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指导精修订
2020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和高考分析指导共16张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 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 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 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 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
考查材料内容很多与教材无关,贴近时代主题,材料较 少,一般一到两个,设问形式较为固定单一,一般都是 归纳特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等。 从答题依据来看,主要两种形式“根据材料”和“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考点在材料呈现方面的突出特 点是:新材料,新情境;小切口,深层次;篇幅短,信 息多,试题更多的是对小切口材料所依托的大时代特征 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夯实必修内容对选做题 的解答至关重要。
二、归纳 “改革背景 ”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 2019全国卷 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
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 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 进行改革,最终以 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 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 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 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 渐消亡。 ?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 原因。(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6分)
2023高考历史冲刺的要点及建议
2023高考历史冲刺的要点及建议高考历史冲刺的要点及建议历史考前冲刺的要点是重点梳理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解决易错知识点,深化拓展重点知识,尤其要挖掘历史地图、表格和图片中的信息。
要建立知识的宏观体系,建立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的发展线索,把握历史规律、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
历史学习的重点不是支离破碎的某一部分的知识,而是联系和运用的能力。
建议:历史现实不脱节,答题思路总结好。
最好能根据一年来的新闻热点、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回忆有关历史知识。
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对不同类型的问答题,思考答案从什么角度来回答。
此外,还要注意研究错题,反思存在问题,从错误中总结方法和思路,以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规范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考试重点必修一:皇帝制度、郡县制、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选官制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抗日战争,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外交,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英法美德代议制民主制,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造成冲击等。
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
古代经济结构特点,商品经济中的货币经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中国思想和政治近代化的影响,近代经济政策变化,新中国经济建设。
必修二:小农经济,耕作技术,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古代中国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洋务运动,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必修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与艺术。
高考历史考前提分指导课件 (60张PPT)
唯物史观
①80年代以来,我国的唯物史观以现代化史观备受 瞩目。现代化的含义:18世纪后半期西方工业革命 以后出现的一个世界性的全球发展进程。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 心的,但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 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如各国的工业化进程)
③非经济因素(亲缘关系、宗教观念、政治权力等 等)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二、试卷的共同特点
5、突出历史阶段特征,重视中外历史 横向联系比较
“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阶段分期重 要。”(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 的命制》)
例9:2009试卷第38题第 (3)有学者认为,李贽
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 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
全球史观
①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特征之一是对欧洲中心论 的批判。
②全球史观的兴起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密切 相关。
③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而不是以“国家”作 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
④人类的主观行为在社会规律的面前并非无能为 力。
⑤全球史观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启示:
要把文明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 等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用新的视角和史 学观念统领备考,整合知识。
二、试卷的共同特点
3、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
试题重视考生思维的严密性,对考生 准确理解材料、正确全面的分析问题、迁 移知识及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启示:
复习时既不能纯粹讲知识点,也不能 以练代讲,应讲练结合,注意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如信息解读能力、 知识再现及迁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文 字表述能力、历史评价和反思能力等。
高考历史考前指导
「附」历史学科标签语言例举
• 继承、批判、创新 • 近代化(或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 工业化、城市化;世俗化;制度化;全球 化、多极化 •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精耕细作;关注民 生;制度变革;多元并存;社会转型 • 可持续发展;从本国国情出发;文明的碰 撞与交融
14
15
历史主观题常用的经典学科语言:
2.关于制度改革调整(政治或者经济制度)
【经济方面】经典术语:
• • • • • • • • • • • •
16
首先抓住改革的背景,性质(是社会转型或生产关系调整)
适应了某某时代的需要(商品经济,工业化)有利于历史的进步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有利于改善民生;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有利于社会经济(农业,商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 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或国内市场的扩大;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有利于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 某某体制改革或者调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走适合本国国情道路。
1. 民族问题或者中央与地方关系 (政治经济思想角度)
• • • • • • •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或基础);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加强民族团结; 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 有利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认同感,归属感; 有利于该地区封建化(仅限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开发);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9
方法技巧层面:
(1)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时间信息。 (2)设问要求必须细心研读,符合史实但偏离设 问要求的选项坚决不选。 (3)将材料所述内容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考量。 (4)长材料注意运用“主+谓+宾”简化材料来理 解。 (5)几个选项都可以,选择概括更本质、更全面 的选项。 (6)注意程度词语辨析,过犹不及。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指导
高考历史考前复习指导考前心态要平和,要自信,学会自我暗示,用积极的态度做好应考准备。
一、考前1、考前复习:回忆阶段性特征和知识结构高考前,主要是把握阶段特征,明确知识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具体可以利用好教材、教辅、笔记的单元题目、章节目录回想相关的阶段特征和主要历史概念。
2、考前练习:回归高考真题,找准手感(1)看真题,找手感。
临考前,不要再做大量难题,不要对某个题目(例如某一个选择题)进行过深的追究,把精力放在宏观知识的把握上。
可以把往届的高考真题特别是往年广东卷的再看一下,找准手感。
(2)看错题,明错因。
将大考和周练的错题再看一下。
(3)看大题,熟类型。
看看老师讲评过的大题,尤其注意老师当时的点评和提醒。
3、考前心态:相信自己,从容应考重要知识点,我们已经无数次看过并理解透彻了;高考的考点,我们也已经在平时的训练中被无数次训练过了。
所以我们坚信,只要能正常发挥,必定旗开得胜!二、考中1、按部就班,平定情绪,不想分数和目标,专注于审题和做题。
提前 5 分钟拿到试卷后,先不要急于解答。
(1)按要求仔细填涂相关信息并认真检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2)用开考前的一两分钟,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确定主观题答题顺序,并对主观题的难易程度大致做到心中有数。
2、做题先易后难勿恋战。
(1)二卷的第 17、18 题注意问法,根据问的角度回答。
分点、分角度回答;用短句子回答;强调准确性;字数适当——切勿过分追求局部完美导致花费太多时间、影响整张试卷的时间分配!(2)第 19 题历史小作文根据题型、按格式作答。
论题注意围绕话题中心展开。
一定要分段。
一定要有总结。
字数(表述)要充分。
(3)第 20-22 题,注意填涂选做的信息。
据问作答。
一定要分点,分点越多得分几率越高。
字数要充分。
3、卷面整洁不乱涂。
高考主观题阅卷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天气热、时间紧、工作量大、难度高。
阅卷老师在这种高强度、枯燥、单调的批改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疲劳、厌烦的心态。
高考历史复习指导_
《高考历史复习指导_》摘要: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如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变化无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每年高考出什么样的题,学生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就是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
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
如文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创世精神,又极大地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
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同时它又与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鸣锣开道。
当我们理解了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后就很容易解决这段历史问题。
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知识点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的特点,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来看,精练、概括性强、可操作性强,而且许多答案出自于书上的内容甚至章节目录及标题(表现在材料式的问答题上)。
最新历史高考考前指导
同学们!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出征前, 老师有话对你说:
滴水穿石何所惧 蟾宫折桂正当时
三审答题的对象 如设问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 结果、影响等等,避免答非所问; 同时,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如设问 中常出现的“联系所学知识”。
四 历史小论文题
1. 论点明确、清楚; 2. 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 型史实; 3. 论证过程要用有“历史味”的学科语言, 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 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4. 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 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 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 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历史学科的考前指导
一 树立自信心
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克服 “什么也不会”的心理障碍,事 实上临近高考你已经掌握了许多 知识,对自己要有信心。
二 用好发卷后的5分钟
先按要求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 座位号,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 对全卷有所考历史事件和人物时间的上、 下限,弄清横向、纵向的时空概念和 阶段特征; 二审设问的角度(切入点) 即使材料多、设问新,但一道题是围 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考查,所以回答 时要紧扣这一中心,避免泛泛而谈;
高三历史考前指导
做非选择题时,审题最重要,七分审三分做。 一定仔细一些,把问题的结构看清楚(几个 问),把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限定语都看全、想仔 细;在答题时,一定注意问什么答什么,不要问 牛答马;一定注意参考分值,“一分价钱一分货 ”,不要为1、2分耗费时间太多,一定注意不要 想把每个题答得如何完整,答到个百分之七八十 就可以了,追求完美的结果就是最后看着会做的 题没时间,眼泪忍不住想要掉下来。 如果反复读题、思考,仍然无从下手时,就 要果断先放弃,先做下一道题。当把会做的题都 做完,该得的分都得了后,再来做难题,往往可 以多得分。
二、答题方法、技巧、原则 (一)选择题答题常用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 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 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 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 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 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 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 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 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 、变化有、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 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同学们,你们刻苦努力、勤奋学习 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考出好成绩、 考上好大学吗?那么,科学的考试方法 和高明的答题技巧将助你实现理想。
高三历史考前指导
•
答题时应遵循“自前至后,先易后难 (先易:把握基本分;进入解题状态) (后难:以免影响得分)不可恋战”的原 则。解答了几道比较容易的试题后,心情 渐趋稳定,智力活动恢复常态,思维的灵 活性和批判性大大提高,解题速度明显加 快。而且,容易题做得越多,拿到的分数 就越高,底气越足,自信心大大增强。 • 遭遇难题时,若屡试不爽,则干脆跳过 去,千万不能纠缠不休。
• ②、信:对于难题,首先要充满信心。所谓的难 题,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是对问题认识 角度的多样化和全方位性,只要分析到位,所用 到的知识不会超出所学范围。对近十年的高考题 分析证明:难题的答案不过如此。所以,应当有 攻克难题的信心,决不能在难题面前后退,尤其 对于文科综合试题,再难的题也要做答。不留空 白。 • ③、争:考生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答题,每题必 答,每分必争,力争得满分古每题的答案,都要 做到内容正确,表述清楚,书写工整,甚至对一 个标点符号也不能马虎。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问 题,要认真分析、思考,会多少答多少,能推导 几步就做几步。对分数少的小题,也要认真回答, 争取多得分。
• 对照题干和选项仔细甄别,注重第一 感觉
• ①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 理为依据,去衡量备选项的正误,如生产 力标准、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复杂性的原 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论、矛盾论等。 • ②排除法、首定法(首先确定一项是正确 或错误的)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如在组合 式选择题的解题中多运用这种方法。 • ③注意否定式选择题的解法,关注题干中 的“不、错误、无关”等否定词下的着重 号。
• 5、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09高考在试题呈 现方式上强调新情景、新材料。作为我们的应试 策略就是尽可能地从新情景、新材料中获取有效 信息,读题时要细心,关键内容一定要做记号, 内容多的材料要分层次。 • 6、充分打开解题思路。做非选择题部分时要充分 打开解题思路,保证思维的活跃。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指导及重要知识点
高考历史考前冲刺指导及重要知识点冲刺拼搏,在前进中寻找乐趣。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的高考历史考前冲刺指导及重要知识点。
高考考前30天最后策略:历史真正"吃透"重要知识点二模分析:显示考生关联思维局限学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基础不扎实,知识有缺漏,历史概念理解欠准确;材料解读能力弱,不能完整、准确解读有效信息;不能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事物关联性思维尚有局限。
最后策略:真正吃透重要知识点依据考纲,落实考点,进行查漏补缺。
对于基础主干考点,要结合《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和广东省《考试大纲的说明》,恰当进行挖掘,真正吃透重要知识点,按照通史和专题史两个角度梳理历史线索,努力做到古今贯通、中外融合。
达到线索明晰、逻辑严谨。
要在挑选题目方面把好关,坚决避免题海战术,坚决杜绝错题和思路不清的题目。
对于材料题要给予特别的关爱,加强研究反映新课程、新高考思路的题目。
有些典型试题,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反复揣摩,做到精练精讲。
根据两次考试情况,诊断问题所在,调整教学目标。
反对不顾学生实际,盲目提高能力做法。
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调整复习节奏,适当降低复习难度,增强学生信心。
高考冲刺阶段权威指导之历史:重视两类考题一、解读考纲明确方向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备考复习的指南。
因此,学生在最后阶段复习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考纲》和《说明》,特别是《考纲》和《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它代表着20xx年高考的命题方向,要格外重视这种题型示例的导向作用。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来《考纲》和《说明》的认真对比分析之后,得出这样的推测:尽管今年全国许多省份实行课程改革,高考试题预计会有很大变化,但由于黑龙江省尚未实行新课改,今年高考试题在难度、体例、套路上将在20xx、20xx年试题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总体上变化不大。
20xx年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一共有16道题型示例,在12道主观题中材料型问答题和对比题占了绝大多数。
方法技巧高三历史考前指导
高考高三历史考前指导一、总体指导1、答卷时间安排:选择题安排25分钟左右,包括仔细填涂答题卡的时间,务必在涂卡时就完成选择题的复查;材料题和问答题都要在草稿纸上列出简要提纲或整理、修改答题思路,在基本成型后再从容答题。
2、审题是应试技巧的灵魂,是应试中最根本的环节。
第一步:审中心词,即“围绕什么问题,答什么”。
这一步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但一定要做到“准”和“全”。
选择题别忘了审答题方式,如反向设问、最佳性选择题,材料性选择题。
第二步:审主体,即“答什么的什么”。
这一步最为同学们所忽视,但命题人经常在此设置“陷阱”。
第三步审限制词,即“怎样答”。
近几年高考题的限制条件都比较多,有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角度限制、分值限制等。
这些限制条件,虽然不是试题的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答题思路中,起着路标的作用。
3、修改要慎重!谨记: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麻烦的题,冷静。
把容易题作对,难题就会变容易。
不求难题都做,先求低中档题能拿满分。
修改、矫正答案应当有90%以上的把握方可进行,因为这时候临近考试结束,考生头脑经过近2个小时紧张的考试,思维可能不很清晰,判断可能失误,因此没有绝对把握不要轻易地修改答案。
4、高考失分的主要因素:①审题不清②史实混乱③表述不清(没有做到条理化、段落化、序号化)④字迹潦草⑤超出区域二、题型分析:选择题部分(一)类型1、最佳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切合题意,其他各项看似也对,但因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就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做题中要反复比较后再选择。
2、反向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做题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仔细阅读。
3、演绎推理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推理而达到解题目的。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如实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基本原因、直接原因、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等。
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之规范化答题语言及模板
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之规范化答题语言及模板①答案一定要要点化、序号化②组织答案应考虑不同的角度、全面辩证的分析③答案不要抄原文、不要使用白话、不要想啥写啥④答案基本上是对材料的内容概括、提炼和升华(来自材料但要高于材料)⑤组织答案一定多用学科语言,特别是要经常用常规套话和术语⑥请将每句话中的带颜色的词句链接起来,这就是我们经常用的历史语言,是比较规范和标准的答题要素,大家应该把这些词句牢记心中,遇到回答其他材料题时,可以做下知识迁移(照猫画虎),这就叫做活学活用用学科语言来组织答案01——丝绸之路和养老制度丝绸之路一、总说1、影响①促进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促进了中国经济创新和城市化生活③促进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丰富了沿线人们的生活⑤推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民族融合⑥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了世界文明的整体发展⑦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2、绵延不衰原因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国家重视发展对外(丝路)贸易③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④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⑤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二、陆上丝绸之路1、原因、条件①西汉建立,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②张赛通西域③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为商路提供了保障④通向西域地区行政管理的建立和交通的改善⑤中国丝织技术先进⑥汉代经济的发展为外交往提供物质条件⑦统一国家的发展为对外交往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2、特点:①历史悠久② 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商品③ 贸易动力主要来自罗马帝国④以中亚为桥梁⑤区域范围广(3)措施:①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②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交通条件④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为中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⑤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三、海上丝绸之路1、原因①经济重心南移②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③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或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抑商政策松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⑤航海造船技术提高(或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⑥农耕经济发展(或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⑦海外贸易的历史传统⑧战乱导致陆路丝绸之路被阻断2、和西汉陆上丝绸之路比较(特点)①路线更发达,到达的区域更广,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国家增多②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管理越来越规范严密③商品交易的种类增多;货物品种更丰富④民间外贸日益发达3、和新航路开辟近代世界市场比较(1)相同: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不同:①背景不同:丝绸之路的背景是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兴起②动机不同:中国注重友好交往,西方注重获取财富③方式不同:前者主要为和平交流,后者主要为暴力掠夺④中心不同:丝绸之路以中国为中心;地理大发现以西欧为中心⑤范围不同:丝绸之路范围为亚非欧区域性市场;地理大发现为整个世界全球性市场⑥商品不同:丝绸之路为丝绸瓷器等手工产品;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工业品⑦影响不同:前者加强了友好交往,共同受益:后者形成世界市场,东方从属于西方。
2023届高三历史考前指导手册(精品)
2023届高三历史考前指导教师寄语:试题千万套,方法千万种,基础是根本,心理是关键,技巧是捷径,发挥是能力。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祝同学们高考取得佳绩!(一)心理是关键,准备要充分一、考试过程中心态的调整1、树立自信心,给自己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
2、克服临考前夕“这里还模糊、那里未掌握”的心理障碍,事实上临近高考你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
3、要走出模拟考试不理想的阴影,模拟考试受挫不等于高考失败。
二、用好发卷后的5分钟建议:对试卷作整体观察。
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不允许答题,我们千万不要去抢做选择题,而按要求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座位号。
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对全卷有个整体把握,早定作战方案,对全卷各部分的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大致评估。
所有这些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答题策略。
三、答题顺序安排建议:选择题按试题顺序做完。
非选择题,可按试题顺序从易到难跳着做。
四、时间分配建议:合理分配时间,把握答题节奏,稳扎稳打。
做选择题,一般来说,一条选择题最多不超过1分钟,不会的选择题也要根据理解和第一感觉选择一个选项,是否更改留等检查时再作出决定。
做一个非选择题,一般用15分钟左右(有历史小论文题的大题,可以用20分钟时间),所写的答案要点与分值基本相当时,就要停下,做下一题目,等做完后面的题目后,若有时间再补充答案要点。
(二)技巧是捷径,方法有多种题 型 真经一,审题切记 真经二,答题注意 真经三,坚决抛弃选择题 1、准确判断时间,注意各种时间表达方式;2、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鉴别选项;划出题干中的回答词与限制词;3、注意反向词:错误、不正确;4、两个选项难以鉴别时,再回到题干,逐一对比,看看哪个更合适;1、材料选择题注意是直接反映还是间接说明;2、组合选择题采用确定项做排除法;3、对于记不清的部分可根据前后知识回顾课本内容;1、切忌:做完选择题以后或者试卷后,心理放松又去修改答案!!!2、切记:填写不清晰!!!材料题 1、准确判断材料的时间与事件;2、注意题目的引言,材料的来源、出处提供的信息;3、依据问题划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4、判断题目是用材料回答,还是用课本知识回答,或者两者都用;5、划出题目上的回答词、限制词;6、一定注意分值多少,确定与答案的关系;1、按照问题回答词与限制词在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2、注意材料的层次,注意分号与句号;3、采用要点式表达,写出回答词和要点序号;4、每一个要点一两句话;1、切忌:大段抄写材料;2、切忌:不按题目要求,只按自己随意想法回答;3、切忌:没有回答词、要点、序号;4、切忌:要点不全,不合分值要求;问答题 1、准确判断题目的中心词;2、确定回答类型:概括、比较、归纳、论述;1、按照答案框架回忆相关课本知识;2、按照相关题目类型回答;3、注意史论结合,1、切忌:没有回答词、要点、序号;2、切忌:成段叙述;3、切忌:要点不3、划出题目上的回答词、限制词;4、确定题目的答案框架; 语句完整;4、按照分值,注意要点全面;5、复杂的题目要在草稿纸上先写出框架;全;附:选择题类型和解题方法:1.最佳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江苏省大江中学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历史).doc
大江中学历史考前辅导考前十天,是高考备考的补缺与冲刺阶段。
从“回归”“整理”“瞄准”“训练”四方面统筹安排自主复习,可以改善考前学习状态与质量。
一、“回归”就是回归考纲和课本,返璞归真,查漏补缺。
要合理安排时间与进度,利用十天时间,完成“回归”。
要对照《考试说明》和课本,逐一落实考点,再认、再现一、二、三级考点之间形成的结构性知识,再认、再现三级考点的要素与要点,对一些结论性语言和关键词,必须做到识记到位、书写准确无误。
二、“整理”就是整理记忆和练习,集中纠错,消除盲点。
对于所记、所练、所写,要及时回顾,集中纠错。
要在“回归”的基础上,整理所记,弄清楚哪些已经记熟,哪些尚未记牢;哪些现在就记,哪些放在考前一天再记。
要在平时(特别是二模以来)各类考试和训练的基础上,整理出适合自己实际的一套考试技巧与方法,并在考前题型训练及最后自我模拟中再次演练。
力求练熟考试程序,提升应试能力。
三、“瞄准”就是瞄准高考动态,通过热点、重点问题的学习,提高考前十天复习的针对性。
历年高考考查的基本都是《考试说明》规定的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
同时,也不回避社会热点。
因此,考前十天要根据《考前冲刺阶段学案》,重点识记相应重点、热点与常考点。
四、“训练”就是通过适量训练,熟悉考试技巧与方法,提升应试能力。
最后十天,适度训练是必要的。
从内容上看,一要练易错选择题(以《最后五练》为主),二要练平时训练中失分较突出的几类主观题及热点、重点题(以《考前冲刺阶段学案》为主)。
就形式上看,可分散分类练,也可安排一到两次上午9::40的集中练习。
从强度上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控制和把握试题的量与质,定量定时完成,保证训练的强度。
从练的过程看,要在规范答题上从严要求,强化细节,主观题要一问一答做到要素化、要点化,书写要工整,杜绝错别字。
从结果上看,要关注练的结果,及时弥补知识上的疏漏和考试程序上的不足。
关于选择题选择题解答选择的策略:1、熟记历史知识,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考前指导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65届高三历史课程组寄语:试题千万套,方法千万种,基础是根本,心理是关键,技巧是捷径,发挥是能力。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祝同学们2018年高考取得佳绩!(一)心理是关键,准备要充分一、考试过程中心态的调整①树立自信心,给自己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②克服临考前夕“这里还模糊、那里未掌握”的心理障碍,事实上临近高考你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
③要走出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阴影,模拟考试受挫不等于高考失败!④即使出现“知识空白”现象,保持镇静,善于联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二、用好发卷后的5分钟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不允许答题,,而按要求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座位号,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对全卷有整体把握,早定作战方案,对全卷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大致评估。
所有这些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答题策略。
三、答题顺序安排选择题按试题顺序做完。
非选择题,可按试题顺序从易到难跳着做。
四、时间分配合理分配时间,把握答题节奏,稳扎稳打。
选择题,每题50秒钟,不超过1分钟,不会的选择题也要根据理解和第一感觉选择一个选项。
非选择题,每题用15-20分钟,根据分值确定答案数量,一般每条要点2—3分。
(二)技巧是捷径,方法有多种一、选择题——选择题的灵魂是审题1.最佳选择题: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
2.因果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4.排序选择题:把历史事实或现象按一定顺序排列,如时间先后等。
【解题方法】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
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5.组合选择题【解题方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
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6.比较选择题【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条件,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7.材料选择题:此类题目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三步: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8.概念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解题方法】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二、材料题——材料题的灵魂是材料(一)如何破解材料题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的出处,完整准确地掌握材料的内涵,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的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组织答案要“三界定”:一要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等,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二要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三要界定好答案的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
答题书写要“四注意”。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
二要语句通顺、语言学科化。
三要卷面“三化”——段落化,一问一段;要点化,一点一句;序号化,问题和要点应标上序号。
四要注意观点是否正确,论点与材料是否一致,多采用教材中出现的规律性、结论性语句,使要点“少而全”“多而不杂”,力争齐全少失分。
(二)材料题分类1、背景原因条件类【设问特点】①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②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答题模板】①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
②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③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④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2、内容措施类【设问特点】①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等。
②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
【答题模板】①具体史实型:据材料定位该史实发生的背景或社会矛盾→据所学知识推断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意图→结合设问限定组织答案(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农业、工业、商业/对内、对外等方面回答内容或措施)。
②纵向专题型:据材料定位专题主旨→据所学知识划分阶段→结合设问限定条件提炼各阶段的中心词组织答案(依据开始、发展、结局/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归纳内容或措施)。
3、影响意义类【设问特点】(1)影响类——①限定性设问,如有何积极影响,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何,对世界或者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如何等。
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
(2)意义类——①限定性设问,如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意义,其重大国际(世界)意义是什么,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
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历史意义,其历史作用(指积极作用)如何等。
【答题模板】(1)影响类:①政治影响,可从政治格局、制度革新或调整、政权更替、政策制定或改变、新的阶级产生等方面思考。
②经济影响,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③宽泛影响,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2)意义类:①笼统性设问: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积极的)。
意义=国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②有具体设问角度:政治、文化意义:从事件性质、过去的影响、未来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经济意义:从事件背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经济措施不同角度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4、启示认识类【设问特点】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
此类型设问主要是就某一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设问的最后部分,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答题模板】①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面回答。
②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如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环境中考察,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但一般要从题目及问题答案内容入手,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不能脱离题目泛泛而谈;二是探因寻果,如“怎样认识清初统治者的经济措施?”在回忆清初经济发展的“果”的基础上,用这个“果”来认识“因”:清初的经济措施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而是正确的;但其动机是为政府增收,巩固封建统治服务,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5、比较评价类(1)比较类设问【设问特点】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观点等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
【答题模板】①“明确比较对象”:首先明确比较的是哪几项历史事件,然后明确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是异同点;②“确立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关键。
题目已经设置比较点的按要求比较即可;题目未设置比较点的,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
(2)评价类设问【设问特点】评价类设问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述”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答题模板】①“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确定评价对象。
②“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或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侧重于客观公正的评价。
③“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背景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