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发霉了》的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育理论指导:

本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论中提倡的科学中怎样才能实现让学生自我建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大量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的教学参考为指导来设计教学,可以说教学方式是丰富多彩的。比如阅读、研究资料、观察、讨论、探究研讨、动手操作等等。当然也没有排斥教师言语的讲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中的第3课。教材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馒头”作为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作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教材分为四个部分,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在了解了霉的基础上,探究霉产生的条件,研究霉的产生到底于哪些因素有关系。

学情分析:

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课的探究活动从

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了解霉的功与过,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研讨怎样防霉,加深学生对霉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2、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微生物;

2、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发霉的食物、放大镜、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镊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了馒头发霉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学的兴趣,分为课前布置任务——观察霉菌——实验操作——拓展应用几个板块,环节紧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了馒头等食物发霉的起因,猜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追溯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是科学学科的教学特征,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从而寻找到了探究和发现的乐趣。课堂效果显著,扎实有效。但是由于时间问题,学生在做霉的产生条件这个实验是先让大家做,然后在课后让同学们边观察边记录,最后得出结论,到下一节课再小结并讲解防止食物和食品发霉的方法。

设计特色简述: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教学,符合科学探究的思路,先让学生认识了霉,了

解霉的功与过,从而激发他们学会充分科学的利用霉,要想利用霉就要必须要知道霉生长的条件,导出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最后才去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温度

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水分

空气

霉菌对人类的危害

霉菌与人类的关系

霉菌为人类提供的便利

附:学生记录单设计:

1.出示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填表。

2、学生对比实验操作表(课后分组实验并指导观察记录)

3、“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报告问题: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假设:

实验设计:

实验记录:

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