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与报告
诺氟沙星胶囊制备工艺与质量研究

王 岩 李 静 ( 哈 药集 团三精制 药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目的 : 确立诺 氟沙星胶 囊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研 究。方法 : 采用H P L C法测定诺 氟沙星胶囊 中诺 氟沙星的含量 。结 果: 诺 氟沙星在 5 - 4 5  ̄ g ・ m L - 1范围 内线性关 系良好( r = 0. 9 9 9 8 ) 。结论 : 测定方法准确 、 简便, 制 剂稳定好、 可靠性强。 关键词 : 诺 氟沙星胶 囊 ; 制备 ; 质量标准 诺 氟 沙 星 胶囊 f N o r l f o x a c i n )  ̄ J 4 名 为 氟 哌酸 、 淋克星等 , 是 第 性 良好 。 3 . 6 线性 试 验 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 具有抗菌谱广 、 作用强的特点 , 尤 其 对 革 兰 阴性 菌 , 如绿脓杆菌、 大肠 杆 菌 、 肺炎 克 雷 白杆 菌 、 奇 异 变 形 精 密 称取 诺 氟 沙 星对 照 品 5 0 mg , 将 其放 置 于 1 0 0 ml 容 量 瓶 并加入 2 m l的 0 . 1 m o l / 1的盐 酸溶 液 使之 溶 解 , 摇匀 , 精 密 杆菌 、 产 气 杆菌 、 沙 门 氏菌 、 沙雷 氏菌 、 淋 球菌 等 有强 的杀 菌 作 中 , 用 , 其最低抑 菌浓度( MI C) 远 较 常 用 的抗 革 兰 阴 性 菌 药 物 为 量取 5 . 0 0 m L该 溶 液 , 置于 5 0 m L量 瓶 中, 加 流 动 相 稀 释 至 刻 低 。对 于金 黄 色 葡萄 球 菌 , 本 品 的作 用 也 较 庆 大霉 素 为 强 , 目 度, 最 后 制成 每 1 m L含 诺 氟沙 星 5 0 g的溶 液 。分 别 精 密 吸取 前 已广 泛应 用 于 临床 。常 用 于泌 尿 生殖 系感 染 、 胃肠 道 感染 、 2 t x L、 4 . 1  ̄ L、 6 、 8 、 1 0 1 . t L的对 照 品溶 液 , 测定 。 以诺 氟 沙星 的 伤 寒 等 。本 实 验确 立 了诺 氟沙 星 胶囊 的制备 方法 , 并 建 立高 效 进样 量 X 为横 坐 标 , 峰 面 积 Y为 纵 坐标 绘 制 标 准 曲线 , 计 算 回 = 4 9 5 8 1 . 3 2 X + 2 9 8 9 . 4 , r = 0 . 9 9 9 8 。表 明 , 液 相 色 谱法 测 定诺 氟 沙 星 胶囊 中诺 氟 沙 星 的含 量 , 方 法 简便 、 归 方 程 。得 回 归 方 程 为 Y 快速 、 重 现性 好 。 诺 氟沙 星在 5 1  ̄ g - 4 5 I x g ・ m l 之 间线 性 关 系 良好 。 1仪 器 与 试 剂 3 . 7 精 密 度试 验 1 . 1 仪器 精密 吸取 诺 氟 沙 星 的对 照 品溶 液 l O I x L , 用微 量 加 样 器将 其 L C 3 1 0 0型 高 效 液 相 色谱 仪 、 A B S 2 2 0分析 天 平 、 高 效 湿 法 注 入液 相 色谱 仪 中, 测定 其 色 谱 峰 面积 , 重 复 进样 6次 , R S D( %) 混 合 制 粒机 制 粒 、 N J P I 2 0 0 A全 自动 硬胶 囊 填 充机 、 H X - 0 3超 声 0 . 5 。 由此 可 见, 本 实 验所 用 的测 定 方法 精 密度 良好 。 波清洗器。 3 . 8 重 复 性 试 验 1 . 2 试 剂 精 密称 定诺 氟 沙 星胶囊 样 品 ,按 照含 量 测定 项 下 的 测定 方 乳糖、 二 氧 化硅 、 硬 脂 酸镁 、 羧 甲基 淀 粉钠 、 淀粉 , 盐酸( 0 . 1 法, 由 同一 人在 同 一实 验 室进 行 含量 测定 , 实 验 重复 6次 。结果 mo l / L ) 、 磷酸( 0 . 0 2 5 m o l / L ) 、 三 乙胺 、 乙腈 , 诺 氟 沙 星对 照 品 。 表 明, 该 测 定方 法 的重 复性 良好 。
诺氟沙星胶囊质量标准方法学验证

三 种 长 度 不 同 的 色 谱 果 可 见 , 测 定 方 法 精 密度 良好 。 试剂 : 盐酸( 0 . 1 mo l / L ) , 磷酸 ( 0 . 0 2 5 o t o l / 选定 的色谱条件下 , 对 照品 : 诺氟沙星( 中 国 药 品 生 物 制 品 不 低于 2 0 0 0 , 供 试 品溶液 中诺氟 沙 星 与其 它
在 对 照 品色 谱峰 相 供 试 品 溶液 , 照上 述 含 量测 定项 下 方 法 , 分 以0 . 0 2 5 mo l / L 磷 酸 溶液 ( 用 三 乙胺 调节 p H 分 别注入 液 相 色谱 仪 中 , 值 至3 . 0 ±0 . 1 ) 一乙腈 ( 8 7 : l 3 ) 为流 动 相 I 流 应 的位置上 , 供试 品 溶 液 具 有 相 同 保 留 时 别 于0、 2 、 4 、 6、 8 4 , 时 进 行含 量 测 定 , 供 试 品 间的 色 谱 峰 , 空 白 溶液 在 此 峰 位 无 吸 收 , 对 溶 液 在 8 4 , 时 内稳 定 性 良好 , 含 量 测 定 应 在
1 含量测 定分析方法学验证
1 . 1仪器 与试 剂
仪器 : 二 元 梯 度液 相 色谱 仪 。 L ) , 三 乙胺 , 乙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6 系统性 适用 性试 验
精 密吸 取浓 度为2 5 g / mL 的诺 氟沙 星
在 上述色谱 条件 下 , 选 用 不 同 型 号 的 对 照品溶液 2 0 L , 注入液 相 色谱仪 中 , 测 定 色 谱 柱 进 行 系统 适 用 性 考 察 , 结果表明, 在 色谱峰 面积 , 重复 进样6 次, R s D ( %) = 0 . 4 由结 柱( 2 5 0 mm, 2 0 0 mm, 1 5 0 am) r 的理论 板数均 1 . 1 0重 复性试 验 取 诺氟 沙 星胶 囊样 品( 批号 : 2 0 1 0 0 6 1 5 ) , 照 含 量 测 定项 下 方 法 , 在 同 一 实 验 室 由 同
诺氟沙星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报告1

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诺氟沙星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报告文件编码:TY-GSB-YZ(02)-013-04二零一六年一月验证立项申请表目录1 验证目的 (1)2范围 (1)3责任 (1)4内容 (1)5验证方法 (1)5.1供试品 (1)5.1.1菌种名称及来源 (2)5.1.2培养基与试剂名称、批号及来源 (2)5.1.3仪器与设备 (2)5.2菌液的制备 (3)5.3菌液计数 (4)5.4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4)5.5供试液制备 (5)5.6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 (6)5.7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7)6试验结论 (8)7偏差 (9)7.1偏差报告 (9)8验证评价及建议 (9)9验证报告: (10)10验证证书 (10)1 验证目的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要求,为保证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诺氟沙星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2范围本验证方法适用于供试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
3责任4内容验证方法需进行3个不同批次的产品验证并且结果都符合规定时,该方法才可以用于日后日常检验。
5验证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5.1供试品诺氟沙星胶囊规格: 10ml批号160101 160102 160103 5.1.1菌种名称及来源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以上菌种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5.1.2培养基与试剂名称、批号及来源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151109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151112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51117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50313 以上培养基均由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提供。
QY·--诺氟沙星胶囊工艺验证方案

XX制药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分发单位经理办[]财务部[]质量部[]物质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部[]设备动力部[]保卫·办公室[]总工办[]漯河南街村全威制药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分发单位经理办[]财务部[]质量部[]物质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部[]设备动力部[]保卫·办公室[]总工办[]目录1 主题内容 (1)2 适用范围 (1)3 职责 (1)4 内容 (1)4.1 背景 (1)4.2 相关文件 (2)4.2.1 生产及质量管理文件 (2)4.2.2 工艺验证相关清洁文件 (2)4.2.3 工艺验证相关设备文件 (2)4.3 术语与定义 (2)4.3.1 工艺过程验证 (2)4.3.2 验证方案 (2)4.3.3 生产系统要素 (2)4.3.4 生产工艺变量 (2)4.3.5 法定标准 (2)4.3.6 最差状态 (2)4.4 方案目标 (3)4.5 方案概要 (3)4.6 生产处方 (3)4.7 工艺流程图 (4)4.8 工艺验证 (5)4.8.1 工艺验证目标 (5)4.8.2 工艺验证方法 (5)4.8.3 生产系统要素的验证 (5)4.8.4 混合过程 (5)4.8.5 充填过程 (6)4.8.6 包装 (9)附表1感谢分享,浏览看了一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为了持续改进工艺验证方案的完整性,提以下几个建议:1、作为工艺验证方案,应当列入原辅料包材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2、标准一定要清楚写明,不能写符合规定,到底规定是什么?3、验证时间表以及支持的验证主计划;4、取样的描述,取样的频率必须要比正常商业化生产的时候高;5、验证应该包括模拟工艺中断,就类似于你模拟的最差条件;6、容器盖完整性,运输验证等都列入工艺验证方案临时想到这么多,想到了再继续补充有以下建议:1、没有确定验证周期2、没有最终评价报告3、没有对验证结果的评审一般应包括:1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2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3验证记录是否完整4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
告
1
2
工艺验证报告
3
* * * *制药厂
4
1概述
* * * *胶囊的工艺验证是在厂房、设备、公用设施的验证合格后,按既定的验证方案,分别在011001、011101、011102连续生产的三批产品中进行。
现将验证工作情况作以下报告。
2验证结果
2.1收料
2.1.1目的:确认该过程不影响原、辅料的质量。
2.1.2环境检查:
(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1.3结论:经验证该过程可保证物料的质量不受影响,验证记录见附件1。
2.2粉碎、过筛工序
2.2.1目的:确认该工序能够得到细度合格的物料。
2.2.2环境检查:
(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2.3结论:按方案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该工序能够得到细度达140
目的原料细粉,验证记录见附件2。
5。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DOC 46页)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DOC 46页)工艺验证报告产品名称****胶囊起草人部门日期审核人部门日期批准人部门日期* * * *制药厂2.3称量、配料工序2.3.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保证物料的品种、数量符合要求。
2.3.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3.3结论:经验证该过程能保证物料种类、数量的准确无误,验证记录见附件3。
2.4制粒工序2.4.1干混过程2.4.1.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将物料混合均匀,并确定干混时间。
2.4.1.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4.1.3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干混2min时,不同点取样,其主药含量测定值之间的RSD大于3%;干混3min和4min时,不同点取样,含量测定值之间的RSD均小于3%。
检测结果表明方案中设定3min、4min时间均能使药物混合均匀,考虑到设备等影响因素,将此过程的干混时间定为3min,验证记录见附件4。
2.4.2制粒过程2.4.2.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湿颗粒并确定混合制粒时间。
2.4.2.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4.2.3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混合制粒时间为 1.0min时较好,将该工序制粒时间定为1.0min,验证记录见附件4。
2.5干燥工序2.5.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将湿颗粒均匀地干燥至适宜的水分含量。
2.5.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5.2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按原规定的干燥温度,干颗粒的水分达到要求,不同点取样,测定值之间的RSD≤3.0%,则原工艺条件不用改变,验证记录见附件5。
诺氟沙星胶囊制备工艺

具 有 普 通针 刺 疗 法 的作 用 效 果 , 具 备 针 刺 “ 以 留 之 ” 长 期 作 用 , 并 静 的 类 [ ] 杜 元灏 , 学敏 . 华针 灸 临 床 诊 疗 规 范[ . 苏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9 石 中 M] 江
社 ,0 7 6 — 6 20 : 6 9
按摩与康复医学
2 1. ( ) 0 1 7下
C iee np l in& R hblainMe iqe 2 1 , o 5 hn s Ma iua o t ea itt de n 0 1N . 7 i o i
4 5
诺 氟 沙 星胶 囊 制备 工 艺与 质 量研 究
陈木 洲① 江 丹娜 黎 焕 弟 ( 东 众 生 药业股 份 有 限公 司 东 莞 5 3 2 ) 广 2 3 5
摘要 : 目的 : 筛选 诺 氟 沙星 胶 囊 的 最佳 生产 处 方 工 艺 。方法 : 用 不 同 的 填 充 剂 , 同 生产 工 艺 制 备 诺 氟沙 星 胶 囊 , 测 定含 量 及 溶 出度 。 结 采 不 并
果 : 氟沙 星胶 囊的 最佳 处 方 为 : 氟 沙 星 1 0 乳糖 8 、 石粉 2 、 诺 诺 0、 o滑 O 二氧 化 硅 2 硬 脂 酸 镁 0 2 羧 甲 基 淀粉 钠 6 最佳 生 产 工 艺 为干 法 混 合 工 艺。 结 、 .、 ; 论 : 选 的 处 方和 工 艺 简单 可 行 , 约 了 生产 成 本 , 高 了产 品稳 定 性 。 优 节 提
位产生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 , 从整体上对 阴阳进行调节 , 疏通经络, 调和 [ O 任 晓艳. 1] 穴位埋 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 中国医药学报,2 0 , J. 0 4
SMP-SC045-01 诺氟沙星胶囊

重庆格瑞林药业有限公司一目的:规范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规程,保证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二适用范围: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全过程。
三责任者:生产部、车间主任、工艺员、QA检查员、各工序操作人员对此实施负责。
四规程:1.品名1.1通用名:诺氟沙星胶囊1.2汉语拼音:Nuofushaxing jiaonang1.3英语:Norfioxacin Capsvles1.4性状:本品内容物为白色至淡黄色颗粒和粉末。
2.剂型:胶囊剂3.规格:0.1g4. 产品概述4.1[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500205264.2[主要成份] 本品主含诺氟沙星每粒0.1g4.3[药理作用] 本品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活性高,对下列细菌在体外具良好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枸橼酸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
诺氟沙星体外对多重耐药菌亦具抗菌活性。
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流感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诺氟沙星为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菌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4.4[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淋病、前列腺炎、肠道感染和伤寒及其他沙门菌感染4.5[用法用量] 口服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400mg,一日2次(一次4粒,一日2次),疗程10—21日。
2、其他病原菌所致的单纯性尿路感染剂量同上,疗程7—10日。
3、复杂性尿路感染剂量同上,疗程10—21日。
4单纯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单次800—1200mg(单次8—12粒)。
5急性及慢性前列腺炎一次400mg,一日2次(一次4粒,一日2次),;疗程28日。
6、肠道感染一次300—400mg,一日2次),;疗程5—7日。
7、伤寒沙门菌感染一日800—1200mg,分2—3次服用(一日8—12粒,分2—3次服用),疗程14—2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验证报告* * * *制药厂1概述* * * *胶囊的工艺验证是在厂房、设备、公用设施的验证合格后,按既定的验证方案,分别在011001、011101、011102连续生产的三批产品中进行。
现将验证工作情况作以下报告。
2验证结果2.1收料2.1.1目的:确认该过程不影响原、辅料的质量。
2.1.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1.3结论:经验证该过程可保证物料的质量不受影响,验证记录见附件1。
2.2粉碎、过筛工序2.2.1目的:确认该工序能够得到细度合格的物料。
2.2.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2.3结论:按方案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该工序能够得到细度达140目的原料细粉,验证记录见附件2。
2.3称量、配料工序2.3.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保证物料的品种、数量符合要求。
2.3.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3.3结论:经验证该过程能保证物料种类、数量的准确无误,验证记录见附件3。
2.4制粒工序2.4.1干混过程2.4.1.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将物料混合均匀,并确定干混时间。
2.4.1.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4.1.3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干混2min时,不同点取样,其主药含量测定值之间的RSD大于3%;干混3min和4min时,不同点取样,含量测定值之间的RSD均小于3%。
检测结果表明方案中设定3min、4min时间均能使药物混合均匀,考虑到设备等影响因素,将此过程的干混时间定为3min,验证记录见附件4。
2.4.2制粒过程2.4.2.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湿颗粒并确定混合制粒时间。
2.4.2.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4.2.3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混合制粒时间为1.0min时较好,将该工序制粒时间定为1.0min,验证记录见附件4。
2.5干燥工序2.5.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将湿颗粒均匀地干燥至适宜的水分含量。
2.5.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5.2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按原规定的干燥温度,干颗粒的水分达到要求,不同点取样,测定值之间的RSD≤3.0%,则原工艺条件不用改变,验证记录见附件5。
2.6整粒工序2.6.1目的:确认该工序能将团块及大颗粒制成符合要求的颗粒,且不损坏符合要求的颗粒。
(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6.3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该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验证记录见附件6。
2.7总混工序2.7.1目的:确认该工序能将颗粒与外加辅料混合均匀,保证主药的含量均一。
2.7.2环境检查:(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应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7.3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总混15min时,不同点取样,其主药含量测定值之间的RSD 大于2%;总混20min和30min时,不同点取样,含量测定值之间的RSD均小于2%。
检测结果表明方案中设定20min、30min时间均能使药物混合均匀,考虑到设备等影响因素,将此过程的总混时间定为20min,验证记录见附件7。
2.8胶囊填充工序2.8.1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得到装量合格、稳定,质量符合要求的胶囊剂。
(1)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符合有关要求。
(2)设备及场所具有清场合格证。
2.8.3结论:在环境、设备等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按方案进行操作,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的结果较好,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将胶囊充填机转速定为70r/min,验证记录见附件8。
3验证结论、最终评价和建议验证过程中各项操作均按标准规程进行,生产场所的洁净级别,温、湿度均符合有关要求。
* * * *胶囊生产工艺经验证,可确定在正常条件下,本工艺能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建议批准该品种生产工艺规程正式实施。
由于物料、设备、工艺条件参数等变更时,须对生产工艺进行再验证,正常情况下,工艺验证周期为1年。
总结人:日期:收料验证记录检查人:日期:粉碎、过筛过程验证记录检查人:日期:称量、配料工序验证记录检查人:日期:附件4 制粒工序验证记录干混过程验证记录检测人:日期:制粒过程验证记录检查人:日期:干燥工序验证记录测定人:日期:整粒工序验证记录检测人:日期:总混工序验证记录检测人:日期:胶囊填充工序验证记录批号:检测人:日期:胶囊填充工序验证记录批号:检测人:日期:胶囊填充工序验证记录批号:检测人:日期:工艺验证方案* * * *制药厂目录1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1.1 验证方案的起草1.2 验证方案的审批2 概述3 验证人员4 时间进度表5 验证目的6 工艺流程图7 有关的文件7.1 工艺规程7.2 标准操作程序7.3 质量标准8 验证内容8.1 收料8.2 粉碎、过筛工序8.3 称量、配料工序8.4 制粒工序8.4.1 干混过程8.4.2 制粒过程8.5 干燥工序8.6 整粒工序8.7 总混工序8.8 胶囊填充工序1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1.1 验证方案的起草1.2 验证方案的审批2概述* * * *胶囊为本厂已生产多年的品种,目前搬到新厂房,采用新的设备、公用设施进行生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须对本品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
本方案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因已具备以下条件:—生产及工艺条件的监控比较充分,工艺参数的适当波动不会造成工艺过程的失误或产品的不合格;—经多年生产,对产品工艺已有相当的经验及把握;—所采用的检验方法为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可靠稳定。
本次验证是在新的厂房、设备、公用设施的验证合格的基础上对现行生产工艺过程的验证,计划在前三批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施。
3 验证人员工艺验证小组人员组成:4 时间进度表2001年11月10日至2001年11月20日完成各工艺因素验证2001年11月21日至2001年11月23日数据汇总及分析2001年11月23日至2001年11月25日完成工艺验证报告5 验证目的通过对* * * *胶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工艺因素进行验证,证实在正常条件下,本品工艺处于控制状态,且能够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
6 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粉碎、过筛配料混合粘合剂制粒干燥整粒崩解剂、润滑剂总混胶囊填充塑瓶包装外包装成品入库7 有关文件7.1工艺规程:* * * *胶囊生产工艺规程TS-MF-005-00 7.2 标准操作规程:称量、粉碎、制粒、干燥、整粒、总混、胶囊填充等标准操作规程。
7.3 质量标准:* * * *胶囊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
8 验证内容8.1 收料8.1.1 验证场所:清外包间。
8.1.2 验证目的:确认该过程不影响原辅料的质量。
8.1.3 验证方法:按要求检查文件及记录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8.1.4 合格标准:记录完整,进入生产系统的各物料均可追溯其来源,保证其质量。
8.2 粉碎、过筛工序8.2.1 验证场所:磨筛间。
8.2.2 设备:万能粉碎机。
8.2.3 验证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得到细度合格的物料。
8.2.4 验证方法:操作按标准规程进行,粉碎后取样按质量标准规定的筛目分析法进行检查。
8.2.5 验证仪器:标准筛。
8.2.6 合格标准:粉碎后的原料能全部通过30目筛。
8.3 称量、配料工序8.3.1 验证场所:称量、备料间。
8.3.2 验证目的:确认该过程能保证物料的种类、数量准确无误。
8.3.3 验证方法:按要求检查文件及记录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8.3.4 合格标准:记录完整、准确无误。
8.4制粒工序8.4.1 干混过程8.4.1.1 验证场所:制粒间。
8.4.1.2 设备:高速混合制粒机。
8.4.1.3 验证目的:确定干混时间。
8.4.1.4 验证方法:操作按标准程序进行,在以下设定的混合时间按对角线法取样,进行含量测定,填写记录。
8.4.1.5 验证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8.4.1.6 合格标准:干混后的物料中主药含量应均匀(RSD≤3%)。
8.4.2 制粒过程8.4.2.1 验证场所:制粒间。
8.4.2.2 设备:高速混合制粒机。
8.4.2.3 验证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湿颗粒。
8.4.2.4 验证方法: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生产经验,采用的粘合剂(预胶化淀粉浆)浓度为10%,混合制粒时间如下表设定,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制粒操作,按对角线法取样检查。
8.4.2.5 合格标准:颗粒应均匀,粗细、松紧适宜。
8.5 干燥工序8.5.1 验证场所:制粒间。
8.5.2 设备:高效沸腾干燥机。
8.5.3 验证目的:确认该程能够将湿颗粒均匀地干燥至适宜的水分含量。
8.5.4 验证方法:操作按标准规程进行,按原规定的干燥温度范围和根据生产实际经验干燥至一定时间后按对角线法取样,按规定测定颗粒水分,填写记录。
8.5.5 验证仪器:快速水分测定仪。
8.5.6 合格标准:干颗粒水分为1.5~2.5%,水分分布均匀(测定值之间的RSD≤3%)。
8.6 整粒工序8.6.1 验证场所:总混间。
8.6.2 设备:快速整粒机。
8.6.3 验证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对团块、大颗粒进行整粒,并且不破坏颗粒产生细粉。
8.6.4 验证方法: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整粒,取样测定颗粒的堆密度、粒度范围,填写记录。
8.6.5 验证仪器:电子分析天平、量筒、标准筛。
8.6.6 合格标准:整粒前后颗粒的堆密度之差应≤0.2g/ml,整粒后的颗粒能全部通过20目筛,小于100目的细粉不应超过总重的10%。
8.7 总混工序8.7.1 验证场所:总混间。
8.7.2 设备:三维运动混合机8.7.3 验证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将颗粒与外加辅混合均匀。
8.7.4 验证方法:操作按标准程序进行,在以下设定的混合时间后按对角线法取样,按质量标准测定颗粒的主药含量,填写记录。
8.7.5 验证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8.7.6 合格标准:混合后颗粒的主药含量均匀(测定值之间的RSD≤2%)。
8.8 胶囊填充工序8.8.1 验证场所:胶囊填充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