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一到十八离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一到十八离子结构示意图由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同一周期中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第三周期以金属元素钠元素开头,从左往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以稀有气体元素氩元素结尾。
氖原子核外只有两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阳离子可以是Na+(或Mg2+或Al3+)阴离子可以是 02 -(或F-或N3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远
排布 能量低
K、L、M、N、O、P、Q
高
以第三周期为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横坐标: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 纵坐标:主族 副族 第Ⅷ族 0族
3、元素周期表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Ga Ge As Se Br Kr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核组成式
(原子)核组成式
R 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元素
氢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核素
氢元素原子核 质子数 Z个 中子数 N个 质量数(A)
1
0
1
1 横原坐子标 构:造周与期元(素短周周期期表、的长关周系1期、不完全周期)
1 2 纵坐标:主族 副族 第Ⅷ族 0族
原子构造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构成
(0)
(0) (-1)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质量
构成原子的微粒 电子
原子核
质子(Z)
中子(N)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1/1836
1.007≈1 1.008≈1
核外电子尽先排布的电子层顺序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除K层外,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第n层里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K→L 2 8
18 2n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不超过8个 (第一层不超过2个) 次外层不超过18个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 原子结构1. 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3. 原子构成4. 表示方法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和联系1. 区别2. 联系【名师点睛】(1) 在辨析核素和同素异形体时,通常只根据二者研究范畴不同即可作出判断。
(2) 同种元素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同位素原子,所以元素的种类数目远少于原子种类的数目。
(3) 自然界中,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三.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1. “10电子”微粒2. “18电子”微粒四.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周期2. 族3. 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元素周期表中主、副族的分界线:(1) 第ⅡA族与第ⅢB族之间,即第2、3列之间;(2) 第ⅡB族与第ⅢA族之间,即第12、13列之间。
五.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1) 利用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推断。
等式一:周期序数=电子层数;等式二: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式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利用短周期中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关系推断。
(3) 定位法:利用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上阳下”推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如a X(n+1)+、b Y n+、c Z(n+1)-、d M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为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关系为a>b>d>c。
2. 元素原子序数差的确定方法(1) 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
(2) 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情况。
①若为ⅠA、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高中化学之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之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原子序数1、原子序数的编排原则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中各组成粒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元素周期律我们知道: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所以,各元素间也应存在着相互联系及内部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从3-18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的变化。
18号以后的元素,尽管情况比较复杂,但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也会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
可见,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从3-9号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由大渐小,经过稀有气体元素Ne后,从11-18号元素又重复出现上述变化。
如果把所有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我们会发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注意:①原子半径主要是由核外电子层数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作用等因素决定的。
②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与其它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不同,所以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与其他原子的原子半径没有可比性。
一般不比较稀有气体与其它原子半径的大小。
③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小的半径大;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粒子半径,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例如,粒子半径:H->H>H+;Fe3+<Fe2+。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从3-9号元素看,元素化合价的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O、F不显正价);其最高正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由+1价递增至+7价;从中部的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递变到-1。
从11-17号元素,也有上述相同的变化,即:元素化合价的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最高正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重复出现由+1价递增至+7价的变化;从中部的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递变到-1。
化学元素核电荷数

化学元素核电荷数
化学元素核电荷数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指的是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核电荷数不仅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还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首先,核电荷数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也就是核电荷数的大小进行排列的。
因此,核电荷数相同的元素属于同一种元素,而不同元素之间的核电荷数差异则决定了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其次,核电荷数对元素的物理性质有着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就越强,导致元素的原子半径减小,电离能增加,电负性增大等。
这些物理性质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重要的是,核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价电子决定,而价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又与核电荷数密切相关。
例如,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通常等于其族数,而副族元素的价电子数则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关。
元素的化合价、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化学性质都可以通过核电荷数进行预测和解释。
总的来说,化学元素核电荷数是理解元素性质和行为的关键。
它不仅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还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核电荷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元素的性质,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pwj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

第一部分 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及各微粒间的关系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中子数为(A-Z )的原子(核素)。
质量数(A )=质子数(P )+中子数(N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核素与同位素①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某一元素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②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各种原子互称同位素(限制的范围是原子)。
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③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④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不变。
(3)相对原子质量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在该元素中原子个数百分数计算求得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即:其中: 是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是指各种同位素的天然原子百分比③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及原子个数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例: 符号 质量数 同位素的原子量 x% 35Cl 35 34.969 75.77% 37Cl 37 36.966 24.23%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4.969 × 75.77% + 36.966 ×24.23% = 35.4531122Ar A x A x A x n n=⋅+⋅+⋅⋅⋅+⋅1A A n⋅⋅⋅1x x n ⋅⋅⋅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35 ×75.77% + 37 ×24.23% = 35.48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电子的能量由低到高运动区域离核由近到远n =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表示第几层)。
•最外电子层不能超过8个,次外层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32个。
•3、遵循能量最低原理:电子首先排满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再能量高的电子层;即先排满K层,再排L层,再排M层等。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电荷数

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它们的金属性与非 金属性强弱,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出来。
O +8 2 6
Li +3 2 1
F +9 2 7
B +5 2 3
Be +4 2 2
N +7 2 5
C +6 2 4
金属性减弱 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
非金属性增强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F>O>N>C>B>Be>Li
2. 电子层数越多 原子半径越__大_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力_越__弱_
失电子能力增__强__ 得电子能力减__弱__
金属性增__强__ 非金属性减__弱__
3.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_质__子__数___
周期序数=_电__子__层__数___
lt
主族族序数=_最__外__层__电__子__数___
金属性:Li>Be>B>C>N>O>F 非金属性:F>O>N>C>B>Be>Li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的元素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它们的金属性与 非金属性强弱,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出来
Rb +37 2 818 81
Na +11 2 8 1
Cs +55 2 8 18 8 1
熱 穩 定 性 逐 漸 減 弱
熱
BCNO F
穩 定
Si P S Cl
性 逐
As Se Br
漸
增
Te I強At来自熱穩定性逐漸減弱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遞變小結
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H
元素周期表中你所不知道的知识点

元素周期表释疑1. 编排元素为什么按原子序数而不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排列?由于“原子序数=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而某一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这些同位素的质子数、电子数均相同,但中子数不同,造成相对原子质量值有小数,其大小顺序与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也有可能“错位”,如:19 K(39 .10) (括号中为相对原子质董,下同)与18Ar(39.95),27Co(58.93)与28Ni ( 58. 69 ),52Te ( 127. 6)与53I( 126.9)等。
如果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排列就不能正确反映元素周期律,故“元素原子序数大,相对原子质量就一定大”说法是错误的。
2. 为什么第ⅡA族与第ⅢA族不相邻?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在于原子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由于副族元素及第Ⅷ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很多是相同的,其区别是在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上,所以将副族元素按第ⅢB族、第ⅣB族……第IB族、第ⅡB族列于第ⅡA族、第ⅢA族之间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3. 元素周期表是否只有这一种形式?反映元素周期律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既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这种表格样式的只是目前应用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
4. 元素种数最多的是第Ⅷ族吗?由于镧系元素(15种)和锕系元素(15种)在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存在等多方面都相似,在我们常见的元素周期表中,通常将这两类元素归为第ⅢB族,为使元素周期表整齐,让它们在表中占据一个空格,再在表下单列。
故第ⅢB族可认为有32种元素,比第Ⅷ族(12种)元素多。
5. 零族元素一定不发生化学反应吗?稀有气体一般难发生化学反应,过去常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价。
现在以Xe为代表,它可以与多种物质反应,如形成Xe的氟化物、氧化物等。
6. 同一族相邻两种元素原子序数差有何规律?这主要看每一周期中元素种数的多少。
可以借助零族元素所处的位置及其原子序数之差(为8、8、18、18、32)来分析。
即同一族相邻两元素,当位于第二、三周期时相差8;当位于第四、五周期时相差18;当位于第五、六、七周期时相差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 属 稀 非 卤 有 金 素 气 属 体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元 素 周 期 律
天才来自于勤奋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由电子层数决定:7个横行为7个周期 各周期稀有气体电子排布:
1
2 3
2种元素
8 种元素 8种元素
He 2
短周期
Ne 2 8 Ar 2 8 8
4
5 6
18种元素
回目录页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天才来自于勤奋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
H×
2
+
H×
×
H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天才来自于勤奋
3、一些重要物质的分子式 H ‥ ‥ H︰ H H︰N︰H H︰O︰ H︰C︰H ‥ ‥ ‥ H H H H ‥ ‥ ‥ 〔 H︰N︰H 〕+〔︰Cl︰〕— 〔 H︰O︰H 〕+ ‥ ‥ ‥ H H H ‥ ‥ ‥ 〔 H︰N︰H 〕+ H︰O︰Cl︰ ‥ ‥ ‥ H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元 素 周 期 律
天才来自于勤奋
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由左至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增强,碱性减弱;气 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由上至下:
碱 碱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金 土 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属 金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 属 过 渡 元 素
还原性增强;金属性增 强非金属性减弱。
回目录页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6、相似相溶原理
天才来自于勤奋
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水)。 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例如:CS2、CCl4、苯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回目录页 Nhomakorabea晶
体
结
构
天才来自于勤奋
原子晶体 SiO2、C 原子 共价键 金属晶体 Na、Fe 金属阳离子电子 金属键
离子晶体
18种元素 32种元素
Kr 2 8 18 8
长周期
Xe 2 8 18 18 8 Rn 2 8 18 32 18 8
7
23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元 素 周 期 律
天才来自于勤奋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族:18个纵行,共16族:7个主族,7个副族 1个0族,1 个第Ⅷ族 主族:既包含长周期元素又包含短周期元素。 1~2纵行 13 ~17纵行:依次为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18纵行:0族 稀有气体 8、9、10三纵行为:第Ⅷ族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天才来自于勤奋
(1)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电子层 (2)核外电子 最外层电子
判断元素推出位置
位置
通过位置运用递变规律
性质
周期 族
物理性质 元素性质 单质性质 化合物的性质 转下页 离子性质
回目录页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元 素 周 期 律
天才来自于勤奋
接上页
金属性 非金属性 酸性 碱性 氧化性 还原性 稳定性 可燃性 ……
回目录页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1、化学键 离子键
天才来自于勤奋
形成离子化合物 极性键
化学键
共价键
非极性键
配位键
金属键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天才来自于勤奋
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 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且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极性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非极性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配位键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2)最外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不超过2个);
(3)次外(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18(32)个电子;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元 素 周 期 律
天才来自于勤奋
1、元素周期律 (1)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核外电子排列 呈周期性变化; (2)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决定 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越大,核对 电子吸引力越强,则原子半径越小。 (3)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主要化合价呈 周期性变化; 最高正价:+1~+7 最低负价:由-4~-1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物质结构、元素周 期律复习
原
子
结
构
天才来自于勤奋
1、三种关系 质子数(Z)=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
A Z
X -表示核电荷数这Z,质量数为A的一个
原子 对于阴离子:Z=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对于阳离子:Z=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结构相同的微粒,从电子总数相等找对应关系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原
子
结
构
天才来自于勤奋
2、原子结构 决定质量数 原 质子-决定元素种类 子 核 中子-决定元素的同位素 (近似原子量)
原 子
核 决定元 电子层-决定所在周期 外 电 素的性 最外层电子-决定主族序数 质 子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原
子
结
构
天才来自于勤奋
3、元素和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4、共价键的键参数
天才来自于勤奋
键长:成键原子核与核间的距离。键越长, 共价键越弱。 键能:拆开1mol共价键所消耗的能量。键能 越大,键越牢固。
键长:多原子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5、分子间作用力
天才来自于勤奋
即范德华力,比化学键弱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晶体熔沸点越高。 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即F2<Cl2<Br2<I2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元 素 周 期 律
天才来自于勤奋
3 ~7纵行为: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11 ~12纵行为:ⅠB ⅡB
由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就给定原子序数与就近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 子序数的差值推出元素所在纵行即可
基 础 知 识 导 学下一页
回目录页
元 素 周 期 律 4、“位、构、性”的关系 结构
分子晶体 CO2、He 分子 范德华力
定义 例 NaCl、CsCl
微粒 阴阳离子 作用 离子键 物 理 性 质
熔沸点较高, 熔沸点较低 熔沸点高,硬 硬度较大,熔 ,硬度较小,度很大,导体 融及水溶液导 熔融不导电,半导体,无延 电,无延展性 无延展性,易展性,不挥发 不挥发,易溶 挥发升华,部不升华,不溶 于水 于任何溶剂 分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