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设问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作用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和引导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和引导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和引导的重要意义现在的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启发探究,通过课堂中有效的设问和引导,建立起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调节课堂中教与学的活动,成为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师的设问、引导要以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根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
(一)设问和引导能够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就其基本属性和主要特点而言,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
其特殊性的主要表现是: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本知识(间接经验)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引起和组织学生本身积极地活动,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方面取得效果。
课本知识对学生而言,潜在许多需要加以解释、发现规律性、解决课题的问题。
这些问题与学生知识、能力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学过程之所以会发生、发展的潜在动力。
但是,当这些问题还不能被学生自己发现或意识的时候,也不能构成教学的动力。
这些潜在的有意义的问题真正变成为教学动力的契机,便是依靠教师的有效地设问。
设问引起学生的思维,但学生被设问所唤起的意识内容与思考,仍然潜在存在各种差别与意见分歧,并激化它,借以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紧张的思考,去辨别是非、评价优劣;有时则仅仅点拨一下思考的方向或者思考的策略,为学生的思维定向;有时是接二连三的层层设问,为学生的思考铺设层次,逐步引到问题的核心。
象这样,组织学生本身积极、深入而且有效的认识活动,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
在引导的基础之上,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基本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并且能够深刻的理解数学中基本概念的实质,更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设问和引导能够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学数学要多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往往在于不知从何处思考起,也就是不会发现问题。
课堂教学中设问的功效
课堂艺术课堂教学中设问的功效广东省蕉岭县镇平中学 林文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诗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设问是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重要体现。
课堂设问是一种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常用方法。
设问在教学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具体有哪些功效呢?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
任何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青少年在这方面表现更为强烈,而巧妙的课堂设问正是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一种有效手段。
课堂上有效地设疑置问,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置于知与不知、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熟悉事物与不熟悉事物、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等等矛盾之中,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绪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探究“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演示如下实验:在盛有一定浓度的盐水的烧杯中,依次放进石头、鸡蛋和木块,石头沉在盐水底,鸡蛋悬浮在盐水中,木块则漂浮在盐水面上。
设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石头会下沉,鸡蛋会悬浮而木块却漂浮?”将鸡蛋取出放进清水里,鸡蛋下沉;再将此鸡蛋取出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看见鸡蛋漂浮在盐水面上。
设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中,浮沉的情况会不一样呢?”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课堂的设问是否恰当,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设问是体现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
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基于“设问”进行组织和构建的,例如,诱思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情境法等等。
分析如何发挥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分析如何发挥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摘要】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设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认知和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设问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加个性化的问题设计和针对性的引导将成为教学的趋势。
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设问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将继续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思维能力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激发思考、引导学习、师生互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重要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介绍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设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设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数学的本质。
通过设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和学习成绩,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通过合理设计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更高效地应对数学考试。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设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
1.2 概述设问在教学中的作用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设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设问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设问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为英语课堂注入“活水”
“设问”:为英语课堂注入“活水”近年来,随着全球交流的加深,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课堂常常显得枯燥乏味。
他们对于单调的课本、机械的背诵和死记硬背感到厌烦。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引入“设问”这一活动。
通过设问,英语课堂可以注入新鲜的活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问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通过设问,学生不再仅仅接受知识,而是开始思考与探究。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参与度。
设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通常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提问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英语学习。
在学习英语阅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并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细节。
设问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对”或“错”的回答,而是开始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和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设问,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设问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研究表明,通过设问学习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大脑会运转更加活跃,提高信息的处理和记忆能力。
设问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历史事件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设问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设问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问题设计能力。
好的问题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以及问题的难度和引导性。
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问题,以确保问题的质量和效果。
设问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握课堂氛围。
发挥设问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发挥设问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摘要: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而设问,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并结合不同课型和教学内容适时地设计适量的难易适当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设问课堂教学效果设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时候地提出一些难易适当问题,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课堂上的设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设问有的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的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能活跃课堂气氛,有的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设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有效教学常用的手段,因为设问,特别是高质量设问一提出来,学生就要动脑、动口、动手,在思考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被激发出来,这样,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容易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正因为如此,本人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国家的地理课程标准,研究中学生的心里特征,结合平时的实践经验,针对学科内容及课堂情况经常灵活地尝试使用以下几种设问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处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每一节课的情景导入处,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求知的欲望进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洋流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出示哥伦布两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海路线图,同时介绍两次航海所走的不同路线,可以设问,为什么第二次所走的路程没有比第一次短,而第二次所花的时间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然后开始洋流这一节的新课教学,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然,在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情景,讲述与本节课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或事实,必须是新颖、有趣、有吸引力,同时,针对此事实并延伸至本节内容的问题,所设问题需要通过学生学习完本节内容才能解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从此情景开始学习本节课内容,但是,这里要注意每节课的情景本身不涉及新的地理概念等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的知识,要让每个人都看的懂,并且在本节课的适当的时候对所提的问题加以回应。
浅谈设问在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中的作用
浅谈设问在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中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那么,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发生的?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人的理性认识过程。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
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
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如分式的化简,可设计如下的诱发过程:1.1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2要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2.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待续性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2.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
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2.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
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2.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设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设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寒假教师培训心得在教委组织的这次培训中,自己认真聆听了四位教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有意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答复,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所设置的问题的提问,不但能有效催促学生的学习,还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程度,增加师生的亲和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设问的类型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所设置问题的难易、目的、是否要求答复等,设问一般可分为:①设问师答:这类设问一般是所设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后,老师自己答复出来;②设问生答:这类设问所设置的内容一般较为简单,通过简单的思考学生就能答复出来,或是为了有意提高局部差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意设置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答复,也可以是为了检验当堂教学效果而设置的问题;③设问不答:这类设问一般是绝大的数学生都能答复出来,或是本节课刚涉及的内容,或是为了加强本节中的某些重点内容,引起学生注意而设置的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师生答复;④设问思考:这类设问所设置的问题较难,或是本节知识内容的推广延伸,或是为了下一节课作出的铺垫,或是留作课后学生的作业,或是为了有意扩大学生的思维视野,留作课后同学们思考、讨论、预习等,不需要当堂完成答复的设问。
总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出不同的问题。
二、设问提出的时间的选定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在一节课中可以随时提出设问,但设问要自然灵活,也可以根据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随机设问,在一节课开始复习引入时,可以设问,如在讲双曲线一节时,可以设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椭圆的意义、方程、图形和性质,那么在椭圆定义中,将‘和’字变为‘差’字,会出现什么情形呢?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
设问的作用是什么
设问的作用是什么引言:人类对于知识的追求始终没有止境。
在探索与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设问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研究领域,设问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设问的作用,包括激发思考、推动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
一、激发思考设问是一种激发思考的有效方法。
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或挑战时,设问可以帮助我们触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逻辑思路来思考问题。
设问可以引导我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并寻找隐藏的逻辑关系和所需的解题方法。
通过设问,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拓宽思维的边界,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取得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推动创新设问是创新的催化剂。
创新往往来自于对问题和现状的质疑。
通过设问,我们可以挑战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设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通过不断地设问,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推动创新的发展。
三、解决问题设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之一。
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设问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义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设问,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更易解决的子问题,并针对每个子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设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从而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通过设问,我们可以避免浅尝辄止,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促进学习设问在教育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框架,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不断地设问,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结论:设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对于激发思考、推动创新、解决问题和促进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地设问,我们可以拓宽思维边界,挑战传统观念,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浅谈设问在激发学生数学课中思维积极性的作用
浅谈设问在激发学生数学课中思维积极性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
而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地设计问题以达到有效、持续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出一节课的研究课题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每节课特别是引入阶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十分重要的。
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与解决当前问题的需要之间发生认知冲突,这种冲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效率,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思维能力和性格情感也获得很好的训练和培养。
例如在进行“拆项法分解因式”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我先让学生利用他们已经学过的方法对多项x6-1进行分解因式,这时往往会出现如下两种解法:解法一:x6-1=(x3+1)(x3-1)=(x+1)(x-1)(x2+x+1) (x2-x+1)解法二:x6-1=(x2-1)(x4+x2+1)=(x+1)(x-1)(x4+x2+1)当上面两种方法出现在黑板上时,学生很容易发现两种正确解法的分解结果是不同的,而且按照学生们现有的认知水平两个结果都已无法再继续分解了,这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促使学生开始积极地思考和猜想,有一个同学更是提出如下大胆的推测:多项式x4+x2+1应该能够分解为(x2+x+1) (x2-x+1),这样就生动巧妙地引出了“拆项法分解因式”这个要研究的课题,在之后的学习和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恰当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能够对它进行思考和研究;二是提出的问题学生无法利用已有的知识轻易地解决。
问渠那得清如许 ——也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问
周刊160教材教法|精品课例摘 要:设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设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如何有效进行设问达到预想效果,也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要抓住学生的心思,诱导他们去进行思考和探究,合理的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去参透教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积极主动进行学习。
笔者将在本篇文章中,针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进行探究,以期探究出更合适的设问技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问技巧引言: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是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思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去进行一些问题的?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问存在的不足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学的设问是非常重要的,设问的质量关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社会存在的不足,[1]。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设问技巧1.设问要注重新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好奇心是人人都有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利用颖性,积极探究新的提问方式和提问角度,切忌老生常谈,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可以在正式导入课文教学之前,提问学生“秋天在很多文章的描写中意味着什么?”通过此前不少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快的回答出来“秋天意味着愁,秋天往往是寄托思念季节。
”然后教师再提问“既然同学们认为秋天意味着愁,那么请大家在阅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再告诉老师,在这篇文章中秋天对作者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样的设问方式,能够激起学生进一步去阅读这篇文章的积极性,而且有目的性地阅读文章,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
2.将问题细分,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有一些文章是比较难懂的,课后的问题也可能存在较高难度。
此时,教师可以层层递进,在设计问题时,将问题进行细分,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能够积极思考。
“设问”:为英语课堂注入“活水”
“设问”:为英语课堂注入“活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学校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改革。
特别是对于外语教育来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参与和思考。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教育界提出了“设问”这一创新教学方法。
“设问”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式,通过谈话、研究、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引发一个话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设问”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入活水到英语课堂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课堂中,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引发一个令人好奇的话题,会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为什么?” “你认为电影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这样的问题会引发学生对电影的思考,并且让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设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会运用语法和词汇,还需要学会思考和分析。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去思考问题的原因、解决办法等。
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你认为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 “你觉得学好英语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学生去思考英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设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学英语应该怎么学才能更有效果?” “你们可以提出一些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吗?” 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设问”:为英语课堂注入“活水”
“设问”:为英语课堂注入“活水”近年来,我国英语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这使得英语教师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注入“活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而“设问”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设问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设问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设问,教师可以将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积极的学习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设问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可以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新单词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们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他们是否听说过这个词,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等等。
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们会产生一种好奇心,主动去思考和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问,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
在教授语法规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例句,然后问学生们这些句子为什么用了这个时态,这个时态有什么特点等等。
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们会逐渐形成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授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们会更加投入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运用设问的方法时,教师需要注意几点。
教师需要设定合适的问题。
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但又不能太难以理解和回答。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
学生们不仅仅是被问问题的对象,他们也可以提出问题来引导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设问”是一种能够为英语课堂注入“活水”的有效方法。
通过设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024年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问技巧
2024年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问技巧语文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
在这其中,设问技巧的运用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本文将从设问的重要性、类型、技巧、实践应用、反思与改进以及结论与展望六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问技巧进行浅析。
一、设问的重要性设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桥梁,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驱动力量。
通过设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设问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设问的类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问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引导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等。
引导性问题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开放性问题则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分析性问题要求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挖掘其深层含义;评价性问题则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对文本进行客观的评价。
三、设问的技巧设问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设问要具有针对性,能够直接指向教学目标,避免偏离主题。
其次,设问要具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再次,设问要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索。
最后,设问要具有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设问的实践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问的实践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
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文本;在讨论热点问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在评价文学现象时,可以通过评价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分析如何发挥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分析如何发挥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摘要】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通过设问可以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设问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有效地运用设问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设问,高中数学课堂,重要性,学生思维,学习动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学质量,促进发展。
1. 引言1.1 介绍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设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设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设问还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设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有效地运用设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传达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探讨设问对学生思维和学习的影响设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更是引导学生思维和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
通过设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提出有针对性、引人思考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
通过设问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设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设问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设问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思考和注意力,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以下是设问的一些作用和表达效果:
1. 引起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设问能够激发读者或听众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或相关的议题。
它可以激发思维活动,使人更加专注于所讨论的话题。
2. 吸引注意力:设问常常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能够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
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更愿意继续听或阅读下去。
3. 强调观点或论点:通过设问,可以将某个观点或论点置于问句中,使其更加突出和显著。
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读者或听众对该观点的思考,并增加其说服力。
4. 启发思考:设问可以用于启发读者或听众的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它有助于拓展思维边界和促进深层次的思考。
总体而言,设问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法,通过引发思考、吸引注意力和启发思维,达到更生动、有趣和互动性强的语言表达效果。
教学中的“设问”对学生的作用
教学中的“设问”对学生的作用保小——Zhangzhengping[摘要] 教学设问环节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
因为设问是一种常用的启发方式教学。
设问一出,学生就要动脑、动口和动手,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要提问有高质量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以尝到思维飞跃之果,从而对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设问学生作用课堂设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诸如知识面、驾驭教材、洞察力、控场技术等),也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设置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呢?在<<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关于“如何做”“如何设问”的知识,特别应注意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对数学问题知识的体验和认识。
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设意识与实践能力。
我在小学7年的教学中发现“设问”是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
因为设问是一种常用的启发方式教学。
设问一出,学生就要动脑、动口和动手,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要提问有高质量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以尝到思维飞跃之果。
在教学中,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设问:一、在教学中知识的关键处设问要善于围绕教学中心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提问,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
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在引导学生做游戏(两队各三名同学挟珠子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
比赛不公平,我抓住学生的疑问进行设问:“怎么不公平”谁能举例说明:怎么不公平呢,如,学生说:淘气队是4个人挟的珠子,23+35+21+28=107个,而笑笑队是3个人挟的珠子:34+40+26=100个,就不公平了。
就引出对平均数含义的进一步的了解,我可以继续提问:要做到公平又不能重新比赛了,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经过讨论,发现是要平均分?我继续提问:怎么平均分呢?请举例说明,淘气队:(23+35+21+28)÷4求出淘气队平均每人挟的珠子的个数是26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设问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丰富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巧设问,激思维,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让每个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得各种成功体验或尝试,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兴趣。
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取反馈信息的途径,是师生沟通的主要渠道,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情景学习
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数学的一切都可以说是数学问题的衍生物。
学数学的关键是解数学问题。
因此,数学教学应以问题为教学活动的主线,以解决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从而以此来带动基本知识的传授。
学生总是以一种“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学习活动的。
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去自求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必需以导为主,提示矛盾,帮助学生认识问题。
因此,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显得尤其重要。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精心设问,如何卓有成效的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的问题。
一、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巧设设问题情境,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
境中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体系,又促进了学生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而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把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就能迅速扣住学生的心。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动力,就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在讲授垂线时,可先拿出一铅垂线,边演示边设问:“谁知道建筑工人在砌墙时怎样保持所砌墙面与地面垂直的?”同学们感到很熟悉,自已应该能回答,但确切的道理以一下子说不出来,因此争先恐后地讨论开了。
经过一番讨论和思索,最后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始终保持铅垂线经过墙面”。
为什么可以这样判定呢?继续启发学生它的原理(根据)是什么,由于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快就得出这个原理是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二、启发诱导,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起来后,如何保持这种积极性,使之连续不中断呢?
(一)在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呢?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
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
如
果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就要求学生立刻回答。
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
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二)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
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
(三)及时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
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在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三、巧设问二“围绕”四“注意”
(一)围绕“重点”,在关键处巧设问。
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重点,要使学生的思维围绕教学重点。
(二)围绕“目标”,在关键处巧设问。
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
1.注意设问的系统性。
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
问题。
因此,教师要把握时机,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2.注意设问的创造性和探究性。
在问题解决的进程中,应允许学生有充分思考、猜想、验证的空间。
作为教师不应该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猜想,而应积极地引导和合作。
因为在学生任何大胆甚至不切实际的空想中,都极有可能蕴藏着一些可贵的创新思想,而且“试误法”本身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3.注意设问的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提出研究课题层次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不是经过课堂研究就能解决的;同样也应该少设计浅表性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没有太大的启发性,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4.注意设问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设问,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要提出开放式的难题,把问题的解决融入课程中,把问题的解决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操作解决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巧设问,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为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编辑徐祺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