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一练word版

合集下载

全国2020届高考历史押题卷1(含答案)

全国2020届高考历史押题卷1(含答案)

绝密★ 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儒学大师荀子曰:“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

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荀子提出这一观点的本质因素为()A.士阶层的兴起B.儒学已成蔚然大宗C.阶层固化不适应社会发展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荀子认为能够担任卿相士大夫的条件不是出身,而是掌握礼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念否定了宗法等级制度。

而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因素在于经济因素的变化,故D正确;ABC涉及的都不是经济因素。

故ABC不合题意。

25.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1 19.8 998.6 80.2唐朝392 43.2 514.9 56.8北宋1122.5 62.9 662.4 37.1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D.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答案】C【解析】表1中西汉至北宋南方户数呈上升趋势,在总户数中占的比重过半,反映出经济重心由北方转到南方,故选C项;材料仅体现了南方户数增加,在总户数中比重大于北方,不能体现是因为北方人口大量迁到南方带来的变化,排除A项;南方户数超过北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方生产力更发达,其实质应是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故B项表述不够全面,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经济水平高,人口更多,但不能体现出北方土地兼并严重,排除D项。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模拟测试(全国1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模拟测试(全国1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模拟测试历史卷一.选择题:24。

中国古代的私营商业立法主要集中在对集市的管理上,具体表现为集市的设置和日常管理、商品的种类和质量、严禁欺诈和欺行霸市等方面。

据此可知,中国古代A。

政府力图保护私营商业B。

私营工商业超过官营C。

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立法 D. 用法律规范商业行为25。

受意识形态影响,从秦汉到明清的古代农民战争问题曾是近现代史学研究热点,其主要目的是为历史上的造反者翻案,论证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这种历史探讨有利于A。

树立最为客观的历史认识 B. 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C。

洞悉古代社会的历史真相 D. 发掘整理下层民众史料26.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所以尽管内阁从来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但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

这一变化反映出A。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 内阁已经取代六部C。

内阁权力不受制约 D. 君权受到内阁制约27。

“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

”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A.《离骚》B。

《子虚赋》C。

《窦娥冤》 D.《水浒传》28.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A。

英国有明显的优势 B.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

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未满足列强的预期29.近代《时报》曾载:有人搭乘恰和公司的轮船到上海,途中茶房照例收取酒钱时,客人说:“现在共和了,可以不须酒钱了,我们皆是同胞也。

”茶房回道:“我们酒钱随意所给,既是共和,你先生有钱搭船,我无钱,可以给我酒钱。

2020届高三历史考前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20届高三历史考前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20届高三考前高考模拟(一)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A.郡、县B.路、州、县C.道、州、县D.路、府、州、县2.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

这说明当时中国A.玉米种植巳经比较广泛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4.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是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下列哪一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辛亥革命5.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创办了《新华日报》。

当日,人们从该报了解到的新闻可能有A.南京大屠杀 B.中共七大召开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淮海战役战况6.“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这些哲人”之一是A.但丁 B.莎士比亚C.伏尔泰 D.达尔文7.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8.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第01卷(解析版)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第01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第01卷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一模热身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

”但到了殷商后期,“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反映出()A.王位继承方式的改变B. 禅让制度的深远影响C.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D. 废长立幼陋习的开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从“废嫡”到“以嫡立”反映了商代王位继承方式的改变,故A正确。

B、C、D在材料均无法体现,故排除。

2.如图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èzhì),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

据此说明()A.法权神圣不可侵犯B.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C. 神权为王权服务D. 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答案】C【解析】“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表明神权为王权服务,故C 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3.秦统一六国后,将秦国通用的篆书作为统一的文字加以推广,但出土的秦代简牍上往往不是小篆,而是隶书。

合理的解释是()A.秦朝统一文字的结论可能有误B. 隶书更具有实用性C. 统一文字的措施没有真正实施D. 小篆未能强制推行【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秦代简牍上往往不是小篆,而是隶书。

全国2020届高考历史押题卷1(含答案)

全国2020届高考历史押题卷1(含答案)

绝密★ 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儒学大师荀子曰:“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

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荀子提出这一观点的本质因素为()A.士阶层的兴起B.儒学已成蔚然大宗C.阶层固化不适应社会发展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荀子认为能够担任卿相士大夫的条件不是出身,而是掌握礼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念否定了宗法等级制度。

而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因素在于经济因素的变化,故D正确;ABC涉及的都不是经济因素。

故ABC不合题意。

25.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1 19.8 998.6 80.2唐朝392 43.2 514.9 56.8北宋1122.5 62.9 662.4 37.1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D.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答案】C【解析】表1中西汉至北宋南方户数呈上升趋势,在总户数中占的比重过半,反映出经济重心由北方转到南方,故选C项;材料仅体现了南方户数增加,在总户数中比重大于北方,不能体现是因为北方人口大量迁到南方带来的变化,排除A项;南方户数超过北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方生产力更发达,其实质应是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故B项表述不够全面,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经济水平高,人口更多,但不能体现出北方土地兼并严重,排除D项。

河南省2020届高三全国卷1高考能力提升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word含解析

河南省2020届高三全国卷1高考能力提升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word含解析

24.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征者,上伐下也。

”钱穆在《中国通史》中讲到,“西周失败后,诸夏不服,互相吞并,于是四夷内侵,时有称霸的诸侯崛起,尊王攘夷,故所谓称霸的诸侯乃根据当时东周之形势而产生。

”据此可知,关于春秋诸侯称霸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合理的解释B.因视角不同而结论不同C.都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D.近代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25.汉代出现了专门保护土地占有的返还原物的诉讼和避免侵占的所有权确认文书“契”,这些文契具有确认所有权的法律效力,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确认物。

这说明汉代( )A.法律体系完备B.土地兼并日益盛行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政府依法治国26.朱熹认为“理是条理,有文路子。

至所以然,乃理也。

……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各自各全具一太极耳”。

据此可知,朱熹认为“理”( )A.是普遍规律普遍法则B.是本心和良知C.是万物本源是主观的D.主要是三纲五常27.清代凡被选人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对邦国大政的处理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一般例行公事,“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

大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但能迅速处理机密军国大事。

这表明清代军机处( )A.强化了特务统治B.只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C.决策科学办事效率高D.基本适应当时复杂政务需要28.梁启超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

”……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

这反映了梁启超( )A.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遗憾B.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C.放弃资产阶级改良道路D.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29. 1930年以李立三为代表的中共中央认为,中国阶级斗争的尖锐形势,甚至比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还严重十倍,只要产业区域的工人斗争一经发动,立即就会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 ) A.不了解“农村包围城市”道路B.对形势判断准确C.结合国情学习苏俄革命道路D.犯了“左”倾错误30. 1939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国营工业三年计划”,计划三年内在西部地区投资建设钢铁、机械、化学、燃料、电力等工矿项目。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押题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押题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押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

而周公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性的为伯舅、叔舅。

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 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 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 推动家天下局面形成25.《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技术的文献。

据该书记载,“金有六齐(齐:配方比例),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材料反映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 产品多用于军事争斗B. 地方特色非常鲜明C. 重视青铜工具的制造D. 制造工艺十分精美26.杜甫在唐代社会地位不高,但在宋代文人中备受尊崇,大批文人学士从思想艺术上学习杜甫。

王安石《杜甫画像》中曰:“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 宋代文人对唐诗艺术执着追求 B. 文学艺术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C. 宋代文化多元化发展受到抑制D. 杜甫品质才学契合了理学精神2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提到:“后之为人君者不然……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中国A. 受西方君主立宪思想的影响深远B. 儒家对君主专制反思达到新高度C 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受到根本动摇 D. 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时代呼声2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使臣处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于是委派美国人蒲安臣出使欧美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

着反映了当时A. 传统华夷观影响外交行为B. 列强侵犯中国外交主权C. 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原则D. 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29.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

2020年高考预测押题密卷I套 (全国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详解)

2020年高考预测押题密卷I套 (全国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详解)

2020年高考预测押题密卷(全国I卷)I套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24.《尚书●多士》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证明股人曾有人记载商汤灭夏的“典”“册”。

以下与此可以互相佐证的一项是( )A.商朝可能已有精通文字的史官B.这应是雕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C.商朝已经保存完整的史料典籍D.夏王朝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5.汉初私营商业中,出现了典型性的大商人,他们虽“无秩禄之奉,爵邑之人”,却富比王侯。

“拟于人君",被称为“素封”。

“素封”的出现( )A.不利于官营手工业发展B.标志着汉代放弃抑商政策C.是私营工商业发展标志D.威胁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6.“南宋都城开封和唐朝都城长安-样,人口众多。

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开封的特色源于( )A.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推动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得益于坊市制度的改革D.市民扩大和夜市兴盛27.一位很投人的明朝遗民黄宗羲重新考虑了政治秩序的许多基本原则,得出结论说,“有些问题是小的,像对宦官监督不够等,但更多的都是大问题,像皇帝的权力太大。

”这体现出黄宗羲( )A.带有着反清复明思想B.反对颠覆传统的制度C.致力于抨击君主专制D.对传统制度有褒有贬28.近代以来倡导“师夷长技”思想的不仅有林则徐、魏源,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

以下关于二者不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前者侧重于启蒙人们抵御外辱,后者致力于带领国人建设海防B.前者是在战争环境下被迫反应,后者则是战争之后的主动思考C.前者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后者的首要任务是镇压农民起义D.前者的方案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后者方案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功29.下表是某史学著作用来说明中国地方社会在引进机器制造业(以棉纱为例)后导致的社会错位,以下能够说明这一错位的选项是( )A.数以万计的农村家庭家庭手工业因此而破产B.低价出口原料的态势因此受到一定的遏制C.轻工业发展较快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型D.迅速掀起了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社会浪潮30.1937年,日本再度制造借口,扩大占领区,于是蒋介石决定开战。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试卷带答案详解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试卷带答案详解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试卷带答案详解一、单选题:共12题1.(3分)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纷纷开凿运河。

据《史记》记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

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

于齐,则通淄、济之间。

……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

这些运河的修建()A.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B.表明诸侯各国经济交往频繁C.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标志着中原统一市场的形成2.(3分)如图为汉代长安城平面图。

据图可知,当时的长安城()A.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B.重农抑商传统已发生改变C.仍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D.商业贸易地位居全国之首3.(3分)宋代士人洪迈《容斋随笔》记载:“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

顾炎武《日知录》也记述:“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

这表明()A.火葬这一习俗始于宋代B.儒家孝义之说日渐式微C.士人阶层倡导移风易俗D.佛教的影响进一步深入4.(3分)《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

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

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史官个人才识B.史著编撰意图C.史料运用方式D.史著编撰体例5.(3分)下表是1844﹣1851年上海茶出口量及出口价格统计表,此表反映出()年份茶出口量茶出口价格磅指数(1844﹣1845=100)两/担指数(1844﹣1845=100)1844﹣184538006271001845﹣18461245998832837.01001846﹣18471249414032929.2791847﹣18481571114241326.7721848﹣18491830307448224.9671849﹣18502236337058819.553A.上海替代广州成为中国经济中心B.列强控制下茶叶出口利润丧失殆尽C.鸦片战争后中国银贵钱贱的状况D.太平天国起义抑制了上海茶叶贸易6.(3分)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

2020高考押题抢分卷文科综合(全国1卷)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押题抢分卷文科综合(全国1卷)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一、选择题24.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

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

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

这一现象表明(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5.下表是西汉西晋时期秦岭一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

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西汉王国问题已解决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26.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

传统宰相职务慢慢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

这一做法(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C.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27.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

”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28.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

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

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29.下表摘编自清末重臣戴鸿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国考察后撰写的《出使九国日记》。

由此可知戴鸿慈( )A.是立宪派代表B.主张民主共和C.反对清朝统治D.充满爱国情怀30.1939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禁止使用“蛮、夷、蕃”等词来称谓少数民族,同年9月行政院又下令禁止滥用“少数民族”一词,提出以地域来称谓边疆同胞。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考前天天练一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

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

……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

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

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

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

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

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

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

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实行行省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艾森斯塔德认为: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具有“普遍化权力”的倾向,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

其第一个一般性政治目标首先是“建立和维持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以及统治者的最高主权”;统治者的第二个一般性目标则是发展“有关资源动员的特殊取向”,“保证其能够从社会不同群体那里得到不断的、独立的资源补充”,“力图把社会的权力与控制的中心独揽于一己之手”,“努力控制这些资源而使之专为一己所用”。

(全国Ⅰ卷)2020届高考历史百日冲刺金卷(一)

(全国Ⅰ卷)2020届高考历史百日冲刺金卷(一)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全国Ⅰ卷)2020届高考历史百日冲刺金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西周时期执行教育任务的有“师”“儒”两种官吏。

春秋战国时期,“师”“儒”从官府教育领域中分离出来,流入民间,为自身及家计,不得不从事社会上各种独立的职业,有的继续从事教育。

这一变化A.实现了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B.弱化了中央集权对思想文化的影响C.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使儒家伦理成为了社会核心价值观25.以下三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弋射收获”“舂米”“庖厨”。

这些画像砖A.形象反映了汉代的经济生活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C.作为艺术品夸大了历史事实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26.下表是某学者总结的由唐到宋科举考试的变化。

由此可知A.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B.皇权专制得到一定加强C.官僚政治体系渐趋完善D.权力制衡体制开始形成27.明末,一些文人对代代相传的话本编辑、加工,并模拟话本进行小说写作,又通过书商的大量刊印、发行,使白话小说在当时社会流传甚广。

明末白话小说广为流传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B.印刷技术不断革新C.封建社会逐渐由盛转衰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28.中国近代最早的机器轧花厂由宁波湾头下江村一个手工轧棉花的工场改建而成,1887年开始使用日本造的蒸汽发动机和锅炉,轧花间安装了40台日本产的新式大踏板轧花机。

宁波一地,如此转化的工厂很多。

这说明当时A.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B.外国资本控制了民族工业C.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社会的共识D.宁波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29.1909年9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6月20日押题卷 历史 (一)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6月20日押题卷 历史 (一)解析版

历史 第1页(共12页) 历史 第2页(共12页)绝密 ★ 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 史 (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儒学大师荀子曰:“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

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荀子提出这一观点的本质因素为( ) A .士阶层的兴起 B .儒学已成蔚然大宗 C .阶层固化不适应社会发展 D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荀子认为能够担任卿相士大夫的条件不是出身,而是掌握礼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念否定了宗法等级制度。

而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因素在于经济因素的变化,故D 正确;ABC 涉及的都不是经济因素。

故ABC 不合题意。

25.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1 19.8 998.6 80.2 唐朝 392 43.2 514.9 56.8 北宋1122.562.9662.437.1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 )A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 .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 .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D .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答案】C【解析】表1中西汉至北宋南方户数呈上升趋势,在总户数中占的比重过半,反映出经济重心由北方转到南方,故选C 项;材料仅体现了南方户数增加,在总户数中比重大于北方,不能体现是因为北方人口大量迁到南方带来的变化,排除A 项;南方户数超过北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方生产力更发达,其实质应是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故B 项表述不够全面,排除B 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经济水平高,人口更多,但不能体现出北方土地兼并严重,排除D 项。

2020年高考前30天历史限时训练套题1

2020年高考前30天历史限时训练套题1

2020年高考前30天历史限时训练套题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尚书·尧典》中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历代王朝颁行了100余部历法。

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历法的主要原因是A.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B.国家统一需要C.宣扬“君权神授”思想D.疆域不断扩大25.读图:对比以上两幅狩猎图射虎场景的画法,联系两者的出土地点,可推知,汉至北朝时期A.北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B.文化交流趋势逐渐加强C.农业经济尚未取得主体地位D.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开发26.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

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大力推动B.商品经济的发展C.传统筹算法的衰落D.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27.《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B.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C.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D.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28.图4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部分直属机构和下属机构示意图,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图4A.中央权力结构完善B.中央权力下移的倾向C.中枢决策过程变化D.中央机构趋于近代化29.图5是民国十九年上海永和实业“月里嫦娥”品牌化妆品商标注册证,它可以用来佐证图5A.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B.民族工业迎来“春天”C.市场经济法制化进程D.社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30.下面为1956—1962年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变化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中国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实行财政赤字政策C.基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D.调整经济发展战略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

2020届高考历史热点猜押练一 考点一 先秦及秦汉时期(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热点猜押练一 考点一 先秦及秦汉时期(含解析)

猜押练一致胜高考必须掌握的12个必考点练考点一:先秦及秦汉时期1.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 )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

这表明( )A.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3.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薄4.春秋近300年,大小战争约500场,会盟数十次。

春秋会盟的礼仪主要有会而定盟、除地为坛、起草盟书、歃血为盟、昭告神灵、宣读盟书、藏书盟府、飨宴等。

盟主通过会盟来制定新的等级礼,诸侯国的排列次序由盟主确定。

这反映出 ( )A.礼仪规范成为争霸工具B.宗法血缘观念荡然无存C.春秋争霸促进局部统一D.周王共主地位得到维护5.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

这表明秦代 ( )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6.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

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

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B.门阀与皇权共治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D.初创大一统帝国7.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周亚夫,其子曾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以备老爹死后发丧用,被人告发。

2020年高考最新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全国Ⅰ卷)

2020年高考最新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全国Ⅰ卷)

202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全国Ⅰ卷)(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4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

这反映出A.贵族政治被打破B.中央集权建立C.血缘关系的弱化D.君王权力加强2.荀子认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由此可见,荀子认为礼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规范统治秩序B.创建中央集权制度C.借助权术治国D.实现人际关系和谐3.下表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A.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影响行政区划B.统县政区均由高层政区演变而来C.州的层级变动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D.县级政区创始于秦朝并最为稳定4.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

这一现象导致A.农产品日趋商品化B.农业发展停滞C.农业难以实现转型D.人地矛盾突出5.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和北欧东欧弱小民族国家作品。

在鲁迅等人的带动下,俄罗斯文学在五四时期呈现出一种声势浩大的局面。

这说明A.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翻译活动深受政治形势的影响D.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7.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和比重情况(%)。

2020年高考最新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全国Ⅰ卷)

2020年高考最新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全国Ⅰ卷)
12.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
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
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C.翻译活动深受政治形势的影响
D.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
7.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和比重情况(%)。该图可以用来说明 中国
A.自然经济得到巩固
B.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C.国内市场逐渐活跃
D.仍然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产地
8.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每年减少城市工资总额15亿元,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对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 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 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 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文官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政策。他们是“非政治份子” ,不参加党派斗争, 不参加政党政治活动,不得竞选议员,保持政治中立。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 内阁共进,无过错不被免职。还经常受大臣们的咨询,向其提供情报、知识、经验。这些职 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11.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 “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 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 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 。该观点

【历史高考】2020年文综历史高考试模拟题

【历史高考】2020年文综历史高考试模拟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图4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拔高每题练
第一练
1、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战国时期,姓与氏已经不分,不仅古姓古氏都可以作为家族的“姓”,地望、职业、特征、别号……都可以被用作“姓”。

这说明了()
A.宗法等级制度的瓦解
B.士阶层兴起与发展
C.旧式贵族特权的丧失
D.姓氏命名毫无规则
2、程颐、程颢认为“理”是先于气(物质)而存在的,“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君道”“臣道”“父道”“子道”都是“理”的体现,一切伦理道德都是“理”,每一事物都产生于“理”。

由此可见,“理”的学说的本质是( )
A.探究宇宙万物内在规律
B.防止佛道对儒学的渗透
C.为维护皇权和礼教服务
D.竭力倡导唯心主义哲学
3、1897年,盛宣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即中国通商银行。

其组织制度和经营管理模仿汇丰银行,并聘外国人执掌业务和行政大权。

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

除经营存款、放款业务外,清政府还授予其发行纸币的特权,并兼办代收库银的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
A.标志着中国开始出现近代金融
B.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大权
C.具有“分洋利”的进步意义
D.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八七会议虽然具有重大历史功绩,但会议没有恰当地估计当时革命和反革命的力量对比,看不到革命已经处于低潮,只是强调暴动和进攻,不懂得必要的退却。

这说明八七会议()
A.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界限
B.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敞开了门户
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D.放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初,针对满洲贵族依仗特权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谕令禁止;刊税列木榜于各关,“并商要往来之孔道,遍行晓谕”,对“私行滥收”的官吏“依律治罪”,以促进全国各地商品的流通。

康熙中期以后,清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封建王朝垄断控制工商业的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

但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不能超越作为地主制经济补充的界限,否则就要危及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因此清政府便用榷关、牙行和行会制对民间商业进行控制。

允许适当发展,又不允许超过限度,清前期的主要手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有了一定的发展。

——据李绍强《论清代主要手工业产品与市场关系》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形势的发展使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惶恐不安,“无业游民生计日绌……民不聊生,人心思变”。

为此,清政府从减免赋税方面对各地推广和改良手工业的做法予以支持;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清朝中央和各省掀起了一股兴办工艺传习机构的热潮。

各省工艺局传习科目不是适合于出口贸易的初加工手工业,就是具有本省特色的民族传统手工业,其主旨在于传授谋生手段、化除“游民”,达到教养兼施的目的。

1905年11月,商部颁发《出洋赛会通行简章》,鼓励商人参加国际赛会,对参赛货物免去关税。

晚清在近代手工业经济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但晚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近代手工业作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经济的地位和功能,从而就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过渡转化这一关键问题采取治本之方。

——据彭南生《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前期工商业管理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的社会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晚清手工业政策的时代因素,并简要评价这种政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姓与氏已经不分”“职业、特征、別号……都可以被用作‘姓’”等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区分血缘宗族关系、确定权力地位的姓与氏呈现分离的现象,这有利于打破西周以来形成的宗法等级观念,A项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是士阶层兴起的重要因素,但姓氏的变化与士阶层的兴起义系不大,B项错误。

旧式贵族特权的逐渐丧失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姓氏的变化仅是贵族特权丧失的一种表现,C项错误。

从材料中确定姓的原则来看,姓氏命名并非毫无规则,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程颐、程颢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说明“理”的学说的本质是为维护皇权和礼教服务,故选C项。

探究宇宙万物内在规律,侧重于自然界的“理”,不能反映其本质,排除A项。

理学吸纳了佛道学说,排除B项。

提倡唯心主义哲学不是理学的本质所在,排除D项。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银行的创办,打破了西方对中国近代金融领域的垄断,起到“分洋利”的作用,故C项正确。

中国近代金融的出现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如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故A项错误。

从中国通商银行的投资者看,其性质不完全属于官办银行,材料中也仅仅提到淸政府给了,中国通商银行部分特权,因此不能判定中国通商银行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大权,故排除B 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中国通商银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似是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故D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八七会议出现了盲动冒进思想,说明八七会议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敞开了门户,故选B项。

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界限的问题以及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问题,排除A、C项。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在八七会议后逐渐形成的,排除D项。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特点:规范市场秩序;明确规范税制;由直接干预到间接遥控;利用多种方式控制民间。

商业管理政策具有适度性。

成因:市场秩序混乱,官员随意增税;官专卖制的弊端;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

(2) 因素: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革命形势的发展,政局动荡;实业救国思潮。

评价:政策:政府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这一积极的行为推动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改良和传承),促进了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一定程度有利于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转变;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稳定统治秩序的被动变革,未变革生产关系;这不是一种治本之法,无法实现手工业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型。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