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对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有了一个更新地认识,就如何能体现体育课的宗旨,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体育教学与创新的关系
所谓体育创新教育,是指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自由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
体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三、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
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2、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我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突出以精心务实设计为主线,着重进行了下面的尝试和探索
2.1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学生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
2.2尝试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体验运动的乐趣。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人类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和“蛙跳”的动作,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2.3尝试让学生自编准备活动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
试自编准备活动内容。比如在健美操课教学中,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来领同学们做准备活动,让其按要求来自编活动内容。创编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活动内容。如此教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对健美操的理解与认识。
2.4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如在大众健美操套路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两个小组,共同完成的是二级动作教学。a组同学接受能力好,学习快。b组同学接受能力差些,学习起来就慢,但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只要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进入a组,b组同学为了能够早日进级,所以加倍努力练习,成绩提高很快。分层教学能激励学生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
力。这是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热情、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质——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是完成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2005第一期
2、体育科研 2004年第三期
作者简介:吴海 1952年出生,男,吉林人,副教授学士学位研究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