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音以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逐

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1、导语设计

人们常常把我们居住的地球称为“绿色星球”,这是因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枝繁叶茂的树木用绿色装点着我们的家园。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树木倒在了人的刀斧电锯之下。台湾作家王鼎钧曾对一棵树的命运慨叹不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那树》。

2、检查学生的字音及词语解释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1、请你概述那树的故事。

2、请你以“那是一颗——的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那树的品质和特点。

(边听老师朗读课文边思考问题)

三、品读课文

1、请用直线划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觉得那些词语用得好?

2、请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你想象一下,蚂蚁和那树告别时,它们会互相倾诉些什么呢?

四、体验反思

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将如何处置那树?(学生畅所欲言)五、作业

请你以“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为话题,写一篇练笔,体裁不限。

六、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希望我们人类能够早日找到一条万全之策,让人类文明之花在充满生机的绿色星球上绚烂开放。

《那树》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高,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强,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字体潦草、上课不注意听课,不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等,还需要老师多加关注。

《那树》效果分析

一个环境主题的文本,表面上是在写环保,而深层次里,又反映了人性,人与自然等许多深刻的东西。所以,要上好此文,必得让学生认识到一点人性上的东西,而且要有深度。所以我努力用语文的办法来教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来提升思想情感价值观!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棵老树被人无情杀戮的悲惨命运。一棵老树,它毫无保留地奉献着它的绿、它的阴凉,却在某一夜被无情的电锯宣判了死刑,这不能不说是悲剧。之后学生一上课,便入了文,入了情!带着感情读标题相当不错呀!

语文课堂离不开朗读。可起到升华情感的效果!读这种教法贯穿整个课堂,课堂才能够情感起伏!

现在想来,我对文本的主题挖得还是不够深!备课时只想到

环保或者人性的丑恶方面,虽然多少涉及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却对人们对悲剧的麻木这方面没有涉足。所以备课时,对文本应细细地读,细细地品,不品出深意,不品出深度绝不罢体!

《那树》教材分析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另外,还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合作研讨。注重多层对话,全面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那树》评测练习

1、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将如何处置那树?(畅所欲言学生)

2、请你以“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冲突”为话题写一篇练笔,字

数不限,体裁不限。

《那树》课后反思

《那树》是王鼎钧散文的代表作,一篇散文,它可供教学选择的内容有很多,到底选什么内容来教学?凭什么选这个内容来教学?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在对本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既考虑了《那树》是散文的文体特点,又考虑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本文的能力需求,因而选择了《那树》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和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两个内容为本课时的教学点。

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大都能够把确定的教学点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至于呈现的顺序是否合理,呈现的是否合乎逻辑思考上的层次,这些我们往往注意的不够。我在对《那树》进行教学设计时,在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点后,我通过反复研读文本。

当然,这一课时的教学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和见解,我给予的评价和引导还不够或不到位,这应是以后课堂教学需要提高的地方。

《那树》课标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