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书《乐志论及释文
文徵明书法中的“临”与“仿”
文徵明书法中的“临”与“仿”“临”与“仿”都是学习古代书迹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
“临书”是以古代某部经典法帖或名家笔墨为底本临写;“仿书”则要比“临书”更接近创作,是指依据原帖之书风、笔法或章法来书写一段全新的内容。
仿书比临书更需要书写者对所参照法帖的笔法及风格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它更像是一种为了找到合适的创作途径而进行的实践探索。
一、关于“临”书与“仿”书学习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临”是绕不开的话题,临帖也是书法中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学习方法。
宋代黄庭坚亦有“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黄庭坚《跋与张载熙书卷尾》)之论调,虽是为了说明临摹是为了学古人之神而非形,但也由侧面说明了临书之必要性。
“仿”有效法、照着做、仿佛之意。
关于“仿书”的概念,王澍在《淳化秘阁法帖考正》中便记录了宋代黄长睿的观点。
黄长睿认为《淳化阁帖》中一些所谓的古人仿书,其实是后人取古人词语而书写的伪作:黄长睿云:此卷伪帖过半,……韵俗笔弱,滥厕诸名迹间。
始余观之,但知其伪而未审其从来。
及备员秘馆,因汇次御府图籍,见一书函中尽此一手帖,每卷题云仿书第若干卷。
此卷伪帖及他卷所有伪帖,皆在焉。
其余法帖中不载者尚多,并以澄心堂纸写,盖南唐人聊取古人词语自书之耳,文真而字非,故斯人自目为仿书,盖但录其词而已,非临模也。
国初论次法帖,时王著辈不悟其非,但采名,杂载真帖,可胜叹哉。
今列次卷内一手伪帖于左。
虽然早先宋人所说的“仿书”,只是表示南唐的善书者依原作所录的文本,有“以假乱真”之意,但亦可看出“临”与“仿”的用法一直都很分明。
明代赵宧光更是直接阐明了“临书”与“仿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仿书与临帖,绝然两途,若认作一道,大谬也。
临帖,丝发惟肖无论矣;仿书,但仿其用笔,仿其结构。
若肥瘠短长,置之牝牡骊黄之外,至于引带粘断,勿问可也。
[1]二、由临摹观念看文徵明的临书方式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
书艺精粹——董其昌小楷《乐志论》等
书艺精粹——董其昌小楷《乐志论》等
书艺精粹——董其昌小楷《乐志论》等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
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正如李志敏所说:“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
历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因病辞职。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继位,授太常少卿、国子司业,参修《明神宗实录》。
天启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因事辞官。
崇祯五年(1632年),出任太子詹事。
崇祯七年(1634年),回归乡里。
崇祯九年,去世,谥号“文敏”。
董其昌擅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画作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甚大。
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
作品《戏鸿堂帖》(刻帖)[2]。
[3]颇能诗文,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
董其昌小楷《五经一论册》、《乐志论》、《阴符》、《西升》、《度人》、《内景》、《清净》各一段。
《乐志论》书于1618年,余各篇书于1620年董氏时年分别为64、66岁。
小楷《五经一论册》上海博物馆藏。
文征明书法精选
文征明书法精选
中国书法自古以来都是经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文征明的作品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文征明,字号文举,元大定宗人,号嘉祥湖居士,清末散文家,文征明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一致赞许。
他的书法,以书笔自然,细致入微,传神而出道。
他的书法可以比喻为一个湖泊,开阔的湖面,清澈的水面,焕发出灿烂的光芒,给了你无限的想象空间。
文征明的书法以自然优美的笔触和生动的表达深受人们的喜爱,技法多种多样,结构严谨,外形飘逸。
他的书法被称为“征明风”,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表现出一种和谐、温柔、细腻的感觉,以及优美的词句,充满了深邃的沉思。
他的书法代表了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让中国书法在形式上更加完善。
文征明的书法既有浑厚笔力,又有柔和婉转,书法作品极具感染力,极富魅力。
他的书法技艺运用得宜,笔画清晰,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绘画气氛浓郁。
他的作品把书法的精髓和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充分表现出书法的美感和精神境界。
文征明的书法被公认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而他的书法作品也被誉为经典之作,被广泛收藏。
文征明的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境界,他的书法作品已成为了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不朽的佳作。
文征明书法精选,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精彩的风格,温婉内文的意境,给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征明书法的精髓远超出书法
的表面,其风骨,以及其所抒发的情感,让人感动不已。
文征明的书法,以其独有的精神跨越历史,令人敬佩,被誉为书法史上的重要珍贵财富。
文征明 独乐园记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7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8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9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10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11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行书 《独乐园记》
明 文征明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1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2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3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4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12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13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14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15
行书《独乐园记》
明 文 征 明 独 乐 园 记
16
文徵明文言文翻译
文徵明文言文翻译1. 文徵明习字(文言文)翻译文徵明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词语解释:(1)临:临贴,照着字画摹仿。
2)日:每天。
3)以:把。
(4)率:标准。
5)书:写字,书法。
(6)遂:于是,就。
(7)进:进步(8)于:对,对于。
(9)尝:曾经。
10)苟且:这里是马虎草率的意思。
(11)或:有时。
12)简札:信件,书信。
(13)少:通假字,通“稍”。
稍微。
14)易:改变,这里是改写的意思。
15)厌:厌烦,厌倦。
16)故:因此。
17)愈益:愈加,更加2. 文言文翻译《与文徵明书》为你奉上更为详尽的解答,请你参考,满意请你采纳,谢谢!作品名称:与文征明书创作年代:明代作者:唐寅文学体裁:散文作品原文折叠编辑本段寅白征明君卿[1]:窃尝听之,累吁可以当泣[2],痛言可以譬哀[3]。
故姜氏叹于室,而坚城为之隳堞[4];荆轲议于朝,而壮士为之征剑[5]。
良以情之所感,木石动容;而事之所激,生有不顾也。
昔每论此,废书而叹;不意今者,事集于仆。
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俯首自分,死丧无日,括囊泣血[6],群于鸟兽。
而吾卿犹以英雄期仆,忘其罪累,殷勤教督,罄竭怀素[7]。
缺然不报,是马迁之志,不达于任侯[8];少卿之心,不信于苏季也[9]。
计仆少年,居身屠酤[10],鼓刀涤血。
获奉吾卿周旋。
颉颃婆娑[11],皆欲以功名命世。
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12],丧车屡驾,黄口嗷嗷[13],加仆之跌宕无羁,不问生产,何有何亡,付之谈笑。
鸣琴在室,坐客常满,而亦能慷慨然诺,周人之急[14]。
尝自谓布衣之侠,私甚厚鲁连先生与朱家二人[15],为其言足以抗世,而惠足以庇人,愿赉门下一卒,而悼世之不尝此士也。
芜秽日识,门户衰废,柴车索带,遂及蓝缕。
独乐园记原文注释 独乐园记原文及翻译
独乐园记原文注释独乐园记原文及翻译前言: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
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
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书法是汉字结构的美化,将原本僵硬的汉字结构,利用书法线条的粗细长短的搭配,虚实相交的嫁接,使得汉字的僵硬变得圆润丰厚,遒劲潇洒。
但是不论书法怎么美化,都不得离开汉字本身的结构要求,偏离了就是对汉字的修改,不是汉字的美化,这就是错别字。
一些书法家用一些异体字代替,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结字尤须处理好争让的辩证关系,把字体裹束得气势生动,和而不同,新巧完美。
因而,对独体字的结构,要突出主笔画,调匀次笔画,写得凛厉健美。
凡合体字,无论是上下重叠,还是左右并列,都要相互相揖让。
又各自成体,占好位置,和谐安稳。
文征明行书《独乐园记》欣赏:书者介绍: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常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习字文文言文翻译
文徵明,字征明,号文山,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其习字之道,尤为世人称道。
吾人今日,特以文言文译之,以飨读者。
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每日以书写十本为标准,书法技艺因而迅速精进。
他一生致力于书法,从未敷衍了事。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些不符合心意,必定多次修改,不嫌麻烦。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书法技艺愈发精湛,达到了极致。
文徵明之所以能在书法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勤奋刻苦。
文徵明深知,书法技艺的提高离不开刻苦的练习。
他每日以十本《千字文》为标准,持之以恒,终成大器。
二、严谨认真。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文徵明从不马虎草率。
对于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他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三、不断改进。
文徵明在书法创作中,善于发现不足,勇于改进。
对于他人的建议,他虚心接受,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四、坚持不懈。
文徵明在书法道路上,历经坎坷,却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不懈。
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文徵明习字之道,对于我们今天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当学习他的勤奋刻苦、严谨认真、不断改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书法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更高的成就。
总之,文徵明习字之道,是他一生不懈追求的信仰。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学苦练,方能成就大业”的真谛。
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代书法论及译文(下)
历代书法论及译文(下)历代书法论及译文(五)蔡邕·篆势、笔论、九势篆势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圣人,指黄帝。
】,作则制文。
体有六篆,要妙入神。
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yū,屈曲,绕弯】体效尾,长翅短身。
颓【落,落下。
】若黍稷之垂颖,蕴【本指积聚,蓄藏。
此指为积聚貌,指字之结体。
】若虫蛇之棼【fén。
通“紊”(wěn)。
纷乱,紊乱。
】緼【wēn赤黄色。
在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一种颜色】。
扬波振激,鹰跱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
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
从者如悬,衡者如编【衡:平行。
编:用丝将竹简次第排之约编。
】,杳杪【miǎo微小;细微】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qí(虫子)爬动】蚑翾【xuān飞舞,飞动的样子】翾。
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迁延:徘徊,徜徉。
】。
迫而视之,湍漈【jì水边】不可得见,指撝【huī指挥。
后作“挥”】不可胜原。
研桑【研桑:计研和桑弘羊的并称。
二人皆古之善计算者。
研:战国时越范蠡之师计然的名字。
桑:洛阳贾人子。
以心计闻名于世,为汉武帝大臣。
】不能数其诘屈【诘屈:曲折,指运笔取势,往往欲进先退,这样形成字的笔画就曲折不平。
】,离娄【离娄,古之明目者。
】不能睹其隙间。
般倕【bān chuí古代巧匠公输班和倕的并称,亦泛指巧匠。
】揖让而辞巧。
籀诵【籀诵:周宣王太史籀与黄帝史官沮诵的并称。
史籀是大篆的创始者,沮诵是黄帝右史,相传和仓颉一起,循圣制文。
】拱手而韬翰【韬翰:搁笔。
韬:隐蔽之意,翰:笔也。
】。
处篇籍之首目,粲粲【粲粲:鲜明的样子。
】彬彬【彬彬:文质兼备而美盛的样子。
】其可观。
摛【chī铺陈;(文章)详细地叙述。
】华艳于纨素,为学艺【学艺:指学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五曰书。
】之范闲。
嘉文德之弘蕴,懿作者之莫刊【莫刊:莫大的手笔。
莫:通谟,广大之意。
刊:订正也。
】。
思字体之俯仰【俯仰:举止、举动。
文征明89岁行草千字文大图附释文
文征明89岁行草千字文大图附释文
文徵明(公元一四七○年——一五五九年)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
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相切剧,名日益着,时称“吴中四子”。
正德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奏授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
嘉靖中卒,年九十。
征明主风雅数十年,诗文书画皆工,名满天下。
四方乞作者,接踵于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纸。
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
征明与祝允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其行草书,遒逸婉秀,得智永笔意;大字仿黄庭坚,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尤精小楷,亦能隶书。
王世贞《艺苑卮言》稻:“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文征明89岁行书《独乐园记》释文
文征明89岁行书《独乐园记》释文摘要:一、文征明行书《独乐园记》的背景和创作背景二、文征明行书《独乐园记》的内容概述三、文征明行书《独乐园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四、文征明行书《独乐园记》的价值和影响正文:一、文征明行书《独乐园记》的背景和创作背景文征明,原名文璧,字征明,号衡山居士,明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生于明宣德七年(1432 年),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年),享年89 岁。
文征明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杰”,在书法史上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独乐园记》是文征明89 岁时创作的一幅行书长卷,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独乐园是文征明在南京的住所,他曾在此地隐居,致力于书法、绘画创作。
在这幅作品中,文征明以孟子和孔子的言论为引子,阐述了自己对快乐的理解,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二、文征明行书《独乐园记》的内容概述文征明行书《独乐园记》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1.引用孟子和孔子的言论,阐述“独乐乐”和“与众乐乐”的区别,以及“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的真正含义。
文征明认为,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于物质享受,而是内心的安闲与满足。
2.借助鹪鹩和鼹鼠的寓言,说明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安分守己,各尽其分,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
这部分反映了文征明对社会秩序和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3.描述独乐园中的景色和环境,表现出文征明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这一部分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文征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三、文征明行书《独乐园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文征明行书《独乐园记》具有以下艺术特点和风格:1.笔画秀妩温润,去尽少年圭角。
这幅作品是文征明晚年的代表作,他的书法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笔画婉转流畅,温润如玉。
2.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文征明在作品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表达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
3.表现了文征明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学。
文徵明《独乐园七咏》
文徵明《独乐园七咏》《独乐园记》行书,纸本墨笔,纵27cm,横655.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独乐园记》用新笔,秀妩温润之甚,去尽少年圭角。
八十九岁老翁,精力不减盛年也。
【1】《独乐园七咏》《读书堂》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
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2】《钓鱼庵》吾爱严子陵,羊裘钓石濑。
万乘虽故人,访求失所在。
三公岂易贵,不足易其介。
奈何夸毗子,斗禄穷百态。
【3】《采药圃》吾爱韩伯休,采药卖都市。
有心安可欺,所以价不二。
如何彼女子,已复知姓字。
惊逃入穷山,深畏为名累。
【4】《见山台》吾爱陶渊明,拂衣遂长往。
手辞梁主命,犧牛惮金鞅。
爱君心岂忘,居山神可养。
轻举向千龄,高风犹尚想。
【5】《弄水轩》吾爱杜牧之,气调本高逸。
结亭侵水际,挥弄消永日。
洗砚可抄诗,泛觞宜促膝。
莫取濯冠缨,区尘污清质。
【6】《种竹斋》吾爱五子猷,借宅亦种竹。
一日不可无,萧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7】《浇花亭》吾爱白乐天,退身家履道。
酿酒酒初熟,满花花正好。
作诗邀宾朋,栏边长醉倒。
至今传画图,风流称九老。
【8】《东坡独乐园诗》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履,竹色侵盏斚。
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9】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持此欲安归,【10】造物不我舍。
声名逐吾辈,此病天所赭。
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
嘉靖戊午闰七月既望书。
徵明时年八十有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文徵明行书,堪称千古绝唱!可惜如今沦落美国
文徵明行书,堪称千古绝唱!可惜如今沦落美国公众号简介:经相关部门批准,30位对柳体书法兴趣浓厚的书法人,成立了柳公权书协。
30位成员年龄最高的已经73岁、最小仅27岁。
钻研书法,收获心灵的快乐。
文徵明行书,堪称千古绝唱!可惜如今沦落美国。
本文行书作品,为大书法家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东坡独乐园诗》。
书法来源于:明代仇英绘《独乐园图》卷后拖尾,此卷历经明项元汴、清翁同龢递藏,可惜已经沦落在美国,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下为: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读书堂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
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钓鱼菴吾爱严子陵,羊裘钓石濑。
万乘虽故人,访求失所在。
三公岂易贵,不足易其介。
奈何夸毗子,斗禄穷百态。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采药圃吾爱韩伯休,采药卖都市。
有心安可欺,所以价不二。
如何彼女子,已复知姓字。
惊逃入穷山,深畏名为累。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见山台吾爱陶渊明,拂衣遂长往。
手辞梁主命,牺牛惮金鞅。
爱君心岂忘,居山神可养。
轻举向千龄,高风犹尚想。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弄水轩吾爱杜牧之,气调本高逸。
结亭侵水际,挥弄消永日。
洗砚可抄诗,泛觞宜促膝。
莫取濯冠缨,区尘污清质。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种竹斋吾爱五子猷,借宅亦种竹。
一日不可无,萧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文徵明行书《独乐园七咏》--浇花亭吾爱白乐天,退身家履道。
酿酒酒初熟,满花花正好。
作诗邀宾朋,栏边长醉倒。
至今传画图,风流称九老。
下为:文徵明行书《东坡独乐园诗》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屦,竹色侵盏斝。
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文征明行草书3幅(附释文)
文征明行草书3幅(附释文)一、行草书《五古诗》一首,书作年代不详。
纵27厘米,横17.4厘米。
笔法尖利,行笔粗细自如,活泼随意。
笔力劲健遒逸,结体舒张有度。
释文:轻吹薄遥林,寒原淡西日。
念我平生欢,川途迥乖隔。
乖隔已云悲,何堪遂奄忽。
忆昨忝周行,凌风共征翼。
浮云一以移,天涯迩相失。
吾飞己冥冥,君行避缯弋。
风波息无时,白日行已昃。
人命会有终,岁月何迅疾。
伤哉身后名,恃此一片石。
石存名与存,石亦有时泐。
斯人识性真,久己悟空寂。
后能系何人,含情泚丹笔。
二、《和南冷诗》三首,书作年代不详。
纸本,纵27厘米,横17.4厘米。
行笔如行云流水,显示出“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之意境。
结体张弛有度,虚和舒徐意态充溢字里行间,清雅端庄,圆劲古淡。
南冷先生自议真放舟,访余吴门,留五日而去。
临行,赋三诗留别,谨依韵奉答。
君时宿疾大发,不能出游,颇负远来初意,故因卒章调之。
风载征帆客在船,天涯只在郭西偏。
销魂赋就悲江令,陶月情多属惠连。
春雨梦回山靡靡,碧云心远旆悬悬。
惜春无计留君住,满目芳华空自怜。
相逢把酒唱玲珑,秉烛浑疑是梦中。
一笑千金怀敝帚,百年孤调托枯桐。
江山去住谁非客,齿发沧浪各已翁。
后夜相思言何处,孤云落日大江东。
雨中画舫载山行,雨后春波绿绕城。
味入江乡菰莱好,歌翻吴调竹枝清。
青松佛刹云中见,落日荷花镜里生,胜概满前留不得,百年真负远游情。
释文:丙戌十月十日出京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三忠祠下夕阳明,几度含情送客情。
今日诸君还送我,多应不异昔时情。
昔时送客每怀归,千里乡心日夜飞。
回首三年几离别,只应今度不沾衣。
小试闲官便乞身,素衣曾不然缁尘。
诸君亦自多情致,不送官人送散人。
散人廿载盗虚声,敢谓从前少宦情。
补衮铭锺群彦在,功名原不到书生。
解却朝衫别帝州,一竿烟水五湖舟。
故人莫作登仙看,老病无能自合休。
诸君送我帝城东,立马传杯犯朔风,莫叹柳枯难折赠,春光都在酒波中。
别酒淋漓满路歧,酒阑无奈客东西。
多情独有斜阳色,一路殷勤送马蹄。
文征眀习字文言文翻译
文征明,字征明,号石湖,又号停云,苏州吴县(今属江苏省)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其书法尤以行书、草书见长,尤以草书独步一时,被誉为“草圣”。
本文旨在翻译文征明所写的《习字》一文,以飨读者。
原文:吾自幼好学,嗜书如命。
及长,益慕古贤,欲求其迹,以通其道。
故于书艺,尤为留心。
尝见古人法帖,不胜钦仰,遂立志习之。
日课千字,风雨无阻,寒暑不辞。
迨年五十,犹未尝一日废学。
每见一佳字,必手摹心追,以尽其妙。
虽行笔之间,亦不遗余力。
吾初习字,从楷书入手,渐次及行、草。
楷书,古之正体也,故必先学之。
行书,楷书之变体,笔势流畅,易于书写。
草书,又行书之变体,笔势奔放,气韵生动。
三者,吾皆习之,而尤以草书为最。
草书,虽难学,然能通其道,则天下无难事矣。
吾习字,以古人为师,不泥古人之迹,不拘古人之法。
盖古人之法,非不能传,然非其人,不能得。
吾欲求其神,而不泥其迹,故能得古人之意。
每见古人之字,必详审其笔势,揣摩其意趣,以求通其神。
故吾之字,虽不能与古人并驾齐驱,然亦不失其意趣。
吾习字,以求通其道,而不以成名。
故虽年事已高,犹未尝一日废学。
吾尝闻人言:“学无止境。
”吾深信之。
故虽年迈,犹勉力学,以求无憾。
吾愿与天下同好者,共勉之。
翻译:我从小就热爱学习,对书籍有着无法割舍的喜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加仰慕古代的贤人,渴望追寻他们的足迹,以便通达他们的道理。
因此在书法艺术上,我尤其留心。
我曾经看到古代的法帖,无比敬佩,于是立志学习它们。
每天坚持写一千字,无论风雨还是寒暑,都不曾放弃。
到了五十岁,我从未有一天放弃过学习。
每当看到好的字,我都会亲手模仿,用心追求,以发挥其妙处。
即使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也不会留有余力。
我开始学习书法时,从楷书入手,逐渐涉及到行书和草书。
楷书,是古代的正体字,所以我必须先学习它。
行书,是楷书的变化形式,笔势流畅,便于书写。
草书,又是行书的变化形式,笔势奔放,气韵生动。
这三种书法,我都学习了,而尤其以草书最为擅长。
文征明草堂十志译文
文征明草堂十志译文文征明草堂十志第一卷人法無窮天下之事,萬物之源,乃人之所行也。
然因行而有德,舉一可知百,舉百可知萬。
但察其萬物之間者,既可知道,又可知不可知。
故人之所行,可以隨心而行,不受他人之儒重。
第二卷心之立心之立,則萬物之政,惟行於心中者為美,而其外者便失之。
故心之立,依其心意,在一切之中,尚其自然。
第三卷細辨光明光明者,萬物之所以存也。
其物有無常,然而以政以紀,可以走其光明之細辨,而使萬物不逆。
故政治者,應有細辨之能,使所以行者,隨其宜耳。
第四卷心靈深動心靈深動,萬物之所立,唯以心思懸憑而行之者為真,然而要有氣力,則乎非心不能立也。
故行於心靈之深動者,必先有氣力,而能服物而立之。
第五卷居處寧靜居處寧靜,萬物之所居,惟以安樂為根本,而此以無窮聚集。
故居處之寧靜,當依其心意而行之,並不受外物之拘束。
第六卷事理平衡事理之平衡,萬物之所由起,惟以相互關係故,而各為所用,必用有差別。
故事理之平衡,當依其心意而行之,而使物治而不失其效。
第七卷道德自在道德自在,萬物之所行,惟以戒守聖言為本,而此以自在而行之。
故聖言之道德自在,當依其心意而行之,而彰明聖治而不可辱。
第八卷氣力活力氣力活力,萬物之所以存,惟以取之而行之者為妙,而此以活力而用之。
故氣力之活力,當依其心意而行之,以取尊貴而使之生存。
第九卷動作智慧動作智慧,萬物之所以走,惟以行為而立也,而此以智慧而為之。
故動作之智慧,當依其心意而行之,而治其事而不受損傷。
第十卷萬物皆自然萬物皆自然,萬物之信仰,惟以自然而立也,而此以自然法而治之。
故萬物之自然,當依其心意而行之,而行於自然而不逆轍。
最新《文徵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1篇
《文徵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1篇《文徵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1篇《文徵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文徵明传|明史|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文徵明传|明史|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文徵明,即文征明。
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
父林,温州知府。
叔父森,右佥都御史。
林卒,吏民醵①千金为赙。
徵明年十六,悉却之。
吏民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记其事。
徵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
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
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辈相切劘,名日益著。
其为人和而介。
巡抚俞谏欲遗之金,指所衣蓝衫,谓曰:“敝至此邪?”徵明佯不喻,曰:“遭雨敝耳。
”谏竟不敢言遗金事。
宁王宸濠慕其名,贻书币聘之,辞病不赴。
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会徵明亦以岁贡生诣吏部试,奏授翰林院待诏。
世宗立,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②,岁时颁赐,与诸词臣齿。
而是时专尚科目,徵明意不自得,连岁乞归。
先是,林知温州,识张璁诸生中。
璁既得势,讽征明附之,辞不就。
杨一清召入辅政,徵明见独后。
一清亟谓曰:”子不知乃翁与我友邪?”徵明正色曰:”先君弃不肖三十余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
”一清有惭色,寻与璁谋,欲徙徵明官。
徵明乞归益力,乃获致仕。
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与王府及中人,曰:”此法所禁也。
”周、徽诸王以宝玩为赠,不启封而还之。
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
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徵明亦不禁。
嘉靖三十八年卒,年九十矣。
嘉靖三十八年卒,年九十矣。
长子彭,字寿承,国子博士。
次子嘉,字休承,和州学正。
并能诗,工书画篆刻,世其家。
彭孙震孟,自有传。
吴中自吴宽、王鏊以文章领袖馆阁,一时名士沈周、祝允明辈与并驰骋,文风极盛。
征明及蔡羽、黄省曾、皇甫冲兄弟稍後出。
而征明主风雅数十年,与之游者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钱谷之属,亦皆以词翰名於世。
文徵明行书《东坡独乐园诗》(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文徵明行书《东坡独乐园诗》(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文徵明行书《东坡独乐园诗》(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文徵明行书《东坡独乐园诗》释文: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屦,竹色侵盏斝。
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
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
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
戊午闰七月十三日书徵明。
文徵明行书诗卷
文徵明行书诗卷
文徵明行书诗卷是中国著名的传世艺术品之一,由明代文学家、画家文徵明创作。
该诗卷描绘了山水小景、草木花卉等自然风光,以及人物、动物等多种形态。
作为文徵明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诗卷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行书典范”。
第一步,分析
文徵明行书诗卷的出现首先反映了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逐渐发展成熟,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文徵明出色的书画技艺、丰富的艺术天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可以借助这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第二步,解析
文徵明行书诗卷所呈现的行书风格,既具有艺术感受性,又富有实用性。
它不仅构图美观,气势恢宏,同时字体简洁、流畅,极富美感。
通过行笔的节奏、速度、节律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韵律。
此外,这个诗卷还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画、诗、书法等,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深厚性。
第三步,分析影响
文徵明行书诗卷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深远。
它创新性地将书法与绘画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同时,文徵明行书诗卷的出现,也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照。
此外,这个诗卷还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收藏者,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第四步,结论
文徵明行书诗卷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展现了文徵明的艺术风格和才华,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好地
传承和弘扬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优美与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徵明行书《乐志论>及释文
文徵明行书《乐志论>及释文释文:乐志论。
仲公理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
而名不常存,人生易减。
优游偃仰,可以自娱。
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论之曰: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迎,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
舟车足以代步涉之难,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
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
良朋萃止,则烹膏豚以奉之;嘉时吉日则陈酒肴以娱之。
躇蹰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渔风;钓游鲤,弋高鸿。
风手舞雩之下,詠归高堂之上。
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噏精和,求至人之仿佛。
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
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
如是可以凌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乎入帝王之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