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速度的概念。

3.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其运用。

2. 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2. 单位换算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时器。

3. 测量工具(如米尺)。

4. 实例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提问它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讲解速度的表示方法,如5m/s、10km/h等。

3. 解释速度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实例图片或视频,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

2.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如给定自行车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其速度。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讨论。

2. 要求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实例物体的速度,并描述其运动快慢。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速度概念和速度公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速度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和时间,计算运动员的速度。

2. 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速度公式,能够运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速度公式中的路程和时间的单位换算,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速度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应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计时器、测量工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保持不变,运动方向为直线的运动。

5. 讲解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a.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

b. 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c. 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2.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并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解答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描述教案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辨别物体的快慢运动。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快慢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种不同物体,如小球、卡车等,用于展示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

2. 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展示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观察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状态,并让学生描述这些运动状态。

二、展示物体运动:教师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分辨快慢运动。

三、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快慢运动的特点,探讨快慢运动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四、让学生实践:教师让学生自行选择物体,并观察描述其运动状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五、展示总结:教师以小结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快慢运动规律。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物理快慢运动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描述快慢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物体的快慢运动与速度的关系,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运用。

2. 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运动的图片,如跑步、骑车、开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运动快慢的不同。

2. 提问:你们知道运动快慢是用什么来表示的吗?3. 学生回答:速度。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2. 教师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实例,如小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某人跑步的路程和时间,求其速度。

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如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求其速度。

2. 学生解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学生回答: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计算公式是速度 = 路程 ÷ 时间。

五、作业(课后)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运动的图片,引出速度的概念,然后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制定出富有实效性的教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锻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份以“运动的快慢”为主题的体育教案,从设计思路、实施方法、教师示范等方面,细致描绘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全方位提升身体素质。

【设计思路】教案的整体设计是针对主题“运动的快慢”展开的。

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习惯性问题,如动作不标准、重心不稳定、缺乏协调性等,本设计师特意选取了跳绳、平衡车等运动项目,旨在通过让学生逐步领悟“快慢”的概念,在掌握基本运动技巧和动作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

此外,本设计中特别注重灵活性与个性化,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体型、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等因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期望,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方法】本设计中,教师主要采用三种实施方法:介绍型指导、示范型指导和练习型指导。

在介绍型指导方面,教师需要讲解跳绳、平衡车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要点,比如“快跳”、“慢跳”、“轻点”、“重点”等,引导学生了解“快慢”在运动中的具体表现和意义。

在示范型指导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运动项目和学生的情况,逐一演示并讲解每个动作的正确姿势和技巧要领,同时注意矫正学生的动作、重心和呼吸等方面的问题。

在练习型指导方面,则需要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适当的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逐步培养学生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教师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既要充分理解教案的设计思路,又要善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和习惯,通过亲身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身体保护,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受伤和疲劳,并且设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024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2运动的快慢(教案)

2024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2运动的快慢(教案)
3.讲解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4.总结:统计表可以将所有数据信息整理在一张表格中,而统计图可以让我们一眼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快谁慢。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不仅能帮我们方便地比较数据,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一些现象和规律。
任务五:连一连——生活链接
1.我们人类一直在追求“更快”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着,现在人类100米短跑的成绩已经提高到9秒58了,他的速度就是10.44米/秒,或者37.58千米/小时了,这是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创造的。虽然这样的速度目前已经是我们人类的极限了,但我们人类却依靠我们的大脑,创造出了很多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方便着我们的生活。
2.能给下面的图片匹配合适的速度吗?大家先自己连一连,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课本第8页图片)
师总结:不同的交通工具有不一样的速度,交通工具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相信等你们长大了,还会给我们人类研制出更多快捷、安全、实用的交通工具!
内容逐渐延伸,从建构统计表、统计图中意识到计算速度的重要性,并将速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知道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速度有很大的差异。
3.提出问题:你是如何确定的?
4.师总结:在100米的赛跑中,时间最少的117号、125号选手是最快的。相同距离的比赛中,用时最少的是冠军。
任务二:想一想——整理数据
1.(出示教材第7页的第二张成绩表)这是另一张成绩表,请仔细阅读相关信息,还能直接看出谁跑得最快吗?
2.有什么办法能确定谁跑得最快?
3.科学学习常常需要数学的思考和计算。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学习。(生充分交流比较的方法)
7.小组合作尝试使用计算器算出每位选手的成绩。
从定义到公式,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速度,了解速度,会计算速度。
三、迁移应用、拓展活动(预设10分钟)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概念,认识快慢的对比。

(2)培养学生感知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能力。

(3)能够正确使用“快”、“慢”来描述运动的速度。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游戏、实验、图片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快慢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重视干事的速度。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问学生:“你们平时做运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运动的速度快慢?”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展示各种不同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运动的快慢,并引导学生对快慢的概念进行讨论和思考。

2.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实验,用一个小球在斜坡上滚动的实验,观察和比较小球从坡上滚下来需要的时间,引导学生找出影响小球滚动时间长短的因素。

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学生能够反映出快滚和慢滚的概念。

3.游戏活动(3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追逐比赛”的游戏环节。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追手和一名逃跑者,比赛时,逃跑者要尽快到达终点,而追手要尽快抓住逃跑者。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差异,并理解快慢之间的关系。

4.总结(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和游戏,我们发现运动的快慢与速度有什么关系?快慢是相对的概念。

那么我们怎样用语言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呢?学生回答:用“快”和“慢”来描述。

教师解释并巩固学生对快慢概念的理解。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快慢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快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感知更多的快慢现象,并整理成报告。

下节课学生交流报告,并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快慢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三、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图片:各种不同运动的图片3.实验材料:小球、斜坡4.练习册、笔、纸五、教学评价:1.观察能力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和实验中对于运动快慢的判断和描述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方案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运动快慢的概念,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对象1. 年级:四年级2. 学科:体育与健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运动快慢的概念,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比较运动快慢。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秒表、跑道、标志物、篮球、排球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或操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活跃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快慢?(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运动快慢的概念,结合实例说明。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运动快慢的理解。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分别进行短跑、长跑、篮球、排球等项目。

2. 教师用秒表记录学生完成比赛的时间,并组织学生比较运动快慢。

3.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运动快慢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在家里或户外进行运动,观察并记录自己的运动快慢,与同学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比较运动快慢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小学科学第3课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 - 小学科学第3课教学设计引言: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不断地运动着。

在这节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将学习有关运动的快慢的概念。

我们将通过实际观察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对快慢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周围的现象。

一、知识目标:1. 了解快慢是描述运动速度的概念。

2. 能够观察和探索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

2. 能够运用观察到的事实,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与其相关的特征。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步骤:步骤一:激发兴趣(5分钟)在开始课程之前,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展示一些快速的运动场景,如风车旋转、人们奔跑等。

通过这些视觉和感官刺激,引起学生对快慢运动的思考和好奇心。

步骤二:引入概念(10分钟)在讨论学生对快慢运动的认知后,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运动是快的?什么样的运动是慢的?”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要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接着,我将向学生介绍运动的快慢概念,并给出明确的定义。

我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运动快慢是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运动速度快的物体很快地移动,而运动速度慢的物体则移动得比较慢。

我会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飞机飞行快,乌龟爬行慢等。

同时,我会使用幻灯片和图片引导学生对快慢这个概念进行图像化思考。

步骤三:实操活动(2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快慢的概念,我会进行一系列的实操活动。

活动1:比比谁跑得快(10分钟)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

然后,我会在教室前面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线,并给每位代表发放一个小玩具车。

学生们要按照我的口令同时将小玩具车放在起点线上,然后看谁的小车先到达终点线。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绘速度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绘速度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绘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1〕知道瞬时速度是准确描绘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认真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拟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拟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承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在学生看书自学的根底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打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稳固。

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详细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

分析^p 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

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详细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例如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一、速度:【方案一】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拟运发动跑得快慢?〔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拟哪辆车更快?3、提问:假如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拟它们谁运动的更快?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1.3 运动的快慢 教案

1.3 运动的快慢 教案
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
联系生活实
的?
际,从生活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回答。
走向物理。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创新意识和
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
创新能力。
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
学生讨论、
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回答。
呢?
互动合作精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
神的体现。
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
时间相等呢?【ຫໍສະໝຸດ 结】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学生回答。
增加前后内容间的联系。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板书课题)
利用生活中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的实例引起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学生兴趣。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
学习重
占八、、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学习难点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高一物理课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快慢的描述方式以及速度的概念。

本教案将结合实例、图表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物理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快慢运动的描述方式; 2. 了解速度概念的基本定义; 3. 掌握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4.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速度的变化过程。

教学内容1.运动的快慢描述方式–通过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描述快慢运动;–通过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描述快慢运动。

2.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速度的单位: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m/s)和千米/小时(km/h)。

3.计算速度的应用–问题1: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用时30分钟,路程为5千米。

请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

–问题2: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2分钟,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问题3:一辆火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求火车行驶的距离。

4.速度的变化过程分析–通过图表观察速度的变化过程;–解释速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快慢运动如何描述”;2.探究:通过实例和问题分析运动快慢的描述方式;3.理解:介绍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的实际应用;4.实践:通过实例问题训练学生计算速度的能力;5.拓展:通过图表分析速度的变化过程,讨论速度的变化原因和因素;6.总结:归纳速度的计算公式和描述方式;7.实验:设计简单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速度下的运动过程;8.提问:出示问题,检验学生对速度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9.小结:总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10.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用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教材:课本《物理》教材第三章;•幻灯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图表:速度的变化过程示例图;•实验器材:计时器、测量尺、自行车。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2篇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2篇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与物体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3. 能够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观察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多个物体在运动,询问学生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并请他们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

步骤:1. 引入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位移 / 时间。

3. 通过实际案例示范如何计算速度。

选择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赛跑选手进行100米比赛,记录他们的时间和到达终点时的位置,然后计算他们的平均速度。

4. 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计算不同物体的速度,给出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数据,要求学生计算速度并判断物体的快慢程度。

5. 引入相对速度的概念: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彼此的速度。

6.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参照物对速度的影响。

举例说明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同一物体的速度可能是不同的,要求学生思考并解释原因。

7. 总结速度描述的三个要素:物体、时间和参照物。

强调参照物的重要性,不同的参照物会产生不同的速度值。

巩固与拓展:1. 进行速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使用简单的计时器和测量工具记录不同物体的速度。

2. 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计算,如两个运动员在不同的跑道上进行比赛,计算他们的相对速度。

3. 引入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资源:1. 视频:展示多个物体的运动。

2. 实验工具: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 计算工具:计算器和白板。

评价方法: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程度。

2. 计算准确性:检查学生的速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 论述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快慢程度,并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物体运动,并尝试使用速度概念来描述它们的快慢程度。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运动的快慢》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速度的公式:v=s/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2.通过换算说明m/s和km/h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换算下列单位:“桑美”台风的速度可达60m/s=km/h,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m/s.师:怎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例题师:简单分析课本例题1板演解法,(强调小标题的加法及单位的统一)例题1:解刘翔的速度:v1=s/t=110m/3600s=8.52m/s摩托车的速度:v2=30×1000m/3600s=8.3m/s因此,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速度快。

学生分析并板演例2,师注意检查指导例题2:解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约为:由v=s/t得:t=s/v=1463km/104kms-1=14h学生练习:小刚骑自行车以5m/s速度上学,经20min到达学校,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师:检查后矫正不足。

小学科学第7课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7课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7课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是小学科学第7课的教学设计内容。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快慢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和现象。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了解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质量、形状和摩擦力等因素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

2. 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质量、形状和摩擦力等因素的关系。

3. 运动的快慢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运动时速度的快慢与骑车人的腿部运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质量、形状和摩擦力等因素的关系。

例如,让学生使用不同质量的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并记录下滑动的时间和距离,从而探究质量对于运动的快慢的影响。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观察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快慢,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四、课堂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段有关运动速度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于运动速度的好奇和思考。

2. 知识介绍:简单介绍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质量、形状和摩擦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质量、形状和摩擦力等因素的关系。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质量的小车在斜面上滑动,观察并记录下滑动的时间和距离,分析质量对于运动的快慢的影响。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观察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形状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滚动,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在比赛过程中,观众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又是怎样计算成绩的?观众与栽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你认为应该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在交通运输中单位的组合:路程s 单位是千米(km );时间单位是小时(h );速度v 的单位是:千米/时(km/h )(5)路程与时间的计算根据v =st 可以得出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公式:路程s=vt 时间 t =sv4. 与运动有关的交通标志 (1)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车辆的运动速度。

下图中的汽车速度表,它上面的单位是km/h ,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多少km/h 。

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80 km/h 。

“136018”是指这辆车总共通过的路程为136018km 。

汽车速度表 高铁速度指示屏 (2)限速标志与里程标记甲 乙在不同的道路或不同的路段,有很多限速的标志牌。

如图甲所示为限速标志,限速标志牌的单位是km/h ,表示机动车在该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 。

图乙是公路上的里程标记牌,表示从此标志牌到北海的路程为24km 。

6.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利用ppt 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 速度 (m·s -1) 物体 速度 (m·s -1) 蜗牛约1.5×10-3上海磁 悬浮列车可达120学习新课二、匀速直线运动1. 机械运动的分类【出示图片并提问】在一段平直轨道上高铁的运动与过山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总结】①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②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提出问题】下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图甲中的汽车在平稳行驶的过程中,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图乙中的汽车从静止开始前进,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分析并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甲中的小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是不变的。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通用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通用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通用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通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通用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对物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中学生进行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

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公式,v=s/t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方法。

本届九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但后进生面大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关注他们教学过程中要从易到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活动。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描述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1、对运动物体位移与时间关系的认识,理解速度概念,会抽象并运用匀速直线运动
模型。

2、通过对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粗略研究,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会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
平均速度。

3、体验引入恰当的物理概念,对物理研究的推动作用。

重、难点分析:
一、学习重点:理解速度概念。

二、学习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1、速度表示质点运动和的物理量。

(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2)定义式:v= 。

(3)单位:、、等。

(4)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

2、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_____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_____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 1)运动轨迹是直线而且__________不变; 2)“相等的时间”应理解为_____相等的时间;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_____和_____都不变,是一种理想模型。

3、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运动质点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理解: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或不同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哪段或哪段内的平均速度。

运动和是相对的。

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需要选取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称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一、匀速直线运动
【探究】 1、观察图1-12,让学生找出汽车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体会匀速直线运动并定义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二、速度
【探究】在30min内,骑自行车行驶8km,汽车行驶48km,显然汽车比自行车运动的快;两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甲同学用时,乙同学用时,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可见,运动的快慢与位移和时间两个量有关,在其中的一个量相同时,可以通过比较另一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但要比较上述问题中自行车和甲同学哪个运动的快,直接能看出来吗显然不能,那该怎样比较呢(要找出统一的比较标准)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方向性:
三、P24页案例分析
【探究】1、汽车通过道口时能不能看着质点它的位移多大
2、为确保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L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

那么应该依据两车什么相等列方程
四、平均速度
【探究1】学生观察图1——15汽车的变速运动得出结论。

1、平均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
2、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吗
3、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平均速率吗
【探究2】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张健,2000年8月8日8时整,张健从旅顺老铁山南岬角准时下水,于8月10日10时22分抵达蓬莱阁东沙滩,游程,直线距离109km ,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成功横渡渤海海峡,试求:(1)在这次横渡中,张健游泳的平均速度v 和每游100m 约需的时间t 分别为多少
(2)在这次横渡中,张健游泳的平均速率又是多少
【探究3】一物体做同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另一物体也做同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D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
2、短跑运动员在100 m 比赛中,以8 m/s 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 处的速度是9 m/s ,10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9 m/s
B .10.2 m/s
C .10 m/s
D .9.1 m/s
3、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3
2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 ,则v 是( )A .24 km/h B .35 km/h C .36 km/h D .48 k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