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核电荷数
氦的核电荷数

氦的核电荷数介绍氦(He)是一种化学元素,属于惰性气体。
它的原子核中含有几个正电荷?这个问题涉及到原子结构、量子力学以及核物理等领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氦的核电荷数进行探讨。
原子结构原子模型根据波尔模型,原子由一个中心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中心核带有正电荷,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根据电中性原理,原子的正电荷数应当等于电子的负电荷数,以保持整体电荷平衡。
氦的结构氦原子的原子核由两个质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
根据电中性原理,氦原子的核电荷数应当等于电子的负电荷数。
因此,氦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量子力学波函数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的电子分布可以由波函数描述。
波函数是一个数学函数,可以用来计算电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分布。
对于氦原子,波函数可以用于描述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电子云根据波函数,氦原子的两个电子不会同时处于相同的运动状态。
这是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的限制。
因此,氦原子的两个电子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形成两个电子云。
电子云的形状根据波函数计算,氦原子的两个电子云形状相似,呈现球对称分布。
这是由于氦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正电荷的作用力相对较弱,无法对电子云形成明显的形状变化。
核物理核电荷数的测量核电荷数可以通过核物理实验进行测量。
通过加速器等设备,可以将高能粒子轰击氦原子核,观察其反应过程。
通过测量反应产物的性质和能量,可以推断出氦原子核的电荷数。
核电荷数的实验结果通过核物理实验,已经得出氦原子核的电荷数为2。
这与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理论预测是一致的。
总结氦的核电荷数为2,这是由于氦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两个质子,质子带有正电荷。
根据电中性原理,氦原子的核电荷数应当等于电子的负电荷数。
通过原子结构、量子力学和核物理等多个角度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参考文献1.Griffiths, D. J. (2005).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 (2nded.).2.Bransden, B. H., & Joachain, C. J. (2003). Quantum Mechanics (2nded.).。
核电荷数=质子数

C
14 6
C
碳12 作为原子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 碳14 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
(二)元素、核素与同位素的关系
1.673×10 -24 1.675×10 -24 1.007 1.008
2、从相对质量的关系看,原子的质量近似集中于质子和中子
交流与讨论3:
原子 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 相对原子 中子数(A) 质量
F Na Al
9 11 13
10 12 14
19 23 27
18.998 22.989 26.982
核组成
1
1 2 1 3 1
质子数 1 1
中子数 0 1
质量数 1 2
学 名
俗 称
H H (D)
氕 氘 重氢 超重氢
H (T)
1
2
3
氚
试比较三种原子的异同,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属同种元素 不同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 位 素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 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质量数: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 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数值。 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
练习
1. 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6,质子数为8,那么它的 中子数是多少?( 8 )
2. 钠原子的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那么它的 质子数是多少?核外电子数是多少? ( 11,11 ) 3. 硫的二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中子数为 17,那么它的质量数是多少?( 33 )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泄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也叫 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 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 都有核辐射。它有α 、β 、γ 三种辐射形式。 其中又以γ 射线“杀伤力”最高,若近距离接 触,会导致人体各种病变,甚至影响几代人的 健康。
已知12C原子的质量为1.993×10 –23g,填写下表 :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质量/g
9.109×10 -28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1.673×10 -24 1.675×10 -24
相对质量
5.484×10-4
1.007
1.008
2、从相对质量的关系看,原子的质量近似集中于质子和中子
交流与讨论3:
原子 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 相对原子 中子数(A) 质量
(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147_N_和_1_46C_。
(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2131_Na_和_2142_Mg_。
核组成 质子数
1H
1
1
2 1
H(D)
1
3 1
H(T)
1
中子数 0 1 2
质量数 学 名 俗 称
1
氕
2
氘
重氢
3
氚
超重氢
试比较三种原子的异同,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ZA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 体的X原子。
比如: 6 12 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 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原子核的电荷和质量

2、原子核电荷的测量
核电荷的测量方法有多种,比较精确的方法是在1913年 由莫塞莱(H.G.J.Moseley)提出的。他发现元素所放出的特 征X射线的频率ν与原子序数Z之间有下列关系
AZ B
式中A,B是常数,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元素,它们不随Z改变。
例如:由元素钇(39Y)到银(47Ag)的K 线的频率可定出:
E=M0c2+T 运动粒子的质量增加为:ΔΜ=T/c2 其质量为:
M M 0 T c2 M 0 M 0 1 2
其中:
1 1 2
v c
所以:
E M0c2 T M0c2
Mc2
1 2
这里:
MEMM00c2 T
1 2
是总能量 是相对论质量
Ek qV
其中:q是离子的电荷;V是加速 电极E1和E2之间的电势差。
则质量为M的离子通过加速电极 后所具有的速度v满足下列关系:
1 Mv2 qV 2
被加速的离子在磁场H的作用下,将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以半径R 作圆弧运动,最后通过狭缝S2到达接收电极,有:
qvH Mv2
cR
消去v则有: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原子中存在一个带正电的核心,叫做原 子核。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2cm数量级,只有原子大小的万分 之一。原子核的质量却占整个原子质量的99.9%以上。
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因而原子核带的电量必定等于核外电 子的总电量,但两者符号相反。
任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就是该原子的原子序数Z。因此原子序 数为Z的原子核的电量为Ze。
q M
2Vc 2 H 2R2
M
qH 2R2 2Vc 2
核电荷数ze

核电荷数ze核电荷数(ze)是指原子核中所含有的正电荷数,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核电荷数的大小决定了原子核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放射性等性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核电荷数的相关知识。
一、核电荷数的定义及计算核电荷数(ze)等于原子核中所有质子的总数。
由于质子的电荷是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应为正整数。
例如,氢原子核只含有一个质子,因此其核电荷数为1;氦原子核含有两个质子,因此其核电荷数为2。
在计算核电荷数时,我们可以使用原子序数(Z)和中子数(N)这两个物理量。
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而中子数则表示原子核中除质子外的粒子数。
因此,核电荷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ze = Z举例而言,氦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为2,中子数为2,因此其核电荷数为2+2=4。
二、核电荷数对原子核的性质的影响核电荷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原子核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放射性等性质。
一般而言,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同时也越容易发生核反应,从而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活性。
这是因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变得更加强大,从而保持更加稳定的结构。
此外,核电荷数还决定了原子核的化学特性。
在同位素中,尽管核电荷数相同,但原子核所含中子的数量会不同,这会导致同位素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三、核电荷数在核能产生、利用和管理中的应用核电荷数在核能产生、利用和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核电荷数的大小决定了原子核的化学特性以及放射性等性质,因此可以根据金属的原子核特性来选择一些适合制造放射性元素同位素的特殊合金和材料。
另外,在核能领域,核电荷数还可以决定核反应的类型和强度,从而影响到核能的产生和利用。
四、结论总之,核电荷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了原子核的性质以及在核能产生、利用和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个物理量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能的原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核工程的设计和核事故的应急管理。
17原子核和基本粒子讲解

核磁子
N
e 2m p
中子的磁矩 n 1.91 N 原子核有磁矩 J gJ N J
核自旋的确定: 1.质子和中子的自旋 I 1
2 2.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偶数时,自旋为零。
3.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奇数时, 自旋为非零整数。
4.原子核的核子数是奇数时,自旋为1/2的奇数倍。
原子核符号
A Z
X
A(质量数) Z N Z 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14 7
N
186O
X 与Z相应的元素符号
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Z和相同中子数N的核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186O 187O 188O
1 1
H
12H
13H
同中子异荷数:具有相同中子数N 、不同质子数Z的核素。
相互作用的统一 弱电统一理论: 弱作用与电磁作用的统一 大统一理论: 强相互作用和弱电作用统一 超大统一理论: 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 有待于验证。
三.粒子的分类 正反粒子
两者质量、自旋、平均寿命完全相同。 电荷等值异号,磁矩方向相反。 按自旋分类(1)玻色子,(2)费米子 按参与相互作用的性质分类 1、规范粒子 规范粒子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
t=0时刻样品中有N0个核, 经过一段时间t后剩下N个
核,在dt时间内有-dN个核发生衰变
dN Ndt 或 dN dt
N
表征衰变快慢的常数(衰变常数)
t=0,N=N0 N N0et
放射性衰变定律
dN
N
dt
t时刻,每单位时间衰变的原子核数与该 时刻原子核总数的比。越大,衰变越快。
二、几种主要的衰变方式
化学核电荷数16

化学核电荷数16化学中的核电荷数指的是一个原子核中所含有的质子数,也即原子的主要结构要素。
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它们集结在原子核的中心,与带有负电荷的电子形成原子的稳定结构。
对于一个电荷数为16的原子核,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个带有16个质子的原子核。
这个原子核可以对应于原子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因为硫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16。
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S,属于第16族元素。
它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硫矿石和含硫化合物。
硫是地壳中第十四丰富的元素,其重要性在化学和工业上不容忽视。
由于硫原子核中含有16个质子,那么它的电荷数就是正16。
根据电中子中和的原则,一个原子在稳定状态下,它的质子数必须与其电子数相等,从而保持总电荷为零。
因此,一个硫原子应该有16个电子,以与16个质子相平衡。
硫的电子排布可按照能级分布规则进行填充。
电子首先填充于1s轨道,最多可以容纳两个电子。
然后按照能级升序填充,依次填充于2s、2p、3s、3p等轨道。
最后一个电子填充于3p轨道,使硫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²2s²2p⁶3s²3p⁴。
硫的原子核中的16个质子与电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原子结构。
这种结构是共价键的强大基础,通常涉及与其他原子的共享或转移电子以形成不同的化学键和分子。
硫元素可以与许多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由于它的原子核带有正电荷,与带有负电荷的离子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例如硫酸盐。
硫也可以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共价结合,形成共价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硫。
除了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硫也在许多其他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被广泛用于制造硫磺、硫化剂和杀虫剂等产品。
硫还被用作金属提取和冶炼过程中的脱氧剂,以及橡胶加工和药物制造中的重要化学物质。
总之,一个原子核电荷数为16的硫原子核含有16个质子,与16个电子相对应。
这种结构对于硫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硫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其他领域的重要元素。
钠的核电荷数

钠的核电荷数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Na,原子序数为11。
它的核电荷数是指钠原子核中所带的正电荷数目,也是钠原子中电子云中所包围的电子数目的相反数。
钠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钠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钠原子的原子序数减去钠原子的电子数目。
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因此其核电荷数为+11。
钠原子的电子数目等于其原子序数减去其电荷数,由于钠是一种单负电荷的离子,其电荷数为-1,因此钠原子的电子数目为11-(-1)=12。
钠原子的核电荷数对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因此钠原子核中带有11个正电荷,这些正电荷对外部电子云产生吸引力。
钠原子的电子云中包围着12个电子,其中11个电子与核中的11个正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稳定的原子结构。
由于钠原子的电子云中存在一个多余的电子,这个多余的电子容易被其他物质中的离子或分子吸引而脱离钠原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
这也是钠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失去一个电子并形成单正离子Na+的原因之一。
除了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产生影响外,钠原子的核电荷数还对钠原子的结构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由于核电荷数为+11,因此钠原子核中带有11个正电荷,这些正电荷与核外的12个电子产生静电吸引力,维持了钠原子的结构稳定。
如果钠原子的核电荷数发生改变,例如增加或减少了正电荷数目,那么将会破坏静电平衡,导致钠原子结构的不稳定。
总之,钠的核电荷数为+11,这是由于钠原子核中带有11个正电荷。
核电荷数对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结构和稳定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和研究钠的核电荷数对于深入理解钠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核电荷数质子数角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核电荷数质子数角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核电荷数、质子数和角标是物理学中与原子核相关的重要概念。
在原子核中,质子是带正电的基本粒子,质子数指的是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而核电荷数则是指原子核中所有质子的电荷之和。
角标是用来表示原子核中不同质子或中子所处的能级状态。
核电荷数是描述原子核性质的一个基本参数,它决定了原子核的化学性质、核反应的可能以及核稳定性等重要特征。
对于一个特定的元素,其核电荷数唯一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量。
核电荷数的变化会引起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改变,例如氢原子和氦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因而它们的性质也大不相同。
质子数则是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属性和原子序数。
质子的数量不同,元素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质子数是元素的特征之一,它唯一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质子数以递增的方式排列,每增加一个质子,元素的质量和原子序数都会增加。
角标是用来表示原子核中不同质子或中子所处能级状态的指标。
它可以分为主量子数、角动量量子数和磁量子数等,用来描述原子核中粒子的能量和角动量等特性。
角标的变化会导致原子核中粒子的不同排布,从而影响原子核的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核电荷数、质子数和角标的定义、意义和相互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重要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为核物理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此外,我们也将总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角标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对这些概念的进一步研究。
文章的目的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究核电荷数、质子数和角标在原子核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多个小节。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1.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我们将介绍核电荷数、质子数和角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核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在文章结构中,我们将概述本文的整体结构,以便读者了解文章内容的安排。
氟原子的核电荷数

氟原子的核电荷数
氟原子具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由此可知其核电荷数为+9e。
氟原子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中的成分,它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唯一的不发生磁性的单原子气体,元素符号为F,属于无定型第七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为9。
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指由原子核发射而形成的负荷,它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减去电子数所代表的电荷。
可以知道,一个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减去其电子数之和。
氟原子有9个质子,10个电子,因此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e。
氟原子也可以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包括氟离子、离子核电荷为 +1 的氟原子和氟气。
氟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0e,离子核电荷为+1的氟原子的电荷为+1e,而氟气的原子核电荷数则为中和的 0e。
但是,这三种氟形式都具有相同的有机结构,只不过其原子态之间的电荷的分布不同而已。
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有两个原因决定,一是极性效应,即由于它们的极性和两个氧原子连接元素之间的电势差。
另一个原因则是原子中电子和质子数量的不对称,由此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便形成。
有效核电荷数计算

有效核电荷数计算方法
要说这个有效核电荷数计算方法嘞,其实也不得啥子好复杂的。
咱们就先从原子结构讲起哈。
你看嘛,一个原子里头有原子核跟电子,原子核里头又有质
子和中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这个质子数,我们就喊它原子序数,也就是平常说的Z。
但是呢,电子它并不是全部都乖乖地围在原子核旁边,有些
电子它跑得远,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就小些;有些电子它就近在
咫尺,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就大些。
那受到吸引力大的这些电子,我们就说它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数就大。
那咋个算这个有效核电荷数呢?其实有个简单的公式,就是
Z减去σ。
这个Z就是原子序数,也就是质子数;σ呢,就是屏蔽常数,它表示的是那些跑得远的电子对原子核吸引力的屏蔽作用。
屏蔽常数σ它是好多呢?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它跟电子的排
布有关系。
电子它一层一层地排,每一层的电子对原子核的屏蔽
作用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算的时候,就要先晓得电子的排布情况,然后再根据经验公式或者查表来找出对应的屏蔽常数σ。
所以嘞,要算有效核电荷数,关键就是要晓得原子序数Z和
电子的排布情况,然后再算出屏蔽常数σ,最后用Z减去σ就得
到了。
这个方法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还是要多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哦。
有效原子核电荷

有效原子核电荷有效原子核电荷是指原子核中具有的正电荷数量,通常等于质子数。
在自然界中,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则是中性的。
因此,有效原子核电荷实际上就是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在化学和物理领域中,了解原子核的电荷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原子的电荷分布对于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有重要影响。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吸引,维持原子核的稳定性。
而正电荷的相互作用也决定了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有效原子核电荷的大小取决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只包含一个质子,因此其有效原子核电荷为正一。
氦原子的原子核包含两个质子,因此其有效原子核电荷为正二。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不同元素的有效原子核电荷,从而帮助科学家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在原子核反应和核物理研究中,有效原子核电荷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核裂变和核聚变等过程中,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原子核的电荷。
这种变化会导致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释放出能量并改变原子核的成分。
除了在核物理领域中的应用之外,有效原子核电荷还在其他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医学影像学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正电子与电子湮灭产生的γ射线来探测人体组织的代谢情况,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有效原子核电荷是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所决定的正电荷,对于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至关重要。
它在核物理、化学以及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善生活提供了重要帮助。
通过深入研究有效原子核电荷,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原子核的奥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核电荷数的概念

核电荷数的概念
原子核电荷数是物质完全本质的表达,是由原子中的质子与中子
所组成的电荷数的总和。
按照其定义,每个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原子
内质子的数量减去原子中中子的数量,而每个原子核的官能团为0,即原子核电荷数即为原子数,因此原子核电荷数可以完全确定原子序数。
原子核电荷数表明了元素原子在原子核中的反应能力大小和形成
化合物最多受到哪方面的影响,并是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基础因素。
原
子核电荷数在布里渊数量关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准确的描绘
元素的稳定性和反应性,以及均一系列和贫瘠元素的分布特征的物理
规律。
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元素的质子散射能减少,可以准确的描绘
元素原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原子核电荷数的概念有助于我们了解化学和物理中元素原子的混
乱相互作用以及发生在原子核中的核动力学反应。
它可以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原子核结构以及性质,并能解释不同元素原子间共性和化学稳
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化学反应分析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H,He; C ,Cl ; F ,Fe
书写方法?
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氢
H
碳
C
硫
S
氧
O
氦
He
钙
Ca
第一个字母 大写
硅
Si
第二个字母 小写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
二、元素符号
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一大二小)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中的一个原子 3.符号前有计量数的表示几个原子
•作业 •课后1、2、3
镁
Mg (一大二小)
氮
N
钠
Na
改正下列元素符号:
镁 mMg
氯 cCLl
汞 HGg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表示一 个氧原
子
表示 氧元 素
o
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 观意义)
3.符号前有计量数 的表示几个原子
表示 2个 氧原 子
2O
注意:元素 符号前加上 计量数后, 只有微观意 没有宏观意
义
练一练:
1、说说下列符号的意义 O : 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
2H: 2个氢原子
Na: 钠元素或一个钠原子
2Mg: 2个镁原子
nS: n个硫原子 2、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5个氧原子: 5O 2个铜原子: 2Cu
氮元素 :N
3个磷原子:3P 返回
一、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教学目标
• 1.知道元素概念的含义,初步认识 元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 2.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含 量的排序。
• 3.记住并会书写常见的元素名称和 符号,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以下物质由什么构成?
水 H H O
HH
O 水分子
HH
O
O
O
C
二氧化
碳分子
氧气
氧分子
这三种分子有什么共同点?
这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O
我来总结:
一、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元素只有种数,没有个数的意义。
自然界有几千万种的物质
基本元素 只有100余种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元 质量 元 质量分 元 质量
元
素 分数 素 数/% 素 分数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
同
2.判断正误,并加以改正
①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②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③加热氧化汞生Biblioteka 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二、元素符号
• 国际上用统一的字母表示各种元素称元 素符号。
素
/%
/%
氧 65 氮 3 钾 0.35
镁
质量 分数 /%
0.05
铜、锌、硒 碳 18 钙 1.5 硫 0.25 钼、氟、氯 0.70
碘、钴、锰 铁
氢 10 磷 1.0 钠 0.15 其他 微量
交流讨论
原子和元素有什么 区别与联系?
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
元素
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区 粒子。
1、是原子(核电荷相同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别 3、是微观概念,常用于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3、是宏观概念,常用于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联 原子与元素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元素是同一 系 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
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练一练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