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推荐6篇)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推荐6篇)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推荐6篇)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1篇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质的变化包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是中考必考的内容。

通常是让同学们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来辨别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包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通常是考查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其用途。

(3)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此考点往往结合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考查同学们是否能对一些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基本的实验技能考查同学们能否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

【解读经典考题】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例1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A.功夫深,铁杵成针B.佳节到,焰火缤纷C.春天来,冰雪消融D.美酒开,满屋飘香解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这里所说的生成了新物质,是指物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而不仅仅是状态上的改变。

A功夫深,铁杵成针只是体积上的改变,铁杵是铁,它磨了针也还是铁,发生的只是形态上的变化,而本质并没有变,因此铁杵成针是物理变化。

类似的C、D都是物理变化。

B焰火缤纷是火药燃烧时引起的,火药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气等气体是与火药在本质上截然不同的物质,因此焰火缤纷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答案:B考点二: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碱式碳酸铜B.医用消毒酒精C.澄清石灰水D.上海市管道煤气解读: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以所含物质的种类为依据的,如所给物质只含有一种物质则是纯净物,如含有多种物质则是混合物。

在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以所含元素作为区分的依据,如有的同学认为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而含有多种元素的则是混合物。

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如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后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由于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后所得物质为混合物。

而二氧化碳(CO2)虽然含有两种元素,但他们化合成了一种物质———二氧化碳,因此它是纯净物。

核内质子数和核电荷数关系

核内质子数和核电荷数关系

核内质子数和核电荷数关系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核数。

1,核电荷数就是质子带电数,每个质子带一个正电,原子核由于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中子不带电所以质子带电数即为核电核数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最稳定,少于4个时易失电子,多于时易得电子,得到的电子从哪来?这就是从易失电子的那种元素来,拿书上的来说,Na 多一个电子,Cl少一个,他们就能组成化合物NaCl也就是说只有化合物才会有离子。

然后分开来说,对于Na来说,它失去了一个电子,而每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而它的质子没有少,每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这样正电就比负电多一个,Na 就成离子了,因为正电多,就叫阳离子,多了几个,就在符号右上写几+,阴离子是同样的道理。

3,化合价说白了就是最外层电子数,Na最外层是1,那么它显+1价,这样Cl真好就是-1,两个一结合就是0,这就是所谓的化合物代数和为0。

如果有不一样的就涉及到变价什么的,但一般都是这样的。

在加一句,原子序数=电子数,你不知道可以数。

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位元素: 氧(O)、硅(Si)、铝(Al)、铁(Fe)。 、 、 、 。
元素
组成 总称 构成
物质(纯净物) 物质(纯净物)
构成
原子
构成
分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 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C.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C.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D.同种原子统称为元素。 D.同种原子统称为元素。 同种原子统称为元素 2。钠元素与钙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钠元素与钙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B.原子的核外电子 A.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B.原子的核外电子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数不同。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数不同。 D.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D.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核电荷数原子的核电荷数核电荷数电荷量元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点电荷电荷泵
课 题 二 元 素
元素 : 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 总称。 元素的特征: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元素的特征: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 把核电荷数为 的所有的氢原子统 称为氢元素,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 称为氢元素,把核电荷数为 的所 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把核 电荷数为8的所有的氧原子统称为 电荷数为 的所有的氧原子统称为 氧元素。 氧元素。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题 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2.会写、会读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并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3.在讲清元素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能力目标] 1.加深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学会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2. 统一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2.元素符号的读法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略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评: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学。

新课引入:构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构成哪种分子的氧原子,它们都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

我们把这些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同样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

此外,还有铁元素、氯元素、钾元素等等。

〔板书〕一、什么叫元素?阅读元素概念的有关内容。

(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分析〕无论在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结构。

其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有8个质子。

所有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的这一类原子,就统称为氧元素。

所以说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中都含有氧元素。

同样硝酸铵分子、尿素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所以说它们都含有氮元素。

评: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法。

强调: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

2.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知识总结

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知识总结

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一、元素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3.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5.元素与原子的异同(1)质子数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比如C—12和C—14,中子数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种元素,即碳元素(2)Na+不是Na原子,但属于钠元素,元素范围比原子广,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含有铁、补钙,都是指元素而非原子(3)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不能用具体的数量来说明,原子可以指具体数量二、元素符号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3)需要熟记的元素符号:前二十号元素(汉字与符号对应),另外需要补充记忆有铁、铜、锰、锌、银、金。

(4)汉字名与元素状态的关系: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带“石”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带“氵”的单质常温下为液体,带“气”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

三、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1.物质构成的描述方法,以水为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化学符号中数字的意义前方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对应原子或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下角脚标:表示在一个分子中,对应的这种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 右上角上标:表示一个离子带有的正负电荷的数目(带正负号) 正上方上标:表示化合价(带正负号)四、化学式1.化学式的写法 A .单质的化学式(1)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 2,氧气——O 2,氮气——N 2,氯气——Cl 2。

(2)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如何看元素周期表

如何看元素周期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如何看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2、分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1个零族,共16个族。

3、看横行:分7行,是根据核外电子层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4、看纵行:主族:从左到右,是根据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目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过渡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分布多轨道,较复杂,到高中会学习。

现死记硬背第四周期的10种元素的顺序及分布的副族、第Ⅷ族就行了。

零族:最外层电子数已排满。

5、第ⅠA族(除氢元素外),也叫碱金属元素。

第ⅡA族,也叫碱土金属元素。

第ⅢA族、第ⅣA族、第ⅤA族、第ⅥA族、第ⅦA族依次去掉上面的1个、2个、3个、4个、5个元素,下面的元素就是金属元素,也叫主族金属元素。

过渡元素(包括7个副族、1个第Ⅷ族)都是金属元素,也叫过渡金属元素。

总之:上面说的碱金属、碱土金属、主族金属、过渡金属,它们都属于金属,统称为金属元素。

6、第ⅠA族的氢元素;第ⅢA族、第ⅣA族、第ⅤA族、第ⅥA族、第ⅦA依次上面的1个、2个、3个、4个、5个元素;零族的所有元素都是非金属,也叫非金属元素。

7、第ⅣA族也叫碳族(从上到下,因第1个元素是碳元素而得名)第ⅤA族也叫氮族(从上到下,因第1个元素是氮元素而得名)第ⅥA族也叫氧族(从上到下,因第1个元素是氧元素而得名)第ⅦA族也叫卤族(卤素)8、写在元素符号左下端的数字,为原子序数,也就是此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

写在元素符号正下面的数字是该元素的原子量(原子质量)。

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9、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因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九年级化学元素、离子

九年级化学元素、离子

元素、离子主要内容:元素、离子一、元素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说明:(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与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无关。

(2)必须要强调是“一类原子”,而不能说成“粒子”。

(3)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论“种”,不论“个”。

(4)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组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元素的分类(1)金属元素,中文名称通常具有“钅”偏旁,只有汞除外。

(2)非金属元素,中文名称通常具有“石”、“氵”或“气”偏旁,如碳、溴、氧等。

(3)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等。

4.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地壳是指地球外表一层由岩石组成的固体硬壳,其中元素的含量排序前五位是:氧、硅、铝、铁、钙。

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写法、读法(1)读法:化学元素的读音,一般都是按照偏旁字来发音的。

例如,镁读作“美”,锂读作“里”,碘读作“典”等等。

但也有不少例外,如氧读作“养”,钠读作“纳”,溴读作“嗅”等等。

(2)写法:根据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首字母或者前几个字母来确定。

在书写时,注意一大二小,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三、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每一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

说明: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由1个递增到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

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小结

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小结

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小结
1.物质的化学性质由直接构成该物质的微粒决定。

(每一个)
物质的物理性质由大量微粒聚集在一起共同决定。

物质的种类由直接构成该物质的微粒种类决定。

(同1)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理变化中构成改物质的微粒本身不变,大多数情况化学变化中构成
物质的微粒改变。

(特例:金刚石、石墨是化学变化但原子本身不变)
5.原子的化学性质由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

(外在)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

(内在)
6.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要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7.分子由原子构成,离子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相对原子更稳定),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分子、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原子核、电子、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
8.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仅仅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原子核始终不变
9.原子三大公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Ar(原子)=n(质子数)+n(中子数)
Ar(原子)=
10.H2中下标2的含义:每个氢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11.2H中2的含义:2个氢原子
12.H2O2中H2的2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13.Mg2+中2的含义: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去,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 真有长进了?
1、下列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名称中,都正确的是―[ B ] A、碘i B、汞Hg C、铁FE D、氖Na
2、“2H”表示的意义是――――――――――[ A ]
A、两个氢原子 C、氢元素
B、一个氢分子 D、氢气
饮用矿泉水理化指 标
测定结果 钙 ≥4.0 镁 ≥0.5 钾 ≥0.35 钠 ≥0.8 偏硅酸 ≥1.8 pH值(25℃) mg/L mg/L mg/L mg/L mg/L 7.1
自然界有3000万种的物质
基本元素 只有100余种
元 素 在 地 壳 中 的 含 量
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元 素 氧

质量 分数 /% 65
18
元 质量分 素 数/% 氮

元 素 钾

3
1.5
质量 分数 /% 0.35
元 素 镁
质量 分数 /% 0.05
0.70

10

1.0

铜、锌、硒 0.25 钼、氟、氯 碘、钴、锰 铁 0.15 其他
合作探究, 其乐融融!

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饮用矿泉水。 右图是某饮用矿泉水部分商标图,图中 列出了理化指标。
(1)这里的钙、镁、钾、钠指的是―――—[
D]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2)该矿泉水属于――――――――――—[ D ] A、纯净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在某药瓶的标签上对所含的成分有如下说明: 每100g药片中含碘15g,铁1.2g,镁6.5g, 锌0.15g,锰0.1g。你认为上述成分是指分子、 原子还是指元素?
用符号表示: ①五个碳原子 ③n个镁原子
②两个铁原子 ④一个氮原子
想一想,下列物质都是由哪些元 素组成
氢气 H2 氧气 O2 硫磺 S 铁 丝 Fe 氩气 Ar 水H2O 二氧化碳 CO2 四氧化三铁 Fe3O4 氯化钠 NaCl 高锰酸钾 KMnO4 碳酸钙 CaCO3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微量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 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元素符号
• 国际上,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 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 • 当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 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 母。 如:H,He; C ,Cl
元素符号的书写
• 第一个字母要 大写,第二个 字母要小写 (如果有的 话)。如:
3.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高锰酸钾 锰酸钾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二氧化锰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
2.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 质子数)决定。 3.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关于一类的解释:
1.只要原子中质子数相等,中子数 可以不等。 例如:碳-12,碳-13,碳-14原子。 2.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离子。 例如:氧原子和氧离子。 钾原子和钾离子……
上面的第一个字母都是小写!
元素符号的表示的意义
• 表示一种元素 • 还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
氢元素
H
一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表示?元素
表示一个?原 子
表示?元素
Mg
表示一个?氢原子
试一试,你学会了吗?
指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 O ② Na ③ C ④ S
如何表示四个氢原子?
试一试,你会有新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