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3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3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第一章电场1、电荷、元电荷、电荷守恒(A(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用_丝绸_摩擦过的_玻璃棒_带正电荷,用_毛皮__摩擦过的__带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_,异种电荷相互_。
电荷的多少叫做_,用_(2用_摩擦_和_感应_的方法都可以使物体带电。
无论那种方法都不能_创造_电荷,也不能_消灭_电荷,只能使电荷在物体上或物体间发生_转移_,在此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不变_,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A(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122Q Q F k r其中9 N﹒m 2/C23、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A(1带电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叫_电场_,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_电场_发生的。
(2电场强度(场强①定义: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②公式: E=F/q_由公式可知,场强的单位为牛每库③场强既有大小_,又有方向,是矢量。
方向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3电场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
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的强弱;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即电场方向。
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特点:距离相等的平行直线。
(几种特殊电场的电场线线分布4、静电的应用及防止(A(1静电的防止:放电现象:火花放电、接地放电、尖端放电等。
避雷针利用_尖端放电_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2静电的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等。
5、电容器、电容、电阻器、电感器。
(A(1两个正对的靠得很近的平行金属板间夹有一层绝缘材料,就构成了平行板电容器。
这层绝缘材料称为电介质。
电容器是容纳电荷的装置。
(2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大小用电容表示,其国际单位是法拉(F。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 平=S /t =(V t +V o )/2(定义式)2.无时间的公式 V t 2 -V o 2=2as4.末速度V t =V o +at6.关于位移公式S =V o t + at 2/27.加速度a=(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 t ):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 /s=3.6K 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 =gt3.下落高度h=gt 2/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 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7个推论:1、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秒末、2秒末速度比1:2:3:…:n2、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秒内、2秒内位移比1:4:9:…:n 23、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第2秒内位移比1:3:5:…:2n-14、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位移时间比23:12:1-- 5、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速度V t/2=V 平=(V t +V o )/26、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中点速度V s/2=[(V o 2 +V t 2)/2]1/2 7、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公式 ΔS=aT 2三、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 ≈10 m/s 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 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 :劲度系数(N/m ) X :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 :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 1m 2/r2 G=6.67×10-11N ·m 2/kg 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 1Q 2/r 2 K=9.0×109N ·m 2/C 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 q E :场强N/C q :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 I Lsin θ θ为B 与L 的夹角 当 L ⊥B 时: F=B I L , B //L 时: F=09.洛仑兹力f=qVB sin θ θ为B 与V 的夹角 当V ⊥B 时: f=qVB , V//B 时: f=0 注:(1)劲度系数K 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自然界规律的总结和揭示。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和理解各种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常用公式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 力学公式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
1.2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ma,描述了物体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1.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等大、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4 动能定理:K=1/2mv²,描述了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1.5 向心加速度公式:a=v²/r,描述了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与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2. 热学公式2.1 热传导定律:Q=ktΔT/l,描述了热传导的热量与传热系数、温度差和导热长度之间的关系。
2.2 热容公式:Q=mcΔT,描述了物体热容与质量、比热和温度差之间的关系。
2.3 热平衡公式:mcΔT=mcΔT,描述了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各自的热量交换。
3. 光学公式3.1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描述了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3.2 光速公式:光速c=λf,描述了光速与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3.3 薄透镜公式:1/f=1/u+1/v,描述了薄透镜成像的公式。
3.4 焦距公式:1/f=(n-1)(1/R₁-1/R₂),描述了透镜焦距与介质折射率和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
4. 电学公式4.1 电容公式:C=q/V,描述了电容与电量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4.2 电阻公式:R=V/I,描述了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4.3 电流公式:I=neAvd,描述了电流与电子数、电荷载流子电荷量、截面积和电荷载流子速度之间的关系。
4.4 电能公式:W=VIt,描述了电能与电压、电流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4.5 电功公式:P=IV,描述了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许多基础而又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常用的物理公式,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运动学。
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公式,$s=v_{0}t+\frac{1}{2}at^{2}$。
速度公式,$v=v_{0}+at$。
加速度公式,$a=\frac{v-v_{0}}{t}$。
2.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
动能定理,$W=\Delta E_{k}$。
3.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速度公式,$v=\omega r$。
圆周运动加速度公式,$a=\frac{v^{2}}{r}$。
二、力学。
1. 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弹簧振子。
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T=2\pi\sqrt{\frac{m}{k}}$。
弹簧振子的频率公式,$f=\frac{1}{T}$。
三、热学。
1.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2. 热力学公式。
热量传递公式,$Q=mc\Delta T$。
热力学效率公式,$\eta=\frac{W}{Q_{h}}$。
四、光学。
1.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n_{1}\sin\theta_{1}=n_{2}\sin\theta_{2}$。
2. 光的成像。
凸透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d_{o}}+\frac{1}{d_{i}}$。
五、电磁学。
1. 电场。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物理量单位表一、质点的运动( 1 )------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 V 平= s/t(定义式)2. 有用推论 Vt2-Vo2 = 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 V 平= (Vt+Vo)/24.末速度 Vt = 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 [(Vo2+Vt2)/2]1/26.位移 s= V 平 t = Vot+at2/2= Vt/2t7.加速度a =(Vt-Vo)/t{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 加速 )a>0;反向则 a<0 }8.实验用推论Δs= 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 (T) 内位移之差}9.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 米(m ); 路程: 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 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 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 : 质点 . 位移和路程 .参考系 .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 .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 Vo = 02. 末速度 Vt = gt3.下落高度 h = gt2/2 (从 V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 V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 = g =9.8m/s2≈ 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 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 s= Vot-gt2/22.末速度 Vt = Vo-gt(g=9.8m/s2≈ 10m/s2 )3.有用推论 Vt2-Vo2= -2gs4. 上升最大高度Hm = 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 t = 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 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
下面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以及常用公式的大全。
一、力学1. 运动学- 速度和加速度v = Δs / Δta = Δv / Δt- 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² = u² + 2as- 匀速直线运动s = ut + 1/2at²v = u + at2. 动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时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3. 动能与功- 动能K = 1/2mv²- 功W = Fs- 功率P = W / t二、热学1. 温度与热- 热平衡两物体接触后,温度相等,不再有热量交换- 热传递传导:热量通过固体的直接传递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2. 热力学定律- 热膨胀定律固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三、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遇到边界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光的波动性质光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 光的干涉与衍射当光通过两个或多个狭缝或障碍物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 全反射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完全反射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 静电力F = k * (|q₁q₂| / r²)- 电场强度E =F / q- 电势差ΔV = W / q2. 电路与电流- 电流I = Q / t-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V = IR- 连续性方程I₁ = I₂ = I₃ = ...3. 磁学- 磁场磁感应强度B以及磁力F与电流I、导线长度l以及磁场方向的关系F = BIl- 洛伦茨力F = qvBsinθ以上是一些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及常用公式的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1500字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力与运动、运动的规律、机械能守恒等。
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若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F,则物体B对物体A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
2. 静止与运动静止:物体的速度为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运动: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即物体正在发生运动。
3. 动能与势能动能:动能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势能:势能是系统中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转换为动能需要经历物体的运动。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的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第二章: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热现象及物体热力学性质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温度、热能转移、理想气体等。
1. 热量和温度热量:热量是物体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能量转移。
温度:温度是物体温度与热平衡状态下的物质性质相关联。
2. 热传递方式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以分子间的碰撞传递能量的过程。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发出电磁波的方式向外界散发能量。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物体内外的流体通过对流传递能量的方式。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热学表达形式,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在一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等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与系统内部能量变化之和。
4.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表示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来描述气体的性质。
PV=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量,T表示气体的温度。
第三章: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场、磁场和电磁现象的学科。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形和相互作用规律。
下面将介绍高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及相关的公式。
一、力学1.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
(2)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动力学(1)速度公式:v=s/t(2)加速度公式:a=(v-u)/t(3)路程公式:s=(u+v)t/2(4) 动量公式:p = mv(5) 动能公式:E_k = 1/2mv^2(6)功的定义:W=Fs(7) 功的公式:W = mas(8)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W=ΔE_k3.平衡力学(1)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2)力矩公式:M=Fd(3)杠杆原理:M1/M2=d2/d1二、热学1.热传递(1)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间的分子传递。
(2)热辐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3)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传递。
2.热力学(1) 比热容公式:Q = mcΔT(2) 比热容的单位:J/(kg·℃)(3)热传导公式:Q=kAΔT/Δx(4)热功定理:ΔU=Q-W(5)热机效率:η=W/Q_h三、光学1.几何光学(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介质的折射率比。
(3)透镜的焦距公式:1/f=1/v-1/u(4)成像公式:m=-v/u(5)光的全反射定律: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
2.波动光学(1)光的干涉:光波的叠加现象。
(2)光的衍射:光波通过孔径或物体的边缘时发生弯曲现象。
(3)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d*sinθ = mλ(4) 单缝衍射公式:a*sinθ = mλ四、电磁学1.静电学(1)库仑定律:F=k*(q1*q2)/r^2(2)电势能公式:U=k*(q1*q2)/r(3)电场强度公式:E=F/q2.电路(1)欧姆定律:U=IR(2)电功、电功率:P=IV,W=Pt(3) 串联电阻:R_eq = R1 + R2 + ...(4) 并联电阻:1/R_eq = 1/R1 + 1/R2 + ...五、原子物理1.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由水平周期和垂直族组成。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 ???????????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V t/2t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 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 o t- gt2/2?????? ?????????????2.末速度V t= V 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 t2 -V o2=-2g S?????????????4.上升最大高度H m=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本文为大家提供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手册,旨在帮助大家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以便于备考高考。
本手册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物态变化等方面的公式,共计300余个。
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并好好学习。
一、力学部分1. 动力学基本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均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是它所具有的加速度乘以它的质量,即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相等但作用在相反方向的力对。
2. 运动学公式· 平均速度v=Δs/Δt。
· 瞬时速度v=ds/dt。
· 平均加速度a=Δv/Δt。
· 瞬时加速度a=dv/dt。
· 运动的匀变速运动公式:v=v0+at,s=s0+v0t+1/2at²。
· 运动的匀速圆周运动公式:v=wr,a=w²r,T=2πr/v。
3. 力学能量公式· 动能公式:Ek=1/2mv²。
· 动能定理:W=ΔEk=1/2mvf²-1/2mvi²。
· 势能公式:Ep=mgh。
· 力学能量守恒公式:Ek+Ep=E。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基本公式· 热量Q=cΔT。
· 一级热机效率η1=1-(Tc/Th)。
· 二级热机效率η2=(Th-Tc)/Th。
·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做功,并使系统不发生其他变化。
2. 发生与传导热能公式· 热传导的热通量公式:ΔQ=λSΔT/Δx。
· 热容公式:C=ΔQ/ΔT。
· 热功定理:ΔS≥Q/T。
· 热力学第二定律公式:η=ΔW/Qh。
三、电磁学部分1. 电场理论公式· 电荷密度ρ=Q/V。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结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物理来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并为将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总结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公式大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
一、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将保持不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4. 重力物体受到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地球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将其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合力;一个力可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6. 摩擦力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前者大于后者。
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7. 动能与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动能定理表明,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该物体的合外力所做的功。
8. 动量与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动量守恒。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运动的表征,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
2. 热传递方式热传导,即物质内部的热传递;热对流,即流体的热传递;热辐射,即通过电磁波传播的热传递。
3.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与温度升高的幅度和物体的材料有关。
4. 热容与比热容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物体的热容和质量有关。
5. 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 = nRT,其中P为压力,V为体积,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6.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对外界做的功与从外界传递给系统的热量之和。
三、电学1. 电荷与电场带电物体相互之间产生电力作用,形成电场。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定理、定律总结大全(绝对精华)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三、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2-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四、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归纳
1. 运动学方程:
- 平均速度:v = Δx/Δt
- 匀速直线运动:v = v0 + at, x = x0 + v0t + 1/2at^2, v^2 = v0^2 + 2a(x - x0) 2. 牛顿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当ΣF = 0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Σ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 动能与势能:
- 动能公式:K = 1/2mv^2
- 动能定理:W = ΔK = (1/2)mv^2 - (1/2)mv0^2
- 重力势能:Ep = mgh
4. 力学功与功率:
- 功:W = Fs cosθ
- 功率:P = dW/dt = Fv
5. 矢量力学:
- 矢量:矢量位移Δr,矢量速度v,矢量加速度a
- 矢量加法:A + B = C
- 夹角:A·B = |A||B|cosθ
6. 循环运动与万有引力:
- 圆周运动:v = rω, a = rα, ac = v^2/r
- 万有引力:F = G(m1m2/r^2)
7. 波动与光学:
- 基本波动原理:s = λf
- 光的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
- 镜公式:1/f = 1/p + 1/q
这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公式大全,涵盖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公式。
要全面了解高中物理,还需要深入学习相关原理和概念。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了世界的运行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高中物理的重点公式,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1 = -F2,其中F1和F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作用力。
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5.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
公式为:W = F * d * cosθ,其中W代表做功,F代表力,d代表力的作用距离,θ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二、能量部分1.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公式:物体的势能等于其高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公式为:Ep = m * g * h,其中Ep代表物体的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公式为:Ei = Ef,其中Ei代表初始机械能,Ef代表最终机械能。
4. 压力公式:压力等于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
公式为:P = F / A,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力,A代表力作用的面积。
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一、力学公式1. 力的大小公式:F=ma2. 力的矢量和:F=F1+F23. 惯性定律:F=dp/dt4. 动量定理:P=mv5. 惯性力和摩擦力的矢量和:F=Fi+Ff二、牛顿第二定律1. 势能定律:E=mgh2. 力的矢量总和:ΣF=ma3. 动量守恒定律:F=dp/dt4. 动量定理:P=mv5. 惯性定理:F=mα三、向量学1. 投影公式:P=P1+P22. 投影乘积公式:P1·P2=|P1|cosθ3. 向量积公式:P1×P2=|P1||P2|sinθ4. 向量的叉积:P1×P2=P1·P2+P2·P1四、电学公式1. 电压的增量公式:V=IR2. 电流的增量公式:I=V/R3. 电容的增量公式:Q=CV4. 电容电路公式:V=IR+Q/C5. 电势公式:V=E+I.R五、光学公式1. 全反射角公式:θ=arcsin(n2/n1)2. 稳定折射率公式:n1/n2=sinθ1/sinθ23. 衍射公式:dθ=λ/D4. 光线传播距离公式:R=n/2π5. 光色矢量法:I=Ia+Ib+Ic六、物理总结1. 力的学习内容:力的大小、矢量和、惯性定律和动量定理。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内容:势能定律、力的矢量总和、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
3. 向量学的学习内容:投影公式、投影乘积公式、向量积公式和向量的叉积。
4. 电学的学习内容:电压的增量公式、电流的增量公式、电容的增量公式、电容电路公式和电势公式。
5. 光学的学习内容:全反射角公式、稳定折射率公式、衍射公式、光线传播距离公式和光色矢量法。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它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公式。
在高二这个阶段,学生们已经建立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并开始学习更深入的内容。
在本文中,将总结一些高二物理中常用的公式。
1. 运动学公式1.1 速度公式速度(v)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d)。
速度公式为:v = d / t,其中 v 为速度,d 为距离,t 为时间。
1.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v)。
加速度公式为:a = (v - u) / t,其中 a 为加速度,v 为末速度,u 为初速度,t 为时间。
1.3 位移公式位移(s)定义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所移动的距离,它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为:s = v × t。
2. 力学公式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 × a,其中 F 为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加速度。
2.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对于任何一个物体受力的情况下,必然存在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3. 动能公式3.1 动能公式动能(K)被定义为物体具有因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公式为:K = 1/2 × m × v^2,其中 K 为动能,m 为物体的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3.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由于受到力的作用而改变其动能的关系。
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W = ΔK,其中 W 为合外力所做的功,ΔK为动能的变化量。
4. 电学公式4.1 电场强度公式电场强度(E)是描述电场力在单位电荷周围的作用。
电场强度公式为:E = F / q,其中 E 为电场强度,F 为电场力,q 为电荷量。
4.2 奥姆定律奥姆定律描述了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定理、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定理、定律、公式)一.物理量、物理量中的矢量及运算:1.所有物理量必须要有单位.2.速度、加速度、动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矢量必须注意方向,只有大小、方向都相等的两个矢量才相等.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运算:先规定一个正方向,跟正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跟正方向相反的矢量为负,求出的矢量为正值,则跟规定的方向相同;求出的矢量为负值,则跟规定的方向相反.4.力和运动的合成、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力平衡时,任意两力的合力跟第三力等值反向.三力的大小必满足以下关系:︱F 1-F 2︱≤F 3≤F 1+F 2.二.力: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10m/s 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 =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 :劲度系数(N /m)x :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 =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N :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 =Gm 1m 2/r 2G =6.67×10-11N·m 2/kg 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 =kQ 1Q 2/r 2K=9.0×109N·m 2/C 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 =EqE :场强N /C q :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 =BIL sin θθ为B 与L 的夹角当L ⊥B 时:F =BIL ,B ∥L 时:F =09.洛仑兹力f =qυB sin θθ为B 与υ的夹角当υ⊥B 时:f =qυB ,υ∥B 时:f =0注:(1)劲度系数k 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 m 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 m ≈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 :磁感强度(T),L :有效长度(m),I :电流强度(A),υ:带电粒子速度(m /s),q :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10.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 =F 1+F 2反向:F =F 1-F 2(F 1>F 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 1⊥F 2时:F(3)合力大小范围|F 1-F 2|≤F ≤F 1+F 2(4)力的正交分解F x =F cos βF y =F sin ββ为合力与x 轴之间的夹角tg β=F y /F x 注:①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②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③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④F 1与F 2的值一定时,F 1与F 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⑤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成代数运算.F F 2F 1O βF F y F x O x y O FF 1F 2α三.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υ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υt2-υ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υt/2=υ平=(υt+υ0)/24.末速度υt=υ0+at5.中间位置速度υs/26.位移s=υ平t=υ0t+at2/2=υt/2t7.加速度a=(υt-υ0)/t0a与υ0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υ0):m/s加速度(a):m/s2末速度(υ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υt-υ0)/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υ--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υ0=02.末速度υt=gt3.下落高度h=gt2/2(从υ0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υ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9.8≈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1.位移s=υ0t-gt2/22.末速度υt=υ0-gt(g=9.8≈10m/s2)3.有用推论υt2-υ02=-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υ0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υ0/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1)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先分后合”,即先分解后合成1.水平方向速度υx=υ02.竖直方向速度υy=gt3.水平方向位移s x=υ0t4s y)=gt2/25.运动时间()6.合速度υt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υy/υx=gt/υ07.合位移s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 y/s x=gt/2υ0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 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3)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8.小船渡河时(1)若υ船>υ水船头垂直河岸时,过河时间最小;航向(合速度)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小.(2)若υ船<υ水船头垂直河岸时,过河时间最小;只有当υ船⊥υ合时,过河的位移最小.x/2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υ=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υ2/R=ω2R=(2π/T)2R=ωυ4.向心力F心=mυ2/R=mω2R=m(2π/T)2R=mωυ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υ=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υ):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充当向心力,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3)做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沿半径方向的合力充当向心力.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R:天体半径(m)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υωT=5.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最大运行速度)υ1=7.9km/s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υ2=11.2km/s第三宇宙速度:脱离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最小发射速度υ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h≈36000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万=F心(GmM/r2=ma=mυ2/r=mω2r)(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6)在天体问题的计算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个重要关系式:GM地=g R地2.五.动力学(运动和力)1.伽利略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3.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牛顿第二定律中的F合应该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要注意同时、同向、同体;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对微观粒子和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4.牛顿第三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实际应用:反冲运动5.共点力的平衡F合=0二力平衡6.超重:N>G(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失重:N<G(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上或匀速度直线状态.7.物体的运动决定于它所受的合力F 和初始运动条件:六.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 =Fs cos α(定义式)W :功(J)F :恒力(N)s :位移(m)α:F 、s 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 ab =mgh ab m :物体的质量g =9.8≈10h ab :a 与b 高度差(h ab =h a -h b )3.电场力做功W ab =qU ab q :电量(C )U ab :a 与b 之间电势差(V)即U ab =U a -U b 4.电功W =UIt (普适式)U :电压(V )I :电流(A)t :通电时间(s)6.功率P =W /t (定义式)P :功率[瓦(W)]W :t 时间内所做的功(J)t :做功所用时间(s)8.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 =FυP 平=Fυ平P :瞬时功率P 平:平均功率9.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υmax =P 额/f )10.电功率P =UI (普适式)U :电路电压(V)I :电路电流(A)11.焦耳定律Q =I 2Rt Q :电热(J)I :电流强度(A)R :电阻值(Ω)t :通电时间(s)12.纯电阻电路中I =U /R P =UI =U 2/R =I 2R Q =W =UIt =U 2t /R =I 2Rt 13.动能E k =mυ2/2E k :动能(J)m :物体质量(Kg)υ:物体瞬时速度(m /s)14.重力势能E P =mgh E P :重力势能(J)g :重力加速度h :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点起)15.电势能εA =qU A εA :带电体在A 点的电势能(J)q :电量(C)U A :A 点的电势(V)16.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 合=mυt 2/2–mυ02/2W 合=ΔE k W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 k :动能变化ΔE k =(mυt 2/2–mυ02/2)17.机械能守恒定律ΔE =0E k 1+E p 1=E k 2+E p 2mυ12/2+mgh 1=mυ22/2+mgh 218.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 G =-ΔE P 注:(1)功的公式W =Fs cos α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变力做功一般用动能定理计算.(2)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3)0°≤α<90°做正功;90°<α≤180°做负功;α=90°不做功(力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4)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5)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6)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应用于光滑斜面、自由落体运动、上抛、下抛、平抛运动、光滑曲面、单摆、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弹簧振子等情况.(7)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 1eV=1.60×10-19J .*(8)弹簧弹性势能E =kx 2/2.19.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⑴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⑵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⑶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⑷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4.F =-kx ————简谐运动3.F 大小不变且始终垂直υ————匀速圆周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υ=0————静止υ≠0————匀速直线运动1.F =0υ=0————匀加速直线运动υ≠0F 、υ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F 、υ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F 、υ夹角α——匀变速曲线运动2.F =恒量5.F 是变力F 与υ同向————变加速运动F 与υ反向————变减速运动⑸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⑹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⑺克服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净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⑻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等于感应电能的增加七.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 =mυp :动量(kg m /s)m :质量(kg)υ:速度(m /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 =Ft I :冲量(N·S)F :恒力(N)t :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 决定4.动量定理I =Δp 或Ft =mυt –mυ0Δp :动量变化Δp =mυt –mυ0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 前总=p 后总p =p ′m 1υ1+m 2υ2=m 1υ1′+m 2υ2′6.碰撞的分类:(1)弹性碰撞Δp =0;ΔE k =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2)非弹性碰撞Δp =0;0<ΔE k <ΔE k m ΔE k :损失的动能ΔE k m :损失的最大动能(3)完全非弹性碰撞Δp =0;ΔE k =ΔE k 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7.物体m 1以υ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 2发生弹性正碰:υ1′=(m 1-m 2)υ1/(m 1+m 2)υ2′=2m 1υ1/(m 1+m 2)8.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9.子弹m 水平速度υ0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 ,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 损E 损=mυ02/2-(M +m )υt 2/2=fL 相对υt :共同速度f :阻力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系统在某方向受的合外力为零,则在该方向系统动量守恒(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10.应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合外力.(1)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要注意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及研究过程的选择.(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还要注意适用条件的检验.(3)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要特别注意方向.八.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简谐振动F =-kx F :回复力k :比例系数x :位移负号表示F 与x 始终反向.简谐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跟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位移增大,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位移最大时,加速度最大,速度为0;位移为0时,加速度为0,速度最大.简谐运动中机械能守恒,在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势能最小.mυ2/2+kx 2/2=kA 2/22.单摆周期T L :摆长(m)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在平衡位置,振动加速度为0,但是还有向心加速度.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 受迫=f 驱动力(受迫频率振动的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4.共振:f 驱动力=f 固,做受迫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声音的共振叫共鸣;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波速公式υ=s /t =λf =λ/T 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相应改变.波传播的过程是振动形式和振动能量传播的过程,质点并不随波迁移,每一个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幅相同的简谐振动.波形图特别要注意周期性和方向性.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不损失.(质量相同,交换速度)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以共同速度运动)非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
高一物理必背公式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背公式全部知识点总结物理学中的公式是解决问题、计算和推导出结果的基础。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并熟练应用各种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总结高一物理必背公式的全部知识点。
一、力学部分1. 运动学1.1 速度公式:v = s/t1.2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1.3 位移公式:s = vt1.4 二次位移公式:s = vt + 1/2at^21.5 速度加速度关系公式:v = u + at1.6 位移加速度关系公式:s = ut + 1/2at^22. 动力学2.1 牛顿第一定律:F = ma2.2 牛顿第二定律:F = dp/dt2.3 动量定理:FΔt = Δp2.4 动能定理:W = ΔE_k3. 重力3.1 重力公式:F = G * (m1*m2/r^2) 3.2 重力势能公式:E_p = mgh4. 弹簧力学4.1 弹性力公式:F = k * x4.2 弹性势能公式:E_e = 1/2 kx^25. 循环运动5.1 角速度公式:ω = Δθ/Δt5.2 周期公式:T = 2π/ω5.3 向心力公式:F_c = mv^2/r6. 静力学6.1 力的平衡条件:ΣF = 06.2 力矩公式:M = Fd二、热学部分1. 理想气体1.1 Gay-Lussac定律:P/T = 常量 1.2 Charles定律:V/T = 常量1.3 Boyle定律:P * V = 常量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2. 热传导2.1 热传导公式:Q = k * A * ΔT/Δx3. 热和功3.1 热功转化定律:Q = W3.2 热机效率公式:η = W/Q_h4.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4.1 压强-体积关系:P * V = 常量 4.2 温度-体积关系:V/T = 常量5. 热力学第一定律5.1 内能公式:ΔE = Q - W三、光学部分1. 光的传播1.1 光速公式:c = f * λ2. 球面镜和薄透镜2.1 球面镜公式:1/f = 1/v - 1/u2.2 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2.3 放大率公式:V = -v/u3. 光的干涉和衍射3.1 双缝干涉公式:λ = d * sinθ / m3.2 衍射公式:sinθ = m * λ / d四、电学部分1. 电流和电压1.1 电流公式:I = Q/t1.2 电阻公式:R = V/I1.3 电功公式:W = V * Q2. 欧姆定律2.1 欧姆定律公式:V = IR3. 电功率3.1 电功率公式:P = IV3.2 瞬时功率公式:P = VIcosθ4. 串联和并联电路4.1 串联电路电压公式:V = V1 + V2 + V3 + ...4.2 并联电路电流公式:I = I1 + I2 + I3 + ...5. 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5.1 理想电压表的电阻:R_v = ∞5.2 理想电流表的电阻:R_i = 0综上所述,以上总结了高一物理必背公式的全部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大全

高中物理所有定律、定理、定则一、牛顿三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沿一条直线做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外力方向一致。
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力所沿的直线的方向上。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事变化、同时消失、性质总相同。
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者说,两个物体之间对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二、开普勒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三、热力学三大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孤立,那么它的内能将不会发生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适用于物体对外做功,向外界散热和内能减少的情况,因此在使用:△U=-W+Q时,通常有如下规定:①外界对系统做功,W>0,即W为正值。
②系统对外界做功,W<0,即W为负值。
③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0,即Q为正值④系统从外界放出热量,Q<0,即Q为负值⑤系统内能增加,△U>0,即△U为正值⑥系统内能减少,△U<0,即△U为负值第一类永动机是不消耗任何能量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V t/2t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 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 t2 -V o2=-2g S4.上升最大高度H m=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 V o2.竖直方向速度V y=gt3.水平方向位移S x= V o t4.竖直方向位移(S y)=gt2/25.运动时间t=(2S 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 t=(V x2+V y2)1/2=[V o2+(g 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 gβ=V y/V x=gt/V o7.合位移S=(S x2+ S 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 gα=S y/S x=gt/2V 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 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 gβ=2t 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 V2/R=mω2R=m(2π/T)2R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 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 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 ad/s 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 T=2π(R3/GM)1/2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h≈36000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 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 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 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 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 I 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 F=B I L ,B//L时: F=09.洛仑兹力f=qVB 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 f=qVB , V//B时: 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 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 m≈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 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矩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2.转动平衡条件M顺时针= M逆时针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3)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 F=F1+F2反向:F=F1-F2(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 F1⊥F2时: 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 x=FcosβF 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 y/F 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成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第二运动定律:F合=ma 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第三运动定律F= -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二力平衡5.超重:N>G失重:N<G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上或匀速度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1. 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 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50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共振的防止和应用A1405.波速公式V=S/t=λf=λ/T 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6.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 0℃:332m/s 20℃:344m/s 30℃:349m/s (声波是纵波)7.波发生明显衍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8.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 *(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 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 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4.动量定理I =ΔP或Ft= mVt - mVoΔP: 动量变化ΔP=mVt -mVo 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P=P′m1V1+m2V2= m1V1′+ m2V2′6.弹性碰撞ΔP=0;ΔE 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7.非弹性碰撞ΔP=0;0<ΔE K<ΔE KmΔE K:损失的动能E Km:损失的最大动能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 K=ΔE Km(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见教材C158):V1′=(m1-m2)V1/(m1+m2) V2′=2m1V1/(m1+m2)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1.子弹m水平速度V 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E损=mV o2/2-(M+m)Vt2/2=fL相对V t:共同速度f:阻力注:(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系统在某方向受的合外力为零,则在该方向系统动量守恒(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