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管涌治理实例
杭州地铁秋涛路站东区基坑施工涌水涌砂分析
杭州地铁秋涛路站东区基坑施工涌水涌砂分析摘要:以杭州地铁秋涛路站东区基坑施工两次管涌为例,详细分析了管涌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以及粉土、粉砂地层的特点,并对深基坑工程降水的重要性、围护结构渗漏的检验方法、围护结构加固方案安全性验算方法都有介绍。
关键词:基坑施工,涌水涌砂,补救方法 1 工程概况杭州市地铁一号线试验段秋涛路站位于杭州市秋涛路与婺江路交叉路口,沿婺江路地下布臵,穿过秋涛路和新开河。
秋涛路站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总长259.6m,车站宽度18.9m,采用双层双跨箱形框架结构,顶板覆土埋深约5.0m,车站结构底板埋深约18.0m,车站围护结构采用Φ1000@750钻孔咬合灌注桩,插入比约为1∶0.8。
2 地质概况与基坑特点根据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各土层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列于表1中。
本场区地下水分布为两个主要含水层,即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
浅层潜水属孔隙性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上部①层填土和②层粉土、粉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
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85~3.45m。
承压水主要分布于深部的⑧-1层中细砂和⑧-3层圆砾夹卵石中,水量较丰富。
隔水层为上部的粘性土层(⑤、⑥层),承压水头埋深约在地表下5m,即黄海高程3.62m。
综合场地地理位臵、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条件,本工程具有如下特点: (1)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最深达到18m。
(2)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密集、邻近建筑物多,环境条件较差。
(3)基坑开挖范围内主要为砂质粉土,基坑开挖时,极易产生侧向变形导致开挖面隆起而引起边坡失稳及基坑涌水等不利现象。
(4)基坑底有淤泥质粉质粘土下卧层(层面距离坑底约5m),该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尚可,渗透系数较小,对于坑底抗管涌比较有利。
总之,该工程场区地下水位高、土层渗透系数大。
同时粉土粉砂地层对基坑涌水极为敏感,围护结构一旦漏水影响范围很大,因此地下水位的控制和围护结构的止水性能是本工程成败的关键。
对深基础施工中出现流沙、管涌现象的防治方法
对深根底施工中出现流沙、管涌现象的防治方法市建工集团股份朱万连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深根底施工中出现流沙、管涌的成因分析,提出了较有实用性的预防流沙、管涌的方法和应急措施。
关键词:流沙、管涌、深根底、承压含水土层、不透水土层1、前言在深根底施工中,对基坑的降水要求通常是根底施工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局部,对一般工程而言,采取必要的人工降水〔如轻型井点降水、深井降水〕或抗渗围护等措施均能满足施工要求。
但是当遇到地下水文、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时〔如各土层之间的渗透系数差值过大、土层夹有渗透系数很大的粉砂层、地下存在不透水土层和承压含水土层以与基坑附近有人工水管漏水等〕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利。
笔者在进展通医附院门急诊大楼的根底施工时,就因地下承压水造成管涌而拖延工期一个多月。
因此在深根底施工时,对基坑降水和预防流沙、管涌的措施应特别重视。
本文根据多个工程的施工经历与教训,收集了一些有关资料,就深根底施工时出现流沙、管涌现象的防治方法作一粗浅的总结。
2、出现流沙、管涌现象的工程实例2.1工程实例一:勤德家园高层住宅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5.5 m,局部电梯井的部位基坑开挖7.5m,正常地下水位深 1.5m。
方案采用一级轻型井点做人工降水,放坡大开挖,电梯井部位的深坑周围采用二级井点降水。
在大面积开挖时,坑中土体枯燥。
当电梯井部位深坑挖到7.5m时,土中未见渗水现象。
由于设计变更,电梯井坑加工深至8.1m,在补下深坑周围二级井点时,突然出现地下压力水经二级井点立管的砂井上泛,很快即形成管涌。
在64m2的深坑中,共有6个管涌点,总流量可到达20m3/h。
承压水头的标高超过了地下室底板的底标高,造成地下室按常规情况无法施工。
2.2工程实例二:某住宅楼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 4.5m,局部电梯井基坑开挖深7.5m,基坑采用二级井点降水,在电梯井深坑开挖时,坑底土根本枯燥,但在边坡上的粉土夹层中出现土层流沙造成塌方。
2.3工程实例三:某住宅楼,地下室基坑采用深层搅拌桩作抗渗围护,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攻克深基坑施工发生管涌突涌难题
2012.4.19
是否检测 合格
现场使用的测量工具均经检测合 格且在有效使用期内。
2012.4.20
负责人 丁春华
高超 屈国开 屈国开
丁春华
陈珍刚 屈国开 王立军
要因判定
非要因 非要因 要因 要因
非要因
要因 非要因
制表人:屈国开 日期:2012年04月20日
八、制定对策
对策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100
78.26 89.13 95.65
100 100
制表人:屈国开 日期:2012年04月15日
根据造成深基坑施工发生管涌突涌现象的因素 调查表和造成深基坑施工发生管涌突涌现象的因素 频数统计表 ,绘制了造成深基坑施工发生管涌突涌 现象的因素排列图 。
造成深基坑施工发生管涌突涌现象的因素排列图
制图人:屈国开
非要因
3
工人责任 心差
现场 调查
工人进场 是否加强 教育
公司安排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 组进入现场,进场后都进行了 2012.4.16 屈国开 严格的教育培训。
非要因
4
工人质量 意识差
现场 调查
工人岗前 是否进行 技术交底
进场工人上岗前还进行了岗前 教育和技术交底,提高工人的 2012.4.16 屈国开 质量意识。
2012.7.30
吉裕杰 裘瑾英
制表人:屈国开 日期:2012年04月23日
九、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一:针对降水工艺不当的问题
1、合理安排降水程序,分两次降水。 我们QC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基坑特点决定采用分层降水、分层开挖的
方法,同时有效控制周围水体的渗入和承压水水头埋深。编制了《基坑降水施 工组织设计》和《深基坑施工方案》等方案,并经过各级领导审批,其中还经 过专家组进行技术评审。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
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一、前言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涌水涌沙是常见的施工安全隐患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基坑失稳、降低施工质量甚至发生严重事故。
因此,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障施工安全十分重要。
二、工法特点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及时响应:在涌水涌沙问题出现时,能够迅速作出有效的应对,以最短的时间封堵涌水涌沙源。
2. 多方位封堵:通过多种技术措施,对涌水涌沙源进行有效的封堵,以避免进一步扩大涌水涌沙的范围。
3. 灵活应变:根据涌水涌沙的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工法,能够灵活应对不同情况的应急处理。
三、适应范围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深基坑施工中出现的涌水涌沙问题,包括地下水位高、土层疏松等情况。
尤其适用于需要抢修、迅速封堵涌水涌沙源的情况。
四、工艺原理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的实际应用基于以下工艺原理:1. 封堵源头:通过对涌水涌沙源头进行封堵,截断涌水涌沙路径,避免进一步扩大涌水涌沙范围。
2. 压实土层:利用振动器、沉重物等机械设备对土层进行振实或压实,增加土层密实度,降低渗透能力。
3. 注浆固化:通过注浆技术,将固化剂注入涌水涌沙区域,形成固化帷幕,阻止水沙的进一步渗透。
4. 水泥胶浆充填:利用水泥胶浆进行充填,填补空隙,加固土层,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五、施工工艺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过程如下:1. 组织施工前准备工作:制定施工方案、安排人员、准备设备和材料等。
2. 探测源头:通过地质勘探和现场测量,确定涌水涌沙源头及其范围。
3. 进行封堵措施:根据涌水涌沙情况和源头特点,选择合适的封堵措施进行施工。
4. 检查封堵效果:对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查,确保封堵效果良好。
5. 合理排水:对封堵后的基坑进行合理排水,保证基坑内水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六、劳动组织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人员组织和施工计划制定等。
简析深基坑管涌原因及处理措施建议
简析深基坑管涌原因及处理措施建议作者:周进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24期摘要:随着工程规模扩大、深基坑工程数量的增多,基坑工程安全问题也显得日益重要。
本文以新建连云港至徐州铁路跨京杭运河连续梁拱基坑为例阐述了在铁路桥梁工程深基坑工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管涌灾害,简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依据管涌严重程度及工程实际提出了挡水钢板桩、旋喷止水、降水减压及泌水压重四种简单治理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管涌;原因分析;措施1、工程简介新建连云港至徐州铁路跨京杭大运河连续梁拱主跨位于邳州市京杭运河河道上,距上游陇海铁路京杭运河特大桥约50m,新建高速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350km/h。
跨水面宽度175米,采用(84+168+84)m系杆拱梁跨越,京杭运河目前水位22.9m。
159#主墩承台平面尺寸为14.6×19.9×5m,承台底标高为10.712 m,围堰顶标高24.0m,基坑开挖深度13.788m。
159#主墩地质:粉质黏土7m、粉质黏土4.66m、粉细砂10m。
充分考虑地质及涌水影响,深基坑采用以下方式防护:159#主墩采用外围防水9m拉森钢板桩钢围堰+18m拉森钢板桩支护+四道内支撑的方式施工,159#墩基坑底部采用高压旋喷桩注浆,注浆4.41m上面施作0.5mC30封底混凝土。
2、简析管涌产生的原因铁路桥梁基坑工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基坑出现的问题一般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其中管涌是比较常见的。
当基坑开挖以后,在一定水力梯度渗流作用下,下层的相对不透水层将会承受较大的水压力,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当这股水压力冲破了不透水层,或者围护结构本身存在着某个薄弱部位,反压土体的厚度的损失,粉土、粉砂、细砂等就会随水而流出,即发生了“管涌”。
本桥159#主墩在开挖至距离承台设计底标高位置1.3m-1.8m处,有4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涌水、涌沙现象(一个大的管涌口30cm+三个小的管涌口5-8cm),其他位置亦有征兆,持續有气泡冒出基底出现。
深圳地铁登良路站基坑涌水涌砂分析及治理
后 向下作用, 而在墙前( 基坑内侧 ) 则向上作用 , 施 工单位没有对基坑底面进行加固,使得基坑内土 体 的有效压力 P 小于地下水 向上的渗流压力 u , 坑底抗渗流稳定安全系数降低 , 而导致管涌发生。 同时 , 基坑内进水量随海潮周期反复, 引起地下水 位的变动,带动土颗粒被搬走 , 增加了土的渗透 性, 也可能引起涌水涌沙。 3加固措施 由于涌水 内而出现的。 经过比较, 决定采取连续墙北端外侧 进行 旋喷桩 止水 的处理 措施 。旋 喷桩桩 径为 q5 0 b 0 mm, 桩间距 4 0 m, 0 m 从连续墙 2 0 m处开 0m 始布桩。 旋喷桩分 为三个 区域进行施工 , 轴x 2 5 A轴 4 m范围, A 深度为 2 m;5 ( l m范围 。 5 2 轴) B轴 8 深 度为 2 m;5轴× 8 2 c轴 8 m范围, . 8 深度为 2 m。 5 定强度 ,开始 对废水池进行结构处理 : 3 先凿除废水池的l 时顶板, 出废水池 . 1 } 缶 清理
的砂 包 ;
3 2凿除当时处理废水池漏水时浇筑 的底板 素混凝土, 至高出原废水池垫层顶标高 20 m 废 0m , 水池净高由原来的 2 0 mm缩小为 2 0 m 80 6 0 m; 3 . 3废水池北墙往南 l m处用砂包填实 ,结构 北墙往南移 l 废水池净空由原来 4 0 mm缩小 m, 60
旦:
U
一
一
2 5— 4
为 30m 60 m;
3 4施工废水池防水后对预留钢筋做好防锈
图 1 ezg i ek方法的计算简图 T rah- e P
:
处理;
3 5绑扎钢筋后浇筑混凝土之前对施工缝做 好防水处理 , 再浇筑废水池结构混凝土。 般取 K≥1 。 2 . 结 语 2 . 2涌水涌 沙 事故及 治理 方案 采用本加 固方案后 , 基坑的施工正常, 开挖顺 3月 1 01 3,登 良路站北端废水池 出现涌水 、 利 , 说明本加固方案是有效和成功的。 涌砂现象。当即, 在涌砂处加塞棉纱, 然后用砂包 参 考文献 压住。 月 1 日, 3 1 在废水池底部浇注 l m厚的素混 【 业清, 1 塘 李启发 , 崔江余. 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 凝土, 使得不再 出现涌砂涌水。通过现场察看 , 从 理l I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 版社, 9 1 9 外侧经连续墙底返到基坑内而出现的涌水涌砂。 【李长山杭 州地铁秋涛路站东区基坑施工涌水涌 2 】 废水池临时处理如下: 砂分析I1 J土工基础 ,0 62 . 2 0 , 登良路站已经完成北端第一块结构底板的施 [ 高大钊. 3 】 深基坑工程呻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 . 9 9 工, 预留出废水池位置。 将废水池填满砂包至基坑底板面下 10 【地基与基础规 范( 5 mm 4 1 修订版) l 『 北京: M 中国建筑工 处。 业 出版 社 .0 3 20. 施 工 废水 池临 时顶板 : 圈《 地基处理手册》 编委会. 地基处理手州 . 北京: () 1采用 1@10钢筋网绑扎; 2 5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0 0 20 . () 2浇注 C 0 2 混凝土 , 厚度为 10 5 mm; 作者简介: 田光辉( 8- , 桂林理工大学 1 2 )男, 9 () 3底板结构预留钢筋做好防锈处理。 土 木 与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刘 之 葵 2 . 3原因分析 (9 8 )男, 16 ~ , 博士 , , 教授 桂林理5 大学土木与建 - 北端废水池东北角受地质影响 , 加上涨潮 , 水 筑工 程 学院 。 位上升, 导致 出现涌水涌沙现象的可能性较大, 由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 目 于坑内外地下水相连通, 海水涨潮时 , 形成海水对 ( 桂教^才 0 1 ) 8 6 :广西建筑工程检测与试验重点 地下水的回 灌补给, 这时坑外水位升高, 坑内外水 实验 室主 任基 金 重 点项 目( 科 能 0 19 0 -3 桂 7 0 0 50 ) - 头差增大 , 导致基坑外的地下水绕过围护墙下端 资助 。 向基坑内渗流,这种渗流产生的动水压力在墙背 责任 编辑 : 会兰 于
一个深基坑泄压井突涌事故的处理及分析
一个深基坑泄压井突涌事故的处理及分析摘要: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展,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被重视,谈及地下工程,地下水是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解决地下水问题也是地下工程亘古不变的难题,本文将通过一个深基坑泄压井突涌事故的处理与分析,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深基坑;泄压井;突涌事故;处理及分析1、工程概况案例基坑为一十字换乘地铁车站的换乘节点,基坑纵向长21m,横向宽37m,开挖深度25m。
围护结构为1m地下连续墙,深50m,采用H型钢接头,基底以下4m采用满堂高压旋喷加固。
换乘节点为地下负三层结构,开挖深度较深,经验算基坑抗隆起不满足要求,但是如要隔断承压水,围护结构深度至少需达到65m。
根据地勘资料在地面下40m左右进入圆砾层,特别是在进入50m以下,圆砾粒径较大,而且还存在孤石,考虑到围护结构连续墙的施工难度,采取半悬挂围护结构加降压完成施工,开挖到基地需要降承压水手头15.36m,经现场降水试验,最终确定换乘节点基坑内设置9口降压井,6口疏干井。
由于基坑面积不大,同时布设32根Φ1200抗拔桩、10根Φ900立柱桩,同时还要考虑错开支撑位置及施工挖土作业面等因素,所以降水井无法按照理想状态布置,具体布置情况见下图1。
图1 降水井布置图2、事故背景在换乘节点开挖到基底时,按照设计要求对6口疏干井中4口进行了碎石回填,剩余的疏干井SG-3与SG-6作为泄水孔,在底板中安装了泄水井管,其中钢管壁6mm,内径400mm,上盖法兰钢板厚20mm,而换乘节点降压井随着结构施工逐步进行停抽,并按照方案进行封井。
换乘节点地下三层结构已施工完毕,顶部已回填恢复道路,换乘节点南侧标准段尚未开挖,北侧相邻标准段底板已施工完,部分顶板已完成(见图2)。
换乘节点在负三层结构施工完成后,考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为了减少对地下承压水的抽取,采取对负三层结构注水反压,注水深3m。
换乘节点结构施工完成并恢复顶部道路后,开始抽取负三层中反压的注水,抽到积水只剩40cm深,就在准备处理预留的泄压疏干井过程中,突然其中一口泄压井大量涌水涌砂,无法封堵。
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2)
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深基坑涌水涌沙应急封堵施工工法一、前言深基坑施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技术难点,其中涌水、涌砂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应急封堵施工工法,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深基坑涌水涌砂应急封堵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深基坑涌水涌砂应急封堵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高效性:能够快速封堵涌水涌砂口,减少涌水量和涌砂量。
2. 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工艺,适应不同的地质环境和涌水涌砂情况。
3. 可靠性:经过实践验证,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施工工程的风险。
4. 经济性: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不会给项目造成过大的财务压力。
5. 安全性:采用安全措施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适应范围深基坑涌水涌砂应急封堵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范围:1. 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工程。
2. 地下工程隧道、地铁、水库等施工中的涌水涌砂问题。
3. 水利、河道改造等领域的基坑工程。
四、工艺原理深基坑涌水涌砂应急封堵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如下:1. 运用井下围围护结构和井下施工工艺,控制基坑中的涌水、涌砂。
2. 通过选择合适的封堵材料和技术手段,封堵涌水涌砂口。
3. 配合使用抽水和排砂技术,减少涌水和涌砂的数量。
五、施工工艺深基坑涌水涌砂应急封堵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基坑周边围护结构的搭设和加固。
2. 基坑底部的井下施工和封堵材料的选择。
3. 封堵材料的注入和固结。
4. 抽水和排砂工艺的配合使用。
六、劳动组织深基坑涌水涌砂应急封堵施工工法需要合理的劳动组织,包括人员配备、工作流程和作业分工等方面的安排。
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并提高工作效率。
七、机具设备为了确保深基坑涌水涌砂应急封堵施工工法的顺利进行,需要配备以下机具设备:1. 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起重机等。
地铁工程深基坑开挖中管涌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 qlJ2 ‘ Ⅳ l — ÷ L p LU
桩 的 嵌 入 长 度 ( )D= 1 m ; m , l. 7
:
23 3 . , .8 ≥1 5 满足 规范要 求 。 1
式 中:
一
42 降水井 检查 . 对 降水井进 行 检查 ,水位 均降 至开挖 面
以下 1 m 左右 .并 未发 生坑 内土 体滑 移 对 . 5 降水 井造 成 的剪 切破 坏 。
C 一 桩 底 面 处 土 层 的 粘 聚 力 (P ) ka: 日 一 基 坑 的 开 挖 深 度 ( )日= 71 ; m , l. m q一 基 坑 顶 面 的 地 面 超 载 ( P ) 基 坑 k a,
通过 以上 调查 , 初步判 定西 北侧 2 7号 桩 处 止水 帷幕有 缺 陷。
一
’ + ) q , + (
=
争 {
4.46 4
=
f .4 一 44 6 1)
=l .6 28 1
一
=
2 . 0  ̄ i7 0 44 6 3 .0  ̄ 28 1 10 0 i . 0  ̄ .4 + 50 0 1 .6 2 .5  ̄f 7 1 0 17 0) 6 .6 0 3 3 1 .0 +l .0 + 0 9 8
港 工技术 与管理 2 1 0 1年 第 1期
2 一 2
基坑 累计 开挖 1 . 71 m,位于 全 风化 片麻 岩 土 层 . 松散 的土状 和砂 状 。 呈 4 事 故原 因分析
体 向上 涌 出 ;
( )降水 不足 , 2 在高水 压差 作用 下 , 土体
颗粒被裂 隙水 携带 涌 出 :
地铁 工 程深 基坑 开挖 中 管 涌事 故 的分析及 处 理
管涌处理方案
11#楼管涌处理施工方案
对11#楼管涌现象采取如下处理方式:
1、将电梯井坑内管涌水抽至基坑底后,在管涌出水处边抽水边挖
3.5m见方,2.4m深集水坑,在集水坑中间放置1.5m直径水泥井
圈,井圈壁厚50mm。
井圈上部高出垫层面100mm,下部埋深
2.4m。
在最下部两层井圈周围用电钻打眼,然后在井圈外围缠两
层麻丝。
在井圈底部放置钢筋底座,钢筋底座直径1.5m,由直径16mm三级钢、间距100mm的钢筋焊接而成,钢筋底座上下满缠两层麻丝。
2、沿井圈周围1m范围内满铺级配砂石至淤泥换填层底部。
3、将电梯井坑底部淤泥挖除至原设计垫层底部标高以下300mm处,
用C15砼换填这300mm深。
4、井圈做好后,每天派6人,三班倒值班抽水,一直到11#楼筏板
砼开始浇筑止。
5、主楼筏板砼浇筑时,先从电梯井坑周围浇筑,逐步向管涌处推进,周围砼大约浇筑1.5m高时,将井圈内积水抽干,然后向井圈内浇筑与筏板同标号砼。
在浇筑井圈内砼时,抽水泵不撤出,在抽水带出筏板顶面部位将其割断,然后继续浇筑筏板砼。
电梯井坑管涌处理详见后附图。
基坑 管涌处理
工程实例
针对这种情况,当时采用的措施
1.采用反压土,目的是增加坑内被动区面土压力,控制泥 沙外流。 2,高压注浆在管涌周围采用下部封堵地下水渗流通道,注 浆压力%"*234#%"!234,水灰比0.5,水泥浆内掺3%的水 玻璃,注浆深度,控制在基3~7.5m内,深层注浆用于控制 砂层承压水,浅层注浆用于加固土体。
管涌产生的条件、 原因
1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底未做铺垫层及碾压,使底板 自身没有好的水平或垂直防渗结构,加之坑内、坑外地下 水水头差,产生的渗流压力传导将沿着坑内薄弱的粉粘土 或粉土,水平流出产生流砂。 2 管涌的产生与地基土粗细粒度、厚度分布不均一、 不连 续接触有关,尤其承压水在垂直上升渗透中,于不同地层、 流速、渗透力有较大差异,有可能将接触面上的细颗粒砂 土带走,而导致接触面被冲刷或流土。 3 当基坑下有承压水存在、基坑开 挖,减小了含水层上覆 不透水层的厚度,到一定程度,承压水的水头压力能顶裂 或冲破基坑底板,造成突涌、管涌、绕渗,最终破坏地基 强度,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3 对于基坑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先采用12m长土钉加固,同 时在基坑止水外侧采用帷幕双排注浆,注浆深度14m。但 在帷幕注浆的同时又出现新的问题:
结; a注入的水泥浆液直接从下边基坑内管涌出,水泥浆根本 不固
b基坑支护桩位移更快,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再采取新的措施。 即先控制支护桩的位移,再制止管涌
位移处理方法
深基坑事故案例分析及总结
组长:刘运强 组员:冯秀琛 吕博文 李亚雄 陈伟
前情提要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深基坑随之增多, 风险大的支护及降水工程技术与施工要求逐步严格并提高。在面 对复杂多变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常给施工带来许多难点及问 题,认真对待合理解决这类难题,就成为基坑开挖、基础工程施 工中引起重视的关键。尤其在地下水位高、含水量大、承压水水 头高的场地,基坑内管涌和漏水常有发生。 从设计开始,到施工、都要充分考虑多种不利因素,提出支护、 止水和降水的最佳方案,避免管涌和漏水发生。 在基坑和基础施工时,往往要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尤其高 层建筑的深基坑、基础埋深大,地下室层数多,在开挖中若发生 管涌和基坑突涌会使地下水渗入,造成基坑浸水,使地基土的强 度降低,土层压缩性增大,严重的管涌漏水会引发周边建筑物产 生 过大的沉降,其结果是增加了土的自身压力,形成基础附加沉 降, 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杭州地铁某站基坑施工管涌分析处理方案
杭州地铁××站基坑施工管涌分析处理摘要以杭州地铁秋涛路站东区基坑施工两次管涌为例,分析发生管涌的原因、处理措施,并介绍深基坑降水的重要性、围护结构渗漏的检验和加固以及安全性验算方法等。
关键词基坑施工涌水涌砂分析处理1 工程概况杭州地铁一号线试验段××站,位于杭州市秋涛路与婺江路交叉路口,沿婺江路地下布置,穿过秋涛路和新开河。
该站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车站总长259.6m,车站宽度18.9m,采用双层双跨箱形框架结构,顶板覆土埋深约5.0m,底板埋深约18.0m,车站围护结构采用φ1000@750钻孔咬合灌注桩,插入比约为1∶0.8。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根据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各土层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场区地下水分布为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
浅层潜水属孔隙性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上部①层填土和②层粉土、粉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85~3.45m。
承压水主要分布于深部的⑧-1层中细砂和⑧-3层圆砾夹卵石中,水量较丰富。
隔水层为上部的粘性土层(⑤、⑥层),承压水头埋深约在地表下5.00m,即黄海高程3.62m。
3 工程特点(1)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最深达18m;(2)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密集,邻近建筑物多,环境条件较差;(3)基坑地层主要为砂质粉土,开挖时极易产生侧向变形、开挖面隆起而引起边坡失稳及基坑涌水等不利现象;(4)基坑底有淤泥质粉质粘土下卧层(层面距离坑底约5m),该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尚可,渗透系数较小,对于坑底抗管涌比较有利。
总之,场区地下水位高、土渗透系数大。
同时粉土、粉砂地层对基坑涌水极为敏感,围护结构一旦漏水影响范围很大,因此地下水位的控制和保证围护结构的止水性能是工程成败的关键。
4管涌情况工程由于受拆迁及秋涛路交通疏解的影响,为确保总工期不变,将车站以秋涛路为界,分为东、西两区施工。
深基坑工程管涌灾害的治理
都市快轨交通・第21卷第1期2008年2月土建技术深基坑工程管涌灾害的治理马宏建(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深圳 518051)摘要针对深基坑工程中易出现的管涌灾害,结合施工经验,提出以疏为主、综合治理的处理原则,论述砂石滤水围井、降水、注浆和旋喷止水等治理工艺。
关键词深基坑管涌滤水围井降水在渗透水压作用下土颗粒群体运动,填充在骨架空隙中的细颗粒被渗水带走,称为“管涌”。
在沿海地区或冲积平原上明挖深基坑施工易出现管涌现象,管涌发生后可引发基坑坍塌失稳等比较严重的后果。
管涌初始阶段一般征兆不明显,不易预防,一旦发作发展又非常迅急,在慌乱情况下做出的仓促决策不旦可能徒劳无功,还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局面更加难以控制,进而造成更大的灾害。
要正确分析管涌产生的原因,及时对症下药制定应对处理方案,并做到坚决果断的实施,将管涌危害降到最低,保护周边临近建筑物以及基坑自身的安全,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实施。
1 管涌产生原因分析基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基坑出现问题往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地下工程地质多为二元或三元结构,如图1管涌发生机理示意图所示,上层是相对透水的填土、淤泥质土、粉土、砂砾层、卵石层等,土体渗透系数大,含水量高,地下水联系丰富;下层是黏土、粉质黏土、残积土层、风化岩等不透水层或相对不透水层。
基坑开挖后,如果基坑外不允许降水,由于透水层渗透水头损失不大,在一定水力梯度的渗流作用下,下层相对不透水层承受很大的水压力。
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不透水层,或围护结构存在薄弱部位,反压土体厚度损失,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粉土、粉砂、细砂就会随水流出,从而发生管涌。
随着管涌不断进行,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管涌面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基坑外地面沉陷,甚至造成围护结构失稳、坍塌事故发生。
2 管涌险情判别发生管涌后,首先要对管涌情况进行判别,判断管涌严重程度,从而根据管涌程度确定处理方案。
管涌险情的严重程度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判别,即涌水浑浊度及带砂情况、管涌口直径、涌水量、洞口扩展情况、涌水水头等,同时还要结合基坑周边环境综合考虑,如果周边有重要的道路、建筑物等,判别等级就要提高。
关于深基坑施工管涌预防及处理措施浅析
关于深基坑施工管涌预防及处理措施浅析摘要:京唐铁路所经地区的地貌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表水丰富。
宝坻至唐山段所经主要河流有潮白河、导流河、箭杆河等二级河道。
沿线所经地区水系发达,沟河纵横,深基坑开挖,危险性较大,保证施工质量及人身安全是施工重点。
本文以潮白新河特大桥785#墩基坑为例阐述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管涌现象,并对管涌产生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对后续深基坑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深基坑;管涌;原因分析;处理措施1 背景特点潮白新河特大桥DK101+167.09-DK119+860段深基坑共计16个(水中墩除外),基坑开挖深度5.42m-11.44m不等,基坑围护结构采用拉森钢板桩。
T785#承台为深基坑,基坑开挖深度9.97m,开挖尺寸为21.6m×17.6m。
本深基坑工点一侧临近九园公路,钢板桩单根长度18m,内部设置三层围檩,每层围檩设置1道横向支撑及3道角撑。
基坑深度范围内地质情况见下表:2 简析管涌产生的原因2.1 管涌的定义当深基坑附近存在池塘、沟壑或基坑底部位于承压含水层中时,由于覆盖土体重量不足以平衡基坑底水压力时,基坑底部土体在水压力作用下发生移动,造成土体流失,这种现象被称为管涌。
管涌的初始阶段水流较小,易控制,但随着冲刷程度的增加,土体流失会越来越严重。
管涌持续时间越长,通道的宽度越宽,危险程度越高,最后发展为大量涌水和塌方事故。
潮白新河特大桥785#主墩基坑右侧存在一处池塘,在开挖过程中,开挖至距离承台设计底标高位置1.5m-2m处,基底有6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涌水、涌沙现象,钢板桩拼接处也出现多处涌水、涌沙现象,持续有气泡从基底冒出。
2.2 原因分析2.2.1 地质原因根据潮白新河特大桥785#墩的地质资料显示,该基坑上层6.7m范围内是含水量丰富、相对比较透水的粉质黏土,下层6.7-18.1m范围内是粉土、粉砂,该地层土体渗水量大,如若底部不采取措施必然会出现涌水。
深基坑事故处理案例
深基坑事故处理案例其是广东湛江市等沿海软土地基的深基坑;本文以湛江某基坑为例,分析了深基坑的危险源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危险源;处理措施。
一、概论《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把深基坑施工技术技术列为推广的新技术之一。
深基坑定义:一般指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m 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深基坑工程包括基坑支护、基底加固、降水、土方开挖等内容。
深基坑有以下特点:①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综合性和个性。
深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学中稳定、变形和渗流3个基本课题,土压力引起支护结构的失稳、渗流引起土体破坏、基坑周围地面变形过大都可能引起事故。
②具有很强的时空效应和环境效应。
深基坑的空间效应表现为其深度和平面形状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
时间效应表现为土体蠕变使土体强度降低,使土坡稳定性降低。
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
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众多,地基土有非均质性,深基坑工程外力不确定性、变形不确定性和土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基坑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④具有开挖深、工程量大、工期紧的特点。
⑤深基坑事故具有突发性、危害大、损失多、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二、危险源分析1.按照责任主体单位分析共分6类,包括:①建设单位无计划盲目建设,无限度地压价,无限度地压缩工期;参与选择或强行拍板开挖方法或者支护方案。
②勘察资料不详细,勘察资料提供的数据不完全相符;地质勘察数据处理失误,勘察报告提供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均比实际数值有偏差,使支护结构设计不安全。
③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判断失误、考虑不周;采用的计算模型错误,支撑结构设计造型失误,计算错误,超载取值出错,止水帷幕设计不合理;过分相信软件计算结果,未能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做出判断及调整。
④施工方法不当,施工方案不合理,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支护不及时跟上、挖土与支护严重脱节、超挖、基坑长时间暴露;水患措施处理不力、无基坑施工经验。
⑤委托第三方监测或监测数据不真实,监测点布置不合理等。
深基坑管涌治理实例
深基坑管涌治理实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深基坑随之增多。
尤其在地下水位高、含水量大、承压水水头高的场地,基坑内管涌常有发生。
导致地下水渗入,造成基坑浸水,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层压缩性增大,严重的引发周边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增加土的自身压力,形成基础自身沉降,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基坑开挖中要注意地下水的活动,尤其要重视管涌现象、及时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关键词:深基坑;地下水;承压水;管涌;注浆一、工程概况:苏州国际财富广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星原街以东,星汉街以西,苏华路以南,相门塘以北。
由两栋高层塔楼、裙房及满铺地下室组成,建筑面积约197000m2,地下4层。
裙楼开挖深度15.55m,东塔楼地上34层,开挖深度16.85m,西塔楼地上45层,开挖深度17.25m。
基坑支护形式为“二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加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二、工程特点:1.开挖深度大,整个基坑开挖至基础底标高-15.900m(开挖深度15.4m),东塔楼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21m。
2.基坑周围环境复杂,尤其北侧的苏华路红线宽度37.4米,苏华路下有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星海街站~星港街站区间隧道,距离基坑围护地墙约13.91m,平行于基坑围护布置,区间底标高为-15.9m,基坑围护施工及开挖施工对其均有影响。
3.本场地浅部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主要为潜水、微承压水和承压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填土层中。
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④粉土层中,该层夹粉质粘土,富水性、透水性一般。
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⑦粉土夹粉砂层中(顶标高-38.69 ~-32.65,底标高-45.36~-36.47),补给来源主要为承压水的越流补给及地下径流补给,其富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好。
各土层分布规律及工程性质一览表三、管涌:1、管涌发生:2012年11月14,裙房区域垫层浇筑完成;落深区垫层浇筑完成50%;坑中坑(电梯深井)压顶梁钢筋正在绑扎。
即将开挖完成开挖东区(除电梯深井土方外)的最后一块土方时,在地下连续墙内侧TRD外围,相对标高-17.1米处发生管涌(详见下图)。
浅析某工程深基槽支护及管涌处理
浅析某工程深基槽支护及管涌处理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进行了深基槽支护出现管涌原因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实践证明,经处理后其支护效果良好,保证了基槽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深基槽,支护,管涌,降水1工程概况本建设工程项目位于浙江某市区中心位置,原址为该市味精厂。
本工程为高档商品房住宅小区, 总建筑面积145677.9m ,占地面积为31886.2m,框架剪力墙结构,设1层地下室,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桩长12.8m,基槽深度10.03m。
工程平面及场地环境条件如图1所示:工程施工平面图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周围环境2. 1 岩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槽支护设计涉及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表1支护设计涉及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览表2. 2工程地下水类型本工程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层杂填土、②层粉质黏土、③层粉土及④层淤泥质粉土中, 水位深度位于自然地面下0. 4m~ 1.6m左右。
2. 3周围环境基槽西侧:为6层住宅(砖混结构), 最近处约18m;基槽南侧:为6层住宅楼(砖混结构),距离基槽约12m; 基槽北侧:50m以内无建筑, 基槽东侧局部距离道路约10m。
3、设计要求3. 1本工程基槽开挖高程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该项目南北两侧局部基槽开挖深度为10.03m外,东西两侧区段均为6.00m。
3. 2 支护及降水方案为了保证基坑稳定和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安全的重要一环。
如果降水方案选择不当, 将造成场地附近部分含水层地下水位下降, 原浅基础建筑在失去地下水浮托力后可能压缩砂土层空隙, 导致地面沉降或建筑物开裂, 故突出降水问题的重要性。
根据水文地质报告和周围环境,在基坑设置井点降水+集水井排降水组合方案。
根据工程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现场条件及周边环境, 从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可靠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施工工艺出发,拟定了两种造价低、工期短、施工工艺先进成熟的组合基坑支护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坑管涌治理实例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深基坑随之增多。
尤其在地下水位高、含水量大、承压水水头高的场地,基坑内管涌常有发生。
导致地下水渗入,造成基坑浸水,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层压缩性增大,严重的引发周边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增加土的自身压力,形成基础自身沉降,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基坑开挖中要注意地下水的活动,尤其要重视管涌现象、及时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关键词:深基坑;地下水;承压水;管涌;注浆
一、工程概况:
苏州国际财富广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星原街以东,星汉街以西,苏华路以南,相门塘以北。
由两栋高层塔楼、裙房及满铺地下室组成,建筑面积约197000m2,地下4层。
裙楼开挖深度15.55m,东塔楼地上34层,开挖深度16.85m,西塔楼地上45层,开挖深度17.25m。
基坑支护形式为“二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加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二、工程特点:
1.开挖深度大,整个基坑开挖至基础底标高-15.900m(开挖深度15.4m),东塔楼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21m。
2.基坑周围环境复杂,尤其北侧的苏华路红线宽度37.4米,苏华路下有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星海街站~星港街站区间隧道,距离基坑围护地墙约1
3.91m,平行于基坑围护布置,区间底标高为-15.9m,基坑围护施工及开挖施工对其均有影响。
3.本场地浅部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主要为潜水、微承压水和承压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填土层中。
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④粉土层中,该层夹粉质粘土,富水性、透水性一般。
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⑦粉土夹粉砂层中(顶标高-38.69 ~-32.65,底标高-45.36~-36.47),补给来源主要为承压水的越流补给及地下径流补给,其富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好。
各土层分布规律及工程性质一览表
三、管涌:
1、管涌发生:
2012年11月14,裙房区域垫层浇筑完成;落深区垫层浇筑完成50%;坑中坑(电梯深井)压顶梁钢筋正在绑扎。
即将开挖完成开挖东区(除电梯深井土方外)的最后一块土方时,在地下连续墙内侧TRD外围,相对标高-17.1米处发生管涌(详见下图)。
基坑平面图
2.管涌情况判定及治理:
发生管涌后,首先业主会同设计、勘察、监理、施工对管涌情况进行判定,判别管涌严重程度,从而确定处理方案。
即从涌水浑浊度及带砂情况、管用口直径、用水量、洞口扩展情况、涌水水头等判别管涌的严重程度。
同时还结合基坑周围环境综合考虑,尤其距管涌处44米左右的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星海街站~星港街站区间隧道,距离基坑围护地墙约13.91m。
为了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分析了管涌的常见应急措施,如集水井抢排法、深井降水法、注浆法。
为减小影响,考虑涌水量一直保持在12m3/h的现状,业主确定了先引导再封堵的原则。
采用了施工方便、效果可靠、能有效阻止管涌的排水引流并加固周围土体的方案。
同时对承压水、地墙变形及地铁轨道监测数据提高至每2小时/次,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
其次浇筑垫层混凝土,再次插管入土,形成管井,达到管井内水位与承压水的平衡;最后管井内注浆封堵出水口。
首先,用挖掘机把油桶压入管涌处,然后在油桶周围用快干水泥及普通水泥进行封堵并快速浇筑油桶周围垫层(砼标号由C20提高至C40),并将水泵放入油桶抽水。
上述措施完成后,管涌水仅从油桶内流出,流量维持在12m3/h。
然后采用Ø400钢管进行插管,并对钢管与油桶中间进行封堵,由于垂直度不够,未将涌水口套在钢管内,在封堵快要完成时,有水流从垫层下流出,紧急封堵方案失败。
这时,坑外承压水位下降超过3米并在持续下降,地铁检测数据无明显变化。
当坑外承压水水位下降超过4.5米时,业主召集相关人员及专家连夜召开抢护方案讨论会。
为了减少对管涌周围土体的影响,排除了Ф609钢管套管引流方案。
对以下2个方案及备案进行论证:
①利用重晶石密度大(4-4.8t/m3)的特点对管涌进行封堵。
②聚氨酯及双液注浆作为单独封堵方案。
首先,从管涌点的位置推断出,管涌处不在围护结构的薄弱点或地质薄弱段。
决定针对性地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切断管涌路线。
考虑在地下水丰富的地质条件下,单液浆体注入后还未凝固就可能被冲散稀释,很难达到止水效果,适宜采用双液注浆。
即决定采用先反压后制止管涌,用聚氨酯及双液注浆,把注浆管打入垫层下13.5米,注入聚氨酯2.25吨后,管涌处及周边不再涌水。
期间对承压水、地墙、地铁监测频率加大到0.5小时/次。
管涌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实施强行降承压水方案。
为防止后期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渗、涌水,避免造成基底破坏。
对管涌区域采取垫层加固。
即以管涌点为中心凿除10×10m的素混凝土垫层,重新浇筑C40配筋(Ø16@100双层双向)垫层,压制管涌点及周边土体。
四、管涌原因:
本工程地质条件差,土体含水量丰富,且有承压水。
管涌发生地点的地质状况:-17.1~-20.6为粉质粘土,-20.6~-26.0为粘土,-26~-32.5为粉质粘土,-32.5~-37.5为粉土加粉砂(本层为承压水层,承压水水头高度-5m)。
管涌发生机理管涌处土层分布
从基坑管涌位置分析,位于地下连续墙以内,作为塔楼隔水帷幕TRD(隔断承压水)的外围。
地下连续墙已经把微承压水隔断,并未隔断承压水层,基坑开挖后可能产生基坑突涌。
管涌处土层分布如图所示,深基坑底下土层中存在承压含水层,在水位差的作用下,基坑土体中存在渗透水流,由于土体的不均匀性,土体中某一部位的土颗粒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发生运动,使填充在土体骨架空隙中的细颗粒被渗水带走而形成涌水通道,形成管涌。
经过现场测量,管涌通道为垂直向下,通道直径约10cm,可测深度15m,判断为勘探孔未封堵或封堵不到位所致。
五、影响分析:
由于准确分析原因,采用针对性措施和方案,管涌现象得到了控制。
管涌发生后,围护结构变形比较大,监测信息起了积极的作用。
监测内容包括:①围护结构水平位移;②地面沉降;③地下水位④支撑轴力
1、基坑变形情况:
围护水平位移管涌前累计最大位移18.39mm,管涌后最大位移18.346 mm。
土体水平位移管涌前18.99 mm增大为18.34 mm 。
第一道支撑轴力变化不大。
第二、三道支撑轴力分别减少122KN和80KN,支撑总轴力仍在设计预加值以内。
说明此次管涌对基坑安全影响不大。
2、水位变化情况:
基坑管涌过程中, 涌水量一直保持在12m3/h,坑外承压水水位一度下降超过4.5米。
管涌治理结束后,回升3米。
说明涌出水量不大,管涌口径没有不断扩大。
3、环境变化情况:
管涌处距离已通车的地铁一号线仅44m,与地铁区间之间的承压水
层并未隔断。
监测数据显示24 小时内地铁沉降 1.7mm,向基坑方向位移1.6mm。
没有达到地铁的预警值,没有对基坑安全造成影响,没有影响地铁运营安全,没有因基坑外地面下沉影响周围建筑物安全。
六、结语:
通过工程实践和观察发展,大部分深基坑管涌、漏水和基底内的地层的粘度均匀性分布,接触关系都有直接或间接地关系。
有的因承压水过大产生基底管涌;有的因降水效果不理想产生管涌;有的因地质原因开挖后隔水层(粘土层)分布部均匀而产生管涌;也有的管涌来自于旧井和勘挖孔的水力传导……
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准确分析原因,采用针对性措施和方案;
②要从根本上制止漏水,以免发生二次漏水;
③注浆止水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防止堵漏处造成更大的漏水;
④制止管涌最好还是先反压,后制止管涌,一般用双液注浆较理想。
一经发生管涌必须马上处理,以免发生支护位移和基坑外地面下沉影响周边建筑物安全。
【参考文献】
[1] 宋维新,压密注浆在处理基坑管涌中的作用,《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7月
[2] 朱万连,对深基坑施工中出现流沙和管涌现象的防治,《山西建筑》,2005年08月
[3] 陈福正,多项技术在深基坑管涌处理中的综合应用,《建筑施工》,2011
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