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就是具有相同即核电荷数
化学名词解释

化学名词解释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3、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纯净物——凡含有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的物质。
5、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混杂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6、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7、酸——能在水中电离释放出阳离子且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8、碱——能在水中电离释放出阴离子且全部是氢阳根离子的化合物。
9、盐——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0、摩尔浓度——1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摩尔数。
11、电解质——化学上把溶于水后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12、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3、硬度——指水中某些易于形成沉淀的金属离子,通常指钙镁离子含量14、酸度——水中含有能接受氢阳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总和。
15、碱度——表示水中氢阳根、碳酸根、重碳酸根及其他一些弱酸盐类的总和。
16、指示剂——滴定分析中,通过改变颜色指示化学计量点的试剂。
17、滴定终点——在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变色点称为滴定终点。
18、标准溶液——在分析中,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19、掩蔽剂——一种能与干扰离子起作用而不影响试验结果的试剂。
20、生水——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江、河、湖、地下水等)。
21、碱性水——其特征是碱度大于硬度的水。
22、锅炉补给水——生水经各种方法净化处理后,用来补充热力发电厂汽水损失的水。
23、给水——送进锅炉的水。
24、炉水——在锅炉本体的蒸发系统中流动的水。
25、凝结水——在汽轮机中作功后的蒸汽冷凝成的水。
26、冷却水——用作冷却介质的水。
27、疏水——指各种蒸汽管道和用汽设备中的蒸汽凝结水。
28、PH——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29、Pna——钠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30、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树脂在实际条件下对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
31、树脂的再生——使实效树脂恢复其对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的操作。
元素的定义初中化学

元素的定义初中化学元素的定义是初中化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
元素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在化学中,元素是化学反应的基础,是构建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
元素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从原子的角度来看,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特定的原子核电荷数,即原子序数,用来表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如,氢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氧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8。
不同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从化学符号的角度来看,元素是由不同的化学符号表示的。
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方式,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
例如,氢元素的化学符号为H,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
通过化学符号,我们可以快速地识别和表示不同的元素。
从元素周期表的角度来看,元素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的。
元素周期表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的一种化学元素分类表。
它将元素按照其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将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地壳、大气层、水体等。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8个,其中92个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剩下的元素是人工合成的。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氧元素是呼吸和燃烧的必需物质,铁元素是制造钢铁的重要原料,金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珠宝和电子工业等领域。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既包括物质的组成变化,也包括物质的性质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可以被转化为其他元素或化合物。
例如,氧元素可以与氢元素反应生成水,铁元素可以与氧元素反应生成铁锈。
元素的转化和组合使得我们能够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备新的物质或改变物质的性质。
元素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元素与单质

反应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这类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一)化学反应速率: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
有的进行得很快…瞬间完成. 如:氢氧混合气爆炸;酸碱中和等
有的进行得很慢…需数小时;几天;甚至几百年;几百万年…. 反应速率
元素与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也就是说铁离子,铁原子都是铁元素; 而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铁,镁这些金属。通俗的来讲,元素看不见,而单质能看见。
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只要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都可以称为某元素。三者的主要区别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而单质和化合物是指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具体的物质。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而单质不能组成化合物。
置换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因为有单质参加化学反应,而单质的化合价为0,当变成化合物时,化合价肯定会改变。
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它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谷物。
课题2元素123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简介(门捷列夫) 1、横行: 周期,共7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的起始: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规律: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纵行: 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 成一个族。共16个族
规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周 期 1 2 3 4 5 6 7
I A
成的,每个分子中共有_______个原子。
38
1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 65mg、锌1.5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 指( ) C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1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 D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 原子构成
5.已知甲乙两种原子的质量比是a:b,乙 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比为c:d,则 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12ac ____ bd ac ____ B. 12bd bd ____ D.
A A.
bd ____ C.
12ac
ac
第二课时
二、元素符号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注: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判断: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同种元素。 2、“一类原子”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 一定相同。 错误:如:Ne和H2O 都是10个质子 3、总称 4、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注意:
1.一类原子: 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质子数)。
69 10 1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

同一元素的
1个126C原子的质量
原子中,质 子数和中子
12 = 1.6726×10-27kg
1.993×10-26kg
数是否一定
12
相等呢?
≈1.007
1个中子的质量=1.6749×10-27kg
中子的相对质量=1.008
质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与中子的相对
质量取整数相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原子
质量数。用A表示。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复习: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原子的构成: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
原子核
电荷相对质量为1
原子
中子 不带电,相对质量为1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相对质量为1/1836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因此,原子 呈电中性
质子的相对质量= 1个质子的质量
⑤ 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元素的相对 原子质量,是按照该元素的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 算出的平均值。
1、作核燃料:作制造核武器的动力性材料(235U) 2、金属探伤:利用γ射线的贯穿本领,可以检查金属内 部有没有沙眼和裂纹。 3、辐射育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对遗传物质产生 影响,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从而选育出优良品种。 4、临床治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杀伤癌细胞或阻 止癌细胞分裂。 5、环保治污: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可消毒灭菌,杀 死各种病原体从而能保护环境是其少受污染。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 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1) Z同,N不同 (2)不同的原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二、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四、课时安排2课时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请看下列练习。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应该不是。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九年级化学元素、离子

元素、离子主要内容:元素、离子一、元素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说明:(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与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无关。
(2)必须要强调是“一类原子”,而不能说成“粒子”。
(3)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论“种”,不论“个”。
(4)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组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元素的分类(1)金属元素,中文名称通常具有“钅”偏旁,只有汞除外。
(2)非金属元素,中文名称通常具有“石”、“氵”或“气”偏旁,如碳、溴、氧等。
(3)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等。
4.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地壳是指地球外表一层由岩石组成的固体硬壳,其中元素的含量排序前五位是:氧、硅、铝、铁、钙。
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写法、读法(1)读法:化学元素的读音,一般都是按照偏旁字来发音的。
例如,镁读作“美”,锂读作“里”,碘读作“典”等等。
但也有不少例外,如氧读作“养”,钠读作“纳”,溴读作“嗅”等等。
(2)写法:根据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首字母或者前几个字母来确定。
在书写时,注意一大二小,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三、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每一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
说明: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由1个递增到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
6——元素

结构:表中共有
7
个横行, 18 个纵行。
【知识拓展】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排布规律: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周期数=电子层数; (3)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4)族数=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
【命题解读】考查内容包括:①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②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的比较;
(3)下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7 。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 相 同。 质子数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_____ 不同。
17.(2017·株洲)下图一为溴原子(Br)的结构示意图,图二为A、B、C、D、E五种粒子 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 (1)图一中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______ ;图二中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 Cl2 。 式是_______ NaBr (用元素符号表示) (2)D粒子与溴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C、E (3)图二的结构示意图中, __________( 填字母)表示的是非金属元素的粒子。
11.(2017·雅安)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3Hg ②Fe3+ ③SO3 ④3H2O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12.(2017· 泰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B.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C.2OH :“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D.M g O:“+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Hg
Ar
2H
Mg2+
3S2-
归纳:符号前添加数字后,只表示几个某粒子 (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简介(门捷列夫) 1、周期:
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
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 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4、原子序数即为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金属元素 “钅”及汞(如铁、铜、银等)
“石”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磷等)
非金属元素 “气”气态非金属(如:氢、氧、氮等)
“氵”液态非金属(如:溴)
稀有气体元素 (氦 氖 氩 氪 氙 氡)
4.元素的分布:
地氧
硅
壳
中
元
素
含
铝
量
铁
二、元素符号
1.书写:一大二小 2.表示的意义
表示氧元素 O
表示一个氧原子
表示铁元素 Fe 表示一个铁原子
表示铁这种物质
归纳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 元素符号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金属:Fe、Cu、Hg、Ag等
(3)有些元素符号 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稀有气体:He、Ne、Ar等
某些固态非金属:C、Si、S、P等
说一说: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3.用于从微观角度描述分子 3.用于从宏观角度描述 的构成或某些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组成
联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系
一种元素里可以包含几种原子
一起探究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原子、元素的种类 是否发生变化?
HH HH
OO
HH H
OO
水分子
通电 +
氧分子
氢分子
我来归纳: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
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的即一核类电原荷子数的)总的一称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
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区 1.粒子— 微观概念 别 2.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元素
1.粒子的总称— 宏观概念 2.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试一试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1)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 (2)二氧化硫中含硫和氧两个元素。
填一填
(1)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2)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
(3)一个水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
(4)汞是由 汞元素 组成, 由 汞原子 构成。
3、元素的种类和分类: 元素的种类有100多种,共分三类。
5.元素周期表每一格能获取的信息
原子 序数
相对 原子 质量
33 As
砷
74.92
元素 符号
元素 名称
6C 碳
12.01
氢原子A
质子数
1
中子数
0
氢原子B
1 1
氢原子C
1 2
氢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
碳原子A:质子数6,中子数6
碳 原元 碳原子B:质子数6,中子数7 子素
碳原子C:质子数6,中子数8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碳原子总称为碳元素。
=
一、元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定义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