水乳交融,才能学好语文。
不树立大语文观,眼光只盯在课本上有限的几十篇课文,就幻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只能是神话。
4、偏重了结果,而非过程与方法。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视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
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我们的课堂教学偏重结论,轻视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老师给现成的答案,既不去动脑,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读的字甚至不知道借助课文注释和字典解决,一篇课文学完了,书上居然没划过一道痕迹,只把课后习题的答案抄在了书上或笔记本上,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里屡见不鲜。
至于读书的方法,我们重视的往往也不够。
比如:第二册第二单元重点是教给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或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我们往往只把练习练习一给出的文章内容要点这一结论指给了学生,而至于怎样抓文中关键语句等概括方法没有教给学生,当然也就见不到学生概括要点的过程了。
还有这个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是学会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而教材在单元提示中接着明确指出就是集中注意力默读,而我们的老师居然把它理解成大声快速朗读是为速读,当然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每分钟500字以上这些速读的操作方法学生更是无法学到。
像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阅读方法不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演练,学生日后怎样自己读书(二)写作、口语交际方面1、注重个体训练,忽视训练体系。
初中三个年级,六个学期,六本教材,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文训练体系,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本教材,甚至每个单元都是这个完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都应该看作是完成整个训练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能力训练点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整个作文能力训练体系,这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共识。
可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往往注重的是作文的次数,作文做了哪些个题目,而忽视了单元训练中所要形成的能力。
比如,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写作口语训练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作文贵在创新”,短文后面给了两个参考题目“我”、“窗”,至于你要写哪个题目,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通过这次作文训练应该让学生懂得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的可贵之处在于有所创新,在于写出“个性”的风采来。
从而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
”总之,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同样存在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2、局限于课堂,割裂与生活的联系。
离开了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简单的道理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十分清楚,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对“作文应密切和生活的关系”注重的往往不够。
我们往往把作文仅仅看作是课堂里边的事,实际上,学生的作文就应该是写实实在在的生活。
我们听过这样一节生动的作文课,教者让学生对月亮进行一个月的观察,并记录下它的变化,再搜集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课文,经过这一个月的深入了解,学生们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文来自然得心应手。
我们不能不钦佩这位老师对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理解得如此深透。
显然,没有那一个月的对生活的观察、积累,突发奇想地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造一个“月圆之夜”的作文,对学生而言该是一个多么困难的事情。
我们历来主张我们应把作文范围或题目提前数天布置给学生,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生活来搜集、整理资料,这样,学生对生活才会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和较深的理性认识。
“唯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应该是生活。
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过去,让我们演一个矿工的段子,我们要到矿山同工人们下到矿井里摸爬滚打一个月,一个月回来,我们说的词全是工人的词,全是生活的词,如今不同了,头天晚上给你个本子,第二天让你上戏,我们哪还演得成”艺术创作如此,我们的作文也是创作,本应该也如此。
3、看重批改,忽视讲评。
“当语文老师累”,这是所有做语文老师的共同体验和感受。
语文老师较其他科老师在备课、批改上任务繁重了许多,尤其在批改上,一摞摞的作文往往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没等上一个作文批完,下一个作文又该做了,搞得我们在作文批改上疲于奔命,结果学生对老师辛辛苦苦写下的批语往往不买帐。
这就促使我们的老师应该改进批改方法。
在作文批改上,我们主张重批轻改,“批”也是主张用欣赏的眼光去批,把学生作文中用得恰当、精妙的词句划出来,主要的问题批示出来,而“改”应调动学生自己去改,老师改得再多,那也只能是你老师自己的东西,这并不能代表学生的感受、认识,况且我们精力有限,一次作文,两个教学班,八、九十人,八、九十篇作文,改是改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