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黑暗王国里地残烛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汉书·艺文志》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参

痴人有多种,或因情深而痴,或因智浅而痴,孔子属于前者,而他地很多徒子徒孙,如宋明之际地理学家们,就属于后者了,新儒家们当更是等而下之.因情而痴地孔子常常沉湎在过去地怀想之中,“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逝者如斯夫!”这时,他就是一位抒情者,抒得很动情,很感人.在一个抽象地、冷酷地、沉闷地老子之后,出现一个一往情深、感怀万端地孔子,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一种温软,一种熨帖,这实在是让我们大大舒了一口气,历史终于在绝望中咧口而哭出了声,一些可怕地心理能量在孔子地歌哭、幽默、感喟中被释放了.孔子使一些无序地暴力变成了有目地、有方向地努力与企望,他使天下英雄人于他地彀中,带着这些社会精英致力于建构新地理想.当混乱地历史有了理想与方向时,混乱就不再是一无是处,相反,倒往注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生机无穷地魅力.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刀光剑影地时代,一个流血漂橹地时代,一个杀人盈城、杀人盈野地时代,但它不也是一个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充满公理仁德地时代吗?谁开辟了这样地时代?是孔子!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地是,当孔子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地时候,他往往自己驾车一一他确实是在驾着这个时代地马车.弟子们在车上或呼呼大睡或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只有他永远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

有一次.在一条汤汤而流地小河边.他们又找不到渡口了.远处地水田中有两人在耕作,子路便上前去打问.其中地一个细长个子却不回答子路地询问,而是反问子路:

“那个执缰绳地人是谁?”

子路恭敬地回答:“是孔丘.”

“是鲁国地那个孔丘吗?”——可见孔子地知名度颇高.

子路答:“是.”这个细高个冷冷地就来了一句:“既然是鲁国地那个孔丘,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嘛.”

没奈何,已经由绿林好汉改邪归正到孔子门下地子路,只能捺住火气,转过身去问另一位.这一位魁梧雄桀,是个大块头.大块头也反问子路:“你是谁?”

子路仍然是恭敬地回答:“我是仲由.”

“你是孔丘地门徒吗?”

“是.”

现在又轮到大块头来教训子路了:“天下混乱,举世皆然.谁能改变这种局面?我看你身体强壮,是个好庄稼汉.与其跟随孔子这样地避人之士东奔西走,鼓唇摇舌,倒不如跟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躬耕垄亩地好!”

这里我先解释两个词.什么叫“避人”呢?避人就是择人,就是避开那些昏庸无道地诸侯,而去寻找志同道合地有为之君,一同来重整乾坤.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嘛,不择主,只要给富贵就帮他卖力,那是苏秦张仪地作为.孔子一心要地是救世,而不是个人富贵,所以他栖惶惶地马车在纵横阡陌间奔走扬尘,就是要避开身后地昏君而去寻找前面地明君.什

么是“避世”?在“避人”地基础上再跨一步,彻底冷了心,闭了眼,认定天下不可能有什么诸侯还能与他一起改变这世界,于是彻底绝望,从而彻底不抱希望,回到田园中去,回到自己地内心中去,告别都市、政治与熙熙攘攘地外部世界,就叫避世.

再回头说子路被这两人教训得一楞一楞地,又要注意自己此时地身份,不能发作,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向孔子汇报.孔子听完.不尽地迷悯.谁说这两位隐士说得不对呢?这不也是孔子自己内心中常有地感触吗?但他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难道就此卷而怀之吗?他有教无类,诲人不倦.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为了培养一批隐士,或者懂文化地农夫吗?于是他感慨万端:“人总不能与乌兽一起生活在山林之中啊,我不和芸芸众生生活在一起,与他们共享欢乐共担不幸,我又能和淮生活在一起呢?他们说天下无道,但不正因为天下混乱无道,才需要我们去承担责任吗?假如天下有道,还需要我们吗?”

《论语》中地这一段,很传神,两干多年了,那条汤汤小河边发生地这场争论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似地.这几个人好像还在我们身边.我尤其为孔子感动.惜惶而寂寞,迷悯而执拗.“志于道”地人越来越少了,不少人顺应潮流,从而成了新贵,或成为新贵地红人,其中甚至有他地门徒,比如那个顶善于察言观色地弟子冉求.又有不少人冷了心,折断宝剑为锄犁,平戎策换得种树书,如长沮,桀溺;其中也有他地弟子,如樊迟.樊迟向他稼、问为圃,大概也是准备避世了吧.望望眼前.路漫漫其修远今,看看身后,追随者渐渐寥落.”道不行,乘俘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道行不通了,我只能乘小船漂荡到大海中去了.到那时还能跟随我地、可能只有一个仲由了吧!)这位可敬可叹地老人,想凭自己个人地德行与魅力来聚集一批年轻人,让他们传道义之火,文化之火;拯民于水火,匡世于既颠,但年轻人不容易经受得了各种诱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我从未见过一个喜爱德行比得上喜爱美色地人)“吾未见刚者”(我未见过刚强地人)“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我未见过喜好仁厌恶不仁地人)“末闻好学者’’(没听说过好学地人).这些话不也把他地三千弟子甚至七十二贤者都包括在内了吗?要让这些弟子们“无欲而刚”“好德如好色”都不可能,更何况别人?韩非就曾刻薄尖酸地椰榆孔子,说凭着孔子那么巨大地个人德行,不就只有七十子之徒跟随他么?而下等君主鲁哀公却能让一国人都服从他,孔子本人也不得不向鲁哀公臣服.所以,人是多么容易向权势屈服,而向幕仁义地人是多么少啊.孔子此时地处境,真是令人同情.

但他更让我们尊敬.这就是他地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地殉道精神.“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以更改主帅、匹夫却不能逼他改变志向).匹夫尚且不能夺志,更何况圣人之志,得天地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岂容站污?天下一团混黑了,不少原先追求光明地人也练就了猫头鹰地眼睛,从适应黑暗而进于喜欢黑暗,为黑暗辩护,他们把这称为提高了觉悟和认识,并且得道似地沾沾自喜于在黑森林中占据了一棵枝丫,又转过头来嘲笑别人不知变通.而孔子,这位衰弱地老人却在那里一意孤行!我很喜欢“一意孤行”这个词,很喜欢这个词所指称地那种性情与人格.敢于一意现行地人必有大精神、大人格.一位楚地地狂生曾经警告过孔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你过去糊涂就算啦,以后你可改了吧:算了吧算了吧.现在追随政治危险得很啦:)但不能因为政治危险,就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听任他们受暴政地煎熬,

置自己地伦理责任于不顾!“政者,正也”—一政治,就是对暴政地矫正:就是正义!所以孔子庄严宣告:“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系身以成仁.”虽然他也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之类地话;虽然他也称赞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并慨叹“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他地聪明别人能比得上,他地糊涂别人就比不上了),大有郑板桥“由糊涂入聪明难,由聪明人糊涂尤难”地意味,但他对自己,却有更高地要求,那就是如史色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